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全面开展以来,保山市公安机关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队伍教育整顿全过程,大力提倡“心为民所系 思为民所思 行为民所盼”的服务精神,积极为群众办小事、办实事,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4月12日下午,家住昌宁县田园镇的杨女士到昌宁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报警求助称,家里的卧室不知道什么时候闯入了一条“红脖子蛇”,请帮忙处理。
接到报警后,森林警察大队民警立即带上捕蛇装备前往现场处理。到达现场后,却没有发现蛇的踪迹,根据蛇的习性,民警分析,蛇应该藏在阴凉处,经过仔细寻找,在卫生间的鞋柜底找到了该条蛇,森警小哥化身“捉蛇小能手”,眼疾手快,一把捉住了试图逃跑的蛇,主人家的威胁得以解除。杨女士一家对民警表示了衷心感谢。
(以上经过专业培训,切勿模仿)
(以上经过专业培训,切勿模仿)
(以上经过专业培训,切勿模仿)
经野保部门鉴定,该蛇学名为:红脖颈槽蛇,为游蛇颈槽蛇属的爬行动物,俗称野鸡颈、红脖游蛇、扁脖子,有毒。在对蛇进行检查确认无恙后,民警将其移交到了县野保部门进行救助。
截止目前,森林警察大队已经处理2起蛇类扰民事件,民警提醒:近期随着气温升高,野生蛇类出没频繁,如果在家里或野外发现蛇类时要之一时间联系相关部门,由专业捕蛇人员处理,千万不要私自处理或抓捕食用,不仅会使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而且会违法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法规。
盛夏至 蛇出没盛夏至 蛇出没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黄婷婷
盛夏来临,蛇类开始进入活跃期。
6月中旬,微博“湖南校园君”陆续发布了几组在湖南各大高校拍到的蛇的照片,大学生们在被吓到失色的同时,也不忘调侃,称学校为邵阳“蛇”院、洪山桥皇家森林公园、湖南蛇窝大学……
长沙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长周灿英提醒,夏天正是蛇的产卵繁殖季,也是其觅食活动最旺盛的时期,市民在夜晚散步、外出活动时要警惕被蛇咬伤。
蛇类活跃期,无毒有毒皆有之
每年4月至10月是蛇的活动高峰期,山林水边是蛇经常出没的地方,到了傍晚时分,这些长条的家伙似乎按捺不住寂寞,会从草丛中探出头来,甚至不小心溜到马路中央,冷不丁给过路的市民来一个“惊吓”。
看到蛇,大部分人都会尖叫着跑开,能停下脚步拍照的已经是“勇士”,若细细查看拍摄的照片,这时候活跃的蛇类中,无毒蛇和有毒蛇皆有之,从外形便可以分辨出来。
周灿英介绍,一般来说,有毒蛇头大颈细,头呈三角形,尾巴短而粗,具有鲜艳的体色和斑纹。当然,并不是颜色鲜艳的蛇都是毒蛇,无毒蛇也有追求美的权利。反倒是蝮蛇、蝰蛇这类毒蛇,将自己的身体伪装成泥土色,用于捕食和自保。
乌梢蛇俗称乌蛇,身体背面呈棕褐色、黑褐色或绿褐色,背脊上有两条黑色纵线贯穿全身,黑线之间有明显的浅黄褐色纵纹,是长沙本地常见的无毒蛇。
俗称菜花蛇的黑眉锦蛇也随处可见,它们有时还悄悄溜进家里偷食。湖南有些地区认为,蛇是有灵性的生物,菜花蛇来到家里,解决了鼠害,是家里的“有功之臣”,可保护屋主一家平安吉祥。
湖南具有代表性的毒蛇种类,仅凭名字就有足够的震慑力。
莽山烙铁头主要生活在郴州莽山境内,数目稀少,被称为“蛇中大熊猫”。因尾部呈白色,又被称为莽山白尾蛇。但周灿英提醒大家,此物稀且美,劝君勿亵玩,它有着令人生畏的血毒性,是已知毒蛇里更大型的蛇种。
竹叶青全身翠绿的外表,早已使它声名远扬;俗称鸡冠蛇、野鸡脖子的虎斑颈槽蛇,颈背有一明显颈槽,毒牙短小,极少引发致死案例;尖吻蝮则不然,人们叫它百步蛇、五步蛇,表示其攻击性和毒性之强;白环黑环相间的银环蛇;常竖立前半身,颈背露出呈双圈的“眼镜”状斑纹的舟山眼镜蛇……这些家伙都不好惹,若遇到了,请绕道而行。
小心不被蛇伤害,也不要伤害蛇
正如人们担心蛇会不会主动攻击人一样,傍晚“遛弯”途中遇到人的蛇,也在畏惧着我们这种站立的生物。
周灿英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不管无毒蛇还是有毒蛇,如果蛇类判定人类的行为不会对它造成伤害,便不会来主动招惹,蛇看到人类的本能反应是逃走。
但是,如果人们已经不幸地引起了蛇类的注意,激起了它的攻击欲望,那该怎么办呢?
