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张韵 每经编辑:杨夏
3月23日晚间,金龙鱼(SZ300999,股价43.67元,市值2368亿元)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2574.85亿元,同比增长13.82%;归母净利润30.12亿元,同比下滑27.12%。本次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77元(含税)。
受原材料成本上涨影响,金龙鱼已连续两年增收不增利,尽管去年下半年原材料价格有所回落但仍同比大幅上升,因此公司整体毛利率继续下滑。2022年,金龙鱼综合毛利率为5.68%,较2021年同期的8.18%减少2.50个百分点。
米面油调价难挡毛利下滑
分业务来看,以销售米面油为主的厨房食品业务对营收的贡献占比较大,在2022年销量和均价同比分别增长3.85%、6.57%,主要系公司继续加强内部管理,同时上调部分产品价格。但营收增长的同时,营业成本上涨进一步加剧,同比上升12.63%,致毛利率下滑了1.62个百分点。
金龙鱼在年报中表示,2022年,公司主要原料成本涨幅较大,产品价格上调的幅度并不能完全覆盖原材料成本的涨幅,主要产品的毛利率同比下降。
具体而言,报告期内,食用油原料价格大幅波动,2022年上半年南美大豆减产、俄乌冲突爆发、印尼棕榈油出口禁令等多重因素叠加,原料油价格攀升至历史性高位;下半年价格有所回落,但全年来看,价格依然处于较高水平。与此同时,国内、国际小麦价格持续在高位运行,使面粉加工企业面临着较大的成本压力。
称市场已逐步接受提价
在2022年8月、10月的调研纪要中,金龙鱼表示,上半年公司针对油类、面粉产品已进行提价,水稻原料价格相对稳定,所以大米产品没有明显提价。第三季度除个别产品有所涨价外,大部分产品没有提价。
受制于成本攀升,金龙鱼也一定程度上压缩了费用开支。2022年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均下滑,尤其是促销费、广告费分别同比下降31.13%、19.47%。公司方面表示,整体来看,营销费用有所下降,会聚焦于推广高端及成长型产品,更主动给投入产出比,使费用的回报率更高。
金龙鱼认为,从厨房食品业务来看,公司的销量在稳定增长,尤其是随着米面产能的持续扩张,成长速度会更快,针对前期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产品定价也稳中有升,虽然不能完全覆盖原材料成本的上涨,但市场已逐步接受提价,所以随着原料价格震荡下行,对产品盈利能力改善是有信心的。另外,中高端产品增速也快于大众型产品,结构正不断优化。
套保操作效果逐渐显现
分季度来看,2022年,金龙鱼营业收入呈逐季上涨,而扣非净利润却在第三季度出现罕见亏损,对此公司方面在此前调研中表示,受压榨利润影响,饲料原料板块出现利润下滑。前几个季度,国内压榨利润为负,主要是因为猪价下跌导致养殖利润亏损,因此公司主动减少了压榨量,并通过套保操作减少了一些亏损。随着猪价上涨,第四季度压榨业务的销量和利润情况比前三季度好。
从全年整体来看,因饲料原料业务的主要客户需求上升,金龙鱼的大豆压榨量同比增加,饲料原料的销量有所增长,营业收入同比上涨。但由于公司主要原材料大豆、棕榈油的成本同比涨幅较大,压榨毛利和油脂科技产品毛利同比下降。
另外,金龙鱼开展的商品套期保值操作均有相应的现货对应,因此套期保值业务的损益也会对应现货销售毛利的实现和存货价值的变动,部分规避主要产品或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此前,套保业务已连续两年成为公司利润“黑洞”,2020年,金龙鱼金融衍生工具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合计亏损了38.65亿元,彼时公司主业增长,毛利率亦有所增加,2021年套期保值的亏损有所收窄,而公司主业盈利出现降幅。2022年,期货价格自高位回落后,套保操作效果终于逐渐显现,公司称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合计实现盈利118亿元。
金龙鱼在此前调研中解释称,当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时,公司下游产品无法同步快速跟随上涨,所以利润会受到影响,2022年一季度产生了较大的衍生金融工具损失,现货利润在二季度随着销售逐步实现。6月中下旬开始,公司主要原材料大豆及棕榈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从高位回落,衍生金融工具实现了收益。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每日经济新闻
扣非净利润骤降99%,金龙鱼股价新低,15万股民被套,林园也折戟金龙鱼这家公司,来头可不小。
2020年9月,顶着“永续经营”的商业模式,金龙鱼募资139亿元,成为创业板有史以来IPO募资金额更大的企业。就营业收入来说,金龙鱼大致相当于两个贵州茅台,被称为“中国粮油一哥”。
此外,受公司之一大股东持股90%,流通盘极其有限影响,再加上众多知名投资者人的站台,金龙鱼很快由发行价的25.7元/股上涨至145.36元/股,涨幅超过450%,市值一度接近8000亿元。
甚至,就连林园也表示看好。
截至2020年四季度,林园投资旗下有两支私募基金新进成为金龙鱼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到2021年一季度末,前十大流通股名单“林园投资”增加至3支,三支产品合计持股达345.97万股。
从结果来看,即便是林园这样的“股神”,也折戟在了金龙鱼上面!
同样看好金龙鱼的,还有外资。
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北向资金新进成为金龙鱼之一大流通股东,持股1026.13万股;到2021年底,这一数字增加至1608.61万股;到2022年底,北向资金的持股数进一步增加至2884.47万股。
也就是说,跟林园的果断“逃离”不同,外资是一根筋越跌越买。当然,结果也是损失惨重。
2021年1月,金龙鱼股价触及145.35元,但是,在那之后便稀里哗啦的往下跌。到2023年8月11日,金龙鱼的股价跌至41.2元,跌幅超70%。
那么,到底部了吗?
