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蘑菇?,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菇?
“明天见”的金针菇,白白胖胖的口蘑,还是让人又爱又怕的见手青?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喜好排列。
那这些蘑菇中,你知道体型更大的是什么菇?
?很多人之一时间想到的,是常吃的平菇或者鸡腿菇,在富人眼中,更大的或许是巨型白地菇,也就是巨型白松露,世界上最贵的一种,850g的蘑菇,在2004年卖出了2.8万英镑的高价。
然而,这些我们眼中的巨型蘑菇,都不能和美国俄勒冈州东部马鲁尔国家森林发现的蘑菇相比,据说这种菇总重量超过了20头蓝鲸。
?蓝鲸是世界上更大的动物,体长可达33米,体重可达181吨,比蓝鲸还大的蘑菇又是什么呢?
在马鲁尔国家森林发现的“蘑菇”,号称是世界上更大的生物体,横跨5.6公里,占地面积有2200英亩,预估其总质量至少有7500吨,甚至可能高达3.5万吨。
如此庞大的体积,竟然鲜为人知,相反这一次的发现,是因为森林的一次集体死亡。
?千年蘑?菇?是“森林杀手”,树木成片死亡
在马鲁尔国家森林中,科学家发现成片树木陆续无故死亡,无论是上百年高大的珍贵树木,还是比较“年幼”的嫩树,无一幸免。
在调查过程中,科学家发现枯死的树木边上总会出现大片的金黄色蘑菇,实在太凑巧了。
于是搜集了112棵死树的根部样品进行化验,结果在根部发现了菌丝,其中有61份样本的菌丝DNA是相同的,也就说,61棵树下的菌丝来自于同一种生物。
?采集的标本是随机的,距离也很远,想象一下,地面上相距几百米的两片蘑菇群,地下连着的是同一个根系,可见这种真菌的菌丝 *** 是何其庞大。
而始作俑者是一种叫蜜环菌的真菌,也叫蜂蜜蘑菇。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物,估计至少有2400 的历史,准确来说是2400-8650年之间。
在一些树木的根部,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类似于白色乳胶漆的东西,这就是蜜环菌的菌丝。蜜环菌的子实体和其他蘑菇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小小的,金黄色的,而它的菌丝则是非常强大。
?地下散发出非常浓密的黑色卷须,拥有了根茎一样的形态,和树木的根须缠在一起,以此来吸食营养物质。
贪婪掠夺的结果就是,蜜环菌的根状菌丝不断蔓延开来,我们看到的,只有秋季地面上出现的大片大片金黄色蘑菇,而在地下,截止到2015年,蜜环菌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地下0.9米。侵占了方圆5.6公里,占地2200英里,相当于1665个足球场。
这个范围内的树木,一棵一棵珍贵树种因营养被掠夺而暴毙。
蜜环菌深埋地下,是人们不易发现的主要原因。
?“吸血”本质,意外让大自然重新洗牌
蜂蜜蘑?菇?在其他地方也出现过,只是像这样规模巨大的,屈指可数。
在1992年的密歇根州,占地37英亩,而这一次的俄勒冈州马鲁尔国家森林,占地2200英亩,是有史以来更大的蘑菇体。
科学家认为,这种巨大的?蘑?生物体形成或许和俄勒冈州的干旱气候有关。
气候干燥,导致真菌的孢子很难长出新个体,此时原有的母体不断生长,没有其他竞争个体,最终导致蜜环菌肆无忌惮地生长和传播。
?这种真菌的“吸血”本质,让森林中大量珍贵的高大树种死亡,尤其是一棵价值上万美元的冷杉,大面积的死亡,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
真菌生长虽然缓慢,但在近几年里,一直在扩张,似乎会无限制地一直生长下去。
科学家们为此非常头疼,该如何控制这些真菌成为更大的难题。
值得庆幸的是,真菌似乎有自己的布局,杀死树木的过程是非常缓慢的,而且也不会在同一时间杀死一整片,看起来就像是树木自身抵抗不足,慢慢被自然淘汰一样,因此并没有对自然造成毁灭性伤害。
相反,树木的死亡,给其他树种带来崛起的机会,也能给其他生物提供能量,让当地生态重新洗牌。
?最后
说起蘑?菇?,之一时间想到的是:蜂蜜蘑菇好吃吗?是什么味道?
