每到六月,江南水乡的菜市中就会出现一批当季的新鲜蔬菜瓜果,其中有一款蔬菜格外夺人眼球,一个身披清翠外衣的白胖子——茭白。
作为江南“水八仙”的一员,茭白喜湿热环境,对水肥要求较高,需水量多,生长在深厚松软的土壤中,十分适合在水田中生长。因此,茭白常栽培于太湖流域一片,其中宁波余姚的河姆渡镇更是有着“中国茭白之乡”的美称。
日常吃的茭白为其肉质茎,它往往藏于水地下,若站在田埂上,一眼望去只能看见“翠叶森森剑有棱,柔条忪甚比轻冰”的茭白叶。
茭白的“美”是出了名的,清代李渔就感叹道,“蔬食之美,一在清,二在洁。茭白则堪担其美”,新鲜采摘的茭白外面覆有层层青绿色的“外衣”,剥去后,滑嫩光泽的“本体”就显现了出来,自然的弧线,白青配色极其清新,散发着一股“娇羞欲滴”的江南气息。茭白不仅仅是长得美,《本草纲目》中的它还具有“解烦热,调肠胃”的效果,可见,在6月吃茭白是再合适不过的。
6月的茭白,鲜嫩肥美却不失清脆爽口。手绘:林天意
江南人对于食物的处理向来讲究,而茭白之味又不与其他食材相冲,如此一来,茭白在这水乡被烹饪出了“花儿”。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就提到了茭白的许多种做法,“茭白炒肉,炒鸡俱可。切整段,酱醋姜之,尤佳。煨肉亦佳。须切片,以寸为度”。
清拌茭白简直是爱好食物原味者心中的“白莲花”。烹饪之法也极其简单,只需将茭白切片或切丝,放入沸水中一焯,捞出后拌入少许细盐或酱油,再加入几滴葱油或香油,滋味清脆甘甜,爽口怡人,就是水乡的自然之味。
茭白与肉也是绝配,新鲜的茭白自带丝丝甜味,这能激发出肉的鲜美,两者相炒,一红一白,一嫩一脆,相辅相成。
在江南,美味的食物都逃不过被油焖的下场。将茭白斜刀切块,让其更容易吸收浓油赤酱,炖煮后的茭白色泽光亮,看着十分有食欲,吃起来嫩糯可口。油焖茭白的汤汁当然也不可放过,将其拌入饭中,吃起来别有风味。
茭白雪里蕻汤也是夏日中极为清爽的一道菜,许多江南人家中会常备一些腌制的雪里蕻,将其与茭白一同煮汤,两种鲜味相结合,让你立马口舌生津。有人还喜欢将这汤放凉了喝,更是为炎炎夏日带来了一丝清爽。
每至六月,许多漂泊在外的江南人,想着的就是那一口新鲜的应季茭白滋味。
文字根据线上传播方式对原作有部分删改。
撰文:林间小住。文中未标注来源的图片均来源于图虫·创意。
我为故乡代言,樟树市黄土岗镇之优质、美味茭白。
我的代言无关市场销售和品牌,纯粹只因它们是鲜嫩、滑爽、香甜和原生态的美味食材。
黄土岗镇的茭白,相信只要你看上它们一眼,就一定会喜欢上它们。若再吃上一口由辣椒或肉丝清炒的黄土岗的茭白,那么就轻易不会将它们忘怀。
而故乡,只因我还在漂泊。
黄土岗镇是不是因为境内的黄土而得名,历来一直都存在很多的争议,因为不管是那个路过的知府的即兴言论,还是境内并不算太多的黄土低坡(境内更高海拔为52.6米),任何一方都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撑和说服这个名称的由来。
不过,其境内的大水河流、水库、湖泊和鱼塘,倒是星罗棋布、不胜枚举,几乎随时随处都有可能遇见它们靓丽、宁静和清澈的美好,看见它们的妩媚与轻柔。