8月11日晚,金龙鱼发布半年报。根据财报显示,金龙鱼营业收入1187亿元,同比下降0.64%;净利润9.66亿元,同比下降51.13%;扣非净利润1443万元,同比下降99.4%。
或许,这还看不出有多糟糕。
单看二季度,金龙鱼净利润为1.12亿元,净利润率仅0.3%;单看扣非净利润,金龙鱼二季度这个数字为-2.26亿元,已经由盈转亏。
咱们不妨再换个角度。
2020年-2022年,金龙鱼扣非净利润分别为87.92亿元、49.96亿元和31.84亿元,到今年上半年,这个数字只有1443万元,呈悬崖式下滑。
如果说2020年,按当年业绩算,超百倍的市盈率用“贵得离谱”来形容,但好歹还有想象空间。但如今,公司已经到了由盈转亏的边缘,尽管公司市值已经跌了75%,但是,究竟是贵还是便宜还真不好说,因为公司已经失去了估值锚。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金龙鱼仅仅是营业收入下滑,但净利润尤其是扣非净利润却暴跌呢?
原因在于,与其说金龙鱼是一家粮油消费品牌,不如说是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金龙鱼的核心驱动逻辑并不是品牌溢价,而是原材料价格的波动。本质上说,金龙鱼只是粮油搬运工。
财务数据说明一切。
跟海天味业毛利率接近40%不同,金龙鱼的毛利率只有10%左右,甚至最近两年,降到了5%左右。在此背景下,金龙鱼的净利润率由3%降至1%。
那么,原材料价格什么走势呢?
众所周知,金龙鱼的主要原材料包括大豆、水稻、小麦等。但是,类似“国际麦价‘涨疯了’”、“全球米价站上近12年高点”、“印度大米限制出口”等等这样的新闻时常占据头条,也就是说,受厄尔尼诺自然灾害和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全球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导致金龙鱼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便金龙鱼能够通过期货套期保值解决部分问题,也没有办法阻止盈利能力的恶化。
最后一个问题,这种情况会得到改善吗?
一方面,高温记录不断被打破,厄尔尼诺现象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影响,全球粮食价格很难在短期内回落;另一方面,国内市场目前来说也没有通胀发生,金龙鱼想涨价似乎也没有办法。因此,金龙鱼暂时看不到好转的迹象。
反映在股价层面,相比于“反转”,或许大家更应该关注“何时筑底”。
金龙鱼:食用油仍具有增长空间,调味品市场很广阔近日,金龙鱼在互动平台上表示,食用油仍具有增长空间,食用油包装化仍在进程中,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会提升对食用油的包装规格、健康营养、功能性等属性的要求。 对于调味品业务其表示,调味品市场是很广阔的,并且和我们现有的业务具有互补性,我们对于调味品的开发,可以依托原有的油、米、面业务为载体,共享品牌、渠道、营销 *** 等,相信会是一门不错的生意。
金龙鱼新品大放送,一级花生油、豆浆粉,美味好吃不贵,还在等什么?价值系列 | 金龙鱼
公司介绍
金龙鱼全称为: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金龙鱼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企业,创始人为郭鹤年和郭孔丰(他的侄子)。
公司产品主要涉足:油籽压榨、食用油精炼、专用油脂、油脂科技、水稻循环经济、玉米深加工、小麦深加工、大豆深加工、食品原辅料、中央厨房、粮油科技研发等产业。
H 金龙鱼部分品牌:
公司有比较知名品牌:金龙鱼、欧丽薇兰、胡姬花、香满园、海皇、金味、丰苑、锐龙、洁劲100等知名品牌。
H 公司盘口:
公司当前流通市值 194亿,每股收益 0.18元。
H 公司控股或参股子公司:
H 十大流通股东:
机构参与程度
根据 2023年中季报披露,机构参与程度为 1.91%,对比 2019年一季报 0.475%,属于增加。
H 机构持仓前五:
所属行业
公司属于申万一级【农林渔牧】板块,申万二级【农业】板块,申万三级【粮油加工】。
营收构成
公司的产品主要是在国内销售。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厨房食品、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公司主要涉足油籽压榨、油脂精炼、油脂灌装、专用油脂、油脂科技、水稻循环经济、玉米深加工、小麦深加工、大豆深加工、食品原辅 料、粮油科技研发等产业。
(1)厨房食品:产品涵盖食用油、大米、面粉及挂面、调味品、食品原辅料。
(2)饲料原料:豆粕、麸皮、米糠粕。
(3)等油脂科技产品:以棕榈油等油脂为原料生产的油脂基础化学品、油脂衍生化学品、营养品、日化用品等。
厨房食品
主要涉及:食用 *** 业、大米行业、食用 *** 业。
食用油市面上常见的主要是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也就是原材料是花生、玉米、大豆。
这些原材料价格的变动会影响中下游产品的利润。
包括大米、面粉(小麦)。
上半年国内大豆和菜籽压榨量同比有所增长,但是大豆成本较高,再加上豆油价格下跌,导致压榨亏损。
实际就是,大豆成本高,而豆油价格下跌,导致压榨亏损。
金龙鱼的食用油主要是:橄榄油、花生油、调和油。
这里就已经暴露出问题了,我们接着看。
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
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和厨房食品的问题是一样的,都是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
上半年国内大豆和菜籽压榨量同比有所增长,但是大豆成本较高,再加上豆油价格下跌,导致压榨亏损。
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品类主要分为大豆、水稻、小麦、油脂等农副产品和包材辅料及设备类两大类。
价格的变动对于企业利润的影响非常大。
我们大概可以通过期货了解到原材料价格的变动。
销售模式
公司销售模式主要分为很常见的经销和直销。
零售渠道下的农贸市场、粮油批发店、福利团购等通道以经销为主;大型商超及零售连锁企业以直销为主。
餐饮渠道下中小餐饮、快餐连锁等以经销为主;大型企业食堂、连锁酒店、连锁餐饮等大型客户则以直销为主。
