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中国汉语拼音,以及汉语拼音查新华字典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汉语拼音是哪一年确立的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马上着手研制拼音方案,欲废除汉字,改用拼音文字。1949年10月成立了民间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协会设立“拼音方案研究委员会”,讨论拼音方案采用什么字母的问题。
2、中国人对拼音的探索,始于卢戆章1892年所著《一目了然初阶》,创造了57个音节双拼的符号。在此之后,相继出现了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章太炎的注音符号、赵元任的国语罗马字、瞿秋白的拉丁化新文字等。
3、但这些汉语拼音方案都因为无法准确适应汉语的特点,最终没能推广下去。在当时,拼音方案的选择也引起了社会群众的广泛参与。周有光先生曾在文章中记载,从1949年协会成立至1955年,共收到全国各地和海外华侨共633人寄来的655个汉语拼音文字方案。
4、数番讨论、几易其稿,《汉语拼音方案》终于在1958年2月11日召开的之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被正式批准通过。从当年秋季起,全国的小学一年级开始教学拼音字母。华夏五千年的汉字语言从此有了标准、规范的读音,“语同音”从梦想照进现实。
5、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汉语拼音: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中国走向世界
二、中国的拼音字母怎么来的
1、之一个创制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读音的方案的西洋人是意大利人利玛窦(Matteo Ricci),他是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1583年来到中国,1605年(明朝万历三十三年)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迹》一书。内有《信而步海,疑而即沉》等四篇文章。罗常培根据文章的汉字与拉丁文对照的译文,整理出一个包括26个声母和44个韵母的汉语拼音方案
2、最初给汉字注音是在西汉末期,两个字拼切一个字音,这就是所谓的反切法。如“塑”,“桑故切”被切字的声母跟反切上字相同(S),被切字的韵母的字音音调跟反切下字相同(),那么这个字音就拼出来了,应读为“s”。
3、汉字用拉丁字母注音,仅有70多年的历史。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就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后来法国的传教士金民格写了一部《西儒耳目资》,用了25个字母给汉字注音。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便于西方人学习和掌握汉语汉文。后来又陆续出现过多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汉浯拼音方案,其中影响更大的有邮政式和威妥玛式。
4、1892年,近代汉浯拼音文字提倡者卢戆章提出“切音新字”;1913年“读音统一会”制订了40个“注音字母”;1926年钱玄同、黎锦熙、赵元任等制订了“国语罗马字”;1933年,瞿秋白、吴玉章等制订的“拉丁化新字”诞生。这些都为“汉语拼音方案”的逐步完善起了推动作用。
5、解放后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周恩来总理直接领导.在过去的拼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952年起从事自创字母工作,后因效果不好,决定采用拉丁字母。1956牛文改会发表了“汉语拼音草案”,经多次讨论、修订,于1 957年11月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通过,并于次年2月,由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推行。最后签字者是周恩来总理.这就是现在的“汉语拼音方案”。
6、周有光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并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85岁以后开始研究文化学问题。周有光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专著30多部,论文300多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7、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2017年1月14日),原名周耀平,出生于江苏常州,中国著名语言学家。
8、早年研读经济学,1955年调到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周有光的语言文字研究中心是中国语文现代化,他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阐释。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9、周有光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并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85岁以后开始研究文化学问题。周有光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专著30多部,论文300多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10、中评网称周有光具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
11、苏培成称其“敢于说真话、说实话”;
12、《晶报》称他“敢讲一般人不敢讲的话”。
三、《现代汉语拼音方案》是哪一年向全国推广的。
1、《现代汉语拼音方案》是1958年2月11日向全国推广的。
2、1958年2月11日,之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颁布《汉语拼音方案》。
3、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前,由中国人自己设计而又比较有影响的拼音方案有三个:注音字母(1918年公布)、国语罗马字(1926年发表)、拉丁化新文字(1931年公布于前苏联海参崴)。这三个方案的影响都非常大,其中尤以注音字母影响更大,从公布后即纳入小学教育,目前我国台湾省还在继续使用这套注音字母,这是我国历史上之一套法定的汉语拼音字母。
4、二、《现代汉语拼音方案》分为五部分: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5、26拼音字母通常是指“Aɑ B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但是常见拼音中包括23个声母,24个韵母以及16个整体认读音节。其中,韵母又分为单韵母、复韵母、前鼻韵母、后鼻韵母。
6、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根据党的十八大对语言文字工作的要求,努力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认真总结多年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的成绩与经验,妥善处理好新形势下汉语拼音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大推行力度,使汉语拼音在新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汉语拼音字母有几个音怎么读呢
1、a(音同‘啊’)、 b(音同‘玻’)、 c(音同‘雌’)、d(音同‘得’)
2、a:发音时,嘴唇自然张大,舌放平,舌头中间微隆,声带颤动。
3、b:发音时,双唇紧闭,阻碍气流,然后双唇突然放开,让气流冲出,读音轻短。
4、c: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门齿背,阻碍气流,让较强的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成音。
5、d:发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流后突然放开,气流从口腔迸出,爆发成音。
6、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195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2008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音译的部分,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
7、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8、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现代标准汉语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撰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五、汉语拼音表什么时候出现的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马上着手研制拼音方案,欲废除汉字,改用拼音文字。1949年10月成立了民间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协会设立“拼音方案研究委员会”,讨论拼音方案采用什么字母的问题。
2、中国人对拼音的探索,始于卢戆章1892年所著《一目了然初阶》,创造了57个音节双拼的符号。在此之后,相继出现了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章太炎的注音符号、赵元任的国语罗马字、瞿秋白的拉丁化新文字等。
3、但这些汉语拼音方案都因为无法准确适应汉语的特点,最终没能推广下去。在当时,拼音方案的选择也引起了社会群众的广泛参与。周有光先生曾在文章中记载,从1949年协会成立至1955年,共收到全国各地和海外华侨共633人寄来的655个汉语拼音文字方案。
4、数番讨论、几易其稿,《汉语拼音方案》终于在1958年2月11日召开的之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被正式批准通过。从当年秋季起,全国的小学一年级开始教学拼音字母。华夏五千年的汉字语言从此有了标准、规范的读音,“语同音”从梦想照进现实。
5、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汉语拼音: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中国走向世界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