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鸡蛋是我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物之一。对于鸡蛋的营养价值,人们早已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在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两种颜色的鸡蛋:红皮鸡蛋和白皮鸡蛋。那么,红皮鸡蛋和白皮鸡蛋哪个更有营养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首先,我们可以从外观上来区分两种鸡蛋。红皮鸡蛋的蛋壳颜色相较于白皮鸡蛋来说,呈现出一种红褐色的调子。而白皮鸡蛋的蛋壳则呈现出纯白色。这种颜色差异是由母鸡身体内的色素分泌差异所致。
有人认为红皮鸡蛋的色素来自于饲料或者添加剂,从而认为白皮鸡蛋更为安全和优质。然而,这个观点并不完全正确。红皮鸡蛋的色素来自于饲料中更多的类胡萝卜素和XOX素等成分。事实上,类胡萝卜素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对于预防和治疗许多疾病有着积极的作用。
来看看两种鸡蛋在营养成分方面的差异。从宏观上来看,红皮鸡蛋和白皮鸡蛋的营养成分差异并不大。它们都含有高质量的蛋白质,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然而在微观营养素的对比上,两种鸡蛋之间的差异还是存在的。
首先,我们来看红皮鸡蛋。红皮鸡蛋中富含的类胡萝卜素有助于增强视力,保护眼睛的健康。此外,红皮鸡蛋中的XOX素对于血液循环和心脑血管健康有着正面的影响。而白皮鸡蛋则相对较低或者没有这些营养成分。
其次,两种鸡蛋在脂肪酸成分上也有所不同。红皮鸡蛋中的脂肪酸更偏向于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和亚麻酸。这些脂肪酸对心血管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白皮鸡蛋中则主要含有饱和脂肪酸,这对心血管健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红皮鸡蛋在脂肪酸的质量上更胜一筹。
最后再来说说两种鸡蛋的价格差异。在市场上,红皮鸡蛋相对于白皮鸡蛋来说,价格稍高一些。这是因为红皮鸡蛋在养殖过程中需要使用特定的饲料,以提高母鸡体内类胡萝卜素等成分的含量。而白皮鸡蛋的成本相对较低,价格自然也就相对实惠一些。
综上所述,红皮鸡蛋和白皮鸡蛋在营养成分上有一定的差异。红皮鸡蛋中的类胡萝卜素和XOX素对于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红皮鸡蛋中的脂肪酸质量也更高。然而,在日常饮食中,我们无需过于纠结于选择哪种鸡蛋。无论是红皮鸡蛋还是白皮鸡蛋,只要保持适量的摄入,均能为我们提供充足的营养。所以,让我们放下心中的疑虑,继续享受美味的鸡蛋吧!
一天一个鸡蛋,是营养佳品还是心血管祸根?注意:2类人要少吃些鸡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被誉为“全营养食品”。
然而,鸡蛋中的胆固醇含量较高,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吃鸡蛋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争议。
那么,一天一个鸡蛋,是营养佳品还是心血管祸根呢?
一、鸡蛋的营养价值
鸡蛋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1.蛋白质:鸡蛋是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其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非常接近人体所需,被誉为“完全蛋白质”。
蛋白质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如细胞修复、免疫力提升、肌肉增长等都有重要作用。
2.脂肪: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而且这种脂肪酸对人体有益,能够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
3.维生素:鸡蛋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D、E和B群,可以帮助维持视力,强健骨骼。
4.矿物质:鸡蛋中含有钙、磷、铁、锌、硒等矿物质,这些矿物质对于骨骼健康、免疫力提升、抗氧化等都有重要作用。
5.胆固醇:虽然鸡蛋中含有较高的胆固醇,但研究发现,鸡蛋中的胆固醇对大多数人的血液胆固醇水平影响不大,反而鸡蛋中的营养素可能有助于降低心脏病风险。
6.软骨素:鸡蛋中含有一种名为软骨素的物质,这种物质对于改善记忆力、提高学习能力、预防老年痴呆症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二、鸡蛋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鸡蛋中的胆固醇含量较高,过多食用可能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这是因为高胆固醇水平可能导致动脉硬化,这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鸡蛋对大多数人的胆固醇水平影响不大。
鸡蛋中的胆固醇主要影响体内的高密度脂蛋白(HDL,俗称“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俗称“坏胆固醇”)。
鸡蛋可以提高HDL的水平,而HDL可以帮助预防心血管疾病。
同时,鸡蛋对LDL的影响也并非完全负面,它更多是改变LDL的亚型,而不是增加LDL的总量。
此外,鸡蛋还富含许多对心脏有益的营养素,如不饱和脂肪酸、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D和矿物质。
三、一天一个鸡蛋的健康建议
1.对于一般人群的建议:鸡蛋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素。
一般人群每天吃一个鸡蛋,可以满足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求,有助于保持健康。
2.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建议:虽然鸡蛋中含有较高的胆固醇,但研究发现,饮食中的胆固醇对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影响不大。
适量吃鸡蛋,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并无大碍。
但是,如果已经被诊断为高血脂,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控制鸡蛋的摄入量。
3.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建议:鸡蛋是低糖食品,对糖尿病患者有益。
但是,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心血管疾病,因此,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控制鸡蛋的摄入量。
4.对于肝脏疾病患者的建议:肝脏是人体合成和分解胆固醇的主要场所。
肝脏疾病患者的胆固醇代谢可能受到影响,因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控制鸡蛋的摄入量。
5.对于肾脏疾病患者的建议:鸡蛋中的蛋白质质量高,但肾脏疾病患者需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以减轻肾脏的负担。
因此,肾脏疾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控制鸡蛋的摄入量。
四、2类人要少吃鸡蛋
1.高胆固醇患者:鸡蛋黄中含有较高的胆固醇,对于血脂偏高或者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过多摄入可能会加重病情。
虽然鸡蛋中的胆固醇对大部分人的血脂影响不大,但是对于高胆固醇患者来说,还是需要控制摄入量。
2.过敏体质者:鸡蛋是常见的过敏源之一,对于有食物过敏史的人群,特别是对鸡蛋过敏的人,需要避免食用。
鸡蛋过敏的症状可能包括皮肤红疹、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能会引发过敏性休克。
结论
总的来说,一天一个鸡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营养佳品而非心血管祸根。
然而,糖尿病患者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需要注意控制鸡蛋的摄入量。
在饮食中,我们应该注重营养的均衡,既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也要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
真的想问:鸡蛋一天到底吃几个最健康?有一种超级食材,家家厨房都有,很便宜,一年四季都能买,营养价值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它就是鸡蛋。
但关于鸡蛋的争议着实不少。有人说鸡蛋黄胆固醇含量高,吃多了会导致高胆固醇、高血脂,每天只能吃一个;还有人说鸡蛋吃多了会得胆结石等等。
那么,鸡蛋到底该不该吃?一天最多吃几个最健康?今天邀请营养师来详细说说。
鸡蛋吃多了会高胆固醇、高血脂?
