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相机快门时间,以及相机快门1/60是多少秒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曝光时间与快门速度的关系
最简单的说法:快门速度影响曝光
曝光受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的影响,通俗说法中的曝光时间跟快门速度是一样的,所以才会产生你这个疑问,但是正式的说法没有曝光时间这个说法,应该说是曝光量而不是曝光时间。
如果你一定要说曝光时间的话,就要抛开光圈的影响。你可以这样理解,当光圈相同的情况下,快门速度快则曝光时间短,快门速度慢,则曝光时间长。比如:光圈在F2.8的时候,千分之一秒的快门速度比百分之一秒的快门速度,所产生的曝光时间短。
你也知道相机其实就是用底片(胶卷相机)或者CCD(数码相机)把光线的投影保存起来,所以在底片或者CCD上保存的光线的量影响相片的明暗,要是保存的光线很少就偏暗,如果保存的光线很多就偏亮。而这个光线的量不多不少就可以说曝光正常,偏多就是曝光过量,偏少就是欠曝。
而相机就是通过快门和光圈控制这个曝光的量。借用别人的比喻说说,这个照相机就像一个水龙头,水量的大小就相当于曝光量,你可以通过开关一定时间和调节水管的口径大小控制水量的大小,而这个水龙头的开关就相当于相机快门的速度,口径就相当于相机光圈。在你相同口径的时候,开的时间越长水量越大;在你开的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水管的口径越大水量就越大。
综上所述(-_-!跟写论文一样),曝光量由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同时决定。所以说仅说曝光时间不合适,应该说曝光量。
二、快门速度是哪个字母
B、T、A和M。相机的快门速度通常用秒(s)或分之一秒来表示。在相机设置中,有四个常用的快门字母标志,它们分别代表B、T、A和M,这些标志指示了相机的不同快门模式,以适应各种拍摄场景和曝光需求。具体如下:B代表“Bulb”模式,也称为“B门”,在这种模式下,曝光时间由摄影师通过按下并保持快门按钮来控制,快门开启后,直到松开按钮快门才会关闭,非常适合需要长时间曝光的摄影场合。T代表“Time”模式,也称为“T门”,在这种模式下,曝光时间同样由摄影师通过快门按钮控制,按下按钮后快门开始打开,松开按钮后快门不会立即关闭,而是会在一定时间后自动关闭,适用于需要控制曝光时间的特定拍摄。A代表“Aperature”模式,也称为“光圈优先”,在这种模式下,摄影师选择所需的光圈大小,而相机会自动选择合适的快门速度以达到正确的曝光。M代表“Manual”模式,也称为“手动”,在这种模式下,摄影师必须手动调整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从而完全控制曝光参数。
三、怎样调相机的曝光时间
如何计算光圈值与快门速度正确曝光量的比例?
