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鱼,边鱼图片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41 0
江海觅春味丨鳊鱼鱼刺的“消融大法”

视频加载中...

越是多刺的鱼,越觉得老天暗暗在里面藏了鲜,鳊鱼就是其中之一。虽然肉质紧致且味美,就是小刺多,吃起来得小心翼翼,吃不过瘾。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学学鳊鱼鱼刺的“消失大法”了。

酥鳊鱼,把鱼主骨剔除,用油炸的方式把小刺炸酥,用海带包裹住鱼放入锅中,加糖加醋慢慢熬化小刺,煨烧至酥即可。让鳊鱼的鱼刺以另一种的“姿态”存在着,一口下去,脆感和嫩感同在,让人发现鱼刺也可以这么美味。

拆骨鳊鱼羹,先将鱼蒸至半熟,用小刀将鱼刺挑出,然后用鱼骨熬汤,放入蚕豆粒春笋粒,再放入鱼肉烧开,用水淀粉勾芡至稠后,淋上鸡蛋清、麻油即可。一口吸下去,丝毫不用怕鱼刺卡喉咙,跟吃豆腐一样爽滑、放心。

《寻味上海》,与这座城同滋共味。更多美味故事,尽在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每周四、周六晚22:30《寻味上海》。

初夏野钓鳊鱼攻略,混合窝行程跨水层,你渔获是最多

今年其实已经写过野钓鳊鱼的相关内容,但感觉每一次出钓貌似都有新的收获,也感觉之前的没有写明白写透彻。且,鳊鱼不同的季节(温度区间)用饵、打窝以及钓位的选择都稍有不同。今天的这一篇,尽量写得详尽一些,也有可能会有少许遗漏,恳请钓友们在评论区指出。

前段时间有钓友留言说:我们这里没有鳊鱼,江河里面都没有。讲真的,鳊鱼虽然分布确实特别广泛,但也缺水可能没有没有鳊鱼的地方。但至少蓑笠哥所钓过的珠江流域、长江流域、黄河下游确实是有的。

鳊鱼其实早就已经开口了,但基本上要到初夏才会到狂口的时候:初夏的鳊鱼成群结队,一来就是一群,且食欲旺盛活跃度特别的高。尤其是还没有到汛期(涨大水)的水域,没有淹没水草,它觅食的需求很高但是环境能提供的食物有限,所以吃口很火爆。

初夏钓鳊鱼

初夏野钓鳊鱼的钓点选择

原则上来讲,鳊鱼是中下层鱼类,所以在垂钓的时候水层并不太固定,根据当前水域的平均水深有关,有的水域2米已经很深了,但有的水域2米才刚刚开始,且鳊鱼在不同的温差、温度区间以及不同的天气下面活跃的水层并不太相同,有时候它们会到浅滩,有时候会去很深的地方。

涨水后出太阳的话鳊鱼会去新淹没比较浅的草滩里面吃草、晒太阳,但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不太容易钓得到。因为鳊鱼胆小,动静稍大就会被吓跑,浅滩里面藏不住鱼也有很多吃的它根本就不饿。一般我推荐大家野钓的时候选择水底平坦或者水下二道坎且水深在4米左右的地方钓鳊鱼。

这个水深需要灵活调整:二道坎附近或者水底坎有湾的地方那么可以稍微浅一些,即使是2.5米左右也能钓得到,这种地方是鱼道,虽然不能很好的聚窝但是它们会经常经过这里。在下雨、降温这种天气的话我们应该钓深一些,在一些大水域有特别深的地方比如江河、大水库里面可以钓到6-8米左右,如果是大小水面结合的地方,那么两米基本上就足矣,在激流的地方那么基本上就钓浮50-80CM。

具体的钓点:江河就选择丁字坝或者沙坑以及岸边树木多或者有野果的大湾子,船舶码头附近也会有鳊鱼。水库的话建议你选择桦尖、二道坎、入水口附近,以及比较陡峭的高坎下方。晴天的下午可以去江河的浅滩或者水库的浅滩里面钓,但要留意要用长竿且吃铅不能太大。

你要记住的是:鳊鱼喜欢在水底贴着坎巡游,看到食物就会靠边或者到水面来吃,找到水里面的坎就是野钓鳊鱼制胜的关键。如果有流动的地方,这种坎也能钓得到鱼,但是一般也就过路鱼,留不住窝子,可以试试旁边水流比较缓的沙坑什么的。

鳊鱼也喜欢流水,在流水的地方一天到晚都有机会钓得到鳊鱼,但是在其他不怎么流动的地方那得看窗口期了。

钓位选好渔获不少

初夏野钓鳊鱼窝料和饵料

鳊鱼食性偏素是没有错的,因为它在野外能或得到的食物就是素食,身体的进化方向也是适合穿梭于草根之间。但有一点要记住:绝大多数素食动物都是被环境逼的,在有得选择的情况下它还是会吃荤,比如蚯蚓和很多虫子都能钓得到鳊鱼,以及即使是到了初夏我钓鳊鱼基本上也是上钩嫩玉米下钩浓腥饵料。

