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nu的拼音读法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nu的拼音读法的知识,包括nu怎么读拼音发音有两点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nu拼音的汉字读音
nu拼音的汉字读音是nú奴、nù怒、nú帑、nǔ努。
1、奴(拼音:nú),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金文。本义是奴隶,后引申为动、植物及其他杂物名所带的缀词,具有喜爱的感 *** 彩。会意字。从又、从女,会以手擒女俘迫其为奴之意。始见于西周金文。战国文字中晋系“奴”字所从“女”或有省简,“又”旁下或加斜点为饰。
2、怒,汉语一级字,读作怒(nù),本义指发怒,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康熙字典:《唐韵》乃故切《集韵》《韵会》《正韵》奴故切,奴去声。《说文》恚也。《增韵》愤也。《扬子·方言》楚谓怒曰凭。凭,忍盛貌。小怒曰。言禁也。軰曰苛,言相苛责也。
3、帑,汉语二级字,读作读帑(tǎng或nú),是指贮藏钱财的府库,部首,巾,出自《说文》,总共8画。康熙字典:《唐韵》乃都切《集韵》《韵会》《正韵》农都切,𠀤音奴。与孥通。《诗·小雅》乐尔妻帑。《传》帑,子也。《左传·文十三年》秦人归其帑。《注》帑,妻子也。
4、努,汉语一级字,读作努(nǔ),本义指勉力,出力。康熙字典:《唐韵》《正韵》奴古切《集韵》《韵会》暖五切,音弩。《方言》勉也。《增韵》用力也。《广韵》努力也。《李陵·与蘇武诗》努力崇明德。
1、假名系:模仿日文假名,采用汉字部首作为拼音符号。1892年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一书中提出的“中国切音新字”,1901年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等都属于假名系。
2、速记系:采用速记符号作为拼音符号。1896年到1897年两年间出版的蔡锡勇的《传音快字》、沈学的《盛世元音》、王炳耀的《拼音字谱》等书中提出的方案都属于速记系。
3、拉丁系: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拼音符号。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1908年刘孟扬的《中国音标字母》和江亢虎的《通字》、1909年黄虚白的《拉丁文臆解》等书中提出的方案都属于拉丁系。
二、nu怎么读,nu怎么拼
nǚ(声母n,韵母ü,三声):女、钕、籹、钕、
nǜ(声母n,韵母ü,四声):沑、衂、恧、朒、衄、
女性,与“男”相对。古代以未婚的为“女”,已婚的为“妇”。现通称“妇女”:女人。
古代一种油炸的食品,类似今麻花之类。
1、淑女[shū nǚ]美好的女子:窈窕~。
2、女王[nǚ wáng]女性国王。
3、石女[shí nǚ]先天性无 *** 或 *** 发育不全的女子。
4、修女[xiū nǚ]天主教或东正教中出家修道的女子。
5、侄女[zhí nǚ]弟兄或其他同辈男性亲属的女儿。也称朋友的女儿。
三、拼音nu 四个声调
只有3个声调,分别为:nú、nǔ、nù;汉字:怒、努、奴
1、生气,气愤:怒色。怒视。怒叱。怒骂。恼怒。息怒。
2、气势盛:怒涛。怒火。心花怒放。
3、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怒族。
4、谴责:“若不可教而后怒之”。
3、因用力太过,身体内部受伤:用力不要太猛,别努着。
1、阶级社会中受压迫、剥削、役使的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农奴。奴隶。奴婢(男女奴仆)。奴颜婢膝。奴性。
2、像对待奴隶那样地:奴役。奴使。
四、拼音“nu”要加点吗
n跟ü组合加点nu,u是u(wu)不是ü,不存在加点的问题,
[ nǚ ] 1.女性,与“男”相对。古代以未婚的为“女”,已婚的为“妇”。现通称“妇女”:~人。~士。~流(含轻蔑意)。少(shào)~。 2.以女儿作为人的妻(旧读nǜ)。 3.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称“婺女”、“须女”。 [ rǔ ]古同“汝”,你。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女人,与“男”相对)
女,妇人也。——《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卫风·氓》
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贾谊《论积贮疏》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男女衣著。——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男女无别。——《韩非子·亡征》
