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红花,有“植物黄金”之称。《本草纲目》也有收录。因此,许多人坚信它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以及保健效果。
目前,市面上的藏红花价格昂贵,万元一斤起步。大多数人都是论克买的,每次花几百元、几千元藏红花泡水喝。
购买藏红花的途径一般分为几种:药店购买、网上购买、旅游捎带、通过国外熟人购买。
许多人习惯顾名思义,认为藏红花带了一个“藏”字,就是产自 *** 。
在 *** ,确实有许多出售藏红花的店铺。尤其在 *** ,满大街都是卖藏红花,这让人更坚信藏红花就是 *** 出产的。因此,有人高价购买藏红花送给亲朋好友。
如果你这么认为,你根本就不懂藏红花。既然你不懂藏红花,你还敢高价购买?
我告诉你吧, *** 根本就不产藏红花!
中国产的藏红花,绝大多数来自上海崇明岛和安徽亳州,这里有几千亩的种植基地。另外,浙江也有少量种植。
你是不是感到惊讶?
目前,全球90%以上的藏红花来自伊朗;还有一部分来自希腊、意大利等地中海沿海国家。但这些国家藏红花产量极低,自用都不够。
这些国家的藏红花不是泡水喝的,而是作为烹饪的香料使用的。可想而知,藏红花的药用功效和保健功效,没中国人传闻的那么神奇。
因此,伊朗的藏红花价格很便宜,上等好货每克也才几元钱。
藏红花功效没那么神奇也就算了,关键是一些不良商贩为了牟取暴利,用胡萝卜丝染色冒充藏红花,高价卖给你。你说气人不气人?
藏红花和红花是同一类药材吗?
问:藏红花和红花是同一类药材吗?
不是。
藏红花又名西红花,原产地在波斯(今伊朗)克什米尔等地,明代由 *** 经茶马古道传入内地,故名藏红花。
中医认为,藏红花味甘,性凉,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血行瘀滞不畅所致的闭经、痛经、跌打损伤、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适合月经量偏少、痛经、月经推迟、面部长斑的女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老年人等平时用于预防保健。
虽然藏红花与红花在名字和外形上非常相似,且都有活血化瘀作用,但两者有很大区别。
从许多方面来讲,都不能用红花代替藏红花,更不能用加倍剂量的红花来代替藏红花。
首先,藏红花是鸢尾科植物,而红花为菊科植物。
其次,功效上。
红花功效为活血通经,散瘀止痛。藏红花功效则更为全面,且效果更好,可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
最后,价格上。
一般市场上藏红花每克几十元,而红花的价格则每斤几十元。
正因为价格上天壤之别,很多商家以红花冒充藏红花销售,谋求暴利,大家购买藏红花时,一定要认准正规品牌和商家。
“花中黄金”藏红花,100朵鲜花收获1克,居然比黄金还贵!“花中黄金”藏红花,100朵鲜花收获1克,竟比黄金还贵!
藏红花是什么花?
藏红花是一种鸢尾科番红花属的多年生花卉;属名贵紧缺药材品种,具有疏经活络、通经化淤、散淤开结、消肿止痛、凉血解毒、忧思郁结等功效;同时也是 *** 高档香料的材料,有“全世界最昂贵的香料”的称号。
藏红花是 *** 专属吗?
有人说,他去 *** 的时候,看到很多小商贩都在叫卖 *** 特有的藏红花,这是怎么回事呢?藏红花是 *** 特有的吗?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藏红花原产于伊朗、印度、西班牙等国家,经 *** 传入我国。在传播过程中,藏族人民开始培育种植。
在我国,西红花在 *** 、上海、江苏、浙江等地都有种植,但更确切地讲,出产于 *** 的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才叫藏红花。
藏红花在 *** 的种植最早始于公元6世纪,经宋、元、明、清直到今天,“藏红花”是 *** 特有的叫法。
西红花和藏红花是同一种花?
很多朋友会问,西红花和藏红花有什么关系,或者说有什么区别?
其实,“西红花又名藏红花、番红花,属名贵紧缺药材品种,原产于西班牙、希腊、南欧各国以及伊朗等地,原名‘番红花’。
后来,从地中海传到印度,有了‘西红花’一名。之后,又从印度传入 *** ,也就有了‘藏红花’的称呼”。实际上,西红花和藏红花说的是同一种,只不过叫法不同而已。
红花和藏红花的区别差异?
藏红花与红花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无论功效还是价格,两种都相差甚远。
市场上也有很多商贩用红花冒充藏红花欺骗消费者,所以,广大朋友们要多留一个心眼,免得上当受骗了。
那么,那到底如何区分藏红花和红花呢?
