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惊的拼音 镇惊的拼音怎么写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14 0

大家好,关于镇惊的拼音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镇惊的拼音怎么写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一粟的拼音
  2. 痫的拼音
  3. 清热镇惊汤简介
  4. 蛞蝓怎么念 拼音怎么拼

一、一粟的拼音

粟,是禾本科狗尾草属草本植物。粟植物体细弱矮小;圆锥花序呈圆柱形;小穗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黄色,小枝不延伸;花果期六月至十月。

春秋说题辞载:“西及金所立,米为阳之精。”故“西”字合“米”字为粟。粟原产于中国,其中以山东、山西、河北、河南及东北各省为最多。粟为喜温、耐旱、短日照作物,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性强,最适宜在富含机质的粘壤土或砂壤土上生长。

粟米味咸,性微寒,无毒,粟主养肾气,除脾胃中热;陈粟米味苦,主治胃热消渴,利小便,制成粉末成汁,能解多种毒,能治霍乱及腹部抽筋,且镇惊安神;粟糖主治痔漏脱肛;粟奴利小便、除烦闷。

粟的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烟酸、钙等,适合身体虚弱的人补充营养,而且还有减轻皱纹、色斑等美容功效。李白称赞道:“家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从原始农业时代中期粟就居于粮作的首位。

一年生,须根粗大。植物体细弱矮小,高20-70厘米。叶鞘松裹茎秆,密具疣毛或无毛,毛以近边缘及与叶片交接处的背面为密,边缘密具纤毛;叶舌为一圈纤毛;叶片长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45厘米,宽5-33毫米,先端尖,基部钝圆,上面粗糙,下面稍光滑。

圆锥花序呈圆柱状,紧密,长6-12厘米,宽5-10毫米,常因品种的不同而多变异,主轴密生柔毛,刚毛显著长于或稍长于小穗,黄色、褐色或紫色。

小穗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2.5毫米,黄色,刚毛长约小穗的1-3倍,小枝不延伸;之一颖长为小穗的1/3-1/2,具3脉;第二颖稍短于或长为小穗的3/4,先端钝,具5-9脉。

二、痫的拼音

1、痫是疾病名称,俗称羊癫疯、癫痫、羊角风。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疾病。患此病的人,常突然倒地,口吐涎沫,手足痉挛,口里发出羊豕的叫声。

2、一种反复发作的神志异常疾病。又称癫痫、癫疾,俗称羊痫风。临床特征为发作时突然昏倒,肢体抽搐,牙关紧闭,两目上视,口吐涎沫,口中发出猪羊鸡叫等异常声音,苏醒后除头晕、头痛、疲乏外,一如常人。

3、痫证病发无定时,有一日数发,或数日一发,数月一发,以至数年一发的。若发作时间长,次数多,或经久失治,遂成痼疾,劳累及情绪均能触发,发作过甚,则精神呆钝,健忘虚弱。痫证病因多为惊恐伤及肝肾,火灼津液,酿成痰涎,内乱神明,外闭经络,动风生痰或遗传所致。

4、病因病机:痫证的病因病机大致可分为积痰、郁火、惊恐、先天因素几个方面,且常相互影响。痰可由气郁化火,炼液而生,也可由恣食厚味损伤脾胃所致。痰热迷蒙心窍,神志为之扰乱。郁火多由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所生,火动生风,痰浊蒙蔽心窍,则抽搐昏仆。大惊大恐则脏气逆乱,痰阻风动,而作痫疾。

5、辨治:痫证特定的临床表现为神志异常和肢体抽搐。因病情有轻重的不同,发作表现也有不同,一般发作时间短暂,间歇时间长的患者病情较轻。但痫证的发作均具有起病急、发作时间短暂和反复发作的特点。休止期仍有一定的临床症状。辨治时,发作期和休止期应区别处理。

