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汤子吃完多久中毒,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17 0
食用自制“酸汤子”致8人死亡 警惕!这些食物可能危及生命

据黑龙江省鸡西市 *** 通报,10月5日,鸡东县兴农镇居民王某某及亲属9人在其家中聚餐,食用自制“酸汤子”引发食物中毒, *** “酸汤子”所用食材已在冰箱里冷冻一年。10月12日,黑龙江鸡西市鸡东县“酸汤子”中毒事件中死亡人数已上升至8人。

“酸汤子”是啥?

酸汤子,又称汤子、馇子,流行于东北地区的辽宁东部、吉林东南部及黑龙江东部一带,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口感较为细腻爽滑,粗粮 *** 而成。

为啥吃了会中毒?

根据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最新信息,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酵米面食物中毒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的简称。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耐热性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酵米面食物中毒在黑龙江省时有发生,食品因天气炎热、潮湿,贮存不当而变质。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为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粉等)制品。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感叹↓

秋冬季预防食物中毒要注意↓

1。预防酵米面食物中毒

不食用酵米面、酸汤子等发酵面米食品;制备发酵面米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要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一旦发现粉红、绿、黄绿、黑等各色霉斑,就不能食用。

2。预防蘑菇食物中毒

不要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采购食用菌必须到正规市场;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应当尽快催吐,同时尽快送到医院治疗。

3。预防扁豆(豆角)食物中毒

要把扁豆煮熟焖透,破坏其毒素,需水焯至扁豆失去原有的绿色、生硬感和豆腥味;炒扁豆时,应勤翻动,使其均匀受热,煸炒后应加适量水焖至熟透后食用。

4。预防诺如病毒传播

保持食物和饮用水清洁,饭前便后要用肥皂和水仔细清洗双手,要及时清洗饮食用具;做到生熟分开;食品要完全煮熟,生食的水果和蔬菜要彻底清洗。

5。预防自酿葡萄酒中毒

应尽量选择饮用正规商场出售的葡萄酒;自酿葡萄酒应选择酿酒用葡萄,控制好发酵温度,温度越高、浸渍时间越长、果胶酶用量越大,甲醇产生就越多;葡萄酒不宜长时间存放,酿好后应尽快饮用。

这些食物也要警惕!

警惕!“酸汤子”中毒原因查明,还有这些食物可能危及生命

最近两天一则关于食物的新闻频上热搜——“酸汤子中毒事件”。

经过几天的发酵,事情的原委基本搞明白了:一家人吃了在冰箱里冷冻了一年的,一种名叫“酸汤子”的食物,然而由于该食物已经变质,导致全家集体中毒,9人中已有8人去世,剩下的一位目前也在ICU抢救。

这起不幸中,有两个点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一个是“酸汤子”是啥,另一个则是他们究竟是中了什么毒?

图片来自 ***

酸汤子是什么?

“酸汤子”,网上搜一下就能知道,是一种用发酵玉米面做成的面条状的食物,属于满族小吃,所以甚至很多东北的朋友都没听说过它。

有人以为它是一种类似云贵酸汤的东西,有的看网图以为是类似饸饹的食物。其实,都不是。

酸汤子,吃起来有酸酸的香气

简单来说,就是把玉米碴先泡水发酵十天半月,等长了“白醭”,基本就算发酵好了,然后磨成浆,再把水挤出去一部分 *** 成面团,最后经过“家常烹饪技术手段”变成类似面条的东西。

这就是酸汤子。

*** 酸汤子的工具,汤子套

戴在右手大拇指上,将面团挤成条状

可以肯定,这是个发酵食品,以发酵淀粉为主,所以会产生一些乙醇、乳酸和乙酸乙酯之类的物质,也因此形成了那种挺受大众欢迎的发酵食品口味——有点酸,有点清香,又带点微微的酒味。但发酵靠的是细菌,这就意味着,酸汤子中会有杂菌甚至有害菌混入的风险。

可能会有哪些有害菌呢?