另外,能在省里、市里排上号的就有袁河、蒙河两条河流,它们流经黄土岗镇境内的距离,都超过了十几公里,并且常年水量充沛,也没有发生过断流现象,即使是在最干旱年份。
虽然黄土岗镇确实是有一些低矮和狭小的黄土坡,但基本上都集中在黄铜、山里、丁皮、肖家几个村委,远不及水田和河流、水库、湖泊和鱼塘多,这里应该算得上是江南的一个鱼米之乡。
由于其境内的河流、水库、湖泊和鱼塘众多,所以水产品还是十分的丰富与多样,其中较为常见和优质的有鲢鱼、青鱼、鲶鱼、黑鱼、鲤鱼、泥鳅、黄鳝和茭白、莲藕、夌角等。
这些优质的水产品,主要销往樟树市和新余市两个城区,除了少数水库、湖泊和鱼塘的承包商的规模生产以外,还有众多家庭的副业生产,整体产量还是颇为可观。
每当我在茭白的生产季节回到老家时,时常就会有左邻右舍拿来他们刚刚从水塘中剥来的茭白,要我尝尝鲜和体验一把小时候的味道。因为家中只有留守老人,且身体不是太好,一年到头吃的时令蔬菜,都是邻居们主动送来的,自家并没有菜园和池塘。
对于邻居送来的茭白,我只会、也只想用他们的红辣椒清炒,为的就是吃到老家这份最纯粹的记忆中的味道。同时,这也是最原生态的吃法,因为茭白和辣椒都是老家地道的绿色食材,并非工业化的规模种植与生产。在城里,大概花费多少钱,也不一定就能吃到这种真正的生态美味食材。
若用肉丝清炒,则担心肉质的腥味和柴劲,既破坏了茭白的原味,同时又损害了菜品的视觉,心理和情感的体验都不会太好。毕竟现在的猪肉,早就没有了小时候的香味和口感了。
关键还是太喜欢辣了,是真正的无辣不下饭。如果是我自主做饭,那么不管做什么菜(煲汤除外),我都要放辣椒,甚至还是放两、三种(红辣椒、米椒、干辣椒),这才善罢甘休并心满意足。
茭白的鲜嫩、滑爽、香甜和清脆,加上红辣椒的香和辣椒,白的白得晶莹、干净,红的红得鲜艳、热烈,如此,由茭白和辣椒融合的鲜嫩、滑爽与香辣,可谓是下饭、开胃的绝妙组合。
这看似简单的一白一红的搭配与和谐,其实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和享受,更是情绪的舒展与热烈和乡愁的消融与释放,既不快哉!
喝水不忘挖井人,好吃别忘传他人。我为老家茭白代言,不是为了销售,只因我喜欢,更因我还在异乡。
部分图片来自 *** ,联系必删,谢谢!
六月,"水八仙"中的茭白为何能征服江南人的胃?每到六月,江南水乡的菜市中就会出现一批当季的新鲜蔬菜瓜果,其中有一款蔬菜格外夺人眼球,一个身披清翠外衣的白胖子——茭白。
作为江南“水八仙”的一员,茭白喜湿热环境,对水肥要求较高,需水量多,生长在深厚松软的土壤中,十分适合在水田中生长。因此,茭白常栽培于太湖流域一片,其中宁波余姚的河姆渡镇更是有着“中国茭白之乡”的美称。
日常吃的茭白为其肉质茎,它往往藏于水地下,若站在田埂上,一眼望去只能看见“翠叶森森剑有棱,柔条忪甚比轻冰”的茭白叶。
茭白的“美”是出了名的,清代李渔就感叹道,“蔬食之美,一在清,二在洁。茭白则堪担其美”,新鲜采摘的茭白外面覆有层层青绿色的“外衣”,剥去后,滑嫩光泽的“本体”就显现了出来,自然的弧线,白青配色极其清新,散发着一股“娇羞欲滴”的江南气息。茭白不仅仅是长得美,《本草纲目》中的它还具有“解烦热,调肠胃”的效果,可见,在6月吃茭白是再合适不过的。
