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吏的拼音(县吏怎么读)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13 0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县吏的拼音这个问题,县吏怎么读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让县自明本志令拼音版
  2. 吏几个读音
  3. 县组词拼音部首
  4. 吏的拼音是什么
  5. 吏怎么读 拼音

一、让县自明本志令拼音版

1、我刚被举为孝廉时,年纪很轻,自以为不是那种隐居深山而有名望的人士,恐怕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无能之辈,所以想当一个郡的太守,把政治和教化搞好,来建立自己的名誉。

2、让世上的人都清楚地了解我,所以我在济南时,开始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这就触犯了那些朝廷的权贵。因而被豪强权贵所恨,我恐怕给家族招来灾祸,所以托病还乡了。

3、辞官之后,年纪还轻,回头看看与我同年被荐举的人当中,有的年纪已五十多岁了,还没有被人称作年老。自己内心盘算,从现在起,往后再过二十年,等到天下安定太平了,我才跟同岁中那些刚被举为孝廉的人相等罢了。

4、所以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栋精致的书房,打算在秋夏读书,冬春打猎,只希望得到一点瘠薄的土地,想老于荒野、不被人知,断绝和宾客交往的念头。但是这个愿望没有能实现。

5、后来我被征召做了都尉,又调任典军校尉,心里就又想为国家讨贼立功了。希望得到封侯当个征西将军,死后在墓碑上题字说:“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就是我当时的志向。然而遇上董卓犯上叛乱,各地纷纷起兵讨伐。

6、这时我完全可以招集更多的兵马,然而我却常常裁减,不愿扩充;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兵多了意气骄盛,要与强敌抗争,就可能重新引起祸端。所以汴水之战时,我部下只有几千人,后到扬州再去招募,也仍不过三千人,这是因为我本来的志向就很有限。

7、后来我担任兖州刺吏,击败了黄巾农民军,收编了三十多万人。再有袁术在九江盗用皇帝称号,部下都向他称臣,改称城门为建号门。衣冠服饰都按照皇帝的制度,两个老婆预先抢着当皇后。计划已定,有人劝说袁术立即登基,向天下人公开宣布。

8、袁术回答说:“曹公尚在,还不能这样做。”此后我出兵讨伐,擒拿了他的四员大将,抓获了大量部属,致使袁术势穷力尽,瓦解崩溃,最后得病而死。待到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兵势强盛,我估计自己的力量,实在不能和他匹敌;但想到我这是为国献身,为正义而牺牲,这样也足以留名后世。

9、幸而打败了袁绍,还斩了他的两个儿子。还有刘表自以为是皇室的同族,包藏奸心,忽进忽退,观察形势,占据荆州,我又平息了他,才使天下太平。自己当上了宰相,作为一个臣子已经显贵到极点,已经超过我原来的愿望了。

10、今天我说这些,好象很自大,实是想消除人们的非议,所以才无所隐讳罢了。假使国家没有我,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霸呢!

11、我所以这样勤勤恳恳地叙说这些心腹话,是看到周公有《金縢》之书可以表明自己的心迹,恐怕别人不相信的缘故。

12、但要我就此放弃所统率的军队,把军权交还朝庭,回到武平侯的封地去,这实在是不行的啊。为什么呢?实在是怕放弃了兵权会遭到别人的谋害。这既是为子孙打算,也是考虑到自己垮台,国家将有颠覆的危险。

13、因此不能贪图虚名而使自己遭受实际的祸害。这是不能干的啊。先前,朝庭恩封我的三个儿子为侯,我坚决推辞不接受,现在我改变主意打算接受它。这不是想再以此为荣,而是想以他们作为外援,从确保朝廷和自己的绝对安全着想。

14、现在天下还未安定,我不能让位。至于封地,可以辞退一些。现在我把阳夏、柘、苦三县的二万户赋税交还给朝庭,只享受武平县的一万户。姑且以此来平息诽谤和议论,稍稍减少别人对我的指责吧!