比如, *** 酸汤子的原料可能本身就感染了黄曲霉,会产生黄曲霉毒素;还有发酵过程中,水面上那层“白醭”,其实是产膜酵母的菌膜。一般不密封发酵的食品都可能会长白醭,比如酱油、面酱。

白醭,就是发酵食物表面的那层白霉

还有一种更可怕的,就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看这名字的“后缀”就知道了,它就喜欢在发酵的米面上繁殖,并且会产生两种毒素——毒黄素和米酵菌酸。

是米酵菌酸惹的祸

说了这么多种可能在酸汤子中出现的有害菌及其产生的毒素,那这起事件中的人,究竟中的是哪种毒呢?

刚开始,人们以为当事人是黄曲霉素中毒,因为它被从未加工完的原料上检测出来了。

然而,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患者的症状,并不是以当事人出现的头晕、呕吐、无力为主;再者,黄曲霉毒素在发酵过程中,毒素大部分会迁移至液体中,留在面团中的量比原料中少很多。

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

由此,根据症状和以往的病案例,专家推断这次“酸汤子中毒事件”中,当事人是因为吃了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的酸汤子,由于其产生的米酵菌酸而中毒(米酵菌酸中毒的原理,是阻止ADP/ATP转运)。

其实,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在土壤里就有,而且越是湿热的环境,越有利于它的繁殖,所以我国西南地区,以及夏天时因它中毒的人较多。在有食用酵米面习俗的地方和季节, *** 部门都会大力提醒大家,预防酵米面中毒。

因为,对这两种毒素,基本上没有特别好的解毒办法。

网上一搜,相关提醒年年都有

图片来自:人民网

吃以下食物,请严防中毒

既然说到除了酸汤子外,还有一些食物在发酵的时候也容易产生毒黄素和米酵菌酸,那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还有哪些危险食物。

为此,我们查阅了很多有病案记载的病例。

图片来自 ***

一个是云南的“吊浆粑”。

这种食物的是用糯玉米碴泡水发酵,然后用布兜起来沥去水分,再蒸熟打成粑——看着过程就知道,很容易感染椰毒假单胞菌。

*** 吊浆粑

图片来自:163.com

醋糟粉,也叫醋凉粉,是陕西的一种小吃。它是用酿醋发酵后剩余的料渣,也就是醋糟做成的类似凉粉的食物。所以,醋糟也很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感染,陕西凤翔就曾出现过误食变质醋凉粉中毒事件。

醋糟粉

图片来自微博

另一个就是变质的汤圆——有酸味、颜色泛粉的汤圆,大概率也是感染了椰毒假单胞菌的,还有就是潮湿环境下变质的米线。这两种我估计大多数人不会吃,因为感官上就能发现它们变质了,年轻人扔了就好,家里有老人的话,更好还是告诫一下。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特别容易感染椰毒假单胞菌的食物,就是十分常吃的木耳和银耳。如果你遇到那些软不拉唧的,有些发黏的木耳,别吃它。另外,泡发木耳如果时间太长,也有可能感染有害菌,所以,木耳随泡随吃就好。

木耳中毒的事件年年都有,小心为妙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肖雅文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郭亦城

“酸汤子”事件9人全部死亡,“元凶”究竟是什么?食用这4种常见食物也要注意

日前,黑龙江鸡西居民王某及亲属9人在家中聚餐,食用自制“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粗面条样的主食),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事件引起关注。10月19日中午,中毒事件最后一名伤者经多日救治无效,不幸去世。自此,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的9名中毒者全部死亡。

根据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信息披露,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在患者胃液中也检出该物质,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米酵菌酸”是什么?大家又该如何避免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呢?

