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晚,正在冲刺中式快餐之一股的老乡鸡IPO突然终止。终止原因是公司及其保荐人国元证券撤回发行上市申请。
随着中国餐饮公司化、连锁化的进程不断推进,近年来不少餐饮企业在资本助推下冲击上市。此次被称为“中国版麦当劳”的老乡鸡IPO终止,似乎预示着整个餐饮行业的资本化进程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
8月27日, *** 表示,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在此背景下,老乡鸡传出撤回IPO的申请也备受市场关注。
视觉中国供图
180亿估值老乡鸡终止上市
8月28日晚间,上交所发行上市审核网站发布公告称,安徽老乡鸡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撤回A股上市申请,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对老乡鸡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沪市主板上市的审核。
由此,老乡鸡的之一次IPO冲刺宣告失败。
作为近年来的“网红”餐饮品牌,老乡鸡主要从事中式快餐业务,声称要打造“中国版的麦当劳”。截至招股书报告期末(2022年6月30日)老乡鸡拥有997家直营门店、102家加盟门店,合计1099家门店。其中安徽门店数量最多,有668家,江苏为168家。
回顾老乡鸡沪主板IPO“备考”历程:2023年2月28日,公司IPO申请获受理;2023年3月31日,接受问询;2023年8月23日,公司宣布主动撤单;2023年8月28日,上交所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老乡鸡此次折戟实际上早有迹象。冲击IPO阶段,老乡鸡深陷包含“未给员工交社保、食品安全、实控人行贿”等多重问题。
去年5月老乡鸡刚刚递交IPO材料时,公司就因员工流失率高达47%、“三年累计1.6万员工未缴社保”问题登上热搜。数据显示,2019年老乡鸡员工参保率37.44%,2021年参保率才快速提升到90%以上,这可能与券商进场后开始辅导IPO有关。
除社保问题外,老乡鸡公司治理、负债率快速攀升和疫情下重资产扩店等问题也备受关注。此外,该公司在3月底接到问询后迟迟未见回复。平移后也未见公司更新财务数据,其招股书披露的关键财务信息还停留在2022年半年报,直到此次撤回上市申请。
从财务数据来看,公司报告期内的归母净利润波动较为明显。2020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34%,2021年又同比上升28%。从2022年上半年的归母净利润来看,当年归母净利润应该达到甚至超过2021年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老乡鸡是一家由“自家人”控制的中式快餐连锁企业,家族特征明显。此外,在 *** 2022年10月21日的反馈意见中,要求保荐机构说明公司实控人行贿涉及“金树芳案”的情况。据悉,该案件是当地官商“人情往来”类职务犯罪的典型。
视觉中国供图
餐饮品牌资本化进程按下“暂停键”
作为Pre-IPO轮估值约180亿元的中式餐饮头部品牌,老乡鸡主动撤回上市申请,也为当前我国餐饮品牌的上市节奏按下了“暂停键”。
目前,乡村基、老娘舅、杨国福、绿茶、捞王、七欣天、蜜雪冰城、茶百道等餐饮企业处于冲击上市的进程中,经营品类有中式快餐,也有火锅、正餐、新式茶饮等。
但从整体上看,或招股书失效,或久未获得批复,各家冲击上市的进展都不算顺利。老娘舅和德州鸡扒这两家餐饮连锁品牌仍停留在3月底的“已问询”状态。幺麻子食品、毛弋平化妆品和认养一头牛这三家公司都没有收到首轮问询。连锁茶业品牌八马茶业已是二度冲击A股市场,目前其也未收到首轮问询,而财务数据停留在去年三季报,状态显示为“中止”。
企业上市进程陷入实质性停滞,其中有业绩惨淡的原因。例如绿茶经历了3次港股招股书失效。2019年-2021年,绿茶分别实现营收17.36亿元、15.69亿元、22.93亿元,虽营收一路上涨,但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06亿元、-5526.2万元、1.14亿元,净利率分别为6.11%、-3.52%、4.97%,净利率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老娘舅2022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4亿元至15亿元,同比下降1.66%至8.92%;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500万元至4000万元,同比下降36.50%至44.44%。
同时,老娘舅与老乡鸡这样的中式快餐连锁,还存在过于地域化、市场集中的风险。老娘舅目前的主营地域在浙江、上海、江苏、安徽四个省份,其中浙江区域贡献了55%至60%的营业收入,占比更高。老乡鸡的安徽大本营则贡献了67%以上的营收。这也让外界对它们的经营成长性产生质疑。
另外,以大规模加盟为盈利模式的连锁餐饮企业,其“供应链-加盟商-消费者”的经营模型在获取高额利润的同时,加盟模式的金融风险和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为隐患。这也是中国新茶饮市场份额更高的蜜雪冰城面临的问题。2022年以来,蜜雪冰城一边努力冲刺IPO,一边通过加盟模式疯狂扩张。截至2022年3月末,蜜雪冰城门店总数为22276家。
视觉中国供图
IPO放缓会给市场带来什么
老乡鸡并非终止审核的孤例。
8月27日,中国 *** 发布《 *** 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 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表示将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
事实上,A股IPO阶段性收紧早有端倪。
过去数年,A股IPO市场一直保持高温状态。但从今年开始,出现了明显的降温趋势。7月至今,在近2个月的时间里,沪深交易所处于“零受理”状态,仅北交所受理了3家企业。
据统计,今年8月沪深交易所已有22家公司IPO状态显示为“终止”(包括18家终止撤回和4家终止注册),行业涉及餐饮、计算机、通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其中,有10家公司止步创业板IPO,是所有板块中最多的。相比来看,去年全年终止注册的IPO公司数量仅有7家。
一位投行负责人认为,IPO阶段性收紧意义重大,可缓解从市场“抽血”的巨大压力。
截至8月28日,今年以来,A股市场有242家公司首发IPO,共募集资金3031.66亿元,平均每家公司的募资额为12.53亿元。业内人士认为,在资金量一定的前提下,短期内新增IPO数量越多,每家企业能够分到的资金量就越少。
这或将对上市公司的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到去年年底,A股上市公司的数量就超过5000家,量到之后,对质有要求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不论是科创板还是创业板,在上市门槛的把握上,对于公司的商业化能力、确定性程度都有了一定提高。”该人士认为。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对二级市场来说,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属于休养生息、缓和情绪的政策,有利于市场平稳运行。对拟上市公司来说,IPO节奏放缓在延长上市进程的同时,也有助于未来实际首发融资规模的提升。
张丽娅 整理
麦当劳中国个人加盟下线,搭档地产商布局三四线城市文/李文贤 亿欧专栏作者
被中信集团收购后的麦当劳中国,目前个人加盟业务悄然下线。
近日,有餐饮人士反映,此前麦当劳中国的特许经营网站、加盟咨询热线均无法打开与拨通。而就在不久前,7月份中信股份宣布,麦当劳中国业务收购已完成交割。之后将进行大规模的门店扩张,预计到2022年底,中国内地麦当劳餐厅将从2500家增加至4500家。这是否意味着,获取特许经营权的新股东之后将不再开放个人加盟业务,全部通过直营拓展麦当劳中国市场?