6月的茭白,鲜嫩肥美却不失清脆爽口。手绘:林天意
江南人对于食物的处理向来讲究,而茭白之味又不与其他食材相冲,如此一来,茭白在这水乡被烹饪出了“花儿”。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就提到了茭白的许多种做法,“茭白炒肉,炒鸡俱可。切整段,酱醋姜之,尤佳。煨肉亦佳。须切片,以寸为度”。
清拌茭白简直是爱好食物原味者心中的“白莲花”。烹饪之法也极其简单,只需将茭白切片或切丝,放入沸水中一焯,捞出后拌入少许细盐或酱油,再加入几滴葱油或香油,滋味清脆甘甜,爽口怡人,就是水乡的自然之味。
茭白与肉也是绝配,新鲜的茭白自带丝丝甜味,这能激发出肉的鲜美,两者相炒,一红一白,一嫩一脆,相辅相成。
在江南,美味的食物都逃不过被油焖的下场。将茭白斜刀切块,让其更容易吸收浓油赤酱,炖煮后的茭白色泽光亮,看着十分有食欲,吃起来嫩糯可口。油焖茭白的汤汁当然也不可放过,将其拌入饭中,吃起来别有风味。
茭白雪里蕻汤也是夏日中极为清爽的一道菜,许多江南人家中会常备一些腌制的雪里蕻,将其与茭白一同煮汤,两种鲜味相结合,让你立马口舌生津。有人还喜欢将这汤放凉了喝,更是为炎炎夏日带来了一丝清爽。
每至六月,许多漂泊在外的江南人,想着的就是那一口新鲜的应季茭白滋味。
文字根据线上传播方式对原作有部分删改。
撰文:林间小住。文中未标注来源的图片均来源于图虫·创意。
【湖北海报】编辑发布:黎海滨
本文知识点:
1、菰米有数千年历史,系中国“六谷”之一。古人常吃菰米饭,还写下了许多有关菰米的诗文。
2、自南宋以后,菰米这种禾本植物,由于受菰黑粉菌侵入,发生变异,没办法结菰米了。这时候,就产生另一种东西——茭白(也称“高笋”)。
3、现在,中国的菰米产量极低,导致价格高昂,已成为世界上最贵的米。
“菰米似故乡”:
让中国留学生泪奔的诗句
“细理游子绪,菰米似故乡。” 2020年4月初,中国留学生Leo晒出了自己收到的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发放的健康包:一盒连花清瘟胶囊,二十个口罩,还有用毛笔手写的这两句诗。
“我的天啊,太有心了吧!”这两句诗让漂泊在外的留学生感受到祖国的温暖。
“细理游子绪,菰米似故乡”并非古人诗句。据了解,这句诗出自意大利留学生侯跃男之手。他在发放使馆派发的健康包时,写了230份诗句纸条附在其中,以感谢祖国对海外学子的挂念,也给留学生精神抚慰。
古诗词专家胡中行4月3日接受上观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菰米似故乡”从古诗演化而来,原句是“菰米蘋花似故乡”,为五代吴越诗人沈韬文的七绝《游西湖》残句。这首诗在《全唐诗》《诗话总龟》和《五代诗话》里均有记载。如《五代诗话》中云:“吴越司宾使沈韬文,湖州人。有游西湖诗云(三句,缺首句)武肃(吴越王钱缪)悯其思乡,授以湖州刺史。”胡中行说:“这是一段佳话,用赠留学生,十分贴切。”
读者疑问重重:
“菰米”是个什么东东?