上海市疾控中心医生张红芝介绍,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的一种毒素,是引起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毒性代谢产物,中毒后病死率极高。“2002至2016年,我国共报告此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16起,发病153例,死亡51例,病死率为33.33%,多发病于以面制品为主食的地区。”不过,目前在上海地区还未有过米酵菌酸中毒的报告。

米酵菌酸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米酵菌酸虽然名为“酸”,其实是一种脂肪类物质。20世纪30年代被首次提取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学者首次从酵米面中毒样品中分离出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中毒后,患者进食后的2至24小时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重者呈咖啡色样物),轻者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重者可出现皮肤黄染、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等,体温一般不升高。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韩婷说,米酵菌酸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潮湿、阴雨的天气,再加上储存不好,椰毒假单胞菌会在食物中大量生长繁殖。“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如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等。已有报道的引起中毒的食品有吊浆粑、糯米汤圆、玉米面粉、泡发黑木耳、变质鲜银耳。”米酵菌酸耐热性极强,任由煎、炸、煮、炖都不能破坏它的毒性。

专家提醒,虽然上海目前没有相关病例,但市民依旧不能对食物中毒掉以轻心。“在食物选购上,要选择正规的购买渠道;认真阅读产品标签,特别是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信息;留意食品性状,注意辨别木耳和银耳的质量。”

此外,如果家庭 *** 风味食品,要注意冷藏储存和及时食用,“一定要保证玉米、高粱、马铃薯及甘薯等原料安全无霉; *** 完成后及时进行后期的晒干或烘干处理;成品贮存要通风、防潮,切不可与土壤直接接触。”

张红芝说,目前,对于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毒素造成的中毒,没有针对性的抗毒素。所以,一旦中毒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马上报告当地卫生部门,组织抢救。凡是吃过同批食物的人员,无论发病与否,一律尽快催吐或洗胃清肠,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保护受损脏器,降低死亡率。

当然,除了“酸汤子”,其他食物中毒近年来也屡见不鲜。韩婷特别指出,以下此类食物的正确饮食也需引起注意:

之一,霉变甘蔗中毒。食用了保存不当而霉变的甘蔗,可从霉变甘蔗中分离出的产毒真菌为甘蔗节菱孢霉。它是一种神经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不吃霉变甘蔗是预防霉变甘蔗中毒的主要预防措施。甘蔗必须于成熟后收割,收割后注意防冻,防真菌污染繁殖。贮存期不可过长,并定期对甘蔗进行感官检查,严禁变质的霉变甘蔗出售。

第二,发芽马铃薯中毒。发芽马铃薯含有龙葵素,可引起咽部瘙痒、发干、胃部烧灼、恶心、呕吐、腹疼、腹泻、伴头晕、耳鸣、瞳孔散大。

为防止中毒的发生,马铃薯贮存干燥阴凉处,食用前挖去芽眼、削皮,烹调时加醋。

第三,四季豆中毒。食用加热不充分四季豆(扁豆)会出现腹泻等中毒症状,主要是由于四季豆中含有皂素、植物血凝素引起的。为防止中毒的发生,豆角烹调时应煮熟、煮透至失去原有生绿色。

第四,鲜黄花菜中毒。由于鲜黄花菜含有类秋水仙碱,直接食用可以引起,呕吐、腹泻、头晕、头疼、口渴。为防止中毒的发生,鲜黄花菜须先用水浸泡或用开水烫后弃水,炒煮后食用。

栏目主编:顾泳 文字编辑:黄杨子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黄杨子

国家卫健委谈酸汤子中毒致9死:慎吃长时间发酵的酵米面类食品

国家卫健委微信公号“健康中国”10月19日消息,2020年10月5日黑龙江鸡东县发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汤子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后全部死亡。现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污染的酸汤子。

北方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酵米面食品。夏秋季节 *** 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破坏毒性,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达50%以上。

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南方的发酵后 *** 的汤圆、吊浆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

2010年至今,全国已发生此类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

酵米面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发霉变质的原料,虽然通过挑选新鲜无霉变原料,勤换水能够减少被致病菌污染的机会,但为保证生命安全,更好的预防措施是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总台央视记者 史迎春)