在距离相对较远时,慢慢往后退开是更好的策略,此时切勿发出大的响声;若距离较近,则需要人们按捺住惊慌,更好保持静止不动,将背包或外套缓缓移到自己身前,蛇有异动时便立刻用背包或衣服将蛇盖住。
周灿英说,盛夏时节,在马路边与蛇“狭路相逢”属正常现象,人们总是认为伤害一条蛇,似乎比伤害其它动物更来得理直气壮,然而,看到蛇就要打死的想法是错误的。
她介绍,所有野生蛇都是国家保护动物,莽山烙铁头、眼镜王蛇等有毒蛇均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实际上,蛇与人类关系密切,它是灭鼠高手,一条蛇一年能吃400只大老鼠,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捕杀蛇类,会破坏食物链平衡,引发鼠患,最终给人类自己带来麻烦。
周灿英呼吁,大家在小心不被蛇伤害的同时,也不要伤害蛇,善待这种古老而聪明灵活的动物。
做好防范措施,人与蛇相处,便可以相安无事。到了夏天,在走入菜园、草丛中时,更好不要穿浅口鞋和短裤;在野外,进入草木茂盛区域时,备上一根长棍,打草惊蛇一番,蛇类一般会速速躲开。
蛇类普遍会在阴凉植物下避暑,爱好在家中或周围种植大量植物的市民,可以在夏日对植物进行适当修剪;及时清理家里的厨余垃圾,避免老鼠进入家门,便可极大减轻蛇患;在房屋周围撒一些雄黄粉、大蒜泥等带有 *** 性气味的东西,蛇也会本能地避开;若居民在家里发现了蛇的身影,之一时间拨打119或报警,千万不要惊动它。
为何说鸡冠蛇是最毒的蛇?它真的存在吗?有没有人们口中那么可怕提起鸡冠蛇,相信不少人都听过关于它的传说,甚至还有很多人都声称自己真实见到过,而且终生难忘,小时候我的长辈也给我讲过关于鸡冠蛇的故事,当时我也深信不疑,现在看来确实疑点重重。传闻这种蛇非常邪乎,见到也不能招惹,否则会给自己带来霉运,它经常出现在树林、半山腰和坟地等处,习性比较神经质,有时候见到人会选择离开,有时候则会追着人跑,据老一辈人讲,鸡冠蛇身体为红色还带有一些蓝绿色,能立起身子来有半米高,移动速度极快,甚至都能低空飞行,它头顶上长着像母鸡一样的红冠,还会发出咕咕咕的鸡叫声才因此得名。
除此之外,更有传言鸡冠蛇的毒性非常强,可以说是所有蛇类中最可怕的,被咬到根本无药可治,它不但会用嘴咬人,还会喷射毒液和毒雾,如的毒液碰到人瞬间就能致命,所以大家十分惧怕这种蛇,就算见到也不敢轻举妄动,那么这种蛇在现实中真的存在吗?到今天为止,民间还流传着很多关于它的传说,也让人想去一探究竟,但几番调查下来,却没有丝毫踪迹可寻,包括照片、有关伤人纪录、粪便、遗骨和活动痕迹等,一点存在过的迹象都没留下,仿佛就像是突然间蒸发了一样,只留下了那恐怖的传说,却不见其身影。
仿佛是幽灵和外星人一样,关于它们的传言比比皆是,却没有任何相关的证据能证明,更像是大家凭空想象出的一种东西,鸡冠蛇也是如此,科学上已经推翻了鸡冠蛇这种生物的真实性,但至今还有很多人相信它真的存在过。也许会有人说无风不起浪,既然有那么多人声称自己见过,说明这种蛇就是真实存在的,只是现在不常见了,就像是鹦鹉有一天灭绝了,你说自己见过有一种鸟会讲人话,我想怎么也不会有人相信,除非是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当然也不排除人们把其它蛇认成鸡冠蛇的可能性。因为我国确实有一种蛇,长相特征和大家形容的中的鸡冠蛇极为相似,也是被认为最贴近鸡冠蛇的蛇类,那就是“虎斑颈槽蛇”。
虎斑颈槽蛇的分布范围极其广泛,在河北、山西、辽宁、吉林、安徽、浙江等多个地区存在,甚至在全国20余个省份都能见到,它是游蛇科、颈槽蛇属的一种剧毒蛇类。虎斑颈槽蛇也叫做虎斑游蛇、野鸡脖子、野鸡项、鸡冠蛇等,体长在1-1.2米,背部后半部分为草绿色,前半部有红黑相间的花纹,看上去十分具有特色,它的头部略扁脖子十分宽大,受到威胁时会像眼镜蛇一样立起身子,和传闻的中的鸡冠蛇形态十分相似。虎斑颈槽蛇喜欢栖息在靠近水源的区域觅食,像稻田、水沟、小河和水库附近,有很强的游泳能力,平时以小型鱼类、蟾蜍、蛙类、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幼年时也吃蚯蚓、昆虫等食物。
成年虎斑颈槽蛇性情较为凶猛,会主动攻击人类或者追击人类,幼年的则非常胆小,遇到人就会四处逃窜,有时候被抓到也不会张口咬人,还被很多人当成了无毒蛇。之所以叫做颈槽蛇,是因为它的脖颈处有一个凹槽,也是它的毒腺位置所在,虎斑颈槽蛇会在蟾蜍、萤火虫等有毒生物身上获取一种类似胆固醇的有毒物质,平时就会把它存储到脖子处的毒腺内,如果遇到威胁也会分泌或者喷射出一定的毒液,这一点也和鸡冠蛇的描述很是相似。不过蛇类的毒液是对人体皮肤无害的,并不是说喷到身上就会受伤,蛇毒的成分主要为蛋白质,只能通过血液进行传播,如果身上没有伤口是不会中毒的。