查字典,查百度,查今日头条。
菰米,又称为雕苽、雕胡、菰粱、安胡,是禾本科稻亚科稻族菰属的中国菰(Zizania latifolia (Griseb.) Turcz.ex Stapf)的颖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菰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可食用,虽如今菰米已少被人作为粮食食用,但菰米的食用历史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并作为供帝王食用的六谷之一。菰米还含有菰红素,菰红素是一种天然的染色剂,可作为食品的着色剂来使用,其色素安全对人体无害。
如图:水边生长的“菰米”——
菰米,拼音Gū Mǐ
别名雁膳(《管子》),菰粱(《楚辞》),安胡(《七发》),蒋实(《楚辞》王逸注),茭米(孙炎),黑米(《杜工部集》),雕胡米(《本草图经》),雕菰(《纲目》),茭白子(《江苏植药志》)。——出处《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菰的果实。9~10月,果实成熟后采取,搓去外皮,扬净,晒干。
江苏、湖北等江南水乡多产。
菰米,其性状干燥的果实,呈圆柱形,长1~1.5厘米,直径1~2毫米,两端渐尖,表面棕褐色,有1条因稃脉挤压而形成的沟纹,腹面从基部至中部有一条弧形的因胚体突出而形成的脊纹,脊纹二侧微凹下,长至0.6厘米。折断面灰白色,富有油质,质坚硬而脆。气微弱,味微甘。以子粒饱满、无蛀者为佳。
化学成分颖果含蛋白质1.2%、脂肪油0.1%、碳水化物2.8%、灰分0.5%。
菰米,一种长度可达两厘米的大米。这种米被称为“土豪米”,不仅体现在他的长,还有价格。便宜的都在十几元一斤,贵的好几百。这主要是由于菰米的产量极低。
菰的根茎如果菰黑粉菌侵入,就没办法结菰米了。这时候就会产生另一种东西—茭白,可食用,可入药。由于茭白越来越受欢迎,民间大量培育茭白,这下产量就更低了。中国食用菰米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南宋以前,菰米还是一种大众化食物。南宋以后,由于百姓对茭白的需求越来越大,人们开始大量培育茭白,渐渐的,菰米就消失在中国了,目前国内只有野生菰。
(三)一句话说破菰米的秘密:
“嫩而为菰,病则茭白”
茭白(图片来源:豆果美食网、海报时尚网)
茭白,又叫高笋、茭瓜、茭笋,是我国仅次于莲藕的第二大水生蔬菜。
请教专家。
湖北省农科院的专家告诉我,茭白并非植物的名字,而是对这种植物“病态茎”的称呼。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菰”(gū),一种禾本科植物,和水稻、小麦等禾草是同一小家族的兄弟姐妹。
“菰”菜质地爽滑甜嫩,本身就已足够鲜美了,再汆入鱼汤或肉汤,其中的多糖和胶质会令汤汁浓郁挂口,而菜本身犹如一层胶皮,吃起来“滋滋”作响,这种口感甚是奇特。
“菰”是一种古老的作物,其果实称作“菰米”,早在周朝就被作为进贡的“六谷”之一。因其种子成熟期不一致,易脱落、不易收集,加之其临水而生,这为我们祖先对它的驯化造成了不小的障碍,直到今天也没能如稻、麦、粟等农作物般大规模地种植。
“菰米”颗粒狭长且色黑紫,是一种有色“谷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的发展,它渐渐脱离了“粮食”行列,成为一种“药材”,在《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本草纲目》中已有对它药用的记录。可食可药没能让“菰”脱颖而出,让其扬名的却是它得的一种疾病:在生长过程中由于茎受到黑粉菌菌丝的入侵,植物体发生了应激反应,通过局部膨胀和纤维化填充,形成了肥大的纺锤状肉质茎,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茭白”了。
因此,一句话可以说破菰米的秘密:“嫩而为菰,病则茭白”。
菰米
美国艺术家Seth Eastman的作品(1853年),题为Gathering Wild Rice(采集“野生稻”,即菰米)
“蔬食之美,一在清,二在洁”,茭白以洁白的外观、甜鲜淡雅的口感傲然世间。科学研究发现,除了富含氨基酸外,茭白中有能够抑制大鼠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成分,还有一些抗炎抗过敏作用的黄酮成分。茭白很普通,它在江南水乡遍处可寻,食用方便,且与各色菜式百搭:或炖或炒,合鱼合鸭,甚至只用一点腐乳白醋,就可以勾勒出茭白的鲜美甜嫩。
“菰菜”、“茭白”这样独特的蔬菜在我们中华文明的文化上意味隽永。由菰菜羹、鲈鱼脍演化而来的“莼鲈之思”,隐喻着中国人骨子里的傲然之气和对故土家园的眷恋之情。
左:欧阳询行书《张翰帖》(图片来源:艺术百科);右:疫情期间,意大利中国留学生收到大使馆发放的健康包
为什么我们现在只能吃到“茭白”菜,
却吃不到“菰米”饭呢?