对于食品工业渠道下的大型食品企业,公司以直销模式服务客户;对于一些小型或区域性的食品工业企业,则通过经销模式开展生意。
对于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产品,公司主要采用直销模式。
1、经销的毛利率:22年 6.85%,21年 8.78%,20年 14.15%,19年 13.75%。
2、直销的毛利率:22年 5.2%,21年 7.93%,20年 11.73%,19年 11.6%。
毛利率都是下降趋势。
公司还有线上平台。
业绩指标
整体营收是下降的趋势。
2023年上半年,金龙鱼厨房食品实现营收735.25亿,同比下降3.43%,营收占比61.93%;
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实现营收444.64亿,同比增长4.70%,营收占比37.45%;
其他实现营收7.25亿,同比下降17.45%,营收占比0.62%。
从中报披露情况来看,从 21年中报到 23年中报,公司的毛利率是不断下降的。
毛利率下降,就会导致一个结果,增收不增利,四舍五入等于白干。
就等于是赚 1000块,利润只有 10块。
对比一下海天味业的毛利率。
提高毛利率是金龙鱼目前的主要问题,但是作为投资者,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在陪伴企业上。
我们的目的是赚钱,不是搞情怀。
总的来讲,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隐匿在华32年,金龙鱼伪装国货大肆收割百姓,一年怒赚2575亿!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带给您与众不同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丨波波百谈
编辑丨波波百谈
它混迹中国长达32年,被众人捧上“国货之光”的宝座。
期间备受消费者的爱戴,并且一度成为国人眼中“自豪”的象征。
可任谁也没想到,它居然伪装国企隐匿于中国各大市场,大肆收割百姓的血汗钱,仅仅一年时间,就怒赚2575亿元!
它就是国内大品牌“金龙鱼”......
1991年正值改革开放阶段,这时,之一瓶小包装金龙鱼油悄然无息的进入了中国市场,一家马来西亚企业也就此机会正式打开中国之门。当时,中国的食用油以散装为主,存在一定的卫生问题。
小包装创新产品在当时很是少见,金龙鱼的这次创新很快打开知名度,改变了中国人的用油习惯,也打开了中国食用油市场的新篇章。
金龙鱼的创始人是马来西亚籍华人郭鹤年,20世纪70年代,郭鹤年瞅准了当时的商机,决定把生意扩展到中国,于是1974年在香港成立了嘉里集团,时刻等待进军中国的机会。
那时的他可能想不到,30多年后的今天,“金龙鱼”会名震天下,光品牌价值就高达500亿元。
80年代末,郭鹤年敏锐地捕捉到中国市场消费升级的契机,抓住改革开放的东风,在1991年将金龙鱼引入中国,并且在次年,就在深圳设立了之一座金龙鱼工厂,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它为了顺利进入中国市场,它与中粮集团合作,成立了南海油脂,中粮集团作为央企,在政策和渠道上给了金龙鱼很大的支持。
但实际上,中粮集团并没有控制权,金龙鱼品牌的控制权依然掌握在郭氏家族手中,后来,中粮集团发现自己被利用了,于是退出了南海油脂,推出了自己的品牌福临门,从此,双方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竞争。
强大的产业布局是金龙鱼能在中国食用油市场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了2019年,金龙鱼已经在中国35个城市成立了110多家代工厂,销售 *** 更是覆盖了2839个市县。
此外,金龙鱼还不遗余力地进行市场推广,电视广告无处不在,代言人阵容名流云集,由林丹、黄晓明到张靓颖等明星都曾为金龙鱼代言。
在奥运会历史上,还没有任何食用油品牌与奥运会合作,金龙鱼是之一个,这充分体现了公司的实力和公众对品牌的强烈信任。
据嘉里粮油相关人士透露,自成为北京奥运会食用油独家供应商以来,品牌形象确实进一步提升,产品增速超过30%,可见奥运效应非常显著。
同时,作为中国食用油之一品牌,金龙鱼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消费者的支持,从北京奥运会到中国女排,金龙鱼的奥运之旅成功让所有人相信金龙鱼是货真价实的中国品牌。
如今,金龙鱼正在备战北京冬奥会,无形中,金龙鱼就像中国本土品牌的代表,已经登上了全球舞台。
在同类产品中,金龙鱼定价相对低廉,这在消费者更看重价格而非品质时形成竞争优势。
“金龙鱼1:1:1调和油”的广告词一度深入人心,这种高强度的营销攻势直接奠定了金龙鱼在国内食用油市场的支配地位。
这种油也成为全球首个单品销量破百亿元的食用油品种。
2007年,金龙鱼的母公司又从食用油领域延伸到了大米、面粉和杂粮领域,后来金龙鱼品牌的大米、面粉、挂面、杂粮和米粉都相继上市,打通了餐桌食品的全产业链。
而且从2007年开始,金龙鱼在全国推广“透明工厂”行动,让全国的媒体记者走进金龙鱼的工厂进行参观,以确保让消费者行使监督的权利。
目前,益海嘉里旗下拥有金龙鱼、欧丽薇兰、胡姬花、香满园等知名品牌。其产品涵盖小包装食用油、大米、面粉、挂面、调味品等诸多领域。
他们全国25个地区建造了生产基地多达60多个,生产型企业100多家,构建了覆盖全国的强大营销 *** 和经销渠道,在全国拥有31个营销分公司,24个直销部,4000多家经销商。
凭借价格优势,金龙鱼快速占领市场,一举成为国内食用油头部品牌,然而,随着国产食用油的崛起,金龙鱼如今的处境并不太好。
在巩固地位后,金龙鱼进一步通过兼并竞争对手等方式扩大业务版图,以鲁花、福临门等知名品牌为代表的多家食用油企业被金龙鱼并入囊中。
其中,福临门一度与金龙鱼形成正面竞争,但最终也难逃被收购的命运,目前,国内食用油领域已经鲜有品牌能与金龙鱼一较高下。
金龙鱼凭借其强大的资本和技术优势,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了很大的份额,它通过各种手段来忽悠中国消费者,让他们误以为自己在买国货。
金龙鱼打着“黄金比例”的旗号,宣传自己的食用调和油是更符合中国人营养需求的,可实际上,“黄金比例”并没有科学依据,只是一个营销噱头,而且,金龙鱼的食用调和油中含有大量的转基因成分,对人体健康有潜在的危害。
