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郭的拼音怎么写的的一些知识点,和郭字拼音怎么拼写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郭拼音怎么读
郭字的读音是guō,汉语一级字,形声字。作为名词有外城;泛指城市;外部,外周;春秋国名;皮;古代棺材外面套的大棺等意思;作为动词有扩张;扩大;开拓或空的意思。
郭笔画:10画;部首:阝;结构:左右结构;五行:木;笔顺:点、横、竖、横折、横、横撇、竖钩、提、横折折折钩、竖。
古代指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城郭]。物体的外框、周边,[耳郭]。(guō)姓。常用词组:负郭、城郭、东郭、北郭、郭扎错、狭郭、郛郭。
郭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任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东周初年的虢序为郭姓得姓始祖。郭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44位。截至2015年,当代郭姓的人口达到1490余万,是中国第17大姓,大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15%。郭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15.6%),河北(8.8%)。
山东(7.8%),湖北(7%)四省,共占全国郭姓人口的39%,其次分布于四川(6.9%),广东(5.5%),山西(4.7%),辽宁(4.4%),安徽(4.2%),吉林(4.1%)。六省的郭姓又集中了30%。河南为郭姓之一大省,占河南总人口的2.1%。中国形成了华北、中原与东北三大郭姓聚集区。
1、城郭[chéngguō](名)城墙(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泛指城市。
2、耳郭[ěrguō]外耳的一部分,主要由软骨构成,有收集声波的作用。也叫耳廓。
4、郭沫若[guōmòruò]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二、那的拼音怎么写
1、那,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音有nǎ、nèi、nà或者nā等,最早见于《说文》小篆。“那”本从“冄”声,即“髯”的本字。
2、当“那”用于地名时,读作nuó;古代表示疑问副词或者疑问代词的“哪”也多写作“那”,读作nǎ;
3、现代汉语常用的表示指示代词的“那”则读作nà;用作姓的“那”则又读作nā;“那”还可以通假为周代的国名“聃”,此时读作nán。
4、其地当在今四川之西。《史记》自筰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冄駹冣大,在蜀之西。又谓牂柯为南夷,邛筰为西夷,𨙻葢卽冄駹之冄字,古今字也,按文王之子耼季。
5、贾逵、韦昭皆云:耼、国名,但其地阙,《史记》作冄。索隐云:冄或作𨙻。终莫详其地也。《左传》:庄十八年有𨙻处。杜云:𨙻处、楚地。凡若此等异地同名者。今皆不引以兹䋣芜。
6、诺何切。按冄声本在七八部。双声合韵也。《小雅》《商颂》《毛传》曰:𨙻、多也。《释诂》曰:𨙻、於也。《左传》:弃甲则𨙻。杜云:𨙻犹何也。
7、今人用𨙻字皆为柰何之合声。越语,吴人之𨙻不榖。亦又甚焉。韦注:𨙻、於也。此释诂之证。郭失其解。又《鱼藻笺》云:𨙻、安皃。
8、安定郡朝𨙻、二志同。今陜西平凉府府东南有朝𨙻故城。许意葢谓𨙻与朝𨙻异处。如上文郧与郧关之例。如淳朝音株。
9、《唐韵》《广韵》诺何切。《集韵》《韵会》囊何切。《正韵》奴何切,𠀤音傩。《说文》:西夷国安定有朝那县。
10、又《玉篇》:何也。《左传·宣二年》:弃甲则那。
11、又多也。《诗·小雅》:受福不那。
12、又《集韵》安貌。《诗·小雅》:有那其居。
三、郭的拼音
郭,形声字。后添加了义符“邑”,表示外城之义。甲骨文:“辛卯卜,基方作郭。”(《合集》13514正甲)用的就是本义。《释名·释宫室》:“郭,廓也,廓落在城外也。”也通“廓”,指事物的轮廓,如刀剑、钱币、弩牙的外廓都称为“郭”。
“郭”原为郭公赤之国,春秋时失国成为郭氏虚,在齐国境内。故地在今山东省聊城市。又通假为“虢”,指“虢国”。老百姓常住的地方,内城叫城,外城叫郭,是郭本字。
1.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郭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
2.气势蓬勃的巨龙卧在崇山峻岭上。城郭随着山峰的走势,蜿蜒起伏。
3.卡塔赫纳是一个有城郭围绕的美丽古城。
4.一束束灯光照着她,长长的城郭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
5.一个老马识途的车夫说,“城郭里边就是避暑山庄。