6、发作期:发作期分阳痫和阴痫两类,治疗以熄风化痰、开窍镇惊为主。阳痫较阴痫一般预后为佳,但阳痫失治,正气亏虚,可转化为阴痫。

7、休止期:休止期以脾虚痰盛、肝火夹痰、肝肾两虚等证较为多见,以扶正固本为主。部分患者的休止期可无自觉症状。

三、清热镇惊汤简介

目录 1拼音 2《金鉴》卷五十一 2.1方名 2.2组成 2.3主治 2.4清热镇惊汤的用法用量 3《痘疹活幼至宝》卷终 3.1方名 3.2组成 3.3主治 3.4清热镇惊汤的用法用量附: 1古籍中的清热镇惊汤 1拼音

qīng rè zhèn jīng tāng

柴胡、薄荷、麦冬(去心)、栀子、川黄连、龙胆草、茯神、钩藤钩、甘草(生)、木通。

急惊风,暴发壮热,烦急,面红唇赤,痰壅气促,牙关噤急,二便闭涩,脉洪数者。

引加灯心、竹叶,水煎,调朱砂末服。

连翘4分(去心蒂,研碎),柴胡4分,地骨皮4分,龙胆草4分,钩藤4分,黄连4分,山栀仁4分(炒黑),片芩4分(酒炒),麦冬4分(去心),木通4分,赤苓4分(去皮),车前子4分,陈枳实(炒)4分,甘草2分,薄荷2分,滑石末8分,灯心1团,淡竹叶3片。

上以水1茶钟半,煎至7分,温服。小儿分作数次服。

而小便涩难也,脉洪数者主阳热也,触异致惊者,清热镇惊汤安神镇惊丸主之,火郁生风者,至宝丹主之,痰盛...

小便涩难也。脉洪数者,主阳热也。触异致惊者,清热镇惊汤。安神镇惊丸主之;火郁生风者,至宝丹主之;痰...

镇惊的拼音 镇惊的拼音怎么写-第1张图片-

角、细辛、薄荷,为末,用笔管吹入鼻内少许。)清热镇惊汤(柴胡、薄荷、麦冬、山栀、川连、胆草、茯神、...

便秘涩,脉数而洪,皆主阳热也。触异致惊者,用清热镇惊汤、安神镇惊丸主之,火郁生风者,至宝丹主之。痰...

四、蛞蝓怎么念 拼音怎么拼

学名 Agriolimax agrestis Linnaeus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又称水蜒蚰。俗称鼻涕虫或黏黏虫。

寄主草莓、甘蓝、花椰菜、白菜、瓢儿白、菠菜、莴苣、牛皮菜、茄子、番茄、豆瓣菜、青花菜、紫甘蓝、百合、豆类等农作物及杂草。

为害特点取食草萄叶片成孔洞,或副食草萄果实,影响商品价值。是一种食性复杂和食量较大的有害动物。

形态特征成虫体伸直时体长30—60mm,体宽4—6mm;内壳长4mm,宽2.3mm。长梭型,柔软、光滑而无外壳,体表暗黑色、暗灰色、黄白色或灰红色。触角2对,暗黑色,下边一对短,约1mm,称前触角,有感觉作用;上边一对长约4mm,称后触角,端部具眼。口腔内有角质齿舌。体背前端具外套膜,为体长的1/3,边缘卷起,其内有退化的贝壳(即盾板),上有明显的同心圆线,即生长线。同心圆线中心在外套膜后端偏右。呼吸孔在体右侧前方,其上有细小的色线环绕。崎钝。粘液无色。在右触角后方约2mm处为生殖孔。卵椭圆形,韧而富有弹性,直径2—2.5mm。白色透明可见卵核,近孵化时色变深。幼虫初孵幼虫体长2—2.5mm,淡褐色;体形同成体。

生活习性以成虫体或幼体在作物根部湿土下越冬。5—7月在田间大量活动为害,入夏气温升高,活动减弱,秋季气候凉爽后,又活动为害。完成一个世代约250天,5—7月产卵,卵期16—17天,从孵化至成贝性成熟约55天。成贝产卵期可长达160天。野蛞蝓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亦可同体受精繁殖。卵产于湿度大有隐蔽的土缝中,每隔1—2天产一次,约1一32粒,每处产卵10粒左右,平均产卵量为400余粒。野蛞蝓怕光,强光下2—3小时即死亡,因此均夜间活动,从傍晚开始出动,晚上10—11时达高峰,清晨之前又陆续潜入土中或隐蔽处。耐饥力强,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条件下能不吃不动。阴暗潮湿的环境易于大发生,当气温11.5—18.5℃,土壤含水量为20%—30%时,对其生长发育最为有利。

