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以及时间管理的三种 *** 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求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
1、我认为/一寸光阴一寸金0这句话是正确的。
2、我通常把每天的活动安排成一个日程表。
3、时间就是效益0这句话是正确的。
4、我每天都给自己指定一个学习目标。
5、无论做什么事情,我首先要考虑的是时间因素。
6、我以为将来比现在和过去更重要。
7、我总是把最重要的工作安排在活动效率更高的时间里去
8、无论做什么事情我总是既有短期安排又有长期计划。
9、目前我尚年轻,浪费一些时间无所谓。
10、在每周开始之前,我都制定了目标。
11、对每个人来说,时间就是一切。
12、在每个学期我都要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13、我认为我在学习和课外活动上的时间分配是合理的。
14、我总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做重要的工作上。
15、在新年开始的时候,我通常都要制定这一年中自己的奋
17、我课后复习功课的时间是由老师布置的作业量来决定
18、我认为时间是可以有效地加以管理的。
19、我通常把重要的任务安排在计划表的重要位置上。
20、我能够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时间。
21、我经常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进行调整。
22、如果有几件事要同时做,我经常要衡量它们的重要性来
23、我能够很好地利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
24、我对自己设定的目标充满信心。
25、我对每个星期要做的事情都有一个计划安排。
26、我经常对自己利用时间的情况进行总结。
27、在处理好几件事情的时候,我认为更好是每件事情都做
28、利用好时间对我具有重要的意义。
29、我对自己浪费掉的时间深感懊悔。
30、我确定的目标通常都难以实现。
32、我的时间大部分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33、我通常根据学习任务的重要性来安排学习的先后次序。
34、只要是重要的工作,我一定要挤时间去做。
35、我相信我的计划安排通常是合理的。
36、我认为我对事情重要性的顺序安排是合理的。
37、要做的事情很多,我却能处理好这些事。
38、我常常与同学交流合理利用时间的经验。
40、我通常都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41、我常常对自己的工作在什么时候完成没有一个期限。
42、我每天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都有一个清楚的想法。
43、为了提高时间利用效率,我经常学习有关如何有效利用
44、我总是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来检验自己的计划。
1、个人取向:1、5、6、9、16、28;(9反向计分)
1、设置目标:4、10、15、17、40;(17反向计分)
2、计划:2、8、12、25、41(41反向计分)
3、优先级:7、19、22、27、33;(27反向计分)
4、反馈性:21、26、38、43、44;
1、时间管理效能:18、20、23、32、29;
2、时间管理行为效能:13、24、30、35、36;(30反向计分)
二、时间管理倾向研究
时间管理倾向是由黄希庭和张志杰(2001)更先提出并作出界定的。它是个体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是一种具有多维度多层次心理结构的人格特征,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构成。
时间管理倾向是个体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是一种具有多维度多层次心理结构的人格特征,是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构成。
黄希庭和张志杰等在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他们的时间管理倾向的概念和相应的三维理论模型,并编制了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dolescenceTime Management Dispostion Scale,简称ATMD),该模型把时间管理倾向划分为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3个维度。
时间价值感是指个体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的稳定的态度和观念,它包括时间对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以及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的稳定态度和观念,它通常是充满情感,从而驱使人们朝着一定的目标而行动,对个体驾驭时间具有动力或者导向作用,时间价值感是个体时间管理的基础。它通常包括社会取向的和个人取向的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是个体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能力和观念。它体现在一系列外显的活动中,例如在计划安排,目标设置,时间分配,结果检查等一系列监控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能力以及主观评估。它通常包括设置目标、计划、优先级、时间分配、反馈性等。时间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驾驭时间的信念和预期,反映了个体对时间管理的信心以及对时间管理行为能力的估计,它是制约时间监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它通常包括时间管理效能和时间管理行为效能。
因此,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分别是价值感,自我监控和自我效能在个体运用时间上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就是时间纬度上的人格特征。
3.1与学业成绩密切相关余民宁和陈景花的研究指出,时间管理对学业成就具有因果关系,它透过时间压力、学习满意及学业拖延等中介变项,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张志杰等的研究表明,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时间监控观对中学生的学业成绩影响显著。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是通过时间监控观来影响学业成绩。邓凌的研究发现,中学优生的时间管理普遍优于差生。张志杰等的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倾向中的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对大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并且时间管理倾向对大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具有显著的递增效度。
