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的拼音是什么?邑读什么字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14 0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邑的拼音是什么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邑读什么字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郊的拼音郊的拼音是什么
  2. 邑怎么读拼音
  3. 邑字是什么拼音!怎样拼音
  4. 邑怎么读什么意思
  5. 邑字什么拼音,什么意思
  6. 邑 是什么意思
  7. 邑念什么

一、郊的拼音郊的拼音是什么

2、解析:形声。从邑,从交,交亦声。“邑”指城邑。“交”指“相交”、“交错”。“交”与“邑”联合起来表示“城乡结合部”。本义:城乡结合部。说明:《尔雅》:“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周礼》:“距国五百里为都。”“郊,距国百里为郊。”。

3、组词:郊外[jiāowài](名)城市外面的地方(对某一城市说)。

二、邑怎么读拼音

1、邑读,yì。意思是城市、都城,如都邑;也指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如采邑。《尔雅》:“邑外谓之郊。”中对该字有所提及。

2、大邑、五邑、城邑、古邑、食邑、朝邑、采邑、邑尉、皇邑、甸邑、故邑、丰邑、邑里、楚邑、邑囚、山邑、宗邑、邑姻、邑租、邑侯、邑主、邑屋、乡邑、弊邑、国邑、邑居、邑户、私邑、邑党、邑吏、邑制、郛邑、伊邑、_邑、邑郭、邑业、迁邑、烟邑、鹤邑、邑收。

3、“邑”,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yì,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邑”的基本含义为城市,都城,如城邑、都邑;引申含义为旧指县,如邑人、邑庠。在日常使用中,“邑”也常做名词,表示诸侯的封地、大夫的采地。

三、邑字是什么拼音!怎样拼音

1、旧指县:邑人(同乡的人)。邑庠(明清时称县学)。邑宰。

2、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采邑。

3、(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为囗(wéi),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合起来表城邑。“邑”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变体为右耳旁。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本义:国)

4、邑,国也。——《说文》。段玉裁注:“《左传》凡称人曰大国,凡自称曰敞邑。古国邑通称。”朱骏声通训定声:“《书》‘西邑夏’、‘天邑商’、‘大邑周’,皆谓国。”

5、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左传·僖公四年》

6、邑外谓之郊。——《尔雅》。郭璞注:邑,国都也

7、商邑翼翼。——《诗·商颂·殷武》

8、是以论其迁邑易京,则同规乎殷盘。——汉·张衡《东京赋》

9、天子治居之城曰都,旧都曰邑也。——唐·慧琳《一切经音义》

10、又如:邑庙(城隍庙);邑野(都邑郊野)

11、指古代无先君宗庙的都城〖city〗

12、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左传》。孔颖达疏:小邑有宗庙,则虽小曰都,无乃为邑,为尊宗庙,故小邑与大都同名

13、又如:邑郛(城郭);邑门(城门;都邑之门)

14、泛指一般城镇。大曰都,小曰邑〖city〗

15、小则获邑,大则获城——宋·苏洵《六国论》

1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宋·王安石《伤仲永》

17、邑小不足容。——清·张廷玉《明史》

18、摄篆旁邑。——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19、邑有成名。——《聊斋志异·促织》

20、又如:邑人(乡邑中的人);邑子(同乡,同邑人);邑屋(村舍);邑落(村落);邑党(乡党);邑闾(里巷的门);邑邻(邻里)

邑的拼音是什么?邑读什么字-第1张图片-

21、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唐·柳宗元《封建论》

22、故今之邑民,最独畏旱而旱辄连年。——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

23、又如:邑乘(县志;地方志);邑僚(县府中的同僚);邑尉(县尉);邑宰(县邑之长。即县令)

24、通称诸侯的封地、大夫的采地〖fief;feud〗

25、然广不得爵邑。——《史记·李将军列传》

26、又如:邑入(贵族在封地上所收的租税);邑(邑,采邑;祭肉。借指封地的收入);邑钱(封邑的租税收入);邑赏(封地和赏赐);邑粟(采邑的赋粟);邑族(封地和宗族);邑国(古代大夫、诸侯的封地);邑租(封邑的租赋)

27、居民聚居的地方〖village;town〗

28、邑犬群吠。——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29、率妻子邑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30、邑人奇之。——宋·王安石《伤仲永》?

