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广元市图书馆开放时间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成都图书馆需要预约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本周末想从成都去广元市玩
位置:广元位于四川省北部川、陕、甘三省交界之处,北连秦岭,南接剑门,扼古金牛道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川北之一重镇。
面积:全市面积16616.59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辖旺苍、苍溪、剑阁、青川4县和朝天、元坝、市中区3个县级区
广元,古称利州,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则天的故里,地处中国西南腹地,长江上游,川陕甘三省交界处,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广元,历史悠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贯穿全境,并拥有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剑门关国家森林公园,皇泽寺、千佛崖、觉苑寺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白龙湖、鼓城山——七里峡、黑石坡、水磨沟、天台山、川北温泉等十多处国家级、省级品味的旅游资源,三国遗址遗迹140多处。
广元市地处四川北部嘉陵江上游,是陕、甘、川三省接合部,素有"川北门户"之称。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地级市,辖旺苍、苍溪、剑阁、青川4县和朝天、元坝、市中区3个县级区。全市面积16616.59平方公里。1998年总人口299.16万。
广元古称利州,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广元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元人民对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境内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即中国唯一女皇帝武则天的祀庙皇泽寺和被誉为"历代石刻艺术陈列馆"的千佛崖摩崖造像,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即观音崖摩崖造像、鹤鸣观道教石刻造像、觉菀寺唐代壁画、红军石刻标语碑林和柳桥红军标语牌坊等。有国家级风景区剑门蜀道(广元是中心地带),"天下雄关"剑门关,"三百里程十万树"的翠云廊以及千仞绝壁之上的古栈道遗址等,境内还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唐家河、鼓城山森林公园、天中山森林公园等。
【城市概况】广元,古称利州。地处四川盆周北部山区、嘉陵江上游、川陕甘三省结合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的诞生地,是三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走廊,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85年建立省辖地级市,辖市中区、元坝、朝天三区和苍溪、旺苍、剑阁、青川四县,幅员面积1.6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3万,城市人口27万,市城区面积25平方公里。是对外开放城市、全国首批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四川省山水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
【经济发展】坚持“三次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狠抓城市经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旅游经济、特色经济五大板块,着力培育有色金属、食品饮料、药业、种草养畜、林果、旅游六大特色支柱产业。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104.1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36.7亿元、29.5亿元、37.9亿元,分别上年增长10%、4.6%、18.6%、9.3%,比1985年增长1.82倍、1.27倍、1.63倍、3.21倍,年均递增5.9%、4.7%、5.5%、8.3%。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由1985年的43.7:34.2:22.1调整为35.3:28.3:36.4。粮食产量121.5万吨,出栏肉猪307.3万头,工业总产值57.0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4%、1.92倍、3.55倍、12.64倍、7.77倍,年均递增0.9%、6.14%、8.8%、15.62%、12.82%。财政收入7.3亿元,一般预算支出1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7倍、28倍,年均递增14.89%、20.57%。民营经济增加值34.7亿元,比2000年增长29.7%,年均递增13.9%。
【对外开放】共实施国内经济合作项目2234个,引进到位资金82.51亿元,中恒纺织、启明星铝业、娃哈哈饮料、广益食品、正大青春宝、深圳赛格、温州新纪元、陕西联星、青岛中能信纷纷落户广元。全省“盆周山区外经贸发展示范市”创建工作成效明显,培育外经贸企业40家,取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企业30家,“三资企业”17家,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家客户建立贸易关系,出口商品13大类60个品种,出口总额5803万美元、增长50倍。建立畜禽、纺织、农产品、高耗能等四大产品出口基地,形成“巩固亚洲,开拓远洋,发展俄东、新马地区和中东”的市场格局。加工贸易额5571万美元,居全省第四位。境外劳务输出400人,培训储备8600人。