“酸汤子”事件9名中毒者全部去世!国家卫健委提示:这类食品更好不吃

19日中午

不幸的消息传来

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最后一名伤者,经多日救治无效去世。至此,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

国家卫健委19日发布提示

慎吃酵米面类食品

? 酸汤子中毒事件中毒者全部死亡

近日,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引发关注。10月5日早上,该家庭成员亲属共12人参加了聚餐。当天中午,9位食用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出现身体不适,并送往医院治疗抢救。

10月10日,经抢救无效造成7人陆续死亡。12日,中毒事件死亡人数升至8人。19日,最后一名伤者离世。

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经检测,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 国家卫健委提示慎吃酵米面类食品

据了解,“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一种粗面条。经当地警方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在此次聚餐食用之前,因为冰箱里无处存放,被放置在了家中阴凉处。

19日,公众号“健康中国” 发布国家卫健委提示:慎吃长时间发酵的酵米面类食品。

①夏秋季节 *** 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破坏毒性,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达50%以上。

②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南方的发酵后 *** 的汤圆、吊浆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

③为保证生命安全,更好的预防措施是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 近10年酵米面中毒已致37死

2010年至今,全国已发生此类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

酵米面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发霉变质的原料,虽然通过挑选新鲜无霉变原料,勤换水能够减少被致病菌污染的机会,但为保证生命安全,更好的预防措施是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最后

了解一下米酵菌酸

学习防食物中毒的 *** ?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综合央视新闻

编辑/裴莹

监制/何永鹏 田珍祥

酸汤子中毒事件唯一幸存者去世

【酸汤子中毒事件唯一幸存者去世】近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某家庭聚餐引发中毒,造成8人死亡1人抢救。今日,记者从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唯一幸存者李女士儿子张先生处获悉,其母亲已于今天中午去世。至此,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的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 10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兴农镇某社区居民王某及其亲属9人在家中聚餐,共同食用了自制“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后,引发食物中毒。 据悉,此前经当地警方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疑似该食材引发食物中毒。经当地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部门现场提取物检测,排除人为投毒可能。 此前中毒的9人中,已有8人死亡,仅有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47岁的李女士幸存,接受治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广州日报

为什么“酸汤子”会引发米酵菌酸中毒?

来源:北京青年报

图集

黑龙江一家人聚餐吃酸汤子致多人死亡 罪魁祸首终于找到了

为什么“酸汤子”会引发米酵菌酸中毒?

10月5日,黑龙江鸡东县一家9人在家中聚餐时疑似食物中毒,截至10月12日晚,已有8人死亡,1人还在ICU抢救。

10月12日,黑龙江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消息证实,“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其实,最开始说“黄曲霉毒素”导致死亡是非常不合理的。当时我就觉得这个事情比较诡异。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霉菌产生的毒素。而 *** 酸汤子是要用玉米面加水浸泡发酵的,这个条件可并不适合黄曲霉生长,也并不容易增殖产毒。所以,黄曲霉毒素并不是 *** “酸汤子”的时候产生的。检出了黄曲霉毒素,只能说明这家人的玉米或玉米面此前储藏不当,早就污染了黄曲霉毒素,然后用这种带毒素的玉米来 *** 了酸汤子。

而且,即使有黄曲霉毒素,一般也不会使人导致急性中毒死亡。黄曲霉毒素有苦味,如果达到导致急性中毒的致死量,会很苦,可能就被发现了。黄曲霉毒素导致死亡的案例非常罕见,而且死亡率也不会这么高。

什么是椰毒假单胞菌?为什么会这么毒?今天就来给大家聊聊这个可怕的细菌。

椰毒假单胞菌是什么?