但是要注意保护眼睛部位,毒液进入人类眼睛有一定的几率导致失明,通常不会有生命危险,由此可见就算是鸡冠蛇,也不可能通过喷毒的方式毒死人类,这一点很不符合逻辑,所以很有可能是人们在无形中过于神话了它。虎斑颈槽蛇并非无毒蛇,它的毒性不弱,主要为血循环毒素,毒性测试为:静脉注射ld50=0.28mg/Kg,结果可以说比国内的大多数蝮蛇都要强,单论毒性堪比短尾蝮蛇,只是排毒量较低,平均只有15毫克左右。但是国内却很少有关于它的伤人案例报道,这也导致大多数人认为它就是一种无毒蛇或者微毒蛇,其实不然,虎斑颈槽蛇在日本可是出了名的毒蛇,很受当地重视,名气可以说堪比我国的五步蛇,是完全配得起鸡冠蛇这个名号的。
被它咬伤的患者通常会出现肿胀和流血不止的症状,严重可导致呕血、弥散性凝血异常,引发脏器衰竭等,也是日本当地伤人最严重的的毒蛇之一。之所以在我国不被人重视,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地广物博,其他毒蛇都太强了,压过了它的势头,另一方面是因为虎斑颈槽蛇属于后钩牙毒蛇,它和红脖颈槽蛇、赤链蛇一样,毒牙都长在口腔深处,很难通过攻击使人中毒,只有吞咽猎物时才能有效注入毒液。因此有很多患者被它咬伤,都不会出现中毒症状,久而久之才把它当成无毒蛇对待,其实在我国也有过好几例严重的伤人案例发生,但都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
虎斑颈槽蛇可能就是传说中的鸡冠蛇,虽说远没有传说中那么可怕,它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可以说是游蛇科中数一数二的毒蛇,如果被咬到危险性还是很高的。加上它喜欢在人类的活动范围内觅食,善于攀爬经常会出现在住宅区域,大家遇到这种蛇也一定要小心,不要放松警惕给对方可乘之机。
中国最常见的蛇类赤链蛇 无毒
全国各地都有分布的常见蛇,也是最最悲惨的蛇,因为这货花纹绚丽红黑相间,而且脾气暴躁,一般人之一反应都是这蛇有毒,很多地方的老人口口相传已经害死了无数条,实际上赤链蛇并无严格意义上的毒牙和毒液产生机制,被咬后顶多因口腔病菌红肿疼痛,并无大碍,目前网上流传的种种新闻均无确切依据。
虎斑颈槽蛇 微毒
大名鼎鼎的野鸡脖子,颈部有红黑色虎纹,激怒时可膨大,颈槽蛇属有微毒,非过敏体质一般不会产生严重后果,过敏体质有致死的先例。虎斑颈槽蛇北方地区很多,一般出没在临近水源的地方。
红脖颈槽蛇 微毒
很容易和虎斑颈槽蛇混淆的一种常见蛇,南方多一些,幼体特征颈部有蓝黑、黄、红三色,比虎斑颜色丰富,一般还是能看出来的,同样具有微弱的毒性及过敏风险。
白条锦蛇 无毒
双斑锦蛇 无毒
很容易和白条锦蛇混淆,即是在百度蛇吧一般也不作具体细分,比较显而易见的特征是双斑锦蛇下颚明黄色。
赤链华游蛇 无毒
花鸟市场蛇贩子手里常见的宠物蛇,实际上并不好养,主要特征是腹部的花纹亮丽。
黑眉曙蛇 无毒
这个数量也很多,野外常见到,蛇贩子手里也常有,主要特征是头部的黑色眉毛,当然那并不是眉毛只是花纹,蛇类特征上通常把眼睛上方的花纹称作眉,是分类的一个显著特征。黑眉曙蛇的尾部特征也很明显,一格一格,很好认。
银环蛇 剧毒!!!!!!!
银环蛇为啥排名这么靠前,因为这货是真的很多啊,8月9月蛇吧基本上每天都有两人以上发帖遇到银环,而且这货是国内公认的之一毒蛇,毒性强、分布广、数量多,实至名归!
王锦蛇 无毒
又名臭王锦、大王锦,这两个名字一个是说它体味重,一个是说它个体大,其实也不算特别大,总归比银环大一些,没有蟒蚺类大。
尖吻蝮 剧毒!!!
俗称五步蛇,蝮蛇的一种,毒性较猛及时就医。五步蛇也很容易长得肥肥大大。
短尾蝮 剧毒!!!
俗称白眉短尾蝮,与黑眉曙蛇相对,短尾蝮眼睛上方有一条白色花纹,体态粗短,有剧毒。
竹叶青 剧毒!
大名鼎鼎的竹叶青,既是一种酒还是一种茶叶更是一种蛇,主要特征为三角头、白或黄肚皮、红尾巴,竹叶青又细分为白唇竹叶青、福建竹叶青等,不再细说。
舟山眼镜蛇 剧毒!!!!!!
作为一种毒性和分布范围都紧追银环蛇的剧毒蛇,舟山眼镜蛇不要被舟山两个字骗了,就好比国内分布广泛的日本沼虾一样,舟山眼镜蛇在长江以南分布广泛,主要特征是银白色的浅环纹和颈部膨大之后的双环眼镜纹。
尖鳞原矛头蝮 剧毒!!
主要特征为三角头和背部的交错花纹,侧面另有间断的黑斑。
乌鼠蛇 无毒
又名乌梢蛇,常见无毒蛇, 幼体绿色带黑条纹很漂亮,成体变化很大。
翠青蛇 无毒
漂亮的小青,与竹叶青的区别是整体细长,尾巴不是红色,头部也不是三角头。
翠青蛇很多人买来养,但是非常容易死,俗称暴毙王。
玉斑丽蛇 无毒
很常见的宠物蛇,背部黄色斑,很好认。
眼镜王蛇 剧毒!!