话虽如此,但到了初夏最合适、更好用的饵料还是:嫩玉米,并不完全是因为嫩玉米它很爱吃,而是用嫩玉米特别方便、简单、便宜。就最近野钓鳊鱼来说,我一根嫩玉米能用两次,一次饵料和窝料的成本大约几块钱。当然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挂嫩玉米可以逗钓、搜索鱼层、前后左右的抛投。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钓鳊鱼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定点抛投在一个地方死守,而是:人找鱼。最主要的原因是鳊鱼并不是像鲫鱼或者罗非一样聚集在窝子里面,他们吃一口就会走开,吃完了就再来吃一口,又或者吃一口子之后忘记了就跑了。说白了就是:鳊鱼进窝之后比较分散,不集中,如果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死守效率明显要低很多。

窝料就推荐菜籽饼和嫩玉米以及老坛玉米,其中菜籽饼鳊鱼是真的爱吃,多次回去处理鳊鱼的时候检查发现有菜籽饼沫沫和嫩玉米碎。菜籽饼有雾化且比重较大,能抗住流水但是嫩玉米就不行了。我通常的做法就是:先打几个巴掌大的嫩玉米下去,然后等一会儿再抛投嫩玉米,这样鱼儿的水层不会混乱,用跨水层钓法就很棒,初夏可以不用老坛纯玉米,但嫩玉米是必须的。打窝的嫩玉米可以切稍微大一点,但是钓二的话更好是剪一半(长条这种)挂钩,这样更容易吃进去,如果你发现经常有顿口或者下拖但是打不到鱼,基本上就是玉米或者钩子大了,又或者是鱼小了。

饵料的话你就用918或者全能腥,添加点儿拉丝粉和赤尾(20%左右)就可以了,也可以用我之前分享的混合饵料配方。上钩挂嫩玉米,下钩挂饵料的组合,具体的后面一点会详细讲。

就用玉米,鳊鱼很爱吃

初夏野钓鳊鱼的装备以及线组

鱼竿;推荐使用7.2以上的鱼竿,晚上可以用5.4-6.3的,但白天一寸长一寸强!没有风或者风小的时候可以用9米,除非特别好的钓点不推荐使用短竿子。至于竿子的调性啥子的,有啥就用啥,没啥特别的要求,只要你抛投得起就行。

鱼线;推荐使用2+1.5的搭配,钓鳊鱼有时候会上鲤鱼和草鱼,这个搭配十斤以内压力不大,但是如果更大的出没那么就用3+2。2号子线都挡口的鳊鱼也没有必要钓,低于半斤的直接过滤就行了,因为不好吃也没有必要。

鱼钩;推荐使用7-8号的海夕、3-5伊势尼,这个钩子拉到四五斤的大鳊鱼也不慌,也能避免很小的鳊鱼吃钩。当然如果你钓饵料的话那么钩子就用小一点,挂玉米可以稍微大一点。

浮漂;采用长脚、枣核、长尾加粗尾的浮漂,更好是长70CM以上的行程漂,这种浮漂翻身慢、到位慢且有足够的行程,配合长子线的话可以缓沉三米左右特别棒。吃铅的话5g左右就很好,太大了下沉太快,太小了不好抛投(自重比的问题)。

调漂;带饵半水调一目然后钓两目,这是钓鳊鱼更好的调漂 *** ,但不适合激流也不适合特别走水的地方,激流就带饵调四目、走水严重但是浮漂能定得住的话那么就不太够调平水钓两目。

子线;推荐你用1.5-2米的子线对着,这样跨度50CM的话加大行程和离底兼钓,会操作的话3米都是可以的,但是细线3米容易缠绕,一般1.5米是比较不错的选择。

一寸长一寸强

初夏野钓鳊鱼的水层

一般来讲就是你的窝料在哪里鱼儿就在哪里,如果你是勤抛投那么就更好用跨水层钓行程,如果你是做底窝那么就不要频繁打窝(半小时补一次可以)。一旦你底部有很多窝料加上几分钟抛投一次的话鱼层会变得混乱,越深的地方越是明显。通常钓鳊鱼都是一钩触底一钩离底,上下钩距三十厘米到一米的距离,双钩躺底不好,双钩离底也不是很好。

饵料在哪里鱼就在哪里

上下钩的距离以及找鱼

一般我们在钓鲫鱼或者其他鱼的时候都是上钩雾化,但是钓鳊鱼的时候不用如此考虑:下钩上饵料主要是有可能会有鲤鱼进窝,对于嫩玉米鲤鱼更喜欢饵料一点点,加上饵料也可以钓得到鳊鱼,兼顾的选择。如果你只是钓鳊鱼不想钓其他鱼其实可以上下钩子都可以用嫩玉米,加上嫩玉米不用频繁上饵,可以前后左右四处很方便的找鱼,但我个人一般用嫩玉米找到有口的地方之后在有饵料的情况下都会尝试一下,甚至是上下互换位置。

钩距根据水深有关,超过四米的地方钩距一般我都是50CM以上,如果低于4米那么钩距30CM没有问题,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上钩距离八字环更好不要超过50CM,因为这样很容易缠绕打结,玉米不是流线型,下沉和提起来的时候都会被水流扰动旋转,子线就会扭曲严重,但上钩子线短一些的话情况会好很多。

找鱼不必局限于打窝子的地方,原因上面有讲到,有时候反而窝子四周钓到的鳊鱼更多一些,窝子中间反而没有口。但是如果找了一圈没有口那么就在窝子下游一点儿守就行了,守一会儿没口再重新找,如此往复。

长子线跨水层

刺鱼与起竿

鳊鱼个体不大力气也不大,但是它们很胆小,钓上鱼之后暴力起竿一下子拖到水边,在窝子里面转悠几次其他的鱼就会跑光!不用担心线会断,实在担心就用2号子线,硬拉2-3斤的都不成问题,比起惊窝来说,跑一条鱼根本不算个事,因为惊窝之后下一口不晓得啥时候,但是拉到边上跑鱼基本对下一杆没啥影响。但这个东西只是个人看法,取舍问题,要是等半天就一条鱼,那么还是小心把它弄上岸再说。


我是蓑笠哥,希望你野钓爆护!

