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农广天地 CCTV农广天地 今天
浙江省湖州市的安吉县,位于长三角腹地,这里气候温和,风景秀丽,2018年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的荣誉称号。安吉县更大的特色之一,就是有着丰富的竹林资源,当地人有在竹林里养鸡的习惯。
这个人叫杨维军,他在竹林里养土鸡已经有10多年了。如今他的养殖基地有500多亩的规模,常年存栏量达到5万多只,年销售量更是突破了10万只,是当地数一数二的散养鸡场。
杨维军原本在当地一直做竹制品生意,在圈子内是一个有名的小老板。然而到了2008年,他却开始了养鸡,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被人“拉下了水”,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其实,开始的时候,杨维军养鸡并不顺利,才养了三个多月的时间,5000只鸡苗就损失了一半,鸡场是新建的,头一次养鸡,怎么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百思不得其解的杨维军,花钱买了一个教训。
后来,随着养殖的顺利,他就不断的扩大养殖规模,从5000只到10000只,可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卖不出去了。然而具有经营头脑的他,想到了一招,正是这一招让他成功打开了市场,一只鸡就卖到了198元,那么这招到底是什么呢?
从做竹制品到跨界养鸡,杨维军如何实现创富的梦想,从一个养殖的门外汉到行家里手,他如何让当地的土鸡变成了竹林里飞出的“金凤凰”?要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本期《农广天地》——《竹林里飞出“金凤凰”》。
节目名称:《竹林里飞出“金凤凰”》
播出时间:2019年6月19日19:00—19:30 CCTV-7播出
重播时间:2019年6月21日06:05—06:35 CCTV-7播出
微信公众号搜索“CCTV农广天地”,快速关注我们~
在2019年,养殖的行业算是彻底火了,养猪的行情在不断的变好,一头猪的利润多达3000元左右,这让不少农民为此心动不已,尽管有非瘟疫情的到来,大家还是会冒险扩大养殖的规模,毕竟风险越大收益越高。以往一头猪的利润也不过500元,这就是农民为啥坚持喂养的原因。
不少农民唱衰养猪行业,认为只要养了就亏本,疫情没排除,疫苗没生产,那就有反复发作的时候,实际上2019年养猪的人都大赚一笔。小编的二叔家里就养殖了一批猪,他表示这些猪让他一年赚了一辈子都没赚来的钱,原本还发愁怎么去县城买房,养了一年猪直接全款购买。
只不过并非所有的养殖行情都这么好,近期养殖户们可是亏惨了。因受到疫情的影响,不少地方的活禽市场已经被关闭,喂养鸡鸭鹅等的农户,他们的损失很大。其实早在春节前1个月,养鸡的行情就不是太好,白羽肉鸡的行情跌到了3元一斤,卖出去一只鸡要亏损3-5元,一万只鸡可就是5万元左右。
本以为到了春节后,养鸡的行情能够持续的变好,毕竟年关毛鸡的价格下跌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首先就是储备猪肉、进口猪肉的量增加,其次就是养鸡的规模增加,其三就是屠宰企业的大幅压价。
不过因疫情的到来,如今的红白喜事也被迫延迟或者不设聚餐点,这让鸡的消耗量再次降低,其消费难度也不断的增加。那些即将出栏的家禽,卖价非常低,客商们也刻意的压价收购,很多农民嫌弃太低,并不愿意卖掉,但每天的饲料成本也让人犯愁。
小北是安徽淮北的一家养鸡户,他家里喂养的是麻鸡,按照他的说法,在2个月前麻鸡一斤可卖出7-8元,那时候是真赚到了一些大钱,一万只鸡能赚5万元左右。不过这几天他家的麻鸡已经到了出栏的时候,联系客商前来购买,结果对方给出了1.2元一斤的卖价,以这个价格卖出去,那就要血亏,一万只能亏到7-8万元左右。
小北表示,他家的麻鸡苗当时是6.5元买来的,再算上饲料成本,这1.2元一斤,欺负谁的?他决定再继续喂养,看看接下来的行情是否有变化。现在的麻鸡苗已经跌到了5毛一只,他也在想着要不要继续的购买喂养,趁着鸡苗便宜的时候养上一批,如果在元宵节到来后疫情有新拐点,那或许还能赚上一笔。
只是小北也犯难,现在的交通管制,饲料已经买不到了,他家是临时用粮食加工的饲料,购买的玉米价格都跟着上涨,饲料的成本也在提升,如果行情不能好转,那到时候亏得更多。
其实和小北一样的养殖户有很多,他们很难购买饲料,客商的收购积极性低,没有专门的冷库,不能进行宰杀存放,还有人直接挖了大坑,将鸡埋在其中。
现在的情况,养殖行业受到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家怎么看?