首先,植物科属不同。
藏红花为鸢尾科番红花属植物,而红花为菊科红花属植物。
其次,入药部位不同。
藏红花是以植物花的干燥柱头入药,而红花是整朵花都可以拿来入药。
第三,市场价格不同。
藏红花的价格比红花的价格贵十倍多。
最后,药效也不同。
藏红花和红花都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但是红花养血的功效远不及西红花,另外西红花还有美容养颜、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身体健康等功效。
藏红花真的堪比黄金吗?
藏红花素有“植物软黄金”美誉,在市场上本就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再加上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名贵中药材藏红花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藏红花的价格也在不断走高。
那么藏红花的市场价值究竟如何呢?
经了解,品质一般的藏红花零售价大概是一克30-50元,一斤的价格就要两万左右了。而特级藏红花的零售价更是高达360元/克,真的是比黄金还贵,怪不得有“它价比黄金,销售以克论”的说法。
藏红花到底有哪些用处和价值?
古籍《晶珠本草》记载:藏红花如菊,黄兼红,气微香,入口沁人心脾,降逆顺气,开结化瘀,力雄峻,乃红花中之极品。
藏红花需要通过手工采收5万朵以上才可以产出454克的成品,所以被称为“花中黄金”。
藏红花药效奇特,尤其以活血养血而闻名,具有活血化瘀,散郁开结等功效,用于忧思郁结、胸膈痞闷、吐血、伤寒发狂、惊怖恍惚、妇女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扑肿痛的治疗。
藏红花虽好,却并不适合所有人服用。
比如孕妇,藏红花可导致子宫节律性收缩,剂量较大还会出现痉挛性收缩,最后引起流产;
刚动过手术、伤口有明显出血的患者也不适用藏红花,不仅对伤口愈合没有好处,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出血现象;
胃溃疡或长期肠胃不适的患者,尽量少饮用藏红花,一是无法吸收藏红花的药性,二是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女性在月经期间不能饮用藏红花,会导致腹痛、腹泻甚至血崩。
采摘藏红花。
藏红花是伊朗的特产,本期视频将带你了解藏红花的采摘和食用过程。一大早,拉姆和丈夫来到地里,采摘了一朵朵紫色的小花,这就是藏红花。为了保护下一批花朵的生长,他们必须小心翼翼地采摘,避免破坏根茎。
在伊朗,烹饪时添加藏红花是一种常见的做法,许多人认为这太奢侈了。事实上,伊朗是世界上更大的藏红花生产国之一,因为伊朗拥有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为藏红花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伊朗拥有悠久的种植藏红花的传统,种植者们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拉姆和丈夫紧锣密鼓地进行采摘工作,他们一刻也不敢休息。藏红花必须人工采摘,因为花瓣只在花朵完全开放时含有香料,而且开放的时间非常短,通常只有几个小时。如果不及时采摘,花瓣会很快凋谢,影响香料的质量。因此,种植者必须手工采摘每一朵花的花瓣,这需要非常耐心和细心。这也是藏红花价格相对较高的原因之一。
将藏红花采摘回来后,拉姆和家人一起将花瓣里的藏红花摘取下来,一朵花瓣只有那么几根香料,但采摘的数量却很多。拉姆将藏红花磨成粉末,可以直接泡茶喝,也可以作为香料加入其他食物中食用。藏红花不仅可以增加食物的色泽,还具有独特的香味。
若问近几年最火爆更赚钱的经济作物,那藏红花应该算上其中之一了,在安徽省亳州市的某些乡镇,就不乏因为种植藏红花而瞬间暴富的种植户。
据双沟镇藏红花种植户老张介绍,藏红花原产于伊朗、阿富汗等国家,并不能顾名思义,认为产于 *** ,没想到通过多年的试种,在咱平原大地竟然也能种植成功,经过药效检测,咱这里种植的藏红花质量,比进口的还要优质。
这一下就增加了农民朋友的种植信心,加上藏红花花丝每公斤能卖到16000元左右,而且种植相对简单,许多观望的农户,都纷纷行动起来了。
种植户增加,藏红花种球(球茎繁殖)就成了抢手货,僧多粥少,就造成了藏红花种球飞涨,更高时达到80元/公斤,正常也在60元/公斤左右,而种植一亩藏红花需要种球400公斤左右,这样算来,但藏红花种球成本,每亩就需要3万元左右。
即便如此,种植户也敢投入,虽然每亩投入3万多元,但两年后,所繁殖的种球,能卖10万元左右,这还不包含藏红花花丝的收入。
在我们当地,胆子较大的农民,每家种植三亩五亩的比比皆是,种植数十亩甚至是上百亩的,也不在少数,对于这样的种植户,我们都称之为土豪。
物极必反,任何事情达到一种顶峰后,就会出现回落的可能,就像一个人爬山,在征服顶峰后,不可能一直待在那里一样,在种植藏红花的农户眼里,藏红花所具有药效的花丝本身的功能被忽略了,大家一致认为,花丝卖多少钱一斤并不关注,大家关注更多的是种球的行情。
这几年,种植藏红花就像炒股一样,种球价格越涨种植户就越多,有冷静的农户指出,这种行为已经属于炒作的范畴,可当看到身边的人都赚了大钱之后,也忍不住跟着种植了。
结果呢,机会都是留给见好就收的人,今年藏红花种球价格,从当初的60-80元/公斤,跌倒了如今的10元/公斤,可以说从天堂到地狱,根本就不给你反应的时间。
对此,老张也为种植户算了一笔损失,他有位邻居,当藏红花种球出现跌价迹象的时候,他没舍得卖,原本10亩价值100万左右价值的藏红花,如今缩水成20万左右。中药材种植市场就是这样,越是大跌的品种,种植户越是不敢碰,哪怕行情已经跌至谷底。
冷静下来的藏红花种植市场,对农村种植户来讲,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虽然藏红花种球行情大跌,但藏红花花丝价格却没收到影响,按照当前市场行情计算,今后再种植藏红花,每亩只需投资4000多元,每亩按照每年平均生产1公斤花丝,经济效益依然十分可观,只是没了暴利的空间,但这也少了许多赔钱的风险不是吗?
