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土灶、柴火,焖熟的洋芋+棒豆+大米饭,这是一些地方的民间传统美食,城市很少有人会做这种饭吃,可能很多人见都没见过。这不,贵阳市开阳县禾丰乡十里画廊一带的一些农家乐,今夏推出了这道特色农家饭,嘴馋的吃货可以去尝尝。
近日,都市新闻记者在这家农家乐看到,新推出的这道特色“三掺饭”,虽然食材很常见,但是做法很讲究。就是将洋芋坨坨和棒豆节节和着大米一起焖熟,一锅土灶柴火“三掺饭”即出锅。
说起容易,吃起也香。但是,焖饭这一环节可大有学问,一不留神可能就前功尽弃,不仅美食吃不成,还有可能成了一锅糊锅粑。
据介绍,焖“三掺饭”有诀窍,先将适量配比的洋芋坨坨掺和棒豆节节再掺和着大米,放在铁锅里拌和好后加适量水,盖上锅盖生火焖煮,有的还加上少量猪油。
开始焖煮时灶内的柴火可以大些,待锅内水分蒸发至一半时,把柴抽出部分减小火苗。最后全部抽出柴禾,只留残余炭火在灶膛内。
此时最关键的技术要领到了,也就是如何掌握好火候。必须人不离灶不停地挪动铁锅,让锅底不停地换动位置置于炭火上方文火焖,不时还要揭开锅盖翻动锅内的食材。直至炭火逐渐熄灭,锅内的洋芋坨坨、棒豆泛出微黄色,表皮稍焦,一锅黄亮亮、香喷喷的特色“三掺饭”即大功告成。
还有一种加工 *** 是,先将洋芋坨坨和棒豆节节一起炒至半熟,然后再倒进米饭拌和后文火焖煮,直至洋芋坨坨和棒豆节节成熟,香味渗入米饭后出锅。不过这种加工 *** 没有上述之一种 *** 做出的“三掺饭”原味浓。
工作人员介绍,乡舍的农家特色“三掺饭”,是为都市旅人量身定制的最质朴、最经济、更享受的乡村生活,可以使土灶柴火饭这种儿时的记忆重新回到人们餐桌,让小时候的味道从怀念立即变成眼前的现实美味。
据了解,当地有乡舍民宿31栋,推出土灶柴火饭“三掺饭”的有4家。当地乡舍为城市人推出的乡愁之旅,活动内容有乡舍+亲子活动+土灶柴火“三掺饭”+早餐+菜地寻宝趣味活动等,吸引了不少城市家庭前来休闲娱乐度周末。
都市新闻记者 贾华
编辑 章虹
审校 廖波
签发 沈丽琼
10分钟出锅的排骨土豆焖饭,鲜嫩又爽口排骨事先汆烫,去掉血沫。洋葱切丝备用。土豆切一厘米见方小块,泡在水中备用。锅中放适量油,放入5勺白砂糖,小火烧到糖变成焦糖色,冒泡的时候放入汆烫好的排骨上糖色。排骨上色后,放入洋葱丝炒香。洋葱香味出来以后放入土豆块,翻炒基本断生。加入青豆粒继续翻炒1分钟左右,滴入少量老抽,加盐、生抽调味,可以比平时略咸。再电饭锅中放三小杯洗好的米。加入比平时略少一点的水。把刚才炒好的才放在锅中,我用的是九阳公主系列电饭煲,一开始担心容量不够,后来发现妥妥地放下啦!不用担心,公主电饭煲也可以满足很大容量哟在最上层铺一层切成一厘米见方的番茄块。盖上盖子,用旋钮选择灶烧饭功能,就等出锅咯~程序结束打开盖子,是不是色香味俱全!~开始吃咯!主食,午餐,锅具,炒锅,电器,电饭煲,炒,焖,中国菜,家常菜
懒人焖饭,饭菜一锅出,比电饭锅还快,免油烟,免洗一堆锅从小爱吃锅巴饭,小时候家里的大铁锅柴火饭,米饭加上土豆,再加一点点肉,焖出来的直接就能吃好几碗,我老家称为“塌锅饭”,真是记忆中的美味......
