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接到一个药茶方子,自己做出来先泡了杯水喝,好香啊。就把方子记下来,然后一一去细查其中各种药材的功用,发现果然是好方子,专门养肝护肝的。心里好奇,是哪个大夫开的方子?
有一年二三月间,那天天气好,吃过午饭,我带个师弟在院子挑选茵陈,刘一峰(时任西鹤年堂经理)东家难得有事情到店来,路过看见我们,随口问了句:“你们在做什么?”之一次见以为刘掌柜四五十岁,其实是六十岁上下的人了,只是不显老罢了。
“昨天刚送来的茵陈,去泡酒。”我很高兴也很紧张地回答。
“今年的茵陈好吧?”他居然停下来要多说几句话, 平常根本是个大忙人,很少和我们聊。
“嗯,今年送的茵陈比往年都好。”
“赶巧,我写个方子给你,你给我做点药茶。”我真好奇, 刘掌柜要什么样的茶。他说完话就去经理室跟卢席卿商量事情了。过会儿,一个小徒弟拿来一张方子给我,“雷师兄, 东家叫我把这个给你。”
我接过纸张一看,原来就是我之前记下的那个药茶方子,要用到茵陈,也是,刘掌柜会有这么好的方子不奇怪。后来我也知道了,这药茶叫“沐春茶”,是刘掌柜他们家的秘方,鹤年堂已经做了好多年,不能外传。方子上一共7 味药, 茵陈、金银花、代代花、莱菔子、淡竹叶、甘草、炒山楂,都是药性很平稳的一些药,药性散进清茶里很容易被人体所吸收。
刘一峰老先生,因为职务多、事情多,所以应酬也很多,他们家就是个大会客厅,我去过,一天到晚客人不断、酒席不断。
应酬一多,烟酒自然多,之一就是伤肝,而茵陈,之前说过,它是清热利湿养肝护肝的,甘草和诸药而解百毒, 烟草里边的毒气它可以帮助消除一部分。酒席不断,饮食自然不可控,莱菔子其实是萝卜籽儿,下气消食的,代代花疏气宽胸,山楂助消化,避免积滞和肠胃出问题。再有淡竹叶和金银花,都可以泡水喝,清热解毒,有百利而无一害。
所以刘一峰常年喝,家里没了,打 *** 给店里, 我们给做。7 味药熬汁,熬3 遍,过滤之后煎煮浓缩。得到的药汁装喷壶里,均匀地喷在绿茶上,隔一段时间喷一次, 喷够7 遍,保证药液渗透到茶叶里边去。潮湿的药茶小火炒,炒熟,但不要炒糊了。做好了给他送家里。
因为知道这茶好,我自己也喝。
刘老先生长寿,活得那么劳累,到九十多岁才过世,和他平日生活饮食的这些小习惯不无关系。
他儿子刘侣笙,鹤年堂第十七代传人, 比我大十多岁,我们两个老头子开会、做节目常常碰到。人老了,越早先事记得越清楚,有时候发现自己变啰嗦,一些过去的故事反复讲,子孙们听多了自然会厌,可我们两个鹤年堂过来的老头子坐一块儿,有无数的人无数的记忆细细说,看见对方,就仿佛看到了那些年轻的日子。刘侣笙前几年去世,活到97,也算够本了,我心里虽然难过, 但深知命不由人。老朋友走了,一个一个都走了,我开始用笔记下鹤年堂往事,也是不要自己脑子衰退,也是想延续他们在世上的念想。
东家喝沐春茶,少东家刘侣笙我记得最清楚,他有喝枸杞子酒的习惯。现在枸杞子太常见了,家家厨房都有。那时候不是,那时候枸杞子还是贵重药材,礼品盒好好包着当礼品卖。好枸杞子,肉很厚,嚼着是甜的,油性大, 饱满有弹性,那种皮儿薄籽儿多的算次品。枸杞子用一般药酒的泡法,泡出母子,1∶2 兑白酒喝,很方便。功能呢, 很全,可以滋补肝肾、清肝明目,身体虚弱,时常腰膝酸痛、眩晕耳鸣的人,喝了会很管用。刘侣笙说他是跟爷爷刘辅庭那儿学的习惯,一天一两盅,每天喝着,他们爷孙两个都长寿,老了没受什么病苦折磨。
作者:雷雨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鹤年堂传统技艺、技法、养生秘传配本的传承人,养生堂重要嘉宾。著有《大国医——长寿有药决》一书,说透600年的中医养生精华!
