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攀折的拼音,以及撒泼打滚的拼音是什么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折字的多音字是什么
折腾、折箩、折过、乾折、折箠、折跟头、不折腾、折过儿、将功折过
折耗、折本、亏折、折秤、击折、拒折、折措、开折、折易、劁折、折杖、鸟折、倾折、折辩、折馘、折气、折折、穷折、折罗、折葼
折断、折纸、挫折、折磨、折叠、折服、攀折、折冲、折尺、折半、折头、折子、折寿、折腰
汉字“折”,有shé,zhé,zhē三个读音,读作“zhē”时表示翻转,倒腾的意思。读作“zhé”时有断,弄断或弯转,屈曲等意义。作“shé”音时则表示“断”、“亏损”等意思。另外也可作姓氏,读作“shé”。
2、释义:对事物进行翻来覆去、反复的做和折磨的一种动作形态。
2、释义:指因受力过大或过分弯曲而断裂。
2、释义:是一种以纸张折成各种不同形状的艺术活动。
二、折颈怎么读
折颈,读作zhéjǐnɡ,声母zh、j,韵母e、ing,声调二、三声。
“折”字读音为shé、zhé,都有”断“的意思。
读shé的时候,一般指的是长条形状的物品断了,比如桌子腿折了。树枝折了。
读zhé的时候,除了折断的意思外,还有弄弯曲的意思,比如骨折。
“折颈而死”的意思折断了脖子死了。这里折断的脖子,并不是什么长条形状的物品,所以不能读作shé,正确的读音应该是zhé。
相关组词:折纸、折断、折腾、挫折、折磨、折叠、折服、折头、折箩、攀折
释义:儿童手工的一种,用纸折叠成物体的形状。
释义:因受力过大或过分弯曲而断裂。
三、攀的拼音怎么写
横、竖、撇、点、撇、点、撇、点、横、竖、撇、点、横、撇、捺、撇、横、横、竖钩
攀登攀比攀谈攀附攀援攀高高攀攀缘攀升攀折登攀攀扯攀供攀亲攀诬攀爬攀膊
攀龙附凤高不可攀不敢高攀牵丝攀藤攀辕卧辙攀蟾折桂攀高结贵攀高接贵狐媚猿攀
攀藤附葛攀辕扣马攀今览古折柳攀花攀云追月攀葛附藤攀高谒贵攀亲道故攀藤揽葛
1.攀上悬崖并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要品味高处的风景,更加珍惜时间的匆匆,生命的美好。
2.现代登山运动员总想找一条路线来攀登山峰。
3.生活就是奋斗,只有勇于攀登才能创造辉煌。
4.不要攀比别人的生活,认真过好自己的每一天。
6.开学之一天,小明跟同桌攀谈。
7.主人走上前去和两个沉默的客人攀谈。
9.这棵参天大树,真是高不可攀。
10.他的脑子里总是想一些高不可攀的目标。
1.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2.攀的本义指手抓住可依附的东西向上爬、攀援,引申指拉扯、拉拢,又引申为攀附、依附,即与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拉关系。
仙梯难攀俗缘重,浪凭青鸟通丁宁。——唐·韩愈《华山女》
四、攀折拼音
1、南朝·梁简文帝《折杨柳》诗:“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时……曲中无别意,并为久相思。”
2、唐·孟浩然《早梅》诗:“ *** 争攀折,将归插镜台。”
3、唐·郑审《奉使巡检两京路种果树事毕入秦因咏》:入径迷驰道,分行接禁闱。何当扈仙跸,攀折奉恩辉。
4、唐·崔颢《杂曲歌辞·行路难》:汉家宫女春未阑,爱此芳香朝暮看。看去看来心不忘,攀折将安镜台上。
攀 [pān]部首:手,笔画:19,繁体:攀
基本释义:1.抓住东西向上爬。 2.用手拉;抓住。 3.指跟地位高的人结亲戚或拉关系。 4.设法接触;牵扯。 5.姓。
常见组词:攀登,攀比,攀谈,攀附
基本释义:1.断(多用于长条形的东西)。 2.亏损。 3.姓。
常用组词:折本,折耗,亏折,折秤
基本释义:1.断;弄断。 2.损失。 3.弯;弯曲。 4.回转;转变方向。 5.折服。 6.折合;抵换。 7.买卖货物时,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减到原标价的十分之几叫做几折或几扣,例如标价一元的减到九角叫做九折或九扣,减到七角五分叫做七五折或七五扣。 8.元杂剧每一个剧本分为四折,一折相当于后来的一场。9.汉字中有曲折的笔画,形状有“乛乚꒒乙”等。10.姓。11.折叠。 12.折子。
常用组词:折纸,折断,宁折不弯,不折不扣
基本释义:1.翻转。 2.倒(dào)过来倒过去。
