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皇上早朝的时间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古代皇帝为何凌晨上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古代皇帝一般什么时候开始上早朝相当于现在的几点钟
1、卯时的时候开始上早朝,相当于现在的凌晨5点钟。
2、5:00起床。之一件事是着衣。皇帝穿衣戴帽是不能由着自己喜好来的,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月份,不同的日子,甚至同一天的不同时辰,皮、棉、夹、单、纱的各种质地以及式样、颜色规格、文饰都有严格的规定。梳洗已毕,首先要做的事是“读《实录》一卷”,也就是说要学习祖先的光辉事迹,背诵祖先的教导。
3、7:00-9:30早餐。御膳的食谱每天由内务府大臣划定,每月集成一册。每道菜的配料都有规定,不许任意增减更换。皇帝就坐后,传膳太监一声呼喊,饭菜鱼贯而入。试膳太监先查看每道饭菜中的试毒牌变色不变色,再亲口尝尝,然后皇帝才开始吃。每种菜最多只能吃三口
4、9:30-11:00御门听政。皇帝端坐于乾清门,文武百官在广场排班。奏事开始,大臣从东阶上门,列跪,尚书居前,侍郎位其后,陪奏的官属又在其后。尚书手捧折匣折旋而进,至本案前垫上北面跪,将疏折匣恭放于本案上,然后起立,趋至东楹,入班首跪,口奏某事几件。
5、每奏一事,皇帝即降旨,宣布处理意见,大学士、学士承旨。事毕,大学士、学士起立,从东阶下,记注官从西阶下,皇帝起驾还宫。
6、据大明会典记载: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
7、凌晨3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到凌晨5点左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
8、官员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都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听候处理。通常,皇帝驾临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
9、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与皇上对话,大臣向皇帝报告政务,皇帝则提出问题或者做出答复。
10、明朝最勤奋的皇帝应该是亡国君崇祯皇帝了,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崇祯雄心壮志,立志做个中兴之主,每日批改各地奏折到凌晨1,2点是很常见的,每日早朝必到,比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还要勤政。
二、古代皇帝多久上一次早朝
1、古代的早朝其实就相当于现在公司和机关单位每周一次的例会,古代皇帝基本是5日一朝或者10日一朝,也有一月一朝的。
2、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凌晨3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
3、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到凌晨5点左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
4、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
5、官员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都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听候处理。
6、通常,皇帝驾临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与皇上对话,大臣向皇帝报告政务,皇帝则提出问题或者做出答复。
7、明朝最勤奋的皇帝应该是亡国君崇祯皇帝了,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崇祯雄心壮志,立志做个中兴之主,每日批改各地奏折到凌晨1,2点是很常见的,每日早朝必到,比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还要勤政。
8、清代并没有固定专设的“早朝”。清代前期的“御门听政”,多少有些“早朝”的意思,但也不在太和殿。顺治当皇帝的时候才六岁,顺治元年八月在沈阳故宫的大政殿登基,九月进北京。由于当时紫禁城内前朝的三大殿都被烧毁了,登基大典,就是在太和门举行的。
9、在他亲政之前,国事都由摄政王多尔衮代为处理。办公听政,一般都在武英殿。顺治七年,多尔衮死了,十三岁的顺治开始亲政,修复了三大殿,就住在乾清宫,国事也大多在那里处理。
10、清朝没有一早就聚集官员站班议事的制度,而是由内阁向皇帝汇报政务。总的说来,不过是让皇帝知道一下而已,大权实际上都操在内阁大臣手中。当时未成年的顺治、康熙,早起还要上学,因此召见或者觐见,都安排在皇帝放学之后、午饭之前。
11、如果有重大政务,则随时召见,地点并不固定,一般选择就近召见。康熙成年之后,沿袭明制进行“御门听政”,冬春季早上六点,夏秋季早上五点,先在乾清门,后来改在太和门听取官员汇报。
12、这倒是有点儿像是早朝。像康熙年间著名的抗击沙俄的雅克萨之战、平三藩等重大决策,其实都是在“御门听政”中决策的。康熙、乾隆之后的帝王逐渐疏懒,到咸丰年间,“御门听政”完全废止了。
13、在我们通常概念中的那种“上朝”,也是清代所谓的“大朝、常朝”,是非常正式礼节。
14、所以尽管理论上来讲每月五、十五、二十五日应当举行常朝,但实际上这个完全是礼仪性质的,皇帝们很少自己找罪受真正意义上举行常朝,有时候甚至一年的都不举行一次。
15、根据穿戴档记载,乾隆十七年穿礼服有十六次——这其中不完全是常朝所穿,礼服也在祭祀、大节日的情况下穿着(多数都是在这类情况下穿着)——其他年份差的也不多。
三、清朝皇帝几点上早朝
1、上早朝的时间大概是五更,换算成现代的时间大约是早上五点到七点。
2、古代皇帝每天必须得起个大早,因为在古代,皇帝必做的功课就是上早朝,上早朝的时间大概是五更,换算成现代的时间大约是早上五点到七点,但是皇帝从起床到梳洗,再从寝宫到上早朝的地方,这期间又得花不少时间,所以说古代皇帝正常都是大约在凌晨四点就得起床。
3、皇帝上朝时间之早令人惊讶,一般都在早上五点到六点,如果上朝时间延至七八点就被认为相当晚了。清代皇帝常在北京城外的颐和园视朝,许多官员为了准时到达,必须半夜起床。
4、曾在詹事府做事的官员恽毓鼎的日记,日记里对上朝时间之早的描述更加让人不可思议。如某次上朝要三点钟出门,因为道路泥泞,抵达东安门时天已黎明,光绪帝先到中和殿看祝版,所谓看祝版就是提前看一些官员写的文件,然后再召见官员。
5、也就是说,从家里赶到上朝地点,中间可能要走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然后还要在朝房等候许久,如果遇到冬季雪天,道路泥泞,在车中颠沛不止,加之缺乏取暖设备,还容易染上寒气。
6、言外之意,皇上脸色不好看都是让上朝过早给闹的,这声叹息颇似感同身受。如果是赶去颐和园上朝,就要起得更早。
7、有一次给慈禧祝寿,恽毓鼎一点半钟起床,先到东宫门外詹事府帐篷歇息一阵,再向颐和园进发,此时的颐和园内灯火通明,光彩如昼,也验证了寿礼应是在黎明前后举行的。
8、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历史揭秘:古代皇帝为何不长寿因为太早起床上早朝?
9、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清朝官员上朝需凌晨三点出门早朝完后可各自回家
四、皇上都是几点上早朝呢
1、据大明会典记载: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凌晨3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
2、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到凌晨5点左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官员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都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听候处理。
3、通常,皇帝驾临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与皇上对话,大臣向皇帝报告政务,皇帝则提出问题或者做出答复。
4、太和门是紫禁城内更大的宫门,也是外朝宫殿的正门。太和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当时称奉天门。
5、清光绪十四年被焚毁,次年重建。太和门面阔9间,进深3间,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上覆重檐歇山顶,下为汉白玉基座,梁枋等构件施以和玺彩画。
6、太和门前列铜狮一对,铜鼎四只,为明代铸造。太和门在明代是“御门听政”之处,皇帝在此接受臣下的朝拜和上奏,颁发诏令,处理政事。
7、清代初年的皇帝也曾在此赐宴,后来“御门听政”改在乾清门。顺治元年(1644年)九月,满族统治者定
8、鼎北京后的之一个皇帝福临即在太和门颁布大赦令。
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早朝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皇上早朝的时间和古代皇帝为何凌晨上朝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