一只“留守鸡”卖出300元来源:浙江之声
记者:徐鹏飞、丽水台吴峰平
编辑:吴洋
审稿:施晨嬿、夏岚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来自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手记
今年是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如何帮助低收入农户增收,是完成这一伟大目标的重要一环。浙江之声推出《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来自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手记》专题,多路记者,深入一线,蹲点采访。今天来看看丽水庆元农户张以田和他的“留守鸡”。
“爷爷,今天我们过来收鸡了,今天先收两只鸡,下周再把剩下的收掉……”一大早,丽水庆元县张村乡扶贫干部徐辉来到73岁的低收入户张以田家,上门收鸡。
张以田和72岁的老伴陈佩花原先以种地为生,4个儿子都不在身边,两老一年的收入不到8000元。说起扶贫干部,张以田的话语间满是信任和感激。而在起初,张以田觉得扶贫只是纸上谈兵,并不相信自己的贫困能被他们改变。
(老两口的老房子)
改观,是从老两口住了几十年的危房搬迁开始。“以前是住在山脚下,山上有裂缝,下雨天很害怕,怕它倒下来,睡觉都不安心。”扶贫干部上门走访了解情况后,大伙商量,决定给两位老人搬家。“两位老人房子位于我们A类地质灾害点的正下方,房子是土木结构的,我们就想着把他的房子搬到安全区域,通过在村内找了一处民房免费给他使用,同时组织乡里的青年干部到他家中把他的家具一并搬出来,解除他的后顾之忧。”干部刘毅说。
(老两口的新房子)
仅仅3天时间,老两口就住进了新房。“我们现在的房子是洋房,两层楼给我们住,也很宽敞的,晚上睡觉也很放心,不要担忧了。”陈佩花说。
扶贫干部改变的,不仅是张以田和陈佩花的居住环境,还有老两口对生活的信心。从去年开始,干部们引导老两口养殖“留守鸡”,通过将鸡苗免费发放给留守老人养殖,再通过互联网销售。“养了10只鸡,(鸡苗)免费给我们养,一只鸡连鸡蛋300块钱,乡镇府给我们(回收)销售的,我感觉高兴啊。”张以田说。
据了解,和张以田老两口一样,张村乡共有120多户低收入农户养殖“留守鸡”。今年,乡里从杭州引进一家农业公司,与当地14户养殖大户签订养殖协议,通过大户+低收入农户结对托养的形式,让更多的困难群众能参与进来。“我们打算把留守鸡做成带动面最广的增收项目,能够带动我们全乡100户左右的低收入农户和留守老人增收。”张村乡党委书记胡云燕说。
在扶贫干部的牵线搭桥下,张以田还成了村里的一名卫生保洁员,负责公厕和村道的日常保洁,通过双手,让生活更有获得感。“现在我和老伴两个人除了老人费,一年搞卫生和养鸡,算起来每年增收5、6千。”
目前,庆元县共有低收入农户6461户13000多人。今年庆元县将依托特色种养业、山海协作、扶持村集体产业发展等方式,确保消除8000元以下贫困现象,力争实现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5%。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鸡苗大涨2.8,肉鸡利润大涨,“咸鱼翻身”,养鸡行业迎春天?2019年养鸡行业迎来了春天,当时一万只鸡养上40多天,可以卖出10-12万元,养鸡户可谓是大赚一笔。不过到了今年,养鸡整体行情并不是太好,其利润也在大减,前三季度肉鸡养殖平均亏3毛,不过很多鸡农反馈,前10个月平均一只鸡亏了2元。而受饲料行情的持续反弹,今年养鸡很难赚上钱。
