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宇宙大爆炸时间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宇宙起源于什么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宇宙大爆炸时间和宇宙起源于什么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请问宇宙大爆炸在多少年前这个时间是怎么推算出来的谢谢!
1、学家利用望远镜观察最老的星球上的铀光谱,从而估计宇宙的年龄是一百二十五亿年。科学家对宇宙(Universe)的年龄有不同的估计,根据不同的宇宙学模型(co *** ologicalmodels),科学家估计宇宙的年龄是介乎一百亿至一百六十亿之间;2001年科学家利用南欧洲天文台(EuropeanSouthernObservatory)的望远镜,观察一颗称CS31082-001的星球,量度星球上放射性(radioactive)同位素(isotope)铀-238(Uranium-238)的光谱(spectrum),从而计算出这星球的年龄是一百二十五亿年,这个估计的误差大约三十亿年,是亦即是说,宇宙的年龄至少有一百二十五亿年,这是科学家之一次量度太阳系(SolarSystem)以外铀含量的研究。科学家解释说,这个 *** 和在考古学(archaeology)上使用碳-14(Carbon-14)同位素量度物质的年龄一样,铀
2、-238同位素的半衰期(half-life)是四十四亿五千万年;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element)自动蜕变成为其它元素,至它本身剩下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
3、科学家指出,在宇宙开始时,大爆炸(BigBang)会产生氢(hydrogen)、氦(helium)和锂(lithium)等元素,而比较重的元素是在星球内部产生,当星球死亡时,含有重元素的物质会散布到周围的空间,然后和下一代个的星球结合;其实,地球上黄金(gold)也是从爆炸了的星球来。
4、因此,愈老的星球上的重元素,也会愈少,科学家认为,一些比较老的星球的重元素含量,只有太阳(Sun)的二百分之一。科学家曾经尝试利用钍-232(Thorium-232)同位素来估计宇宙的年龄,钍是一种放射性金属元素,与中子(neutron)接触时会引起核分裂,产生原子能源(atomicenergy),不过,钍的半衰期是一百四十亿五百万年,半衰期比较铀-238长,因此,估计的误差也比较大
二、宇宙大爆炸时候时间是怎样产生的
宇宙大爆炸理论大爆炸理论(Big Bang)是天体物理学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是在大约140亿年前由一个密度极大且温度极高的状态演变而来的.本理论产生于观测到的哈勃定律下星系远离的速度,同时根据广义相对论的弗里德曼模型,宇宙空间可能膨胀.延伸到过去,这些观测结果显示宇宙是从一个起始状态膨胀而来.在这个起始状态中,宇宙的物质和能量的温度和密度极高.至于在此之前发生了什么,广义相对论认为有一个引力奇点,但物理学家对此意见并不统一.大爆炸一词在狭义上是指宇宙形成最初一段时间所经历的剧烈变化,这段时间通过计算大概在距今137亿(1.37× 1010)年前;但在广义上指当今流行的揭示宇宙起源和膨胀的理论.这一理论的直接推论是我们今天所处的宇宙同昨天或者明天的宇宙不同.根据这一理论,乔治·伽莫夫在1948年预测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存在.1960年代,这一辐射被探测到,有力地支持了大爆炸理论,从而否定了另一个比较流行的稳恒态宇宙理论.宇宙大爆炸发展历史大爆炸理论是通过实验观测和理论推导发展的,在实验观测方面,1910年代,维斯特·斯里弗尔(Vesto Slipher)和卡尔·韦海姆·怀兹(Carl Wilhelm Wirtz)证实了大多数旋涡星系正在退离地球,不过他们并没有因此联想到这对宇宙学意味着什么,也不认为发现的星云其实是银河系外的其他星系.同时在理论上,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成功建立并推出没有稳定态宇宙.通过度量张量描述的宇宙不是膨胀就是收缩,爱因斯坦认为他自己解错了,并加入了一个宇宙学常数来进行改正.之一个不使用宇宙学常数,而真正认真将广义相对论运用到宇宙学中的是亚历山大·弗里德曼,他的方程所描述的宇宙称为Friedmann-Lemaître-Robertson-Walker宇宙,时间是1922年.1927年,比利时天主教牧师勒梅特独立推导出Friedmann-Lemaître-Robertson-Walker方程,并在螺旋星云后退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宇宙是从一个“初级原子”“爆炸”而来的—这就是后来所谓的大爆炸. 1929年,埃德温·哈勃为勒梅特的理论提供了实验条件.哈勃证明这些旋涡星云其实是星系,并通过观测造父变星测算出了他们的距离.他发现,星系远离地球的速度同它们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刚好成正比,这就是所谓霍伊尔的稳恒态宇宙模型.在稳恒态宇宙模型里,新物质在星系远离留下的空间中不断产生,从而宇宙基本不变化.其实这个理论的名称是出于霍伊尔的讽刺,他在1949年通过BBC广播节目形式传播的,论文《物质的特性》(The Nature of Things)发表于1950年.之后的许多年,这两种理论并立,但观测事实开始支持一个演变于热密状态的宇宙.1965年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使人们认为大爆炸理论是宇宙起源和演变更好的理论.1970年以前,很多宇宙学家认为宇宙可能在膨胀以前先收缩,这样可以避免从弗里德曼模型推出一个无限致密的“荒谬”的奇点.比较有代表性的是Richard Tolman的脉动宇宙模型(oscillating universe).1960年代末,史蒂芬·霍金等人证明这个假设行不通,因为奇异点是爱因斯坦引力理论的直接和重要推论.之后大多数宇宙物理学家开始接受广义相对论所描述的宇宙在时间上是有限的.但是,由于对于量子引力规律缺乏认识,现在还不能断定这个奇异点到底是真正 *** 意义上的无限小点,还是物理收缩过程可以无限进行下去,从而间接达到宇宙在时间上无限.现在宇宙物理学的几乎所有研究都与宇宙大爆炸理论有关,或者是它的延伸,或者是进一步解释,例如大爆炸理论下星系如何产生,大爆炸时发生的物理过程,以及用大爆炸理论解释新观测结果等.