钓草鱼、钓鳊鱼,这种钓法最简单有效,反向钓离底,很给力

在钓鱼中要么钓底,要么钓浮,虽然还有钓离底的说法,但是本质上还是钓浮,只是垂钓的水层比较深而已。在常规的钓浮中,尤其怕刮风和走水,如果出现这两种情况,钓组一定会出现偏离钓点的情况,所以就有了反着钓离底的玩法。反着钓离底,又叫反向钓离底,是野钓中极为好用的一种钓法。

一、针对的鱼情

反向钓离底,可以适应很多种鱼情变化。比如夏季高温,部分水面的水底比较恶劣,底层发酵腐败比较严重,导致鱼出现离底的情况,鱼层在离底的状态,自然要选择钓离底;或者是水底环境比较复杂,比如有障碍物、树枝、石碓等等,这样的地方鱼虽然多,但是很容易出现挂底的现象,这时候也可以考虑钓离底;或者水底淤泥较多,鱼经常很难发现饵料。以上几种鱼情都可以尝试钓离底、

草鱼和鳊鱼,其实都不是典型的底层鱼类,觅食的水层是在中上层。对于草鱼来说,除非水中植物比较稀少,食物来源不多,草鱼才会选择底层觅食,不然最多离底状态下寻找食物。因为水中的水生植物,中上部的才比较鲜嫩,这才是草鱼比较喜欢的食物。或者是水中有芦苇丛,有芦苇叶子垂入水中,草鱼也会啃食芦苇叶子。鳊鱼俗称草鳊鱼,是食谱非常广泛的一种鱼类,嘴巴有点上翘,并且体型非常宽,低头进食水底的食物,对鳊鱼来说非常困难,所以钓鳊鱼时有钓离底20厘米的说法。

二、反向钓离底 ***

在常规的钓离底中,钓组到位之后是铅坠在上,鱼钩、饵料在下的状态,反向钓离底是铅坠躺底,鱼钩、饵料、子线都悬浮在上的状态。其实 *** 很简单,只要让饵料有比较好的浮力就可以了。钓组搭配有个要点,首先是铅坠要足够重,需要正常躺在水底。其次是鱼钩、饵料要上浮,为了方便上浮,子线建议使用比较柔软的pe线,虽然吸水之后比较重,但是因为更加柔软,所以更容易上浮。并且建议使用单钩,否则2个鱼钩浮起来容易出现缠绕的情况,尤其是在钓活水的时候。

之一个 *** 是挂珠子,挂上大小合适的塑料、泡沫珠子,到位之后鱼钩就会被珠子拉离水底。在垂钓时可以把打团饵料捏在铅皮上,打满竿,饵料雾化聚鱼,当鱼进窝时发现颜色鲜艳的珠子肯定会咬一口。第二是使用浮性的饵料,比如钓草鱼时,饵料中加很多麸类的东西,入水之后也能出现上浮的情况。或者干脆使用爆米花做饵料,俗称爆米花钓法,这个钓法多用于钓鳊鱼,其实钓草鱼也非常有效。水底复杂的地方往往鲫鱼较多,还可以使用细线小钩,鱼钩可以使用长柄的,穿上一颗泡沫颗粒,然后挂蚯蚓,这样鱼钩和饵料也会离底,钓鲫鱼效果非常好。

当刮风、走水需要钓离底时,都可以使用反向钓离底的钓法。在抛竿水怪浮钓鲢鳙时,钓组会增加一个活铅,活铅沉入水底会固定住钓组,其实原理跟反向钓离底极为类似。敬请关注收藏点赞,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

鉴别野生鳊鱼,83岁渔民用3种 *** ,十拿九稳

鲫鱼、昂刺鱼、麦穗鱼、鳑鲏鱼、鲶鱼、黑鱼……初春时节,菜花有的已经开了,农村老家空气新鲜,老家菜市场上,各样鱼类让您眼花缭乱。

摊位上,我发现了不少鳊鱼。鳊鱼的头相对较小,体侧平扁,体型为菱形。小的鳊鱼,一条1斤左右。大的鳊鱼,一条2到3斤左右。

菜市场在一个偏僻的村庄,位置不错,位于江苏泰州与江苏南通交界处,具体为泰州姜堰与南通海安交界处。

这里地处江苏里下河地区,到处是河道,是名副其实的水乡,盛产鱼类、河虾、螃蟹等水产品。

鳊鱼,也叫长春鳊,草鳊,油鳊,长身鳊,是里下河地区的常见鱼类品种。其肉味鲜美,脂肪丰富,“红烧鳊鱼”是当地农民喜爱的美食。

“野生鳊鱼,15元一斤,这条鳊鱼3斤,便宜一点,只收40元。”农民老陈是南通海安人,有时间就用丝网在河里捕鱼,他正在不停地吆喝。

今天来菜市场,我就是要买野生鱼。经不住诱惑,我花了40元,买了这条大鳊鱼。

其它的摊位上,也有鳊鱼,价格只有7到8元一斤。我不会买错吧?