根据国家标准,食用植物油只有两种加工 *** :压榨法和浸出法,压榨法和浸出法都需要加热处理,所以不存在所谓的“冷榨”而“中国之一榨”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因为食用植物油只有一次压榨或浸出的过程,没有二次或多次的区别,至于“纯天然”,其实也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标准。 金龙鱼还曾经宣传自己的产品是“国际品质”,但这也是一个伎俩。
金龙鱼所谓的“国际品质”其实就是指新加坡标准,而新加坡标准并不比中国标准高,甚至有些指标还低于中国标准,金龙鱼所谓的“国际品质”其实就是在降低自己的产品质量。
不过中国有句老话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金龙鱼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食用油品牌,对于很多家庭来说都是选购的之一选择,由于品牌影响力过大,市频上渐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金龙鱼假油。
直到2015年,温州就曝光了一起金龙鱼造假大案,在这次的事件中,警方抓捕了七名涉案人员,后来调查后发现,这个团伙生产的假油一共有5000箱,总重量有2吨以上,售价比正牌金龙鱼便宜了将近一半。
如果不是及时被警方发现并按揭,这批假油很有可能就会流入市面了,到时候造成的后果不可估量。
食用油本来就是高频消费品,俗话说病从口入,这么多假冒产品流入市场的话,可想而知会对人们的身体造成多大的伤害。在这样的情况下,金龙鱼的名声也跟着受到了影响。
本以为当时的金龙鱼,能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做出改正,可谁曾想,又到了2020年,金龙鱼被曝在进口食用油中掺杂转基因成分却未进行标签标识,违反国家法规。
此外,金龙鱼生产的部分谷物早餐和大米类产品也出现质量问题和标准不符情形。
调查发现,部分大米开封后变质发霉,存在异味和污染,部分谷物早餐检出的黄曲霉毒素严重超标,长期食用可能损害肝脏健康,虽然金龙鱼声称部分问题出在境外供应商,但作为销售商它有监管产品质量的主要责任。
多年来,类似的事件层出不穷,一次次让人们对粮油市场的诚信感到怀疑。这些事件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严重打击了整个行业的信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首先, *** 应该加强对粮油市场的监管,加大对转基因食品的审查力度,严厉打击使用转基因食品的违法行为,同时,企业应该自觉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金龙鱼多次触碰食品安全红线,背离了企业应有的社会担当,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它需要正视自身问题,采取措施全面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平,公开透明地披露产品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才能重建市场信任。
我国食用油市场长期且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以外企为主的,本土品牌的发展是一项艰巨且困难的任务。可即使再艰难也不能放弃,国潮国货要努力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前列。
外企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商品直接出口中国,合资建立在华跨国公司,直至如今独资、全资外企遍地开花,赚得盆满钵满。
原料上涨致金龙鱼2022年利润下滑27.12%,预制菜、调味品等新业务未能成增利新引擎界面新闻记者 | 吕雅萱
界面新闻编辑 |
3月23日晚间,益海嘉里金龙鱼(以下简称"金龙鱼")发布2022年经营业绩。报告期内,公司营收2574.85亿元,同比增长13.82%。归母净利润30.11亿元,同比下滑27.12%。基本每股收益0.56元。
公司表示:主要原料成本较去年涨幅较大。同时,受到国内经济疲软、消费不振等因素的影响,公司产品价格上调的幅度并不能完全覆盖原材料成本的涨幅,公司主要产品的毛利率同比下降。
金龙鱼于2020年10月在深交所上市,彼时累计募得139.33亿元,创下创业板上市更大IPO记录。其母公司益海嘉里是新加坡丰益国际在华投资的全资子公司,由蝉联马来西亚首富20余年,有“亚洲糖王”“酒店大王”之称的郭鹤年及其侄子郭孔丰共同执掌。
金龙鱼和中粮旗下的"福临门"是国内食用油赛道的两大品牌,金龙鱼以38.4%的市占率更胜一筹。尼尔森数据显示,近三年金龙鱼在小包装食用植物油、包装面粉、包装米现代渠道市场份额排名之一。
但梳理财报发现,金龙鱼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境地。2018年至2022年,金龙鱼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670.74亿元、1707.43亿元、1949.22、2262.25亿元以及2574.85亿元。
节节攀升的营业收入并没有为金龙鱼的盈利增色多少。2018年至2022年,金龙鱼的归母净利润呈波浪形下降趋势,分别为51.28亿元、54.08亿元、60.01亿元、41.32亿元以及30.11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速由2017年的同比增长877.97%下降至2021年的-27.12%。
分业务板块来看,“厨房食品”“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两大业务板块的营收增速均为两位数。其中厨房食品板块营收1571亿元,占总营收60%左右,毛利率6.68%,下滑1.62%。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板块营收986亿元,增速19.50%,但毛利率为3.81%,下滑3.60%。
从2022年研报来看,公司营收主要仍来自厨房食品,该业务的核心产品有食用油、大米、面粉、 挂面等,公司在疫情期间作为保供企业,获得销量和营收双增。
但受南美干旱天气影响大豆产量预期,以及俄乌冲突等影响,公司的主要原材料如大豆、大豆油及棕榈油等价格出现前所未有的快速大幅上涨,导致产品成本大幅上升。金龙鱼的生产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占比超过80%,虽然公司上调了部分产品的售价,但并未完全覆盖原材料成本的上涨。