不过从11月份开始,养鸡行业迎来了利好转变,鸡企的收益终于迎来了反弹。比如说益生股份11月份销售的鸡苗为4218.15万只,同比上涨了11.09%,环比10月份则是大涨151.36%。鸡企的收益提高,说白了就是11月份鸡苗、毛鸡的行情迎来了反弹上涨,尽管后期又出现了下滑,但总体来看比9-10月份好多了。
一、鸡苗大涨2.8元
10月份时,因市场的肉鸡走货量低,供应端的需求有所降低,鸡苗和毛鸡行情持续下滑,企业的利润也在下降。11月份毛鸡迎来了上涨,鸡苗从1元每羽涨到了4元每羽,企业的收益加大。
2019年的祖代种鸡比较多,超过了往年历史高位,不过2020-2021年的白羽肉鸡产能迎来了释放,毛鸡行情则是低迷下滑,前11个月鸡苗均价跌到了2.78元每羽,同比跌了625.84%,但11月份鸡苗从1.19元每羽涨到了3.99元每羽,单月上涨了2.8元每只,涨幅高达235.29%。
鸡苗的价格之所以上涨,其实还因8-9月份的市场持续低迷,企业加快了父母代种鸡的淘汰速度,以至于11月、12月的产能降低,这也为鸡苗行情上涨奠定了基础。很多企业也见状计划扩大产能,从而弥补过去的损失。
二、鸡肉行情上涨
不仅鸡苗行情反弹提升,肉鸡价格也同样上涨,11月份的利润为0.09元每只,尽管利润并不高,但相比9-10月份的联合亏损来看要好上很多。到了12月份上旬,毛鸡行情上涨,目前的肉鸡均价达到了3.92元每斤,相比11月则 上涨了17.37%,而12月份的养殖成本为3.48元每斤,相比11月份上涨了4.98%。
鸡农老孙表示,如今的肉鸡行情利好,养殖利润也在增加,一只5斤的鸡,利润则是为2.2元每只。相比11月份则是涨了2.17元每只,涨幅为2411.11%。目前的肉鸡盈利已超过40天,伴随着消费旺季的到来,养殖户的补栏力度也在增加。而市场的鲜鸡肉价格依没改变,猪肉价格却大涨,这与让肉鸡的替代作用增加,从而促进了鸡价的反弹上涨。
不过就算毛鸡行情上涨,很多鸡农依旧表示淡定,不少人对未来的毛鸡行情依旧有很大担忧,毕竟前几次毛鸡行情反弹只是昙花一现,其行情很难持续稳定下来,为此,不少人也加大了出售力度,毛鸡价格也为此有所变动,价格保持稳中有跌。
有人问,未来的肉鸡行情还能持续利好吗?其实接下来的出栏将会有所减少,到时候就会支撑毛鸡行情,预计年前不会大跌,将会在4元左右波动,市场的肉鸡价格不会涨得太多,也就8-10元一斤。不过年初到年中,预计产能释放增多,鸡价还是有下滑局面,大家怎么看?
活鸡论只卖,一只20元!辛苦俩仨月,赔了两三万温馨提示:请您在阅读本文之前,点击文章上方的“关注”,以后您就可以免费收到三农大喇叭每天推送的最新农资价格行情、三农政策、农业技术等内容了。谢谢您的关注与转发!投稿或商务合作请直接发私信。
“活鸡便宜卖了,20块钱一只,老少爷们儿都来买吧!”3月1日,在三农大喇叭老家的一个村子,养殖户韩先生大声吆喝着。在他身旁停放的面包车里,装满了一车活鸡。
“没办法,春节前养殖了6000只肉鸡,本来是供应给县城和乡里的几家烧鸡店的,可是因为新冠病毒的影响,烧鸡店全部停业,至今还没有开业,鸡养大了卖不出去,急死人了!现在赔钱也得卖,这次算下来,至少得赔两三万!”见有农民三三两两地围上来,韩先生诉苦道。
据韩先生介绍,春节前他购买了6000只鸡苗,算着春节后养大了,正好能赶上出正月,供应给县城的烧鸡店,没想到受防控病毒的影响,春节期间县乡开始封村、封路,到现在那几家烧鸡店也没有开业,鸡养大了,卖不出去,再养就要赔得更多,而且因为封村、封路,饲料也买不到,几千只鸡每天吃不少饲料,不便宜处理损失更大。