科学家也一样好奇,并以身试?菇?。
好消息是:成片的金黄色蘑菇没有毒素,是可食用的;
坏消息是:即使在烹饪中加入了大蒜和奶油,精心料理,口感也一般。
毛头鬼伞的科普介绍图:卯晓岚
毛头鬼伞又名毛鬼伞、鸡腿菇、鬼盖,因其形如鸡腿、肉质肉味似鸡丝而得名鸡腿菇,隶属于层菌纲、伞菌目、鬼伞科、鬼伞属。日本称其为“细裂一夜茸”。
毛头鬼伞子实体较大。菌盖长卵圆或圆柱形,直径3-5cm,高达9-11cm,表面褐色至浅褐色,并随着菌盖长大而断裂成较大型鳞片,边缘菌褶溶化成墨汁状液体。菌肉白色。菌柄较细长,长7-25cm,粗1-2cm,圆柱形且向下渐粗,白色,孢子光滑,椭圆形,12.5-16X 7.5-9μm。囊状体无色,棒状顶部钝圆。
毛头鬼伞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等地区。春至秋季在田野、林缘、道旁、公园、茅屋顶上单生或群生。
毛头鬼伞营养价值
每100g毛头鬼伞干品中,含蛋白质25.4g,是大米的3倍,小麦的2倍,猪肉的2.5倍,牛肉的1.2倍,鱼的0.5倍,牛奶的8倍。含脂肪3.3g,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食用后不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含微量元素:铁1376.00μg,锌92.20μg,铜45.37μg,钼0.67μg,锰29.22μg,钴0.67μg。含常量元素:钾1661.93mg,钙106.70mg,钠34.01mg,磷634.14mg,镁191.47mg。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海外网
办公室突然冒出“白娘子”!真实身份让人吓一跳:有毒啊来源:钱江晚报
你家长过什么奇怪的植物吗?
记者办公室里突然出现的这个“神秘”植物
它的真实身份让人吓一跳
10月11日,星期一,天气阴
编辑部突然出现一道亮丽风景,有神秘来客,看下图。
没错,是三朵白蘑菇。
一早,记者发现它悄悄出现在办公室一只靠窗的花盆里。
开始只有三个白点点,但它长大的速度让人惊讶——晚上下班前就肉眼可见地长高了,含苞欲放的模样。
它模样雪白,亭亭玉立,同事们惊艳,给它取名“白娘子”。
以前在野外都没见过这样的菇,大家于是一有空就去看它,给它拍照片,无意中记录了它的成长过程。
10月12日,星期二,小雨
早上下起毛毛雨。清晨上班的同事之一件事就是去看窗前“白娘子”。
天哎,她撑起了小雨伞,这也太好看了吧。
这是什么菇,有毒吗?
浙大专家揭秘:
这是白鬼伞!
这三朵白杆杆到底是啥菌子?
记者找到了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药用菌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林文飞老师,他一眼认出:这是白鬼伞(Leucocoprinus sp.)!
