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蓝桉拼音的问题,以及和蓝桉代表什么寓意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桉叶简介
目录 1拼音 2《*辞典》:桉叶 2.1出处 2.2拼音名 2.3桉叶的别名 2.4来源 2.5原形态 2.6栽培 2.7性状 2.8化学成份 2.9桉叶的药理作用 2.10毒性 2.11性味 2.12功能主治 2.13桉叶的用法用量 2.14附方 2.15桉叶的临床应用 2.16备注 2.17摘录附: 1用到中药桉叶的方剂 2用到中药桉叶的中成药 1拼音
ān yè
桉树叶(《现代实用中药》),蓝桉叶(《广西中药志》)。
为桃金娘科植物蓝桉的叶。全年可采,折取老叶,阴干或鲜用。
蓝桉,又名:灰杨柳、玉树、小球核桃、蓝油木、杨草果桃、灰叶桉。
常绿乔木,高达7米。树皮成薄片状剥落,幼枝呈方形。叶蓝绿色,常被白粉;正常叶互生,披针形,镰状,长12~30厘米,有腺点,侧脉末端于叶缘处连合;异常叶无柄或具短柄,对生,卵形。花白色,径约4厘米,单生或2~3朵聚生;萼管和萼片与花瓣合生的帽状体稍扁平,坚硬而有小瘤状突起,外被蓝白色蜡粉,中央呈圆锥状凸出,短于萼管,早落;雄蕊多数,数列,花丝白色。蒴果杯状,径1.8~2.5厘米,果缘厚,有4棱及不明显的瘤体或沟纹,果瓣4,与果缘平齐。果期夏季及冬季。
干燥桉叶呈镰刀状披针形,长12~30厘米,宽2~7厘米,革质而厚,先端尖,基部不对称,全缘,上面黄绿色,光滑无毛。对日光透视,见有无数透明小腺点、并多数红棕色木栓斑点。羽状网脉;叶柄长1~3厘米,扁平而扭转。微有香气,味有清凉感而稍苦。产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等地。
叶含挥发油0.92~2.89%,其主要成分是1,8桉叶素、蒎烯、香橙烯、枯醛、松香芹醇和1乙酰4异丙叉环戊烯等。又含芸香甙、槲皮甙、槲皮素、L(+)高丝氨酸,还分出桉树素。
花亦含挥发油,其成分与叶中的相似。树皮含鞣质。从该植物得到的焦油中,含愈创木酚。
用柱层析法从蓝桉中分离出一种物质,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抑 *** 用,在试管内对破伤风杆菌及白喉杆菌毒素有解毒效力。家兔皮下注射此物质0.2毫克/公斤后,两周内未见毒性反应。桉叶的水提取液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副伤寒杆菌的氧消耗及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此抑 *** 用与革兰氏反应无关,但与药液浓度成正比。蓝桉中提出的桉叶油在6%以上的浓度,试管内能抗结核杆菌,用于10余例肺结核患者(吸入或气管滴入)亦有一定疗效。蓝桉叶浸剂和桉叶油可作为吸入剂用于呼吸系疾患,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患者内服后有祛痰作用,哮喘时既可内服又可吸入。桉叶油及蓝桉叶浸剂尚可用于某些皮肤病,并作为创面、溃疡、瘘管的冲洗剂。桉叶油内服后有驱钩虫作用,其鞣酸有轻度收敛性质,其挥发油有驱风作用,挥发油从消化道吸收,部分由呼吸道排泄。此外,桉叶油尚可用作除臭剂及神经痛患者的镇痛药,有人认为蓝桉叶具有局部麻醉作用。
曾有报道桉叶油中毒29例,其中7例死亡。致死量最小的仅3.5毫升,但也有服至30毫升而得以恢复者。中毒症状为上腹部烧灼感、恶心、呕吐、眩晕、乏力、皮肤苍白或青紫、四肢发冷、脉搏细速、昏沉欲睡,甚至谵妄、惊厥。病人呼气中有强烈的桉叶油气味,可持续1~2天,有时尿、粪中也有气味。部分敏感患者对常用量亦可引起皮炎。
