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缫拼音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嫘祖的拼音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缫丝怎么读
1、缫丝拼音:[sāo sī]。将蚕茧抽出蚕丝的工艺概称缫丝。
2、原始的缫丝 *** ,是将蚕茧浸在热盆汤中,用手抽丝,卷绕于丝筐上。盆、筐就是原始的缫丝器具。
3、汉族劳动人民发明了养蚕缫丝、织绸刺绣的技术。这方面的发明,应归功于汉族的妇女。传说黄帝之妻、西陵氏之女嫘祖,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距今约7000年—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已经出土纺轮,用来纺丝和麻。汉代发明纺车,初为缫丝卷线,后来用于纺棉,13世纪传入欧洲。
二、嫘祖缫丝怎么读 嫘祖缫丝的拼音怎么写
1、嫘祖缫丝拼音:léi zǔ sāo sī。嫘祖,又名累祖,《山海经》中写作“雷祖”。中国远古时期人物。为西陵氏之女,轩辕黄帝的元妃。她发明了养蚕,史称嫘祖始蚕。出生于西陵。
2、嫘祖是我们先祖女性中的杰出代表,嫘首倡婚嫁,母仪天下,福祉万民,和炎黄二帝开辟鸿茫,告别蛮荒,功高日月,德被华夏,被后人奉为“先蚕”圣母,与炎帝、黄帝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为人文始祖。
3、传说黄帝战胜了凶恶的蚩尤,由小姑娘变成的蚕神便亲自手捧着两束洁白的丝,前来敬献给黄帝,向他表示祝贺,黄帝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漂亮而希罕的东西,现在一见,高兴得不行,忙吩咐皇后嫘祖,叫她用这丝来织绢。嫘祖是位心灵手巧的女人,没多久,她就织了一幅又轻又软的绢。随后,她又用绢给黄帝做了一套礼服和一顶礼帽;黄帝则把剩下的绢赐给了大臣伯余,伯余拿它做了一套衣裳。后来,嫘祖亲自养育起蚕来,黄帝还下令让他的臣民种植桑树。它又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一直传到现代。
三、缫的读音
缫字的意思是: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如:缫丝(抽丝,制丝)。出处:出自《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天子饮酎,命太宰施教,乃命有司申严百刑,而毋或佐之,百官底绩,乃后予朝。
乃命太史守典奉法,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听闾里之察举,具其部位而授之。乃修祭事,享先王。乃命太仆振旅棘伍而纵禽兽,亦所以顺助天地之宜也。
1、帮助学习汉语:对于刚开始学习汉语的人来说,拼音可以帮助他们快速掌握汉字的发音,提高口语能力。
2、辅助记忆:拼音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汉字,通过拼音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汉字的正确发音,从而更好地记忆。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拼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字,当我们遇到不认识的字时,可以通过拼音来了解这个字的发音,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字的意思。
4、提高写作能力:拼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写作,当我们需要表达一个意思时,可以通过拼音来查找相应的汉字,从而更快地完成写作。
四、缫怎么读拼音
缫,汉语二级字,读作sāo,最早见于《说文》小篆,其意思是把蚕茧浸在沸水里抽出丝,又可引申为有五采丝绳,圭、璋等玉器的垫子。
缫组词:缫车、缫席、缫演、缫藉、山缫、缫丝、蚕缫、缫丝厂、缫丝娘、缫丝机。