拓展调味品、中央厨房业务
近年来,除了食用油等传统拳头产品,金龙鱼开拓新兴产品业务,产业链延伸至油脂科技与饲料原料、调味品、预制菜等诸多领域,建立了覆盖高端、中端、大众的综合品牌矩阵,旗下拥有“金龙鱼”“胡姬花”“欧丽薇兰”“香满园”“海皇”“丰苑” 等知名品牌。
金龙鱼主要依靠企业并购外延来拓展新业务。2015年,金龙鱼引入台湾老字号酱油品牌“丸庄”,并投资1.25亿美元在江苏成立丸庄益海嘉里(泰州)食品工业有限公司。2019年10月,丸庄酱油产品正式上市。2019年9月,金龙鱼收购了山西梁汾醋业有限公司。2021年6月,金龙鱼增资 4.5 亿元入股广东广味源食品有限公司并持股 75%,在阳西建设调味品生产基地。
金龙鱼曾在2019年收购山西梁汾醋业有限公司时表示:“通过收购,公司准备利用5年的时间形成年产30万吨固态酿造高附加值食醋的生产能力和年收180亿、净利润54亿的盈利能力。”
但四年过去了,金龙鱼的财报数据并未达成当初这一目标。收入结构上,“厨房食品”和“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两项业务的营收占总营收比例为99%以上,其余的预制菜、调味品等业务营收仅为17.47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仅为0.68%。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金龙鱼在新业务拓展方面表现差强人意,但大多数券商机构仍对金龙鱼的后市发展持积极态度。据Choice数据显示,近6个月内,共有8家券商机构发表了对金龙鱼的投资评级结果,其中3家持“买入”观点,5家持“增持”观点,原因主要系金龙鱼的“中央厨房”项目。
随着预制菜、团餐等消费新动力的出现,以及餐饮业租金及人力成本持续上升,餐饮企业降本增效的需求日益突出,中央厨房项目是公司近年来重点发展的业务板块之一。2018年3月,金龙鱼廊坊丰厨园区立项并推出中央厨房品牌“丰厨”。去年3月,首个项目杭州丰厨正式投产落地,并承接了去年上海疫情期间的防疫餐、和杭州亚运会供餐等需求。
目前,金龙鱼位于重庆、周口的中央厨房园区已陆续落地,并分别围绕火锅产业链和学生营养餐打造主要产品。今年2月,金龙鱼陕西兴平央厨项目亦正式启动供餐,目前供应5所学校的学生午餐。除兴平外,金龙鱼沈阳、廊坊的央厨项目也预计将于年内投产。金龙鱼能否凭借中央厨房优化年报数据,仍需观察。
在华潜伏32年,金龙鱼伪装国货大肆收割百姓,一年狂揽2575亿阅读此文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麒阁史观
编辑/麒阁史观
相信大家都看过金龙鱼1:1:1调和油的广告吧,也就是这个广告,令无数国人一度认为金龙鱼是当时更好的食用油。
从金龙鱼这个名字上来看,很多人都会认为是国货品牌,不过令人怎么都不会想到的是,金龙鱼并非是国产品牌,而是一家马来西亚的企业!这家外资在中国狂赚老百姓的钱,仅在2022年的时候,金龙鱼就在中国的收入高达2575亿。
金龙鱼如何进入中国人的餐桌
金龙鱼是一个令国人百感交集的品牌,它出身外资,长于中华,见证了中国厨房家庭的变革,它是一家有外资掌握99.99%的外资企业,垄断了中国40%的市场份额。
如今我们习惯购买瓶装的食用油,但你一定想不到在30年前的场景,当时每家每户都拿着油桶,去粮油店打油,不过随着一名马来西亚人的到来,从而改变了这一现象。
1988年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来到中国考察,当他来到中国后便开始了走街串巷,寻找当地的粮油店,他想看看最热门的粮油产品是什么?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每个商店中随处可见的是人们拿着小油桶排队买油的场景。
随后郭鹤年发现这些商店里的食用油,除了购买不方便外,还有卫生的问题,这些油看上去非常的浑浊,里面还有很多的杂质,在炒菜时整个屋子到处都是烟,而符合国际卫生标准的小包装食用油当时的粮油店里根本没有。
郭鹤年敏锐的意识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当时郭鹤年的公司产品布局广泛,拥有经营油脂行业的经验,于是就在1991年将金龙鱼引入到了中国。
刚进入中国的时候,郭鹤年的益海嘉里集团与中粮集团合作建设了之一座金龙鱼粮油公司从而正式进入了中国的市场,之后金龙鱼就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布局和销售网点。
同年之一瓶的金龙鱼小包装的食用油横空出世,他把原来的散装油进行了进一步的精炼、包装和推广,从而引发了从散装油到瓶装油的消费革命。
借着中粮,外资金龙鱼在中国很快立足,可以说是中粮带郭氏粮油进入中国的,不过由于中粮旗下的福临门也是食用 *** 业,两家企业也从合作变成了竞争关系。
外资金龙鱼如何占领中国人的餐桌
在1994年时,国内的粮油原材料大涨,粮油市场也跟着上涨,此时金龙鱼不仅要面对中粮集团的福临门,同时还要面对民营企业鲁花的压力,不过金龙鱼却有着自己的战略,那就是按兵不动。
金龙鱼利用低价趁机抢占了市场的份额,他还将全国有实力的经销商全部都进行合作,除此之外金龙鱼的产品还分为了花生油、色拉油、豆油等细分市场,这个市场都能对竞争者很大的压力。
进入21世纪后,金龙鱼通过对中国市场得深入观察后发现,新时代得中国人对食用油得需求不再满足于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了,而是对生活质量以及营养健康更加看重了。
金龙鱼抓住了消费观念得转变,于是率先占领了先机,从食品安全到营养健康,金龙鱼得每一步都精准拿捏了中国消费者得心理。
除了这些外,金龙鱼还擅长营销打广告,在广告上面外资更是不惜重金,比如在1996年,金龙鱼就登上了央视,2002年的时候,金龙鱼造就了一个”平衡脂肪酸“的概念,此时1:1:1的广告语出现在电视上。
也正是因为广告,使得金龙鱼成为了老少皆知的品牌,很多人也在那个时候认识了金龙鱼。
之后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金龙鱼已经成为了国内更大的粮油公司,每年的压榨油籽超过了1000万吨,生产的粮油车间就高达300多个,在我国建立了大量的粮油加工厂,足迹遍布了山东、湖北、黑龙江等26个省份,形成了食用油加工的全产业链。
金龙鱼的名字和包装,都符合中国人的审美,“金”代表着金碧辉煌的意思,“龙”在中国文化中意义非凡,容易令消费者青睐,“鱼”指的就是如鱼得水得意思,金龙鱼这家外资企业在中国过的是风生水起。