在生活中有一种草,每天坚持去喝,上一杯的话,就可以保证身体里面的湿气,慢慢的清除干净,也可以达到美容养颜的一个效果的,其实每个人都特别希望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康,但是如果是湿气非常严重,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甚至可能会出现一些口臭,也会出现一些身体发胖的,那么到底喝什么东西才是更好的?
想必很多人一想到去风湿,去湿气,就会想到薏米,因为这是大家都公认的一种去湿气的好食材,很多人都会拿薏米来做一些甜水之类的,在春夏季食用,薏米的功效可以说是非常大了,然而有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有一种神奇的草,也是去风湿,去湿毒的,下面和小编来看一下是什么神奇的草吧。
这种草长期生长在农村,看起来非常的不起眼,和野草也非常的相似,如果不说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有如此大的功效,它就是白蒿。白蒿之所以叫白蒿,是因为它外表很像艾叶,而且颜色是白色的,非常的小。
春天,白蒿开始生长,很多人都开始去农村摘来食用,白蒿营养价值非常的高,含有挥发油、茵陈蒿素A、B、滨蒿素、有降血压、黄酮和香豆素,可以去湿气,湿毒。
白蒿的吃法呢,很多人会把它放进玉米面里,然后蒸成窝窝头,这样就可以做主食又可以去湿气了,也是非常好吃了。
那么当我们的身体里面,如果是出现湿气重的情况下,我们就应该要注意每天坚持去喝一些柠檬水,还有就是每天坚持去喝一些,薏米粥之类的,对于我们的身体帮助也是非常大,而且这样的话真的是可以达到排除身体里面湿气,甚至也可以达到美容养颜的效果,也可以让我们的皮肤变得非常棒的。
农村常见植物"茵陈″,虽是野草,但能帮助很多家庭解决大问题农村常见植物——茵陈:虽是野草,但能帮助很多家庭解决大问题
一、引言
农村,是生活在大自然怀抱中的人们的家园。这个环境中,不仅有高山、流水、田野,还有许多野草野花,它们或许在我们眼中平凡无奇,但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本文将着重介绍一种农村常见的野草——茵陈,虽然它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冠以“野草”的名号,但它却拥有着令人惊叹的功效,能够帮助很多家庭解决大问题。
二、茵陈的生长环境
茵陈(学名:Plantago asiatica),又名车前草,是一种常见的野生植物,广泛分布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它喜欢生长在沟边、路旁、田埂以及草地中,生命力顽强,常年可见。茵陈的生长环境使它成为了农村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茵陈的药用价值
茵陈虽然被冠以“野草”的名号,但它拥有丰富的药用价值。下面将详细介绍茵陈在中药学中的应用和其对人体健康的益处。
1. 解热镇痛:茵陈被广泛用于中药方剂中,其叶子具有清热解毒、镇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发热等症状。特别是在农村,茵陈常常成为家庭药箱中的重要成分,用以缓解家庭成员的疾病症状。
2. 利尿消肿:茵陈还具有利尿消肿的功效,对于水肿、尿路感染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疗效。这一特性在农村地区的饮水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下尤为重要,能够帮助人们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不适症状。
3. 改善消化:茵陈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对于促进消化、缓解便秘问题有良好的效果。在农村,由于饮食结构的特点,便秘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茵陈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这一情况。
4. 抗氧化作用:研究表明,茵陈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减轻体内的氧化应激,降低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5. 对抗过敏:茵陈还被发现具有抗过敏的潜力,能够减轻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等疾病的症状,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四、茵陈在家庭中的应用
茵陈虽然是野草,但在农村家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茵陈在家庭中的一些常见用途:
1. 家庭急救:茵陈常备于农村家庭的药箱中,用于急救发热、感冒、咳嗽等常见疾病。将茵陈叶煮水喝或制成茵陈糖浆,能够迅速缓解不适症状。