1、工人缫丝时,先把蚕茧用热水浸一段时间。
2、工业革命之后,缫丝业逐渐被机械生产所取代。
3、传统的缫丝工艺正在逐渐被现代化的机械所替代。
4、手工缫丝是一项精细的技艺,需要耐心和熟练的工人来完成。
5、在古代,妇女们常常聚集在一起缫丝、织布,互相交流技巧。
6、现代化的缫丝工厂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手工缫丝作坊,提高了生产效率。
7、工人需要在缫丝机上对蚕茧进行精细的操作,确保产品质量。
8、在古代,缫丝是许多妇女的主要工作,她们在这个领域展现了极高的技艺。
9、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商们,将中国的丝绸运往世界各地,使得丝绸成为了中国的象征。
10、虽然缫丝已经逐渐被机械所替代,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仍然可以看到手工缫丝的身影。
1、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无功及生人,何异偷饱暖。我愿均尔丝,化为寒者衣。
2、蚕欲老,箔头作茧丝皓皓。场宽地高风日多,不向中庭燃蒿草。神蚕急作莫悠扬,年来为尔祭神桑。但得青天不下雨,上无苍蝇下无鼠。新妇拜簇愿茧稠,女洒桃浆男打鼓。三日开箔雪团团,先将新茧送县官。已闻乡里催织作,去与谁人身上著。
3、老蚕欲作茧,吐丝净娟娟。周密已变化,去取随人便。有为机中练,有为琴上弦。弦以和音律,练以事寒喧。其功不为小,其用己为偏?作诗寄蚕姑,辛苦匪徒然。
五、嫘祖缫丝怎么读
1、嫘祖缫丝拼音:léi zǔ sāo sī。嫘祖,又名累祖,《山海经》中写作“雷祖”。中国远古时期人物。为西陵氏之女,轩辕黄帝的元妃。她发明了养蚕,史称嫘祖始蚕。出生于西陵。
2、嫘祖是我们先祖女性中的杰出代表,嫘首倡婚嫁,母仪天下,福祉万民,和炎黄二帝开辟鸿茫,告别蛮荒,功高日月,德被华夏,被后人奉为“先蚕”圣母,与炎帝、黄帝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为人文始祖。
3、传说黄帝战胜了凶恶的蚩尤,由小姑娘变成的蚕神便亲自手捧着两束洁白的丝,前来敬献给黄帝,向他表示祝贺,黄帝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漂亮而希罕的东西,现在一见,高兴得不行,忙吩咐皇后嫘祖,叫她用这丝来织绢。嫘祖是位心灵手巧的女人,没多久,她就织了一幅又轻又软的绢。随后,她又用绢给黄帝做了一套礼服和一顶礼帽;黄帝则把剩下的绢赐给了大臣伯余,伯余拿它做了一套衣裳。后来,嫘祖亲自养育起蚕来,黄帝还下令让他的臣民种植桑树。它又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一直传到现代。
六、缫怎么读
1、煮茧抽丝〖reelsilkfromcocoons〗
2、夫人蚕缫,以为衣服。——《孟子·滕文公》
3、又如:缫车(缫丝用的器具);缫盆(浸茧的盆)
4、通“藻”。文彩;修饰〖richandbrightcolors〗
5、五采缫,十有二就。皆五采,玉十有二,玉笄,朱紘。——《周礼·夏官·弁师》
6、〖silkreeling;filaturereeling〗把蚕茧煮过后抽出丝来
7、〖reelingmill〗从事缫丝业的工厂
8、〖reelingmachine〗把丝从蚕茧上退绕下来的机器煮茧抽丝
9、夫人蚕缫,以为衣服。——《孟子·滕文公》
10、又如:缫车(缫丝用的器具);缫盆(浸茧的盆)
11、五采缫,十有二就。皆五采,玉十有二,玉笄,朱纮。——《周礼·夏官·弁师》
七、缫丝怎么读 缫丝的读音和解释
1.缫丝拼音:[sā o sī]。从蚕丝中提取茧的过程一般称为缫丝
2.最初的缫丝 *** 是将蚕茧浸泡在火锅汤中,用手抽出蚕丝,缠绕在丝篮上。锅和筐是原始的缫丝器具
3.汉族劳动人民发明了养蚕、缫丝、织丝、刺绣等技术。这一领域的发明应该归功于汉族妇女。据说,黄帝之妻、西陵之女嫘祖,教人们养蚕,做衣服。大约7000-5000年前,仰韶文化遗址出土了用于纺纱和麻的纺车。纺车是汉代发明的。它最初用于缫丝和绕线,后来用于纺棉。它是13世纪传入欧洲的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