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撩人拼音的一些知识点,和难的拼音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春色撩人拼音
春色撩人拼音:[chūn sè liáo rén]。
1、【解释】: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2、【出自】:(宋)陆游《山园杂咏五首》:“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
撩逗[liáo dòu]:挑逗;招惹。示例:他生气了,别再撩逗他了。
撩拂[liáo fú]:拨动。出自沙汀《祖父的故事》。
1、春天来了,大自然显出一派春色撩人的景象。
2、春色撩人,赶快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美好风光吧!
3、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
4、春色撩人的水乡花园,被一抹杀气惊动,恍若卷过一场斜风细雨。
5、祝你的生活春色撩人,愿你的身体春意盎然。
7、春色撩人,春光迷人,春风喜人,春的祝福怡人!
8、唇间耳畔,怎敌过情意缱绻。金炉香尽,月移花影。只叹是春色撩人罢。
二、“春色撩人”的“撩”的读音到底是什么
“春色撩人”的“撩”的读音为:liáo
撩拼音:liāo、 liáo,简体部首:扌部,部外笔画:12画,总笔画:15画
繁体部首:手部,五笔:RDUI,仓颉:QKCF,郑码:DGKK
四角:54096,结构:左右,电码:2316,区位:3335
统一码:64A9,笔顺:一丨一一ノ丶丶ノ丨フ一一丨ノ丶
2、用手舀着洒水:先撩水后扫地。
撩liáo:挑弄,引逗:撩拨。撩乱(纷乱,如“眼花撩撩”。亦作“缭乱”)。春色撩人。
三、撩的拼音组词
1、撩,汉语汉字,读作:liāo、liáo。
2、形声。字从手从尞,尞亦声。“尞”意为“长”“远”。“手”与“尞”联合起来表示“伸长手”。本义:伸长手(干某事)。
3、课嘴撩牙,汉语成语,拼音是kè zuǐ liáo yá,意思是指搬唇弄舌。出自《南村辍耕录·连枝秀》。
4、拨嘴撩,汉语成语,拼音是bō zuǐ liáo yá,意思是指挑拨是非。出自《牡丹亭·围释》。
5、拨雨撩云,汉语成语,拼音是bō yǔ liáo yún,指挑逗、试探对方的情意;泛指调情。出自《南西厢记·猜诗雪案》。
6、撩拨、撩弄、月色撩人、撩开、撩起、撩人、撩手、撩逗、撩动、撩开
7、僚、燎、镣、寮、獠、缭、潦、鹩、嘹、橑、暸、鷯、爒、蹽、藔、璙、膫、嶛、憭、嫽、疗、嶚、瞭、尞、竂、辽、镽
8、liāo形声。字从手从尞,尞亦声。“尞”意为“长”“远”。“手”与“尞”联合起来表示“伸长手”。本义:伸长手(干某事)。说明:撩拨、撩弄、撩逗这些动作,都经常可以在动物园里看到,许多游客会在猴舍外伸长手去拨弄猴子,甚至有大胆游客伸长手去拨弄老虎的。
9、(1)(形声。从手,尞(liáo)声。本义:整理)
10、(2)同本义 [put in order;arrange]
11、《荀子·富国》:“兼足天下之道在明分。撩地表亩,刺屮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王引之注曰:《说文》:“撩,理也。”《广雅》同。《一切经音义》十四:“撩,力条反。”《通俗文》云:“理乱谓之撩理。”今多作“料量”之“料”字也。撩地表亩,谓理其地、表其亩也。
12、(3)又如:撩治(处理,料理);撩理(整理;照料;逗引);撩虎须(捋虎须。指冒犯虎威,担受风险)
13、(4)缠绕;纷乱 [wind;disorder]。如:撩绕(回环盘旋);撩乱(纷扰杂乱)
14、(5)摘取 [pick up]。如:撩摘(摘取);撩罟(捕鱼的网)
15、(6)挑,拨 [incite;provoke;stir up]
16、凡人取果,宜待熟时,不撩自落。——《北齐书·陆法和传》
17、(7)又如:撩斗(挑弄招惹);撩虎须(撩拨虎须。比喻冒险);撩蜂吃螫(撩蜂剔蝎。比喻挑逗恶人,自招祸害);撩火加油(火上加油);撩云拨雨(调弄风情)
18、(8)引申为挑逗,招引,逗引 [banter;tease]
19、屡撩之。——《聊斋志异·促织》;撩妹、撩汉、撩男等---- *** 用语。
20、(10)又如:撩理(逗引);撩惹(挑引);撩斗(撩逗。撩拨;挑逗)
21、◎ lift up, raise; leave, depart
22、撩(diáu/liáu二声)在赣语东部抚州地区中使用率很高,有挑逗、戏弄、招惹的意思,如撩人、撩“女nie“、撩歪、撩娘子人、撩男子人等,是赣语抚州话的一大特点。
23、《唐韵》洛萧切《集韵》《韵会》怜萧切《正韵》连条切,𠀤音聊。《说文》理也。一曰取物也。拢取物为撩。
24、又挑弄也。《魏志·龎德传》但持长矛撩战。《韩愈诗》猿鸟莫相撩。
25、又《集韵》力吊切,音料。亦取也。《诗·小雅·烝然汕汕传》汕汕,樔也。《笺》樔者。
四、撩人是什么意思
1、“撩人”的意思是:引逗人,挑弄人,招惹人。
