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事故上报时间的规定24小时-生活-

每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事故上报时间的规定24小时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1 0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每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事故上报时间的规定24小时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几小时
  2. 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多少个小时
  3. 事故上报时间的规定,每级上报的时间
  4. 事故发生后需要逐级上报每一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几小时
  5. 安全事故上报时间规定
  6. 事故发生后应向上级报告,每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几小时
  7. 事故发生后应逐级上报每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几小时

一、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几小时

1、每级上报时间不超过2小时。如是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小时内应报告当地安监部门。安监部门逐级上报,每一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2、《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第七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接到事故发生单位的事故信息报告后,应当按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同时书面通知同级公安机关、劳动保障部门、工会、人民检察院和有关部门:

3、(一)一般事故和较大涉险事故逐级上报至设区的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4、(二)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5、(三)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6、前款规定的逐级上报,每一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前款规定上报事故情况时,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 *** 。

二、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多少个小时

1、法律分析:事故发生后应向上级报告,每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2、法律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四条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三、事故上报时间的规定,每级上报的时间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 ***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1、事故发生单位事故报告的时限。从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时起算,该单位向 *** 职能部门报告的时限是1小时。

2、 *** 职能部门事故报告的时限。县级以上人民 *** 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向上一级人民 *** 事故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逐级报告事故的时限,是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的同时,应当报告本级人民 *** 。

3、法定事故报告时限的界定,《条例》关于事故报告的法定时限,从事故发生单位发现事故发生和有关人民 *** 职能部门接到事故报告时起算。超过法定时限且没有正当理由报告事故情况的;

为迟报事故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但是遇有不可抗力的情况并有证据证明的除外。譬如,因通信中断、交通阻断或者其他自然原因致使事故信息等情况不能及时报送的,其报告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第十一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第十二条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每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事故上报时间的规定24小时-第1张图片-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四、事故发生后需要逐级上报每一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几小时

2小时。通过查询《山东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得知,事故发生后需要逐级上报每一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事故是指当事人违反法律法规或由疏忽失误造成的意外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严重损失的情况,如交通事故、生产事故、医疗事故、自伤事故。

五、安全事故上报时间规定

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2、法律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十一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具体处理程序如下:1、报告受理: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事故发生后对伤者及时医治的同时,要及时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提交事故经过报告;报告内容: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受伤(或中毒)程度,事故简要经过,已经采取的措施及处理结果等;构成重伤事故的,由安监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依法处理;2、接待举报:对前来举报事故单位的要热情接待,详细登记,对企业经营单位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形成事故报告。对于因医疗费用、伤者补贴等,双方发生争议的,填写《受伤事故案件送达书》及《工伤事故报告书》一并移送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仲裁委员会办公室,进入劳动争议仲裁程序;3、事故调查:对立案调查的重伤事故,要按照国务院第493号令执行,要组成调查组,查清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责成事故单位将工商执照、法人身份证明、事故经过报告等材料上报调查组。责成事故单位进行安全生产法制宣传教育,并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认真抓好落实,防止事故重复发生;4、事故调解:对未造成伤残等轻微工伤事故,经过当事双方协商一致,安监部门予以调解处理、签字备案,减少诉讼程序;5、事故处理:安监部门根据调查结果,对事故单位做出行政处罚决定,送达并执行;处理瞒报: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未及时上报,经查实,由区安监部门会同相关部门依法追究瞒报责任。事故结案后,将事故报告书等材料移交劳动仲裁机关;同时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者。对主动上报工伤事故并积极配合调查的单位,从轻处罚,对瞒报、漏报事故的单位,对阻碍、干涉事故调查工作的单位,从重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6、工作时限:轻伤事故从接到报告起,到报送仲裁程序为止,工作时限为15天时间,特殊情况可延长,但延长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5天;重伤事故工作时限为60天,特殊情况可延长,但延长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0天;总体来说,我国把安全生产事故一共划分成了四个等级,最为严重的是特别重大事故,但就算是一般事故,也会追究造成此次安全事故主要责任人的法律责任的;发生了安全生产事故以后,必须要之一时间向监管部门进行报告,而且,要把引发事故的原因调查清楚才能问责的。

六、事故发生后应向上级报告,每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几小时

1、事故发生后应向上级报告,每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十一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3、第十二条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4、(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5、(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十六条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7、第十七条事故发生地公安机关根据事故的情况,对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立案侦查,采取强制措施和侦查措施。犯罪嫌疑人逃匿的,公安机关应当迅速追捕归案。

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七、事故发生后应逐级上报每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几小时

1、法律分析:事故发生后应逐级上报每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2、法律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3、第九条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 ***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 ***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4、第十一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好了,关于每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和事故上报时间的规定24小时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标签: 上报 时间 事故 不得 超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