菰米,古人称为“雕胡米”,多首唐诗为证:
“跪进雕胡饭,月 光明素盘。”( 唐?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雕胡幸可炊,亦有社酒浑。” (宋 ?陆游《村饮示邻曲》)
“行庖爨蜡雕胡熟,永埒铺金汗血骄。” (宋?刘筠《公子》)
——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只能吃到“茭白”菜,却吃不到“菰米”饭呢?
事出有因。
菰,从生产菰米的粮食植物到生产茭白的蔬菜作物,有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菰黑粉菌的作用是一个关键的因素。绍兴从北宋起围湖造田,鉴湖缩小,人居激增。追溯《西京杂记》关于菰首(茭白)的记载,也是在都城长安的御苑太液池边,这些地方有一个共同特点,水环境相对差些,生活污染较重,想必水中菰黑粉菌的含量增加,菰草茎杆感染孕生茭白的几率也随即大大增加,茭白的生产相对兴旺。唐宋时的苏州太湖地区滨临大海,水势浩荡,水的流动性大,菰黑粉菌的滋衍、积累就比较困难,这一带产生茭白的现象就会相对少一些。
宋人说吴中多产菰米而少产茭白,与绍兴多产茭白少产菰米正好相反。
茭白植株不能结种子,而菰米又难采集,在“非此即彼”的情况之下,茭白越来越受欢迎,而菰米呢,南宋前有不少人工栽培,南宋后便处于消亡状态,知道的人日益减少。
物以稀为贵。自南宋以后,原产于中国、在中国有着3500多年的历史的菰米,产量越来越少,以至于无法得到,被列为一种中药材,进而价格高昂,一举成为“全世界最贵的大米”。
“细理游子绪,菰米似故乡。”旅居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在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绪中,会不知不觉想起历史悠久的菰米、茭白。由此可见,中华文化的DNA像菰米一样流传数千年,早已潜移默化,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
作者寄语:码字不易,敬请转发!
江南3大名菜之一,是中国特有的蔬菜,但是北方太多人没吃过它像竹节一样鲜嫩,像莲藕一样洁白,吃起来嫩滑无比,这就是茭白!说起茭白它是南方常见的一种蔬菜,近几年在北方也很流行,它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蔬菜,与莼菜、鲈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菜。
茭白的生长环境很特殊,喜欢温暖潮湿的地方生长,肥沃的低洼地带,小河边上都是它的好住所,冬天茭白的根状茎在冬眠,直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才发芽露面,正是这种特殊的生长环境,研究它独特的营养价值。
古代医书上记载:茭白味甘性寒、滑利,有解热毒、除烦躁、利二便、催乳下等功效。而现代营养学分析:茭白中每百克含有蛋白质1.2--1.6克,含有丰富的糖类、有机氮、脂肪和氨基酸。这些微量元素及易被人体所吸收,九百中含有的有机氮使其味道更加鲜美,吃饺白时会发现有些黑斑点,这是寄生的菰黑粉菌孢子,富含人体必需的赖氨酸,对健康而言是不可缺少的必须氨基酸。
在秋天,很多人有胃火旺的情况,出现口气重、口苦、大便不通、皮肤油腻、长痘痘等症状,茭白是一个身体的疏导工,可以帮助人体通络疏导,降低火气达到去胃火的目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茭白性寒凉,对于脾胃虚弱的朋友来说,一定要少吃。
挑选茭白的小建议:质量上乘的茭白应该是正常成熟,并适时采收的,这种茭白花径肥大,果肉结实而柔糯。如果是茭白过于嫩,花径细小与外叶相比所占的比例小,这种茭白不仅经济上不划算,吃的时候口感也不爽口。过老的茭白,肉质发青也会降低食用品质,吃起来口感粗糙有渣感。