先说结论:正常健康人不用过于担心鸡蛋吃多了会导致高胆固醇。
首先,日常饮食中影响血脂水平的两个主要危害因素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鸡蛋中的脂肪含量的确不低,但饱和脂肪的含量并不高,且还有对调节血脂水平有利的卵磷脂。
其次,至于鸡蛋中较高的胆固醇含量,其实不用过于担心。这是因为人体内胆固醇 70% 左右都来自自身合成,食物摄入的胆固醇只占很少一部分。而且,正常人体对于胆固醇水平有着相对智能的调节机制,一旦摄入胆固醇增加,则体内合成的胆固醇会适当减少。
也就是说,即便鸡蛋的胆固醇含量高,只要人体血脂代谢能力正常,吃下去的这点胆固醇,并不会影响血脂。
此外,一项大型研究表明,每天吃 1 颗鸡蛋,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风险。另一项研究也表明,每天摄入 3 个以内的鸡蛋,有利于降低健康年轻人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坏胆固醇)水平,对血脂健康有益。
鸡蛋一天到底吃几个最健康?
讲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鸡蛋还是要 *** 吃吧?如果已经有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还能吃鸡蛋吗?
1. 正常成年人,建议每天吃 1 个鸡蛋(包括蛋黄)
首先,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正常成年人每周应摄入 280~350 克蛋类,以一个鸡蛋 50~60 克计算,大约是每周吃 6~7 个鸡蛋,也就是每天 1 个蛋。
其次,再从大家担心的胆固醇的角度,来看看权威机构推荐摄入量。由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卒中学会共同修订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中指出,成人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不高于 300 毫克。一个鸡蛋的胆固醇含量大概在 200 毫克左右,考虑到每日饮食中其他食物也会提供一定量胆固醇,每天 吃 1 个鸡蛋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是适宜的。
2. 孕期、哺乳期、青春期学生、健身增肌和大病初愈恢复期的人士,建议一天最多吃 3 个鸡蛋
对于孕期、哺乳期妇女,以及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健身增肌和大病初愈恢复期的人来说,他们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往往比普通人更大,将鸡蛋作为补充优质蛋白的来源是很好的方式。
如果日常饮食中动物性食物的比例不大,只要注意鸡蛋的烹饪方式,采取蒸、煮等少油无油方式,每天吃 2~3 个鸡蛋问题不大。
当然,如果日常饮食中已经有足够的奶、肉、鱼、大豆等食物,则不建议再额外增加鸡蛋的摄入量,依然保持每天 1 个鸡蛋就可以。
3. 高血脂人群,要注意控制脂肪总摄入量,其中鸡蛋建议一天不超过 1 个,一周不超过 5 个
对于高血脂人群来说,他们的脂类代谢已经出现了问题,对于食物来源的胆固醇和体内自我合成胆固醇的调节能力比不上正常人,因此对于胆固醇的摄入要格外敏感一些。
根据卫健委今年发布的《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高胆固醇血症者每天胆固醇摄入量应该控制在 200 毫克以内。也就是说,吃 1 个鸡蛋就可能会面临胆固醇摄入超标的风险。
如果这类人群日常饮食中其他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脑、肝、心)、红肉(猪牛羊)、虾等不算太多,也没有摄入太多油脂(尤其是动物油脂和高油的加工食品),那么建议每天吃不超过 1 个鸡蛋。如果摄入了比较多的高胆固醇食物,那就要相应控制鸡蛋的摄入,比如吃半个,或者只吃 2/3 的蛋黄。
4. 肥胖人群,要注意控制总膳食摄入量,包括鸡蛋
对于有肥胖问题的人群来说,需要控制饮食热量和脂肪的摄入量。尽管鸡蛋的脂肪组成中饱和脂肪不算太多,但依然不建议吃太多。一项大型人群研究表明,若每周吃鸡蛋大于 6 个,肥胖人群的全因死亡率会有显著增加。
不过,对这个研究结果建议大家也要科学看待。一方面,吃几个鸡蛋和肥胖人士的饮食结构有关。一些处于减重期的朋友,在清淡饮食的基础上,用蒸、煮鸡蛋提供优质蛋白、矿物质,大量新鲜蔬果、杂粮提供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的方式,作为减重饮食搭配,也是可以的。
另一方面,吃几个鸡蛋和肥胖人士的血脂水平有关。如果肥胖的同时血脂水平高,那也要按照前述建议,每天摄入 1 个以内的鸡蛋。可以选择其他食物补充优质蛋白,如低脂脱脂奶、大豆类、低脂瘦肉等。
最后,还想提醒大家的是,除了关注吃鸡蛋的量,记得同时要注意鸡蛋的烹饪方式(尽量采用蒸煮等方式加工鸡蛋,避免煎炸蛋),以及饮食整体搭配是否合理。
来源:科普中国
流程编辑:tf028
鸡蛋、鸭蛋、鹌鹑蛋……营养更高的竟是它!大家都知道蛋类食品营养丰富,并且烹饪方式多样化,像炒鸡蛋、腌咸鸭蛋、盐焗鹌鹑蛋,都是餐桌上的美味。
那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究竟该怎么选呢?一起来看看吧!