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由于望远镜技术的发展和人造探测器收集到大量数据,大爆炸理论又有了新的巨大突破.大爆炸时期宇宙的情况和数据可以计算得更加精确,并产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宇宙的膨胀在加速.宇宙大爆炸理论大爆炸理论测算出宇宙的年龄是 137±2亿年,这一计算是通过对Ia型超新星的观测,对宇宙背景辐射强度的测量,以及对星系相关函数的测量得出的.这三个独立测算所得到的结果一致,从而被认为是所谓更详细描述宇宙中星系性质的 Lambda-CDM model的有力证据.早期的宇宙充满了同源同性的物质,其温度、压强、能量都极高.随着膨胀和冷却,宇宙物质经历了相变,这种相变与蒸气冷却时的凝结过程和水的凝固过程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发生在更基本的粒子层面上.普朗克时期之后大约 10-35秒,相转变引起宇宙产生指数级增长,称为暴胀.之后暴胀停止,此时宇宙的物质形式是夸克-胶子等离子体,这些物质的运动都符合相对论.宇宙继续在空间上膨胀,温度继续下降.在某一温度下,一种至今未知的所谓重子相变的相变产生,夸克和胶子组成重子,就是质子和中子,同时还在物质和反物质之间产生了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已经被实验证实.随着温度进一步降低,更多无对称的相变发生,形成了现在的基本粒子和基本相互作用.之后,一些质子和中子结合,组成氘和氦的原子核,这个过程叫做太初核合成.随着宇宙的冷却,静止质量的能量密度以引力形式存在,并超过辐射形式的能量密度.在大约 30万年之后,电子和原子核结合成为原子(主要是氢原子),而物质通过脱耦发出辐射并在宇宙空间中相对自由的传播,这就是今天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随着时间的前进,在几乎是均匀分布的物质空间中,密度稍微大一点儿的区域通过引力作用吸引附近的物质,从而变得密度更大,并形成今天的气体云、恒星、星系和其他天文学观测到的结构.具体过程决定于宇宙物质的形式和数量,其中形式可能有三种:冷暗物质、热暗物质和重子物质.一般来说,大爆炸宇宙学理论有三个观测基础:星系红移为基础的哈勃膨胀;宇宙微波背景的细致测量;轻物质丰度(参见太初核合成(Big Bang nucleosynthesis)).另外,观测到的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相关函数符合标准大爆炸理论
三、宇宙大爆炸发生在什么时候
奇点是宇宙“大爆炸”的起始点。宇宙的一切都起源于无限小的点,包括时间。奇点有着无限大的密度、无限小的体积、无限高的温度和时空曲率,更包含着无法估计的能量,一切已知物理定律均在奇点失效。
138.2亿年前,奇点爆炸了。从这一瞬间开始,宇宙才产生了时间和空间,才产生了万事万物,包括物质、星云、地球。
大爆炸之后,宇宙进入了“暴胀”阶段,就像一个瞬间被注入空气的气球,在极短的时间内成倍地胀大。迎着大爆炸的曙光,地球生命开始演化。
“暴胀”阶段结束后,宇宙依旧在膨胀,不过放慢了速度,一直到了今天。
四、宇宙大爆炸发生在多少亿年前
宇宙大爆炸发生在137到138亿年前。
宇宙大爆炸发生的具体时间目前仍然有争议,还不能完全确定。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宇宙大爆炸发生在距今137~138亿年前。
在1927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和宇宙学家勒梅特首次提出了宇宙大爆炸假说时,并没有提到发生的时间。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根据假说提出星系的红移量与星系间的距离成正比的哈勃定律,并推导出星系都在互相远离的宇宙膨胀说,但他估算的时间只有几十亿年。
直到1946年,俄裔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正式提出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由大约14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
宇宙几乎完全由暗能量、暗物质和普通物质组成。其他包括电磁辐射(估计占宇宙总能量的0.005%或接近0.01%)和反物质。在宇宙的历史中,所有类型的物质和能量的比例都发生了变化。在过去20亿年中,宇宙中产生的电磁辐射总量减少了二分之一。
当前包括原子、行星、恒星、星系和生命在内的普通物质仅占宇宙质能总量的4.9%。当前这类物质的总体密度非常低,大约为4.5×10-31g/cm³,相当于每4立方米体积中只有一个质子的密度。暗能量和暗物质的性质是未知的。
五、宇宙大爆炸在什么时候
宇宙大爆炸发生的具体时间目前仍然有争议,还不能完全确定。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宇宙大爆炸发生在距今137~138亿年前。
在1927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和宇宙学家勒梅特首次提出了宇宙大爆炸假说时,并没有提到发生的时间。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根据假说提出星系的红移量与星系间的距离成正比的哈勃定律,并推导出星系都在互相远离的宇宙膨胀说,但他估算的时间只有几十亿年。
直到1946年,俄裔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正式提出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由大约14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
此后,对宇宙大爆炸发生的时间一再进行修正,总体来说是向前在推,从120亿年,到140亿年、160亿年不等。因为采用不同的理论、取不同的参数,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目前,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计算,认为宇宙大爆炸发生的时间是在距今137~138亿年。具体的时间有137.2亿年到138.2亿年。
其实,宇宙大爆炸究竟是在137亿年前,还是在138亿年前发生的,对现在的宇宙性质都没有什么影响。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