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立着的拼音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立的拼音是什么,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立着的拼音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一、立正拼音
1、他的表情和声音,好像在阅兵典礼时发出立正口令那样严肃。
2、当国旗上升时,同学们都立正站好。
3、老师让迟到的同学在门外立正等候。
4、老师一喊立正,同学们就跟着做了。
5、每当看到冉冉升起的国旗,我心里都有着莫名的'感动,双腿不由自主地立正好。
6、上体育课时,我们都要立正站好排队。
7、士兵们一个个立正站好,精神抖擞地等待着首长的检阅。
8、随后,我们一起立正,听着国歌响起,看着国旗升起。
10、当运动员完成一套动作之后,也要向裁判长立正、示意,表示动作完毕。
11、那个士兵匆匆地熄灭香烟,立正。
13、校长发表演说时学生们立正站着。
14、他立正敬礼,鞋后跟发出咔嗒一声。
15、立正稍息、前进后退、左转右转、戴帽着装,无不符合规矩准绳,令人敬佩不已。
16、用立正的姿势站在原地,还要做到纹丝不动。
17、按照一般习惯,奏国歌时要立正。
18、“稍息”、“立正”、“齐步走”是体育课上最常听到的命令。
19、军官大吼一声发出了口令,士兵们全体立正。
20、那个警察站起来,向我们鞠了一躬,又喀嚓一声立正行了个军礼。
21、一名仪仗队员立正并向穿过红场的导弹运载车行注目礼。
22、他向杜聿明离去的方向,庄严肃敬的立正敬礼!
23、门外的卫兵立正向他敬了礼。
24、上尉一进来,就要迅速立正站好。
25、体育老师一声口令:“立正!”我们一个个挺起胸膛,眼望前方,站得笔直,像一排排挺立的树。
二、肃立的拼音
1、基本释义:恭敬严肃地站着:~默哀。
2、详细释义:古立容之一。谓折腰而立。恭敬貌。
3、肃详细释义:忠肃共懿。——《左传·文公十八年》
4、肃肃在庙。——《诗·大雅·思齐》
5、又能齐肃衷正。——《国语·楚语》
6、现谓恭敬庄严地站着。孙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第三章:“全体肃立;干杯。”冰心《晚晴集·记一件最难忘的事情》:“这十里长的长安街,望不到头地肃立着好几层的人墙!”
7、汉贾谊《新书·容经》:“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间二寸,端面摄缨,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8、汉·贾谊《新书·容经》:“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间二寸,端面摄缨,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9、孙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第三章:“全体肃立;干杯。”
10、冰心《晚晴集·记一件最难忘的事情》:“这十里长的长安街,望不到头地肃立着。
三、傲然屹立的拼音
傲然屹立的拼音为ào rán yì lì,相关内容如下:
傲然屹立是指一个人或物体在面对困难、挑战或逆境时,坚定不移地保持自信和坚强,毫不退缩地站立起来的姿态和状态。
傲然一词表达了自信、豪迈、坚毅的态度。它强调一个人的自尊和自信心,表示不为外界困难和质疑所动摇,不屈不挠地追求目标。
屹立意味着稳固、坚定地站立,不被外界的力量所动摇。它象征着一个人或物体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内在支撑,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和挑战。
傲然屹立是指一个人在面对逆境、艰难或困难时,保持自信和坚强的姿态和状态。这种姿态不仅表现出对挫折的坚韧和勇气,还展现了对自身价值和目标的坚守和追求。
傲然屹立在文化中也被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坚韧不拔的品质和不屈的精神,可以激励人们在困境中保持信心和勇气,迎接挑战并取得成功。同时,傲然屹立也是对生命力和生存意志的崇尚,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傲然:傲然是一个表示自信和傲气的词汇,强调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和崇高的自尊心。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或高尚的品德。