“这几天农村封村、封路情况好多了,这才能开车出来卖,要不然,这几千只鸡真不知道该咋办!现在也不论斤卖了,每只鸡都有2斤多重,20元一只的价格相当便宜了,只要能早点卖完,收回些本钱就行!”韩先生急切的心情可想而知。
听说有人进村卖鸡,村民们也很高兴,毕竟这段时间以来,村里规定不让村民随便外出,家家户户过年储备的肉也基本吃完了。鲜活的鸡,两三斤重才20元,很划算了!村民们你三只,他五只,一车鸡很快就卖完了。这样的结果,真的让韩先生没有想到。
“虽然赔了不少钱,但总比卖不出去好,辛苦养了两仨月,到头来赔了两三万,唉,白忙活了!”韩先生感叹道。
据今天最新消息,韩先生的6000只鸡目前已经全部卖完,问他还会不会再养鸡,韩先生说,养肯定还会养,但眼下不会再养了,等形势稳定下来再说。
今天鸡苗什么价?8月8日全国鸡苗最新价格和行情动态信息「汇总」今天鸡苗什么价?贵州贵阳市云岩区茶花鸡苗3.5元/只,广西玉林市容县三黄鸡苗2.3元/只,贵州贵阳市乌当区五黑鸡苗3.4元/只,广东广州市白云区红公鸡苗2.2元/只。下面一起来看其它地区鸡苗价格行情。
8月8日全国鸡苗价格行情
市场综评
鸡苗报价以稳为主,局部上涨。毛鸡价格行情上一般,鸡苗价格高位运行,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一般,鸡苗报价以稳为主,局部上涨。预计近期鸡苗价格呈震荡调整趋势。
点击“了解行情”,知道今日【玉米】最新价格和行情动态。
作为白羽肉鸡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鸡苗价格牵动着整个肉鸡行业。近期,国内鸡苗价格大幅上涨,三个月涨幅近290%,供应紧张甚至出现“一苗难求”的情况,禽类企业多在2月实现销售收入明显上涨。
贺黎明是山东烟台海阳市的一家白羽肉鸡养殖合作社负责鸡苗采购的工作人员,由于合作社农户补栏需求增加,他正匆匆来到鸡苗场为农户们采购鸡苗。
山东省烟台海阳市某鸡苗生产公司总经理 丁志文:没有鸡苗了,刚装了45000羽马上发车,还有两辆车等着运货。
贺黎明原本计划采购7万羽鸡苗,没想到计划全部落空。同一天上午,肉鸡养殖商户栾妮娜来到这家鸡苗场,采购她在今年二月份就预订好的鸡苗。由于鸡苗价格随行就市,预订时只能指定数量但不能约定价格,栾妮娜发现,此时的鸡苗价格已经涨了许多。
记者走访调查发现,近期鸡苗价格上涨,一苗难求,养殖户们需要提前两个月预订才能买到。
福建省南平市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罗平涛:我们全年的订单都已经排出来了,一些客户不断询问,需要一些订单。
近期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下调,叠加鸡苗价格行情走高,鸡苗厂商迎来了久违的好行情。
山东省烟台海阳市某鸡苗生产公司总经理 丁志文:最近鸡苗成本大约在2.5元每羽到2.6元每羽之间,一只鸡苗利润基本在3元左右。
鸡苗价格上涨也带动了上市公司的业绩。最新数据显示,益生股份2月份白羽肉鸡苗销售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244.51%。民和股份2月份商品代鸡苗销售收入8843.33万元,同比增长307.61%。
下半年鸡苗价格还会上涨吗?2018年最新行情走势,附今日鸡苗价格鸡苗多少钱一只?最新鸡苗报价数据中,江苏徐州市鼓楼区麻鸡苗2.2元/只,广西南宁市兴宁区火鸡苗15元/只,贵州贵阳市白云区三黄鸡苗2.6元/只。江苏徐州市鼓楼区芦花鸡苗3.5元/只。