不仅如此,这家外资得野心不满于此,这家企业还雄心勃勃得进入到了大米、面粉、挂面等行业,几乎占领了中国餐桌上得全产业链,金龙鱼得不断创新,也让消费者认为他是国货品牌得原因之一,令人匪夷所思得是,这家外资企业居然赞助中国女排。
赞助奥运、携手中国女排
一直以来,在奥运会得历史上,赞助商都是一些运动类得品牌,从来都没有和食用油品牌进行合作,而金龙鱼算的是之一个,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金龙鱼成为了食用油得供应商,他得品牌形象也是进一步提升了,由此可见奥运会得效果非常显著。
除了奥运会外,金龙鱼还携手中国女排,获得了赞助女排大奖赛决赛得资格,女排的成长离不开中国人的支持,而金龙鱼也是看中了这一点。之后的几年,金龙鱼帮助中国美食大师前往巴黎申请世界遗产,与八大菜系中二十位顶级大厨,一起打造精美中国美食。
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使其在民众的认可度变的极高。金龙鱼利用广告和国际赛事,在无形中给自己披上了一层国货的外衣,不过金龙鱼的产品并非是绝对良心和安全的。
产品隐患口碑暴跌
2015年的时候,温州市就爆出了跨省的金龙鱼假油案,警方逮捕了7明涉案人员,经过调查后发现,起生产的假冒金龙鱼油的重量超过了两吨,一共有5000箱,甚至连假的金龙鱼油瓶盖和标签都超过了10000多套。
造假的人员称一箱金龙鱼油在市场上的价格为210元,而假冒的金龙鱼油则只需要120元,如何不是警方发现的早,可能这些油就已经流入市场里了。这次事件虽然金龙鱼并没有参与,但假冒产品已经严重影响金龙鱼油的销量了。
2020年的时候,准备上市的金龙鱼再次陷入了舆论的风波中,根据国家的规定,所有含有转基因成为的农产品赑屃进行明确的标注,然而金龙鱼旗下的公司进口了,超过600吨未标明含转基因成分的初榨菜籽油和大豆油,结果被扣在海外禁止入境。
这件事情也让金龙鱼上市的计划备受打击,同年的11月,国家海关总署公布了一批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初榨菜籽油和初榨大豆油被拒绝入境,而这次被拒绝入境的原因和之前的一样也是未标注转基因标志,而这也是金龙鱼旗下的子公司。
这样的事件令金龙鱼的口碑大幅下降,和转移基因挂钩的产品,消费者自然不会买单,金龙鱼转基因的问题已经不是之一次曝光了,之前金龙鱼在此问题上就曾翻过跟头。
虽然金龙鱼去年的营收有2574亿,相比此前还是有所增长,但净利润却一反常态的暴跌36.27%,只能说,这一切都是因贪心而起。金龙鱼身为一家外资企业,在中国做生意应该遵守中国的法规,绝不能在食品安全的问题上出现差错,外资品牌想要长期立足,必须做到诚信经营,不能有任何的投机取巧行为,这才是企业的立身之本。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 ***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之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金龙鱼,负重前行本就“薄利多销”的生意,金龙鱼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在近三年来持续下滑,今年上半年净利率仅有不到1%,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该如何提高,或许需要金龙鱼作出新的战略调整。
文 | 何乐
来源 | 经理人融媒体中心
被誉为“油茅”的金龙鱼(300999.SZ)近日披露2023年半年报,与一季度差强人意的业绩相比,金龙鱼二季度的业绩可谓是“惨淡”。今年上半年,金龙鱼净利润为9.66亿元,同比骤降51.13%;扣非净利润为0.14亿元,同比降幅达到99.4%。
分季度来看,2023年Q1,金龙鱼实现营业收入610.41亿元,同比增长7.97%,净利润为8.54亿元,同比增长645.99%,扣非净利润为2.40亿元,同比下滑70.94%。而Q2,金龙鱼业务收入环比微降5.52%至576.73亿元,净利润仅有1.12亿元,环比下降86.89%,而扣非净利润则为-2.26亿元,同比下降114.16%。
在二级市场上,2020年10月,金龙鱼登陆创业板,此后三个月,股价一路飞涨至高点145.62元/股(前复权,下同),市值逼近7900亿元。但随后,金龙鱼的股价开始波动下滑,发布中报后的首个交易日,8月14日金龙鱼股价跌超10%,截至8月25日收盘,金龙鱼报收34.82元/股,总市值为1887.80亿元。
同比骤降51.13%,净利润创近5年新低
近日,金龙鱼发布了2023年中期业绩。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金龙鱼实现营业收入1187.14亿元,同比下降0.64%;净利润9.66亿元,同比骤降51.13%;而扣非净利润为0.14亿元,同比降幅达到99.4%。
值得注意的是,金龙鱼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创2019年以来近五年同期新低,扣非净利润也不到1亿元。
对于营业收入的下降,金龙鱼称,主要是受价格因素的影响——公司厨房食品、饲料原料和油脂科技产品的销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上涨,但是产品的价格随着大豆、大豆油及棕榈油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下跌有所回落。
至于扣非净利润大降99%,金龙鱼称,主要因为未完全满足套期会计要求的衍生金融工具损益的影响。从业务角度,所有期货损益的已实现部分应计入主营业务成本,未实现部分应随着未来现货销售而同步计入主营业务成本。
今年上半年,金龙鱼非经常性损益金额达到9.51亿元。其中,投资收益达到6.47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达到3.64亿元,二者分别占利润总额比例为76.37%、42.98%。另外,金龙鱼根据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由此造成资产减值1.56亿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为-18.38%。这意味着,今年上半年,金龙鱼的利润是靠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贡献的,那么,金龙鱼的主营业务为何贡献如此之低呢?