屹立:屹立是一个具有力量和稳定感的词汇,形容一个人或物体稳固地站立、不动摇。它常常用来形容大山、高楼等具有威严和壮丽的景象。
屹立不倒:屹立不倒意味着在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前能够始终保持坚强和稳定,不被击败。这个词组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具有强大的抗压能力和优秀的品质。
傲然屹立是指一个人或物体在面对困难、挑战或逆境时,坚定不移地保持自信和坚强,毫不退缩地站立起来的姿态和状态。傲然代表了自信和豪迈的精神,屹立象征着稳固和坚定。
傲然屹立的含义是在逆境中保持自信和坚韧的姿态,体现了对自身价值和目标的坚守和追求。它在文化中也被赋予了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象征意义,激励人们在困境中保持信心和勇气,并迎接挑战取得成功。
四、顶天立地怎么读拼音
顶天立地,汉语成语,它的拼音读作dǐng tiān lì dì。
头顶着天,脚踏着地。形容形象雄伟高大,气概非凡。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六:“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
坚毅不屈:表示一个人意志坚定,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持不懈,不屈服。
雄心壮志:指一个人怀有远大的抱负和雄心,有决心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薄弱无力:指一个人或事物在面对挑战时缺乏力量和能力,易受到摧残或倒下。
懦弱胆小:形容一个人性格怯懦,缺乏勇气和自信,容易退缩或畏缩。
1、在这片广袤的原野上,那棵巨大的大树矗立着,顶天立地,宛如一座生命的丰碑,见证着岁月的流转。
2、无论是炙热的夏日还是寒冷的冬季,那棵高耸入云的大树都能顶天立地地屹立不倒,向着阳光和风雨奋勇前行。
3、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这棵古老的大树已经顶天立地了数百年,承载着无尽的回忆和故事,成为人们心中的象征。
4、受到暴风雨的洗礼,那棵大树的枝干虽然被折断了一些,但仍然顶天立地地坚持着,向世界展示着生命的顽强与坚韧。
5、他勇敢地站在很危险的石头上,顶天立地地展现出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
6、这位登山者冒险爬上了陡峭的山峰,在顶天立地地站在很危险的石头上时,他感受到了真正的自由与荣耀。
7、这位摄影师为了捕捉到绝美的风景,冒险站在很危险的石头上,顶天立地地追求着艺术的完美。
8、她身穿登山装备,站在很危险的石头上,面对陡峭的悬崖,她顶天立地地展现出了冒险家的勇敢和果敢。
五、兀立的拼音。
兀立是一个词语,意思是直立着,不动弹。兀立一般用来形容人或动物的姿态,表示端正、沉稳或警惕。兀立也可以用来比喻事物的状态,表示屹立不倒或突出醒目。兀立的反义词有倒下、倾斜、摇摆等。
兀:形声。从八,乌声。本义:高而直的样子。
立:形声。从亠,力声。本义:人或物直着身子站着。
2、兀然:高而直的样子;孤独寂寞的样子。
1、他站在窗前,兀立了半个小时,一句话也没说。
2、那只老虎在树林里兀立着,似乎在寻找猎物。
3、这座高塔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仍然兀立在城市的中心。
4、他的作品在文坛上兀立不朽,受到了后人的敬仰。
5、群峰之内,一座孤峰兀立而起,高耸入云,直插云霄,这座孤峰比周围的其他山峰都要高出许多,傲立在群山之中,就如一位睥睨苍生的天神,傲视苍穹。但见奇峰兀立,怪石嶙峋,重山峻岭间隐隐有火光冲天,被那狂风倒卷,满山遍野黑烟滚滚。
6、远处,奇山兀立,群山连亘,苍翠峭拔,云遮雾绕。进入帝陵山脉中,眼中则是各种盘虬卧龙的树木,各种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下面是兀立这个词的一些引经据典:
1、《诗经·小雅·斯干》:“我马维风,从子于秦。我马维风,从子于秦。我马维风,从子于秦。我马维风,从子于秦。”
2、《楚辞·九歌·湘君》:“湘夫人之兮若兰,其气若兰之幽兮。湘夫人之兮若兰,其气若兰之幽兮。湘夫人之兮若兰,其气若兰之幽兮。”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