哈,怪不得像把伞!云南民间小曲里唱的“白杆杆”还真有最接近的原型。
对于吃瓜群众来说,蘑菇有没有毒是最关心的问题。
“有毒。不能吃。”林老师肯定地回答,不过是微毒,吃了不至于致命,能不能见小人不知道,但是肠胃就得受罪了。
那办公室的花盆里为啥会长出这种蘑菇?“因为环境问题?”有小伙伴吓得不轻,下意识地这么问。
“不不不,是因为土壤营养好,适合它生长。”林老师笑起来,他说:鬼伞属种类属于粪生菌,通常长在有机肥上,特别是禽粪为主的有机肥土上,这种土符合鬼伞菇所需的营养环境。办公室花盆土通常是从市场上购买的营养土,这种土比较肥沃,有机肥多,就容易长鬼伞属蘑菇。
不过,花盆里长纯黄白鬼伞(Leucocoprinus birnbaumii (Corda) Singer)比较多见,这样的白鬼伞还是比较少见的。
说着,林老师给记者发了一张图,只见一盆种了多肉植物的花盆里,冒出许多纯黄白鬼伞,绿的多肉、黄的鬼伞,煞是亮眼,别有一番风味。
看完图片,记者想起,办公室另一位同事的花盆里,也曾长出过这种蘑菇,不过只是昙花一现后来再也不见了。
“那鬼伞属的种类是不是都有毒?”记者问。“鬼伞”,听上去就有毒的感觉。
“那倒不是,鬼伞属的种类有好几种,有一些人工驯化成功后就可以是我们常吃的食用菌了。比如人工培养可食用的鸡腿菇,野生的时候叫毛头鬼伞。
这菇很有意思,野生没驯化的时候,幼小的菇无毒可以吃,但有条件,不能同时喝酒,一喝酒就可能发生中毒反应。长大的菇就不能吃了,有毒。”林老师说起这些关于菇的故事和知识,十分投入;而记者也听得津津有味,实在太有趣了。
那么,办公室里出现了这种有毒的蘑菇,是不是对人体健康会有害呢?它的孢子会不会飞得四处都是呢?
“这倒不会,不用担心。”林老师解释,实际上,花盆里出现蘑菇是件好事,它能够促使其他植物长得更好。因为菌类被称为分解者,也是土壤腐殖质的来源。鬼伞的繁殖是通过孢子和菌丝的多少来完成的,所以会同时长三颗。
但要注意的是,像平菇之类的蘑菇,孢子量大,容易在空气中漂浮,如果办公环境太狭小的话,会对过敏体质的人产生影响。
谈及人们对毒蘑菇的害怕和忧虑,林老师觉得,只要不把它们吃进肚里,就没啥关系,不去理会让它们自生自灭就行了。
再说,“蘑菇多漂亮,好好欣赏啊,特别是这个白鬼伞,还是很少见的。”
林老师的话音中都听得出对菌类的喜爱。白鬼伞的生长周期通常只有三四天左右,他建议,每天拍张照片,能够看到不同的变化,非常有意思,记录了一个生命的完整周期。
谢谢林老师的解读。
你家有什么神奇植物?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郭闻
P-32鸡腿菇鸡腿菇又名毛头鬼伞、鸡腿蘑等,全国均有分布,其驯化栽培容易。该菇产量高,市场售价较稳定,前景较好。
科属 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鬼伞科。
形态特征 子实体单生或散生,菌盖直径3~5cm,污白色至浅黄色,初长椭圆形,后期钟形,边缘常开裂、自溶;菌肉白色,厚0.5~1cm;菌褶初期白色,后变为黑色,密、离生;菌柄圆柱形,基部略大,白色、中空,长5~15cm,直径1~2cm;孢子无色,光滑,椭圆形。
营养价值 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质元素。鸡腿菇味甘性平,有明显的降血糖的作用,对糖尿病有一定疗效。常食用还可帮助消化、增强食欲,为较好的食用菌之一。
生活习性 属草腐菌,春夏秋常着生于草地、田野、林地中。可广泛分解多种农业废弃原料,如木屑、秸秆、棉籽壳、玉米芯、稻草等,该菌出菇时必须有土壤才能正常发生。且出菇后易自溶。该菌抗杂菌能力强,适应性广,为我国主要栽培品种之一。
生产模式 全熟料栽培、半熟料栽培、发酵料栽培、生料栽培。
如有错误,恭请斧正。
如您喜欢,敬请收藏、关注、转发;
若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告知,即刻删除。