就此,亿欧向麦当劳中国核实。麦当劳北京有限公司高级公关经理王建晖回应表示,新公司将在未来20年运营和管理麦当劳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业务,推动业务高速扩张。换言之,新公司是麦当劳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总特许经营商,不再放开其它特许经营。
餐饮连锁品牌战略顾问王冬明分析认为,中信拥有的资金和 *** 资源,目前并不需要加盟商的助力。收购麦当劳涉及国家整体布局属于战略行为,“麦当劳作为引流工程,可以起到均衡全国地产的作用,尤其是带动三四线城市的活跃度。”
联合多家地产布局三四线城市,借机盘活周边商圈
麦当劳这一举动其实早有征兆。今年9月,麦当劳中国宣布与中海地产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海地产将在已布局的60多个核心主流城市的商业综合体、社区商业、写字楼等版块与麦当劳开展合作。
据了解,中信集团正是中海地产第二大股东,其旗下的中信股份、中信资本与凯雷投资集团于2017年7月完成了对麦当劳中国的战略整合。
截至目前,中海地产土地储备超过7000万平方米,累计开发项目超过450个,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均有地产项目,同时拥有郑州、哈尔滨、无锡、淄博等二三四线城市房产资源。
尽管中国地方 *** 推出了诸多紧缩措施,内地房地产整体房价以及交易量增速进一步放慢,但中海地产仍然在大幅增加土地储备。中海地产上市公司“中国海外发展”10月20日公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仅第三季度,集团以合共约港币334.9亿元(约284亿人民币)在内地18个城市购入29幅土地。
与此同时,麦当劳中国于8月份和9月份,接连与恒大地产、碧桂园达成战略合作,加快进军三四线城市及新型城镇。表面看来,地产的优势资源可以大大助力麦当劳中国门店的扩张计划。实际上,中海地产等也能借机盘活各自的地产资源。尤其是三四线城市,麦当劳中国的布局与中信保持一致,借助麦当劳的品牌效应,当地的楼盘可以获得更多的客流,进而拉升商圈整体市值。
特许经营困难重重,跑马圈地加速扩张
此前,麦当劳中国的特许经营进程并不顺利。早在2003年,麦当劳开始在中国进行特许经营的试点工作。但截至2016年年底,也就是中信收购麦当劳之前,在中国内地,特许经营餐厅的比例才不到20%,低于日本、美国等市场。这一比例也远低于肯德基在中国内地市场特许经营餐厅的比例。中信交易完成后,麦当劳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1750多家直营餐厅全部转为特许经营,特许经营比例提升至70%以上。
一份2014年麦当劳中国开放一线城市个人加盟的文件显示:申请人须拥有不少于200万元的资产,包括现金或等同现金的股票、债券,包括房屋等可以变现的资产,不可以贷款。同时,申请人将要投入的至少200万资金是申请人购买一家成熟餐厅所要付出的前期费用,不包括餐厅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这200万元包含了购置厨房设备、招牌、座位、装饰,特许入门费以及保证金3部分内容。而实际运营所需的金额远远高于200万元。
不难想象,随着中式快餐的兴起和国人消费习惯的改变,市场份额逐渐下降的“洋快餐”在中国的发展必然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尤其是2014年食品安全丑闻爆出后,麦当劳的中国销售业绩曾经连续四个季度下跌。业内分析,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品牌大力发展加盟以及引入战略投资者,甚至将中国区业务分拆上市,都可以大大减少运营风险。
转为中信控股的麦当劳中国,未来将重点拓展三四线城市,同时在数字化零售、外卖等方面提升业绩。其8月份发布的“愿景2022”中国加速发展计划中提到,未来五年将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开设1500多家新餐厅。开设新餐厅的速度将从每年约250家逐步提升至每年约500家。届时,约45%的麦当劳餐厅将位于三四线城市,超过75%的餐厅将提供外送服务。
新一轮较量未分胜负,战略布局是关键
相比麦当劳,肯德基则早在1999年就先行一步,且在2003年业已发展了40多家特许加盟店。这一点也大大影响了麦当劳在中国市场扩张的速度。百胜中国第三季度财报统计,截至季末,百胜中国一共有7747家门店,其中,肯德基门店超过5000家,占比六成以上,此外还有2000多家必胜客门店及小肥羊、塔可钟等餐饮品牌。
而目前百胜中国针对必胜客、小肥羊等品牌仍然开放加盟。2016年11月1日,百胜中国完成分拆上市,引入春华资本和蚂蚁金服战略投资。此后百胜中国强调仍侧重以直营方式为主,而不是以特许经营的方式。不过,新增的小肥羊等门店将会以特许经营店的形式出现。
其中,必胜客主要开放了贵州铜仁、云南雄楚等三四线城市,肯德基则仅限于 *** 、新疆、青海等中西部城市,而小肥羊则是其加盟扩张的重心。
餐饮连锁品牌战略顾问王冬明向亿欧表示,百胜中国选择部分品牌开放加盟是出于均衡风险的考量。“必胜客和小肥羊都不是主力品牌,站在百胜中国背后的是商业投资公司,就需要保证投资风险均衡。”
翻阅官方网站,亿欧发现小肥羊的加盟费初期投资约在300万元左右,主要包含特许经营首期费、门店设计装修、各类设备费用、初期备货以及餐厅零用钱等。加盟商接店经营后还需缴纳营业额的5%的特许经营持续费以及广告额基金和相应的服务费。而肯德基、必胜客等品牌加盟费用同样高于200万元,其中肯德基加盟还需支付约30万元的加盟初始费,用于获得十年特许经营权,以及53000元的培训费。
此前,百胜披露的数据显示,当前小肥羊品牌在海内外有250家门店,全部门店中有超过200家是特许经营店。然而,小肥羊自2011年5月被百胜集团46亿港元收购后,一直业绩不佳,此次小肥羊被列入百胜中国的增长战略中,同样存在较大的风险。