图片来源于 ***
眼下,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山深处的村民,抓住春暖晴好天气,抢种深山冷水茭白,茭白田中一派忙碌景象。
景宁位于浙闽交界,所辖的景南、大漈等乡地处海拔千米的深山盆地。近年来,当地充分发挥山区优势,把种植冷水茭白作为农业增效的主导产业,出产的茭白口感鲜美,成为助力农民增收的特色农产品。
3月27日,景宁畲族自治县景南乡上标村,茭农陈传淼在茭田里疏除茭苗。 新华社发(李肃人 摄)
3月27日,茭农在景宁畲族自治县景南乡上标村茭田里疏除茭苗(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李肃人 摄)
3月27日,茭农在景宁畲族自治县景南乡上标村茭田里疏除茭苗(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李肃人 摄)
3月27日,景宁畲族自治县景南乡上标村,茭农陈进树在茭田里疏除茭苗。 新华社发(李肃人 摄)
3月27日,茭农在景宁畲族自治县景南乡上标村茭田里疏除茭苗(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李肃人 摄)
3月27日,茭农在景宁畲族自治县景南乡上标村茭田翻耕,准备种植茭白。 新华社发(李肃人 摄)
3月27日,茭农在景宁畲族自治县景南乡上标村茭田翻耕,准备种植茭白(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李肃人 摄)
藏“虫卵”最多的6种蔬菜,有些虫卵肉眼看不见,吃的时候小心点【藏“虫卵”最多的6种蔬菜,有些虫卵肉眼看不见,吃的时候小心点】
说起蔬菜,相比那些喜欢保持身材的人肯定喜欢吃,毕竟蔬菜可以达到钠盐古代效果,多吃蔬菜,皮肤好,身体也好,但是你知道吗?生活中有几款蔬菜,是日常中最为常吃的,但是也是最脏的,有着很多肉眼看不到的虫卵。
1、油麦菜
油麦菜的卡路里非常的低,但同时却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有关的膳食纤维,多吃还有助于肠胃消化。炒熟了以后香脆可口还容易消化,所以很多人都爱买着吃。但是由于油麦菜整体叶子比较长,而且梗也偏深所以,里面很容易藏有虫卵,很多人都是整颗拿水冲一下然后一切就下锅了这是不对的。清洗的时候就应该把它择开,一根一根仔细洗干净然后再下锅。
2、西兰花
西兰花是很受欢迎的一款绿色蔬菜,减脂功能也非常好,特别是对于减肥健身的人,更是营养餐中更受欢迎的一款菜。长得跟花菜有点像,就是颜色不一样,个头小一点。没煮之前绿油油的一大朵,肉眼是完全看不出有虫卵的,但是因为它枝茎多,花朵多,就特别容易让虫卵有藏身的地方。但是只要西兰花炒之前用水煮一下,你就会发现水面上会飘出许多一点一点的小东西,一整个面都是,看着就很吓人。所以煮西兰花之前也要用盐水浸泡,再用开水煮了才能炒。
3、紫甘蓝
一种球状的植物,在夏天,它肯定就是一道更受欢迎的凉拌菜式。在我们的印象里面,这就是一道很美味的开胃菜,殊不知它还有抗衰老的功能。紫甘蓝就是虫卵最能躲藏的蔬菜,必须一层又一层的把它剥开,它没有特殊的味道,不能像洋葱一样做到用气味赶走害虫,还有这是用来生吃的蔬菜,一定反复清洗干净才能进食。
4、菱角
菱角含有极其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但是菱角的生长环境是在池塘的淤泥里,里面各种微生物和寄生虫很容易寄生在菱角上面,所以清洗的时候一定要格外注意一下。
5、茭白
同样是因为它生长的环境,所以必须妥善处理,不能敷衍了事地做三两次,否则它会等待寄生虫在你体内定居下来。然而,茭白中仍有许多维生素和蛋白质。现在你知道了!