渔民李晓春是泰州姜堰人,今年83岁,捕鱼60年。老李说,鉴别野生鳊鱼,用3种 *** ,十拿九稳!

一是看鳊鱼的头部。野生鳊鱼运动量大,它的头部较小,养殖鳊鱼的头部相对较大。

二是看鳊鱼的口部。野生鳊鱼要在野外觅食、生存,它的口部,为鹰钩状,而养殖鳊鱼钩状不明显。

三是看鳊鱼的颜色。野生鳊鱼颜色一般为白色,养殖鳊鱼一般为黑色。

四是看鳊鱼的口感。野生鳊鱼有嚼头,味道鲜美。养殖鳊鱼的肉质比较松散,与野生鳊鱼不好比。

鉴别野生鳊鱼,老渔民用3种 *** ,十拿九稳。下次,您去买鱼,可以参考啊!

高手们常用的一种鳊鱼钓法,却总被你一次又一次忽视,学会必用!

野钓鳊鱼时,更佳气温在十五至二十度之间,虽然此时天气较热,在作钓过程中,有个别新手总是抱怨天热才钓不到鳊鱼,其实在我看来,那都是借口!因为每年这个时候,我只要用以下这钓法,一个鱼护都不够。所以下面就跟大家来分享:高手们常用的一种鳊鱼钓法,希望你看完,不要一次又一次给忽视了!

野钓

选对钓点才最关键:

鳊鱼体型宽,嘴巴小,而且对水质要求比较高 ,所以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判断出一些进水口处是它常待的地方。

当然除了此地,还可将钓位选在水草旁,或者岸边有树木的水域,因为这些地方的浮游生物较多,同时也比较安全。当然如果夏季在水库作钓鳊鱼,也可将钓位选在下风口,洄湾处,或者一些桦尖位置。

饵料选择

抽窝与钓饵搭配:

众所周知,鳊鱼属于一种杂食性鱼类,不管窝饵是荤是素,它都不会错过。所以在野钓鳊鱼时,不要刻意去找一些专攻鳊鱼的窝饵,根据以往的作钓经验来看,我倒觉得玉米粒加麦麸或酒糟就是不错的选择。

至于钓饵,我认为也不要太复杂,直接挂钩玉米粒就可以作钓,不过为了追求上鱼率,将鳊鱼诱进窝之后,最为稳妥的 *** 就是用鲫鱼商品饵开一款拉饵作钓。

鳊鱼

找鱼层与漂相解析:

其实钓鳊鱼,最为关键的还是要懂得如何找鱼层!根据我多年的作钓经验,觉得可以在作钓期间,通过上推或下拉浮漂,从下往上或从上往下来找鳊鱼所待的鱼层。当然确定鳊鱼已经进窝,也可将铅坠上推并且固定在浮漂底部,以飞铅钓法来找鱼层。

虽然鳊鱼嘴小,但若是遇到心仪的食物时,就会毫不犹豫的进行抢食,而且吸食动作非常猛,所以漂相大部分都是是黑漂斜走,或者直接往上顶漂。

野生鳊鱼

以上跟大家分享的正是:在天气较热的环境下,户外野钓鳊鱼时的一些钓法技巧,当然如果你对此有不同的观点,还请多多提醒与补充。

绝招大放送:一线双钩钓鳊鱼

●? 辽宁抚顺 徐锐

笔者经过多年的垂钓实践发现,用传统的1线1钩钓法钓鳊鱼,效果有时候不够理想。如果采用1线双钩,鳊鱼的上钩率往往能提高50%以上,效果可谓显著,钓友们不妨一试。

具体的 *** 是在距底钩约20厘米处,再拴1只钩子(更好用长柄钩),要注意直接缚在尼龙主线上,不要用引线,这样处理会使得灵敏度非常高,准备好之后就专钓鳊鱼。

底钩宜采用朝天钩,铅坠可采用保险丝,直抵钩柄处,且越轻越好(只要能使浮漂缓慢沉入水中即可)。

这样一来,两只钩子都是朝天的,当有鳊鱼咬钩时,只要稍稍显出送漂或拖漂的漂相,便及时提竿。笔者在垂钓实践中发现,钓上来的鳊鱼,十有八九咬中的是上面的那只钩子。

一线双钩的另外一个好处在于:翘嘴、白鲦的上钩率也明显增加了,甚至鲫鱼、草鱼、鲤鱼等鱼种有时也会咬中上面的那只钩子,所以钓获率自然也就有所提高。


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原因有二:首先,鳊鱼、草鱼等属于中层水域鱼种,本就容易发现钩饵。


其次,多数水域的水底并不平坦,杂草碎石很多。一线单钩到底,往往会被掩没,鱼儿无法发现钩饵,或者发现了也无法吃到嘴里。而一线双钩中的上钩则不易被埋没,能有效提高鱼儿咬钩的几率。

采用一线双钩钓法的时候,还可采用1荤1素的上饵办法:通常是在底钩上挂面食,便于钓大鱼;上钩挂红蚯蚓,钓鳊鱼脱钩率很低,又可避免小杂鱼的干扰。

采用一线双钩钓法,如发现鱼儿迟迟不来咬钩,应每隔1-3分钟,将渔线大幅度提上来,再缓缓地放下去,反复进行,相信迟早会引来鱼儿咬钩。

部分图片来源于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请扫码关注


野钓鳊鱼绝招:学会这套 *** ,只要鱼肯进窝别怕不咬钩!