鸡蛋VS其他蛋类
谁更营养?
想要比较各种蛋类的差异,就要从其营养素的含量和质量来分析。
1 蛋白质:不同蛋类之间相差不多
无论是鸡蛋还是鸭蛋,再或是鹌鹑蛋,不同品种蛋类之间的蛋白质含量差异很小,一般情况下蛋白质含量都在13g/100g左右。
比如,鸡蛋的蛋白质含量更低,大约是12g/100g左右,而鹅蛋的蛋白质含量最多,达到14g/100g左右,显然,两者之间的蛋白质含量差异几乎可以忽略。
2 脂肪:鸡蛋脂肪含量更低
通过比较不同蛋品的脂肪含量发现,鸡蛋的脂肪相对最少,约为8.6g/100g左右,而鸭蛋的脂肪最多,达到13.3g/100g左右。
3 维生素:不同种类各有差异
不同品种的蛋所富含的维生素种类也有所不同。
比如鸭蛋和鹅蛋中的维生素B12明显比其他的蛋多,而鹌鹑蛋中的维生素B2最丰富。鸡蛋则富含维生素D,含量达到80个国际单位,比其他蛋类高出30% 左右。
但是像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K等其余脂溶性维生素,它们在不同蛋品中的含量差别不大。
4 矿物质元素:基本没有大差异
对于铁元素,鸡蛋中含量不多,约为1.8mg/100g,但这已经和瘦肉相当。而且其他蛋的铁含量也差不多是这个水平。
对于锌元素,鸡蛋的含量更低,火鸡蛋含量更高,但都在1.3~1.6mg/100g之间,没有本质区别。
至于钙元素,鸡蛋、鸭蛋、鹅蛋和鹌鹑蛋的含量均为60mg/100g左右,火鸡蛋可以达到100mg/100g左右,和牛奶的钙含量接近。
综上所述,从营养物质组成来看,其实不同蛋类食品中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虽然略有差异,但总体相差不大。
因此再结合经济角度来看,鸡蛋还是更具有性价比的蛋类选择,其他的蛋大家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进行选择,都能提供一定的营养。
土鸡蛋和普通鸡蛋
有什么区别?
近些年,菜市场里的土鸡蛋比洋鸡蛋价格更高,有人认为散养的土鸡蛋更天然、更安全。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表示,所谓“笨鸡蛋”、“土鸡蛋”、“柴鸡蛋”,指的都是农家散养鸡蛋,并不比普通鸡蛋更营养。
据畜牧学的研究资料和食品测定数据,散养鸡蛋和鸡场蛋比,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差异不大,维生素 A、D 含量略低,omega-3 脂肪酸比例略高。而蛋黄颜色与饲料原料有关,和养殖方式无关。
如饲料中增加青菜叶、藻类、玉米等有色原料,或特意喂类胡萝卜素物质,蛋黄颜色自然变深。
因此,从营养价值看,是不是农家养的笨鸡蛋并不那么重要。
这6种蛋吃多反伤身
劝你趁早远离
毛鸡蛋又叫死胎蛋,是一种没有成功完成孵化的鸡蛋,首先就其营养成分而言,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全面,其实鸡蛋的营养已经被小鸡的胚胎给吸收了不少。
而且,食用毛鸡蛋很容易增加沙门氏菌等病菌的感染几率,从而引发严重的食物中毒反应。
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吃溏心蛋,但需要注意的是,鸡蛋很容易被污染,约有10%的鸡蛋里含有致病菌或霉菌,其中最危险的就是沙门氏菌。
感染沙门氏菌会让人腹泻、呕吐,对于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可能会患上更严重的疾病,甚至危及生命。但如果鸡蛋煮熟了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此外吃不熟的鸡蛋还可能会有感染寄生虫的风险,进一步增加健康隐患。
【小贴士】
如果一定要吃溏心蛋,建议大家在正规商超,购买有明确标识的“可生食鸡蛋”。
注意:这种鸡蛋必须低温保存,同时记得留意生产日期。
鸡蛋经过高温煎炸后,不仅会导致营养大量流失,且热量还会大大增加,炒鸡蛋的吸油率甚至达到43%。
经常吃过多的“隐形油”,容易升高血脂、加重心血管和肝脏的负担,甚至引发血管堵塞、心梗脑梗等疾病。
此外,高温煎炸还可能产生一些有害物质,最典型的就是杂环胺类,它是一种强致癌物,会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
咸鸭蛋的含盐量一般很高,类似于佐餐的咸菜,它的钠含量甚至超过了普通鸭蛋的25倍,因此心脑血管病人、高血压、高血脂病人要少吃或尽量不吃。
一般的健康人建议每次吃不超过半个咸蛋,同时少吃其他高盐食物及含钠调味品,吃后应该多喝水。
*** 茶叶蛋和卤蛋需要使用大量茶叶、香料、酱油、盐等,容易过多摄入钠元素。
而且为了入味,煮的时间往往很长,易造成鸡蛋的营养流失,蛋白质过分凝固,胆固醇、脂肪酸氧化,会进一步加重肠胃负担。
一般来说,煮鸡蛋的时间更好不超过15分钟。
鲜蛋制成皮蛋后,其中的脂肪和蛋白质被分解,相对来说更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但它在加工过程中会放入一些碱,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其中的B族维生素,损失营养。
此外,虽然皮蛋吃起来的口感并不是特别咸,但其实钠含量并不低,甚至比加工之前的5倍还要多,所以我们日常应该注意控制食用量,建议每日不超过1个。
9 个吃鸡蛋的小知识
一定要记牢!