通益食用菌
农民种植鸡腿蘑菇,经济价值可观,不耐储存成发展硬伤蘑菇作为一种特色食用菌类蔬菜,因其口感丰富、肉质鲜嫩、营养全面,而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喜爱,如今,我国已成为食用菌消费和出口大国,食用菌总种植量已成世界之一,虽说蘑菇种类众多,在我国人工种植的品种就高达60多种,其中种植量更大的依次为香菇、黑木耳、平菇、双孢蘑菇、金针菇和杏鲍菇等。
今天咱们所了解的这种蘑菇,总产量虽无法和以上比拟,但它以独特的外形和鲜美的口感,后来居上,逐渐挤上了蘑菇种植排行的前列,这种蘑菇有个有点瘆人的名字,叫毛头鬼伞,在北方春末,以及夏秋季节,每到雨过天晴,树林里或草地上就会有野生的生长出来,同时也是北方农村人最喜爱采的野蘑菇之一,只是有个问题,这种蘑菇采摘需趁早,否则一不留神,它就化为一滩黑水,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如果那时就知道它的学名,估计打死我都不敢吃,不过它还有个有趣又有料的名字,叫鸡腿菇,毛头鬼伞很少被提及,但鸡腿菇想必大伙都听说过,平常超市里所售的杏鲍菇,也被人们习惯称之为鸡腿菇,这就很张冠李戴了,且不说鸡腿菇外形和杏鲍菇有很大不同,在保存期上,鸡腿菇比平菇还不耐储存,因此未经过处理的鸡腿菇,是很难在超市货架上见到的,而我们所接触到的鸡腿菇,则是经过人为的深加工产品。
在安徽省亳州市双沟镇孙夹道村,蘑菇种植大户张会玲的蘑菇种植大棚内,笔者之一次见到人种植的鸡腿菇,据张老板介绍,鸡腿菇以形似鸡腿、肉质似鸡丝而得名,市场潜力巨大,在山东、河南、北京等地,新鲜的鸡腿菇能卖到8元左右一斤,由于其产量高,经济效益还是比较可观,唯一的缺点就是储存期太短,没有冷储设备和深加工能力,一般种植户是不敢大面积种植的,这也是阻碍鸡腿菇种植的主要原因。
对于鸡腿菇的保质期,笔者是深有感触,临走时,张老板送了一兜鸡腿菇,回到家里忘在车上,第二天早上看到时,也可能室内温度较高,袋子里的鸡腿菇,全都变大了一倍还多,有的菌头已经脱落、有的已形成菌盖、有的已经变了颜色,这个样子的鸡腿菇,已经失去了食用价值。
张老板还介绍,鸡腿菇虽然储存较难,但生产相对简单,平时他以平菇种植为主,平菇种植后产生的废料,也可以二次利用,用来种植鸡腿菇,而且生物转换率也很高,能达到100%以上,也就是说,一个蘑菇种植大棚(667㎡)放置5万斤原料,即可生产5万斤以上的鸡腿菇,所以,废料的二次利用,也造就了种植户的低成本,从而加大了种植利润空间,因此,鸡腿菇种植潜力巨大,前提是,要建立在有稳固的销售渠道基础之上。
针对鸡腿菇不耐储存的劣势,张老板表示,如今延长保质期的最常用方式,就是采取腌渍法进行储存,就是将鸡腿菇经过预煮后,用38波美度的盐水进行腌制,这样储存两年都不会变质,通常是腌制好后,就有收购商直接采购了,可见,影响农产品种植利润的,不单单是种植技术,还有储存期的问题,这一点是种植户掌握主动性的关键。
一种农产品种植量的上升,和市场需求是有极大关系的,鸡腿菇的崛起,自然也有其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只要解决储存难题,就有可能成为农业种植中的一个亮点,同时也会成为食用菌种类中的一颗新星,对于鸡腿菇你了解吗?欢迎大家积极分享独特观点。
《山海情》里说的菌草究竟是什么?鸡腿菇是菌类消费者的更爱,它不但营养丰富,还具有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和种植户的喜欢,那么今天就随着小编来说说鸡腿菇的种植技术。
图:鸡腿菇
栽培季节
鸡腿菇是一种适应力极强的草腐粪生土生菌,属于恒温结实性中温型菇类,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3~28℃,子实体发生的适宜温度为15~18℃。春秋季均可栽培,秋季栽培一般6~8月份制栽培种,9月下旬至12月至12月上旬出菇,春季栽培一般在11月至年2月份制栽培种,栽培种需要适当加温发菌,4~6月份出菇。
