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洎怎么读拼音,以及洎怎么读同音字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洎怎么读是什么意思啊
1、明明白白是“泊”吗!确多出一横。明明白白是“用”吗!确多出一撇。不查字典还真不知道怎么读啊!
2、“洎”,汉语拼音是 jì,基本释义是往锅里添水,到,及,肉汁。双洎河,淮河支流,溱水与洧水在交流寨村会流后称双洎河。发源于河南郑州登封大冶镇,流经新密、新郑、长葛市后转向东南,从新郑市黄湾出境在周口市扶沟县曹里乡摆渡口村汇入贾鲁河。
3、“甪”汉语拼音lù,常用于名字。甪直Lùzhí,镇名,在江苏苏州吴中区东,与昆山市交界处。一称六直。
二、洎有几个读音
"洎"在这个读音下,通常用作古文中的连词,表示“直到”、“一直到”等含义。它常用于表示时间、条件、程度等方面,连接两个事件或状态之间的关系,起到承接或转折的作用。这种用法体现了古代汉语中的一种表达方式,较为正式,常见于古诗文或古代文章中。
在这些例句中,"洎"的意思是“直到”、“一直到”。
"洎"在这个读音下,通常用作古文中的副词,表示“才”、“方”等含义,用来表示一个动作或状态的开始。这种用法也常见于古代汉语,同样体现了古代语言表达的特点。
洎此时,他才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他洎出关,方知外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些例句中,"洎"的意思是“才”、“方”。
总的来说,"洎"这个字在不同的读音下,都是古代汉语中的使用,通常出现在古诗文、古代文章或一些文化传承中。它具有一定的文化历史价值,虽然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较少,但仍然在一些文学作品或古代文献中可以见到。
三、洎怎样读拼音,意思是什么怎样组
1、(1)(形声。从水,自声。本义:往锅里添水)
2、(2)同本义 [pour water into a pot]
3、洎镬水。——《周礼·士师》。注:“增其沃汁。”
4、水而洎之。——《史记·封禅书》
5、市丘之鼎以烹鸡,多洎之则淡而不可食,少洎之则焦而不熟。——《吕氏春秋·应言》
6、越之水,浊重而洎。——《管子·水地》
7、(4)及,到达 [arrive;reach;up to]
8、洎乎晚节,秽乱春宫。——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氏檄》
四、洎怎么读音
洎,读作jì,声母j,韵母i,声调四声。
释义:到,及;往锅里添水;肉汁;(水)浸润。
笔画顺序:点、点、提、撇、竖、横折、横、横、横。
亦作“不暨”,意思是不与;不至。
1、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不终也。——宋·苏洵《六国论》
2、洎乎晚节,秽乱春宫。——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氏檄》
3、越之水,浊重而洎。——《管子·水地》
5、洎镬水。——《周礼·士师》。
6、水而洎之。——《史记·封禅书》
【等到 děng dào】:连词。表示时间条件。近义词:比及相似词:等等稍等劣等高等坐等等差等比等第。
1.今天要做的事不要等到明天,该自己做的事不要让别人做。
2.母亲的牵挂,就像衣领上小小的纽扣,等到失去了,你才会注意。母亲的牵挂,就像是她眼角的皱纹,永远不会消失,而且一点一点加深。母亲的牵挂,就像是一缕柔和的烛光,就算全世界的黑暗,也熄灭不了这一丝光芒。
3.阳春三月,石榴花悄悄地绽放。等到满盆鲜花时,我仔细看,一片一片的石榴花瓣外层像蒙了一层粉纱似的,像害羞的小姑娘的,在阳光下散发出别样的神态。
4.保护好你的梦想,等到它开花结果的那天,它会让你俯视所有曾经看低你的人。
5.八月的桂花等到个个都喝足了“蜜”,都展开了橘黄的笑脸。
五、洎怎么读什么意思是什么字啊
洎怎么读什么意思是什么字啊如下:
洎,读作jì,声母j,韵母i,声调四声。
1、(形声。从水,自声。本义:往锅里添水)。
洎镬水。——《周礼·士师》。注:“增其沃汁。”
水而洎之。——《史记·封禅书》
市丘之鼎以烹鸡,多洎之则淡而不可食,少洎之则焦而不熟。——《吕氏春秋·应言》
3、浸润。越之水,浊重而洎。——《管子·水地》
4、及,到达。洎乎晚节,秽乱春宫。——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氏檄》