1 室温下,鸡蛋只能放 10 天
很少人对鸡蛋有保质期的顾虑,认为外壳能像铜墙铁壁把所有细菌都拦在外面,事实并非如此。一般来讲,存放在 2~5℃ 的环境下,鸡蛋的保质期是 40 天;室内常温下只有 10 天。所以建议购买鸡蛋更好以一周的量为宜。
2 鸡蛋的大头向上放
由于蛋黄的比重小于蛋白,选择将鸡蛋的大头向上,直立存放,即使蛋白变稀,也不会很快发生靠黄和贴皮现象。这样既可防止微生物侵入蛋黄,也有利于保证蛋品的质量。
3 营养和蛋壳颜色无关
很多人挑鸡蛋关注蛋壳颜色,认为红蛋壳的鸡蛋营养价值更高,其实并不是。鸡蛋壳的颜色主要取决于鸡的品种,所以,买鸡蛋时,不必太在意蛋壳的颜色。
4 别用凉水冷却鸡蛋
将刚刚出锅的煮鸡蛋放入凉水中冷却是很多人的做法,但鸡蛋壳上分布了许多细小的小孔,凉水会通过小孔进入蛋壳内,细菌等微生物也会随之进入蛋内。可以剥出来的鸡蛋用净水冲洗下。
5 储存鸡蛋注意隔离
虽然,鸡蛋放在冰箱里可以延长保鲜期,但新鲜的鸡蛋也是有生命的,它需要不停地通过蛋壳上的气孔进行呼吸,因此具有吸收异味的功能。此外,买回来的鸡蛋外壳上可能还会有一些脏东西,可能会污染冰箱里的其他食材。因此,建议买回的鸡蛋用湿巾擦干净,然后存放鸡蛋时,应注意与其他食物隔离。
6 买红皮鸡蛋更耐存
虽然从食物营养成分上来看,红皮鸡蛋和白皮鸡蛋的营养价值基本无差别。但从食物的耐储性来看,红皮鸡蛋皮更厚些,更耐储存,所以夏天买红皮鸡蛋更有优势。
7 挑鸡蛋可遵循“一摸二闻三摇”
一摸:一般新鲜鸡蛋表面会比较涩手,不新鲜的鸡蛋表面非常光滑。
二闻:新鲜鸡蛋外壳有一股烧石灰的味道,而不新鲜的鸡蛋没有这个味道。
三摇:轻轻摇晃鸡蛋,新鲜鸡蛋没有任何晃动的声音和感觉,不新鲜的鸡蛋可以明显感到蛋黄的晃动。
8 这几种鸡蛋别吃
裂纹蛋:这些鸡蛋很容易被细菌侵入,若放置时间较长就不宜食用。
粘壳蛋:这种蛋因储存时间过长,蛋黄膜由韧变弱,蛋黄紧贴蛋壳,若局部呈红色还可以吃,但蛋膜紧贴蛋壳不动、贴皮处呈深黑色就不宜再食。
散黄蛋:因运输等剧烈震荡,蛋黄膜破裂,被细菌或霉菌经蛋壳气孔侵入蛋体而破坏了蛋白质结构造成散黄,蛋液稀而混浊。
臭鸡蛋:由于细菌侵入鸡蛋内大量繁殖,产生变质,蛋壳乌灰色,甚至使蛋壳因受内部硫化氢气体膨胀而破裂,并带有恶臭味,这种蛋不能食用。
9 别用微波炉加热完整鸡蛋
切记不要使用微波炉加热蛋壳或蛋黄完整的鸡蛋,会出现鸡蛋炸开的情况。如果是已经搅匀的蛋液或炒过的鸡蛋是没问题的。
编辑 /孙冲
资料/我是大医生 科普中国 深圳卫健委
1.这些服务零售新业态,正成为拉动消费新引擎
2.以物易书,让阅读与环保同行
【健康】蛋类常见食物热量及营养成分(6)蛋类常见食物热量及营养成分(6):
·蛋类:蛋类蛋白质含量高达13%左右,是天然优质蛋白质的代表,含有多种必需氨基酸,且比例适宜人体需要。
·蛋类含硫氨基酸丰富,在评价其他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时被广泛使用。蛋白质脂类98%存在于蛋黄中,含量约为30%-33%。其中,中性脂肪占62%-65%。磷脂占30%-33%,固醇占4%-5%。每个鸡蛋含有约200毫克胆固醇。红皮鸡蛋脂肪含量稍高于白皮鸡蛋,碳水化合物含量极低,仅为1%左右。矿物质主要存在于蛋黄中,含量为1.0%-1.5%。其中,磷占60%以上,钙占13左右。
·蛋类富含铁,但生物利用率较低,维生素含量十分丰富。种类齐全,主要存在于蛋黄中。维生素A和核黄素含量较高,而维生素C含量极低。蛋黄也是胆碱的良好来源。
·蛋类烹调加工后,除了少量损失维生素B1外,对其他营养成分影响不大。蛋类食物加热后不仅具有杀菌作用,还可以提高消化吸收率。生蛋中含有抗生物素和抗胰蛋白酶,会影响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消化吸收,因此不宜生吃。皮蛋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破坏严重,咸蛋的钠含量大幅度上升。糟蛋或冰蛋的营养价值与鲜蛋差别不大。蛋粉在室温下长期储存会损失维生素A和维生素B1。卤蛋中的维生素B1和B2会大量损失,而钠含量会增加。
蛋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含有完整的蛋-白-质,因此被誉为“生命之源”。蛋类是营养最丰富、最容易被人体吸收的食品。
