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张仲景的拼音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张仲景的拼音以及中医张仲景简介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张仲景简介
1、目录 1拼音 2英文参考 3概述 4拜师 5著书 6坐堂 7贡献 8参考资料附: 1古籍中的张仲景 1拼音
zhāng zhòng jǐng
2、 Zhang Zhongji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张仲景为东汉末著名医学家,人称"医圣"。名机,字仲景。南群涅阳(今河南南阳)人。《伤寒卒(杂)病论》(即《伤寒论》)一书的作者。主张“六经”辨证,是对经络理论的重大发展。本书所述以药物治疗为主,也兼论温针、烧针、熏、熨各法的忌宜等。[1][2]
4、一说张仲景尝任长沙太守,故又称“张长沙”。约生于东汉和平一年(150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幼年即嗜医学,后从同郡名医张伯祖学医,得其所传,通经方。适逢建安(196220)期间,疫疠流行。死伤枕藉。仲景家族原有人口二百多,未及十载,死者已达三分之二,而其中伤寒占十分之七。当时医家庸俗之风甚盛,墨守成规,各承家技,造成对疫疠无能为力的局面。仲景有感于此,遂精求古训,博采众方,精研《黄帝内经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及《平脉辨证》等,撰成《伤寒卒病论》十六卷。书中溶医经与医方于一炉。后经晋王叔和整理成《伤寒论》、《金匮要略》,流传千余载。其中《伤寒论》载方一百一十三首;《金匮要略》载方二百六十二首。其组方原则严谨,至今有些方剂仍在应用。人尊其为“众方之祖”。书中创六经辨证,审因立法,依法定方,理法方药自成体系。后代辨证论治,即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金匮要略》则为杂病部分,亦为后代所推崇。据传其尚著有其他医著,均佚。
5、张仲景生活的年代战争频繁,社会动荡,疫疠流行,民不聊生。他看到史书中记载扁鹊治病一望便知病在何处(见齐恒公的事迹)十分感慨,想到:前人能做到,我们为何不能?当今居世之士,只知竞逐权势,追求名利,不问人民疾苦,不留心医药,精究方术,以解除人民的疾苦呢?因此,他便决心研究医学,以救死扶伤,解除人民病痛为职志。张仲景少年聪敏、稳重、善思、好学。他拜同郡张伯祖为师,立志终身致力于发展祖国医学事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很快,“仲景之术精于伯祖”(《襄阳府志》)
6、建安年间瘟疫大流行,人民死亡惨重,甚至举族灭绝。正象曹操之子曹植在《曹集诠评·说疫气》中所说:“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人死之多,使一些城镇成了空都。张仲景宗族二百多人,建安纪年以来,未到十年,死于大疫者竟达三分之二,伤寒占百分之七十。面对这种惨痛的景象,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总结继承了汉以前的医学理论和实践,收集民间许多验方,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成了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书中把疾病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状,根据病人体质的强弱,引起生理及病理的变化,以及病势进退缓急等变化,归经为六个证侯类型。其中三阳经证多为热证、实证,三阴经证多为寒证、虚证。张仲景根据六经辨证的理论,采用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法进行临床治疗。
7、张仲景主张医学要不断进步,医生对患者要热情负责。相传,他做长沙太守时也不忘为百姓解除疾苦。在封建时代,做官的不能入民宅,也不能随便接近百姓。但他认为只有接触百姓,才能给他们治病,也才能提高医术。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即择定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天,大开衙门,不问政事,而专为百姓治病。他堂堂正正地坐在大堂上,挨个仔细地给百姓治病。时间久了,形成了惯例。每逢初一和十五这两天,他的衙门前就聚集了许多来自各方的病人等候看病。为纪念张仲景,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店)里给人看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生”。(《名医治学录》)
二、张仲景拼音
1、张仲景的拼音是zhāng zhòng jǐng
2、拓展:张仲景,字景岳,是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药学家、方剂家和医药学家。他是中国古代医药学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医药之祖”和“方士之祖”,被后人尊称为“张子真人”、“张真人”等。
3、张仲景是《伤寒杂病论》的作者,这是一部关于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医书,对于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和推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在医学方面的贡献不仅在于发明了许多有效的药方和治疗 *** ,还在于整合和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果,创立了较为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他的医学思想和理论对于中国古代医学和现代医学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张仲景怎么读