分拆上市后的百胜中国与引入战略投资的麦当劳中国,在新一轮跑马圈地的过程中,势必是相互资源与战略的又一轮较量。 *** 告诉亿欧:“中信收购麦当劳要的是管理权,而百胜中国势必要以盈利为中心,未来二者的关注点并不完全相同。”
而即将于明年接替潘伟奇成为百胜中国首席执行官的屈翠容,同样将未来的工作重心放在了门店扩张、数字化营销和外卖战略。百胜中国表示,长期来看,门店数量将扩张至现在的三倍。换言之,在百胜中国的规划中,这个数字在未来预计将会突破2万家。
文章版权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人间即风味,美食即相逢。餐饮市场不断扩大化的今天,美食品种多样,顾客的需求也趋于多样化。为满足当代年轻人的饮食需求,餐饮行业转变运营与营销手段,为吸引潜在客户与留住老顾客。麦当劳企业文化与公司经营理念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运作体系,加盟商选择加入即可共享,麦当劳的资源。以下是关于麦当劳加盟费及加盟条件2023,加盟麦当劳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帮助到您!
麦当劳加盟费及加盟条件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一、麦当劳加盟费
麦当劳加盟费用相对较高,但是与其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相匹配。根据麦当劳官方公布的信息,麦当劳加盟费用大约在100万-200万之间,具体费用因地区而异。此外,加盟商还需要支付一定的保证金,用于保证合作期间的经营稳定性。
二、麦当劳加盟条件
1. 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麦当劳加盟需要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能够承担起加盟费用和日常经营成本。
2. 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麦当劳加盟需要有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能够独立运营和管理餐厅。
3. 具备合法营业场所:麦当劳加盟需要具备合法的营业场所,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4. 接受麦当劳的管理和培训:麦当劳加盟需要接受麦当劳的管理和培训,遵守麦当劳的经营管理规范和标准化流程。
5. 具备良好的信誉和商业信用:麦当劳加盟需要具备良好的信誉和商业信用,能够维护麦当劳品牌形象和声誉。
总之,麦当劳加盟需要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经营管理经验、合法营业场所、接受麦当劳的管理和培训、良好的信誉和商业信用等条件。如果您符合以上条件,可以考虑申请麦当劳加盟,成为其品牌的一员。
麦当劳加盟的相关信息。
一、麦当劳加盟的优势
1.品牌优势:麦当劳是全球知名品牌,其品牌形象和产品质量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认可。加盟麦当劳可以借助品牌的影响力和口碑,快速开展业务。
2.产品优势:麦当劳的产品种类丰富,包括汉堡、薯条、鸡肉、沙拉、甜点等多种美食,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3.经营模式优势:麦当劳的经营模式成熟稳定,加盟商可以得到总部的支持和指导,降低创业风险。
4.营销优势:麦当劳有强大的营销团队和广告资源,能够为加盟商提供全方面的营销支持。
二、麦当劳加盟的条件
1.资金实力:加盟麦当劳需要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包括加盟费、设备费、装修费、人员培训费等。
2.经营管理能力:加盟商需要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能够独立运营餐厅,并按照总部的要求进行经营管理。
3.地理位置:加盟商需要选择适合开设麦当劳餐厅的地理位置,如商业中心、购物中心、步行街等人流密集的地方。
三、麦当劳加盟的流程
1.提交申请:加盟商需要向麦当劳总部提交申请,包括加盟申请书、个人简历、资产证明等。
2.面试考察:麦当劳总部会对加盟商进行面试和考察,以了解其经营管理能力和资金实力等情况。
3.签订合同:双方达成协议后,签订加盟合同,并支付加盟费和设备费等。
4.培训考核:加盟商需要参加总部的培训课程,并通过考核才能获得加盟资格。
5.装修开业:加盟商需要按照总部的要求进行餐厅装修,并进行试营业,待试营业成功后正式开业。
四、麦当劳加盟的风险
1.市场风险:麦当劳加盟需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具备一定的市场分析和营销策略能力。
2.经营风险:加盟商需要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能够独立运营餐厅,并按照总部的要求进行经营管理。
3.资金风险:加盟商需要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包括加盟费、设备费、装修费、人员培训费等。
关于麦当劳加盟费及加盟条件2023,加盟麦当劳的相关内容小编就先介绍到这,如果您对加盟麦当劳有兴趣或是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信息,可以给我留言。
进裙带你了解更多详细资料
喜茶宣布开放非一线城市加盟记者 | 卢奕贝
编辑 | 牙韩翔
喜茶正酝酿着一场向下沉扩张的巨变。
11月3日,喜茶对外宣布,计划在非一线城市以合适的店型开展事业合伙业务。
喜茶方面告诉界面新闻,事业合伙建立在在全国门店已全面实行的门店合伙人机制基础上,这个机制可被简单理解为门店分红机制,以及中后台给店经理做资源和培训等,而喜茶会对事业合伙人进行严格筛选和充分赋能,并将在品牌、产品、品控、食安、营运、培训、供应链等方面为事业合伙人提供支持。