长大后铁锅柴火饭成了一种奢侈,但对于吃货来讲,也是要变着法子的去实现,开始接触珐琅锅的时候价格几千块,望而生畏。
在一次美食活动中,要做个米饭的比拼,我看到锅具中有珐琅锅,兴高采烈地拿了珐琅锅来焖米饭,是那种里面白色光面珐琅的锅,米饭做出来很香,可是底部糊得厉害,做完饭后给人家洗半天都洗不掉,很尴尬......
两年前我家里入了现在这口珐琅锅,这个里面是黑色麻面的,开锅后不粘性还不错,就避免了一炒就糊和不易清洗的麻烦,有了这口锅后,终于可以吃上记忆中的锅巴饭了,现在家里有5个珐琅锅了,一方面是颜值派,另一方面也确实太喜欢用这种锅了,其中今天用的这口红锅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几乎天天都用。
今天分享的是土豆鸡腿焖饭,我是个土豆控,全家也都爱吃土豆,把土鸡的两个鸡腿剁了下来一起焖,鸡腿肉经过稍微煸炒,这种油脂和土豆大米一起渗透后,特别香,加上我超爱的随州冬菇,好锅配好食材,简单一焖,好吃爆了。
做法很简单,珐琅锅焖米饭比电饭锅好吃,也比电饭锅更快,下面就来具体看看吧......
【食材】
鸡腿两个、土豆三个、冬菇两个、大米约400克、生抽一勺、蚝油一勺、盐适量、油适量、老抽半勺
(一勺约10毫升)
【 *** 步骤】
1、准备好原材料。
2、冬菇晒得特别干,所以要提前泡发好,我在北方,家里干燥,冬菇更干,提前四个小时开始泡,时间不够的话就切成小块泡。
泡之前清洗清洗,泡发的水正好用于焖饭。
3、土豆切成大小适宜的丁,泡发好的冬菇切成薄片。
4、鸡腿肉切成小块,因为珐琅锅焖米饭快,把鸡腿肉大体切下来切成小块,骨头斩成比较小的块,这样便于骨头熟透。
5、大米淘洗干净。
6、锅里加入适量油,加入鸡腿肉翻炒,加入适量生抽、蚝油、一点老抽、适量盐,翻炒均匀。
珐琅锅炒鸡肉会有一点点粘,注意热锅冷油,炒的时候可以加一点点水,或加了生抽这些后,用锅铲刮一刮锅底,就不粘了。
7、加入土豆和香菇,翻均匀。
8、加入大米,翻均匀。
9、泡香菇的水加入,水量注意看一下,珐琅锅省水,像我下图的这个水量,焖出来的米饭软硬适中。
10、盖上锅盖,中火或大火(火苗不超过锅底)煮开,一开后立马开小火,用锅铲再翻一翻,煮得少的话不用翻,这个不是必须的,灵活来做。
11、盖上锅盖,开小火,计时23分钟,为了底部每个地方受热均匀,可以中途移动几次锅底,使其不光中心受热。
12、时间到后焖几分钟,这样就可以轻松铲起来锅巴了。
【小贴士】
时间上供大家参考,大致时间差不多,因为水量差异会有一定影响,喜欢锅巴的稍微多焖个1分钟,不喜欢锅巴的少焖一分钟,可以揭盖看,自家做做测试,做上一两回就达到了自家喜欢的状态,做饭要灵活掌握。
叶子的小厨,一级营养师,用心分享简单、接地气的家常美食做法。
公号:叶子的小厨,里面有1000多道家常食谱。
记忆中的铁锅青菜饭#追寻儿时味道#最美不过烟火气,以各色美食,传递各种心情,我小时候吃的青菜饭就是我儿时更好的回忆。