2. 食疗调理:茵陈叶还可以制成茵陈茶,用于调理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许多农村家庭会定期食用茵陈,以维护胃肠健康。
3. 草药养生:一些农村居民将茵陈视为一种天然的草药,常常用来养生保健。他们相信茵陈的长期食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4. 家禽喂养:茵陈不仅对人类有益,对家禽也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一些农村家庭将茵陈叶喂给鸡、鸭等家禽,以增强它们的健康。
五、茵陈的可持续利用
尽管茵陈在农村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丰富的药用价值,但我们也需要考虑如何可持续地利用这一资源,以保护生态环境并维护茵陈的种群。
1. 采摘技巧:采摘茵陈时
,应该注意不要过度破坏植株,只采摘部分叶子,留下足够的生长能力。这有助于保护茵陈的生态平衡。
2. 禁止乱倒垃圾: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如乱倒垃圾或者过度破坏茵陈生长环境,可能会对茵陈的生存造成威胁。农村居民应该自觉遵守环保法规,保护茵陈的生态环境。
3. 种植茵陈:在农村地区,可以考虑有选择地进行茵陈的种植,以确保其资源充足。这也有助于提高农村家庭的自给自足能力。
六、结语
茵陈,这个平凡的野草,拥有着不平凡的药用价值和生活意义。在农村,它是家庭药箱中的宝贝,是食疗调理的良伴,更是生活的一部分。然而,我们也应该珍惜和可持续地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以保护自然环境,让茵陈继续为农村家庭解决大问题,为人们的健康和幸福贡献力量。让我们在农村的大地上,继续发现和珍爱这些被赋予生命的小草,它们不仅滋养了土壤,更滋养了我们的生活。
经常听那些懂得养生的大叔或阿姨说湿气重需要吃什么养生茶或需要去拔一下火罐,那湿气重是一般会有什么症状呢?湿气重一般会出现例如,恶寒发热、发热体酸、头痛如裹,肢体重着酸痛、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肿胀,头晕目眩,听力减退等症状,湿邪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怎样祛湿一直是养生人士爱讨论的话题。
下面跟大家分享15种有祛湿作用的茶以供参考
4、藿香苓术茶
原料:藿香3g、茯苓2g、半夏2g、白术2g、厚朴2g、绿茶3g。
用法:用400ml开水煎煮藿香、茯苓、半夏、白术、厚朴至水沸后,冲泡绿茶10分钟即可。也可直接冲饮 。
功能:解表和中,理气化湿。
用途: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恶寒发热、头痛、胸腹痞闷不舒、腹痛泄泻、肠鸣呕恶。
来源:传统药茶方。
5、藿佩茶
原料:藿香5g、佩兰3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化湿辟秽,开胃醒脾。
用途:肝炎兼有湿浊蕴结,口腻口臭;鼻炎;鼻臭;湿疹。
来源:传统药茶方。
6、白术茶
原料:白术10g、乌龙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健脾益胃,和中除湿;利尿,降血糖,抗血凝,抗菌,强壮。
用途:脾胃气虚无力运化水湿所致倦怠少气、食欲不振、泄泻;水肿;小便不利;肝炎;胃癌。
来源:传统药茶方。
10、薏苡寄生茶
原料:薏苡仁5g、桑寄生3g、当归3g、续断3g、苍术3g、绿茶3g。
用法:用400ml水煎煮薏苡仁、桑寄生、当归、续断、苍术至水沸后,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除湿祛风,止痹痛。
用途:风湿痹痛,腰膝酸疼、肢体痿软。
来源:《广济方》。
11、茵栀茶
原料:茵陈5g、栀子3g、大黄1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可加适量白糖。
功能:清热,除湿,解毒。
用途:急性传染性乙型肝炎;黄疸。
来源:《伤寒论》。
12、苍芍芩茶
原料:苍术5g、白芍3g、黄芩3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除湿运脾。
用途:脾被湿困、身重微肿、困弱无力、不思饮食、下利、水谷不化。
来源:《素问病机保命集》。
13、苍柏茶
原料:苍术5g、黄柏1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燥湿。
用途:湿热所致筋骨疼痛;关节炎。
来源:《丹溪心法》。
14、苍芎茶
原料:苍术5g、川芎3g、白芷3g、藁本3g、细辛0.5g、绿茶3g。
用法:用350ml水煎煮苍术、川芎、白芷、藁本、细辛至水沸后,冲泡绿茶饮用。也可直接冲饮。
功能:疏风除湿。
用途:四时瘟疫,头项强痛、发热恶寒、身体疼痛;风寒鼻塞身重、咳嗽头昏。
来源:《局方》。
导语:春天的"护肝草",比艾草营养,比荠菜鲜,3月农村遍地是,别错过!