2、“撩人”出自《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
3、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
4、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梨花也作白头新。
5、村子里的父老们都争先恐后地对我说,今年风调雨顺,一定会有一个好收成,他们不会再像去年那样紧锁眉头地发愁了,也不会再愁无米下锅,而让甑子积满着灰尘。
6、树枝上的鸟儿欢快地啼叫着,像是在劝我多喝几杯,桃树的嫩枝上已经绽出娇艳的花朵,十分逗人喜爱。梨花开满树,那白色的花朵,像是给它新添了一头白发。
7、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他以收复失地、统一祖国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他却于中年蒙受谗劾。庆元六年(1200),在瓢泉边,田园的恬静和村民的质朴使得辛弃疾深为感动,灵感翻飞,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8、这首词写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给人们带来的欣喜变化。上片写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村中的父老们争相谈论着今年的雨水是多么均匀,丰收在望,他们的眉头不再像去年那般愁苦不展了。
9、古时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基本上是靠天吃饭,今年雨水均匀,风调雨顺,预示着将有一个好的收成,这让村中父老愁眉得展,喜上眉梢,争相告诉做客村中的词人。下片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
10、清脆的鸟鸣声有时真能把客人劝住不走,园中娇小可爱的满树桃子早已把人撩拔得谗涎欲滴。村中父老殷勤待客,这令词人非常感动,于是便以啼鸟能劝客这种方式将其含蓄地表现出来。
11、词中流露出山野民风之淳厚及待客之浓情。全篇叙事晓畅,意境清新,承接缜密,环环相扣,情韵悠长,堪称佳作。
12、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五、撩的拼音
1、撩是一个汉字,读音为“liāo”或“liáo”。
2、这个字有多种含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释:
3、可以用作动词,表示把东西垂下的部分掀起来。例如,“撩起窗帘”表示把窗帘向上掀起,露出窗户。
4、可以用作动词,表示挑逗、引诱。例如,“你别再撩我了”表示别再引诱或挑逗我了。
5、可以用作动词,表示挖掘、浚治。例如,“撩起淤泥”表示用工具或手把淤泥挖起来。另见“liāo”、“liǎo”、“liào”。
6、除了这些常见的含义,撩还有其他一些用法和变体。在书写时,撩字的笔画为15画,五行属火,繁体字为“撩”。在拼音方面,撩可以读作“liāo”或“liáo”,具体读音需要根据语境来判断。
7、此外,根据不同的方言和地区习惯,撩字的发音和用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方言中,“撩”可能读作“liào”,而且在一些非正式场合中,也有人会把“撩”读作“liǎo”。这些不同的发音方式都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被接受和使用。
8、总之,撩是一个具有多种含义和用法的汉字,其读音和书写都比较简单,但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注意其具体的语境和用法。在不同的方言和地区习惯中,撩字的发音和用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理解和运用。
9、除了常见的“掀起”、“挑逗”、“挖掘”等含义,撩字还有其他一些用法和变体。例如,在口语中,“撩妹”一词常用来表示男性主动追求女性,通过各种手段来吸引女性的注意力和兴趣。
10、“撩人”则形容某些行为或言语具有很强的挑逗和诱惑力,让人无法抗拒。此外,根据不同的方言和地区习惯,撩字的发音和写法也略有不同,如“嘹”、“嘹亮”、“嘹喨”等。
11、这些不同的发音和写法虽然在某些地区比较常见,但在标准汉语中并不常用。总之,撩字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和多种用法的汉字,其具体含义和用法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和地区习惯进行理解和运用。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