青菜饭是以青菜和大米为主料,加色拉油和高汤,再加精盐等,通过煮、焖制而成。菜饭有着悠久的历史,这种简单营养美味的食物起源于家厨,是劳动人民为了让亲人、自己能在忙碌中吃上有饭有菜的美食而产生的;是劳动人民日常生活中智慧的表现,随着时代的变化,餐饮行业的发展,青菜饭品种丰富多彩、多种多样,青菜饭口味层出不穷,但我始终怀念儿时吃的青菜饭,特别是青菜饭锅巴更是让人回味无限。
特别是在物质匮乏的70年代,能吃上可口的铁锅做的青菜饭感觉最幸福的了。在我们北方很少有人家会做菜饭,只有像我们南方籍的人家才会做菜饭,小的时候更爱吃的就是大铁锅做的青菜饭,先把小白菜或油菜洗干净切成断,先再锅里加点豆油或猪油烧开,加葱花、姜爆锅加青菜煸炒一下,填水加大米,根据自己口味加上适量的盐或者喜爱的调料,继续填柴火,大米和青菜互相碰撞产生美妙的声音,锅里飘出香喷喷的味,既好看又好吃的青菜饭就好了,再加几个随口的小咸菜就做成了完美的午餐或晚餐,对于当时年代这是更好的美食了,对于现在工作、学习或忙碌的人们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佳肴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暖气地热取代了土炕,童年的往事变成了美好记忆,家家户户烧大炕铁锅做菜饭,什么小鸡炖蘑菇、土豆炖豆角、铁锅炖大鹅家常菜,都变成小馆的特色菜了,那一碗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青菜饭,是我儿时一道不可忘却的美食;它代表着家的味道,母亲的味道,童年的美好生活。
图片来源于 ***
美文|土豆焖饭忆端午王 宏
寻寻觅觅,今天终于遇见“失散”二三十年的土豆。
熟人从乡下黄土地挖来送我的,个头不均,大的形如鸡蛋鸭蛋,小的貌若枣子李子,面色淡黄,还沾着黄泥,迥异于这些年菜市场和饭店酒楼里那些齐刷刷、却缺了儿时味道的“大块头”土豆。眼前一亮,心头一热,赶紧做起土豆焖饭,凭着模糊的记忆,刨皮、切片、浸泡,然后熘炒、入味,至七八分熟,和大米一块烧煮,才十分钟功夫,一小锅土豆焖饭大功告成,其光亮眼,其香入鼻,其味沁脾,其感满怀,时光仿佛从儿时飘逸而来,只是没有柴火铁锅烧制。
记忆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春末夏初,土豆长成,端上餐桌,要么是紫苏黄焖,要么是清炒焖饭,可惜没有今天的牛肉煨土豆,若有,定然是人间至味。那当儿,端上餐桌的还有之一季采摘的辣椒、黄瓜、茄子、四季豆、空心菜、红苋菜等菜蔬。田园艾草飘香,泽地菖蒲叠翠,江河雨水渐丰,更有粽香依稀,麻花炖肉,锣鼓乘风,不消说,端午佳节就要来了。
每逢佳节,除了思亲,还有忆旧。老家在湘江东岸的铜官乡下,小山村距离湘江七八里路。一顿“丰盛”的端午中餐吃罢,和七八个邻居小伙伴说说笑笑,一会儿羊肠小道,一会儿田垄溪岸。走了三四十分钟便豁然开朗,江阔人欢,不见河岸,全是人堤,不闻涛浪,但得桨声。那时铜官还有全国五大陶都之誉,铜官陶瓷公司尚处在兴旺时期,各个分公司都有自己的龙舟,湘江两岸这一片很多村子也置办了自己的龙舟。一时间,一二十条龙舟竞渡湘江铜官水域,旌旗蔽日,锣鼓喧天,白浪翻涌。只可惜,年少的我们哪有心思去关心眼前的短兵相接、群雄逐鹿。夕阳西沉,战云散去,谁强谁弱、孰胜孰负,我们这群小鬼头却是摸不着头脑。