具体而言,要加盟喜茶,首先最基础的就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喜茶员工:在门店工作超过3个月、在技能上必须通过门店4个岗位的晋升考核、连续3次以上通过现有门店标准的食安品控督检考核,获得店长任职能力;成为事业合伙人后也要求必须在门店全身心投入日常经营。
从2012年开在广东小城江门的街边小店,发展到如今在70多个城市运营超800家门店,这10年里喜茶一直走的是直营路线。外界曾有不少对喜茶的总结,认为不加盟是其成功的“钥匙”,但在2019年界面新闻对喜茶创始人聂云宸的专访中,他表示“从来没有觉得做品牌跟加盟是矛盾的”。
“我并不是认为我一定要管这个公司,而是我非常确信,尤其是在创业的前几年,只有我可以把这件事情真正发展起来。因为有了加盟商,当他分管自己的业务,他个人的性格和文化就会影响到那一小块的所有的员工,最后会体现给消费者,尤其当早期品牌的核心不够强大时,这很可怕。后期如果像麦当劳这样核心非常强大了,那核心就可以压倒加盟商的文化输出了。”聂云宸说道。
眼下,聂云宸的策略改变能否能顺利帮助喜茶走得更远尚待时间验证。
但走加盟模式的品牌们已经体现了它们在规模扩张与赚钱方面的效率。
创始于2007年的书亦烧仙草在官网披露了发展大事记,其扩张速度为:2017年,拥有500+家门店,组建华中长沙分公司,重庆、武汉和西安办事处;2018年,拥有1300多家门店,加拿大多伦多门店开业,开始进入国际化扩张阶段;2019年,拥有3000多家门店;2020年,突破5000多家门店;目前已在全国拥有7000多家门店。
在盈利能力上,蜜雪冰城在招股书中写道,2019-2021年,蜜雪冰城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25.66亿元、46.8亿元、103.51亿元,三年翻两番;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4.45亿元、6.32亿元、19.1亿元,三年增长近5倍。而走直营路线、早前登陆港股的奈雪的茶(02150.HK)2021年实现营收42.97亿元,不到蜜雪冰城同期的一半。
本质上,直营与加盟是两种不同的生意,但通过海量加盟商分散拓店风险、做供应链生意的确有其优势之处。
而喜茶也为开放加盟试探和铺垫了许久。
在价格上,2022刚开年,一向被认为是30元区间贵价奶茶代表的喜茶降价了。今年1月,喜茶宣布下调部分产品价格,2月,喜茶又宣布年内不再推出29元以上饮品,并承诺现有产品不涨价,后续更进一步宣布全线新品定价均不超过20元。
在消费环境疲软的眼下,高客单价的门店模型在一线城市都难以支撑,更不用说下沉市场的接受程度了。而被资本给予厚望、背负增长压力的喜茶,无疑是需要不断寻找增量的。
门店方面,近一年来,喜茶已连续进入了哈尔滨、长春、淮安、龙岩、襄阳、临沂等新城市,但即便如此,在包括新一线及二三线城市在内的喜茶门店仍旧不多,它的基本盘仍大多分布在一二线城市。通过加盟的方式来进攻下沉市场,即能迅速实现扩张,又能分担扩张的风险,无疑对品牌来说是更现实的选择。
在业务上,喜茶一方面通过收购、入股等方式对如和气桃桃、苏阁鲜果茶这类中端价位区域性品牌进行尝试和了解,一方面对现有业务条线进行收缩,砍掉了走平价路线的子品牌喜小茶。喜茶方面告诉界面新闻,随着喜茶价格调整,喜小茶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
眼下,由一线城市走向下沉的喜茶,或将让新茶饮这个本已竞争渐趋白热化的赛道更加内卷。
原来麦当劳是地产公司?在大家的固有印象中,麦当劳是一家全球连锁的快餐企业,但是他真的是吗?
你可以说他是,也可以说他不是。事实上,将麦当劳“一手做大”的雷·克洛克很早前就说过:麦当劳的真正生意是经营房地产。
从商业运营的角度出发,麦当劳是一家餐饮企业,出色的餐饮业务让终端用户认可了这个品牌,以此为基础,麦当劳才能发展他的加盟业务与房地产收购业务。
从会计逻辑的角度出发,麦当劳的房地产业务是公司利润来源的更大头,将2018年麦当劳的财务年报重新整理,我们可以看到 2018 年麦当劳83.8%的利润来自特许经营加盟店。
其中,特许经营加盟板块的收入又分为地产出租与加盟费,如果按照各自的利润率粗略计算,地产出租业务约是公司50%的利润组成。
一家卖着汉堡,却靠地产赚满钵的餐饮零售巨头,麦当劳究竟有着怎样的运营模式?或许我们可以从他的年报中一探究竟。
BIANJIE
01
基本运营模式:
直营+特许经营加盟
麦当劳的运营模式分为两种,一是直营店铺(Company-Owned Restaurants),一是特许经营的加盟店铺(Franchise)。直营店铺顾名思义,就是麦当劳自己运营的餐饮,收入全部归麦当劳所有。
而特许经营的加盟店就是加盟商运营的餐厅。加盟商在经营之初,需要向麦当劳支付250万美元的高额加盟服务费,因此,对于之后3万美元的土地费用与4万美元的建筑费用,大多加盟商都会存在一定的支付困难。
于是,一方面为了解决加盟商开店的资金困难,一方面为了加强对加盟商的管控,麦当劳通过银行贷款或是用加盟费买下地产,自建店铺租给加盟商,或是把一个精心考察过的店铺租下来,租期20-30年,然后再加收约20%的租金转租给加盟商,并且后期会通过地块的升值情况,不断调整租金。
这样一来,麦当劳实际上是把之一债权人的权利 *** 给自己,并以此获取银行贷款资格,进而不断地扩大资产规模,形成经营模式地再循环。
除了加盟费,麦当劳还会向加盟商收取部分抽成,主要包括两块:加盟费和房租。加盟费抽成一般为餐厅收入的 4%~5%,租金抽成一般为餐厅收入的 8%~10%。
2018年,麦当劳的租金收入为 71 亿美元,而加盟费收入才 39 亿美元。显然,在特许经营的业务上,地产出租贡献了三分之二的收入。
2018年,麦当劳在全球120个国家的店铺数量已经达到37,855间,其中特许加盟店铺占到了93%,并且计划在未来达到95%。
The Company operates and franchises McDonald’s restaurants. Of the 37,855 restaurants in 120 countries at year-end 2018 , 35,085 were franchised.