进入3月后,气温明显上升,各种植物又重新换上绿装,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俗语说:“春食野,病不沾”。春天是挖野菜吃野菜的季节。春季常吃野菜,不仅可以尝鲜,对人体的健康也有很多的好处!大家都知道,春天的野菜种类很多,像荠菜、蒲公英、马兰头等等,都特别受欢迎!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野菜,特别值得给大家推荐,它就是“茵陈”。
茵陈又叫“茵陈蒿”,因为它的叶子上长着一层白色绒毛,所以也叫它“白蒿”。茵陈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非常丰富!并且,它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春季食用茵陈,可以起到健脾养胃、清热利湿、利肝护胆等功效。在民间,茵陈也有着“护肝草”的美称!很多人喜欢将茵陈, *** 成茶泡水喝,对身体有着非常不错的保健作用!
阳春三月,茵陈的嫩苗,非常鲜嫩,很多人都会趁机,挖一些回家, *** 成各种美味佳肴。俗话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当柴烧”。这句话的意思是,三月刚刚出土的嫩苗叫它“茵陈”,可以用来凉拌、蒸面菜食用。等到四月时,就老了不能吃了,五月的茵陈就只能留着当柴烧了。因为各地气温不同,气温偏高的南方地区,也有“正月茵陈,二月蒿”的说法。下面,就与大家分享茵陈的2种美味做法!
一、【蒸茵陈】
准备食材:茵陈、面粉、食用油、盐、蒜、生抽。
1.将茵陈去掉根部和老叶,装入盆中,用清水多清洗几遍,把茵陈中夹杂的杂质去掉,然后控水备用。
2.将茵陈放入盆中,加几滴食用油,搅拌均匀,锁住茵陈内的水分,使蒸出来的茵陈碧绿不发黄,然后加入面粉和玉米面,快速翻拌,使茵陈表面裹上一层粉。
3.锅内加水烧开,将茵陈放入笼屉内,大火蒸7-8分钟后关火,即可取出食用。蒸好的茵陈,直接食用清香甘甜,也可以用蒜泥、凉白开、生抽、香油,调成料汁,粉蒸茵陈蘸蒜泥,爽口开胃,非常好吃!
二、【茵陈窝头】
准备食材:玉米面、豆面、小米面、茵陈、小苏打。
1.将茵陈去掉杂草、根部后,用清水多清洗几遍,控干水分,将茵陈装入盆中,加入玉米面、豆面、小米面,加入小苏打和清水,下手不停地抓拌,使各种面粉成团,盖上锅盖,密封醒20分钟。
2.双手沾点清水,取适量面团,整理成圆形,再用右手拇指在面团底部戳一个洞,轻轻转动窝头,使洞变大,窝头壁变薄。
3.将窝头放入蒸锅中,大火蒸,上蒸汽后开始计时,大火蒸15分钟后,关火焖3分钟后,即可出锅!
我的分享,有没有触动到您的味蕾,是否有让您有立马下厨试试的冲动呢?心动不如行动,想吃哪道菜,放下手机,赶快去试做一下吧!做好以后,不要忘记拍照,在评论区晒出您 *** 的菜品哟!