回顾往年的业绩,金龙鱼的业绩变差,事实上从上市后就已经出现了端倪。从图表1和图表2中可以看到,2020年上市之一年,金龙鱼实现营业收入1949.22亿元,同比增长14.16%,净利润60.01亿元,同比增长10.96%。对比2020年前后的业绩可以发现,2017年,完成资产重组后,公司的净利润从2016年的5.11亿元增长877.97%至50.01亿元,随后三年保持着稳定增长,一直到2020年达到历史更高值60.01亿元。上市后的两三年时间里,金龙鱼的净利润一路下滑,2021年-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41.32亿元、30.1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1.15%、27.12%。
金龙鱼上市后,还曾与贵州茅台、农夫山泉、海天味业一起被股民调侃为“四大神水”,但是如今,金龙鱼的业绩却大不如从前。
毛利率较2020年下降超8个百分点,净利率不到1%
金龙鱼诞生于1991年,原本属于的是新加坡丰益国际的益海嘉里集团。创始人郭鹤年是马来西亚多年来的首富,也是著名的“亚洲糖王”。随后,他利用在糖业积累下来的资本快速扩张投资,在地产酒店、保险业、传媒业、粮油等领域建立起了庞大的商业帝国。后来,意欲进军中国粮油业的郭鹤年委派其侄子郭孔丰来到大陆考察市场。
后来郭氏粮油与中粮集团合作,借道中粮,郭氏粮油业务很快在中国市场立足。不过二者因为股权斗争,导致双方的合作关系开始破裂。到1995年,中粮另立山头,推出“福临门”小包装食用油,由此中粮正式开启与金龙鱼的市场斗争。
金龙鱼虽然在中国粮油市场中被称为“巨无霸”,但是粮油生意向来是高成本、低利润的生意,而且,近三年来,金龙鱼的毛利率水平下滑幅度较大。
中报显示,金龙鱼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仅为4.15%,较2020年的12.33%下降了8.18个百分点,净利率也只有0.67%,不到一个百分点。对比2018年至今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如图3所示),金龙鱼的毛利率和净利率从2020年开始便一路下滑。
由于食用 *** 业的特殊性——高度刚需,和糖、盐等必需品一样,其价格不能随意变动,而且这些必需品会受到国家管制,以控制物价水平。这就意味着,即使面临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经营压力,金龙鱼也不能随意通过上调价格来转嫁经营压力。
2022年6月,在2021年度业绩说明会上,金龙鱼曾表示年内食用油产品已经调过两次价格,面对国际食用油大涨的环境,近期还在考虑第三次涨价。
然而,多次涨价并未改善金龙鱼的毛利率下滑的问题。2022年公司毛利率较2021年的8.18%下降2.5个百分点至5.68%,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再次创新低。
拆分业务来看,金龙鱼的营收主要分为厨房食品、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两大类,其中厨房食品是金龙鱼主营业务的核心收入来源,实现业务收入735.25亿元,同比下降3.43%,占主营业务比例近62%。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实现营业收入444.64亿元,占主营业务比例为37.45%。
金龙鱼的产品主要原料包括大豆、大豆油及棕榈油、小麦等,而去年,受国际环境影响,这些原材料价格处于高位,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金龙鱼的盈利能力造成重大影响,其中财报对于厨房食品业绩下降的解释中就表示,“上半年小麦、面粉及副产品的价格整体下行,公司消耗前期的高价小麦库存导致业绩下滑。”
中报显示,金龙鱼的存货主要分为原材料和库存商品,报告期末存货账面余额为435.42亿元,存货跌价准备6.11亿元,账面价值为429.31亿元。
2020年至2022年,金龙鱼的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401.82亿元、469.06亿元、530.66亿元,可以看出近三年的存货规模在逐步提升,而且受价格变动等因素影响,金龙鱼的存货跌价准备也在上涨,分别为2.75亿元、5.02亿元、5.54亿元。
金龙鱼在财报中表示,考虑到消费旺季备货的影响,公司期末存货账面价值余额较大。如果原材料、库存商品的行情出现大幅下滑或者公司产品销售不畅,而公司未能及时应对并做出相应调整,公司将面临存货跌价的风险。
金龙鱼所在的粮 *** 业,一方面受国家行政手段的管控影响,产品不能随意上调价格,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易受国际环境影响,金龙鱼要承受着原材料价格波动造成的经营压力。本就“薄利多销”的生意,金龙鱼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在近三年来持续下滑,今年上半年净利率仅有不到1%,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该如何提高,或许需要金龙鱼作出新的战略调整。
金龙鱼扣非净利大跌99%,易方达加仓被套、中金仍喊24%涨幅股价低迷之际,上半年营收净利再度双双下滑,“油茅”金龙鱼(300999.SZ)跌出了上市以来股价新低。
8月14日,金龙鱼股价大幅低开,盘中更大跌幅超过11%。截至当天收盘,金龙鱼股价报收于37.04元,跌10.1%,成交额为12.17亿元,创下逾一年新高。
2021年以来,金龙鱼的归母净利润持续以两位数幅度下滑,这一局面在今年上半年继续恶化。公司上半年的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51.13%、99.4%。其中,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仅1400万元,连续八个季度同比下滑。
