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晳的拼音和春素小晳的拼音大写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曾皙怎么读 曾皙怎么读拼音
1、曾皙读zeng xi。曾皙一般指曾点,曾点(生卒年不详),字皙,又称曾晳、曾晰、曾蒧,中国春秋时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人,“宗圣”曾参之父,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是孔子30多岁之一批授徒时收的弟子。与其子曾参同师孔子,曾自言其志,孔子颇叹赏。
曾皙的故事:
2、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3、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如果有人知道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
4、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5、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得另请高明了。"
6、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只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7、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听着瑟声铿的一声,推开瑟,站起来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
8、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9、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
10、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11、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晳留在后面。曾晳问:"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
12、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13、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究礼让,可是子路他说话却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哪里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呢?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做个小小的赞礼人,那谁能去做大的赞礼人呢?"
二、晳的读音
1、晳的读音是“xī”。“晳”是一个汉字,音节是“xī”,声调是平声。它的拼音是“xī”。
2、晳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字,字形由日和皿组合而成。它的意思是阳光透过云层的样子,也可以引申为光明、明亮的意义。
3、在古代文学中,晳通常用来形容阳光透出云层的样子。比如在《诗经·郑风·风雨》中有一句“风雨晳晳”,意思是风雨过后,阳光透出云层,天空一片明亮。
4、另外,在古代文学中,晳有时也用来比喻政治上的明智和清明。比如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有一句“项羽进,晳晳如同玉”,形容项羽的聪明才智。
5、在现代汉语中,晳的使用较为罕见。一些辞书和词典中可以查到晳这个字,但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
三、晳和皙的意思有什么区别
1、皙xī字从析从白。“析”字从木从斤,本义是以斧斤剖木。“白”意为“纯净”、“纯白色”、“原白色”。“析”与“白”联合起来表示“木材的原色”。
2、晳,拼音:xī;部首:日;部外笔画:8;总笔画:12。
3、皙 xī字从析从白。“析”字从木从斤,本义是以斧斤剖木。“白”意为“纯净”、“纯白色”、“原白色”。“析”与“白”联合起来表示“木材的原色”。本义:木材原色。引申义:纯白(微带黄色)。
4、案:木材原色近于中国人的肤色,故古人称皮肤白为“皙”。
5、参考资料:晳百度百科皙百度百科
四、晳字怎么读
2、泛指白色:“~帻而衣狸制。”
▲〔形〕形声。从白,析声。日光具有“白色”之义。本义:皮肤白净
同本义(白得雅气,好看) [fair-skinned;light-complexioned]
扬且之皙也。——《诗·鄘风·君子偕老》
其民皙而瘠。——《周礼·大司徒》
白皙疏眉目。——《汉书·霍光传》
为人洁白皙。——《乐府诗集·陌上桑》
人间好妙年,不必须白皙。——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李白《越女词》
有先登者,臣从之,皙帻而衣狸制。——《左传·定公九年》。杜预注:“皙,白也。”
郑码:FPNK,U:7699,GBK:F0AA
五、晳和皙怎么读
晳(xī),汉字,同“晰”。部首为日,总笔画为12笔,部外笔画为8笔。《正韵》思积切,音析。《五经文字》晳从白。相承多从日,非。《正韵》曾点字晳,本从白,《论》《孟》《史记》皆譌从日。今不可改,故收入。《正字通》按从白者为白色之皙。
皙,汉语二级字,读作皙(xī),形声。从白,析声。日光具有“白色”之义。本义指皮肤白净。皙xī字从析从白。“析”字从木从斤,本义是以斧斤剖木。“白”意为“纯净”、“纯白色”、“原白色”。所以“析”与“白”联合起来表示“木材的原色”。
本义:木材原色。引申义:纯白(微带黄色)。《唐韵》先击切《集韵》《韵会》先的切,𠀤音锡。《说文》人色白也。《左传·昭二十六年》有君子白皙。《周礼·地官·大司徒》坟衍其民皙而瘠。
又枣名。《尔雅·释木》皙,无实枣。又《韵会》曾点字。皙,本从白。《论语》《孟子》《史记·孔子世家》俱从日。又《集韵》《正韵》𠀤思积切,音昔。白也。监本作晢。又叶征例切,音制。《诗·鄘风》象之揥也,扬且之皙也。○按皙,本从析从白。与日部皙、晢二字义别。
1、意思不同:晳:读音xī,汉字,同“晰”。皙:拼音xī,汉字,从析从白。“析”字从木从斤,本义是以斧斤剖木。“白”意为纯净、纯白色、原白色。“析”与“白”联合起来表示木材的原色。
2、笔画不同:晳:笔画数12;部首:日。皙:笔画数13;部首:白;结构:上下结构。
六、晳和皙字怎么读
1、晳(xī),汉字,同“晰”。部首为日,总笔画为12笔,部外笔画为8笔。康熙字典《正韵》思积切,音析。《五经文字》晳从白。相承多从日,非。
2、《正韵》曾点字晳,本从白,《论》《孟》《史记》皆譌从日。今不可改,故收入。《正字通》按从白者为白色之皙。从日者为明辨之晳。二字义各异也。
3、皙,汉语二级字,读作皙(xī),形声。从白,析声。日光具有“白色”之义。本义指皮肤白净。笔顺读写:横竖撇捺撇撇横竖撇竖折横横。
4、皙字从析从白。“析”字从木从斤,本义是以斧斤剖木。“白”意为“纯净”、“纯白色”、“原白色”。所以“析”与“白”联合起来表示“木材的原色”。本义:木材原色。引申义:纯白(微带黄色)。
5、于1955年—1957年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
6、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现代标准汉语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7098(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2月11日)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撰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七、颀的拼音和意思
1、颀的拼音是qí,意思是:指头俊美。
2、颀,汉语二级字,读作颀(qí),本义指头俊美。基本字义:身子高:~长。不一定非得指身高,可以用到其他领域中。如“颀长的宝剑”。
3、引证解释:修长;细长。苏轼《江瑶柱传》:“稍长,去襮纇,颀长而白晳,圆直如柱,无丝发附丽态。”江藩《汉学师承记·程晋芳》:“君生而颀长,美须髯。”
4、茅盾《风景谈》:“特别是那些高杆植物颀长而整齐,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在晚风中摇曳,别有一种惹人怜爱的姿态。”杨沫《青春之歌》之一部之一章:“母亲对她的态度有了显著的好转。因为这时她已经长成了一个颀长、俊美的少女。”
5、康熙字典:《广韵》《集韵》《韵会》𠀤渠希切,音祈。《广韵》长貌。《诗·衞风》硕人其颀。又《齐风》颀而长兮。又《玉篇》颀颀然佳也。又人名。《左传·定十二年》仲尼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注》鲁大夫,颀音祈。
6、头佳皃。此本义也。引伸为长皃。衞风。硕人其颀。齐风。颀若长兮。传皆曰。颀,长皃。又曰。敖敖犹颀颀也。古假颀为恳。如檀弓颀乎其至是也。从𩑋。斤声。渠希切。按古音在十三部。如旂本读同芹。然则硕人何以韵衣也。
7、曰硕人颀读入微韵,衣读如殷皆可。读又若鬓。读又若者,谓读若芹矣又有此读也。按颀篆并解各本夺。今依小徐本及集韵,类篇,韵会所引订补。
关于本次晳的拼音和春素小晳的拼音大写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