图:鸡腿菇
原料配方
1、配方一:玉米芯85%,麸皮10%,过磷酸钙0.5%,石膏粉0.5%,尿素0.5%,蔗糖0.5%,石灰3%,料水比1∶1.5。
2、配方二:棉籽壳40%,木屑45%,麸皮10%,过磷酸钙0.5%,石膏粉0.5%,尿素0.5%,蔗糖0.5%,石灰3%,料水比1∶1.5。
3、配方三:玉米芯70%,粪肥15%,麸皮10%,过磷酸钙0.5%,石膏粉0.5%,尿素0.5%,蔗糖0.5%,石灰3%,料水比1∶1.5。
图:鸡腿菇
建堆发酵
1、场所:建堆场所更好是紧靠菇房的水泥地面,要求避风向阳,水源干净且排水良好。建堆前先对场地和工具进行彻底消毒,然后将原料暴晒24小时。建堆时,先将主料和辅料混合均匀,加足水分(培养料含水量65%~70%)和化学药品,做到“三均匀”,即主料和辅料混合均匀、干湿均匀、化学药品在料中均匀,并达到两个指标,即含水量65~70%、pH值为10。
2、建堆:建堆时将料堆成宽1.0~1.5米、高1.0~1.2米、长度不限的堆,料堆四周尽可能陡一些,高温季节料堆要缩小点,低温季节可增大些。建堆后,用直径5厘米的木棒在料堆上插通气孔,每隔33厘米(约1尺)插1孔,孔与孔之间呈“品”字形,以利通气发酵。建堆后,料表面喷高效低毒的杀菌杀虫剂,然后盖上塑料薄膜保温保湿,注意将塑料薄膜适当支起。
3、翻堆:当距离料表面33厘米处温度达到65~70℃时维持24小时,然后进行翻堆。翻堆时必须将料松动,以增加料中含氧量,同时把堆中心的料翻出来,四周的料翻入中心,以便培养料均匀发酵。全部发酵过程需6~8天,高温季节1~2天翻堆1次,低温季节2~3天翻堆1次,一般情况下翻堆3次即可。
图:鸡腿菇
栽培 ***
1、建畦:鸡腿菇根据菇棚走向建畦,间隔0.5米作业道,在大棚内挖宽80~100厘米、深15~20厘米的菇畦,长度不限。浇透底水,每平方米畦面撒施150克石灰粉。
2、播种:播种可采用层播法,一般3层料3层种,料厚度为15~20厘米,播种量为15~20%。先在菇床铺1层5厘米厚的培养料,然后撒1层菌种,如此共铺3层料、撒3层种。播种后,覆盖消过毒的塑料薄膜和报纸,进行发菌管理。
3、发菌:透过塑料薄膜插1温度计于料内约10厘米深处,用以观察料温变化,从接种第四天开始,每天掀动1次覆膜使其通风换气,注意10厘米料温不得超过25℃,更好保持在25℃以下。料温偏高时,可加强棚内夜间的通风及覆膜下的通风,也可以揭开报纸适量喷洒清水降温。20天左右鸡腿菇菌丝可布满料层。
图:鸡腿菇
覆土管理
1、材料:地表耕作层2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并具有黏度适中、通透性较好、物理性状好等优点,故可作为覆土材料。处理程序是取土后边晒边破碎,过1厘米孔筛后,喷洒5%的石灰水溶液,边拌土边喷药,连喷2遍后建堆、覆膜、堆闷待用,1周后即可上床覆土。
2、时间:鸡腿菇菌丝长满菌袋(床)后经过几天的后熟期即可进行覆土,因鸡腿菇菌丝体抗老化能力强,可较长时间存放,故可根据栽培及市场需求来决定脱袋和覆土时间。
3、 *** :当料面上菌丝数量较多且呈直立状生长时,揭去薄膜、报纸等覆盖物,加大菇棚通风,使菌丝倒伏,约2天后向料面均匀覆土。通常先覆1层直径0.5厘米的土粒2厘米厚,待土层中有菌丝后再覆细土2厘米厚。
4、管理:覆土后保持土壤湿润,茹棚内光线较暗、空气新鲜,气温22~26℃,空气湿度约80%。在此条件下,菌丝向土层中生长,约经20天,覆土层表面有大量菌丝横向生长时,即可加大棚内湿度至85~90%,同时加大通风,保持15~30℃的菇棚温度,约l周时间即有密密的一层幼蕾出现,此时正式进入出菇期管理。
图:鸡腿菇
出菇管理
1、幼蕾:鸡腿菇幼蕾期是出菇期对生长环境件要求最严格的阶段,最适宜的条件是温度20℃左右,湿度90%左右,通风适中,保持空气新鲜,光照100~300勒克斯。