In 2018, the Company continued to evolve to a more heavily franchised business model, and is currently about 93% franchised, with a long-term goal of approximately 95%.(摘自2018麦当劳年报)
更重要的是,35,085家特许加盟餐厅中,约占35%(12,334)的加盟餐厅需要向麦当劳缴纳租金,不论是地租还是房租。
At December 31, 2018, the Company was the lessee at 12,334 restaurant locations through ground leases (the Company leases the land and the Company generally owns the building) and through improved leases (the Company leases land and buildings).(摘自2018麦当劳年报)
按照当下更流行的平台理论,特许经营店可以理解为平台业务,那么销售额则为GMV,麦当劳对加盟商收的就是佣金(Take rate)。
根据2018 年财报的数据,加盟业务的佣金率 (take rate) 约为 12.8%。其中 8.2% 是房租,4.6% 是加盟费。
虽然算法简单粗暴,但是麦当劳加盟业务的Take rate,即便对比国内的几大主流平台型企业:阿里(3.7%)、京东(25.2%)、拼多多(2.1%)、滴滴(16%)、携程(8%)、美团(9.5%),也是颇为可观的。
当然平台类型的千差万别,会影响Take rate的差异,以此衡量特许加盟业务的发展前景或许有失客观。
但总体而言,考虑到过去三年间麦当劳加盟业务利润率从75%、78%到82%的连年稳定增长以及加盟业务不断扩张对成本摊薄的影响,相信未来麦当劳靠加盟业务的“躺赚”经营模式还是妥妥滴。
BIANJIE
02
利润组成模式:
以地产业务为核心的盈利模式
从年报表面上看,直营业务贡献了大部分麦当劳的收入。但收入≠利润,两项业务实际贡献了多少利润?
依据2018年报数据,粗略整理下报表,我们就可以明显看出来,直营业务虽然占收入的大头,但因为要承担餐厅运营的各项费用,包括食材、人工、和所谓的 Occupancy Expenses(地产税、保险等)。
事实上,直营业务最后只贡献了16.2%的运营利润。而加盟业务的利润率则远高于直营业务,最后贡献了83.8%的运营利润。
在特许经营加盟的板块,如果按照82%的利润率将租金与加盟费的利润粗略划分,我们就可以看到,在麦当劳的利润组成中,地产业务占到50%,加盟费占到了30%,而直营业务只占到20%。
显然,剔除成本之后,直营业务苦逼又不赚钱,而地产业务才是不费力又低成本“躺赚”的代表,所以,麦当劳的核心业务就是房地产。
BIANJIE
03
麦当劳中国进一步扩张
2017年,麦当劳决定以20.8亿美元的价格将中国业务的控股权出售给中信股份,并表示“引入中信是为了利用中信优秀的 *** 资源和地产资源,加速麦当劳中国区业务的本土化,未来5年内计划在中国区开店2000家,总门店数将超过4500家。
交易完成后,中信通过FFHL持股52%,美国私募股权巨头凯雷资本持股28%,金拱门(GAIL)持股20%,新公司获得了中国内地和香港麦当劳20年的运营权。
彼时,麦当劳中国成为麦当劳在美国以外更大规模的特许经营商,运营和管理中国内地约2500家麦当劳餐厅以及香港的240家麦当劳餐厅。未来中国区将按照合资企业模式,向麦当劳缴纳特许权使用费和加盟费,其净利也将按比例计入麦当劳的投资损益中。
自与麦当劳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来,中信股份利用自身品牌、平台和资源优势,推动麦当劳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业务发展。2017-2019年三年间,麦当劳中国开餐厅超过1000家,收入和盈利均大幅增长。截至2019年底,麦当劳中国内地门店的数量已达3383家,香港门店数量达281家。
2020年3月,中信股份发布公告称,其全资附属公司与中信资本旗下基金持有的公司CCHL签署购买协议,中信股份同意出售且CCHL同意购买FFHL42.31%的股权,意味着中信系依然是麦当劳中国的之一大股东,也印证了中信系对麦当劳长期未来的看好。
当前,门店扩张成为麦当劳中国下一步最重要的事情,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渠道下沉是必由之路。
中商商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力鸣认为,麦当劳在一二线城市形成了完善的供应链能力,开店成本相对较小,但随着房租和人力成本的增加,中式快餐发展迅速,一二线城市市场空间不大,吸引力不如从前。麦当劳在美加市场有中小城市运营的经验,有助于该公司布局三四线。而相对空白的中国三四线市场,无疑是其最重要的战场之一。
麦当劳中国预测,到2022年底,中国内地的麦当劳餐厅数量将增至4500家,开设新餐厅的速度将从2017年的每年约250家逐渐增加至2022年的每年约500家。届时,约45%的麦当劳餐厅位于三四线城市,超过75%的餐厅提供外送服务。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朱恒源认为,选择特定的股东以后,就锁定了其附带的资源,而附带的资源使得其可以在产品市场上进一步锁定自己的竞争优势,甚至推得更快。
所以,中信加入麦当劳中国后不久,就促成了麦当劳中国与一些地产公司,如恒大、碧桂园、融创的合作。