不同人群一天应该吃几个鸡蛋?血脂偏高还能吃鸡蛋吗?一文告诉你答案!“吃鸡蛋要去掉黄,不然会升高胆固醇。”“一天最多只能吃一颗鸡蛋。”“蛋黄才是鸡蛋的营养所在。”围绕着这一话题,最近几年网上的讨论很多,众说纷纭。
如果按一颗普通鸡蛋约50克,胆固醇含量为324毫克,确实看起来不少,毕竟建议高脂血症人群每日胆固醇应少于300毫克。
那么,吃鸡蛋真的会升高胆固醇水平吗?老年人一天应该吃几个鸡蛋比较好?
吃鸡蛋真的会使血胆固醇升高吗?
河北省人民医院外科营养副主任医师张晓伟表示,人体并非烧杯,不是说你往里倒多少试剂,烧杯里就会有多少试剂,血液很多营养素的水平和摄入的营养总量并不成正比。
近年来多项医学研究表明,血胆固醇水平与摄入脂肪含量以及身体活动水平等因素的关系更大一些,而与每日摄入的胆固醇总量关系并不大。
对于普通人来说,不必纠结于吃鸡蛋这件事。而且不少研究发现,适量吃鸡蛋是有益心血管健康的。
2018年发表在权威期刊《心脏》(Heart)上的研究表明,与不吃鸡蛋的人相比,每天吃一颗鸡蛋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降低。
2022年刊发在《elife》杂志的一项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开展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发现,适量摄入鸡蛋(约每天1个),血液中的有益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好胆固醇”)的含量更高,尤其是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显著高于常人;而有害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坏胆固醇”)更少,因此对心血管起到保护作用。
研究截图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或会对“我国人群吃鸡蛋”起到指导作用。现阶段,我国饮食指南建议每天吃一个鸡蛋;但数据表明,我国人群的鸡蛋平均摄入量远不到推荐量。因此,需要多鼓励人们适量食用鸡蛋,以此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总体风险。
血脂偏高,还能吃鸡蛋吗?
如果按一颗普通鸡蛋约50克,胆固醇含量为324毫克。但是,鸡蛋还含有蛋白质、12种维生素、钾元素、铁元素、卵磷脂、单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可以说富含着小鸡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是很丰富的。
对于本身存在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的人,也是可以适量吃鸡蛋的,但是要限制。《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年版)》建议,高脂血症每日胆固醇应少于300毫克,高胆固醇血症,每日胆固醇应少于200毫克。《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也推荐可以适当吃鸡蛋,如果是高血脂的人,可以一周3~5个。不同人群一天最多吃几个鸡蛋?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周摄入300~350克蛋类,大概平均就是一天一个鸡蛋,明确写到不弃蛋黄,就是不要把鸡蛋黄扔掉。
张晓伟医生2023年在人民日报健康号刊文介绍,从营养学的观点看,为了保证满足机体需要,又不致营养过剩,在一般情况下:
老年人:每天吃1~2个比较好。青年和中年人:从事脑力劳动或轻体力劳动的,每天吃2个鸡蛋也比较合适;从事重体力劳动,消耗营养多的每天可吃2~3个鸡蛋。少年和儿童:由于长身体,代谢快,每天也可吃2~3个。但是身体肝肾功能有问题的人群,需要咨询医师意见决定摄入鸡蛋数量,因为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过多的蛋白质会加重肝肾负担。鸡蛋怎么吃才更健康?