2、幼菇:鸡腿菇幼菇期较之幼蕾期可适当放宽条件,保持温度15~20℃,湿度85%~95%,光照300勒克斯以下,通风可适当加强,但不能有强风吹进棚内。
3、成菇:随着子实体的不断发育生长,对生长条件的要求也逐渐粗放,此时棚温保持在15℃左右,空气湿度85~95%,光照100~300勒克斯,光过强易使子实体过早产生并翻卷鳞片,并且使菇体色泽加深。随着菇体的发育通风应加强,但同样不能有强风吹进棚内。
4、采收:当菇体结实,菌盖有少许鳞片并紧包菌柄,菌环刚开始松动,约七分成熟时就要采收。采收不及时,子实体就会自溶变黑。采收前4小时之内不要喷水,以免手捏菇体处变色。采收时手持菌柄下部,轻轻旋转拔起。
5、加工:采收后的鲜菇应顺头放入塑质或木质容器内,清理菇脚泥土、杂物后即为初级产品,然后再根据商品去向分级、整理后鲜销或加工等。采菇后要将料面的杂物清理干净,整平采菇处的孔穴,喷洒2%石灰水,然后覆盖薄膜,养菌5~7天后再按常规 *** 进行出菇管理,一般可收3~4潮菇。
图:鸡腿菇
【小编总结】鸡腿菇的种植 *** 有很多种但是一定要找到最合适的种植 *** 才能够种植好鸡腿菇,以上就是小编给你带来的鸡腿菇种植的技术,希望对于种植户有所帮助。
央广网长春9月8日消息(记者郭东隅 通讯员丁伊雯)初秋,黑土地上丰收在望。在吉林省公主岭市智慧农场里,一望无际的玉米郁郁葱葱,玉米行间,一朵朵平菇点缀其中,工人们正忙着采摘、称重、装箱、搬运,一派繁忙景象。
玉米行间,朵朵平菇点缀其中(央广网发 姜雨思 摄)
米菇立体间作下的平菇喜获丰收(央广网发 姜雨思 摄)
“目前已经出了的蘑菇有平菇和鸡腿菇,其他的蘑菇大概是在九月中旬会陆陆续续出来。经过对平菇的测产,每亩产量在500到600公斤左右。“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在读研究生张天雨说。
今年,农场中“米菇立体间作”模式的种植面积达到30亩,在公主岭全市推广面积超过200亩。公主岭市刘房子街道湾沟村的村民于洋,就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所研究人员的技术帮扶下,种植了三年的食用菌。刚售卖的之一批食用菌还赶上了好行情,售卖价格比往年高出不少。
米菇立体间作下的平菇喜获丰收(央广网发 周林海 摄)
一个植物,一个食用菌。玉米的遮阴保湿与菌类喜阴喜湿相适应,二者形成互补,实现粮菌双收。同时,秸秆基质化作为食用菌的培养料,实现了养地、增收、变废为宝一举三得。“玉米正常收,蘑菇一亩地能收入五千多块钱,这样一年能多收1万多块钱。种蘑菇时,我们施的是有机肥,对玉米产量有一定提高。“公主岭市刘房子街道湾沟村六组村民于洋说。
米菇立体间作下的平菇长势喜人(央广网发 周林海 摄)
“在这种米菇立体栽培技术模式下,我们在玉米宽窄行的宽行中种植蘑菇,对玉米根系的影响是菌丝会与玉米根系进行一个互作的作用,同时会为玉米根系提供有机碳、全氮等玉米需要的营养物质,会使玉米增产大概20%。“张天雨说。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办公室长出“白娘子”,到底是什么菌?浙大专家揭秘:“白鬼伞!”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郭闻
10月11日,星期一,天气阴
编辑部突然出现一道亮丽风景,有神秘来客,看下图。
没错,是三朵白蘑菇。
今天一早,记者发现它悄悄出现在办公室一只靠窗的花盘里。
开始只有三个白点点,但它长大的速度让人惊讶——晚上下班前就肉眼可见地长高了,含苞欲放的模样。
它模样雪白,亭亭玉立,同事们惊艳,给它取名“白娘子”。
以前在野外都没见过这样的菇,大家于是一有空就去看它,给它拍照片,无意中记录了它的成长过程。
刚才,科学记者还把照片发给了植物专家,请专家来辨别一下。
它到底是什么菇?有毒吗?