15、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16、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17、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

18、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19、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

县吏的拼音(县吏怎么读)-第1张图片-

20、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21、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22、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23、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

24、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

25、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26、此文出自西晋陈寿所著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二、吏几个读音

解释:1.古代官员的通称。 2.特指小官或差役。

“吏”,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lì,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吏”的基本含义为旧时代的大小官员,如吏治、官吏;引申含义为旧指小公务员,如吏员、胥吏。

在日常使用中,“吏”也常做动词,表示治理,为官,如吏才、吏方。

【唐韵】力置切【集韵】【韵会】良志切【正韵】力地切,音利。【说文】吏,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徐锴曰】吏之治人,心主于一,故从一。【书·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礼·曲礼】五官之长曰伯,是职方,其于天子也,曰天子之吏。【左传·成二年】王使委于三吏。【注】三吏,三公也。又【韵会】府史之属亦曰吏。【周礼·天官·大宰】八则,三曰废置以驭其吏。【前汉·百官公卿表】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注】师古曰:吏,理也。主理其县内也。又姓。【正字通】汉吏宗,王莽时人。又【五音集韵】神至切,音示。奉也,职事也,劳也。【说文】本作叓[1]。

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史亦声。力置切〖注〗徐锴曰:“吏之治人,心主于一,故从一。”

三、县组词拼音部首

1、县城:县行政机关所在的城镇。

2、县志:记载一个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专书。

3、外县:本县或本市以外的县份。

4、自治县:相当于县一级的民族自治地方,如青海省的门源 *** 自治县。

6、知县:古代地方官名。宋代派京官统治一县的称“知某县事”,简称知县。明清两代为县级行政官吏的正式名称。

三、县的拼音:【xiàn】【xuán】。

县【xiàn】:地方 *** 的行政区域名称。古时隶属州、府、道,今在省之下、乡镇之上。

县级市,是中国行政区划单位之一,行政地位与市辖区、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林区相同,属县级行政区,行政隶属于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或由省、自治区直管。中国自1980年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多数县级市都以撤县设市的方式建立。

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400人以上的县,达到下列指标,即可撤县设市,县人民 *** 驻地所在镇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含县属企事业单位聘用的农民合同工、长年临时工,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登记的有固定经营场所的镇、街、村和农民集资或独资兴办的第二、三产业从业人;

城镇中等以上学校招收的农村学生,以及驻镇部队等单位的人员,不低于12万,其中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8万。县总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低于30%,并不少于15万。

四、吏的拼音是什么

会意。甲骨文。从手(又),从中。以手持中。有人认为中为笔。“吏”、“事”、“使”古同字。本义:官吏

1、官员的通称。汉以后,指没有品级的官员或吏卒。

酷吏、官吏、吏治、外吏、吏能、赃吏、三吏、吏部、胥吏、掾吏、明吏、军吏、吏胥、贪吏、长吏、苛吏、税吏、吏目、大吏、吏员、皂吏、下吏、鼓吏、能吏、县吏、计吏、吏民、鬼吏、吏卒、委吏、

旧时在政权机构里管理国家事务的人。

五、吏怎么读 拼音

1、吏(读作lì)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2、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文字。本义为从事打猎。后引申为做事的人。汉代以后又特指官府中小官或差役。

3、治与吏同在之一部。此亦以同部曡韵为训也。

4、此亦㑹意也。天下曰从一大。此不曰从一史者。吏必以一为体。以史为用。一与史二事。故异其词也。史者,记事者也。

5、凡言亦声者,㑹意兼形声也。凡字有用六书之一者。有兼六书之二者。力置切。一部。

6、吏,《说文》曰:“治人者也。”力置切。二。

7、《唐韵》力置切。《集韵》《韵会》良志切。《正韵》力地切。𠀤音利。《说文》:吏,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徐锴曰:吏之治人,心主于一,故从一。《书·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

8、《礼·曲礼》:五官之长曰伯,是职方,其𢷤于天子也,曰天子之吏。《左传·成二年》:王使委于三吏。注:三吏,三公也。

9、又《韵会》:府史之属亦曰吏。《周礼·天官·大宰》:八则,三曰废置以驭其吏。《前汉·百官公卿表》: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注:师古曰:吏,理也。主理其县内也。

10、又姓。《正字通》:汉吏宗,王莽时人。

11、又《五音集韵》神至切。音示。奉也,职事也,劳也。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县吏的拼音和县吏怎么读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标签: 县吏 拼音 怎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