除了蹭热闹场面,更有那卖冰棒的大人和少年牢牢刻在我脑海,一个个白色泡沫箱子装着,外面还盖着一层薄棉絮保温,裹得严严实实,生怕融化,或用单车驮着,或用臂膀背着,裹挟在江畔人群之中。其实,小时端午上街看龙舟一半冲着热闹劲儿,一半冲着那冰棍儿。记得最早时候白冰棒卖四分钱一支,绿豆冰棒六分钱一支,后来又有了高级的雪糕冰棒、牛奶冰棒。每年端午去看龙舟,父母都会给几毛钱让我们买吃的,零食种类很少,奢侈一点就买一瓶汽水,伴着麻花、小花片、油炸豌豆、兰花根、灯芯糕解馋。
后来,上初中,读中专,参加工作,娶妻生子,随着年岁增长,日子越过越好,不再渴盼着过年过节吃好的、穿好的。到湘江河边看龙舟也越来越少了,不记得何时开始懒得去看龙舟了,据说后来端午节铜官湘江河里龙舟一年比一年少了,这些年更是难觅踪影。曾几何时,我生活中的端午节就是一个简单的符号,一次家庭的团聚而已。
近两年到基层工作,正是乡村振兴战略热气腾腾推开的时期,一处处美丽宜居村庄如雨后春笋般竞相生长。乡下湖塘溪港变得清澈秀美了,房前屋后变得整洁干净了,草木菜地变得精致旺盛了,父老乡亲精气神也倍儿增了。走过这村,转悠那寨,村里用心收集的那些旧物件,或室内陈列,如老式床柜、犁钯、蓑衣、斗笠、水车、风车,或干脆用作建设材料,如用石磨、石块铺路,坛子、碟子、罐子造景,石槽、石臼种养铜钱草……这个时候,我总是看得很仔细很入神,仿佛岁月在我眼前绕了个弯儿,慢下来停了会儿。地处湘江下游西岸、洞庭湖尾闾的大众垸,河湖沟渠纵横相连,湘江、沩水河、柳林江、团头湖、千龙湖、大泊湖、芦花江碧波荡漾,透着温婉可人的水乡风韵,这些年,老百姓自发众筹开展划龙舟、赛龙舟活动,热情很是高涨,其声其势,直追儿时场景。
一碗儿时模样的土豆焖饭,一处处标新与怀旧共生的美丽屋场,闻着艾草、菖蒲、绿荷的清香,透过娇嫩的辣椒、四季豆、黄瓜、茄子等编织的多姿菜园,不时瞥见水乡大地一艘艘或新或旧的龙舟,我不由自主回到端午佳节,也不由自主怀想起端午节的灵魂人物、文化谱系——屈原。爱国诗人屈原的辞赋名句很多很多,我不由自主反复吟诵这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常常感觉,于吟诵与咀嚼之中,这诗句,总能清澈我的目光,叩开我的心扉,串起一道道山水、一段段时光。
<责编:胡什>
懒人一锅端方式,土豆焖饭,美味又健康土豆是大家餐桌上的常客,像什么酸辣土豆丝啊,土豆烧牛肉啊,孜然土豆丁啊……总能让人吃得很满足。今天要说的一种吃法,是土豆+米饭,不仅美味,而且还更健康呢!
经科学研究表明,在大米中加入土豆能够增加饱腹感,同时土豆的存在也有助于减缓糖分吸收入血的速度,降低血糖波动幅度,对于需要控糖和控制能量摄入的人来说,绝对是再健康不过的吃法了。
土豆焖饭,简单美味易上手,用电饭煲就能做出来了,既补充了粗纤维和维生素,还改善了米饭的口感!视觉上看起来也是很漂亮的。不如一起来试试吧!