EV是英语Exposure Values的缩写,是反映曝光多少的一个量,其最初定义为:当感光度为ISO 100、光圈系数为F1、曝光时间为1秒时,曝光量定义为0,曝光量减少一档(快门时间减少一半或者光圈缩小一档),EV值增加1。
常见曝光组合所对应的EV值如下表(感光度为ISO 100):
(横:光圈F值竖:快门时间白 *** 域:EV值)
EV值所反映的实际是被摄物体的亮度,例如,当测光表测得被摄体亮度为EV 10时,如果设定感光度为ISO100,光圈系数为F4,则需要曝光1/60秒才能曝光正确,如果光圈缩小一档为F5.6,要保证曝光正常需要将曝光时间延长到1/30秒。
快门是控制CCD曝光时间的装置,就是控制镜头的通光时间而光圈是控制进光量的多少和控制景深的大小,还可以调节分辨率。它们的作用犹如两道限制光线通过的“光闸”快门时控制光线在感光元件上的感光时间,光圈是控制光线到达感光元件上的数量。快门与光圈恰当地配合,即可得到所需的曝光量,达到正确曝光的目的。
摄影是指透过镜头的光(影像)投射到胶片的过程。按照中国汉字字义的解释,摄-捕捉也影-形象也。通过镜头捕捉形象,照片是最后的结果。为了有一个好的结果,使影像的色彩鲜明,层次丰富,必须准确控制透过镜头的光量。光量控制是通过快门速度,光圈大小及胶片感光度来决定的。这个光量(也称光通量)就是正确曝光量。
被慑体的亮度随环境、天气的改变而不断变化。为了获得正确曝光。必须随时调节光量,即配合胶片的感光度测出被摄体的亮度来决定相机光圈的大小和快门速度的快慢。
被摄体亮度的测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测光表测定,这是一种单独 *** 的测光仪器。而我们现在讲的佳能EOS系列相机是用一种装置在相机内的测光系统将相机取景器内的被慑体亮度测出来的,配合由DX编码读取的感光度,自动调整设定正确曝光所需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值。这种快门速度和光圈值有许多不同的组合。
光圈与快门速度是一常数关系,以正常曝光来说,光圈越小快门速度越慢;光圈越大,快门速度越快。不论多少种组合,常数关系不变。若光圈与快门速度产生错位配合,则会造成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以致拍摄失败。可以用一只水桶装满水的过程来解释光圈与快门速度的关系,即一水桶是正常曝光的光量,水龙头开关是光圈,装满一桶水的时间是快门速度。当我们打开水龙头装满一桶水时(正常曝光)我们可以选择把水龙头开关(光圈)加大,加快装满水桶的时间(快门速度也可以把水龙头开关(光圈)缩小,延缓装满水桶的时间(快门速度)这完全以你的拍摄意图而定。
既然正常曝光的光圈与快门速度的组合不只一种,那么光圈和快门速度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举例说:某一被摄体的正常曝光组合是光圈F8,快门速度为1/125秒;若改用光圈F5.6,则快门速度为 1/250秒这也是它的正常曝光组合之一。其理由是光圈开大一级,快门速度增快1级,结果曝光量依旧没有改变。
正确曝光是由胶片的特性所决定的。胶片对明暗阶调的再现能力,有一定的限度,曝光量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影像就不能正常地表现出来。光量过多,我们称之为曝光量过度,影像就会变亮而淡化;而光量太少则造成曝光不足,画面整体变暗,部分影像丢失细节,若严重曝光不足,甚至拍了些什么都看不出来。
为了尽可能把景物的明暗层次收容到这个范围之内,佳能EOS系列相机的测光系统以景物亮度的中间值门18%的中性灰亮度为基准,调整摄影时的曝光量。