藏红花科普:藏红花又名番红花,为鸢尾科多年生草本中药材,以柱头入药(种植户俗称花丝,每朵花常有3根花丝,供药用)原产于伊朗、阿富汗等,具有活血化瘀、散郁开结的功效,为名贵中药材之一。
一百块的红花和数十万的藏红花,傻傻分不清?法院:卖家退一赔三近年,藏红花高昂的价格和丰富的营养价值,使其成为迎客送礼中的热门产品。就在去年,上海发生了一起因错把“藏红花”标为“红花”造成食品添加剂成分与成分标识不符的退一赔三消费者 *** 案。最终,法院判决被告经销商退还原告并赔偿三倍赔偿款4084.8元。大家知道怎么分辨红花和藏红花吗?不会也没关系,一起来看看吧!
藏红花PK红花
一、外观不同
鲜花外观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藏红花是紫蓝色,而红花是橙红色。难以分辨的是它们晒干之后变成药材的样子,没有经验的人,很容易将它们混淆。小编在这提醒大家,藏红花的外观呈线形,表面是暗红色,藏红花为水金黄色,还有一股独特的气味;而红花呈团块,表面是红色或者黄色,红花水为橙黄色,有一股类似于黄酒的气味。
二、产地不同
藏红花种植园
藏红花的产地最早来自西方,例如欧洲的西班牙、伊朗等等,因此它也被称为西红花。在唐代的时候,藏红花经过丝绸之路,从 *** 引进到我国,故称藏红花;而红花主要产自于我国四川地区,也有人称之为川红花。现在,除了四川以外,我国河南和新疆地区都有广泛的红花种植区。
三、价格不同
藏红花
藏红花和红花的名字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价格却天差万别。藏红花的价格一公斤可高达一万甚至是数十万元,而红花的价格一公斤只需要一百来块钱。藏红花也因为其高昂的价格被称为“花中黄金”。
四、入药部位不同
藏红花的红花的入药部位是不同的:藏红花的入药部位只是整朵花中的柱头部分,而红花的入药部位正是整束的管状花。由此可见,每朵藏红花具有药用价值的部分要比普通红花稀缺得多。
五、功效不同
藏红花
相信大家看到这一定很好奇,价格天壤之别的藏红花和红花,它们到底在功效上有什么差别?藏红花中主要的活性成分是藏红花苷,可以预防骨质疏松,调节心律失常,保护肝脏、肾脏,增强免疫力等等;红花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山奈素等,具有抗氧化、抗炎和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
虽然藏红花和红花二者的价格差距悬殊,但是它们都有各自不同的功效和营养价值,别再傻傻分不清啦!下次花大价钱买藏红花的时候记得要货比三家,好好挑选一下,看看到底是藏红花还是红花。
比黄金更贵 的花——藏红花目前,藏红花的主要产地在伊朗、印度、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其中伊朗的年产量大约是200吨,占全球总产量的80%,但品质更好的藏红花来自西班牙。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引种于浙江、上海,目前国产藏红花接近90%来自上海崇明,其余主要来自浙江。崇明的藏红花以室内栽培为主,但品质比伊朗、印度的还好,可以说“纯天然”输给了现代农业技术。当然中国游客还是喜欢在 *** 、青海和四川等藏区购买,谁让它叫藏红花呢?