土豆焖饭
食材:大米,土豆,豌豆,火腿
调料:香油,豆瓣酱,生抽,老抽,白糖,胡椒粉,味精
步骤:
1.大米先用水浸泡15-30分钟。
2.土豆削皮切小块,泡在清水里,待下锅前再沥干。
3. 炒锅入油,倒入沥干后的土豆块和豌豆,翻炒至土豆边角略略焦黄,放入火腿转小火,放入豆瓣酱炒香,再加入生抽、老抽、糖翻炒均匀,关火。
4. 把炒过的配菜都倒进生米里,盖上电饭煲,煮饭模式。
5. 饭煮好后开盖把土豆和饭轻轻搅匀,焖10分钟,准备盛出时放一些胡椒粉味精和香油拌匀即可。
小贴示:
1. 按平时煮饭的方式在电饭锅里加米加水煮出来的饭比较湿软,想饭干一点就比平时煮饭放少一点水。
2. 炒制配菜时,土豆豌豆还是生的,不用炒熟。
在外卖不敢吃,餐馆不敢去的日子里,作为上班族的我们午餐只能自备了。对于一个经常自备午餐的人来说这个是小事情,但是对于很多以前经常依靠外卖过日子的小伙伴来说,真心坑。
近些天就给鲜少带饭的小伙伴分享一些午餐快手教程,马上就要上班的小伙伴可以做起来了。
排骨土豆焖饭
食材:排骨、土豆、玉米粒、胡萝卜粒、莴笋粒或者豌豆粒(二选一即可)、白砂糖、耗油、生抽、料酒、姜、葱、蒜,米饭
工具:炒锅、煮锅、电饭煲
准备工作:土豆切块、大蒜切片,切部分姜片和姜丝,小葱切成葱花
*** 步骤:
1、排骨冷水漂15分钟,然后洗净。冷水漂的原因是去表面的血水。
2、排骨放入煮锅中,然后加水煮,同时加入些许姜片和料酒,用以去腥味。排骨煮开5分钟后捞出,过滤。
3、锅中加入油,油热之后将排骨放入锅中煎,等表面微焦后捞出,注意此时只是捞出排骨即可。
4、煎过排骨的锅中继续加热,加入白砂糖,不停翻炒,等到锅中白砂糖的颜色变成红色后加入排骨,不停翻炒。接着加入姜丝、蒜片翻炒,继续加入些许生抽翻炒。
5、待排骨颜色变深后加入切好的土豆块、玉米粒、胡萝卜粒、豌豆粒等蔬菜,然后加入适量食盐,翻炒均匀,然后加入刚刚没过食材的水分,等待煮开后转小火煮10分钟关火。
6、将大米放入电饭煲内洗净,然后将炒好的土豆排骨倒入其中,在加入适量的水分,这个水分就按照平时的煮饭的习惯加入水量即可。
7、米饭煮好后焖5分钟左右,撒入葱花,土豆排骨焖饭就做好了。
注意:
- 通常来说电饭煲饭水量高出米饭小指头一指节高即可,因为土豆排骨中也还有部分水分,所以建议大家先加入土豆排骨,再加入水份,防止水量过多。
- 如果电饭煲有精煮的话选择精煮会更好,米饭和排骨的味道都会更好。
- 炒排骨的时候注意油、食盐等量的添加,油的话可以比日常做排骨时少一些,而食盐的话量就控制在正常即可,不需要因为后面需要焖饭而加入更多的食盐。
这种方式非常适宜上班族带饭的时候使用,一个是因为方便做成,二个是因为汤水较少方便携带。带饭的时候建议可以加入一点点泡菜,这样更容易开胃下饭,这些都是个人经验所得,如果你有需要,可以尝试一下。
阜新阳光大姐||跟我学做菜:美味焖饭做起来,简单,有食欲有些宝妈不爱吃大米饭,可以试试做焖饭,对于每天吃白米饭的宝妈来说,也可以换换胃口。以下是7款简单好做、营养美味的焖饭做法。
土豆焖饭