随着气温的回升,可钓的鱼种越来越多,前几日有位钓友问我关于鳊鱼的钓法,当时有事耽搁没能及时回复,今天突然想到就借此文章来说一说

为了节约时间,鳊鱼的一些基本常识咱就不多提了,反正网上随便一搜就能知道。我就谈谈几个重点,以及个人的一些见解吧

渔获多少和单位水域里鱼的密度大小有直接关联,说白了就是看水里鱼多不多,钓鳊鱼也不例外

水里鱼多咋都好钓,水里没鱼钓王来了也没辙,我知道这是一句废话,别说你们,连我都听腻了,但没办法,还是得提一句,否则有人学完 *** 去试,钓不到以为是我在胡扯

其次,鳊鱼的分布并没有鲫鱼、鲤鱼那样广泛,可能运气好能碰上一两条,运气不好一连几天白板也正常

咱们讲钓法,包括打窝诱鱼之类的操作,都是为了增加碰到鱼的概率,以及碰上后能够更顺利的钓起来

正文开始,钓鳊鱼的季节、饵料分析

百科上的介绍是:鳊鱼摄食时间为4月~11月,以6月~10月食量更大。

温度高鱼活性高,运动量大胃口就好,这个不难理解,其他鱼都一样

但在摄食时间上由于地域不同、环境不同、温度不同很难有一个定论,像我们这边两三月份就可以钓鳊鱼了,夏秋倒确实是更好钓的季节

关于饵料,百科上说鳊鱼是草食性鱼类,但从实际作钓来看,这货明明是杂食,以前老用蚯蚓钓,上钩率也挺好,只要饿了啥都吃

如果一定要说哪种饵料效果更好,我首推嫩玉米,没有之一。

商品饵方面我没有看到主钓鳊鱼的饵料,像蓝鲫、918等虽然写着鲫鲤草鳊通杀,实际是利用这些鱼杂食的特点,效果并不突出

钓法方面有2个诀窍,你也可以理解为2个注意点


之一:钓底、钓浮还是钓行程?

这三种钓法都能钓到鳊鱼,区别是如果该水域鳊鱼不多,或者你还想兼顾鲤鱼、鲫鱼等其他鱼种,就要钓底

如果鳊鱼很多,或者非鳊鱼不钓,那就直接钓浮,钓浮草鱼也会来吃

钓浮钓多深呢?有人说钓1米深,有人说钓2米,我的建议是灵活调整,先从离底20公分开始钓,没口再钓浅一些,每次调整的水深为一个浮漂的长度,钓到水皮还没口再重复操作

还有一种办法,如果你不知道该钓浮还是钓底,我建议用长子线+大钩距

钩距可以调为10~50公分(没有具体标准),再通过调漂来实现一钩到底一钩悬浮,这样底和浮都能兼顾

此 *** 以前在写钓青鱼的文章时提到过,但很多人不信,我也不过多解释,可以去试试

第二:子线的长度和抛竿的频率

有些人野钓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用惯了某一种 *** ,很难接受新的钓法,一听把钩距放大至10~50公分,既想不通也不愿尝试

不愿尝试大钩距的话,也没关系,那至少把子线放长一些,目的是延缓饵料下降的速度,让鱼更好的发现饵

边鱼,边鱼图片-第1张图片-

如果你手上全是短子线,就把铅坠往上推,采用半飞铅钓法,道理也是一样的

至于铅坠到底推多高,也得灵活调整,窝子里鱼不多、索饵不积极,可以推高一些

钓鳊鱼多挂玉米,可不要以为玉米不会化、没有鱼吃,就不用经常提杆,要是死等,一天一口没有也很正常

挂玉米小麦可以不经常换饵,但要经常提杆重抛,目的也是为了增加鱼发现饵的概率,当窝子里有鱼后,再适当减慢抛竿频率

最后的补充:鳊鱼的嘴比较小,我不建议用过大的鱼钩,尤其是春季鱼的活性不高、开口不大的情况下,小钩细线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当然前提是你有一定的控鱼技术!

一味地用细线,鱼口是出来了,但断线率很高,还不是白忙一场嘛

文章有点长,废话有点多,但保证原创,同时欢迎高手指正、补充

声明:文中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需删除请及时联系,内容由钓鱼阁小飞原创

合川“双晒”| 吃鱼就吃合川鱼——“一边,二岩,三清波”

合川“双晒”直播即将开播,直播将介绍各样合川美食。据悉,合川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古称涪州、合州等,因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交汇而得名。自古以来,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交通发达、商贾云集。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合川江河湖库众多,水资源丰富,是全国人均水资源的19倍。去年合川水产品年产量近5万吨,一直居于重庆首位。

“说到合川的美食,当之无愧的就是鱼了。合川盛产三大名鱼,按民间的说法,就是‘一边,二岩,三清波’。这其中,‘边鱼’肉质嫩滑,鲜美无比。‘岩鲤’色泽如银,肉质细嫩。清波做成鱼柳,过水就熟。所以来到合川,品鱼是必不可少的味蕾体验。因此市民都说‘要吃鱼、到合川,合川鱼、最安逸’。” 合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开鱼宴外,到合川旅游还可以购买到不少旅游休闲食品,包括友军香脆椒、牧歌火锅底料、渝江源橄榄油、桑叶蛋等。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范圣卿