【城市建设】强化发展意识做强城市,强化精品意识做优城市,强化环境意识做美城市。“城市二次创业”顺利推进,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采取利用土地生财聚财、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发动社会各界筹资、管好用好建设资金、有偿 *** 市政公用设施等筹资措施,共投入中心城区建设资金27.2亿元。实施“硬化、文化”工程。拆迁房屋52.56万平方米,新建房屋93.28万平方米,其中安居工程和经济实用房71.28万平方米。新建利州东路、苴国路、利州广场、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点工程,新建设中广天然气长输管线292公里,新建城镇防洪堤42.2公里。新建南河体育场、图书馆、广元文化大厦、红军文化园、皇泽寺二期改(扩)建工程等一批文体设施。实施“绿化、亮化”工程。以凤凰山公园为“绿心”,以嘉陵江、白龙江、南河沿岸为“绿轴”,以城周天台山、南山、黑石坡森林公园为“绿屏”,建设点线面结合、环境景观相互交融的城市绿地系统,城市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增长7.4倍和2.65倍。利州、凤冠等城市景点广场安装了龙柱灯、奥立八方灯等20余种灯型1万余盏,亮灯率98%以上。实施“净化、美化”工程。街路清扫保洁200万平方米以上,垃圾清运、处理率均达100%。建成烟控区13个33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0个19.9平方公里。农房建设竣工面积年均保持在220余平方米以上,农村人均居住面积22平方米,宝轮镇被授予“国家示范镇”称号。新建沼气池14.45万口。2003年末与建市时比,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7倍,人口增长4.2倍,人均道路面积增长2.9倍,城市排水管网密度增长5.5倍,日供水能力增长40倍,每万人公共汽车增长12倍,居民用气普及率77.7%,人均居住面积增长1.8倍,城镇化率提高13.8个百分点,城市绿化覆盖率增长7.4倍,人均公共绿地增长2.65倍。2003年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交通信息】广元是川陕甘毗邻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宝成铁路、成普铁路和108、212两条国道主干线在市城区交汇,嘉陵江水运可直达重庆,广元机场已开通广州、北京、西安、九寨沟四条航线,绵广高速全线通车,广巴高速正式立项,集水、陆、空于一体的立体交通格局,使广元处在一个扼水陆要冲、控南北咽喉的枢纽位置上,成为东连中部、东部,西接大西南、大西北的重要通衢。“一小时到县”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公路总里程4666.47公里,新建改建国省县乡公路2300公里、村道公路5568公里,新铺油路、水泥路810公里,新建高速公路59.7公里、高等级公路227.3公里。固定 *** 32.6万户,其中城市18.5万户,移动 *** 71.1万部。建成 *** 信息资源网、 *** 系统办公业务网,金税、金卡 *** 系统普遍推行,电视监控、智能防盗系统普遍推广。
【生态环境】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大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工程实施力度,切实搞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造林900.82万亩,森林覆盖率42.3%,比1985年提高18.2个百分点。保护水域面积158平方公里。突出抓好嘉陵江等重点江河的水污染治理,废水排放达标率86%,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57%。辖区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流域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是西部自然生态环境更佳地区之一。
【社会事业】坚定不移实施科技兴市战略,全面推行党政一把手抓之一生产力目标责任制,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65项,引进推广国外先进科技成果42项,科技促进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7%。苍溪县被评为“四川省科技工作先进县”。普及义务教育,扩大高中教育,强化职业教育,重视成人教育,培育高等教育,发展民办教育。教育投资5.82亿元、增长20倍。按期完成“两基”。建成教育网,实现“校校通”。各级各类学校2397所,民办教育机构257所,建成国家、省、市重点(示范、特色)学校175所,四川省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元外国语学校、苍溪中学、剑阁职中等一批知名学校正在崛起。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98%、90.7%、62.4%,特级教师69名。在校生54.4万,3-6周岁幼儿入园率65%,小学、初中入学率99.17%、99%,巩固率97.92%、97.5%,居全省第5位;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2%,在校生4.34万,万人口在校生比居全省第8位,高考录取率71.89%,普通高考万人口升学率居全省第11位。职业学校在校生3.25万,毕业安置率98%。教育科研课题实验结题80项,省 *** 奖励10项。卫生机构1161个,医院床位7548张、每千人口拥有2.49张,卫生技术人员9371人、每千人口拥有3.09人,村卫生站2184个,乡村医生2376人, *** 预算卫生经费支出增加12倍,平均期望寿命提高3岁。