“椰毒假单胞”最早是荷兰科学家在印尼爪哇岛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发现的,那种食物叫“tempe bongkrek”,是以大豆和椰子粉发酵 *** 的,这就是“椰毒”的来源。

这种细菌本身并不致命,但它能产生两种致命毒素,分别叫“米酵菌酸”和“毒黄素”,这两种毒素才比较致命,一旦发生中毒,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12小时,最长可以达3天。

米酵菌酸作用的靶器官是肝、脑、肾等主要实质性脏器。因此,中毒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损伤,如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重者呈咖啡色样物)、轻微腹泻等;重症病人多呈肝昏迷, 中枢神经麻痹,并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而且,它还没有特效药,病情及愈后情况与摄入的毒素量有关,一般来说,摄入的毒素越多,症状就会越严重。由于没有特效药,中毒病例的死亡率也很高,可以高达50%!

最可怕的一点是,这种毒素非常耐热,就算做熟了吃,毒素还是没法完全去掉,依然会使人中毒。

为何“酸汤子”会发生椰毒假单胞菌中毒?

椰毒假单胞菌在土壤中广泛存在,如果食品加工场所卫生条件差,就可能使食品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这种细菌的生长和产毒喜爱温暖潮湿的环境,所以由其导致的中毒多发于夏秋季节。

“酸汤子”是一种发酵玉米制品,是用玉米等谷物加水浸泡,然后发酵做成。但是在 *** 过程中,如果杀菌不彻底,就很容易被杂菌污染,椰毒假单胞菌就是一种。因此,也提醒大家还是不要随便自制酸汤子了。

实际上,从我国这些年发生的中毒案例来看,发生这种菌污染导致的中毒大多都是农村家庭自制发酵食品、个体食品加工者,原因也是因为缺乏食品安全知识。

哪些食物容易被污染?

椰毒假单胞菌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食品因潮湿、阴雨天气,贮存不当变质,从而引发中毒。

容易被污染而导致中毒的食品主要有三类:

谷类发酵制品(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糍粑、醋凉粉等);

薯类制品(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变质木耳、银耳。

怎样预防中毒?

1.尽量不要自制发酵米面制品。

比如,家庭自制发酵米面时需要经过十几天以上的浸泡,很容易造成污染,因此不建议自制该类食品。

除此之外,也提醒大家,各种自制发酵食品都可能存在杂菌污染的风险,建议大家还是不要随便自己做了。

2.要自制,先学食品安全。

实在要自制的话,应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通风干燥,不要用霉变的玉米等原料制备发酵米面制品;谷类浸泡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无异味;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贮藏环境要通风防潮,不要直接接触土壤,防止污染。

3.不要购买和食用鲜银耳。

4.发泡干木耳和银耳要注意卫生。

干银耳或木耳一次不要泡发太多,泡发前先洗净,泡发过程中勤换水,更好不过夜。如需过夜,应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内。

冷冻食品还能吃吗?

还有很多人看到新闻里说是吃了“冷冻一年”的酸汤子,才中毒的。就只看到“冷冻一年”,就认为冷冻时间久的食品都不能吃。

其实,这就大错特错了。

实际上,冷冻的时候,温度在-18℃低温下,微生物并不能生长繁殖,也不会产生毒素,放个一年半载问题都不大,很多食品其实冷冻期都在一年左右。冷冻因为低温能抑制细菌,反而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呢,可千万不要误会了。

责任编辑: 徐宙超

“酸汤子”中毒实为米酵菌酸作祟 致死率高达40-1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13日讯(记者 王蔚)10月5日,黑龙江9人在家中聚餐食物中毒,已致8人死亡,1人仍在抢救。他们共同食用了自制“酸汤子”,而该食材已在冰箱冷冻1年。昨日,黑龙江方面传来消息: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此前,当地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部门排除人为投毒可能,经医院化验检测,食物中黄曲霉素严重超标,初步判定为黄曲霉素中毒。当时就有专家指出,也有可能是米酵菌酸中毒,昨日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的检验结果证实了这一猜测。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表示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剂量非常大,要达到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的程度,需要食用霉变程度非常严重的食物才可能发生,而且黄曲霉毒素含量较高时会有明显的苦味,一般食用很难达到急性中毒的程度。本次事件中此次中毒,9人中毒8人致死,为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的可能性不大。