如果您喜欢厨娘分享的美食,请将厨娘的分享,转发给您身边更多爱生活,爱美食的朋友!您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谢谢大家,下期见。
农村一种野草,养肝护肝人称解毒药,二月当菜吃,五月当茶喝农村有一种野草,常生长于山坡、丘陵、沙地上,属于菊科植物,它略显发白的叶片细小卷曲,上面有柔软的小绒毛,绵绵绒绒的,每年春季早早返青,3月中旬至4月开始生长,8月中旬开花,9月初结实,10月初成熟。
这种野草名字叫白蒿,又名茵陈、耗子爪、绒蒿、蛇蒿草、龙蒿草、由胡、旁勃、白艾蒿、蓬蒿、大白蒿、大子蒿、大头蒿、苦蒿等,各地叫法不一。
白蒿的嫩苗又叫茵陈,每年二月份开春的时候可以采来吃,春季采的习称“绵茵陈”,嫩嫩的芽尖是一种美味的野菜,可以蒸着吃,炸丸子,包饺子都是非常的美味的天然绿色食品。
到了四五月份,白蒿长大了,就不能吃了,就成了具有药用价值的蒿了,叫茵陈蒿,可采来晒干泡水喝,农村俗语称“二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
白蒿有很强的药用价值,是一种具有保肝功效的特色中药材。白蒿会促进身体内的胆汁流量增加,胆固醇含量降,增强肝脏解毒功能;白蒿可促进肝细胞再生,保护肝细胞膜的完整,从而增强肝脏解毒功能,此外对甲乙型肝炎的治疗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白蒿还可抗菌杀菌:研究发现,白蒿当中的黄酮类物质对于人体当中的细菌可以起到抑制、消灭的作用,降低患上肺炎、气管炎、咳嗽、肠炎、胃炎等疾病的概率。
春季阳气上升,是个养肝的好时节,在养肝方面白蒿可谓是一枝独秀,朋友们出去野外踏青的时候,见到白蒿一定要采摘来,不仅可以享受美味,还能养肝护肝哦。
胆囊炎,金茵茶金茵茶
【配方】将茵陈、金钱草等分。
【功能】清热,利胆,利湿。
【主治】胆囊术后综合征,单纯性胆囊炎。
【用法用量】
1.取上药适量,开水浸泡当茶饮用,每日数次;
2.长期饮用不再复发(症状完全缓解后再坚持服用二周停药)。
【方解】
1.茵陈苦辛微寒,入肺胆脾经,功擅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2.金钱草苦酸凉,人肝胆肾膀胱经,功擅清热解毒,利尿排石;
3.茵陈、金钱草皆人肝胆,均有清肝利胆之功,且都含挥发油,开水泡茶较易保存其有效成分,故疗效卓著。
【特别说明】
胆囊术后病人常伴有右上腹痛、向肩背放射、发热、恶心、食欲缺乏等症,对此,无法再行手术,此方简便易行,患者乐意接受,并有药到病除之效。
【摘录】刘茂甫
一转眼,正月就快要过完了,又到了一年中采摘茵陈的更佳时节了。在农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晒晒当柴烧。这也充分说明茵陈正月的营养价值的更高的。它的核心功效有:养肝、退黄利肝、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最近的小视频上就经常刷出大量收茵陈的视频。作为农村人,当然不能错过一年中的这个好机会。
茵陈
在大山里面,野生的茵陈还是很多的。因为是纯野生的,是真真正正的纯野生无污染的,很多老乡们也都过来采摘了。不过今年的天气有点冷,茵陈刚刚发出嫩芽,还是有点小的,能在过一个星期过来就更好了。不过既然来了,就不能空手回去。
虽然小点,好再还是很多的,没用多次时间就采摘到这么多。这么小,看来分拣要下大功夫了。
经过分拣之后,放水了洗一洗晾干就可以备用了。农村人的传统吃法就是蒸一下当菜吃,味道非常好,不过还有更简单的用法,就是晒干了,平常喝茶的时候当茶叶喝。特别是肝不好的人好高血压的人,一定要趁着这个上好时节采摘一些,好好地让自己补补身体吧!
春日佳品,白蒿茶,你喝过吗?文字:飞花
嵩州之野产白蒿,又曰茵陈。应春而发,初若银绒,渐返青,若团若花。其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每及早春,嵩人多踏青采之择之,晾之干之储之,以备一年之需。比及饮,辅以枸杞,红枣煮之。护肝降脂,良益多多。或可拌面蒸之,调以蒜汁食之,唇齿生香,若染春色。
戊戌春,天禄茶庄牛君海波移焙茶之法,精研之炮制之,得珍品如银如雪。以水冲之,青山绿水,栩栩如生,多草木之香;饮之,肺腑涤荡,若甘若醴,见春意之鲜嫩也。
吾尝于茶庄试而焙之,不胜其烦。其法也,苛刻选之,及市之,辩雨前之芽,取山北而舍山南,择之分之,如是往复有五,始上锅炒之揉之捻之凋之,以火杀青,阻其发酵,蕴其精华,其性倍增,数异于寻常所得也。其品计叶,计芽,计尖,汤色各有神韵,然非个中高手不能甄其异也。
牛君尝当街焙之,其手也,上下翻飞,若蜻蜓点水;其形也,游龙惊鸿,若公孙娘舞剑。围者如堵,品者啧啧。嵩人争奔传之焉,后多央其代工,门庭若市,有不得序者排三五日之后也。
嗟乎,天下白蒿万万千千,然天下人皆寻常饮之,独牛君别出心裁,以茶度之,岂非雅逸之士也哉!