夏季鳊鱼如何钓?掌握2种“离底钓法”,上鱼又快又狠,十拿九稳

通常大家垂钓的目标鱼种都是鲫鱼,鲤鱼,草鱼等较为常见的鱼种,但其实还有一种鱼也比较好钓,那就是鳊鱼。鳊鱼的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可以红烧或者清蒸,然后配上一杯小酒,那叫一个爽歪歪。

鳊鱼和草鱼一样都是食草型生物,但它觅食时不像草鱼那般强劲,吃食动作较慢,食量大而广泛。且对于鲫鱼和鲤鱼来说,更耐高温,算是夏季比较好钓的鱼种。今天就来分享一下鳊鱼的作钓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鳊鱼的习性分析

鳊鱼属于中下层鱼种,杂食性,荤素都吃,其进食特点可以说是鲫鱼和草鱼的综合体,非常的不挑剔。主要摄食时间是4~11月,其中6-10月份是更佳季节,水温22度左右时摄食欲望更高。

且鳊鱼喜欢成群进食,一般钓上一条,往往还有其他鳊鱼在窝点附近,只要能把握住机会,连竿鳊鱼不是什么难事。

一、选择合适的钓点

鳊鱼比较喜欢静水和缓流,一般在水库湖泊等大小水域中都有,尤其是清洁的水域,所以钓鳊鱼时更好不要选择水流湍急或者浑浊的地方。并且根据鳊鱼的觅食特点来看,鳊鱼往往会在有水草的地方,因为此处食物比较丰富。

如果是在水库作钓,比较建议选择砂石底的区域,水深在2-3.5米为更佳。此外在河流洄湾的缓流区域,入水口、下风口、铧尖等,也都是钓鳊鱼比较不错的选择。

二、窝料和饵料的选择

鳊鱼食性广泛,荤素都可以,不过夏季小鱼比较活跃,为了更好地避免小鱼闹窝,比较建议使用清淡的谷物窝料,比如熟玉米粒、炒香的豆饼粉或者麸皮等,进行搭配使用,已达到更好的诱鱼和留鱼效果。

另外因为鳊鱼比较贪食,且喜欢吃成群觅食,所以在打窝方面比较建议少打勤补,这样鳊鱼在窝点中停留时间才会更长。饵料方面也比较多样,可以用各种谷物类,比如嫩玉米、稻谷芽等,都是夏季钓鳊鱼的主要饵料。


三、鳊鱼的垂钓技巧

大家都知道鳊鱼体型属于身宽体胖类型,且嘴巴比较小,在进食底层食物时比较费劲,所以很多钓友更喜欢钓离底20厘米左右,这样中鱼率会更高。一般来说实现钓离底主要有两种 *** :

(1)选择子线是注意钩间距,更好是在10厘米以上,采用带饵调漂的 *** 调整两个钩饵在水中的位置,比如挂饵半水调2目,钓2.5目,以此来达到一个钩饵在水底,一个钩饵是离底的状态。

(2)使用浮性饵料搭配泡沫珠子,形成跑铅钓的效果,铅坠躺底而钩饵是悬浮在水中的状态,用来离底钓鳊鱼会有非常好的效果。不过更好是使用单钩和pe线做子线。

最后总结:

以上是简单总结的钓鳊鱼的技巧,希望对各位钓友有帮助。不过最主要的还是得出钓水域有鳊鱼,这样后续准备才不会是无用功,毕竟鱼的密度才是决定鱼获最关键的因素。

鳊鱼


鳊鱼,学名:Parabramis pekinensis (Basilewsky, 1855) ,又名鳊,亦称长身鳊、鳊花、油鳊;古名槎头鳊,缩项鳊。在中国,鳊鱼也为三角鲂、团头鲂(武昌鱼)的统称。体长40厘米左右,比较适于静水性生活。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中、下游附属中型湖泊。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食性广。因其肉质嫩滑,味道鲜美,是中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概述图: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 鳊鱼
  • 拉丁学名
  • Parabramis pekinensis (Basilewsky, 1855)
  • 别称
  • 长身鳊、鳊花、油鳊、槎头鳊、缩项鳊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 脊椎动物亚门
  • 硬骨鱼纲
  • 亚纲
  • 辐鳍亚纲
  • 鲤形目
  • 亚目
  • 鲤亚目
  • 鲤科
  • 亚科
  • 鲌亚科
  • 鳊属
  • 分布区域
  • 中国长江中、下游附属中型湖泊

目录

1形态特征

2种群分布

3栖息环境

4生活习性

5繁殖方式

6主要价值

7养殖技术

折叠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鳊鱼体高,侧扁,全体呈菱形,体长约50厘米,为体高的2.2-2.8倍。体背部青灰色,两侧银灰色,腹部银白;体侧鳞片基部灰白色,边缘灰黑色,形成灰白相间的条纹。体侧扁而高,呈菱形。头较小,头后背部急剧隆起。眶上骨小而薄,呈三角形。口小,前位,口裂广弧形。上下颌角质不发达。背鳍具硬刺,刺短于头长;胸鳍较短,达到或仅达腹鳍基部,雄鱼之一根胸鳍条肥厚,略呈波浪形弯曲;臀鳍基部长,具27-32枚分枝鳍条。腹棱完全,尾柄短而高。鳔3室,中室更大,后室小。