藏红花又名番红花、西红花,是鸢尾科植物,原产于希腊及地中海沿岸。它最初用于园艺和观赏,花瓣多为蓝色、紫色或白色,大家见到的干制藏红花实际上只是它的三根雌蕊。干制藏红花确实非常昂贵,甚至超过黄金,主要是因为人工成本高。从20万朵花里面挑出花蕊才能产出1千克干制藏红花,平均需要400工时以上。
在清代,藏红花主要从克什米尔地区经 *** 贩运进内地,内地人误以为它是 *** 特产。实际上,作为一种原产地为地中海的植物,它根本不适应 *** 的气候。《本草纲目》记载:“番红花,出西番 *** 地面及天方国(波斯),即彼地红蓝花也。元时,以入食馔用。”《博物志》记载:“张骞得红蓝花种于西域,则此即一种,或方域地气稍有异耳。”可见,藏红花最早应该是从丝绸之路进入中原的。
藏红花在原产地主要用作香料和染料、色素。比如,在古希腊和古罗马,藏红花常作为香料用于宗教活动、 *** 和宫廷。古罗马贵族喜欢佩戴藏红花作为装饰,而暴君尼禄在罗马巡视时,要求街道上洒满藏红花。古印度僧侣用藏红花染布匹和经文,释迦牟尼圆寂后的僧衣也是用它染色。
现在,地中海沿岸国家依然可以看到不少用藏红花装点的传统美食,比如西班牙海鲜饭、法国马赛鱼汤、意大利的米兰烩饭。如果你在伊朗吃到黄色的米饭,那便是用藏红花泡的水染过的。在中国,藏红花提取物也已经是合法的食品香料。
中国人通常将藏红花视为名贵的中药、藏药或养生食材,取几根泡水喝是最为常见的食用方式。实际上,针对其功效和药理的研究多数围绕藏红花苷(藏红花素、藏红花酸等),以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为主,如果要制造有效的治疗药物还需要进行更多实验和研究。这些“特征”成分并不是藏红花独有的,一种非常常见的植物中也有这些成分,那就是栀子(栀子花的果实)。尽管栀子中的藏红花苷含量远不及干制藏红花,但由于产量大得多,因此提取出来的成本也更低廉。从栀子中提取的食用色素“栀子黄”的主要成分就是藏红花苷,也就是将方便面饼染黄的物质。
由于藏红花的价格高昂,因此市面上也有不少假冒产品。最常见的方式是染色或者用红花冒充。红花是一种菊科植物的花瓣,和藏红花的价格差异极大。以前人们用红色的染料给假藏红花染色,一旦泡水就容易露馅,因为真藏红花泡水是金黄色。现在造假技术不断改进,已经不能用这一招识别。此外,还有用陈年藏红花翻新、用提取过的藏红花再染色等多种造假手段。面对如此局面,如果你是藏红花爱好者,除了擦亮双眼,也只能自求多福了。?
藏红花,中药材名。本品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花柱的上部及柱头。9~10月选晴天早晨采收花朵,摘下柱头,烘干,即为干红花。若再加工,使油润光亮,则为湿红花。以干红花品质较佳。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功能主治为:活血化瘀,散郁开结。治忧思郁结,胸膈痞闷,吐血,伤寒发狂,惊怖恍惚,妇女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扑肿痛。①《饮膳正要》:主心忧郁积,气闷不散,久食令人心喜。②《品汇精要》:主散郁调血,宽胸膈,开胃进饮食,久服滋下元,悦颜色,及治伤寒发狂。③《纲目》:活血,又治惊悸。
● 意康德常年驻点藏红花(西红花)主要交易集散地,充分掌握了藏红花市场价格趋势,今天意康德带大家一起深入了解一下,2020年藏红花价格表,今年各等级藏红花的最新市场价。
● 2020年3月下旬:
1、安国药材市场西红花来货量少但价格坚挺
受疫情影响,安国药材市场的伊朗西红花货源来货量少,加之目前国外海关关闭,持货者惜售,喊价高于前期。近期,安国药材市场的西红花价格,长丝西红花多喊价在每公斤7500-8500元之间,短丝西红花喊价在每公斤5500-6800元之间,总体行情有所上扬。
2、亳州市场西红花正常购销 行情坚挺
西红花价格:近日市场关注商家较多,货源购销一般,行情平稳运行,目前市场西红花统货价格在5200元/千克,一级货5700元左右,二级货5300元左右。
● 2020年5月下旬:
1、安国药材市场西红花行情有所疲软
2020年5月下旬安国药材市场西红花有货源入市,行情较前期有所疲软,现市场一级货每公斤价格在5000-5700元之间,特级货每公斤价格在7000-8000元之间。
2、亳州市场西红花行情表现不及前期
亳州市场西红花行情表现不及前期,小批量走势正常,但行情表现不及前期,目前亳州市场西红花价格特级货多要价在7000-8000元之间,一级货价在6000-6500元之间。
从上面时间点看,2020年,随着疫情影响的过去,藏红花价格整体走下趋势!