2021年以来,金龙鱼股价已累计下跌65.63%,今年以来跌幅(14.8%)接近15%。与陆股通连续两个季度减持相反,易方达创业板ETF(159915)年内累计加仓金龙鱼300余万股,这部分股份若尚未卖出,已处于浮亏状态。而中金公司(601995.SH)给出了最新目标价46元,即相对现价仍有24%的上涨空间。
“油茅”第二季度扣非净利亏损逾2亿
金龙鱼主营业务为厨房食品、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分为厨房食品、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两大类,公司旗下金龙鱼是国民级粮油品牌,也国内更大的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企业之一。
根据半年报,金龙鱼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87.14亿元,同比减少0.64%;归母净利润为9.66亿元,同比减少51.13%。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出现断崖式下滑,同比减少99.40%,仅为0.14亿元。其中厨房食品、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分别贡献收入735.25亿元、444.64亿元,同比减少3.43%、增加4.70%。
针对营业收入小幅下滑,金龙鱼解释称主要是因为价格因素。上半年,公司厨房食品、饲料原料和油脂科技产品的销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上涨,但是产品的价格随着大豆、大豆油及棕榈油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下跌有所回落。
针对利润下跌,公司称,厨房食品较低毛利率的餐饮渠道占比提升,零售渠道产品利润增长未能完全抵消餐饮渠道产品利润下降的影响。同时,油脂科技产品行情下跌致利润挤压,豆油价格下跌但大豆成本较高致压榨亏损。扣非净利润下降,主要系未完全满足套期会计要求的衍生金融工具损益的影响。
分季度看,第二季度金龙鱼的营收为576.73亿元,同比下滑8.38%,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下滑9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亏损2.26亿元,同比下滑114.16%。
客观来看,盈利能力显著下滑是金龙鱼客观面临的经营问题,尤其是油脂科技相关产品行情下跌使得该业务毛利率明显承压。报告期内,金龙鱼的整体毛利率为4.15%,同比下降3.38个百分点,主要受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产品毛利率的拖累。其中,公司厨房食品毛利率为6.6%,同比下降0.49个百分点;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产品的毛利率出现断崖式下跌,由上年同期8.05%,跌至-0.32%,同比下跌8.37个百分点,系扣非净利润大跌的主因之一。
中金为何喊出24%上涨空间?
2020年10月,金龙鱼以每股发行价25.7元上市创业板,募集资金139.33亿元,募资用于两大主要产品项目的建设等。截至今年6月30日,金龙鱼累计投入募集资金100.88亿元,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总额为40.97亿元。
根据公告,金龙鱼综合考虑目前市场经济环境及项目实际建设进度,决定将募投项目“米、面、油综合加工一期项目”“益海嘉里(茂名)食品工业有限公司食品加工项目”进行延期。上述两个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14.2亿元,已投入12.78亿元。,原本的预定可使用日期分别为2023年3月28日、2023年6月30日,延期日期分别为2023年12月31日、2024年6月30日。
还有整两个月,金龙鱼将迎来上市三年的“大非”解禁,届时将有48.78亿股上市流通,占总股本比重90%,而上市至今,公司股价走出“A字型”,尤其是今年内股价的低迷表现,投资者担忧巨量解禁对其后市进一步冲击。
回顾来看,2021年1月11日,上市还不到3个月的金龙鱼股价创出145.36元(前复权)的历史新高,更高总市值接近8000亿元。此后,金龙鱼股价进入单边下跌状态,2021年2月至今,股价累计下跌69.55%,最新价37.04元,较更高价累计回撤近75%。
今年至今,金龙鱼股价累计下跌14.8%,机构在去年四季度与今年上半年加仓的股份大概率都处于浮亏状态。半年报显示,陆股通今年以来持续减仓金龙鱼,一季度与二季度分别减持308.05万股、64.9万股,合计减持372.95万股。而去年四季度,陆股通增持公司股份527.41万股,当季度金龙鱼股价均价与更低价分别为42.57元、37.55元,对比来看,陆股通的这笔增持或没有赚到钱。截至6月30日,陆股通持有金龙鱼2511.52万股,占流通股比重4.63%。
此外,金龙鱼第二大、第五大流通股股东融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GIC Private Limited延续了一季度减持的动作,分别于二季度减持公司股份721.46万股、363万股。
公募基金方面,由成曦、刘树荣管理的易方达创业板ETF,一季度与二季度分别增持公司股份229.64万股、93.53万股。今年以来,易方达创业板ETF累计下跌19.31%。
买方被套的同时,推票金龙鱼的卖方也惨遭“打脸”。Wind数据显示,二季度期间,华鑫证券、中金公司、国信证券、东方证券、中信建投、西部证券、中信证券都发布过关于金龙鱼的研报,且都给出了“买入”、“增持”、“跑赢行业”的评级。其中,中金公司分别于4月29日、6月19日发布两份研报,给予金龙鱼50元目标价,中信证券也给出了47元目标价格。
半年报发布后,中金公司8月13日再度发布研报《金龙鱼:零售渠道弱复苏,餐饮渠道及高价库存拖累业绩》,仍给予公司“跑赢行业”评级,目标价由50元下调至46元,较金龙鱼现价仍有24.2%上涨空间。
(实习生李逊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