释名陵蠡、土蜗、托胎虫、鼻涕虫、蜒蚰螺。

2、痔热肿痛。用大蛞蝓一个捣中泥,加龙脑三分、胭脂坯子半钱,敷患处。敷药前。以石薜煮水熏洗更好。

3、脚胫烂疮。用蛞蝓十个,瓦上焙干,研为末,调油敷患处,立效。

【异名】陵蠡(《本经》),土蜗、附蜗(《别录》),蜒蚰(《救急方》),托胎虫(《铁围山丛谈》),蛞蜗(《品汇精要》),鼻涕虫(《纲目》)。

【来源】为蛞蝓科动物蛞蝓的全体。

雌雄同体。体长圆形,长约4.5厘米,背面淡褐色或黑色,腹面白色。头部前端有触角2对,后方的一对较长,其顶端各有眼1个。触角能自由伸缩,如遇 *** ,则立即缩入;其右侧附近有生殖孔的开口。头端腹侧有口。体前方的右侧,有一呼吸孔。跖面有粘液腺,分泌粘液,匍行经过处,常留有白色粘液的痕迹。感觉灵敏,触之立即蜷缩。

栖于阴湿处,多见于潮湿的墙脚及树枝间,匍行时,常舐食植物茎叶的表皮。

【性味】①《本经》:"味咸,寒。"

【归经】《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功用主治】清热祛风,消肿解毒,破痰通经。治中风歪僻,筋脉拘挛,惊痫,喘息,喉痹,咽肿,痈肿,丹毒,经闭,症瘕,蜈蚣咬伤。

①《本经》:"主贼风歪僻,轶筋及脱肛,惊痫挛缩。"

②《本草衍义》:"治蜈蚣、蝎毒。"

③《纲目》:"治肿毒焮热,热疮肿痛。"

④《本草汇言》:"善治一切风热火燥为眚,一切风热火痰为病。"

⑤《本草崇原》:"主定惊清热,解毒输(舒)筋。治咽喉肿痛,风热喉痹,纳入喉中,令吞下。"

⑦《泉州本草》:"通经破瘀,解毒消肿,利小便。主治月经闭止,症瘕腹痛,损伤瘀血作痛,痈肿丹毒。"

⑧《吉林中草药》:"疏风,镇惊,固脱。治热疮肿痛,支气管炎,脱肛。"

【用法与用量】内服:焙干研末或研烂作丸。外用:研末或捣敷。

【宜忌】①《本草经疏》:"非真有风热者不宜用,小儿薄弱多泄者不宜用。"

【选方】①治阳火躁扰,阴血亏竭,贼风乘虚入中经络,至成口歪身僻,四肢挛缩者:用五加皮六两,当归身四两。共酒炒,研细末,蜓蚰百枚,研烂为丸。(《方脉正宗》)

②治一切痰火风喉症:青脆梅子百枚,活蜒蚰一、二百条,同放瓦罐中。每日将梅取出,晒后仍入罐中,明日再晒,以收干汁为度,再用微火烘干,用则以一个噙化,或炙脆研末,加入诸药内。(《种福堂公选良方》)

③治喘息:蛞蝓一百条。洗净,加贝母适量,同捣如泥,为丸,每次五分,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④治闭经瘀血作痛:蛞蝓(醋炙)为末,泡酒服,每次一钱。(《泉州本草》)

⑤治痔热肿瘤者:蛞蝓、京墨研涂妙。(《妇人良方》)

⑥治丹毒痈肿:活蛞蝓数只。醋浸捣烂,入冰片少许敷患处。(《泉州本草》)

⑦治脚胫烂疮,臭秽不可近:蜒蚰十条。瓦焙研末,油调敷之。(《救急方》)

【名家论述】《本草经疏》:"蛞蝓,味咸,气寒、无毒。《经》曰:清静则肉腠闭拒,虽大风苛毒,弗能害也。如阴血亏竭,阳气躁扰,则腠理不密,贼风乘虚而入。风主摇动,中于经络,故歪僻、挛缩、轶筋、筋急所自来矣。又风为阳邪,筋脉得之皆燥急,咸寒能益阴润燥软坚,则筋脉舒缓,经络通达而诸证除矣。惊痫者风热也,脱肛者大肠热也,腕跌者血脉伤必发热也,咸寒总除诸热,所以主之。"

好了,关于镇惊的拼音和镇惊的拼音怎么写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标签: 镇惊 拼音 怎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