张晓伟医生介绍,鸡蛋吃法多种多样,就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
煮蛋的消化率为99.7%摊蛋为98%炒蛋为97%蒸蛋为92.5%油炸为81.1%生吃为30%-50%
除此之外,不同烹调技术对鸡蛋所含有的营养物质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图自“张晓伟健康科普工作室”
因此,一般推荐吃法排序为:
1、 煮鸡蛋
鸡蛋应该冷水下锅,慢火升温,沸腾后微火煮3分钟。停火后再浸泡5分钟,这样煮出来的鸡蛋蛋清嫩,蛋黄凝固又不老,蛋白变性程度更佳,也最容易消化。
2、 蒸鸡蛋
不要在混合之初放入油或盐,这样易使蛋胶质受到破坏,蒸出来的鸡蛋羹粗硬;搅匀蛋液后再加入调料,略搅几下保证空气混匀就入蒸锅,这样出锅时的鸡蛋羹将会很松软。
3、 摊鸡蛋和炒鸡蛋
更好用中火,忌用大火,否则会损失大量营养。但是火太小了也不行,因为时间需要相对较长,水分丢失较多,摊出的鸡蛋发干,会影响质感。
为什么会有棕色和蓝色的鸡蛋,它们的营养一样吗我们在超市里总会看到各种颜色的鸡蛋,白色、土黄色甚至浅绿色,虽然煮熟的鸡蛋都是白色的,但蛋壳的颜色不同是否代表着营养上有差异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蛋壳颜色的差异不是人工“染”出来的,完全纯天然。美国乔治亚大学专门研究家禽科学的Justin Fowler教授说:“之所以鸡蛋有不同的颜色,或上面存在斑点,是由于遗传导致的。”
白来航鸡(White Leghorns)下白蛋,而褐来航鸡(Brown Leghorns)、芦花鸡(Barred Plymouth Rocks)下棕色蛋,复活节彩蛋鸡(Ameraucana)下的是浅蓝色的蛋。
怎么分辨鸡会下什么颜色的蛋呢?
最简单的 *** 就是看鸡的“耳垂”!白色耳垂的鸡通常下的是白蛋,其他颜色耳垂的鸡通常下的是有颜色的鸡蛋。
蛋壳颜色是怎么形成的?
鸡蛋是由母鸡卵巢中的卵子形成的,卵子在排出的过程中会经过很长的输卵管,在排出体外前的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形成蛋壳,而决定蛋壳颜色的腺体——壳腺就在此处。蛋壳的成分是碳酸钙——白色的矿物,因此蛋壳最早的确都是白色的。当碳酸钙沉积下来后,不同的色素才会在上面积累,因此不管蛋壳外侧是什么颜色,内侧都是白色的。
蛋壳的主色调有两种——蓝色和红褐色,其中蓝色由胆绿素的量决定,而红褐色由原卟啉的量决定。因此,蛋壳的颜色是由鸡的品种决定的,而与鸡蛋本身的营养成分无关。不管什么颜色的鸡蛋,你都可以放心食用。
每天一个鸡蛋,对身体是好是坏?会升胆固醇?别再被骗了据了解,鸡蛋是生活中常见食物,本身清淡,营养价值高,能适量吃所提供的营养全面,其中包括人体需要的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矿物质,有的人了解到鸡蛋的营养成分后会每天吃。那么,每天坚持吃一个鸡蛋,对身体是好是坏?下面来展开了解。
身体适应的情况下每天吃一个鸡蛋可以获得好处,因为鸡蛋所含有的营养全面,不仅可以获取优质蛋白质,还能提供卵磷脂、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矿物质等,对免疫能力提高,生命活动维持有利。
另外,吃鸡蛋可以增加饱腹感,提供能量,搭配其他的食物维持生命活动不说,还能增强免疫能力,吃鸡蛋所补充的蛋白质还能养护肝脏,对体力补充,大脑功能增强都有作用,因此说健康人群适合吃鸡蛋,可以每天都吃一个鸡蛋,量不要过多。但如果对鸡蛋不适应,吃了有不良反应,则不要吃。
会升高胆固醇指标吗?
有的人不敢吃鸡蛋,害怕鸡蛋的蛋黄中含有丰富胆固醇,吃鸡蛋后会胆固醇指标升高,从而血液粘稠,出现血脂高,血管堵塞,狭窄等问题,其实是多虑了,尽管鸡蛋的蛋黄含有一定量胆固醇,但含有的量比较少,如果每天适量吃一个鸡蛋,并不会就提供过多的胆固醇,基本上对胆固醇指标影响不大。
加上本身鸡蛋含有卵磷脂,这种物质可以参与身体调节,辅助降低胆固醇水平,因此不用担心吃了鸡蛋就升高胆固醇。但如果吃的量过多,一天吃上四五个,十几个,有可能影响胆固醇指标,带来其他多种影响。
吃鸡蛋需注意什么?
吃鸡蛋要注意许多问题,细节注意才能获得好处,其中鸡蛋要煮熟再吃。
有的人存在误区,觉得鸡蛋生吃营养价值高,相比煮熟吃的鸡蛋不容易在高温环境中破坏里面营养结构,这就大错特错,高温煮熟可以杀灭部分细菌,微生物,还有寄生虫,如果直接生吃鸡蛋,除了难以下咽,无法接受这个味道,还会因为食物没有煮熟而有寄生虫,病菌入侵风险,影响着健康。
另外,鸡蛋吃的量要把控好,不少人在了解到鸡蛋营养价值高后每天吃鸡蛋的量过多,一天吃上五六个,七八个,量过多会增加消化压力,更好一天吃鸡蛋量不要超过两个。
本文图片来源于版权方,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版权方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被冤枉的鸡蛋黄告诉你:每天最多能吃几个鸡蛋?看完涨知识鸡蛋,这个看似普通的食物,却因其营养价值和健康影响而引发了无数的争议。
有人认为鸡蛋中的胆固醇过高,会对心脏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有人则认为鸡蛋是最完美的蛋白质来源,对人体健康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鸡蛋究竟是“健康杀手”还是“营养宝库”呢?我们应该每天吃几个鸡蛋才合适呢?