普通人很容易混淆眼镜蛇和眼镜王蛇,其实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种类,眼镜王蛇能长到很大,头部有枕鳞,身体的花纹也不太一样,分布没有舟山眼镜蛇广,幼体很好看。
颈棱蛇 无毒
很有趣的一种无毒蛇,他有着蝮蛇一样的三角头(谁能比他更三角???),蝮蛇一样的花纹,然而是无毒蛇,网友称其为装逼蛇。
圆斑蝰 剧毒
是不是有点像颈棱蛇?哈哈,俗称肾亏蛇,蛇毒破坏肾脏,南部分布不太广泛。
草腹链 无毒
分布挺广的无毒蛇,没啥说了,花纹挺明显。
三索颌腔蛇 无毒
我很喜欢的一种,脖子上下膨大,显得比头大很多,特别逗乐。眼睛附近有三条很炫酷的黑纹。
黄斑渔游蛇 无毒
有点像虎斑颈槽蛇没有虎斑,仔细看能看出黄色鳞片,眼睛附近的黑纹也是特点,这个还是挺常见的。
灰鼠蛇 无毒
金环蛇 剧毒!!!
俗称铁包金,很漂亮,金色环纹很宽,特征明显,南方有分布。
中国水蛇 微毒
水蛇属都微毒,看图。
绿瘦蛇 微毒
长得特别奸诈的绿瘦蛇,一般有绿色和黄色两种体色,是树栖蛇,也有不少人喜欢养。
缅甸蟒 无毒
缅甸蟒云南地区很多。蟒蚺类这几年很流行做宠物,什么缅甸蟒网纹蟒红尾蚺,不过保护级别很高,小心查水表哦!具体自行百度各种经典案例!当然我们高素质的JRS是肯定不会养的。
中国小头蛇 无毒
小头蛇都是吃蛋蛇,虽然没有毒但是牙齿锋利,咬一口伤害很大
钩盲蛇 无毒
奇葩的世界上最小的蛇,酷似蚯蚓,但是细看有鳞片而且没有蚯蚓的节环,在蛇吧还真是不少抓到这玩意儿的,我好奇那么小怎么瞧见的……
白头缅蝰、黑头缅蝰 剧毒
前几天斗鱼直播抓了一条,吹牛逼几百万,瞎扯淡……别作死!
菜花原矛头蝮 剧毒
莽山原矛头蝮 剧毒
俗称莽山烙铁头,估计不少JRS都看过CCTV-10的节目吧,具体不说了,挺传奇的。
青环海蛇 剧毒
海蛇都剧毒,比银环还毒,主要特征是尾巴是鱼鳍状。
金花蛇
很有名气的飞蛇,能在林间弹射,改变身体轮廓滑行。
误区1、蛇类体色越是艳丽就越毒
很多人多听过老人们说,颜色越是艳丽的蛇越毒,其实不然。大多数毒蛇的体色都很单调,这是一种低调的伪装,用来欺骗猎物的眼睛。相反,很多无毒蛇的体色非常华丽鲜艳,这也是一种伪装,防御伪装,这是警告猎食者:“我很毒”。
误区2、三角头的就是毒蛇
这也是一大误区,很多人在野外遇到三角头型的蛇都会说是毒蛇,很多蛇都被打死了,这样对无毒蛇很不公平(当然我不是说毒蛇就可以打死),很多蛇类在受到威胁时都会抬起脑袋,做出攻击的姿态,看上去很凶猛的样子。这也是一种防卫方式,这是警告对手别靠近,它会攻击。
误区3:脖子扁的就是眼镜蛇
并不是只有眼镜蛇会扁脖子,很多蛇类遇到威胁时也会将脖子鼓起作斗篷状,这也是一种防御伪装
历史上真实存在过野鸡脖子蛇吗日前《沙海》这一部以盗墓为主线的电视剧的热播又带起了一股很强的盗墓风。相信广大的稻米应该还记得,在盗墓笔记之蛇沼鬼城中,出现了一种极其厉害的蛇类—鸡冠蛇,又称野鸡脖子。在小说中,这种蛇非常诡异神秘,首先它的攻击性非常强,攻击人的速度非常快,就连盗墓笔记中唯一的女主角阿宁都是死在它的手里,三叔也在它的攻击下生死不明。而且它的智商非常高,能够算计人,给自己的猎物设计圈套。最诡异的是,它居然还能模仿人说话,在小说中它多次通过模仿人说话将吴邪引入圈套中。相信不少读者一想起野鸡脖子就头皮发麻,浑身起鸡皮疙瘩。那么,在历史上,野鸡脖子真的在现实世界存在过吗?