6、大白菜
人们最常吃的菜,一旦到了过冬的季节,家家户户都要屯一堆,无论怎么 *** ,都是美味的菜肴。然而如果你是把它剥开了不清晰直接吃的话,那就很大可能把里面隐藏的虫卵都吃进肚子里了。
大家知道了吗?
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 *** ,图文无关。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浙江黄岩:万亩茭白 迎丰收2020年4月12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头陀镇下岙村茭白种植基地,种植户正在丰收之一季茭白。近年来,头陀镇坚持“党建+特色产业+合作社”模式发展乡村经济,在党员示范户带领下做大做优茭白种植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种植业,种植规模已达1万余亩,产量达2万多吨,年产值上亿元,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了乡村振兴。中新社发 蒋友亲 摄
2020年4月12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头陀镇下岙村茭白种植基地,种植户杨良军展示刚从田间丰收的之一季茭白。中新社发 蒋友亲 摄
2020年4月12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头陀镇下岙村茭白种植基地,工人正在分拣茭白。中新社发 蒋友亲 摄
2020年4月12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头陀镇下岙村茭白种植基地,种植户正在丰收之一季茭白。中新社发 蒋友亲 摄
2020年4月12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头陀镇下岙村茭白种植基地,种植户正在丰收之一季茭白。中新社发 蒋友亲 摄
2020年4月12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头陀镇下岙村茭白种植基地,种植户正在丰收之一季茭白。中新社发 蒋友亲 摄
2020年4月12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头陀镇下岙村茭白种植基地,工人正在分拣丰收的之一季茭白。中新社发 蒋友亲 摄
“茭”虑!每天出水500吨练塘茭白,大家帮忙一起吃眼下,又到了一年一度练塘露天茭白上市的季节。初夏的青浦区练塘镇,田间地头已是满眼葱绿。这几天,练塘茭农们正忙着采收今年之一茬露天茭白,抓紧将这一时令美味输送到市民的餐桌上。受疫情影响,外地的客户几乎“全军覆没”, *** 部门正在帮茭农千方百计想办法,也希望上海市民、企业、单位、电商平台一起来帮忙,让清香鲜嫩的上海名产多多走上市民餐桌。
农民在茭白田里收割
外地客户今年一个也进不来
在练塘镇金前村,练绿蔬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惠均指着周围一大片绿油油的茭白地说,这一片差不有400亩。天下着绵绵细雨,地里几位农妇戴着斗笠、穿着胶鞋正在田里采茭白。高耸茂密的茭白叶几乎把她们全部遮住。刚摘下的茭白连叶带果有一米多高,每十支左右扎成一捆放在田梗上。
徐惠均说,他自己有80亩茭白田,其中30亩大棚茭白已经卖得差不多了。今天之一天开始采摘露天茭白,预计可以采摘5000斤。以后每天要10000斤左右,销售压力很大。徐惠均说,以前都是田头交易,本市、外地的客户都会来。今年一个也进不来,只能靠镇里帮着推销。
地产名品“美人腿”即将大量上市
练塘茭白是上海首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蔬菜品种,有“水中人参”的美誉。鲜嫩可口,营养丰富的练塘茭 *** 茎肥大、白净整洁、多肉柔嫩,还带有几丝微甜,故又被称作“美人腿”。