材 料:米2人份(量杯量2杯),土豆1-2个中等大小个头,蚝油1少,香油适量
做法:
1、米先浸泡15-30分钟。
2、土豆削皮切小块,泡在清水里防止氧化,待下锅前再沥干。
3、炒锅入油,油烧热后倒入沥干后的土豆块,翻炒至边角略略焦黄,转小火,放入蚝油炒均匀上色,关火(这个时候土豆还是生的,不用炒熟)。
4、把炒过的土豆倒进生米里,盖上电饭煲,按煮饭模式。
5、饭煮好后开盖把土豆和饭轻轻搅匀,准备盛出时放一些香油拌匀即可。
菌菇焖饭
材 料:大米1量杯,红豆30g,薏米30g,燕麦20g,鲜香菇60g,杏鲍菇4个,酱油、盐、植物油适量
做法:
1、准备好材料,红豆、薏米、燕麦先提前泡发(至少泡发半天)。大米淘洗干净。
2、将香菇、杏鲍菇切薄片,放入热好的油锅中炒香后加酱油炒一会。
3、然后将炒好的香菇放入米锅里,加少许盐和油一起搅拌均匀,最后按煮饭键即可。
扁豆焖饭
材 料:扁豆200克,姜各适量,大米2小杯,油、盐适量
做法:
1、扁豆摘去两头洗净,斜切小段;姜切碎。
2、大米洗干净,装入电饭煲放上平时煮饭的水量备用
3、炒锅烧热底油,放入姜,爆出香味。
4、扁豆下锅,加适量盐炒至8成熟关火。
5、煮饭程序剩10分钟时放入炒好的扁豆继续煮饭。
6、饭煮好后拌匀即可。
五彩焖饭
材 料:胡萝卜半个,彩椒半个,玉米粒小半碗,豌豆粒小半碗,橄榄油适量,清水一碗,盐适量。
做法:
1、胡萝卜、彩椒都切丁,备用。
2、热锅,倒橄榄油,胡萝卜丁下锅,依次加入青豆、玉米粒、彩椒,轻轻翻炒。
3、加清水,焖煮3分钟,出锅前撒少许盐调味。
4、将大米淘净,放入电饭锅加水,准备煮饭。
5、将炒好的菜倒入电饭锅,按煮饭键。
6、饭熟后,出锅前将米饭与菜搅拌均匀即可。
南瓜焖饭
材 料:南瓜200g,大米1量杯,姜丝、盐、油适量
做法:
1、备好所需食材,并将南瓜去皮切块儿待用。
2、大米淘洗干净,放入电饭煲中,加水准备煮饭。
3、切好的南瓜整齐放在表面,并调入姜丝、油、盐。
4、盖上盖子,启动煮饭程序煮熟、拌匀即可。
胡萝卜焖饭
材 料:大米1.5杯,胡萝卜半根,圆白菜1/4小棵,盐、油适量
做法:
1、胡萝卜去皮切丝,圆白菜切小块。
2、大米淘洗干净,放入电饭煲中,加水煮饭。
3、锅内少许油烧热,加入胡萝卜丝和白菜炒软,加盐调味。
4、饭快熟时,把炒好的胡萝卜和白菜铺在饭上,加盖再焖10分钟。
5、最后把饭菜拌均匀即可。
水果饭
材料:大米、糯米各半杯,菠萝2片,猕猴桃1个,大红枣、葡萄干、枸杞子、莲子若干,糖少许。
做法:
1、葡萄干,枸杞子,红枣,莲子,分别浸泡稍软。猕猴桃去皮、切片。
2、大米、糯米加水煮成饭。加少许白糖拌匀,晾凉。
3、在深碗中,铺一层饭,摆一片菠萝,周围交替摆上一圈葡萄干,红枣、枸杞子,莲子、猕猴桃。上面再铺一层饭,压实。上锅蒸10分钟即可(可以用任何宝妈喜欢吃的水果)。
来源: 阜新阳光大姐家政
懒人食谱,香喷喷的土豆四季豆腊肉焖饭四季豆大量上市了,突然很想吃腊肉土豆焖饭,说干就干,赶紧取出一块腊肉,煮熟,切成小块,四季豆去筋洗净,土豆刨皮并切成小块,开始!