2017年8月,恒大地产集团与麦当劳中国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麦当劳将在恒大全国范围内的地产项目上开设麦当劳餐厅,恒大为麦当劳优先提供选址;9月,碧桂园集团与麦当劳中国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碧桂园将在其全国社区内为麦当劳优先提供选址,麦当劳也将发挥其品牌效应,支持碧桂园各地产项目的商业配套。
截至2020年底,恒大土储项目有798个,大部分位于或邻近三四线城市,而这些恰恰是麦当劳中国正在寻找的那类地产;而基于对未来城镇化带来的三四线需求的预判,碧桂园一如既往将自身业务中心扎根三四线。目前,碧桂园已进驻全国31个省级单位、289个地级市、1350个区/县,土储布局兼具广度和深度。
同样,2018年1月,融创与麦当劳中国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在融创布局的全国八大区域综合体、社区商业、写字楼、文旅等板块进行全面合作,融创在其全国社区、文旅项目中为麦当劳餐厅提供优先选址权利。
中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常振明曾表示,麦当劳中国与地产商战略合作,将推动麦当劳餐厅在大江南北的快速布局,加快进军三四线城市。麦当劳庞大的消费群体,也将为地产商的商业配套及开发项目带来更多的客流与吸引力。
此后,中海、万科、保利、龙湖等地产商纷纷与麦当劳签约,均看中了“麦当劳的所在,往往代表着一个片区的核心和未来价值”这一点,毕竟强大的联盟将更有可能带来双赢的局面。
总之,对于麦当劳而言,“特许经营+商业地产”运作模式成为其发展至今长盛不衰的密钥。如今,提起麦当劳,除了可以想到美味的汉堡和薯条,其作为一个商业地产运作的绝顶高手,也让人们对商业地产运作模式产生了更多思考。
麦当劳加盟费是多少?加盟流程及条件是什么?加盟选址小技巧分享现如今,人们对于快餐产品有了越来越大的需求,使得众多创业者都将投资目光转向了这里,在众多加盟品牌中,麦当劳这个知名实力品牌就备受关注,想要加盟开店就需要了解其费用问题,那么,麦当劳的加盟费是多少?
麦当劳加盟费是多少?
麦当劳品牌加盟费仅需3-5万元,而且公司对于项目品质严格要求,为加盟店持续提供技术和运营保障。
麦当劳加盟低投资无负担?
麦当劳加盟项目不会给创业者造成巨大的负担,资金压力也很小,投资风险总部也尽力降低。总部为创业者营造了轻松快乐的创业环境,创业者可以无忧开店,轻松收获利润。相信只要大家按照总部制定的经营计划开店经营,都可以获得高回报,拥有属于自己的成功。
开一家麦当劳加盟费多少钱?申请加盟要注意什么?加盟条件是什么麦当劳产品味道好、种类多,是老少皆宜的美食,成为了行业的领头羊,经过几十年年的发展,麦当劳在全国开设了上千家线下门店,还开通了线上外卖业务,大家手指一点就能美味到家。投资者看到商机来加盟那么,麦当劳的加盟费是多少?
麦当劳加盟费是多少?
小编在这里告诉大家,大约是5~10万。其中包含水电费,员工工资,流动资金等一切费用。很适合想创业的中小企业的投资加盟。
麦当劳加盟条件:
1、充分认可麦当劳品牌形象、经营理念、招商模式和招商政策。
2、热爱餐饮事业,有充分的热情和充足的时间参与店面的经营与管理。
3、参加总部提供的各项培训,并全力以赴,以达到培训的良好效果。
4、希望拥有一份收益长久稳定的事业,愿意与连锁建立合作长久的伙伴关系,做大做强市场。
5、具备足够的开店资金。
6、有着餐饮市场投资拓展的战略。
7、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良好的商业信誉。
8、要诚实守信,有良好的个人素养。
外媒:麦当劳计划退出哈萨克斯坦市场中新网阿斯塔纳1月5日电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据消息人士称,因进口俄罗斯肉制品面临困难,快餐连锁集团麦当劳计划退出哈萨克斯坦市场。
另据哈通社5日援引美国彭博社消息,乌克兰危机导致供应受阻,哈萨克斯坦缺少可代替俄产肉制品供应商,麦当劳集团计划退出哈萨克斯坦市场。
消息人士还表示,尽管对俄制裁未波及哈萨克斯坦企业,但麦当劳公司禁止当地加盟商从俄罗斯供应商处采购食材。
据哈通社此前消息,在哈萨克斯坦经营麦当劳的TOO Food Solutions曾在其官网表示,因当地供应受限,从11月18日起暂停所有餐厅运营。
哈通社称,TOO Food Solutions在哈经营时间超6年,在包括首都阿斯塔纳、阿拉木图等多地拥有24家餐厅,员工约2000人,是哈快餐行业领军者之一。(完)
麦当劳其实是家地产公司快餐界霸主麦当劳,到底靠什么赚钱?汉堡吗?肯德基可以没有疯狂星期四,但人类不能失去板烧鸡腿堡。玩具吗?麦当劳每年白给15亿只玩具,连起来可绕地球不止两圈。2000年前后的史努比、流氓兔、Hello Kitty 等周边,在二手市场甚至炒到大几千。然而快餐霸主麦当劳告诉你:对不起,我和他们只是玩玩。做地产,麦当劳才是认真的。
———麦当劳,光明正大的地产公司
麦当劳也是地产商,这是一个商界公开的秘密。只需打开麦当劳近些年的损益表,就会发现,“营收项目”里,“地产租金”(rents)赫然在列。麦当劳的经营模式通常分为两类:直营(company-operated)和特许经营(franchised),也就是加盟店。其中,加盟店是创造营收的主力。比如从2020年的财报可以看到,麦当劳的直营收入为813.9亿美元,特许经营收入达到1072.6亿美元。在麦当劳的老家美国,加盟店收入更是比直营店多一倍<1>。
麦当劳2020年报截图
但是,打开加盟店的营收细则,你又会发现:“特许餐厅营收”的构成有三类:加盟费(initial fees)、特许权使用费(royalties)、租金(rents)。其中,租金收入是更高的<1>。