常用组词:折腾,折箩,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1.仙苑春浓,小桃开,枝枝已堪攀折。
2.短亭杨柳接长亭,攀折赠君行,莫怪尊前无语,大都分外多情。
3.皮枯缘受风霜久,条短为应攀折频,但见半衰当此路,不知初种是何人。
五、攀的拼音组词
组词:攀比攀登攀谈攀援攀供攀诬攀扯攀高高攀攀折攀缘攀亲登攀攀越
部首手部,部外笔画15画,总笔画19。
五笔86S *** R,五笔98SRRR,仓颉DDKQ,郑码FOGM。
四角44502,结构上下,电码2372,区位3742。
统一码6500,笔顺一丨ノ丶ノ丶ノ丶一丨ノ丶一ノ丶ノ一一丨。
1、抓住东西向上爬:攀登。攀高。攀越。攀桂(古代指科举考试登第)。攀折(zhé)。攀附。攀援。
2、拉扯,拉拢,结交:攀交。攀扯。攀谈。攀亲。
(动)拉扯闲谈:两人~得很投机。[近]交谈|闲谈。
不敢跟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结亲戚。
(动)①攀登:~而上。[近]攀登。②比喻依附有钱有势的人:~权贵。也作攀援。
六、攀折的读音
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介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1、用于给汉字注音:从1958年秋季开始,全国小学的语文课本采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接着,中学教科书、字典、词典以及通俗读物、扫盲课本也采用汉语拼音注音。
2、用于教学普通话:《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后,陆续出版了利用汉语拼音编写的普通话教材、读物、字表、字典、词典,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
3、用于字典、词典的注音、排序,书刊的索引。75卷的《中国大百科全书》采用汉语拼音排序,正文的每一个条目都注上了汉语拼音。
4、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我国已经有壮族、苗族、侗族、哈尼族、傈僳族、佤族、黎族、纳西族、土族等少数民族采用汉语拼音字母相一致的字母形式。
七、蟾宫折桂的拼音
蟾宫折桂的拼音如下:[chán gōng zhé guì]
2、释义: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引申为获得很大的成就或很高的荣誉,多指金榜题名,还指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获得冠军,社会生活中人们参加各种考试,取得较好的名次。该成语结构为主谓式;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3、出处:《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鉴贤良对策,为天下之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4、成语故事: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郄诜当左丞相。后来郄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他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
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这便是“蟾宫折桂”的出处。蟾宫即月宫。晋武帝大笑并嘉许他。
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蟾宫折桂便用来比喻考中进士。蟾宫:月宫。折桂;折断桂花攀折月宫桂花。汉族神话传说中月宫有一只三条腿的蟾蜍,而后人也把蟾宫指月宫。
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红楼梦》第九回:“彼时黛玉在窗下对镜理妆,听宝玉说上学去,因笑道:‘好,这一去,可是要蟾宫折桂了,我不能送你了。’”亦作“蟾宫扳桂”。
关于攀折的拼音,撒泼打滚的拼音是什么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