鳊鱼头后背部急剧隆起。背部青灰色,两侧银灰色,整个体侧呈现出一行行紫黑色条纹,腹部银白。上盖有坚硬的角质,但容易脱落。眼侧位,至吻端的距离较至鳃盖后缘的距离为近。下咽齿3行。鳃耙17-22,多数为18-21。侧线鳞50-60。背鳍条3,7,起点至吻端的距离较至尾鳍基部的距离为小,具有强大而光滑的硬刺;背鳍高度显著大于头长。胸鳍刚达到腹鳍的基部。腹鳍仅伸至 *** ,腹鳍基部至 *** 间有显著的腹棱。臀鳍条3,24-32,多数为26-28;无硬刺,起点在背鳍基部末端的垂直线下方。尾鳍分叉深,下叶较上叶为长。体呈青灰色,头的背面及体的背部较深,侧面灰色带有浅绿色泽,腹部白色,各鳍均呈灰黑色。

折叠编辑本段种群分布

中国特有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附属中型湖泊。 、辽于黑龙江、鸭绿江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闽江、海南岛、珠江各水系,

国外:朝鲜及俄罗斯。

折叠编辑本段栖息环境

鳊鱼平时栖息于底质为淤泥、并长有沉水植物的敞水区的中、下层中,冬季喜在深水处越冬。它生活于江河、湖泊中。平时栖于水的中下层。比较适于静水性生活。

折叠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折叠食性


鳊鱼为草食性鱼类,鱼种及成鱼以苦草、轮叶黑藻、眼子菜等水生维管束植物为主要食料,也喜欢吃陆生禾本科植物和菜叶,还能摄食部分湖底植物碎屑和少量浮游动物,因此食性范围较广。从4月开始摄食,延续到11月,以6-10月摄食量更大。

折叠生长

鳊鱼属于中型鱼类,生长速度较快,以1-2龄生长最快。在水草较丰盛的条件下,一般当年鱼体重可达100-200克;二龄鱼体重可达300-500克,以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更大个体可达3-5千克。

折叠编辑本段繁殖

方式

产卵期5-6月,此时雌雄两性的身上均有珠星出现。鳊鱼一般2-3龄达性成熟,最小性成熟年龄为2龄。一般性成熟的雌性个体重450克;雄鱼体重400克。产卵期为5-6月,多在夜间产卵。产卵最适水温为20-29℃,对水流要求不严格。卵具有微黏性,淡黄色,黏附于水草或其他物体上,因此其产卵场多在浅水多草的地方。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价值


药用:鳊鱼具有补虚,益脾,养血,祛风,健胃之功效,可以预防贫血症、低血糖、高血压和动脉血管硬化等疾病。

适用人群:一般人都可食用,适宜贫血,体虚,营养不良,不思饮食之人食用;

文献记载:唐、孟诜:患疳痢者不得食。《食疗本草》:鲂鱼,凋胃气,利五脏,和芥子酱食之,能助肺气,去胃风,消谷。作鲒食之,助脾气,令人能食,作羹膳食宜人,功与鲫同。凡患有慢性痢疾之人忌食。

营养:肉鲜美,质鲜嫩而含脂量高,内脏含脂量更大。每一百克含蛋白质21.0毫克,脂肪6.9-8.0克,热量92千卡,钙120毫克,磷165毫克,铁1.1毫克。

折叠编辑本段养殖技术

折叠鱼苗繁殖

鳊鱼2-3龄可达性成熟,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在4月底至6月初,即水温在20-29℃的时节为产卵期。池塘培育的鳊鱼在繁殖季节,如有微流水或其他条件 *** ,能造成不集中的自然产卵。所以每年3月左右,就要将雌雄亲鱼分开培育,人工催情,集中成批繁殖,生产鱼苗。

人工繁殖鱼苗,可采取自然产卵或人工催产 *** 。用于繁殖的亲鱼更好在池塘中经过一年培育,也可以直接从天然水体中捕起选择。鳊鱼的雌雄鉴别比较容易,从鱼种阶段开始,雌鱼胸鳍的之一根鳍条薄而平直,雄鱼的厚则呈"波浪"形弯曲。性成熟后,雄鱼胸鳍的前数根鳍条的背面,尾柄的背、腹侧缘都有密集的"珠星",用手摸有粗糙感,腹部较小,轻压后腹部有乳白色 *** 流出;雌鱼仅眼眶骨及背部有少量"珠星",腹部膨大而柔软。繁殖时可选择成熟好的亲鱼,按计划配组并入产卵池,或先用激素进行人工催产,让其自然产卵授精。由于鳊鱼鱼卵为粘性,可使卵附着在人工设置的等鱼巢上,然后在静水中孵化。也可以采用人工采卵授精,然后将受精卵脱粘,再进行流水式人工孵化。