如倩女之靧。——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男女奔窜。——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女陪堂(女帮闲);女先儿(女先生);女红(泛指妇女干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女冠(女
道士);女兄(姐姐);女伯(称父亲的姐姐);女嬖(受君主宠爱的女人);女隶(女官。被没入宫
中为奴的女子);女中丈夫(女子中有男子气概的人)
请句践女女于王。——《国语·越语》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周南·关睢》
何氏之女。——《后汉书·列女传》
女婉贞。——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不闻爷娘唤女声。——《乐府诗集·木兰诗》
五、nu拼音的汉字
1、弩【nǔ】: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
2、怒【nù】:生气;气愤;盛大:~潮。狂风~号。山花~放。
3、努【nǔ】:竭力使出:~力;突出:~目。~嘴;由于用力过度而身体受内伤;书法用语。指汉字笔画的竖。
4、奴【nú】:旧社会中受压迫、剥削、役使而没有人身自由等政治权利的人;青年女子的自称;像对待奴隶一样地(蹂躏、使用)。
5、帑【nú】:古代指收藏钱财的府库或钱财。
6、驽【nú】:驽马;比喻人没有能力。
7、孥【nú】:儿女;妻子和儿女。
8、胬【nǔ】:俗称攀筋。因眼球结膜增生,长到角膜上形成的肉状物。严重时影响视力。
9、砮【nǔ】:可做箭镞的石头。
11、笯【nú】:鸟笼:“凤皇在~兮。”
12、傉【nù】:用于人名,如秃发傉檀(东晋时南凉国君)。
13、伮【nú】:能力不大。不材。
14、驽【nú】:劣马,走不快的马;喻愚钝无能:~钝。~弱。~散(愚钝懒散)。~蹇(喻才能平庸低下)。
15、䢞【nù】: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A区。
16、㚢【nú】:人名用字。
17、㐐【nú】:人名用字。
六、nu从一声到四声怎么读
nu没有一声的字,第二声读作nú,该读音的字有奴、驽、孥、帑、伮、笯。第三声读作nǔ,该读音的字有努、呶、弩、砮、胬。第四声读作nù,该读音的字有怒、傉、搙。
2、释义:阶级社会中受压迫、剥削、役使的没有人身自由的人。
3、组词:匈奴、奴才、奴役、奴家、奴婢
2、释义:子女,亦指妻子和儿女。
3、组词:收孥、寄孥、孥稚、孥贿、孥儿
3、组词:努力、努嘴、努出、努眼、努目
2、释义: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泛指弓。
3、组词:弩箭、弩弓、弩庐、积弩、窝弩
2、释义:形声。从心,奴声。本义是发怒,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
3、组词:恼怒、愤怒、愠怒、怒斥、激怒
七、nu怎么读
1、nu是一个多音字,在拼音中,它有两种发音。当它读作nù时,通常表示愤怒、不满或生气的情绪。比如,怒气冲冲中的怒就是这种发音。此外,nu还可以读作nú,此时它通常出现在一些方言中,比如粤语中的怒就发这个音。
2、除了拼音中的发音,汉字怒还有其他的读音和含义。在古代汉语中,怒可以表示强烈的情绪,如愤怒、怒火中烧等。此外,怒还可以表示决心、毅力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在一些成语中,怒还可以表示激怒、惹怒的意思。
3、除了作为多音字,nu还有其他不同的发音和含义。比如在四川方言中,nuo(ㄋㄛ)是一个表示否定的词语。而在一些方言中,nu则可以表示一种语气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呢、啊、啦等。nu作为多音字,不同的发音有不同的意思。
1、字母的发音:学习读字母首先要掌握正确的发音。汉语拼音采用拉丁字母,其发音主要分为元音和辅音。元音是指发音时声带振动,口腔形状接近圆形,气流不受阻碍的音素。辅音是指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受到阻碍,口腔形状发生变化,舌、齿、唇等部位相互配合发出的音素。
2、口型:口型是指发音时口腔的形状。正确的口型可以保证发音清晰、准确。读字母时要注意保持自然放松的状态,控制好唇形和舌位的高低前后。例如,发“a”时,嘴巴自然放松,舌位接近中央,唇形呈圆形;发“p”时,嘴巴紧绷,舌尖顶住上颚,气流从口腔送出。
3、声调:声调是指汉字发音的高低升降变化。正确掌握声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表达不同的意义和情感。汉语拼音中有4个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平声是指声音平稳上升的调子;上声是指声音先降后升的调子;去声是指声音先升后降的调子;入声是指声音急促短促的调子。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