胶片的宽容度,即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的允许范围,通常有5级的明暗差,随胶片种类不同而有所变化。其中彩色正片(反转片)最小,彩色负片次之,黑白负片更大。彩色正片(反转片)拍摄后其影像就是最后的结果,没有后期 *** 时的调整余地,所以曝光量稍过度或不足,都会改变影调和色彩饱和度。彩色负片因宽容度比较大,在 *** 照片时就有进一步调整照片效果的可能(但彩色相纸也有一定的宽容度,并非能无限调整人而黑白负片的宽容度很大,黑白相纸的宽容度也很大,所以调整的余地也很大。为了提高自己对摄影曝光量的控制能力,初学者应该多拍一些彩色反转片,经过严格的曝光控制和认真的经验积累会使你拍摄各种胶片都能得心应手。因为无论何种胶片,正确的曝光都是拍出优秀照片的技术前提。不要指望胶片宽容度能为你的错误曝光做出补偿,那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在正确曝光的基础上,才能把你对光的感受表达出来,使你的作品具有感染力。前者是客观,后者是主观。主观受客观的限制,二者的有机结合是摄影创作的重要因素。因此,不要单纯考虑对被摄主体的正确曝光问题,应综合考虑在胶片的再现能力范围内,如何把被摄主体和有关景物的整体光效特色(特别是明暗比)表现出来,一幅好的作品不仅仅是正确曝光的结果,而是对曝光进行选择性控制的结果。
DC中的程序优先实质上就是EV值优先,可惜就是DC上不直接显示出EV值,总是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
A表示是光圈,S表示的是快门速度。相机拍照时这两项EV值的和即为曝光量。每天早晚和中午、夏季和冬季、雪景和普通景物这些之间要适当变化EV值,一般加减1EV值。
每一张照片都有它正确的摄影曝光值,即为达到照片预期效果的曝光值。
这里所说的“准确”曝光值是指测光表归零时对中灰卡(18%)读出的曝光值。
有种说法认为,黑白摄影时的曝光 *** 是:对暗部曝光,冲洗时调整亮部。彩色和数码摄影的曝光 *** 是:对中间色调曝光,检查重要高光部分不过度。
中间色调是指在同样光线条件下测光表读数与18%中灰度卡一样的色调。
根据上述,取得准确曝光照片的操作步骤可列如下:
3.争取重要高光部分不曝光过度。
要应用上述步骤,首先要熟悉中间色调,要一眼就能看出拍摄景物中的中间色调。
练习判断中间色调可以用不同色调的测光结果与中灰卡的测光结果比较。经常练习可很快熟悉中间色调。
应用上述步骤,一般要用点测光 *** 。
在时间不允许的条件下,可采用对重要部分测光的 *** :
1.如需保证重要高光部分细节,对重要高光部分测光,取测光表+2时的曝光值为正确曝光值。
2.如需保证重要暗部细节,对重要暗部测光,取测光表-2时的曝光值为正确曝光值。
3.拍人像时,以中间人脸色调为正确曝光值。(一般,黄种人中的黑肤色是人脸的中间色调)
4.如无上述要求,可选景物中的中间色调测光。
本数据转载自胡中为的《美妙天象——日全食》
注:ND是中性减光片,其前面的数字是减光“密度”。
这里引述一个日食摄影感光指导。计算感光时间的公式为t(秒钟)=N^2/(I×2^Q),其中,N是光圈数(即照相机物镜的焦比,N=焦距/通光口径),I是底片感光度(ISO数),Q是亮度指数。
该表的使用 *** 是:先选定左上的底片感光度ISO(值);在该行之右选定光圈数;在此光圈数一列往下部,查出表下部左侧拍摄对象那行,列与行的相交格给出感光时间。例如,选定ISO100和光圈数11,拍摄对象日珥应当用感光时间1/500秒。或者用公式计算,t=N^2/(I×2^Q)=11^2/(100×2^9)≈1/423秒。
原文见
计算感光时间的公式为t(秒钟)=N^2/(I×2^Q),其中,N是光圈数(即照相机物镜的焦比,N=焦距/通光口径),I是底片感光度(ISO数),Q是亮度指数。
这个公式适用于胶片机还是数码单反?好像同样的ISO,胶片机和数码单反的感光也有一定差距?