1、张仲景张仲景(生卒年不详),汉末医学家。名机,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相传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很多。他钻研《内经》、《难经》、《胎肿药录》等,广泛收集有效方剂,著《伤寒杂病论》。
2、张仲景宗族二百多人,建安纪年以来,未到十年,死于大疫者竟达三分之二,伤寒占百分之七十。
3、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之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经典,而仲景因而被后世尊为“医圣”,有庙供奉香火。张仲景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张宗汉曾在朝为官。由于家庭条件的特殊,于是他从小就接触了许多典籍。
4、因张仲景聪慧过人,勤于钻研,又是张伯祖同族。因此,张伯祖一点不保守,悉心教导,耐心传授,有问必张仲景的医术日见长进。很快,张仲景在南阳一带崭露头角,小有名气。
5、张仲景生平简介张仲景,字玑,东汉著名医学家。约生于桓帝和平元年(公元150年),卒于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
1、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他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2、医圣是指张仲景。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3、万密斋(1499~1582)医圣,原名万全,明代著名的医学家。与李时珍齐名。生于罗田(今属湖北)大河岸,被国家中医管理局评定为明清时期30位著名的医学家之一。
4、张仲景。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拼音:zhòng释义:兄弟排行次序二:仲兄。仲弟。在当中的: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仲夏、仲秋、仲冬依此类推)。仲裁(居间调停、裁判)。姓。
。基本解释:地位居中的:~裁。指农历一季的第二个月:~秋。在弟兄排行里代表第二:~兄、~弟、伯~叔季。姓。
仲拼音:来自百度汉语|报错仲_百度汉语兄弟排行次序二。在当中的。
zhòng仲zhòng部首笔画部首:亻部外笔画:4总笔画:6五笔86:WKHH五笔98:WKHH仓颉:OL笔顺编号:322512四角号码:25206Unicode:CJK统一汉字U+4EF2基本字义兄弟排行次序二:~兄。~弟。
读音:组词:仲夏zhòngxià释义:夏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五月。组词:伯仲bózhòng释义:兄弟之间的老大和老二。
1、张仲景是东汉的。张仲景,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人,东汉末年医学家,建安三神医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2、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名机,字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东汉末年时期。古河南南阳今邓州穰东镇张寨村人。张仲景和华佗都共同生活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
3、问题一:医圣张仲景是哪个朝代的人东汉末年的人;张仲景简介: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汉族,东汉南阳涅阳(今河南邓州市、镇平县一带)人。
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主要学《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概论(设计)》、《现代城市与住宅设计》、《城市防灾与减灾》、《城市经济学》等。
桃花源,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虽是虚构,但实有其地,它就位于湖南省桃源县。桃花源南临滔滔沅江,北倚武陵群峰,境内古树参天,修竹婷婷,寿滕缠绕,花草芬芳,有石阶曲径、亭台牌坊装点,宛若仙境。
雨虹修缮大品牌,科顺修缮依托科顺26年技术沉淀与积累,产品有多项专利,国家专业资质,在全国各大重点城市布局修缮服务中心,拥有上百余套技术方案以及超千人的施工团队。还参与了文昌发射基地等知名项目,可以了解一下。
杨筠松的出生地广东省茂名信宜是岭南文化的源起地,风水文化也不例外,是风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信宜人才辈出,特别是在继承和发扬杨公人居地理文化,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四、张仲景怎么读 张仲景的简介
1、张仲景拼音:[zhāng zhòng jǐng]
2、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3、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之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更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关于张仲景的拼音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