● 今年(2020年)藏红花各地市场批发价格行情走势!(资料来自意康德)
● 藏红花的质量优劣鉴别与价格影响因素
藏红花虽为高端滋补品,市场品质和价格鱼龙混杂,但其实并不难辨别(难在 *** 信息量过多、缺乏专业、炒作夸大了其辨别难度)。在选购藏红花时,我们的担心无外乎以下三点:产地是否正宗、买到假的、品质与价格(太高?太低?哪个等级性价比高?),下文将分享如何专业准确无误辨别、从而选择放心安全性价比高的藏红花。
1、产地:
药材讲究地道,伊朗是藏红花原产地,药性更佳,我国上海是近几年引种种植的,但成本高,价格高,同时上海藏红花花丝更长(约在3厘米以上);而大家担心的 *** 藏红花其实是虚构的, *** 不产藏红花,藏红花最早是从 *** 流入内地,在当时信息闭塞的情况下,才被误以为 *** 产的。
2、真假辨别:
真的藏红花外观有两个标志性辨别 *** :1、上粗下细,像喇叭状;2、粗端边缘处呈不规则锯齿状(如果泡水后锯齿状更明显),如下图:
大家担心的假的有两种,一种是和藏红花名字较为相似的【红花】,红花也是一种中药材,但价格便宜,关键是和藏红花长相十分有分辨能力,一眼便可认出,红花图片如下图:
另一种担心是用萝卜丝、玉米须染色、纸纤维冒充。2招定真假:之一,看外观:真的藏红花没见过没关系,但萝卜丝和玉米须总见过吧,纸纤维是纸和植物的手感肯定不一样,稍微仔细观察即可看出真假;第二、泡水:如果还不确信,真的藏红花颜色为红色,手摸不掉色,但泡水为黄色,且久泡不烂(就算泡1天也可以保持完整喇叭状),但染成红色的假货泡水也是红色的,所以这种作假 *** 其实很低级,完全可以轻易区分,所以真假不难,我们不要被网上各种浮夸的信息迷惑。下图为泡水后的藏红花:
真假藏红花我们解决了,那么就看如何买到品质好、性价比高的藏红花呢?
1、颜色/味道:正宗的藏红花颜色暗红,闻起来有特殊香味,泡水无味道;而硫熏藏红花颜色鲜亮、闻泡水都会有酸味并且略带 *** 性味道,且时间越久,酸味越强。有无硫熏轻松分辨。
2、粗壮/长短:藏红花长得越粗越长越好,越细越碎品质越差,价格越低。其中国际标准特级(花丝长度约2厘米),对比如下图:
3、黄色花心比例:藏红花的完整图如下,高品质的藏红花是顶端红色部分,越往下,越细,黄色花心越多,品质越差,价格越低。
4、整体外观:大小是否均匀,干净度、干度、是否有其他杂质等。否则品质等级较低,价格较低。
每年的深秋冬初,迎来了药材的采收季节,而近些年里,药材价格持续低迷中,因种植规模较大,市场供应过剩,使得药材行情难以走高,种植的人也在逐步减少。
不过,今年秋季开始,药材价格开始上涨,农民得以卖出好价格,可不少人抱怨没赚到钱,这是咋回事?