农村三级医疗卫生、三级防保 *** 巩固发展,医疗卫生中心、新型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初步形成,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麻风病患病率控制在307.18/10万、0.02‰,抗击“非典”取得无死亡病例、无二代病人、无医务人员感染、无疫情扩散的阶段性重大胜利。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广元籍选手曾荣获亚运会金牌1枚,全运会金牌、铜牌各1枚,全锦赛铜牌1枚,省级赛区金牌69枚、银牌52枚、铜牌58枚。向国家队输送优秀运动员20名。获全国、全省群众体育先进集体21个、87个,全国、全省先进个人24人、124人。学校体育连续6年获省一等奖。投资2500万元的南河体育场等一批体育基础设施功能齐备。创新农村文化发展思路,苍溪县“生态庭园经济+庭园文化”模式受到 *** 和省委、省 *** 好评,并在全省推广。女儿节、雪梨节、山珍节、荷花节、桃花节、豆腐节等地方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馆藏图书39.7万册,年接待读者19.9万人,年借阅图书44万册。广播、电视覆盖率94.76%、96.21%,有线电视入户率35.9%。
【居民生活】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146元,累计增长6.25倍,年均增长11.6%。农民人均纯收入1639元,累计增长4.48倍,年均增长9.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90.7亿元,同比增长46.74倍,年均递增23.96%。城镇从业人员21.13万人,其中机关企事业单位14.53万人,私营、个体企业6.6万人。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女工生育保险83万人,基金结存3.6亿元。企业养老保险征收6.2亿元、支付7.98亿元,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筹集2.94亿元,向88521名下岗职工发放1.93亿元,代缴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费1.22亿元。指导培训失业下岗人员1.7亿人次,帮助失业下岗人员2.5万人再就业,劳务输出5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再就业率50%以上,城镇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98%以上。
【主要指标】人均GDP3423元,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64.7%。科技进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21.8%。进出口总额相当于GDP的4.6%。城市化水平25.3%。成人识字率93%,大专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82%,教育事业费支出占GDP的比重3.45%。平均预期寿命69.54岁。人口自然增长率0.88‰,恩格尔系数51%。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6.5平方米。人均生活用电量55千瓦小时/年。每百人拥有固定 *** 、移动 *** 分别为10.7部、23部。家庭电脑普及率1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0.1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54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8.53平方米。
二、广元元坝中学的情况如何、
广元市元坝中学地处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元坝城区,前临国道“212”线、兰(州)海(口)高速公路(广元至南充段)和广(元)巴(中)高速公路,后靠成普铁路和正在建设中的兰(州)渝(重庆)铁路,距离市中心仅2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交通通讯方便,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好地方。广元市元坝中学建校于1956年,1991年经原四川省教育委员会批准改建为高完中,是元坝区唯一的一所普通高完中,2003年成为市级重点中学,2005年被批准成立为四川省之一所规范性少年军校。广元市元坝中学
[1]学校分新(高中部)旧(初中部)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74433.7m2,共有教学楼三幢,科技楼两幢,图书馆一幢,总建筑面积36639.83m2。学校现有教学班70个,在校学生4500余人,教职工221人;有专职教师160余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中高级教师近70人。学校占地321亩,包括220亩的劳动技术教育基地。由于办学成绩显著,近几年多次受到省、市表彰和奖励。区委、区 *** 有信心在3年内将元中建成占地321亩,有教学班80余个、在校学生5000余人、教职员工200余人,校风、教风、学风更加优良的省级示范性高级完全中学,继而努力建成国家级示范性中学。国家、省、市、区各级领导对该校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别是区委、区府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采取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使该校在近几年的时间里得到迅猛发展。先后建成了初中部教学楼、教师宿舍、学生宿舍,并征地80亩扩建高中部,建成了高中部教学大楼、学生宿舍、400米环形跑道的运动场,科技信息大楼、艺术楼、体育馆、标准游泳池也在2005年末建成使用。