31、邑人以为荣。——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四、邑怎么读什么意思

邑(拼音:yì)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1],此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2],古字形上部是“囗”(wéi),表示城市;下部为跪着的人形。有土地有人,意思是都邑、城市。邑也作为县的别称。上古时,国都也称作邑。

“邑”是汉字部首之一,用作偏旁时变体为阝(右耳旁)。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如都、郡、邻、邦等。

会意字。甲骨文(图1、8)上部是“囗”,意指城墙所包围的城市;下部是一个跪坐的人表示城中按秩序生活的居民——有人居住的城市便是“邑”。金文(图2)字形基本沿袭甲骨文。发展到秦代小篆(图5)阶段,表示“城市”的“囗”由方到圆,表示跪坐臣服的“人”也变成了“卪”,渐渐失去了其造字本义。发展到隶书(图6、7)和楷书阶段,表示疆域的“囗”不变,人却已讹变为“巴”了。在发展过程中,这字在秦篆阶段还分衍出偏旁“阝”来。这偏旁,在形声字里,都放在字的右边作为表意的形旁,表示和地域城镇有关。

五、邑字什么拼音,什么意思

2、旧指县:邑人(同乡的人)。邑庠(明清时称县学)。邑宰。

3、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采邑。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为囗( wéi),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合起来表城邑。“邑”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变体为右耳旁。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本义:国)

邑,国也。——《说文》。段玉裁注:“《左传》凡称人曰大国,凡自称曰敞邑。古国邑通称。”朱骏声通训定声:“《书》‘西邑夏’、‘天邑商’、‘大邑周’,皆谓国。”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左传·僖公四年》

邑外谓之郊。——《尔雅》。郭璞注:邑,国都也

商邑翼翼。——《诗·商颂·殷武》

是以论其迁邑易京,则同规乎殷盘。——汉·张衡《东京赋》

天子治居之城曰都,旧都曰邑也。——唐·慧琳《一切经音义》

(7)又如:邑庙(城隍庙);邑野(都邑郊野)

(8)指古代无先君宗庙的都城 [city]

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左传》。孔颖达疏:小邑有宗庙,则虽小曰都,无乃为邑,为尊宗庙,故小邑与大都同名

(9)又如:邑郛(城郭);邑门(城门;都邑之门)

(10)泛指一般城镇。大曰都,小曰邑 [city]

小则获邑,大则获城——宋·苏洵《六国论》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宋·王安石《伤仲永》

邑小不足容。——清·张廷玉《明史》

摄篆旁邑。——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邑有成名。——《聊斋志异·促织》

(11)又如:邑人(乡邑中的人);邑子(同乡,同邑人);邑屋(村舍);邑落(村落);邑党(乡党);邑闾(里巷的门);邑邻(邻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唐·柳宗元《封建论》

故今之邑民,最独畏旱而旱辄连年。——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

(13)又如:邑乘(县志;地方志);邑僚(县府中的同僚);邑尉(县尉);邑宰(县邑之长。即县令)

(14)通称诸侯的封地、大夫的采地 [fief;feud]

然广不得爵邑。——《史记·李将军列传》

(15)又如:邑入(贵族在封地上所收的租税);邑(邑,采邑;祭肉。借指封地的收入);邑钱(封邑的租税收入);邑赏(封地和赏赐);邑粟(采邑的赋粟);邑族(封地和宗族);邑国(古代大夫、诸侯的封地);邑租(封邑的租赋)

(16)居民聚居的地方 [village;town]

邑犬群吠。——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六、邑 是什么意思

2、用作名词,意思是:京城、国都。

5、用作名词,意思是:二一四部首之一。

6、用作副词,意思是:忧愁不安。通“悒”。

作邑、邑庙、下邑、邑廛、邑君、郡邑、忧邑、丰邑、邑膰、岩邑、野邑、邑司、邑邑、堂邑。

文言版《说文解字》:邑,国也。从囗;先王之制,尊卑有大小,从卪。凡邑之属皆从邑。

白话版《说文解字》:邑,小帮国。在先王的制度中,公、侯、伯、子、男有尊卑高下不同,所管辖的地域有大小不同,所以字形采用“卪”作边旁。所有与邑相关的字,都采用“邑”作边旁。

释义:邑,采邑;膰,祭肉。借指封地的收入。

释义:下县。古代县分三等:粮十万石以下为上县,六万石以下为中县,三万石以下为下县。

七、邑念什么

1、邑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yì,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邑的基本含义为城市,都城,如城邑、都邑;引申含义为旧指县,如邑人、邑庠。

2、在日常使用中,“邑”也常做名词,表示诸侯的封地、大夫的采地。

3、县邑、乡邑、虚邑、烟邑、岩邑、野邑、伊邑、裔邑、阴邑、邑钱、邑丞、邑采、遗邑、邑客、邑长、邑绅、邑租、邑然、邑野、邑司、邑粟、邑骇、邑囚。

4、你给他的心灵一个新的形象,他就会逃遁到一个寂寞的.花园或是阁楼上去享受它,这梦想使他们那样富有,即使给他一州作为采邑,也还抵不过它。

5、不论是通都大邑还是边疆内地,人们都能收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

6、大邑县距离四川省省会成都市有几个小时的车程,那里有一座农家宅。

7、有一次到乡邑巡视,见到一棵郁郁苍苍,覆地一亩的棠梨树,欣喜异常,就在树下处理政事。

8、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标签: 什么 拼音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