万能的网友快留言告诉我们。
明天,我们还会上传新图,看它长成什么样子了,并给大家揭晓专家答案。
10月12日,星期二,小雨
早上下起毛毛雨。清晨上班的同事之一件事就是去看窗前“白娘子”。
天哎,她撑起了小雨伞,这也太好看了吧。
这是什么菇,有毒吗?
记者已经采访好了植物专家,正在码字中,今天就会把谜底告诉大家。
浙大专家揭秘:这是白鬼伞!
这三朵白杆杆到底是啥菌子?
记者找到了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药用菌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林文飞老师,他一眼认出:这是白鬼伞(Leucocoprinus sp.)!
哈,怪不得像把伞!云南民间小曲里唱的“白杆杆”还真有最接近的原型。
对于吃瓜群众来说,蘑菇有没有毒是最关心的问题。
“有毒。不能吃。”林老师肯定地回答,不过是微毒,吃了不至于致命,能不能见小人不知道,但是肠胃就得受罪了。
那办公室的花盆里为啥会长出这种蘑菇?“因为环境问题?”有小伙伴吓得不轻,下意识地这么问。
“不不不,是因为土壤营养好,适合它生长。”林老师笑起来,他说:鬼伞属种类属于粪生菌,通常长在有机肥上,特别是禽粪为主的有机肥土上,这种土符合鬼伞菇所需的营养环境。办公室花盆土通常从市场上购买的营养土,这种土比较肥沃,有机肥多,就容易长鬼伞属蘑菇。
不过,花盆里长纯黄白鬼伞(Leucocoprinus birnbaumii (Corda) Singer)比较多见,这样的白鬼伞还是比较少见的。
说着,林老师给记者发了一张图,只见一盆种了多肉植物的花盆里,冒出许多纯黄白鬼伞,绿的多肉、黄的鬼伞,煞是亮眼,别有一番风味。
看完图片,记者想起,办公室另一位同事的花盆里,也曾长出过这种蘑菇,不过只是昙花一现后来再也不见了。
“那鬼伞属的种类是不是都有毒?”记者问。“鬼伞”,听上去就有毒的感觉。
“那倒不是,鬼伞属的种类有好几种,有一些人工驯化成功后就可以是我们常吃的食用菌了。比如人工培养可食用的鸡腿菇,野生的时候叫毛头鬼伞。这菇很有意思,野生没驯化的时候,幼小的菇无毒可以吃,但有条件,不能同时喝酒,一喝酒就可能发生中毒反应。长大的菇就不能吃了,有毒。”林老师说起这些关于菇的故事和知识,十分投入;而记者也听得津津有味,实在太有趣了。
那么,办公室里出现了这种有毒的蘑菇,是不是对人体健康会有害呢?它的孢子会不会飞得四处都是呢?