四、相机的快门速度是什么意思难道按快门还要分快慢吗
1、快门也要分快慢,快门速度是数码相机快门的重要考察参数,快门速度自由决定曝光时间的长短,拍摄弹性更高。
2、快门速度通过秒或几分之一秒来表示时间的长短。不同的相机生产厂家的机身会有不同的快门速度起始范围,这个范围也是很重要的。
3、变了快门速度时,同时也改变了运动物体被记录在底片上的方式。快门速度越快,运动物体就会在底片呈现更清晰的影象,反之,快门速度越慢,运动的物体就越模糊。
4、常普通数码相机的快门大多在1/1000秒之内,基本上可以应付大多数的日常拍摄。快门不单要看“快”还要看“慢”,就是快门的延迟,比如有的数码相机最长具有16秒的快门,用来拍夜景足够了,然而快门太长也会增加数码照片的“噪点”,就是照片中会出现杂条纹。
5、主流的数码相机除了具有自动拍摄模式外,还必须具有光圈优先模式、快门优先模式。
6、光圈优先模式就是由用户决定光圈的大小,然后相机根据环境光线和曝光设置等情况计算出光进入的多少,这种模式比较适合照静止物体。而快门优先模式,就是由用户决定快门的速度,然后数码相机根据环境计算出合适的光圈大小来。
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快门速度
五、如何计算照相机的快门
通用公式:光圈F值=焦距/镜头有效口径
光圈的缩写是F,DC萤幕上显示的F2.8这样的数值,就是表示光圈2.8的意思。光圈值和光圈的大小是成反比的,光圈的数值越小,光圈则越大。
常见的光圈值如下: F1,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F32, F44, F64,每两挡相邻光圈值之间进光量相差一倍。
例如光圈从F4调整到F2.8,进光量便多一倍;从F2.8到F2又多一倍。光圈值和光圈实际大小是相反的,进光量更大时光圈为F1,最小时为F64。对135相机来说大多数镜头的最小光圈为F22。
快门就是相机用来控制曝光时间的装置。相机内部就像个黑漆漆的盒子,快门就是盒子的盖子,盖子的大小就是光圈,盖子打开的时间越长,光就跑进来多一点,相片也就越亮了。
快门有机械快门,电子快门,以及电子机械联合快门等很多种类。快门数值的单位是秒,例如DC萤幕上显示1/30这种数值,这就是快门速度为1/30秒(打开到关闭盒盖1/30秒的意思),而标记快门的方式通常是只显示分母的数值。
安全快门是指在限定的秒数内,相机在人体微幅的晃动下,不至于让照片模糊,DC上具备的防手震功能会让安全快门稍稍提升,但不全然是万灵丹。手持相机的安全快门是焦距的倒数,也就是说假如使用35mm的焦段,安全快门就是1/35秒,使用200mm的焦段,安全快门就是1/200秒。
使用DC时我都设定更低(慢)快门速为1/30秒,如果快门超出1/30秒,就要调整ISO值和光圈大小;如果已经使用更大光圈和更高的ISO值,那只能使用脚架或放置在安全的平面上作拍摄,否则图片就可能糊了。
ISO感光度是CCD/CMOS(或胶卷)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如果用ISO100的胶卷,相机2秒可以正确曝光的话,同样光线条件下用ISO200的胶卷只需要1秒即可,用ISO400则只要0.5秒。
在数码时代,数码相机的主菜单里都有ISO选择,100,200,400或者800,这和胶卷上的一样。看机型不同,低的到ISO50,更高有到 25600的,数字越大越敏感(感光度越高)。
1、能调节进入镜头里面的光线的多少,举例来说:家养的小猫,白天的瞳孔总是缩成一条线,到了晚上,就自动地打开成为一个圆孔。所以,同样道理,在拍照时,光线强烈,就要缩小光圈,光线暗淡,就要开大光圈。也就是说F值越小的相机(其他参数不变),越有利于夜景拍摄。
旋转镜头上的调节环或者数码相机机身上的旋钮,就是用来调节光圈大小的。
2、光圈是决定景深大小最重要的因素,光圈小(光圈值大),景深深,光圈大(光圈值小),景深浅!举例来说:患有近视眼的朋友,不戴眼镜的话,总是习惯性地眯起眼睛看东西,这样往往看得清楚一些,套用摄影的术语,这就叫做:缩小光圈(瞳孔),增加景深!
六、尼康z62快门Time什么意思
1、Time是指快门曝光时间,Timer则是指延时曝光定时器。尼康快门time模式也叫t门。与b门相比,t门是按下快门释放快门,再按快门曝光结束。这比b门要方便多了。
2、尼康Z6II采用了约为2,450万像素的全画幅CMOS传感器,在继承尼康Z6的优异画质输出的同时,在操控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与优化。具有进一步优化的对焦与连拍性能,并且还支持支持30p4K超高清和120p全高清短片录制以及10位N-Log功能的输出。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