种植大户谢秋华最近早出晚归泡在茭白田里,他是土生土长的练塘镇泖甸村人,从事茭白种植销售快要30年了。谢秋华告诉记者,今年露天茭白长势喜人,亩产约为4000斤。前段时间,通过团购的方式,大棚茭白销售也不错。现在,随着气温升高,露天茭白也陆陆续续开始采收了,农户一般早上5点左右就要下田采摘了。
徐惠均说,镇里有总容量达万吨级的冷库,为合作社和其他种植户存储茭白。但他还是希望能尽快把采收上来的新鲜茭白马上销售掉。一方面冷库保存的时间毕竟有限,新鲜的茭白口感更好,另一方面,对茭农来说,早点出货心里会更踏实些。
镇干部打地铺帮茭农“吆喝”
4月20日以来,练塘1521亩大棚茭白陆续上市,截至5月12日,总上市量 1640吨,主要运往多家销售平台与社区直供,深受广大市民欢迎。5月中旬至6月中旬,露天茭白将迎来采摘高峰,预计上市面积6166亩,日均产量达500吨左右,涉及合作社38家、散户39家,到6月中旬预计上市总产量约为15400吨。
原来曾经销往北京、河南、广东等多个省市的练塘茭白受疫情影响中断了全国渠道,而本市因为农贸市场停摆,导致出货量严重萎缩。为了帮茭农解决销路问题,从市农业农村委、市商务委,到青浦区农业农村委、练塘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都操碎了心。除了主动对接保供单位,相关部门通过大量工作联系了很多大型超市和电商平台,竭尽全力解决练塘茭白产销问题。
练塘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陆剑岗说,他和20名同事,已经办公室睡了好多天了。每天都在联系解决产品销路和采收工短缺问题。
虽然很多部门都在努力,但高峰时每天多达500吨的产量,一时半会儿仍很难消化。陆剑岗呼吁社会各方关注练塘茭白产销问题,期待 *** 、电商平台、社区“团长”、广大市民齐心携力,一起把眼下的困难扛过去。
爱心采购请联系:
汤老师:13916079339
石老师:18502192949
夏老师:18501607776
沈老师:15021262935
新民眼工作室 沈月明、杨欢
通讯员 | 李艳丽
图片 | 孙中钦
编辑 | 屠瑜
七夕会·美食|野茭白两年前之一次认识了野茭白。若把普通茭白比做“白雪公主”,那野茭白就是“灰姑娘”。
没搞错吧,茭白还有野的?是的,茭白还真有野的,不过许多人容易把它和蒲菜混淆起来。蒲菜属于香蒲目,而野茭白属于禾本目,可食用的部分是它的嫩芯。两年前来长兴岛小住,之一次认识了野茭白。
若把菜场里的普通茭白比做“白雪公主”,那野茭白就是“灰姑娘”了。菜摊上的茭白体壮健硕,野茭白则柔弱纤细。每年清明后,在河、塘边泥底下“猫”了一冬的茭白根就会随着渐暖的春风从泥底下面钻出来,嫩嫩的,带着鹅黄色的绿,筷子般粗细。那叶儿有点像兰草,又有点像芦苇、像菖蒲。它长得很快,几天不见就蹿上一大节。立夏后,上了些年纪的岛民便会穿上高筒靴去熟悉的河塘浅滩采摘。有经验的一眼就能看出哪根有“芯”,哪根是空的。有些看上去不起眼,但能剥出“肉”来。茭白作为食材很有些历史,古人称它为“菰”。现在菜场里见到的茭白都是人工栽培的,而野茭白是纯天然的。每逢节假日,岛上的农家乐便忙得像个打转的陀螺,野茭白是每桌的必点菜,总是吃得盘底朝天。岛民说现在越来越难采了,物以稀为贵吧,只能长到大姆指粗细、筷子长短的野茭白要卖好几十元一斤。以前河、塘边的野茭白连成片,是饭桌上的家常菜,根本没有想到现在“濒危”。
野茭白是有季节性的,每年的立夏到端午这段时间里是最鲜嫩的,过了时间段口味就差了。野茭白除了入食,还可药用。它牢牢地扎根在泥底,低调、安宁、稳重,年复一年地向人类奉献着自己,从不计较。我总觉得它身上有股向上的力量、有种不屈的精神……
知道野茭白和什么烧在一起是绝配吗?告诉你:炒咸菜!(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