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灵澈拼音版 送灵澈古诗带拼音朗读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17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送灵澈拼音版,以及送灵澈古诗带拼音朗读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送灵澈上人全文拼音
  2. 送灵澈拼音版原文
  3. 送灵澈上人拼音版
  4. 送灵澈上人古诗拼音版
  5. 送灵澈全诗拼音

一、送灵澈上人全文拼音

1、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以其直观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流传至今。这首诗的拼音表达为:

2、【cāng cāng zhú lín sì, yǎo yǎ zhōng shēng wǎn】

3、【hé lì dài xié yáng, qīng shān dú guī yuǎn】

4、整首诗描绘了送别灵澈上人在傍晚竹林寺的情景。首句描绘了竹林寺在黄昏时分的宁静与悠远,钟声回荡,仿佛在催促灵澈回归。接着,诗人通过“荷笠带斜阳”的画面,展示了灵澈归山的孤独身影,青山渐行渐远,体现出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深情。

5、这首山水诗以简练的语言,营造出一种闲淡而深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情厚谊,也映射出灵澈归山的清寂风度。尽管是送别,却少有黯然的情绪,更多的是对友情的珍重和对友人选择的尊重。

二、送灵澈拼音版原文

1、送灵澈拼音版原文liú zhǎng qīng cāng cāng zhú lín sì sì,yǎo yǎo yǎ yǎo yǎ yǎ yǎo wǎn。sòng sòng lín chè,wǒ wù cháng shēng mèng,wú xīn jiě shāng bié。

2、送灵澈(送灵澈)一般指送灵澈上人,《送灵澈上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诗作。此诗共四句,前两句写灵澈上人欲回竹林寺的情景,后两句写诗人目送灵澈上人辞别归去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伤感与依依不舍之情。

3、表达了对灵澈的深厚情意,也表现了灵澈清寂的风度以及诗人虽然失意却闲适淡泊的情怀。全诗纯为写景,恍如图画,借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意境闲淡,是一首感情深沉的送别诗,也是一幅构图美妙的景物画,为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4、此诗作于润州(今江苏镇江)。当时灵澈上人游方歇宿润州竹林寺。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四、五年(769—770)间。

5、刘长卿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这首诗便是写傍晚时分,诗人相送灵澈暂回竹林寺归宿的情景。

6、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上人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借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7、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但这帧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以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

三、送灵澈上人拼音版

cāng cāng zhú lín sì苍苍竹林寺,yǎo yǎo zhōng shēng wǎn杳杳钟声晚。

hè lì dàixié yáng荷笠带斜阳,qīng shān dú guī yuǎn青山独归远。

1、灵澈(chè)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寺僧。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2、苍苍:深青色。竹林寺:在今江苏丹徒南。

4、荷(hè)笠:背着斗笠。荷,背着。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杨,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出家,诗中的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这首诗写傍晚时分,诗人送灵澈返回竹林寺的途中。

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借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

此二句重在写景,景中也寓之以情。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

刘长卿,唐代诗人,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进士,曾任长州县尉,因事下狱,两遭贬谪,量移睦州司马,官终随州刺史。

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长于五言,称为“五言长城”。有《刘随州诗集》。

四、送灵澈上人古诗拼音版

古诗《送灵澈上人》拼音版: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cāng cāng zhú lín sì, yǎo yǎo zhōng shēng wǎn。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hé lì dài xié yáng,qīng shān dú guī yuǎn。其相关知识如下:

1、诗意是:竹林寺里林木苍翠,暮色苍茫钟声悠远,你(指灵澈)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回青山渐行渐远。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多半黯然情伤,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和作者的寂寞心情。

2、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送灵澈上人》的主题是送别,诗人通过描绘竹林寺、钟声、夕阳等意象,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伤感和不舍。同时,诗人也表现出对友人的赞美和敬意,通过“独归远”的描写,展现了友人清寂的风度和高洁的品质。

3、诗的意象和象征意义:诗中的“竹林寺”、“钟声”、“夕阳”等意象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竹林寺象征着清净、幽雅的修行场所,钟声则代表着佛教的教义和信仰,夕阳则代表着离别和逝去。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具有更深的意境和内涵。

1、诗的语言和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质朴,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和修饰。诗人通过白描的手法,将离别的场景和情感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诗歌的节奏感强,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诗的社会和文化背景:《送灵澈上人》的创作背景是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繁荣时期。佛教在当时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上人是对修行者的尊称。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的信仰和崇敬,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佛教文化的热爱。

3、诗的影响和价值:《送灵澈上人》是一首具有重要影响和价值的古诗。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和依依不舍的情怀,同时也展现了古代佛教文化的魅力和内涵。这首诗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佛教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五、送灵澈全诗拼音

1、cāng cāng zhú lín sì,yǎo yǎo zhōng shēng wǎn。

2、hè lì dài xié yáng,qīng shān dú guī yuǎn。

送灵澈拼音版 送灵澈古诗带拼音朗读-第1张图片-

3、刘长卿(约726年-789或790月),字文房,世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中国唐代诗人。

4、刘长卿年少时居嵩山读书,积学以备举业,然屡试不中。玄宗天宝八载(749年)登进士第,释褐任陈留浚仪县尉。安史之乱起,南奔流落江南,至德元载(756年)被采访使李希言任为长洲县尉。至德二载(757年)冬被谤陷狱,十二月遇赦,摄海盐令。

5、因冤情未雪,被贬南巴尉。约大历三年(768年),前后任鄂岳转运判官。大历九年(774年),因拒绝观察使吴仲孺截留财赋,反被诬为贪赃,罢官后居义兴。后贬任睦州长史,其间与当时寓居浙江的诗人李嘉祐、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唱酬。

6、建中元年(780年),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两年后因李希烈叛乱,弃官避地淮南、吴越,几年后去世。

7、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中年以后阅世日深,创作技巧也日益圆熟。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新年作》等,都是精工锤炼之作。

8、七律也多秀句,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历来传诵人口。《登余干古县城》等篇,情调安详,视野开活,景象鲜明而浑融,语言洗练而流畅,在盛唐的精工高华之外另创一种清空流畅的风格。

9、五绝《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送灵澈上人》《江中对月》则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但刘长卿诗中也存在内容单薄、字句雷同、缺少变化的缺点。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送灵澈拼音版和送灵澈古诗带拼音朗读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标签: 拼音 朗读 古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