1、朕惟皇祖皇考洎于熹皇,止慈止孝炳若日星,载之实录,自足光照盛美。
2、洎寅,诏公田竣事,刘良贵官两转,陈訔、廖邦杰洎六郡官进秩有差。
3、大至移国,小则临朝,焕车服以王宗枝,裂土壤而侯肺腑,洎末涂沦败,赤族夷宗。
4、昔为城主坠镫之人,曾以老迈之躯跪无良之人,洎乎晚节,陷吾君于归雷,加以虺蜴为
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
5、刘洎大臣,举措须合轨度,人主暂有不豫,岂得即拟负国?先朝所责,未是不惬。
六、"洎"怎么读
1、汉语拼音:ji汉字笔划:9书写笔顺:拉拉横撇竖折横横横
2、偏旁部首:氵部首笔划:3五笔输入:ithg(86版) ithg(98版)
3、洎 jì(1)(形声。从水,自声。本义:往锅里添水)(2)同本义 [pour water into a pot]洎,灌釜也。――《说文》洎镬水。――《周礼·士师》。注:“增其沃汁。”水而洎之。――《史记·封禅书》市丘之鼎以烹鸡,多洎之则淡而不可食,少洎之则焦而不熟。――《吕氏春秋·应言》(3)浸润 [soak]越之水,浊重而洎。――《管子·水地》(4)及,到达 [arrive;reach;up to]洎乎晚节,秽乱春宫。――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氏檄》洎 jì(1)等到 [by the time;when]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不终也。――宋·苏洵《六国论》(2)又如:自古洎今洎 jì汤汁 [soup]。如:肉洎(肉汤)洎 jìㄐㄧˋ(1)到,及:“~牧以谗诛,邯郸为郡”。自古~今。~乎近世。(2)往锅里添水。(3)肉汁。(4)(水)浸润。郑码:VNL,U:6D0E,GBK:E4A9笔画数:9,部首:氵,笔顺编号:441325111
七、左边三点水右边一个某字怎么读
【简单释义--来源于金山词霸】洎 jì<释义1>到,及:“~牧以谗诛,邯郸为郡”。自古~今。~乎近世。<释义2>往锅里添水。<释义3>肉汁。<释义4>(水)浸润。=====================【详细释义--来源于汉语大词典】
[《广韵》几利切,去至,见。]
[《广韵》其冀切,去至,羣。]
1.添水于锅中。《周礼·秋官·士师》:“祀五帝,则沃尸;及王盥,洎鑊水。”郑玄注:“洎,谓增其沃汁。”《吕氏春秋·应言》:“市丘之鼎以烹鸡,多洎之则淡而不可食,少洎之则焦而不熟。”《史记·封禅书》:“其牛色白,鹿居其中,彘在鹿中,水而洎之。”裴駰集解引徐广曰:“灌水於釜中曰洎,音冀。”2.汤汁。《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御者知之,则去其肉而以其洎馈。”孔颖达疏:“洎者,添釜之名,添水以为肉汁,遂名肉汁为洎。”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八:“唐姚相名洎,善谈吐,仍多辩捷,表兄弟崔沂侍郎戏之曰:‘洎训肉汁,胡为名?’”清俞正燮《癸巳类稿·黟县山水记》:“县南有山石出泉,肥如煮肉洎,如石凝膏,谓之石漆。”3.浸润。《管子·水地》:“越之水,浊重而洎。”尹知章注:“洎,浸也。”唐张九龄《奉和圣制喜雨》:“阴冥倏忽,沛泽咸洎。”4.至,到。《庄子·寓言》:“吾及亲仕,三釜而心乐;後仕,三千锺而不洎,吾心悲。”郭象注:“洎,及也。”唐柳宗元《终南山祠堂碑》:“夏洎秋不雨,穑人焦劳,嘉谷用虞。”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洎吾词成,则于顷者之一念若相属若不相属也。”5.自,自从。唐康骈《剧谈录·凤翔府举兵讨贼》:“﹝相国﹞洎日午达于明旦,口喑尚未能语。”《清史稿·选举志二》:“洎海军成立、新军改建,此类学堂,南洋及各省增设日盛,不具述。”严复《原强》:“洎源远流分,遂阔绝相悬,不可复一。”6.通“暨”。和,与。《书·无逸》:“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洎小人。”洎,一本作“暨”。《续资治通鉴·元成宗大德三年》:“浙江盐官州海塘崩,都省遣礼部郎中游中顺洎本省官相视。”严复《论教育书》:“吾闻京师洎二十馀行省,一学堂之成,费需万金者,动以十数。”
关于洎怎么读拼音,洎怎么读同音字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