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归档时间的问题,以及和文书档案的归档时间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文书档案的归档时间一般是
1、文书档案的归档时间一般是第二年6月底以前完成上一年度的归档工作。
2、文书档案的归档时间一般是在文件处理完毕之后,根据文件的重要性和保管期限,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归档。不同类型的文件有不同的保管期限,重要文件的保管期限会更长,需要更加仔细地保管。在归档之前,需要对文件进行整理、分类、编号等工作,以便于后续的查阅和利用。
3、根据文件的性质和分类标准来确定。一些文件可能需要长期保存,如合同、决策、计划等,因此应该归档保存较长时间,可能数年或更长。而一些日常工作的文件可以稍后归档,如通知、报告、备忘录等,一般归档时间为1-2年。具体归档时间应根据公司的规定来决定。
4、(一)本机关职能活动中形成的一般性业务文件材料。
5、(二)本机关召开会议、举办活动等形成的一般性文件材料。
6、(三)本机关人事管理工作形成的一般性文件材料。
7、(四)本机关一般性事务管理文件材料。
8、(五)本机关关于一般性问题的请示与上级机关的批复、批示,一般性工作报告、总结、统计报表等。
9、(六)上级机关制发的属于本机关主管业务的一般性文件材料。
10、(七)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制发的非本机关主管业务但要贯彻执行的文件材料。
11、(八)同级机关、下级机关关于一般性业务问题的来函、请示与本机关的复函、批复等文件材料。
12、(九)下级机关报送的年度或年度以上计划、总结、统计、重要专题报告等文件材料。
二、公文的归档时间是什么时候
1、归档工作一般应在次年的3月份完成,最迟也不能超过6月份。完成了归档工作,文件材料就正式转化为档案。
2、详解:案卷的归档是把一年中立成的案卷移交档案室集中保管,以保证机关档案的完整,便于查找利用。在移交之前,所移交的案卷的质量要经过档案部门检查验收。检查验收的内容包括归档文件是否齐全完整,有无重复;是否遵循文书立卷的原则进行立卷;文件和电报是否保持内容联系,合并整理,统一立卷;绝密文件是否在卷皮上盖有绝密字样专用章;保管期限是否准确;永久、长期、短期保管的文件是否分开立卷等。另外,对归档文件的数量和移交目录也应检查验收。归档工作一般应在次年的3月份完成,最迟也不能超过6月份。完成了归档工作,文件材料就正式转化为档案。
三、档案归档时间一般规定是
机关文书档案的保管期限定为永久、定期两种。定期一般分为三十年、十年。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三十年向社会开放。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少于三十年,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以及其他到期不宜开放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多于三十年,具体期限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施行。
档案整理,就是按照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根据科学的理论和 *** ,把档案整理成便于保管和利用的有序体系的业务活动。
档案整理的基本流程包括:确定档案整理单位、揭示档案之间的内在联系、确定档案先后次序、为档案提供唯一标识符、编制检索工具,也就是组件(卷)、分类、排列、编号与编目等五个步骤。
档案整理的之一步,就是要确定档案的基本整理单位,即组件或组卷,以此明确件(卷)的构成以及件(卷)内的排序。
在件的构成中,对于照片、录音、录像、实物档案,一张照片、一盒录音、一盘录像、一件实物即为一件。文书档案件的构成要复杂一些,收文一般包括文件处理单、文件正本,发文一般包括文件正本、发文稿纸、定稿、重要文件历次修改稿等,各种稿本往往还会包括正文、附件。在件内排序时要求正文在前、附件在后,正本在前、定稿在后,有文件处理单或发文稿纸的,文件处理单在前、收文在后,正本在前、发文稿纸和定稿在后。
组卷(以科技档案为例)时,科研课题、建设项目、设备仪器方面的科技文件一般按其课题、工程项目、台(套)等分别组卷,管理性科技文件应放入所针对的项目文件中,按阶段或分年度组卷。科技档案卷内文件一般应文字材料在前、图样在后,案卷内管理性文件按问题结合时间(阶段)或重要程度排列。
分类指的是档案归类,即将完成组件(卷)的档案按照分类方案划分、归入相应的层次和类别,揭示档案内在联系,使档案形成一套有机体系。