“这倒不会,不用担心。”林老师解释,实际上,花盆里出现蘑菇是件好事,它能够促使其他植物长得更好。因为菌类被称为分解者,也是土壤腐殖质的来源。鬼伞的繁殖是通过孢子和菌丝的多少来完成的,所以会同时长三颗。
但要注意的是,像平菇之类的蘑菇,孢子量大,容易在空气中漂浮,如果办公环境太狭小的话,会对过敏体质的人产生影响。
谈及人们对毒蘑菇的害怕和忧虑,林老师觉得,只要不把它们吃进肚里,就没啥关系,不去理会让它们自生自灭就行了。
再说,“蘑菇多漂亮,好好欣赏啊,特别是这个白鬼伞,还是很少见的。”
林老师的话音中都听得出对菌类的喜爱。白鬼伞的生长周期通常只有三四天左右,他建议,每天拍张照片,能够看到不同的变化,非常有意思,记录了一个生命的完整周期。
谢谢林老师的解读。
你家有什么神奇植物?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 *** 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有剧毒!梧桐山发现“鹅膏”蘑菇羊城晚报讯 记者王俊报道:近日,广东气温升高、雨水增多,正是各种野生蘑菇生长旺季,有深圳市民在梧桐山踏青时,看到山上冒出了一片片娇嫩的蘑菇,公园管理人员接报后到场查看,发现这些蘑菇是能致命的剧毒“鹅膏”。
深圳市食药安办向全市发出“通缉令”:请全市各区和有关部门立即开展排查,尽快到各自然公园摸底,寻找野生毒蘑菇的踪迹,并在公园出入口等显眼位置向游客设置风险提示。
深圳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鹅膏”是野生蘑菇的一个类别,其中一些含有剧毒。在广东,常见的剧毒“鹅膏”包括致命鹅膏(白毒伞)、灰花纹鹅膏、黄盖鹅膏白色变种;而在深圳,见得最多的是致命鹅膏——白毒伞,在梧桐山、凤凰山、银湖山、碧岭等地方都曾发现过它的身影。
“这种白毒伞长得苗苗条条,白白净净。但它号称蘑菇界的“毒王”,其中所含的鹅膏毒肽对人的致死剂量是0.1mg/kg,1名成年人吃1朵中等大小的此菇,就可能被毒死。”深圳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目前为止,白毒伞在广东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毒蘑菇。仅在去年,深圳就至少报告了3起白毒伞中毒事件。
深圳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除了“白毒伞”,深圳近年也有不少人因为误食其他毒菇而倒下。2019年3月,深圳2名男子采食山上的蘑菇被撂倒;2018年5月,深圳沙井2名女子在凤凰山采食野蘑菇中毒,其中一人不幸离世;2018年5月,深圳坪山一家5口吃了从炮台山采回的小蘑菇,出现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
<知多D>
鲜艳的蘑菇才有毒?
专家表示网上说法不靠谱,野外蘑菇切记不采、不买、不吃
深圳市疾控中心专家指出,有市民自认为掌握了一套识别好蘑菇和毒蘑菇的秘诀,但其实并不可靠。比如,有人认为“颜色鲜艳的菇才有毒”,事实上,单看蘑菇的外表并没有绝对的安全标准,一身雪白的鹅膏菌看起来很普通,却是一朵致命的“白毒伞”;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也极毒;但同样很漂亮的橙盖鹅膏,却是著名的食用菌。
“‘长在阴暗潮湿处的才有毒’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专家指出,所有的菇都倾向于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跟毒性无关。可以吃的鸡腿菇经常在牛屎等动物粪便上“绽放”;而包括“白毒伞”在内的很多毒蘑菇,都生长在干净的林中地上。
专家指出,除了上述说法,“不生蛆、虫子不吃的才有毒”“和银器、大蒜一起煮会变黑的才有毒”“受伤变色、流汁液的才有毒”“菌盖上有疣、柄上有环和具菌托的才有毒”等说法均不靠谱。最靠谱的 *** 就是:野外的蘑菇统统不采、不买、不吃!
万一中毒了咋办?专家介绍,需立即呼叫救护车,误食者应服用大量温盐水,然后用手指(更好用布包着指头) *** 咽部,促使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不过,孕妇慎用催吐,另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容易引起窒息。此外,需要加盖毛毯保温,立刻送医院。而一起食用过同样蘑菇的人,无论是否发病,同样需要立即到医院检查。食用过的剩余蘑菇,应留存检验,查明中毒原因。
作者:王俊
来源: 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