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尨的拼音,以及尨姪的拼音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尨逄 怎么读
1、汉语拼音(Hànyǔ Pīnyī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2、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二、吠的拼音是什么
意思:(狗)叫:狂吠。鸡鸣犬吠。
引证:唐代·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组词:狂吠、犬吠、吠奢、吠舍、蛙吠、吠声、啅吠、吠狗。
1、狂吠[kuáng fèi]狗狂叫,借指疯狂地叫喊(骂人的话)。
2、犬吠[quǎn fèi]狗叫。喻小的惊扰。
3、吠舍[fèi shè]古印度四个种姓的第三级。原包括社会的基本生产者农民和手工业者,也有商人。后专指商贾和富有的手工业者。
5、吠声[fèi shēng]指狗叫声。
6、吠狗[fèi gǒu]看守门户的狗。闻声则吠,故称。
7、迎吠[yíng fèi]犬迎人而吠。
三、龙的拼音 龙的汉语拼音是什么
1、龙(拼音:lóng)是现代汉语常用字,最早见于甲骨文。龙为先民想象中的神物,乃综合数种动物的形状,并以想象增饰而成。后用以代指皇帝或比喻非凡的人物。
2、“龙”是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龙字像大口长身的一种怪兽。字形1甲骨文中上半部与甲骨文凤的首略同;下半部像巨大长身的形状,“左边是吻,右边是身。龙为先民想象中的神物,乃综合数种动物的形状,并以想象增饰而成。金文中张口演变为似肉形,战国文张口已讹变为肉形,蜷体与张口脱离。《说文》小篆中,左旁是龙口与头角讹变,右旁原为龙身翻转上腾的样子,并定型化。汉隶字形在秦篆基础上将字形方块化,成为繁体的“龙”字。隋代以后的俗字把“龙”写作“尨”,据原字右边偏旁改造而成。三撇也可写作两撇。《简化字总表》进一步省为一撇,简作龙。
3、甲骨卜辞中可用作人名。甲骨文中龙还可用作地名,方国名,神只名,宠佑之宠等。古代把龙看成一种威力巨大的神异之物,身长,有鳞爪,能兴云降雨。《礼记·礼运》:“麟、凤、龙、龟,谓之四灵。”后来,龙成为皇帝的象征。《史记·项羽本纪》:“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由此指代与皇帝有关的一些事物,如龙床、龙舆、龙衮(帝王朝服)、龙飞(皇帝兴起或继位)。还比喻非凡的人物,如人中之龙。古生物学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如恐龙。现代还可指长形像龙的,如:火龙、车水马龙等。
四、尨檀这两个字的拼音怎么读
尨:拼音:máng méng páng lóng
檀:拼音:tán、部首:木、笔画:17
1.落叶乔木,木质坚硬,用于制家具、乐器(亦称“青檀”)。
2.浅绛色:~口(形容红艳的嘴唇)。
3.〔~香〕常绿乔木,产在热带及亚热带,木质坚硬,有香气,可制器物及香料,又可入药。
4.〔紫~〕常绿乔木,木材坚硬,带红色,可制贵重家具或工艺品。
6.同【枟】姓氏户籍登记时由于无法输入计算机而全部由【檀】替代。
五、尨 字的意思
尨lóng máng méng páng尨的中文解释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尨 lóng
五笔86:DNEE五笔98:DNEY仓颉:IKUH
笔顺编号:1353334四角号码:43014 Unicode:CJK统一汉字 U+5C28
(会意。从犬,从彡( shān)。“彡”表示毛饰。本义:多毛的狗)2.
无使尨也吠。——《诗·召南·野有死麕》3.
〈形〉通“庞”。高大 [tall;huge]
虎见之,尨然大物也。——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4.
〔~茸〕蓬乱的样子,如“孤裘~~。”
狐裘尨茸。——《左传·僖公五年》(2)
也作“蒙茸”、“蒙戎”尨 páng
古通“庞”,高大:“虎见之,~然大物也。”2.
六、long拼音的所有汉字,long拼音的汉字有哪些
long拼音的汉字有:龙,茏,咙,泷,珑,栊,曨,胧,砻,聋,笼,隆,癃,窿,陇,拢,垄,笼,弄。
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
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床。
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旗。
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
基本释义:节肢动物。体粗壮,圆柱形而略扁平,长30厘米以上,色鲜艳,常有美丽斑纹。头胸甲坚硬多棘,两对触角很发达,腹部较短。栖息于海底,肉味鲜美,是名贵的经济虾类。
基本释义;装饰成龙形的船,有的地区在端午节用来举行划船竞赛。
基本释义:古代神话传说中说它是水中鱼虾等水族之王,能兴云布雨。旧时迷信的人向它求雨。
基本释义:古代爬行动物。曾繁盛于中生代。种类很多,体型各异,一般体大头小,大的长数十米,重可达四五十吨,小的长不到一米。生活在陆上或水中。中生代末期全部灭绝。与传说中的龙无关。
七、笠翁对韵·三江(其二)的拼音怎么拼
1、《笠翁对韵·三江(其二)》拼音版如下:
2、yán duì mào,xiàng duì páng,bù niǎn duì tú gāng。
3、tíng zhēn duì gē zhú,yì lǎn duì xīn xiáng。
4、dēng shǎn shǎn,yuè chuáng chuáng,lǎn pèi duì fēi shuāng。
5、liǔ dī chí jùn mǎ,huā yuàn fèi cūn máng。
6、jiǔ yùn wēi tuó qióng xìng jiá,xiāng chén qiǎn yìn yù lián shuāng。
7、酒晕微酡琼杏颊,香尘浅印玉莲双。
8、shī xiě dān fēng,hán nǚ yōu huái liú yù shuǐ。
9、lèi tán bān zhú,shùn fēi yí hàn jī xiāng jiāng。
10、《笠翁对韵》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创作的文集,大约成书于明末清初。是一本关于声律启蒙的蒙学读物。
11、全书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也从音律上教授了对一、二、三、五、七乃至十一字对的 *** ,声韵协调,可以让儿童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是中国古代儿童学习创作诗歌的一本实用教材,被称为“吟诗作对三基”之一。
12、《笠翁对韵》将精炼的语言与丰富的人文内涵统一在一起。不仅包含蒙童应该学习的语文知识,而且扩展了许多关于社会、自然、人生的知识,具有统一性和综合性。
13、《笠翁对韵》采用对偶的形式编写,或三字一句,或四字一句,或七字一句,构成了810组对句,当长则长,当短则短,形式整齐。
14、《笠翁对韵》集工具性与思想性于一身,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儿童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的阶段,故而古代的蒙学教育注重儿童语言的积累,要求儿童熟读成诵,这也决定了该书能够引导儿童强闻博记。
15、《笠翁对韵》充分遵循教学源于生活的原则,编入了大量与儿童生活、交际息息相关的内容。
尨的拼音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尨姪的拼音、尨的拼音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标签: 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