01、西红花涨价
西红花也就是藏红花,其药用部分为红色花柱,等番红花刚开花时就要将其采摘下来。在每年的10-11月为采摘季节,它的采摘工序比较复杂,先将花瓣摘下,随后再分离花柱,且采摘时间通常在上午10点前,此时品质为更佳。
因花柱分量轻,亩产量比较低,因此它的价格十分高昂,特别是在近些年里,养生保健需求逐步加大,其价格水涨船高,16年时涨至7000元/斤。
然而,因种植的规模加大,产量增多,近些年价格很快跌至2000元/斤,看似价格偏高,可因成本高,药农们很难赚上钱,多半是白忙活一场。
只不过,让人惊讶的是,今年西红花行情却非常好,10月初时行情为2500元/斤,而到了今天更是涨至3500元/斤,其价格上涨40%。
至于为何上涨,其实还因北方产区有所减产,市场的供应量不是太多。而在国际方面,因希腊、伊朗等国出口到我国的数量不多,使得市场需求紧张。而这几年,种植规模减少,再加上今年北方雨水多产量低,因而使得西红花迎来了高价。
可即便价格上涨,但真正赚钱的人并不多,毕竟种植的人少,且产量不尽人意,不少药农抱怨不赚钱。
02、栀子走高
在城市中,栀子并不陌生,特别是在四川等南方地区,主要用于绿化种植,其花瓣观赏性高。不过它也是一种药材,其果实药用功效比较多,多年来已在四川、福建等地种植,且已在多地形成产业链,药农们不必担心卖不掉。
然而,因其规模逐年加大,结果近些年里价格低迷,果农们种植一年等于白忙活,赚不上什么钱。早在10年前,栀子干品可卖出25元/斤,但近些年已跌至5-6元/斤,如果是鲜品更是跌至1.5元/斤。
除掉肥料、人工成本,药农根本没利润,不少人直接任由其自生自灭,不再去采摘。但也正是种植的人少了,其产量明显走低,再加上不少产区春季遭受倒春寒,以及秋季雨水增多,使得栀子产量明显下降,今年价格反而大涨。
如今鲜果已卖出2.5-3元/斤,干品更是卖至12元/斤。只是即便如此,药农们也没有多少热情,毕竟大家都知道今年栀子为何上涨,部分减产严重的果园,根本没什么利润。
03、菊花走高
上周末时,笔者去亲戚家做客,发现他们那边正在如火如荼的采摘菊花。亲戚表示,今年菊花行情好,为了能够早点卖到市场,药农们雇佣了大量农民工来帮忙采摘,一天工价60-70元。
笔者查了下行情,发现菊花确实涨了很多,每年的10-11月份为采收季节。当然,这里所说的菊花,主要是药用的,如毫菊、贡菊、怀菊等,其市场需求较高,不少药材中都有其成分。
只是,在过去几年里,菊花价格一直较低,就拿怀菊来说,在近5年里,产地更高价也没能涨到20元,普遍在15元上下。菊花分量本身就轻,其产地也如此低迷,因此药农并没有赚什么钱。
然而,今年菊花行情明显走高,从10月份至今已翻倍大涨,目前产地已卖至50元/斤,不少药贩子也在积极采购,生怕抢不到一样。不过,说到底是产量走低带动的上涨,市场需求依旧稳定。
04、地黄
地黄作为一种常见的药材,可用于食用或药用,市场需求较高,只是其产量也非常高,且管理比较容易,这使得地黄常年供应过多,其价格并不是太高,农民也只是赚个血汗钱,一亩地也就800-1000元的利润,还不如种植蔬菜划算。
不过今年就不同了,河南本就是药材的种植大省,而因7月、9月接连不断的雨水,使得地黄减产较多,而如今库存也已消化一空,药贩子也积极下乡采购,因而其价格开始走高。
在过去几年,地黄已跌至5元一斤,不过今年却涨至20-25元一斤,以质论价,可见其行情有多利好。
总得来说,今年的药材价格走高,还因今年极端天气增多,产量大幅度走跌有关,但市场需求并没有改变,因此建议农民来年别盲目跟风种植。
2022年11月25日亳州药市中药材价格表近期市场部分品种迎来上升行情,如五味子、川贝母、栀子、冰球子等货源走动畅快,价格上扬。女贞子、三棱、水蛭等行情回落。
如无特别标注,价格单位为:元/公斤
品名 | 规格 | 产地 | 价格 | 走势 |
八角茴香 | 水烫果 | 广西 | 60 | 平稳 |
巴豆 | 统 | 四川 | 30 | 平稳 |
白豆蔻 | 统 | 进口 | 35 | 平稳 |
白豆蔻 | 10号筛 | 进口 | 48 | 平稳 |
白苣胜 | 统 | 内蒙 | 26 | 平稳 |
白芍 | 尾芍 | 安徽 | 14 | 下降 |
白芍 | 熟狗头片 | 安徽 | 9 | 下降 |
白芍 | 统 | 安徽 | 19 | 下降 |
白芍 | 生狗头片 | 安徽 | 5 | 下降 |
白术 | 统 | 浙江 | 31 | 货少 |
白术 | 选 | 浙江 | 35 | 货少 |
白术 | 选 | 安徽 | 28 | 下降 |
白术 | 统 | 安徽 | 25 | 下降 |