最新鸡苗行情走势
本周以来,受毛鸡行情再度好转的影响,种鸡场挺价,局部大厂价格已报至5.2元/羽,市场补栏积极性高涨,推动鸡苗价格大幅上涨。整体来看,后期苗价还将跟随毛鸡价格而动,但破5概率逐渐加大。
2018年8月31日最新鸡苗价格行情
市场综评
鸡苗价格继续回升。上周末,毛鸡价格再次止跌回升,龙头放养积极,种鸡场鸡苗销售计划顺利,且当前鸡肉价格高,市场行情亢奋,鸡苗价格继续上涨;随今日毛鸡报价大涨,明日鸡苗涨势加大。随大厂苗价再次涨至5元/羽,预计后期苗价继续上涨难度大。
备注:以上农产品价格信息来源于惠农网用户产地大宗批发报价(非市场零售价),数据仅供参考。
昨天一个朋友和我说到他们那里现在的家禽行情,让我倍感心酸。说现在他们那边一只成年鸡卖10块钱,鸭子免费送。这也许就是现在家禽养殖行业的一个缩影。
近期,由于饲料流通不畅,加之销售不畅带来的价格低迷,不少养殖户对未来的养殖前景持悲观态度,改变后续养殖计划,停止采购禽苗,导致种鸡场大量的禽苗被迫处理,尤其是广东广西地区,大量鸡苗被处理。
据统计,1月中下旬,广东有6000万羽鸡苗滞销,广西有5460万羽鸡苗滞销,近5000万羽鸡苗被填埋销毁处理。全国范围内,已有超过一亿只鸡苗被处理。以年销售各类禽苗10亿只以上,全国更大的禽苗市场——广州竹料市场为例,从2月份开始每天都要处理两百万只以上鸡苗。
另外,根据44家肉鸡规模化养殖企业的调研分析估算,2020年1月中下旬,广东预计有超2000万只肉鸡滞销,价格同比下跌50%。广西预计有超3000万只肉鸡滞销,价格同比下跌40%以上。
与此同时,全国鸡蛋价格也是暴跌,鸡蛋价格比春节前下跌一半,出场价由春节前的3.8元/斤下跌到春节后的2.2元/斤,更低的地方甚至跌至1.8元/斤。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的家禽养殖业可以说是一片哀鸿遍野。作为个体,我们除了祈祷疫情早点结束外,还应该思考如何尽可能避免更大的损失。上升到国家层面,还应当考虑如何挽救整个行业。
从个体方面考虑,能销的尽可能销售出去,哪怕亏损一点也能接受,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先让养殖场活下来。实在卖不出去的,可以考虑改变盈利模式。比如之前计划养五六十天就出栏的鸭子,现在可以改成养一百多天的土鸭。原来打算养当土鸡卖的,现在可以延长时间,改成卖土鸡蛋等等。
从国家层面,小编也有以下三个建议:
1、为家禽产业正名
在媒体宣传时,减少不要消费活禽之类的宣传,正面宣传家禽在生产效率高、最经济的动物蛋白、营养均衡等方面的优点。
2、将饲料生产企业以及相关生产资料生产企业(疫苗、屠宰场等)列入提前开工名单,在符合防疫标准的情况下,允许其提前开工生产。
3、全国统一协调生产资料的生产、流通、销售等事宜,以解决各大部委发文之后在地方执行难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的困境。
对此你怎么看呢?或者有什么建议也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疫情下鲜活农产品的滞销之困:鸡鸭因断料被填埋,鸡苗价格跌至5分,毛蛋收购价被压到2分钱陈明咬着牙将4万只鸡苗作了填埋处理。
陈明是河南濮阳一家鸡苗孵化公司的负责人,1月17日,他还在朋友圈发了段视频,一堆毛茸茸的小鸡挤在一起,他有些小得意,“这行情没谁了!”没想到9天之后,情况急转直下,因为疫情,鸡苗采购量急剧下降,他朋友圈的照片,是堆放在仓库里的数千枚没孵化的鸡蛋,“谁要胚胎,给钱就卖!”