公元1956年,元坝中学有了它的雏形——广元县第二初级中学。处在村级所在地——原元坝乡砖灰大队,占地不足20亩。6个教学班300名学生10多个教师就是它的全部。1962年,学校更名为广元县元坝初级中学。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学校开始有了高中。初高中均为两年制,全校共8教学个班。受自然灾害和“十年浩劫”影响,学校面貌20年间山河依旧。到1980年才依靠 *** 投入修建了6间教室,争取当时的拣银岩煤矿、大修厂和3762油库等企业集资,修建了教师宿舍。恢复高考后,学校一直在为实现升学率“零”的突破而努力。1991年11月16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经省教委批准,区委区 *** 隆重召开“四川省广元市元坝中学”命名大会,从那时起,学校有了现在的名字,并正式进入高级完全中学行列。办学规模达到15个教学班900多人,教师40余名。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左右。十年转型,十年规范。2000年,欣逢世纪之交,千年更替,元坝中学被市教育局验收为合格高完中,在其发展史上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其时,学校有23个教学班,建筑面积近8000平方米,固定资产346万元。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洗礼,2006年9月,学校达到59个教学班4000余名学生,教职工197人。一校两部占地面积增至330亩,建筑面积45309平方米,固定资产超过4500万。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办学效益也明显提高。高考上线人数已经由90年前后1个左右上升到2000年26人,2006年达到608人,在全市强校林立的高中教育领域树起了一面自己的旗帜,并于2003年通过广元市重点高完中验收。元坝区
[2]50年峥嵘岁月,是一条流动的河。除了回顾,我们无法让它停止或重复。通过回顾,我们才能揭示学校迅猛发展的原因;通过回顾,我们才能发现岁月的长河中留下的足迹,洒下的汗水,经历的奋争…… *** 支撑,在机遇中出击,营造出一流环境。问及元坝中学快速发展的原因,老师们的回答惊人的一致,那就是首先得益于区委区 *** 的重视和支持。正是这样,学校才有了今天全市一流、省内领先的办学环境。1989年,原广元市中心区元坝乡划归卫子区,是年,卫子区 *** 迁址元坝乡,始称元坝区。原处于两个区的边缘地带的广元市元坝初级中学,转眼进入了新建元坝区政治中心,其发展问题被提上了区委区 *** 的议事日程。1991年高完中的命名,给予了学校新的发展定位。 *** 迁址,百业待兴。然而区委 *** 领导始终没有忘记元坝中学的发展。1994年,学校高考创造历史新记录,时任区委书记温燕德个人在市上获得800元奖金。他自己另外加上了80元,并用毛笔书写慰问信一封,在教师节一并送到了学校。1999年教师节,原区委书记赵俊普到元坝中学看望教师。在刘大国老师家,看到顶棚破烂,听到老鼠在上面肆无忌惮的蹦跳的声响,他深有感触。随后区委 *** 决定新修教师宿舍,他亲自主持现场会,协调土地和资金。2000年9月,由于生源猛增,学校不得不在校外租教室上课。紧急报告送到了有名的“重教书记”、原区委书记赵修云案头,区委 *** 果断决定,拨款80万元,将学校原定3层的教学楼改建为5层。同时决定,征地80亩,新建高中部,扩建元坝中学,作为全区教育的龙头,做大做强。2006年11月13日,元坝区委书记冯安富、代区长张寿于冒着细雨深入学校调研。“解决办学硬件设施问题,财政再紧张,每年150万元的投入都要确保按时足额到位。调整充实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确保2007年省级示范高中创建成功。”语意坚定,掷地有声,新一届区委 *** 对学校的重视,可见一斑。办学质量也是他们十分关注的话题:“质量事关学校的兴衰。省级示范高中示范的不仅是房子、设备,更重要的是教育教学质量。”进入21世纪的几年,是元坝中学历史上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2000年至今,区本级财政共投资1310万元,争取上级支持近300万元,社会融资800万元。2004年1月,区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做出决定,区财政每年给学校投入资金150万元。资金一笔笔注入,学校一天天壮大。谈起这几年的建设,学校总务主任王三仁如数家珍:先后新修了2幢可容纳45个教学班2500余学生的教学大楼,建立了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引资修建了可供3100余学生食宿的2幢学生公寓,安装了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语音室和教师电子备课室,购置了近170万元的实验设备;办公室实现了 *** 化和管理的微机化,建立了校园宽带计算机系统;安装了天文观测台;配置了电子音像馆;修建了青少年活动中心和科技楼;修建了具有200米的环形跑道和400米环形跑道的两个运动场,使学生体育活动面积由原来的1亩扩大到现在的50亩;校园绿化面积由原来的200平方米增至现在的1769平方米。看到这些变化,年近80的学校退休老教师刘中凡感慨不已:“变化太大了,这在当初连想都不敢想。”诚然,这些变化包含着自然的变迁和历史的进步等因素,却也必然折射出一代一代元坝中学人永不言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近几年,先后有多个兄弟县区党政代表团来学校考察。他们为学校优美的办学环境所吸引,对区委 *** 的重教行动给予很高的评价。
学校以“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注重全员培养、全面培养、良好个性特长培养”为办学宗旨;狠抓内部管理,加强教师培养,注重学生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秉承“以学生为本”的办学宗旨;以“尊重生命,彰显个性”为办学理念;以“文明的校园,学习的乐园,生活的花园”为目标。切实贯彻“两全”方针、坚持“三个面向”、培养“四有新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倾力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该校确定了“全员培养、全面培养、良好个性培养,尽力促使学生成为具有中华灵魂、国际胸怀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并建立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培养机制,形成了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在内的完整的课程体系,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高,为国家和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经过多年的探索与追求,已形成了一所师资力量较强、教师结构合理,硬、软设施齐备,环境优美的学校。