3.2与个体健康密切相关张志杰和黄希庭等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中的积极情绪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绪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秦启文和张志杰对重庆某社区不同职业者(包括公务员、公司职员、教师、学生、无职业、医生、工人和自由职业者)的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倾向与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陈本友等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焦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廖婷婷等的研究表明,大一新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焦虑呈显著的负相关。
3.3与自我价值感密切相关陆林等的研究表明,管理人员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总体、一般、特殊自我价值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特别是时间效能感是自我价值感各层面的一个显著的预测变量。黄希庭等的研究表明,国家青年排球队运动员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大学生群体没有显著的差别,自我价值感水平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时间管理倾向以监控观为核心对一般自我价值感和自我价值感有预测作用。程科等以及张峰等和陈本友等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价值感呈星显著正相关。
3.4与其他人格特征密切相关①与心理控制源密切相关:张永红和阮昆良以及张锋等的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控制源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而且时间管理倾向高分者和低分者在控制源水平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前者更倾向于内控;②与A型人格关系密切:狄敏和尧国靖以及张峰的研究证明,青少年学生的当中大学生A型人格与时间管理倾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A型人格者在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和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分量表得分上高于B型人格者。他们常常更加善于利用时间,珍惜时间,有良好的时间管理倾向;③与自信心关系密切:张甜等的研究表明,高自信水平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水平高于低自信水平大学生。古玉等的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倾向3个方面均与学业自信呈显著相关,但是时间效能感对学业自信有一定的预测作用;④与成就动机关系密切;钟慧的研究表明.大学生高时间管理倾向者其成就动机水平明显高于低时间管理倾向者。陈本友等的研究表明,高中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水平与成就动机呈显著的正相关。陈本友等的研究表明,中学优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各个维度对追求成功动机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与避免失败动机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时间监控观除外);⑤与 *** 成瘾关系密切;汪文庆等以及曹枫林等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倾向个层面与 *** 成瘾呈显著的负相关,这说明,个体对时间的重要性的重视程度越高,对时间管理行为能力的信心越强,一系列的时间监控活动做得越好就越不容易沉溺于 *** 。
研究设计上,现在大部分的研究还是相关研究,以后的研究应该更加注重实验法。研究对象上,现在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大学生。以后应该将重点转移到中学生。并且现在只是学生。我们以后应该将重点更多地放在除了学生以外的其他人群。研究 *** 上,大多采用的是问卷法,以后应将问卷法、访谈法、实验法相结合使用。研究意义上,国外通过时间管理来训练同学的时间概念,但是我们国内开设这种时间管理训练的课程很少,以后应在这个方面有所改进。
三、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
1、引导语:时间管理倾向是一种具有动力性的人格特征,它由时问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构成。善于管理时间者的生活质量是高的。时间管理技能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
2、卡特尔(Cattell,R.B.)假定每一个人的潜源特质是相同的,但人们所具有的程度却是不同的,并设计出量表来进行预测。可以这样认为,人格特征是稳定的、在各种不同情境中重复出现的个体行为特点。这些特点在不同的人身上具有不同的表现程度、跨情境性和潜在的可测度。例如外倾、内倾,外控、内控、宜人性、依赖性、焦虑性、攻击性等都属于人格特征。
3、时间无处不在,处处在;它倾向于所有的人,给每个人以相同的机会。但人们对时间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是不同的。我们曾对5至8岁儿童时间知觉的研究[1]中发现,有的儿童不论对哪一种时距(3秒、5秒、15秒、30秒)的再现绝大多数均作提前反应;而另一些儿童恰好相反,不论对哪种时距大多数均作错后反应。每个人对时间的紧迫感也不同。Friedman&Rosenman(1974)的临床观察[2]发现,易患冠心病者的A型人格与B型人格在时间紧迫感上有很大差异。我们的一项研究[3]表明,A型人格者对于较长目标时距(40秒和60秒),无论即时再现、剥夺使用内部时间标尺再现或口头言语估计都显著地短于B型人格者;对于短时距(3秒和16秒),在剥夺使用内部时间标尺和口头言语估计的条件下,A型人格者再现和估计均显著短于B型人格者。时间透视是指个人对于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
4、间所持的看法、态度和观念,以及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对注意。我们的研究[4,5]发现,不同自我同一性的被试对其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间体验不同:在时间透视的广度、方向及关联性等方面,高自我认同的被试有着较大的现在广度、较积极的远景开放的未来取向及较强的时间整合;低自我认同的被试则较注重过去,较易发生与未来中断的倾向。这些都表明时间是一种人格维度[6]。
5、时间维度上的人格差异明显地表现在时间管理倾向上。时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一天24小时对每个人都是相同的。但是由于管理的不同,时间可以使一个人在青春年华里,成就事业,摘取皇冠,达到理想的彼岸;也可以使年轻人转眼间滑向老年,终身一无所成。时间的种种隐喻,诸如“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力量”、“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一切”“、时间就是过客”,都反映了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和价值观念。个人在利用和支配时间上的人格特征不仅表现在行为上,而且与其对待时间的态度以及对时间的价值观念密切相联系。对待时间的态度和时间的价值观念促使人朝着一定的目标而行动。基于此,我们把时间管理上的人格特征称为时间管理倾向。这种人格特征具有动力性,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程度、跨情境性和潜在的可测度。