受疫情影响的不止陈明。成熟的草莓和瓜果喂猪、当季的蔬菜烂在地里、鸡鸭因断料被养殖户填埋……这些消息近日频频传出。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除了疫情最严重的湖北之外,山东、河南、云南、江西、四川等多地的鲜活农产品也都受到明显影响。
2月12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发布通知,要求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做好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专家认为,基层 *** 设卡、封路等机械性的执行,“一刀切”的工作是目前的症结所在,建议基层人员加强对疫情的认识,科学防治,为鲜活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恢复提供服务。
鸡蛋积压在仓库内。1月26日,陈明发朋友圈称
“给钱就卖”。 *** 截图
肉禽难进宰杀厂
鸡苗无销路就地被填埋
到2月份,山东兰陵县老陈家的花腰公鸡就满90天了。花腰公鸡最适合做烧鸡,往常的年前、年后都是销售旺季,“聚会、吃席的人多”。老陈年前卖了6000只鸡,年后还剩2000多只。
但各大饭店关门、村上的红白喜事临时取消,鸡一下子没了销路。眼看着要砸在手里,老陈在朋友圈发了销售信息,原本30元一只现在赔本只卖15元。“多的买十来只,少的就买三四只,便宜嘛,都是自己吃。”不出五日,老陈家的鸡所剩无几。老陈庆幸,相比养鸡大户,他因为数量比较少,赔得也少一些。
作为“817肉鸡”发源地之一的山东聊城,养鸡户的处境也很难。
布先生夫妇替养殖公司代养了18000只“817肉鸡”。养殖公司负责成本,布先生夫妇从鸡苗养到出栏,每只收1元。原本应在38天就出栏的肉鸡,现在已养了50多天,体重达三斤。“鸡舍的架子是定做的,养到1斤6两就卖。鸡超重,架子就容易塌。”2月13日,布先生收到养殖公司发来的3天鸡饲料,共15袋。正常情况下,这批鸡每天都要消耗25袋饲料。
“ *** 不过来,买不起太多饲料,鸡喂太大也有额外损失,就只能控料,让它活着就行。”布先生的上家、养殖公司负责人朱女士说,她家与30多户农户签了代养合同,共养了50多万只“817肉鸡”。
当地市场往年基本在年初六恢复,公司年后之一批出栏的鸡也应在那时上市,销售到当地宰杀厂。但因受疫情影响,宰杀厂近日才复工。2月13日,朱女士告诉新京报记者,当地的四个宰杀厂均已开张,但上工的人员严重不足,“宰杀量差不多是之前的十分之一”,这让售卖严重依赖宰杀厂的公司损失严重。
“正常经营,我们每天回笼的资金有十几万。年后光买饲料已经花了200多万,还几乎没见到回头钱。”朱女士说,当地养殖户众多,基本都遭遇了类似情况。有养殖户不堪重压,将肉鸡价格降到6毛一斤出售。
聊城一家种禽厂的负责人曹万明也证实,当地有养殖户降价出售肉鸡,更低卖6毛一斤。他见行情不好,在年前售空后,没有再上种蛋进行孵化,“以前鸡苗价格是一元左右,现在是5分。”
距离不远的河南濮阳也有多家孵化“817鸡苗”的养殖户,通常主供聊城。
陈明的良禽禽业公司有40台孵化器,每21天,能孵化出约300万只鸡苗。年前他上了100万只种蛋,最早在正月初四开始出苗。因无人购买,最早孵出的4万只鸡苗都被填埋处理。为降低损失,陈明将未孵化出的鸡蛋留着,打算当作毛蛋售出。
但毛蛋主要销往南方,“很多市、镇、乡都不让运输,到了地方还要办新的通行证,车过不去,物流也通不了。”陈明说,因此当地的毛蛋收购价格被压到一至两分钱,现在公司的毛蛋还堆积在仓库里。
每个种蛋的价格在7毛上下,陈明算了算,短短十几天,他亏了60多万元。“我真希望,疫情下能不能有政策扶持一下我们。那些道路,能不能有张统一的通行证,对我们鸡苗和种蛋开放通行。”陈明说。
金溪县果农倒掉的蜜桔。 受访者供图
草莓无人收
蔬菜被铲掉埋地里
南通是江、浙、沪地区冬季青菜的供应大户。
黄强是江西人,到南通通州区西亭镇租了20亩地,种植大棚蔬菜。夏季青菜产地多,黄强说,大棚主要靠每年冬春的两茬蔬菜来营收,年前、年后的两个月是蔬菜的销售旺季。“20个大棚,到现在我连一个大棚的菜都没有卖出去。”
冬季气温低,青菜通常要2个半月左右才能上市。黄强算好日子,在去年11月15日种上蔬菜,打算在年初四开始卖。平时都是菜贩子开车上门收菜,再分售到各大菜场。但受封路、限行影响,年后黄强几乎没见到菜贩子的影子,“行情好价格能卖到两块钱一斤,现在给我五毛我都愿意卖,可是没有人上门收。”