目前根据各方资料来看,中国古籍中有过鸡冠蛇的记载,蛇头像雄鸡头,长火红鸡冠,体色各异,身长一尺多,粗大约几寸,可直立上身。它习性异常凶猛,奇毒无比,发出怪声,叫声如母鸡“咯咯咯”。古人认为鸡冠蛇是成精的,不能打,谁打它就会倒大霉。相传,有些鸡冠蛇会主动攻击人,在其攻击人时鸡冠会有红色变为紫色,会像眼镜蛇那样喷毒液,人一旦触怒它,它就会跳起来和人比高。不过此生物也暂时只存在于古籍记载的民间中,并没有生物学标本,也没有确切的影像资料和科学的生物学记载。不过关于它的传说流传甚广,在安徽黄山、湖北广水、辽宁沈阳、吉林通化、四川、湖南等地均有它的民间传说,不排除历史上可能真有类似的蛇类出现过。
不过现在世界上确实有一种名叫“野鸡脖子”的蛇,其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俄罗斯、朝鲜、台湾等地。它的学名又叫虎斑颈槽蛇,俗称野鸡脖子,体长约0.8米,颈背明显颈槽,两侧有一对粗大的黑色斑块,体背面翠绿色或草绿色,腹面为淡黄色。虎斑颈槽蛇是我国学术界广泛争议的一种蛇类,由于性格温顺,很多学者都认为它是无毒性的蛇类,但其实它是毒蛇(过敏体质有中毒死亡先例,国外有些国家把它归为毒蛇)。
对于蛇的分类,按照类别可分为游蛇、眼镜蛇、蟒蛇、蝰蛇等等,若按照毒性分类只有两种:有毒蛇和无毒蛇,而在蛇类中,就有一种被广泛争议的蛇,理论上是无毒蛇,但实际又有蛇毒液,难于定义这种蛇——虎斑颈槽蛇。
虎斑颈槽蛇又称为野鸡脖子蛇,是因为这种蛇的颈背有一明显颈槽,枕两侧有一对粗大的黑色斑块。虎斑颈槽蛇是属于游蛇科,都知道游蛇科的蛇爬行比较快,但大多数游蛇都属于无毒蛇,而虎斑颈槽蛇却可以用毒麻痹猎物,攻击敌方等等。
野鸡脖子蛇是有毒蛇,还是无毒蛇?理论上是无毒蛇类,因为野鸡脖子蛇不像其它毒蛇,其毒腺与毒牙没有导管联通,它的毒液不通过毒牙导管,而通过其他物理方式进入被咬者的伤口。但若被咬中,又足以造成一定的伤害,能麻痹猎物,若有人过敏,甚至会造成伤亡,又被列入有毒蛇。
野鸡脖子蛇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在很多地方都被认为是一种无毒蛇,因为野鸡脖子蛇接近后沟牙毒蛇,但野鸡脖子蛇的后沟牙十分短小,在蛇口的后面,加上个性比较温顺,一般咬人不会很深,除非咬人时带有吞咽动作,这样的话,后沟毒牙一般也就咬不到人了,所以有些人被咬后,也不会中毒。
虎斑颈槽蛇在很多地方也被认为是微毒蛇,它的毒液主要作用也不是伤人,而是帮助吞咽和消化,虎斑颈槽蛇的毒液属于血循毒,会破坏人体的凝血机制造成出血,但若不是过敏,一般不会受到威胁,在虎斑颈槽蛇咬人的记录中,只有在日本有一例,是对虎斑游蛇的毒液过敏死的,并不是被毒死,作为一种毒蛇,可以说不像毒蛇,但毕竟也是有毒的,不要轻易挑衅虎斑颈槽蛇。
野鸡脖子蛇是有毒蛇,还是无毒蛇?这种争议还一直存在,有地方认为是毒蛇,也有地方认为是无毒蛇。拥有奇特毒腺构造的虎斑颈槽蛇,被称为野鸡脖子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被认为是传说中鸡冠蛇原型,鸡冠蛇在广大地区都有它的传说,但一直没有生物学标本,难于确认这种蛇是否真的存在?
关注六维自然 顺其自然认识自然!
蛇也会交流?湖南一蓄水池一天多一条野鸡脖子蛇,是来救同伴的?随着寒冷季节的到来,很多冷血的爬行动物开始寻找洞穴准备冬眠,而在温暖的区域,依然能看见很多蛇类的活动,有时还是成群出动。
近日在湖南,有男子就在一个蓄水池发现有趣的现象:之一天看到两条蛇被困水中,第二天第三天各增加一条蛇,令男子惊讶的是水池每天跌入一条蛇,看着被困的四条蛇,男子也不知该不该将它们打捞出来,只好决定明天再来看看情况。
从这些蛇的外形来看,蛇的颈背有一明显颈槽,枕两侧有一对粗大的黑色斑块,颈部位置有鲜红色,这些都是虎斑颈槽蛇的特征,这种蛇的俗名更多人认识,俗称为——野鸡脖子蛇、雉鸡脖等。
蓄水池至于为何会一天增加一条野鸡脖子蛇?有网友认为是巧合,刚刚有蛇经过,不小心掉进蓄水池。也有网友分析:可能是蛇类发现求救的信号,引来同伴,可想不到都陷入陷阱中,毕竟有些蛇类嗅觉对同类的气味非常灵敏,当蛇遇到危险时候,会释放出某种气味或者某种物质可以让其它的蛇感应到,附近的蛇会嗅到它的遇险化学信号过来。
蛇也会交流?在蛇类中,蛇类一般都是独居的,很少会交流,但在繁殖季节中,雌蛇会从皮肤和尾基部腺体分泌出一种独有气味,吸引雄蛇过来交配繁殖,雌雄蛇类之间用气味传递信息,它们也有自己特定通信频率。
一、是毒蛇或无毒蛇,难以确认其分类
野鸡脖子蛇是有毒蛇,还是无毒蛇,对这种蛇的争议非常大,因为野鸡脖子蛇不像其它毒蛇,其毒腺与毒牙没有导管联通,它的毒液不通过毒牙导管,而通过其他物理方式进入被咬者的伤口,蛇牙注射毒液比较困难,被咬者很少会中毒,理论上是无毒蛇类。
野鸡脖子蛇的蛇毒属于血循毒,加上不容易分泌毒液,每年被咬者很多,可很多人都不会中毒,中毒而死的人更寥寥无几,但若有人过敏,也会造成伤亡,在国内外有数起咬伤致死病例,所以野鸡脖子蛇也被认为是毒蛇。
虎斑颈槽蛇是毒蛇或无毒蛇,难以确认其分类,由于它属于游蛇科蛇类,而游蛇科中很多蛇类都属于无毒蛇,所以有些地方也将虎斑颈槽蛇列为无毒蛇,但国内在08年已把这种蛇类列为毒蛇,虎斑颈槽蛇接近后沟牙毒蛇。
二、野鸡脖子蛇被认为是鸡冠蛇的原型
在民间传说中,有一种非常怪异的蛇,这种蛇无脚且头顶带红冠,还会发出“咯咯咯”这样鸡叫的声音,个性非常诡异,身长1米多,可遇到人,就会跳起来和人比高,没它高就会被攻击,如果你比它高它自己就会逃,不会伤人,在《录异记》就有这种蛇记载:鸡冠蛇,头如雄鸡有冠。身长尺余,围可数寸,中人必死,会稽山下有之。
虎斑颈槽蛇的鲜红色颈背,加上拥有奇特毒腺构造,就被认为是传说中鸡冠蛇原型,鸡冠蛇在广大地区都有它的传说,但一直没有生物学标本,难于确认这种蛇是否真的存在。
野鸡脖子蛇作为一种毒蛇,可以说不像毒蛇,数起咬伤致死病例是对虎斑游蛇的毒液过敏死的,并不是被毒死,但毕竟也是有毒的,不要轻易挑衅虎斑颈槽蛇。
关注六维自然 顺其自然认识自然!