6、有些研究者曾对时间管理的结构成分做过探讨。Brittion和Glynn[7]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把人的时间管理与计算机操作系统加以类比,提出了一个时间管理的理论模型。他们把时间管理分为宏观、中间和微观三个水平的成分。宏观水平的成分包括选择目标和子目标,排列目标的优先级;中间水平的成分包括产生任务和子任务,并且排列任务的优先级;微观水平的成分包括安排和执行任务。依据此模型,Brittion和Tesser[8]编制了时间管理问卷(TimeManagementQuestionnaire,简称TMQ),由三个因素即短期计划、时间态度和长期计划构成。Macan[9]认为时间管理的特征性行为应包括以下几个成分:分辨需求,根据其重要性来排序以及据此分配相应的时间和资源。在此基础上,Macan等编制了时间管理行为量表(TimeManagementBehaviorScale,简称TMB)。该量表包含四个基本维度,即设置目标和优先级、计划—机制和安排、时间的自觉控制以及混乱倾向。
7、我们在查阅文献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时间管理倾向的三维理论模型并编制了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TimeMan2agement,TMD)[10]。该模型、时间监控观和1所示。
8、时间管理倾向中的时间价值感是指个体对时间
9、的功能和价值的稳定的态度和观念,包括时间对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以及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的稳定态度和观念,它通常是充满情感,从而驱使人朝着一定的目标而行动,对个体驾驭时间具有动力或导向作用。时间价值感是个体时间管理的基础。时间监控观是个体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能力和观念,它体现在一系列外显的活动中,例如在计划安排、目标设置、时间分配、结果检查等一系列监控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及主观评估。时间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驾驭时间的信念和预期,反映了个体对时间管理的信心以及对时间管理行为能力的估计,它是制约时间监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分别是价值观、自我监控和自我效能在个体运用时间上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即时间维度上的人格特征。
10、绩显著,成就动机高,薪水高,出人头地的时间也早;不驾驭时间的人,尽管他拼命地干,工作仍停滞不前,成绩平平或很差,出人头地的时间晚甚至不可能。有些人曾研究过学生的时间管理行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例如Weinstein,Stone和Hanson的研究[11]表明大学生在时间管理是表上的得分高低与其学业成绩呈显著的正相关。
11、时间管理倾向与个人的能力有关。善于驾驭时间的人,具有强的统筹时间的能力、捕捉时机作出决策的能力;相反不会驾驭时间的人,这些能力相应地要差得多。
12、善于驾驭时间的人有正面的自我观念。他们成才早,出人头地早,地位高,收入高,其自立意识必然发展得早,自信心和自尊心强,有强烈的自我实现动机和行为;相反不会驾驭时间的人,在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等方面相应地要差得多。
13、善于驾驭时间的人,出色快捷地完成了工作任务,能做到按时回家与家人团聚,有时间关爱家庭成员,在业余时间能进行自我提高,生活方式丰富多彩,家庭圆满幸福。相反不会驾驭时间的人,工作拖拖拉拉,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去干工作,生活方式单调乏味,无暇关心家庭成员,很可能会导致夫妻间、亲子间的感情产生裂隙,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14、虽然上述是依据日常观察和传记文献资料所作
15、能否有效地实现对时间的管理与个人的生活质
16、量密切相关。只要分析一下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就可以发现他们原来都是管理时间的高手。可以推测,善于管理时间者,其生活质量是高的,即事业有成,能力强,有正面的自我观念和幸福生活。
17、善于驾驭时间的人,出色快捷地完成了任务,成
18、出的推测,但要验证这些推测是否正确则需要做大
19、量的研究。不过,我们最近的两项研究[12]表明,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都有显著的正相关,从而增强了我们对上述推测正确性的预期。
20、对时间管理倾向的结构及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因素的探讨,时间管理技能。提高的。Weinstein等[11],,时间,讲授的主要内容是时间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应用等;接着是把时间管理与其他的学习内容结合起来讲授,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对他们的时间管理策略的使用效果进行检验,同时也接受教师给予的反馈。学生在学习时间管理策略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21、(1)如何使学生对他们时间使用状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如一天或一周的时间里个人时间的浪费情况,以及如何减少或消除对时间的浪费,要求学生进行监控,并对成功或失败的结果进行自我分析。
22、(2)估计出完成学业任务所需要的时间。结果表明,通过训练不少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时间管理的行为习惯,学业成绩也提高了。中岛孝志[13]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提出对工作人员时间管理技能训练的策略,例如怎样利用早晨的时间,怎样利用星期一的时间,怎样摆脱不会管理时间的“蜗牛”状态,短时间内完成工作的 *** 以及如使时间增值的 *** 等,认为对于时间管理,只掌握理论是不够的,还应有实践精神。一个人通过实践能够形成时间管理技能,摆脱磨蹭恶习,从而可以改变命运。
23、其实,时间管理技能的训练是可以从小开始抓起的。虽然幼小儿童并不懂得什么是时间及其含义,但时间管理技能完全可以与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结合起来进行训练。从少年期起,时间管理技能则完全可以与理论讲解时间的意义和价值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训练。善于驾驭时间就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了人的生活质量。
24、假定一个人的生命为80年,约合70万小时,其中去掉孩童时期的10年(817万小时)和退休后的1715万小时,以及睡眠时间(13万小时),剩下的仅为30余万小时,而逝去的时光已不再来,再减去10岁至22岁的10万小时,最后所剩者仅为20万小时。“人生天地之间,,忽然而已。”周・知北游,。、提升民,,把这项工作开展起来。
文章分享结束,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时间管理的三种 *** 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