板蓝根 | 统 | 河南 | 12 | 上涨 |
板蓝根 | 统 | 甘肃 | 11.5 | 上涨 |
板蓝根 | 统 | 东北 | 11.5 | 上涨 |
半边莲 | 统 | 湖南 | 31 | 货少 |
半边莲 | 水洗 | 江苏 | 20 | 平稳 |
半边莲 | 统 | 江苏 | 18 | 平稳 |
薄荷 | 叶优质 | 较广 | 20 | 平稳 |
薄荷 | 统叶 | 较广 | 15 | 平稳 |
薄荷 | 全棵 | 较广 | 9.5 | 平稳 |
北沙参 | 统 | 内蒙 | 50 | 平稳 |
冰球子 | 统 | 贵州 | 2300 | 货少 |
草果 | 仁 | 云南 | 50 | 平稳 |
草果 | 统 | 云南 | 33 | 平稳 |
车前子 | 统 | 江西 | 70 | 平稳 |
车前子 | 统 | 四川 | 70 | 平稳 |
陈皮 | 丝 | 浙江 | 12 | 平稳 |
陈皮 | 统 | 浙江 | 11 | 平稳 |
川贝母 | 松 | 四川 | 4100 | 平稳 |
川贝母 | 青 | 四川 | 3500 | 货少 |
穿心莲 | 杆 | 广西 | 3 | 平稳 |
穿心莲 | 优质叶 | 广西 | 18 | 平稳 |
穿心莲 | 全棵 | 广西 | 7.5 | 平稳 |
大枫子 | 统 | 海南 | 29 | 货少 |
大青叶 | 统 | 甘肃 | 3.7 | 上涨 |
大青叶 | 统 | 东北 | 3.7 | 上涨 |
丹参 | 二条 | 江苏 | 22 | 货少 |
丹参 | 大条 | 江苏 | 26 | 货少 |
刀豆 | 黑 | 较广 | 8 | 平稳 |
地丁 | 苦 | 河北 | 10 | 平稳 |
地肤子 | 水洗 | 东北 | 28 | 走畅 |
地肤子 | 统 | 东北 | 17 | 走畅 |
冬虫夏草 | 投料 | *** | 58000 | 平稳 |
冬虫夏草 | 2600条 | *** | 170000 | 平稳 |
冬虫夏草 | 4000条 | *** | 120000 | 平稳 |
冬虫夏草 | 3500条 | *** | 135000 | 平稳 |
冬虫夏草 | 2200条 | *** | 195000 | 平稳 |
方海 | 统 | 江苏 | 22 | 平稳 |
防风 | 统 | 安徽 | 30 | 货少 |
防风 | 秧播 | 河北 | 30 | 货少 |
防风 | 统 | 山西 | 33 | 货少 |
防风 | 籽播 | 河北 | 35 | 货少 |
防风 | 统 | 内蒙 | 280 | 货少 |
防风 | 家种 | 东北 | 50 | 平稳 |
防风 | 海拉尔 | 内蒙 | 300 | 货少 |
分心木 | 统 | 陕西 | 16 | 平稳 |
茯苓 | 精片 | 安徽 | 42 | 货少 |
茯苓 | 统片 | 安徽 | 35 | 平稳 |
茯苓 | 统丁 | 安徽 | 28 | 平稳 |
茯苓 | 块 | 安徽 | 26 | 平稳 |
茯苓 | 小杭丁 | 安徽 | 36 | 平稳 |
甘草 | 丙级条草 | 内蒙 | 33 | 货少 |
甘草 | 毛草 | 内蒙 | 13 | 走畅 |
甘草 | 条草 | 新疆 | 18 | 平稳 |
甘草 | 过0.3筛片 | 甘肃 | 16.5 | 走畅 |
甘草 | 毛草 | 新疆 | 11 | 走畅 |
干姜 | 粉个 | 云南 | 21 | 货少 |
干姜 | 粉片 | 云南 | 18 | 平稳 |
干姜 | 柴水洗 | 山东 | 13 | 平稳 |
干姜 | 柴片 | 山东 | 9 | 平稳 |
光慈姑 | 统 | 贵州 | 300 | 货少 |
广藿香 | 叶 | 广东 | 16 | 平稳 |
海风藤 | 统 | 湖北 | 11 | 平稳 |
旱半夏 | 野生 | 贵州 | 75 | 平稳 |
旱半夏 | 家种 | 山西 | 65 | 平稳 |
黑苣胜 | 统 | 东北 | 24 | 平稳 |
红花籽 | 统 | 新疆 | 7 | 平稳 |
黄荆子 | 统 | 山东 | 6 | 平稳 |
火麻仁 | 统 | 较广 | 13.5 | 下降 |
火麻仁 | 去壳 | 较广 | 30 | 下降 |
僵蚕 | 统 | 四川 | 130 | 走畅 |
僵蚕 | 统 | 云南 | 130 | 走畅 |
僵蚕 | 统 | 广西 | 115 | 走畅 |
金莲花 | 药用 | 内蒙 | 110 | 平稳 |
金莲花 | 茶用 | 内蒙 | 135 | 平稳 |
金银花 | 统 | 河南 | 140 | 上涨 |