①《广西中药志》:"味苦,性温。"
②《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苦,无毒。"
③《云南中草药》:"苦辛,凉。"
治感冒,流感,痢疾,肠炎,关节痛,膀胱炎,烫伤,疥癣,丹毒,神经性皮炎,湿疹,痈疮肿毒。
①《观代实用中药》:"解热,治肠炎及膀胱疾患。"
②李承祜《生药学》:"煎液,治丹毒与其他传染性化脓症。"
③《广西中药志》:"预防感冒和治疗痢疾。"
④《四川中药志》:"治关节痛及作外科手术后之罨包。"
内服:煎汤,3~8钱。外用:煎水洗、研粉撒或熬膏敷。
①治肠炎下痢:桉叶、马齿苋、地锦草、茶叶。煎汤服。
②治关节疼痛:桉叶、香通、松节、骨碎补。煎汤服。
③治膀胱炎,小便下血疼痛:桉叶、石苇、海金砂。煎汤服。(①方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④治疥癣:桉树叶煎水洗。(《云南中草药》)
⑤治流脑、流感、钩虫病:桉树叶三钱。水煎服,日服二次。(《文山中草药》)
⑥治神经性皮炎,痈疮肿毒,麻风溃疡:桉树叶适量,煎水外洗。(《文山中草药》)
⑦治腮腺炎,结膜炎:核树叶三至五钱。煎服。
⑧治皮肤湿疹:桉树叶熬膏外敷。
⑨治烧烫伤,外伤出血:桉树叶研粉撒伤部。(⑦方以下出《云南中草药选》)
用桉树叶60斤,加水350斤,煎成150斤。3个月至1岁,每次1食匙;2~4岁每次2食匙;5岁以上,每次3~4食匙;均日服3次,共服9天。计观察267人(其中有接触史的儿童160人),经2个月,出疹者16人,占有接触史人数的10%,占易感儿童人数6%。在同时期另用胎盘粉糖浆观察30人,其中有接触史者22人,服药后3~9天先后出疹者共19人,占有接触史人数的86%,占易感人数63%;再用紫草根、甘草复方煎剂观察16人(有接触史儿童11人),服药后9天仍出疹者10人,占有接触史人数91%,占易感人数66%。因而认为桉树叶对预防麻疹似有一定效果。
取云南普洱县产的桉树叶,阴至半干。每次1市两,切碎加水漫没,煮3小时左右,过滤浓缩至50~60毫升。于饭前1次服下,不加泻剂。治疗钩虫病患者(7~20岁学生)206例,治疗前均经盐水漂浮法找到钩虫卵;服药后15日用同法复查175人,结果阴性105人,阴转率60%。服药后个别病例出现头疼及腹部不适,但在次晨即行消失。
应用15%桉叶煎剂对70例菌痢行保留***,每天1次,每次100毫升。观察结果,大便次数恢复正常平均4.7天,腹痛、里急后重及脓血便消失平均3~4天。其中36例患者经粪便培养分离出弗氏痢疾杆菌,治疗后1天阴转者10例,2~5天者15例,6~10天者7例,11~17天者4例。又应用50%桉叶煎剂内服,日服3次,每次40毫升,10天为一疗程;治疗10例急性典型菌痢,平均粪便培养转阴时间为3.3天。此外,用桉树叶洗净晒干研粉,每次1克,小儿酌减,日服4次,治疗一般腹泻200余例,全部有效。如遇重症腹痛剧烈者,可配合白芍、甘草、木香等止痛。