在钟凯看来,发酵食品很容易导致米酵菌酸中毒,食用该毒素污染的食物可引起人或动物中毒,重者可致死亡。米酵菌酸是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

据介绍,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潮湿、阴雨的天气,加之储存条件不佳,椰毒假单胞菌在食物中大量生长繁殖,食用后极易发生中毒。米酵菌酸耐热,一般烹调 *** 不能破坏其毒性,但日晒两日后可去除94%以上变质银耳中的毒素。

专家表示,食用了含有米酵菌酸的食物后,2至24小时会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重者呈咖啡色样物),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重者可出现皮肤黄染、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等,体温一般不升高,病死率高达40%-100%。如果出现了疑似米酵菌酸中毒的情况,应立即手法或药物催吐,催吐后口服活性炭,并尽快到医院治疗。凡与患者吃过同种食物的人,不论是否发病,一律送往医院观察、治疗。

专家提示,在生活中为了避免米酵菌酸中毒,应严禁用浸泡、霉变的玉米 *** 食品。家庭制备发酵谷类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要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更好的预防措施是不 *** 、不食用酵米面。

关键问答丨放倒一家9口人的酸汤子到底藏了什么毒?

近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某家庭9人食用酸汤子引发中毒事件引起网友关注。国家卫健委在19日的权威发布中声明,现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污染的酸汤子。北方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酵米面食品。夏秋季节 *** 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破坏毒性,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达50%以上。国家卫健委提醒:慎吃长时间发酵的酵米面类食品。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等,南方的吊浆粑、河粉等食品,它们都是类似酸汤子的发酵食物。

被病菌污染的酸汤子到底有多大毒性?米酵菌酸究竟是什么?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本期关键问答,范志红老师答疑解惑。

答:

从酸汤子的 *** *** 来看,玉米加水推磨是一道重要的工序,这道工序完全是在室温下进行的。压出去多余的水,团成团,也是在室温下进行的。从加水,到冷冻,至少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如果做得慢一些,可能一天就过去了。

这些在室温下进行的过程,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加了水又反复混合过的粮食,可以说是和微生物亲密接触了。

如果比较幸运的话,其中所滋生的主要是一些无毒害的微生物,比如酵母菌和乳酸菌;但也可能有些微生物不够安全,比如一些地霉菌。如果运气不好,操作不当,就有可能污染致病微生物。

酸汤子吃完多久中毒,-第1张图片-

答:

对水分比较高、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来说,最危险的有两个致病菌:

据网友说,有些人还专门喜欢用有点“捂了“(受潮发霉了)的玉米面来做酸汤子之类的发酵食物——故意让各种微生物毒素在里面轰轰烈烈地“开会”,实在是太不安全了!

答:

前面提到了,米酵菌酸是椰毒假单胞菌中产生的一种化合物,是引起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毒性代谢产物。肝、脑、肾等主要实质性脏器是该毒素作用的靶器官,重症病人多呈肝昏迷、中枢神经麻痹,并因呼吸衰竭而死亡,而且没有特效药可以治疗。

2015年就有食用酸汤子发生中毒的新闻,就是这个米酵菌酸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

前两年轰动一时的“凉拌木耳食物中毒”事件,导致一个女孩住进了ICU,也是这个米酵菌酸造成的悲剧。木耳在室温下泡的时间太长了,大夏天里泡几小时就会因为细菌增殖而变味,何况是超过一天时间。

两年前有吃河粉导致中毒死亡的案例,也是因为这个米酵菌酸。很多人喜欢把米粉、河粉提前泡在水里,室温下一泡就是很长时间,非常容易在发酵产酸的同时污染致病菌。

米酵菌酸在土壤里就有存在,防不胜防,但需要长时间滋生繁衍才能产生很多的毒素。如果只是把食物在室温环境下存放几个小时,还不可能产生那么大量的米酵菌酸。因为这个菌在当初污染的时候应当是很少数的,需要长时间繁殖、产毒,才能达到致人死命的毒素,食物在室温下放半天也可能产生毒素,但更有可能是其他毒素,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毒素。对健康人来说,还不至于致命,比较常见的食物中毒情况还是上吐下泻发烧腹痛。