折叠苗种培育

鳊鱼鱼苗细小娇嫩,操作时要细致小心。鱼苗下塘时,水质不宜太肥,出塘计数时不宜过于密集拥挤。鱼苗养成春片鱼种,常采用分级饲养法。

鱼苗孵出2-3天后,才逐渐脱离鱼巢自由活动,并开始摄食小型浮游动物。因此当鱼苗下池后,要每天适量施肥。脱粘孵化的鱼苗,亩放12-15万尾为宜。当鱼苗开口摄食时,更好先喂1-2次熟蛋黄,再喂几天黄豆浆,以后依水质肥瘦和鱼苗生长情况而决定施肥量。经15-20天饲养,鱼苗可长到2-3厘米,这时再分池饲养。第二次分池疏养,亩放4-5万尾火片鱼种,培育以施肥培养浮游生物为主,同时可隔日投喂豆饼浆,还要加喂些瓢莎、小浮萍等植物饲料。经一个月左右时间,可养成4-5厘米规格的夏花,成活率可达80%左右。由夏花养成冬片鱼种,即第三级饲养。其 *** 与培育草鱼基本相同。池水的透明度一般保持在30厘米左右。放养密度一般每亩5000-7000尾,再搭配养10-20%的鲢、鳙和青鱼夏花。也可以在主养鲢、鳙鱼种池内搭配放养10-20%的团头鲂。下塘初期,喂瓢莎、小浮萍和豆饼浆等,以后喂紫背浮萍、轮叶黑藻或切碎的新鲜旱草等。入冬时,一般可长到12-15厘米,成活率可达90%以上。

折叠成鱼饲养


养殖方式有池塘主养或混养,有在水草较丰茂的湖库水面粗养,有利用网箱进行集约式养殖。主养鳊鱼,在水深1.5-2米的池塘,每亩可放冬片鱼种600-800尾,配养鲢、鳙鱼种200-300尾,饲养一年鳊鱼个体可达500克左右。生长速度在三龄以前较快。以后逐渐减慢。鳊鱼的食性和草鱼相似,所以能经济地利用天然水域中的饵料资源,同时也能摄食人工饲料,促进成鱼的生长。武汉市试验池塘主养鳊鱼,效果很好,其 *** 为:亩放尾重40克的鳊鱼越冬鱼种1220尾,配养尾重50克的白鲢鱼种200尾,尾重60克花鲢鱼种30尾,还适当放些高背鲫鱼种,使用"正大"083号饲料,饵料素数为1.8,投喂时用手撒均匀。平时注意水质管理,防止水质变坏和泛塘,昼夜池水中溶氧不低于2毫克/升。

折叠网箱养殖

水域选择


1、选择在靠近村庄、房屋的深水库湾设置渔排。一可方便管理,二可避免枯水期网箱搭底。

2、选择向阳背风,库底原为农田或平坦开阔山地的水域。这样的水域水质肥,天然饵料相对丰富。

3、选择远离航道、码头,水流在0.1米/秒以内的水域。这样的水域相对安静,可减少鱼群的应激反应。

4、上游及周边有化肥厂、农药厂、造纸厂等污染源的水域不宜选择。

网箱 ***

1、网箱材料:采用3×3聚乙烯结节网。

2、网箱规格:为带箱盖的六面体封闭式网箱。箱长4米,宽3米,深3米;网目3厘米。

3、渔排结构:由泡沫大浮球和松木板构建成桥伐式渔排。一般一个渔排安装20-50个网箱。

网箱安装


1、网箱的固定:将网箱上纲4个角的角绳结扎于松木板框架的4个内角上,另用4×6聚乙烯线将网箱上纲周边绕扎固定于框架边上;在网箱4个底角上吊挂2-3公斤重的鹅卵石或沙袋,使网箱在水中充分展开成形。

2、饲料台 *** :用40目筛绢和直径6毫米元钢筋,制成2米×2米,边高0.2米的方形饲料台。饲料台吊挂于网箱内一角,以贴箱底为准。

3、网箱下水时间:网箱应于鱼种入箱前7天安装下水,使网片附生藻类后变得光滑,以避免鱼种表皮、鳞片磨擦损伤。

鱼种放养


1、放养的规格与密度:为了提高鱼种成活率和养殖效益,生产上一般提倡放养个体尾重50克以上的大规格鱼种。尾重50克的,每平方米放养100-120尾,尾重100克的每平方米放养80-100尾。

2、鱼种的锻炼与吊养:鱼种从出塘前10天开始,在投喂饲料时,每公斤饲料添加Vc1克,可提高鱼种的免疫功能和抗应激能力。鱼种出塘前应经2-3次的拉网锻炼;在鱼种起运前一天,用鱼种网箱吊养24小时,这样可减少鱼种在运输环节中的损耗,提高入箱后的成活率。

3、鱼种的消毒:采用食盐浸浴法,既有效又安全。食盐浓度3%-5%,浸浴时间5-10分钟,具体视当时的水温和鱼体忍耐度而灵活掌握。浸浴可在帆布桶内或在铺垫薄膜的船舱中进行。

饲料投喂

1、饲料选择:在整个养殖过程,全部选用专用颗粒料。颗粒料以鱼粉、菜籽饼、麸皮等为主要原料,经小型硬颗粒饲料机制成不同粒径的鱼种料(粒径1-1.5毫米)和成鱼料(粒径2.5-3.5毫米)。颗粒料中的动物蛋白含量达26%左右即可。

2、投喂 *** :养殖初期,投喂鱼种料,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5%-7%,养殖中、后期,投喂成鱼料,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5%。日投饵次数为3次。在实际操作中,还应根据天气、水温、摄食状况灵活调整,一般每次投饵量掌握在1小时左右吃完为宜。

日常管理


1、洗刷网箱:一般每隔7-10天洗刷网箱一次,以防止网目堵塞,影响网箱内外水体的流通交换。

2、清洗饲料台:每天早上都要检查、清洗饲料台,以防剩饵腐烂败坏水质。同时根据头天剩饵情况决定当天的投饵量。

3、防止逃鱼:每天都要认真观察、检查网箱有否破损、滑节,如有应随时修补。

标签: 图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