一口服法:50%桉叶煎剂每次20~50毫升,日服3次,连服3个月为一疗程;如一般情况良好者,休息半个月,再服一疗程。小儿和妇女可用按叶糖浆(煎剂1000毫升中,加单糖浆150~200毫升)20~50毫升,日服3次,连服3个月。如吐脓样臭痰或伴有口腔炎者;并用10%桉叶煎剂漱口,可以清洁口腔,解除痰液臭味。治疗浸润型肺结核11例,显著进步3例,一般进步6例,无变化2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14例,显著进步1例,一般进步6例,无变化4例,恶化3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进展期9例,显著进步1例,一般进步4例,无变化2例,恶化2例。二气管滴入法:用1~2%的桉叶油,每次约10~20毫升。试治10例,用药后主要症状迅速减轻或消失,痰菌转阴,空洞逐渐缩小,经1~2个月即趋向闭合。三烟卷式吸入法:用一普通烟嘴(不用化学制的),放置少量棉花,将桉叶油滴在棉花上,即可吸入(不点火)。每次用药0.5~1毫升(纯桉叶油),每日吸入3~4次,每次约10分钟,吸入时不可使药液接触口腔,以免***口腔粘膜。四雾化吸入法:每次5毫升,每日1次。
一外用:用50%桉叶煎剂(加入20%甘油及1~2%苯甲醇)于创面涂敷或喷雾,先按无菌操作彻底清创,随后用消毒棉球蘸浸剂均匀涂敷,或用喷雾器喷雾于全部创面上。创面四周健康皮肤涂以0.1%硫柳汞酊或75%酒精。如采用创面暴露疗法(或部分暴露),则每6~8小时在暴露创面上敷药(或喷雾)1次,至全部创面干燥、结痂、无痂下感染及上皮化开始或自行脱痂为止。对于会阴及其周围烧伤的病人,均采用暴露法,除局部使用桉叶煎剂外,于每次大小便后均以10%桉叶煎剂冲洗会阴,以保持局部清洁。二口服:凡病人无休克或无消化道功能障碍者,可口服50%桉叶煎剂10~20毫升,每日3~4次。对严重烧伤病人,在口服枝叶煎剂同时,应给予其他抗菌药物。对Ⅱ度烧伤、面积在20%以下的成人患者,如经早期彻底清创处理,则仅给予桉叶煎剂口服即可;服至创面全部上皮化为止,一般需5~10日。Ⅲ度创面则视病人全身与局部的病情发展而定。共治疗烧伤患者20例,烧伤面积自10%至82%;烧伤深度一般为浅Ⅱ度或深Ⅱ度,其中有6例为Ⅲ度烧伤。经上述治疗痊愈出院者19例,无1例发生休克或其他严重并发症。仅1例Ⅲ度烧伤面积达82%者死于绿脓杆菌败血症。经观察Ⅱ度创面使用桉叶煎剂后,一般在2~3日内即停止渗出,创面很快干燥,愈合时间比无感染条件下自然愈合的平均时间为快。如无严重感染,愈合后不留瘢痕。
局部外用:25%桉叶洗剂或10%桉叶油乳剂,用于冲洗伤口可代替盐水及呋喃西林溶液;用于拆线捎毒及伤口周围消毒可代替碘酒,酒精。用于混合感染伤口换药130例,能使分秘物减少、消失,并促进伤口愈合;绿脓杆菌感染伤口换药13例,第1次换药后绿色脓性分泌物即明显减少,轻者3~4次,重者连续2~8次,绿色脓性分泌物消失,培养阴性。用于无菌切口拆线173例,有2例继发感染,据分析与手术本身有关。以20%桉叶煎液或20%桉叶蒸馏液代替75%酒精供注射时皮肤消毒,共应用近20万人次,未发现1例皮肤感染。尚有用15%桉叶煎剂外用,治疗深部脓肿(8例),各型创口感染(36例),急性弥漫性腹膜炎(2例),急性蜂窝织炎(3例),唇痈(1例),外伤性创口(3例),均获得一定效果。
先用0.5%桉叶溶液冲洗***,再塞以有线桉液棉栓,12小时后自行拉出,每日1次,6天为一疗程。如外阴有湿疹或瘙痒,可用桉油软膏外搽。72例患者经1~3疗程观察,治愈69例,无效3例,复发8例。
鲜桉树叶阴干后取1.5两,加水500毫升,用温火煎至250~300毫升(1日量),过滤后分4次服。治疗24例(其中急性陷窝性扁桃体炎9例,扁桃体周围脓肿3例),服药后局部炎症,主要症状及白细胞计数均于2~7天恢复正常。
本植物的根皮(蓝桉根皮)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音:yùshùyóu《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桉叶油等。功效:辟秽解毒,消肿止痛。用法用量:涂油于...
