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诗经关雎拼音和关雎正确注音版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诗经关雎拼音以及关雎正确注音版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关关雎鸠拼音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3、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4、《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之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
5、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当初编纂《诗经》的人,在诗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种用意,这已不得而知。
6、但至少后人的理解,并不认为《关雎》是随便排列在首位的。《论语》中多次提到《诗》(即《诗经》),但作出具体评价的作品,却只有《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7、《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之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
8、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
二、诗经关雎原文及翻译拼音
1、guān guān jū jiū, zài hé zhī zhōu。
2、yǎo tiǎo shū nǚ, jūn zǐ hǎo qiú。
3、cān cī xìng cài, zuǒ yòu liú zhī。
4、yǎo tiǎo shū nǚ, wù mèi qiú zhī。
5、qiú zhī bù dé, wù mèi sī fú。
6、yōu zāi yōu zāi, zhǎn zhuǎn fǎn cè。
7、cān cī xìng cài, zuǒ yòu cǎi zhī。
8、yǎo tiǎo shū nǚ, qín sè yǒu zhī。
9、cān cī xìng cài, zuǒ yòu mào zhī。
10、yǎo tiǎo shū nǚ, zhōng gǔ lè zhī。
11、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12、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13、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14、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15、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去挑选它。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三、诗经关雎原文及拼音
1、《关雎》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关雎》这首诗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之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下面给大家分享了诗经关雎原文拼音,一起来看看吧!
2、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3、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4、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教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5、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6、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7、《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之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又《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
8、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
9、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自古有很多伪士大夫道貌昂然地说这是取到人匡正周王的,显然是牵强的。
10、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孔子世家》)。但《关雎》究竟如何呢?
11、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
12、之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
13、这里我要强调一下,大家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应当特别注意音声与全篇的情绪统一。因为音声的急缓就形成了节奏,而节奏就是诗之所以为诗,不同于其他文字的地方,节奏是文字之外表现情绪的重要手段.一篇檄文是不适合用舒缓的节奏的同样,一篇闺情小诗也是不适合于用金戈铁马的节奏的。这和音乐是一个道理,大家听音乐往往不需用词语,就能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情绪,这是为什么,就是节奏变的魔法。“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应作流动讲。这是以荇菜流动从而比喻淑女的难求。“求”字是全篇的中心,通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
14、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
15、姚氏对本章在全诗中的重要性分析最为精当。应当补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祯《渔洋诗话》所谓“《诗》三百篇真如画工之肖物”。林义光《诗经通解》说:“寐始觉而辗转反侧,则身犹在床。”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者也。
16、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17、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
18、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诗经关雎拼音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关雎正确注音版、诗经关雎拼音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