飞花记之。
古方秘制,尽得草木神韵
如银如雪,全凭妙手回春
加工地址:文化路土地局楼下天禄茶庄
275.
正月茵陈二月蒿,
三月薅了当柴烧。
茵陈,一味中药。名字很柔和,如同古代一个宫女的名字。
老中医就是一个皇帝,他的草纸上,写满了宫女的名字。药房里黑红色柜子上的抽屉,是这些宫女的房子。这些宫女从抽屉里走出来,就下嫁给了平民。
不过宫女原本就是平民的女儿,如同一味中药,大地是她的产房。走进了药房的抽屉,如同村女走进了宫殿。一旦离开了那些抽屉,她就回家了。
在正月,村后的山岗上河溪流边,在残雪里冒出来一个浅绿色的细碎叶团。绒绒的样子,像是丢了一个柔软的线球。融化的雪水滴落在根部,叶子上还有一点没有来得及融化的雪片。这个绒球一样的叶团,就是茵陈。
采了茵陈,摆在屋檐下晾干,就是村庄最为原始的一味中药。手脚发热的人,早晚熬一碗茵陈茶喝了,三天之后,手脚就不发热了。庄稼佬三分阴阳,其实庄稼佬还是三分大夫。村庄的老人们经常说:肝火大了,手脚就热了。茵陈啊,就是降肝火的。
记得村庄的老保管室的墙上,随意挂着一些茵陈,立夏那天熬牛药的时候,取下这些茵陈丢在一个巨大的铁锅里,和几十种草药一起熬。牛和人同喝大锅里的药汤,是立夏的一个习俗。
河南西部的村庄里,都认为茵陈是正月的好,到了二月,茵陈就不是中药,而是蒿子了。在老日子里,过了正月,收购中药的门店就不再收购茵陈了。唯有如此,茵陈才是纯正的地道的药材。
蒿子是很不值钱的,就在地上随意地疯长,到了三月,把长高的蒿子薅了,只能当柴烧。从茵陈到蒿子,从蒿子到柴火,这就是一种植物的编年史。谁要是在二月还在把蒿子当茵采来晒干卖钱,在村庄里是一件很背良心的事情。
李白诗词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蓬蒿一样的人,就是野草一样的人,就是不大值钱的人,可能就源于河南西部的民谣“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薅了当柴烧”。老日子老药铺,是绝对不会把蒿子当作茵陈来用的,一个简单的民谣,是中药和中医必须遵循的规则。这个规则靠什么来监督,就靠良心。当人们不断问良心多少钱一斤的时候,二月的蒿子就冒充正月的茵陈了,甚至是三月的蓬蒿冒充茵陈了,中药本身的良心就丢掉了。
前几天看一个上海老中医的文章说中药和中医为什么沦落,就是中药材地道性消失了。更好的老中医开的药单,抓回来的中药不地道,这副中药就打了折扣。他说黄连是四川的更好,但是现在药店里就没有四川的黄连。川黄连到哪里去了,都卖给韩国和日本了。所以我们今天买的黄连,大概就像是买的蒿子冒充的茵陈,药性和药理都失去了原本。
我们说真正的中医和中药被韩国和日本弄走了,在汉城和东京才会有地道的中药,本身就是一个玩笑。前几年参加过一个会议,一个韩国学者说:孔夫子教会我们韩国人文质彬彬。我愕然,孔夫子是我们的,我们没有文质彬彬,怎么会轮到你们韩国人文质彬彬呢?韩国学者大概也是大言不惭吧,也是把二月的蒿子当作茵陈了吧?
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薅了当柴烧。看似是个很普通的西峡民谣,其实有很多朴素和温暖蕴含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