敷。用法用量:内服:煎服:6~12g。外用:煎水洗或捣敷。化学成分:含挥发油,主要为1,8桉叶素。...
You标准编号:WS3B159493处方:桉叶油50g水杨酸甲酯370g茴香油37g樟脑150...
ml桂皮油30ml薄荷脑300g冬青油200ml桉叶油50ml冰片50g樟脑50g制法:以上八味,取...
仁叶油200ml冬绿油160ml薄荷油100ml桉叶油100ml薄荷脑180g樟脑50g制法:以上六...
用到中药桉叶的中成药保济油
You标准编号:WS3B159493处方:桉叶油50g水杨酸甲酯370g茴香油37g樟脑150...
You标准编号:WS3B159493处方:桉叶油50g水杨酸甲酯370g茴香油37g樟脑150...
ml桂皮油30ml薄荷脑300g冬青油200ml桉叶油50ml冰片50g樟脑50g制法:以上八味,取...
仁叶油200ml冬绿油160ml薄荷油100ml桉叶油100ml薄荷脑180g樟脑50g制法:以上六...
B347898处方:五倍子诃子北刘寄奴苦参桉叶鉴别:(1)取本品喷出1ml,加入1%三氯化铁乙...
二、蓝桉怎么读
“蓝桉”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遵循汉语拼音规则。其中,“蓝”的拼音是“lán”,“桉”的拼音是“àn”。
“蓝桉”这个词汇由两个汉字组成,因此也可以从汉字的读音入手理解其读音。其中,“蓝”这个汉字的读音是“lán”,表示颜色;“桉”这个汉字的读音是“àn”,表示一种树木。
“蓝桉”实际上是一种植物的名字。蓝桉是一种原产于澳大利亚的树木,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这种树木在中国也有种植。
蓝桉是一种高大、常绿、木材结实的树木,可作为观赏树和经济林木使用。蓝桉的叶子呈卵形或椭圆形,花朵呈白色或淡黄色。
蓝桉不仅可以作为观赏树品种,还可以作为木材、纸浆、薪炭等方面的原料使用。此外,蓝桉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有助于消炎止痛、镇痛等作用。
蓝桉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种植。在栽培方面,由于其喜欢阳光充足、湿润的环境,因此需要在选择种植位置时注意光照和水分条件等要素。
蓝桉以其高大的体形和常绿的特点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并被广泛地用于城市绿化。在绿化方面,不仅可以创造美丽的视觉效果,还能增加城市空气的湿度、净化空气、吸音、防尘、防风、保护土壤等方面发挥作用。
蓝桉的树皮中所含有的物质可以提取成为天然染料。在传统的工艺中,这种染料可以用于织物、服装和其他纺织品的染色处理。
总之,“蓝桉”读音是“lánàn”,它是一种原产于澳大利亚的树木,在中国也有种植。蓝桉是一种高大、常绿、木材结实的树木,可作为观赏树和经济林木使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三、蓝桉字怎么读
1、[lánān]蓝桉(学名: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又名“洋草果”,是桃金娘科、桉属大乔木。树皮灰蓝色,片状剥落;幼态叶对生,叶片卵形,基部心形,成长叶片革质,披针形,镰状;花大,单生或聚生于叶腋内;蒴果半球形。
2、蓝桉原产于澳大利亚,中国广西、云南、四川等地也有栽培。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苛。其树干通直,木材抗腐力强,具有较好的园林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四、蓝桉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别名】洋草果、灰杨柳、玉树油树
【来源】桃金娘科桉属植物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以叶和果实入药。秋季采收,晒干。以鲜用为好。
【功能主治】疏风解热,抑菌消炎,防腐止痒。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急、慢性肾盂肾炎,肠炎,痢疾,丝虫病;外用治烧烫伤,蜂窝织炎,乳腺炎,疖肿,丹毒,水田皮炎,皮肤湿疹,脚癣,皮肤消毒。
【用法用量】3~5钱(鲜品0.5~1两),内服不宜过量;外用适量,煎水外洗。
关于本次蓝桉拼音和蓝桉代表什么寓意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