金银花 | 统 | 山东 | 140 | 上涨 |
金银花 | 优 | 山东 | 145 | 上涨 |
金银花 | 优 | 河南 | 155 | 上涨 |
金银花 | 白花 | 河北 | 140 | 上涨 |
金银花 | 青花 | 河北 | 155 | 上涨 |
卷柏 | 水洗 | 较广 | 35 | 货少 |
卷柏 | 统 | 较广 | 25 | 平稳 |
苦参 | 统 | 内蒙 | 16 | 平稳 |
苦参 | 选 | 内蒙 | 23 | 平稳 |
款冬花 | 选 | 甘肃 | 180 | 货少 |
款冬花 | 统 | 河北 | 150 | 货少 |
款冬花 | 统 | 甘肃 | 150 | 上涨 |
狼毒 | 统 | 东北 | 20 | 平稳 |
荔枝核 | 统 | 广东 | 13 | 平稳 |
芦根 | 大 | 安徽 | 16 | 走畅 |
芦根 | 统 | 安徽 | 6 | 平稳 |
麦冬 | 统 | 福建 | 72 | 货少 |
麦冬 | 无硫 | 湖北 | 70 | 平稳 |
麦冬 | 统 | 湖北 | 70 | 平稳 |
麦冬 | 选 | 四川 | 95 | 平稳 |
麦冬 | 一级 | 四川 | 85 | 平稳 |
麦冬 | 统 | 四川 | 75 | 平稳 |
佩兰 | 统 | 江苏 | 10 | 平稳 |
蒲公英 | 家 | 较广 | 10 | 平稳 |
蒲公英 | 山 | 甘肃 | 12 | 平稳 |
青蒿 | 全棵 | 较广 | 3 | 平稳 |
青蒿 | 叶 | 较广 | 5 | 平稳 |
蕤仁 | 统 | 陕西 | 12 | 平稳 |
三棱 | 片 | 浙江 | 18 | 下降 |
三棱 | 统 | 湖南 | 18 | 下降 |
三七 | 20头 | 云南 | 180 | 平稳 |
三七 | 40头 | 云南 | 110 | 平稳 |
三七 | 60头 | 云南 | 105 | 平稳 |
三七 | 120头 | 云南 | 90 | 平稳 |
三七 | 无数头 | 云南 | 88 | 平稳 |
三七 | 80头 | 云南 | 95 | 平稳 |
桑叶 | 统 | 较广 | 4 | 平稳 |
桑叶 | 青 | 较广 | 6.5 | 平稳 |
沙苑子 | 陈 | 陕西 | 160 | 货少 |
沙苑子 | 统 | 陕西 | 120 | 下降 |
山桃仁 | 统 | 内蒙 | 38 | 平稳 |
生地 | 三级 | 河南 | 26.5 | 下降 |
生地 | 三四五级 | 河南 | 25 | 下降 |
生地 | 四级 | 河南 | 23 | 下降 |
生地 | 五级 | 河南 | 18 | 下降 |
水牛角 | 颗粒 | 江西 | 7 | 平稳 |
水牛角 | 粉 | 江西 | 6 | 平稳 |
水牛角 | 细粉 | 江西 | 12 | 平稳 |
水蛭 | 清水 | 江苏 | 1950 | 平稳 |
天仙子 | 南 | 云南 | 28 | 平稳 |
天仙子 | 北 | 东北 | 50 | 货少 |
乌梅 | 统 | 福建 | 13 | 平稳 |
乌梅 | 统 | 云南 | 12 | 平稳 |
乌梅 | 炙 | 四川 | 17 | 平稳 |
乌梅 | 统 | 四川 | 15 | 平稳 |
乌梅 | 280粒 | 四川 | 30 | 货少 |
乌梢蛇 | 统 | 进口 | 200 | 平稳 |
五指毛桃 | 统 | 广西 | 50 | 平稳 |
西红花 | 二级 | 进口 | 6000 | 平稳 |
西红花 | 特级 | 进口 | 8500 | 平稳 |
西红花 | 一级 | 进口 | 6500 | 平稳 |
玄参 | 统 | 河南 | 8 | 平稳 |
玄参 | 统 | 湖北 | 11 | 平稳 |
玄参 | 统 | 浙江 | 11 | 平稳 |
叶下珠 | 统 | 广东 | 9 | 货少 |
鱼腥草 | 家种 | 四川 | 5 | 平稳 |
鱼腥草 | 野生 | 四川 | 6.5 | 上涨 |
肿节风 | 统 | 江西 | 14 | 平稳 |
肿节风 | 统 | 广西 | 11 | 平稳 |
紫苏子 | 白 | 江苏 | 38 | 平稳 |
紫苏子 | 小 | 河南 | 18 | 平稳 |
紫苏子 | 大 | 山西 | 25 | 平稳 |
紫苏子 | 中 | 东北 | 24 | 平稳 |
注意:本价格为市场大货交易价格,仅供药农及药商参考。
查看更多药材价格及采购信息请点击链接进入药材搜宝--中药材行业搜索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