一、鸡蛋的营养成分
鸡蛋中的蛋白质是更优质的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所有氨基酸,其生物价值仅次于母乳。鸡蛋中的脂肪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有益。
鸡蛋还富含维生素A、D、E、B群和矿物质如钙、磷、铁、锌、硒等,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鸡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较高,这也是许多人对鸡蛋产生误解的原因。实际上,饮食中的胆固醇对血液中胆固醇的影响并不大,大部分人可以适量食用鸡蛋。
二、鸡蛋与健康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鸡蛋与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下是一些解释:
1.蛋白质来源:鸡蛋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其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必需氨基酸。蛋白质是身体细胞的基本组成部分,对于维持健康的肌肉、骨骼、皮肤和器官功能至关重要。
2.营养成分:鸡蛋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12、叶酸、磷、硒和铁等多种营养成分。这些营养物质对于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促进红血球生成、维持骨骼健康以及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都起着重要作用。
3.胆固醇:鸡蛋中含有较高的胆固醇,这一点曾经引起了争议。然而,现代研究表明,摄入适量的胆固醇并不会对大多数人的血液胆固醇水平产生显著影响。事实上,鸡蛋中的其他营养物质,如蛋白质和维生素D,对于心脏健康更为重要。
4.脂肪酸:鸡蛋中的脂肪酸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如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这些脂肪酸对于心脏健康有益,可以降低血液中的坏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5.胆碱:鸡蛋是一种富含胆碱的食物。胆碱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对于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脑力发育和记忆力的提高都有积极影响。
总的来说,适量摄入鸡蛋对于维持健康是有益的。然而,个体差异存在,某些人可能对鸡蛋中的某些成分过敏或不耐受。因此,在饮食中应根据个人情况合理摄入鸡蛋,并与医生或营养师咨询,以确保获得适当的营养和健康。
三、每天能吃几个鸡蛋?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每天吃几个鸡蛋取决于个体的健康状况、饮食习惯和营养需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学观点:
1.胆固醇摄入:鸡蛋黄中含有较高的胆固醇,因此过量摄入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然而,现代研究表明,蛋黄中的胆固醇对大多数人的血液胆固醇水平影响较小。一般来说,健康人每天摄入300毫克以下的胆固醇是安全的,一个中等大小的鸡蛋黄中含有约186毫克的胆固醇。
2.蛋白质摄入:鸡蛋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每个鸡蛋中含有约6克蛋白质。蛋白质对于身体的生长、修复和维持组织功能至关重要。根据个体的年龄、性别和活动水平,每天摄入蛋白质的需求量有所不同。
3.营养均衡:除了蛋白质和胆固醇外,鸡蛋还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2、叶酸、磷、硒和其他营养物质。适量摄入鸡蛋可以帮助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总体而言,对于大多数健康人来说,每天摄入1-2个鸡蛋是安全和合理的。然而,如果有特殊的健康状况(如高胆固醇、糖尿病等)或者个体的营养需求不同,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师以获取个性化的建议。
四、如何正确食用鸡蛋
正确食用鸡蛋的 *** 如下:
1.选择新鲜的鸡蛋:购买鸡蛋时,检查蛋壳是否完整,没有裂纹或破损。还可以在水中浸泡鸡蛋,如果蛋沉到底,说明新鲜度较高。
2.清洗鸡蛋:在煮鸡蛋之前,用温水轻轻清洗鸡蛋表面,去除可能存在的细菌。
3.煮鸡蛋:将鸡蛋放入冷水中,加热至水沸腾后再煮6-7分钟,这样可以确保鸡蛋熟透。如果喜欢软煮蛋,可以煮3-4分钟。
4.冷却鸡蛋:将煮熟的鸡蛋立即放入冷水中,这样可以迅速停止烹饪过程,防止蛋黄变灰。
5.剥壳:将冷却的鸡蛋轻轻敲击在硬表面上,然后用手指轻轻剥去蛋壳。可以在剥壳前将鸡蛋在水中滚动,这样可以帮助蛋壳更容易剥离。
6.食用鸡蛋:可以将鸡蛋切成片或切碎,加入沙拉、炒饭或面条中。也可以直接食用,搭配盐、胡椒或其他调味料。
注意事项:
鸡蛋应该煮熟透,确保杀死可能存在的细菌。
鸡蛋应该储存在干燥、凉爽的地方,避免与其他食物交叉污染。
如果鸡蛋在储存或煮熟过程中出现异常,如异味、变色或变质,请不要食用。
结论
鸡蛋是一种营养丰富、易于获取的食物,适量食用对健康有益。
我们需要破除对鸡蛋的误解,科学地看待鸡蛋中的胆固醇,理性地选择和食用鸡蛋。
同时,我们也需要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确定合适的鸡蛋食用量,以保证获得鸡蛋所提供的营养,同时避免过量食用带来的健康风险。
真的想问:鸡蛋一天到底吃几个最健康??有一种超级食材,家家厨房都有,很便宜,一年四季都能买,营养价值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它就是鸡蛋。
但关于鸡蛋的争议着实不少。有人说鸡蛋黄胆固醇含量高,吃多了会导致高胆固醇、高血脂,每天只能吃一个;还有人说鸡蛋吃多了会得胆结石等等。
那么,鸡蛋到底该不该吃?一天最多吃几个最健康?今天邀请营养师来详细说说。
鸡蛋吃多了会高胆固醇、高血脂?