节节乌有多可怕?杀人于无声无痛之中,毒发时已晚,再难救,亲见蛇,这类爬行动物令人谈之色变,许多人天生都畏惧蛇,因为大家都知道被它们咬上一口,轻则肿痛难受,重则危及生命。
目前我国已知蛇类有204种及27亚种,其中毒蛇有58种及12亚种,约占世界毒蛇的10%。
而本文要讲的“节节乌”学名为银环蛇,是我国最毒的蛇,没有之一。它号称“中华毒蛇一哥”,那些我们所熟知的眼镜蛇、眼镜王蛇、五步蛇等毒蛇与之相比,相形见绌。
当然这里所指的是毒液的毒性,论毒性,节节乌当之无愧!
万幸这种蛇性情温和,不会轻易的主动攻击人类,习性较为慵懒。如果它像眼镜王蛇那么暴躁的话,绝对是一种很恐怖很可怕的毒蛇。遭眼镜王蛇咬了,尚且有足够的时间救治,可遭节节乌咬伤,留给你的时间就不多了!
正是因为它这温和的习性,在南方又是较为常见,因此人们往往忽略了它的毒性。许多人甚至误以为银环蛇属于无毒蛇,发现时不仅不避,反而戏耍;又因它外表长的好看,甚至有人作为宠物饲养。
细思极恐,孰不知,倘若不经意间被它咬上一口,大有可能丢掉性命,到时悔之晚矣。
我国各个地区叫法不同,有叫:过基峡、节节乌,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簸箕甲、银包铁等。让人意外的是银环蛇,居然与眼镜蛇还是亲戚呢,它们同属于眼镜蛇科,只不过银环蛇属于眼镜蛇科环蛇属的一种蛇。
它是我国最毒的蛇,同时也是陆地第四大毒蛇。
节节乌体型不算大,一般体长在一米至1.8米之间,尾梢细尖,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是具前沟牙的毒蛇。前沟牙的蛇的特点就是很容易排毒,换而言之,它每一口下去,都是会注射毒液的。这不像后沟牙的毒蛇,一口下去,未必能排出毒液,因为毒牙长得靠后,不易咬口。
譬如说虎斑颈槽蛇,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野鸡脖子蛇。许多人以为它属于无毒蛇,其实是错误的,它不仅有毒,而且毒性不小。正因为会有如此的误解,就是因为它属于后沟牙毒蛇,咬口时不是每次都会注射出毒液。所以看过这篇文章的朋友们,以后再遇到野鸡脖子蛇时不要太冒失了,虽然它们不易注射出毒液,但是不代表不能注射出毒液。
好了,说回节节乌。
节节乌一般属于昼伏夜出的蛇类,并且有极强的趋光性。这就是为什么在农村,打着手电筒走夜路时,常能撞见它的原因。
尤其闷热天气的夜晚出现更多,白天也会出来晒太阳。
虽然节节乌性情大多数时候很温和,很少主动伤人,但是在产卵孵化时,便会变得很凶很谨慎,稍有惊动时也会突然袭击咬人。
这点倒是与大多数毒蛇共性,“为母则刚”。更具代表性的就是眼镜王蛇,一旦这个时候有人闯入它的领地,受到威胁,绝对暴起追咬你十里八里路。
另外节节乌是“胆小鬼”,容易受惊,这种情况下,就得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它们被吓跑掉,如此你就不会被咬了;另外一种就是它觉得惊吓可能威胁到生命,那么它就会发动攻击,速度也挺快的。
不过后者情况较为少见,除非是离的它们太近。所以“打草惊蛇”可以起到驱赶节节乌的作用。
前文一直在说节节乌的毒性很大很强,那么它到底有多强啊?