文书档案一般采用年度、机构(问题)、保管期限分类项进行复式分类,如:年度—机构(问题)—保管期限、年度—保管期限—机构(问题)、年度—保管期限等。规模较大或公文办理程序适于机构(问题)分类的立档单位,一般采用年度—机构(问题)—保管期限、年度—保管期限—机构(问题)三级分类;规模较小或公文办理程序不适于按机构(问题)分类的立档单位,可采用两级分类,如:年度—保管期限分类法。
照片、录音、录像、实物档案分类 *** 与文书档案类似,但一般按照问题进行分类较为适宜,即照片、录音、录像档案按照问题或事由分类,实物档案按印章、题词、奖牌、奖章、证书、公务礼品等问题分类。档案数量较少的,也可以不分问题,采用两级分类。常见的分类 *** 包括:年度—问题—保管期限、年度—保管期限—问题、年度—保管期限等。
排列是在分类方案更低一级类目内,根据一定的 *** 确定档案先后次序的过程。以件为单位整理的文书档案在更低一级类目内,按时间结合事由排列,同一事由的文件按照形成先后顺序排列;以卷为单位整理的科技档案,科研类、建设项目类档案可按照课题研究、项目建设工作顺序排列,设备仪器类档案可按照立项、验收、安装、维护等过程排列;照片、录音、录像、实物档案在更低一级类目内按照时间排列即可。
宗号—档案门类代码·年度—机构(问题)—保管期限—件号。比如,Z109全宗文书类2019年永久档案办公室第1件、Z109全宗照片类2019年永久档案第1专题第1件,按照规则确定的档号为:Z109-WS·2019-Y-BGS-0001、Z109- ZP·2019-Y-001-0001。采用“年度—保管期限”进行分类的,其档号结构为:全宗号—档案门类代码·年度—保管期限—件号。前例档案,去掉机构(问题)分类要求,按照本规则确定的档号为:Z109-WS·2019-Y-0001、Z109-ZP·2019-Y-0001。
以卷为单位整理的档案,其档号结构为:全宗号—目录号(类别号、项目号)—案卷号—件、页(张)号,比如,Z109全宗科技档案科研项目第1项第1卷第3件、Z109全宗会计档案2019年度第15卷第21件,按照本规则确定的档号为:Z109-KJ·KY01-001-0003、Z109- KU·2019-015-0021。
编目就是编制档案目录。以件为单位整理档案应编制归档文件目录,以卷为单位整理档案应编制案卷目录和卷内文件目录。目录编制时应按照分类、排列的结果,依据档号顺序,逐卷,逐件开展。每一卷档案、每一件档案在目录中体现为一个条目。在信息化条件下,档案目录不仅仅体现为纸质目录,同时也体现为电子目录,既方便手工查阅、档案交接,又方便计算机检索。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电子表格或者文字处理软件进行目录编制的,项目内容应直接输入完成,不加入空格、回车,以免影响数据完整性,给数据检索带来麻烦。
虽然不同门类档案整理的一般要求基本相同,但在具体要求上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采用不同整理方式时差异就更为明显。为解决此问题,《规定》提出了“卷件融合”新思路,从整理思路、档案管理、档号编制、目录编制上将卷、件整理 *** 逐步统一起来,实现档案资源的融合管理。
《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各机关应根据本规定,结合本机关职能和各部门工作实际,编制本机关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经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执行。
有垂直领导关系的中央、国家机关应依据本规定,结合本系统工作实际,编制本系统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并经国家档案局审查同意后执行。
四、什么是归档时间
归档时间将土地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移交给档案室的时间。归档时间要依据文件材料形成过程的特点作出规定。从便于集中统一管理、便于维护档案的完整和安全及便于利用等要求出发,归档时间可以分为随时归档和定期归档两种。随时归档是指在项目任务完成后,将该项目应归档的文件材料收集齐全,组成保管单位,由各文书或业务部门负责人审定后,向本机关档案室归档。定期归档时间一般按项目完成后第二年或另行规定的时间进行归档。土地资源调查、土地登记、建设用地项目审批等工作,由于工作历时时间长,专业性强,可以酌情考虑待工作全部结束后,统一归档移交。财会档案中的账簿、凭证等文件材料,以及土地统计工作中产生的报表等,由于在工作中查找利用频繁,可在本部门存放1~2年后移交档案室。
关于归档时间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