黄强也把蔬菜滞销的消息放到网上,来电咨询的热心网友不少,但收效甚微。采摘的人力也成问题,附近的村里也雇不到人,只能用机器把菜打烂在地里。黄强打算,先空出一部分土地重新种菜,等到成熟季,或许疫情就好转了。
南通市通州区东兴镇的胡先生,因销路不畅,他种的30亩大棚里,已经有一半的蔬菜被打掉。
河南周口沈丘县的崔元,因受疫情影响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家的草莓大批地烂在地里。他经营着三个草莓园,共150亩。以往通过采摘、批发、零售等方式,基本可在本地售完。今年无人前来采摘,这就断了主要销路。
草莓的保鲜期一般是3至5天,崔元说,即便有绿色通道,草莓也不像其他蔬菜一样便于运输。看别处有配套的盒子和物流,崔元只能干着急,他说现在工人都未返工,缺少采摘、配送人员。“年前卖了接近四分之一,剩下的基本都烂在地里了,损失差不多60万。”他盼着能在4月前后的下一茬再开卖,或许能周转一下。
同样着急的还有郑蓉,她家住在“蜜桔之乡”江西南丰旁的金溪县,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都种着桔子树,并以此为生。通常情况下,这些蜜桔被销往河南、河北、山东等地,“一车一车地来拉。”按照往年的行情,郑蓉家的4万斤蜜桔很快就会卖完,但今年没人来收购。
2月11日,郑蓉的哥哥在微博求助:“江西农民家的桔子都要烂了,施肥打药花了多少钱,一年到头的收入都没了,捐给武 *** 民也比烂在家里强。”在一条爱心助农行动信息下,郑蓉哥哥留了言,马上收到200多条回复,其中不乏“想吃”,“怎么卖”,“给个联系方式,我直接下单。”但运输又成了大问题。
郑蓉说,村里封了路,“ *** 店都开好了,现在的问题是运输,网上买的包装箱都取不到,我们的车没法到快递点。”早在2月4日,郑蓉家所在的乡 *** 发布信息,对全乡9个村实施了相对的“封闭管理”。尝试无果后,郑蓉考虑向当地 *** 反映,得到村干部不要随意走动的建议,“说是距离我们四五公里的地方有确诊病例。”
新京报记者致电当地乡 *** 询问滞销蜜桔如何处理,2月15日晚间,工作人员称要求各村统计情况。2月16日下午,工作人员称已基本统计完毕。郑蓉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快进度,打开销路,“再等桔子可能都烂了。”
倡议爱心认购
*** 就地促销助农
销售困境之下,有的省份在促销助农上先行一步。
云南也是冬春蔬菜的产出大省,芒市位于云南的西部,中缅边陲。除了以沙糖桔著名,也产辣椒、甜瓜、百香果等。
2月10日,芒市官方发出“爱心认购销售农产品的倡议书”。倡议书鼓励各单位、企事业食堂等优先采购辖区农产品;鼓励商超、电商企业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鼓励干部员工主动购买农产品;鼓励个人利用朋友圈、微信等,动员身边人购买。
芒市官方发出“爱心认购销售农产品的倡议书”。
这份倡议书 *** 各个村生鲜农产品的种类,及联系人 *** 。果农金三喊说,自家种了20多亩沙糖桔,村里转到他这边不少订购 *** ,20吨沙糖桔已销售过半,主要售往周边的腾冲、保山等地。“货车办理通行证可以进村拉货,价格也还可以,在2块钱上下,和之前差不多。”
叶超会是江东乡李子坪村的联系人,他是该村的村支书。据他介绍,村里有1400多户农户,此前村委会入户统计产量,共有300吨青菜及100吨西番莲。“农村家家都种,很难就地销售。以前大部分是菜贩子上门收购,但今年他们卖不出去,车也进不来。”叶超会说。
信息通过 *** 和当地媒体发布后,叶超会也接到不少购买 *** 。他说除了周边的市、县,当地一些 *** 单位、企业也采购了蔬菜。“他们的车进不了村,我们就把蔬菜统一收集好,拉到县城对接。这次真的是要感谢 *** ,感谢媒体。”
芒海镇芒海村的村委杨显帮也说,附近三个村的180吨小米辣和18吨西番莲,通过认购的方式,基本售完。
2月14日,四川南充市农牧业局发文,公布滞销情况。“截至目前,该市共有2万多吨柑桔滞销”,内文附上80余条具体信息及联系方式。“为帮助果农打开销售渠道,诚邀大家一起帮助他们!”登记的联系方式多为村镇干部的 *** ,如有采购需求则帮忙联系。
高坪区都京镇分管农业的相关负责人15日介绍,因防疫工作,近郊旅游受到影响,周边城市做饮料、果干的厂家暂时停工,此外运输也不便,导致柑桔滞销。