首先节节乌的毒腺并不大,甚至有点小,但一点也不妨碍它的毒液极强性,仅次于细鳞太攀蛇、东部拟眼镜蛇和太攀蛇,是除大洋洲外,世界陆地上最毒的毒蛇。
它的毒液含有两种神经毒素,当人被咬后丝毫感觉不到疼痛,正是因为神经毒素在起作用,它会将 *** ,随后你就会陷入昏睡的状态,这种麻痹作用的时间少则两个小时,多则长达二十四小时。如果你不是亲眼见到节节乌咬了你,你就不会及时医治,这是最致命的,因为被节节乌咬伤,一般只需几个小时就会毒发死亡。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医治,那你可能就一命呜呼了。
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压根察觉不到有被蛇咬,然后迷迷糊糊昏睡过去,这一睡就很难再醒了。
在抗蛇毒血清没有应用之前,节节乌咬死人的概率极高。几乎被它咬过的人,没有发现的话,多数会死掉。即便有发现的,在抗蛇毒血清没有出来之前也是很难治的。因为毒性实在太毒了,运气好遇上了懂蛇药的人,也许能保住一条性命。
我小时候就曾亲眼见到过,被它所咬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死掉的事。
那是我小学五年级的一个暑假,我下乡去外婆家玩耍,正赶上早稻收割时分。村民们都忙着在自家田地里收割并打谷。那个年代没有机械打谷子的,都是一个人踩动打谷机,其他人将割下的水稻捧过去打谷子的。这事往往由小孩子们做,大人们则负责割稻。
所以我也有参与其中,正在我们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隔壁稻田中的一个妇女冷不丁的喊了一声“蛇”。
听到的人,全部循声望去。果不其然,水田里是一条黑白相间的蛇,体型不小,足有一米五开外。当时我年小,也认不得是什么蛇,只听我大舅说是“银包铁”并说很毒的,不能让它留在这里,咬了人就麻烦了。
说话之间,那家水田的二儿子绰起扁担上前就把那蛇打了个稀烂,并挑掷扔到水沟里去了。事后大家也没当一回事,继续各自忙起来,要赶在天黑之前割完稻子。
因为发现蛇的时候,距离那妇女的位置有个三四米远,加上没人说被咬了,都以为如果蛇咬了人应该很疼,肯定能察觉。既然没人说,那就是没咬到人。因此俱未放在心上,加劲忙着收稻。(那时候农村人对蛇的知识很匮乏,没几人了解银环蛇的毒性)
一个多小时后天就昏暗了下来,眼瞅着要黑了,大伙儿便准备收工回家。
隔壁田的那妇女叽咕了一句:老叔怎么还没过来?
妇女口中的老叔正是隔壁田的主人,时年六十来岁吧。四十多分钟前,他曾挑了一扁担谷子回家,就再也没出现过。田地离他家走路二十分钟足够来回一趟。
因他之前说好困想睡觉,都以为可能挑谷子回去后顺便歇息了,因而大伙儿也没太多想,各自拾掇完,互相打了个招呼就各回各家去了。
就在我们家刚吃上晚饭的功夫,隐隐约约就听到了村里传来片片哭声,那种哀痛至切的哭声。正当我们不知所以时,村头的堂舅就跑了进来,着急忙慌说:
老柺头怕是不行了,快过去看看。
听完,外公他们惊出声来,忙放下碗筷跟着堂舅跑了过去,我也跟在后面。
赶到时,老柺头家门口围簇了不少村民。听人说,是被蛇咬了,脚踝那里看到隐隐两个小牙口,很少血迹,更像是蚊子叮咬了一样,嘴唇已泛紫了。大概傍晚时分倒在他家门前橘子树下,旁边一担谷子撒落一地。
等到被人发现时,人已经没了知觉,昏睡不醒。
我这才想起下午看到的那条银环蛇了,这八成是被它咬了。想到这,心下后怕的很,头皮发麻……
最后无需多言,老柺头老人家驾鹤西游去了。
从上面这个事就能看出银环蛇有多可怕,简直可以说是杀人于无声无痛之中。被它偷咬一口的话,很难察觉,等到毒发时,又为时已晚了。
所以朋友们如果在野外遇上这种蛇千万不要好奇,上前去挑逗或者手捉,一旦被咬后果不堪设想。
时常听说喜欢夜钓的朋友,经常会撞到节节乌。这就是我上文说的,它们是趋光性动物,你夜钓时打开的灯会格外显眼,所以才招来了它们。因此喜欢夜钓的朋友,这点千万注意了,不熟的地方少去,非要去的话,钓鱼期间尽量减少灯光照耀。最后穿着长筒套鞋,虽然闷脚,但是能救你一命。
环境越来越好,蛇类的数量也逐年增多,因此我们在野外撞上蛇的概率也变得大了,大伙儿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如非必要,就别前往野外玩了,尤其是荒草丛生的地方,毒蛇往往喜欢藏身于此。
如果不慎被咬,千万不要拖延,请及时就医治疗。
现在像节节乌这样的毒蛇已经成为我国保护动物,大家无意撞上了,能避开就避开吧,不要去杀害,以免触犯了我国的法律受而受到惩罚。
既然是受到法律的保护的动物,自然就有保护它们的道理,毕竟生态系统的任何一环都很重要。“蝴蝶效应”想必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一旦生态环节中,某一环较为脆弱或是灭绝,那肯定会引发难以估量的生态风险,对于人类来说也绝非好事。
最后大家看完本篇文章,对节节乌想必有所了解,倘若将来不慎撞见,希望你们能够正确的对待,且记要万千小心为上。