先说结论:正常健康人不用过于担心鸡蛋吃多了会导致高胆固醇。
首先,日常饮食中影响血脂水平的两个主要危害因素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鸡蛋中的脂肪含量的确不低,但饱和脂肪的含量并不高,且还有对调节血脂水平有利的卵磷脂。
其次,至于鸡蛋中较高的胆固醇含量,其实不用过于担心。这是因为人体内胆固醇 70% 左右都来自自身合成,食物摄入的胆固醇只占很少一部分。而且,正常人体对于胆固醇水平有着相对智能的调节机制,一旦摄入胆固醇增加,则体内合成的胆固醇会适当减少。
也就是说,即便鸡蛋的胆固醇含量高,只要人体血脂代谢能力正常,吃下去的这点胆固醇,并不会影响血脂。
此外,一项大型研究表明,每天吃 1 颗鸡蛋,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风险。另一项研究也表明,每天摄入 3 个以内的鸡蛋,有利于降低健康年轻人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坏胆固醇)水平,对血脂健康有益。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鸡蛋一天到底吃几个最健康?
讲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鸡蛋还是要 *** 吃吧?如果已经有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还能吃鸡蛋吗?
?
1. 正常成年人,建议每天吃 1 个鸡蛋(包括蛋黄)
?
首先,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正常成年人每周应摄入 280~350 克蛋类,以一个鸡蛋 50~60 克计算,大约是每周吃 6~7 个鸡蛋,也就是每天 1 个蛋。
?
其次,再从大家担心的胆固醇的角度,来看看权威机构推荐摄入量。由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卒中学会共同修订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中指出,成人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不高于 300 毫克。一个鸡蛋的胆固醇含量大概在 200 毫克左右,考虑到每日饮食中其他食物也会提供一定量胆固醇,每天 吃 1 个鸡蛋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是适宜的。
?
2. 孕期、哺乳期、青春期学生、健身增肌和大病初愈恢复期的人士,建议一天最多吃 3 个鸡蛋
对于孕期、哺乳期妇女,以及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健身增肌和大病初愈恢复期的人来说,他们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往往比普通人更大,将鸡蛋作为补充优质蛋白的来源是很好的方式。
如果日常饮食中动物性食物的比例不大,只要注意鸡蛋的烹饪方式,采取蒸、煮等少油无油方式,每天吃 2~3 个鸡蛋问题不大。
当然,如果日常饮食中已经有足够的奶、肉、鱼、大豆等食物,则不建议再额外增加鸡蛋的摄入量,依然保持每天 1 个鸡蛋就可以。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3. 高血脂人群,要注意控制脂肪总摄入量,其中鸡蛋建议一天不超过 1 个,一周不超过 5 个
对于高血脂人群来说,他们的脂类代谢已经出现了问题,对于食物来源的胆固醇和体内自我合成胆固醇的调节能力比不上正常人,因此对于胆固醇的摄入要格外敏感一些。
根据卫健委今年发布的《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高胆固醇血症者每天胆固醇摄入量应该控制在 200 毫克以内。也就是说,吃 1 个鸡蛋就可能会面临胆固醇摄入超标的风险。
如果这类人群日常饮食中其他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脑、肝、心)、红肉(猪牛羊)、虾等不算太多,也没有摄入太多油脂(尤其是动物油脂和高油的加工食品),那么建议每天吃不超过 1 个鸡蛋。如果摄入了比较多的高胆固醇食物,那就要相应控制鸡蛋的摄入,比如吃半个,或者只吃 2/3 的蛋黄。
4. 肥胖人群,要注意控制总膳食摄入量,包括鸡蛋
对于有肥胖问题的人群来说,需要控制饮食热量和脂肪的摄入量。尽管鸡蛋的脂肪组成中饱和脂肪不算太多,但依然不建议吃太多。一项大型人群研究表明,若每周吃鸡蛋大于 6 个,肥胖人群的全因死亡率会有显著增加。
不过,对这个研究结果建议大家也要科学看待。一方面,吃几个鸡蛋和肥胖人士的饮食结构有关。一些处于减重期的朋友,在清淡饮食的基础上,用蒸、煮鸡蛋提供优质蛋白、矿物质,大量新鲜蔬果、杂粮提供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的方式,作为减重饮食搭配,也是可以的。
另一方面,吃几个鸡蛋和肥胖人士的血脂水平有关。如果肥胖的同时血脂水平高,那也要按照前述建议,每天摄入 1 个以内的鸡蛋。可以选择其他食物补充优质蛋白,如低脂脱脂奶、大豆类、低脂瘦肉等。
最后,还想提醒大家的是,除了关注吃鸡蛋的量,记得同时要注意鸡蛋的烹饪方式(尽量采用蒸煮等方式加工鸡蛋,避免煎炸蛋),以及饮食整体搭配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