致病菌种类繁多,有的是直接活菌上阵,有的是产生毒素害人。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不要将在室温下久放,3小时以上一定不行。冰箱就是为了抑制微生物和微生物毒素而存在的,主要不是为了“冰镇”。

答: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霉菌产生的毒素。粮食浸泡在水里磨浆,或者冷冻状态下,霉菌并不容易增殖产毒。这是因为霉菌是好氧微生物,它通常不在淹水条件下大量增殖。它最喜欢的是有点潮湿,但又不被水泡着的状态,也就是粮食吸潮之后的状态。

所以, *** 酸汤子的时候,应当并不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如果检出黄曲霉毒素,说明这家人的玉米或玉米面此前储藏不当,早就污染了黄曲霉毒素,然后用这种带毒素的玉米来 *** 了酸汤子。

总之,“冷冻一年”不应当成为主要关注点。炒作冷冻时间是错误的,极易误导读者,影响无辜的冷冻食品制造企业。超市销售的冷冻食品,在-18摄氏度储藏条件下的保质期就是12个月,并不会引起中毒死亡的危险。

答:

用市售菌种 *** 酸奶、馒头、面包、米酒,只要严格遵循菌种使用说明来操作,还是相对比较安全的。这是因为正规厂家 *** 的市售菌种都是筛选过的优质有益菌,它们大量进入食品之后,只要温度、氧气等条件合适,就会“抢占阵地”,先繁殖壮大起来,帮我们抵抗各种致病杂菌的进入,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就无需过度担心啦!

监制丨龚铭

制片人丨陶郎

策划丨段译

编辑丨段译 汪晓凇

制图丨马泽宇


(编辑 吴梦萱)

黑龙江酸汤子中毒唯一幸存者的儿子:母亲肝脏受损严重 希望她快点醒来

10月5日,黑龙江鸡西市一场家庭聚会,改变了三家人的生活。因在聚餐时共同食用酸汤子,9人酵米面食物中毒,只有一人幸存,尚在昏迷中。10月14日,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从该事件唯一幸存女子的儿子处获悉,其父母平时基本不食用酸汤子,是在受到亲戚邀请后,开车约3小时去一远亲家中吃饭做客。目前,唯一幸存女子的肝脏受损严重,通过药物治疗,仍未醒来。女子25岁的独生子日夜守候在重症监护室门口,期盼母亲早日醒来。为了治疗女子,家中已花去二十多万积蓄。女子家人在水滴筹发起筹款项目后,截至10月14日15时45分,女子已获得10000多次帮助。女子儿子称,哪怕有一点希望或者奇迹,他都要坚持下去,给母亲治病。

受邀参加亲戚聚餐的一对夫妇 儿子:一家三口平时基本不吃酸汤子

10月5日,张先生的父母受到亲戚邀请,参加9人家庭聚餐,其间共同食用了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张先生父母在返回家中约五六个小时后,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并出现呕吐、拉肚子等现象。随后,同在家中的亲戚拨打120将二人送医。

但张先生没想到,在接下来一两天时间里,三个家庭的平静生活被改变。

10月6日晚上,在上海工作的张先生接到表姐的紧急 *** ,随后急忙赶回东北。这个突发事件让25岁的他措手不及。在张先生的印象中,一家三口基本从来不吃酸汤子,张先生在家里也从来没见到过父母购买这种食物。“酸汤子是属于东北这边的特产,但是不是很了解,我父母也不太爱吃。但去人家家里做客,人家做了这个,你不吃也不太好意思。”张先生说。