麦当劳2021年报截图
首先有必要解释一下这三个名词:“加盟费”指的是加盟商拿到麦当劳授权时一次性支付的费用;“特许权使用费”是餐厅在经营时需要持续支付的费用,也就是总公司对加盟店的抽成;租金则是店面地租费用<1>。财报上的数据明明白白:加盟费占比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特许权使用费是383亿;而地租收入达到了684亿,几乎是前者的一倍之多<1>。2019、2018年的财报也如出一辙:2019年,租金收入750亿美元,特许经营使用费411亿美元<2>;2018年,租金收入708亿美元,特许经营使用费389亿美元<3>。据计算,“租金板块”甚至贡献了55%的主营业务税前利润<4>。投资界的一个常识是:无论一家公司的财报写得多么天花乱坠,它的主营业务,就是公司持续三年以上的年度损益表中收益占比更大的几类。从这个角度上说,麦当劳的主营业务包括地产,一点没错。
麦当劳的门店租金是其盈利的重要来源 / 图虫创意
更何况,“麦当劳是一家地产公司“,是被创始人哈利·索恩官宣过的。在一次著名的演讲中,哈利·索恩直言:“我们本质上不是一个食品生意,我们在做地产。卖汉堡只因为租客(加盟商)可以卖它交房租。”这与麦当劳选择的经营模式有关。一般来说,直营店卖品质,加盟店卖品牌。比如星巴克就以直营店为主,在哪开店、卖什么产品、搞什么活动,都是由总部决定,赚钱了总部拿着,亏损了总部扛。这样的好处是出品稳定,很少出现自砸招牌的状况,缺点则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大规模扩张。而麦当劳肯德基则采用加盟店模式,加盟商只要交了特许经营费就可以开店。加盟店是平价餐饮品牌最常见的经营模式,从真功夫到茶百道,无一不是如此。但麦当劳的加盟方式是:在找到加盟商之前,总部先物色好最适合开店的地段,把麦当劳建起来,再把店面带招牌带设备,整体转租出去。
街头麦当劳招牌,引人驻足 / 图虫创意
而且,门店的租金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该店的业绩浮动。一般来说,特许经营使用费为营利的4%左右,而租金抽成比例则达到10%<5>。比如,在国贸和三里屯各有一家麦当劳,国贸麦当劳每月营收100万,三里屯只能营收50万。那么,即使两地地价差不多,他们的“租金”也会差出整整1倍。这样,总部掌握了对地段、经营的选择权,削弱了来自地产市场的风险,还获得了大量的现金流。通过把买下的地再抵押出去,他们又能够建起新的麦当劳,进行下一步扩张。“小辫子两头翘”的鬼才商业模式,也就这么形成了。
———麦当劳的地产头脑,多少沾点家族遗传
麦当劳开发出这样的商业模式,从一个普通的餐厅变身“快餐帝国”,要先从雷·克洛克这个关键人物说起。许多年后,面对遍布全球的麦当劳,雷·克洛克会回忆起他在麦当劳“得来速”餐厅看到8个奶昔机的那个遥远的上午。那时,麦当劳还属于莫里斯·麦当劳和理查德·麦当劳兄弟所有。它只是一家生意红火的“得来速”(drive-through)汽车餐厅,通过设立透明的流水线后厨、提供低价汉堡包,成为了当地的“网红店”——当然,也仅仅是网红店而已。那时,雷·克洛克只是一个奶昔机推销员。在目睹了在门口排起长队的顾客、透明的后厨流水线,以及他们竟然要同时使用8台奶昔机时,克洛克决定说服麦当劳兄弟合作,把餐厅大规模扩张<6>。
雷·克洛克 / wikimedia
1955年,在与创始人兄弟一系列的不愉快后,雷·克洛克正式接管了麦当劳。一个常常被忽略的细节是,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不仅像麦当劳这样的连锁品牌不断涌现,房地产业也经历了梦幻般的繁荣与衰亡。而克洛克本人在成为奶昔机推销员之前,从事的正是地产销售。此外,雷·克洛克的父亲,也是一个实实在在从地产泡沫中获益过的人。在自传里,克洛克这样描述他的父亲——“父亲好像掌握了米达斯的点石成金术,到处忙着找可以投机的房产。”1920年代后期,世界上之一个房地产泡沫出现时,克洛克的父亲只需要等待几个月,就可以把6000美元买来的地用1.8万美元卖出去<6>。当然很快,经济崩溃到来,房价跌至谷底,父亲也因忧虑过度而去世。但克洛克已经领略过地产市场的虚幻与疯狂,他不仅熟悉了地产市场的运作,而且也非常清楚,地产如何在商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955年,他遇见了他的合作伙伴、财务合伙人哈里·桑那本。桑那本提出了扩张麦当劳的更好办法:先说服地产所有者,在地皮上建起麦当劳,再将餐厅抵押给银行,来支付这笔地租费用<6><7>。这样,初始贷款会更少,使得让他们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现金流,进行更大规模的扩张。
房地产在商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 图虫创意
之后,他们又用经营麦当劳的收入,分期支付地皮的钱,通过地产增值来赚钱,也抵御了一部分经营风险<7>。风水轮流转,彼时又是美国地产的繁荣期了。短短几年时间,他们就把1000美元的启动资金,变成了1.7亿美元的房地产<6>。等到20世纪90年代,麦当劳已经拥有全美69%的餐厅的地产所有权<7>。在之后的十几年里,麦当劳变成了地球上最成功的快餐企业。这个故事关乎“快餐文化”的发展、标准化设备的建立,以及一个品牌如何自我宣传。但是,最初的最初,它只是一个地产故事。
———地产大亨麦当劳,一份抄不对的“标准答案”
1990年的深圳,中国之一家麦当劳开业<8>。彼时的中国,北京亚运会成功举办,皮尔·卡丹破天荒地把时装秀开进故宫,流行歌曲被制成磁带。麦当劳和种种新生事物一起,象征着一个新的时代正在到来。