朝阳大凌河边草丛发现盗墓笔记里的野鸡脖子蛇,又叫虎斑游蛇最近,领孩子去大凌河风景区游玩,来到大凌河湿地公园看到有不少人在钓鱼,孩子好奇想去观看,哪料路过河边草丛时,孩子突然惊叫了一声“有蛇”,我赶紧拉走孩子,只见草丛里有一条半米左右的绿色的蛇正吐着红色的信子,向草丛深处游走,我一看这条蛇惊出一身冷汗,这是东北常见的毒蛇野鸡脖子,毒性很大,刚才要是孩子不小心踩到蛇身上,后果不堪设想,这种蛇虽然不主动攻击人,但要踩到它,没准就咬你一口,眼下正是蛇类活跃期,不少人都在大凌河发现了这种蛇。盗墓笔记之蛇沼鬼城里有一种会模仿人说话的鸡冠蛇,它的原形可能就是这种野鸡脖子蛇,只不过被夸张了。
东北常见的野鸡脖子蛇
这种蛇学名叫虎斑游蛇,俗称野鸡脖子,身体翠绿色或草绿色,有毒,喜欢生活于河边,水库,山地,草丛附近。以蛙,蟾蜍,蝌蚪和小鱼为食,也吃昆虫,鼠类。与一般毒蛇相比,狡猾的虎斑游蛇会将毒牙藏着,看起来像一条没有毒牙的温顺蛇,而当它发动攻击时,它藏于牙槽中的镰刀状的毒牙便会刮破猎物的皮肤。2019年3月28日,云南文山市内一农村男子徒手抓住一条虎斑游蛇后不慎被蛇咬伤,仅仅数分钟后男子开始口吐白沫,全身抽搐,在场的村民马上拔了120,但就在救护车赶往现场的途中,这名男子己经中毒身亡了,而距离男子被咬还不到20分钟。若不慎被毒蛇咬伤,首先要保持镇静,紧张会加速毒素蔓延,应立即结扎伤口部位上一关节,有条件对伤口进行清创,然后立即赶往附近有诊治条件的医院进行伤口处理,注射血清。
现在的季节,正是蛇类活跃期,喜欢在水边草丛中活动,还喜欢晒太阳,希望大家以后少靠近河边草丛中,并且要注意脚下,蛇类虽不主动攻击人,但一旦踩到它,威胁到它,保不准会咬人一口,总之今后到河边一定要注意脚下不要靠近草丛,还有大凌河边钓鱼的,要注意安全,什么时候都要安全之一。
野保专家:莫怕!沈阳没有剧毒蛇来源:沈阳日报-沈阳网
夏天到了,除了防止蚊虫叮咬外,沈阳的伙伴们还要预防一类动物,那就是蛇。6月末至今,大东区和铁西区的几处小区陆续发现了蛇。
沈阳市森林资源监测中心野生动植物保护部副部长姜亮表示,沈阳没有剧毒的蛇。市民万一遇到蛇,不要惊慌,更不要将其杀死,蛇为维持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遇到小蛇可以放生到人际稀少的地方,遇到大蛇可以向110、119或沈阳市猛禽救助中心寻求帮助。
1米多长的蛇出现在小区中
6月末的一天,在铁西区景星北街的一个小区里出现了一条1米多长的蛇。
据该小区居民王先生介绍,当天下午,几个居民在小区的绿化带散步,突然有人喊“有蛇”,随后大家便慌忙躲开了。
几分钟后,小区一男子拿着长棍和袋子过来抓住了蛇,送到当地派出所,后由派出所民警送到了沈阳市猛禽救助中心。目前,这条蛇已被放归自然。
据了解,这已经不是该地区之一次出现蛇了。2018年7月27日、28日,铁西区某小区居民连续两天发现了蛇,但都没有伤到人。消防队员紧急出动,很快就将这两名“不速之客”请走。
绿化好的地区适合蛇生存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的城市中,夏季蛇类出没于小区的事时常被媒体报道。夏季是蛇类捕食、活动、繁殖和生长的旺季。闷热、雨水多的时期,蛇比较活跃,小区、公园的绿地都可能出现蛇的踪迹。
为了驱蛇,一些物业公司会在绿化区域投放带有 *** 性气味的化学药剂,同时清除小区的杂草,加强巡查力度。
姜亮介绍,最近几年沈阳很多小区的绿化和灌溉都很好,适合蛇类生存。尤其在沈阳的郊县地区,在绿地中发现蛇是很正常的。这些蛇一般是本地物种,它们的栖息环境主要为草丛灌木等阴凉的地方。
那么,沈阳有毒蛇吗?姜亮说,沈阳没有剧毒蛇,有一种具有微弱毒性、俗名叫做“野鸡脖子”的蛇,对人也没有太大影响。人一旦被“野鸡脖子”误伤,受伤部位会肿,但吃点消炎药过几天就下去了,不必恐慌。
市民遇蛇既不必惊慌也不要捕杀
姜亮说,因为山地较多,沈阳市区比较容易出现蛇的区域是浑河以南及棋盘山地区。不过,近段时间他们也陆续接收到铁西区、大东区相关部门转交过来的蛇,均已安全处理。
姜亮提醒,市民万一遇到蛇不要惊慌,更不要人为捕杀。蛇通常是怕人的,人类不去抓蛇,蛇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如果蛇进房间了,市民可以联系110、119或沈阳市猛禽救助中心。如果是体型很小的蛇,市民可以用树枝、长棍等挑住距蛇头十几厘米的位置,将其抛到相对安全的地方即可。
姜亮表示,市民如果发现因受伤、受困等需要救助的野生动物时,应当及时报告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及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对没有受到伤害的小动物,更好的保护方式就是远离,动物自有它们的生存方式,但鳄龟、巴西龟等外来有害生物不能放生。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吴强
本文来自【沈阳日报-沈阳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