在中毒的9人里,张先生的父母是里面最年轻的一对夫妇,不到50岁,还未退休。而 *** 酸汤子的那家亲戚属于远亲,张先生没跟他们见过面,并不熟悉。

10月4日,张先生曾与他父亲通话,父亲曾提起张先生的姑姑找他们陪她,去另一个亲戚家吃饭做客。“因为我姑姑、姑父是长辈,年纪比较大。他们两个也不经常在老家,在北京养老,近期回到东北待了一段时间。刚好过节,我父亲就开车送他们去,路上大概花了3个小时左右。去吃饭的那家离得非常远,(跟我们)不是一个市。”张先生说。

据黑龙江省鸡西市委宣传部及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消息,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兴农镇某社区居民王某及其亲属9人在家中聚餐,其间共同食用了自制酸汤子。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否定了此前酸汤子致使多人中毒的疑似物质黄曲霉素。

据介绍,酵米面食物中毒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的简称。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耐热性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唯一幸存女子肝脏受损严重仍处昏迷状态 儿子在ICU外日夜守候:希望母亲快点醒来

事发后,张先生通过父亲手机联系上做酸汤子的远亲的女儿。“她说是她母亲因为冰箱里放不下,就拿出来了放在阴凉的地方,放了一段时间后再做的这个东西(酸汤子)。具体是存放在室内还是室外,我不清楚。”张先生说。

如今,张先生的父亲已经过世,其他参加聚餐的7位亲戚也已过世。而此事件的幸存者只留下张先生的母亲李女士。

对于这种突 *** 况,张先生也不知道该找谁负责,或赔偿。家人出事后,张先生顾不上产生其他情绪,一心想着治好母亲。“最近我一直也没想过这个(追责)问题。对方家庭也去世了三个人。而且是在他们家里面吃的饭,不是在饭店。”张先生说。

10月14日,事发8天后,张先生仍无法接受这一意外事件。张先生的母亲在哈尔滨医大二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目前仍处于昏迷状态,主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

无法进入重症监护室里的张先生日夜守候在病房外,希望早日等到母亲醒来。面对母亲的现状,张先生没有办法入睡,在医院的夜晚,他累了会靠在椅子上休息一会。

“每天早上9点到10点,医生会找我说一下母亲的情况。我母亲现在肝脏受损非常严重,肾脏和肺稍微好一点,”张先生说,“前天我推着她去做CT,我在她耳边跟她说话、安抚她,我不敢大声,怕吵到她。我看到她眼角流泪了,腿动了动。我心里真的特别难受。”

家中已花费近二十多万无奈发起 *** 筹款 儿子:不放弃一线希望

“我母亲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醒,父亲的后事现在还没办,人放在殡仪馆里。我心里老难受了……我父母为人特别好,特别实在,他们很热心肠,爱帮助同事、亲戚和邻居。发生了这个事情,真的想不到。”张先生说。

10月14日下午,年仅25岁的张先生站在重症监护室外,称“自己感到迷茫,现实像梦一样”。有一丝安慰的事,他目前看到李女士的生命体征比之前要有所平稳。目前,张先生唯一要做的事就是为母亲筹集治疗的钱,不放弃一线希望。

据张先生介绍,他是独生子,父母在事业单位工作。出事后,治疗父亲花费了2万多,母亲花费了20多万,家里的所有积蓄大概只能维持母亲一周的治疗费用。而母亲后续的治疗费用对他来说,经济负担很大。

10月14日下午,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从水滴筹处获悉,李女士家人通过水滴筹发起筹款项目,截至10月14日15时45分,已获得10000多次帮助,筹得超过25万元医疗救助金。同时,根据水滴筹平台“边筹边取”的优势服务政策,李女士可在材料审核通过后,根据 花费需求多次申请提现,更大程度解决急用钱的难题。10月12日,首批申请的11.5万元款项已打款至李女士所在医院用于治疗。

“如果母亲醒过来,我会慢慢安慰她,不能让她知道父亲去世。他们特别恩爱,我不敢说……我想照顾她,让她慢慢康复过来。我才25岁,哪怕有一点希望或者奇迹,我都要坚持下去。”张先生说。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 张夕)

标签: 汤子 中毒 多久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