学校的特色体现在发展重心上。狠抓艺体教师配备,大力引进 *** 专业教师。目前学校的专业教师均具有本科及以上文凭。积极筹措资金添置专业课教学设施设备,修建了有人工草皮足球场的体育运动场和比赛用标准游泳池;融旱冰场、体操房、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于一体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拥有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室、语音室的科技楼。学校还与川师大、四川音乐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绵阳师院等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四川省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分院和绵阳师院把学校定为他们的教育和实习基地。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在外地引进优秀教师。如为引进优秀教师配备一套住房,安排其家属工作或子女就业等,吸引了大批省内优秀教师到元中任教。另一方面,想尽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环境,留住人才。近年来引进大批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高级优秀教师,广元市元坝中学现有教师近200人,,本科以上学历达到95%,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39人,中高级教师近70人。形成一支由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等组成的精业、敬业教师队伍,年龄在25—40岁的教师占90%,具有年轻化教师特有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仅2005年,全校就有43人获得市级以上表彰,有50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媒体公开发表。
学校教育教学成果显著,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比赛获得多项荣誉。短短的几年间,学校先后被评为“广元市教书育人先进学校”、“广元市更佳文明单位”、“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广元市校风示范学校”、“广元市艺术特色示范学校”、“广元市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四川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校”、“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交通安全示范校”、“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并获“广元市教学质量一等奖”“四川省人民 *** 教学科研成果奖”等多项荣誉。等。还荣获了“四川省教育科研成果奖”、“广元市教研成果一等奖”,学校档案建设被授予“四川省一级档案标准”。四川电视台、四川日报、四川工人日报、教育导报、广元日报、广元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先后多次对学校进行了采访报道。
近几年来,学校高考艺体学生的上线率一直居全市前茅,学校已经为高校输送了800余名合格的艺体学生。 2008灾区飞行学员入学欢迎仪式
特别是2006年,文化、艺体本科双上线117人,李艾等同学被四川美术学院等知名艺术院校录取。在艺体特色充分显现的同时,学校文考成绩也连上台阶。几年来,广元市元坝中学办学质量已然走出低谷,连上台阶。高考上线人数不断攀升,2002上线达189人,增长率100%,居全市之一,2003年本科上线98人,增长率77%,2004年上线率达99.4%,其中重本、一般本科上线188人,增长率达102%,居全市之一。 2008灾区飞行学员入学图
2005年本科上线267人,增长率41.3%。2006年高考本科一榜上线263人,其中重本上线10人,文考本科上线136人,艺体本科双上线117人。2005年、2006年高考本科一榜上线均超过260人,连续两年中考综合评估进入全市十强。2008级高考本科上线255人,全国重点大学上线5人,四川美术学院上线7人,北京服装学院上线1人,绍兴文理学院书法专业上线1人,四川音乐学院上线1人,空军航空大学上线1人。[3]其中2008年该校高三四班邓弘同学打破建校50多年的记录,顺利考上中国人民 *** 空军航空大学,成为校史上首位军航飞行学员。
党委书记兼校长:陈余建副校长:张光华、王尚华工会主席:张钊教导主任:赵崇杰政教主任:朱明尧总务主任:王家贞
学校实行精细化管理,提供全面优质教育服务:①公寓式住宿条件。②生活老师24小时值班,有严格、完善的住校生管理制度。③由短信平台、家长会、家长委员会、教学开放日、校长电子信箱、校园网、家访、电访等多种形式构成完善的家校沟通平台。
1956年,元坝中学有了它的雏形——广元县第二初级中学。 1991年成为元坝区唯一普通高完中。 2000年,欣逢世纪之交,千年更替,元坝中学被市教育局验收为合格高完中, 2003年成为市级重点中学。 2005年被批准成立为四川省之一所规范性少年军校。 2008年该校邓弘同学打破建校50多年的记录,成为校史上首位军航飞行学员。 2010年朱临远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