上述负责人介绍,2月初开始摸查滞销情况,各区之间统筹调配、相互买卖。如量大消化不完,就在网上公布信息售卖。“我们给人员开具证明,做好防护措施再送过去。”鉴于正值疫情期间,运输车辆统一安排,“因为要对车进行消毒等工作,确保不能有病毒进来,也不能有病毒传出去。”
除 *** 帮助之外,果农还在 *** 及电商平台售卖。因相对容易存放且目前价格并未受到明显影响,果农普遍不愿低价抛售。
黄强的大棚内,已成熟的上海青被铲掉埋地里。 视频截图
防疫不是“一刀切”
生产流通与科学防控应并重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一些地方农产品生产运输销售受阻,部分养殖企业饲料供应短缺,给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带来较大影响。2月12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做好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提出严格落实地方属地责任、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保障道路运输通畅、促进农产品流通销售、加强活禽交易市场分类管理、加快养殖行业上下游企业复产、加快信贷支持政策落地、强化部门协同配合等八方面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仝志辉说,防疫工作对于物流、用工和市场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阻断,“现在还有很多农产品运输车辆被拦在村外,不能进村或生产基地的情况。如果测了体温、有足够的防护措施,应该允许进入,基层 *** 应该提供服务而不是粗暴阻拦。”他认为,随着部分地区疫情缓解、各地逐步复工,应有序推动疫情防控紧急措施的逐步解除。 *** 应该在防疫工作与恢复生产之间做好协调,引导基层乡镇、村做好科学防疫,避免过度反应和不必要的恐慌。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韩一军表示,此次疫情超出所有人想象,应该说对当前我国鲜活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两头,都是巨大的挑战。我国的农业市场体系,仍是以经纪人为主的格局,尤其是一些小规模甚至不成规模的农户,其最主要的渠道就是依赖经纪人批发走货。在此次疫情中,这一部分受到的影响更大。
韩一军也认为,一些地方执行防疫任务,“一刀切”地设卡或封村,是当前全国鲜活农产品流通、销售以及生产遇阻的症结所在。如何把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相关文件和指导精神,有效传递到县、乡、村各级干部耳中,让科学防护和生产流通、春耕等同时进行,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他认为目前情况下,战疫情为首的背景下,解决鲜活农产品“卖难”问题的大方向应该是优先考虑本地、本区域消化。这样不仅能降低疫情异地扩散的风险和运输成本,又能解决当地供应保障任务,帮助农民生产快速恢复。
此外,仝志辉认为,生鲜电商销售、点对点的销售模式,也要发挥其信息效用。在此次疫情中,他看到不少农户走进大棚里直播售卖蔬菜。他建议地方 *** 可以向农户普及推广这种先进的销售观念,虽未必能解燃眉之急,但可能引导新的销售模式加快形成。
韩一军说,此次疫情大考,也暴露出现有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都很脆弱,信息流和物流的稳定性还比较差。此次疫情也提出了两大问题,即在极端情况下,应该如何保障供应和保护生产,“我想这需要我们加快完善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和加快构建现代化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来对抗这些大风险。”
应受访者要求,其中陈明、郑蓉、崔元、黄强均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康佳 王洪春
编辑 甘浩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