四季豆土豆腊肉焖饭,可以有两种 *** ,电饭煲焖饭和铁锅焖饭,电饭煲快捷方便,铁锅焖饭香味更浓,米粒更为紧致焦香
1、先在铁锅里盛入大半锅水,沸腾后倒入洗净的大米,煮至沸腾,然后将大米滤出,米汤留置于干净容器。
2、将土豆块倒入烧热的铁锅,开始煎炒,炒一会后将腊肉颗倒入,一起翻炒,待土豆块微微发黄后取出。
3、倒入少许菜油,烧热后将四季豆倒入翻炒,断生后将炒过的土豆腊肉一并倒入锅中翻炒,加少许盐。
4、将煮好并滤过的大米粒倒入锅中,覆盖炒过的腊肉土豆四季豆,加入少许清水,然后盖上锅盖,开小火,等待焖饭出炉。
5、有少许焦香味飘逸时,焖饭即大功告成,喜欢吃锅巴的小伙伴可以多焖一会,锅铲轻轻翻起,一大块金黄焦香的锅巴完完整整的翻在雪白米粒上,伴随着腊肉的香味,让人食欲大开,唾液咽个不停。
电饭煲焖饭更为简单,只需要将切好的腊肉颗,土豆四季豆煎炒后倒入电饭煲,并倒入洗净的大米,加水微微淹没食材,按煮饭键即可
1、关于营养,捞过的大米,浓稠的米汤喝起来极为暖胃,所以不存在营养流失的问题。
2、铁锅焖腊肉土豆饭,米粒散酥,更有嚼劲,焦香四溢。
以上就是懒人饭,腊肉土豆焖饭的 *** 过程,你要不要试一试?如果没有食材,可以选用湖北恩施的高山柴火熏制的腊肉,焖上一锅香喷喷的腊肉土豆饭。#情感四期带货训练营##头条好物大赏#
母亲做的家常菜小时候家里穷,其实并没什么菜可以吃,也没有更多选择,生产队里分的是什么就吃什么。
我记事早,如果记忆力可以不那么好的话,也许就能像从来没有过过苦日子一样了。
没找到合适的老照片
生产队里的地是分片种的,有一片离水井进近方便浇水的地专门用来做菜园,种各种各样的菜,茄子土豆豆角好像是最常见的菜吧,我记忆里分的最多的就是土豆和豆角。那时候的长豆角是不用来做菜的,因为分到手里的时候已经老到不能炒着吃,以至于我一直以为长豆角本应该是蒸着吃的,蒸熟后两只手拿起一根豆角,从一只手吃到另一只手,手放在一粒豆子的边缘,用手轻轻往一压就能把一粒粒的豆子剥离吃掉,最后剩下的只是一整条千疮百孔的豆荚。
用土坯做的墙下雨淋塌了
记忆里小时候似乎没吃过什么菜,好像吃饭就是单纯地吃饭,最多的就是红白萝卜做的老咸菜,没有任何调味品,就是萝卜放盐腌制一大瓮,用玉米面做的饼子就着咸菜吃得津津有味的,一点都不少。
那时候分的土豆大多时候是当做主食吃的,土豆和红薯闷一锅,吃饱了,用瓢舀一碗井水喝,一顿饭就结束了。
大铁锅闷土豆红薯
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有新衣服穿,才有肉吃,过年杀猪,母亲会用煮过肉的汤和骨头炖一锅用红萝卜片和干白菜熬的大锅菜,那时候没有冰箱,那些菜就那么放着就能冻出冰碴子。每次吃饭的时候舀一点热了就是菜了,一吃吃一整个腊月一直吃到年根儿前。而那些煮熟的肉,先过油炸,然后一层一层撒上盐,放到坛子里就是第二年一年的能吃到的肉了。
后来,分了田地,家里才养了牛,种了自己的菜园和粮食,先是吃玉米面和白面掺到一起的馒头,母亲说那叫两掺和馒头,再后来终于吃上了白面馍馍。
母亲虽然没有练出来做菜的手艺,但是她做的面食在同龄的朋友们面前绝对是拔尖的。炸油条,烙饼,做闲食,蒸年糕,包粽子,仿佛能说得上来的好吃的她都会做,而且做得非常地道。蒸年糕如果水分以及黍子面和玉米面的比例掌握不好是做不成的。只是她不识字没有读过书,上到二年级就羡慕别人可以在生产队挣工分就不上了,她分不清生抽和酱油,一直到现在也没学会做鱼和炖肉。
如今日子过的好了,已经不用再为没有菜吃发愁,而吃粗粮也已经变成了一种为了健康而倡导的绿色饮食时尚。然而也不知道是生活太好了,还是味觉变淡了,再也没吃到过小时候的味道。
梦想中的家乡照
最近回家,连门前的山坡都变得面目全非了,那条走了千百遍的陡峭狭窄的土路早已不知踪影,山脚下的酸枣树也不知道被谁砍了去,再也找不到记忆里的样子。
酸酸甜甜的感觉
回不去的故乡,去不了的远方。出走半生,归来再无少年。
踩在脚下的再也不是远方,远方永远在到不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