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赠刘景文苏轼拼音,以及《赠刘景文》的诗意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赠刘景文古诗带拼音
1、赠刘景文古诗原文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2、拼音:hé jìn yǐ wú qíng yǔ gài,jú cán yóu yǒuào shuāng zhī。yì nián háo jǐng jūn xū jì,zùn shì chéng huáng jú lǜ shí。
3、译文:荷叶枯萎了,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4、《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凌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5、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更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诸莲塘荷,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
二、《赠刘景文》古诗带拼音
1、hé jìn yǐ wú qíng yǔ gài
2、jú cán yóu yǒuào shuāng zhī
3、yì nián háo jǐng jūn xū jì
4、zùn shì chéng huáng jú lǜ shí
5、荷叶枯萎了,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6、①刘景文: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宋仁宗嘉祐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诗话》卷下)。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七年,卒,年六十。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
7、刘景文的父亲刘皴是北宋的将军,所以也养成他豪放的个性。因此苏轼称他为“慷慨奇士”。
8、②擎:文中指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向上托举荷叶)
9、③傲霜:文中指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10、⑤盖:文中指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11、⑥橙黄橘绿时:指秋末冬初橙子黄、橘子绿的时候,也指硕果累累的秋天
三、古诗《赠刘景文》拼音版
1、荷叶枯萎了,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2、①刘景文: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宋仁宗嘉祐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诗话》卷下)。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七年,卒,年六十。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
3、刘景文的父亲刘皴是北宋的将军,所以也养成他豪放的个性。因此苏轼称他为“慷慨奇士”。
4、②擎:文中指举,向上托。(擎雨盖:喻指向上托举荷叶)
5、③傲霜:文中指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6、⑤盖:文中指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7、⑥橙黄橘绿时:指秋末冬初橙子黄、橘子绿的时候,也指硕果累累的秋天
四、赠刘景文拼音版注音
1、《赠刘景文》古诗带拼音为荷hé尽jìn已yǐ无wú擎qíng雨yǔ盖gài,菊jú残cán犹yóu有yǒu傲ào霜shuāng枝zhī。一yī年nián好hǎo景jǐng君jūn须xū记jì,最zuì是shì橙chéng黄huáng橘jú绿lǜ时shí。
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更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3、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
4、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嘉祐二年,苏轼参加殿试中乙科,赐进士及第,一说赐进士出身。嘉祐六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5、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6、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五、赠刘景文古诗拼音
1、荷hé尽jìn已yǐ无wú擎qíng雨yǔ盖gài,
2、菊jú残cán犹yóu有yǒu傲ào霜shuāng枝zhī。
3、一yī年nián好hǎo景jǐng君jūn须xū记jì,
4、最zuì是shì橙chéng黄huáng橘jú绿lǜ时shí。
5、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6、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更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7、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8、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9、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10、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
11、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12、诗中所咏为初冬景物。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更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渚莲塘荷,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
13、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领 *** 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诗人的高明还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终荷花之一生,荷叶都是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
14、苏轼用擎雨无盖说荷败净尽真可谓曲笔传神!同样,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不仅因为它蕊寒香冷,姿怀贞秀,还因为它有挺拔劲节的枝干。
15、花残了,枝还能傲霜独立,才能充分体现它孤标傲世的品格。诗人的观察可谓细致矣,诗人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亦可谓强矣!这两句字面相对,内容相连,是谓“流水对”。“已无”、“犹有”,一气呵成,写出二花之异。
16、可是,不论是先谢还是后凋,它们毕竟都过时了,不得不退出竞争,让位于生机盎然的初冬骄子──橙和橘。至此,诗人才满怀喜悦地提醒人们:请记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还是在“青黄杂糅,文章烂兮”(屈原《橘颂》)的初冬时节!
17、这里橙橘并提,实则偏重于橘。从屈原的《橘颂》到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树一直是诗人歌颂的“嘉树”,橘实则“可以荐嘉客”。橘树那“经冬犹绿林”、“自有岁寒心”的坚贞节操,岂止荷、菊不如,直欲与松柏媲美了。难怪诗人要对它特别垂青!
18、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作者说,虽然秋去冬来,荷尽菊残,但仍是橙黄橘绿的美好时光。诗中用“傲霜枝”作比,意在歌颂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有人借用它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关于赠刘景文苏轼拼音和《赠刘景文》的诗意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