6.王贲挖沟引黄河之水淹灌魏都大梁,三个月后,城郭被水浸泡崩塌,魏王请降,魏国因此灭亡。
7.人们会孤单是因为人们总是习惯了在心里铸造城郭,而不是架桥。
8.他们攀过破碎的城郭,用很短的时间就夺取了城市。
9.潮来时,暗绿色的海水,卷起城郭一样高的巨浪,狂涌过来。
10.这段古老的城郭淹没在矮树和荒草间。
四、郭字的拼音
1、“郭”字的读音是:guō,汉语一级字,形声字。作为名词有外城;泛指城市;外部,外周;春秋国名;皮;古代棺材外面套的大棺等意思;作为动词有扩张;扩大;开拓或空的意思。
2、“郭”笔画:10画;部首:阝;结构:左右结构;五行:木;笔顺:点、横、竖、横折、横、横撇、竖钩、提、横折折折钩、竖。
3、基本释义:①古代指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城郭]。②物体的外框、周边,[耳郭]。③(guō)姓。
4、常用词组:负郭、城郭、东郭、北郭、郭扎错、狭郭、郛郭。
五、郭的拼音 郭的拼音是什么
2、郭,汉语一级字,形声字,属于左右结构汉字,作为名词有外城;泛指城市;外部,外周;春秋国名;皮;古代棺材外面套的大棺等意思;作为动词有扩张;扩大;开拓或空的意思。姓。
3、说文解字:郭,齐之郭氏虚。善善不能进,恶恶不能退,是以亡国也。
4、相关组词:耳郭、城郭、东郭、郭围、赤郭、郭怀、郭履、溢郭。
六、郭的拼音怎么写
郭,汉语一级字,形声字,读作:guō。属于左右结构汉字,作为名词有外城;泛指城市;外部,外周;春秋国名;皮;古代棺材外面套的大棺等意思;作为动词有扩张;扩大;开拓或空的意思。
郭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任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东周初年的虢序为郭姓得姓始祖。
郭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44位。截至2015年,当代郭姓的人口达到1490余万,是中国第17大姓,大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15%。
郭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15.6%),河北(8.8%),山东(7.8%),湖北(7%)四省,共占全国郭姓人口的39%,其次分布于四川(6.9%),广东(5.5%),山西(4.7%),辽宁(4.4%),安徽(4.2%),吉林(4.1%)。
六省的郭姓又集中了30%。河南为郭姓之一大省,占河南总人口的2.1%。中国形成了华北、中原与东北三大郭姓聚集区。
源于地名,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郭,外城,古代在城墙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居于外城的遂以为郭氏,也有以居城郭不同方位而姓东郭、南郭、西郭、北郭,其后代多改姓单姓郭氏。这类郭姓主要发生在先秦时期的北方地区,也无法弄清其族源和姓属。
先秦时期,郭姓主要活动于河南、陕西、山西、山东、河北地区。秦汉时,郭姓已向南北扩散,北抵内蒙古、西至甘肃、东触江苏、西南入四川。
国两晋时,郭姓已经分布于长江南北的广大地区。唐朝初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率58姓经江西入福建,以及唐末固始人王审知入闽,郭姓随以河南人群为主体的二次南下移民进入了福建。
七、郭拼音怎么拼写
1、60年代出生的人,学习汉字文字已经变得非常简单,根据汉字拼音注音,学习一个汉字几分钟就可以学会,掌握好了这套 *** 和规则,自主学习生字也是如鱼游水。然而,正是这样的一个简单,还要从1958年2月11日,之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说起。1958年秋季之后,《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也就说,在这之前,我们学习汉字是比较的困难的。中国古代,由于没有标准的汉语注音拼音方案,人们在教学生字时,常使用两个常见的字进行反切或直拼出这个生字的读音。这个 *** 显然太繁琐,不易读准。例如∶如“东”(都笼”东”)两字相切;如︰莘,直音︰深。补充︰反切是中国传统注音 *** 、即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古人因为没有拼音文字,用两个汉字来注一个字的音。之一个字(反切上字)注声母,第二个字(反切下字)注韵母和声调。
2、如果说古人学汉字,没有拼音方案这个说法是不恰当的,那中华文化文字是通过什么形成的共识?所以,经过前人的诸多考研,其实拼音的方案,要从几千年前的周朝就已经开始,真正正式从以字反切的 *** 转向西洋文字字母来进行汉字注音,可以有历史可考是从唐朝时期,佛经宗教书籍在大唐传播开始。经过,宋辽元蒙古族的八思巴文字注音,明朝开始使用拉丁字母的拼音注音 *** 。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