1990年9月,麦当劳进入中国内地,在深圳开了之一家麦当劳餐厅 / 图虫创意
但是,在中国,麦当劳却无法沿用“先买地再开店”的传统模式。一方面是外资企业购买地产有诸多限制,另一方面,面对一个陌生而庞大的市场,麦当劳选择先开直营,保证扩张速度和品牌质量。之前,麦当劳的战略一直是以加盟为主,提出目标为“将自营比例降到10%以下”;但在中国,根据新闻口径推算,麦当劳的自营占比超过了65%<4>。2016年,中信股份以20.5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麦当劳中国业务80%的股权<9>。从此,中信取得了期限20年的麦当劳主特许经营权。在完成这场交易后,麦当劳中国转变为中外合资企业。按照官方说法,之后的麦当劳中国需要向总部缴纳两笔费用:特许经营费用与加盟费,也就是上文提到的royalties和新店开张的initial fees<9>。这也侧面说明,中国区并没有采用依托地产的经营模式。
在中国,麦当劳选择了更适应中国国情的方式进行市场扩张 / 图虫创意
但在海外,麦当劳靠地产发家之后,“先买地再开店”的商业模式,被肯德基、必胜客等快消品牌如数复制。而在国内,银行、证券、互联网等行业或多或少都借鉴了这种模式:随便打开一个大公司的财报,你会发现,“房地产投资”永远是一笔大数目,带来的收益几乎赶上了业务营收。就像麦当劳的薯条一定要炸5分钟,做生意赚钱——赚钱买地——用地产赚更多的钱,似乎正在成为现代商业的标准答案。但商业的奇妙就在于,即使解法一样,最后的答案也可能相差殊异。在中国,海底捞、外婆家、喜茶等连锁餐饮,都没有采用买地+加盟的模式。喜茶、奈雪的茶等主打“中高端”的连锁品牌,几乎都是只开直营店,保证装修、服务和供应链的统一性;而像海底捞、沙县小吃等更注重规模化扩张的品牌,几乎都是租来的店面,而且地租成本相当高昂。
购物街上,各大商铺铺驻扎其中。中国国内连锁餐饮品牌大多都没有采用买地+加盟的模式 / 图虫创意
相比麦当劳肯德基,国内的连锁餐饮虽然政策限制较少,但由于起步晚,品牌能够扩张时,中国地产的风口已经过去了。这时,地产的增值空间较小,品牌又面临着短时间内需要在多个城市建立门店、营销品牌的压力。先买地再开张,已经不再是效率更高的选择。同时,麦当劳的地产加盟模式背后,是对供应链、营销、运营方面的严格把控,通过实现高度的标准化和规模化,为扩张做了充分准备。比如,在麦当劳的《全面供应链管理》手册中,供应链的把控甚至细致到对土壤的选择和培育,生菜、番茄等原料使用什么农药、喷施的浓度和次数,都有详细规定<7>。再比如,想在中国开一家麦当劳,首先要去上海读一个“麦当劳中国汉堡大学”。在学校里,你会收到一本360页的操作手册,内容从“如何防止黄油变质”到“如何进行现金管理”,应有尽有<7>。于是,你肉眼可见的每一家麦当劳,他们总是盘踞在城市的黄金地段,生产着一模一样的吉士汉堡和麦乐鸡块。
标准化管理,生产与发展模式,助力麦当劳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 / 图虫创意
从1950年代至今,麦当劳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才摸索出了一条“标准化”道路。美国社会学家乔治里泽甚至提出了“社会麦当劳化”的概念,它包含5个特征: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标准化与可控性。在麦当劳,每一个员工都有属于他的“标准手册”,他们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7>。这当然是快餐商业的“标准答案”。只是后来的学生们,再没有如此充足的试错时间,没有地产风口的机遇,也没能做出比“双吉”更好吃的汉堡。
695亿!洋快餐霸主卖身,曾经风靡中国,门店数量超麦当劳695亿,知名快餐巨头卖身了。
近日,美国快餐连锁店赛百味已同意私募股权公司Roark Capital的收购提案,收购价为95.5亿美元(约695亿人民币)。
作为全球餐饮巨头,赛百味巅峰时期门店数量超麦当劳,夺得全球规模更大连锁快餐企业的霸主地位。
赛百味能有此战绩,主要归功于创始人Fred DeLuca的贡献。
1965年,Fred DeLuca借来1000美元做起了三明治快餐店的生意,全球之一家赛百味由此诞生。
彼时,美国快餐行业风起云涌,麦当劳、肯德基独占鳌头。Fred DeLuca意识到,赛百味想要拥有一片天,必须扩大规模,更好的方式是学习麦当劳。
对此、赛百味实行低价加盟策略。快速扩张,1990年,门店数量达到5000家。
1995年,赛百味进入中国,其在定位上,致力于做出主打健康且适合中国消费者口感。定价上,尽可能避开与麦当劳、肯德基的正面冲突。寻求差异化定价。
初入中国那几年,赛百味称得上西式快餐里的高端黑马,很多年轻人以吃过赛百味为荣。
在2011年,赛百味迎来巅峰,门店数量远超麦当劳,全球销售额达到180亿美元。但好景不长。2015年,Fred DeLuca病逝,管理权落到了家族手中,开始走下坡路。
2019年,赛百味全球门店关闭数量达到1000多家。为改变现状,赛百味请来前汉堡王首席执行官John Chidsey挑起大梁,他来到赛百味先干掉了约40%的员工。但不管他怎么改革,都不敢撼动家族管理层的地位与利益。
后来,家族管理层,嫌来钱慢,要以100亿美元的价格套现,最终美国投资机构Roark Capital接盘,结束了赛百味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私人家族所有权。
Fred DeLuca用半个世纪打下西式快餐霸主地位,却被家族挥霍的支离破碎,成了全球餐饮史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