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棱两可的拼音(唱和的拼音怎么读)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8 0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模棱两可的拼音的一些知识点,和唱和的拼音怎么读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模棱两可怎么读音
  2. 模棱两可成语
  3. 模凌两可和模棱两可哪个是对的
  4. 模棱两可的近义词
  5. 模凌两可和模棱两可哪个是对的啊
  6. 模棱两可表示什么意思模棱两可的拼音是什么

一、模棱两可怎么读音

1、模棱两可拼音:mó léng liǎng kě。

2、“模棱两可”意指对一件事情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模棱:意见或态度不明确。两可: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该成语在句中可作谓语、状语、定语、补语;多含贬义。

3、“模棱两可”是一个成语,形容对一件事情的看法或态度不明确,含糊其辞,没有明确的主张或倾向。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模棱两可,应答之词,盖由处身不正,畏首畏尾,故两心惧怯,行止趑趄。”

4、“模棱两可”的含义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首先,从积极的角度看,它可能表达了一种谨慎、稳健的态度。在处理复杂的问题或面对不确定的局面时,不明确表态或保持中立可以避免犯错误或引起争议。

5、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模棱两可”可能意味着缺乏责任感或勇气。对于需要明确立场或决策的问题,含糊其辞可能会给人留下不专业或不负责任的印象。

6、在赏析“模棱两可”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其深意。首先,从个人修养的角度看,“模棱两可”可能是一种成熟的表现。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审慎的态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

7、然而,另一方面,“模棱两可”也可能反映出一个人缺乏坚定的信仰和原则,容易随波逐流。

8、此外,从政治、经济等宏观角度看,“模棱两可”可能是一种政策策略或谈判技巧。在处理国际关系或商业合作时,保持灵活性和适应性可以帮助国家或企业避免冲突和损失。然而,过度使用“模棱两可”也可能导致模糊不清的政策方向或失去合作伙伴的信任。

9、综上所述,“模棱两可”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审慎的态度。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模棱两可”的局限性,在需要明确立场或决策的时候,我们应该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10、在赏析“模棱两可”时,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其含义和价值,以便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二、模棱两可成语

1、模棱两可成语1

【成语】:模棱两可

2、【拼音】:mó léng liǎng kě

3、【解释】: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

4、【出处】:《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5、【示例】:他害怕事情一旦变化,他将有不测大祸,所以跪在地上回答了一句~的话。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章

6、【近义词】:不置可否、模棱两端

7、【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态度不明确

8、【顺接】:可丁可卯可乘之机可乘之隙可人风味可发一噱可否之间可喜可愕可喜可贺

9、【顺接】:不法常可不知所可断乎不可断然不可非同小可非通小可摸棱两可模棱两可

10、【逆接】:模山范水模棱两可模棱两端模模糊糊

11、【解释】: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

12、唐朝时代,栾城有一个人,名字叫苏味道。他九岁的时候就会写文章,以后和他的同乡李峤都以才学出名,当时的人和称他们为苏李。苏味道在二十岁的时候,考取了进士,曾做到吏部侍郎的职位。后来在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做了宰相。根据“唐书”的记载,苏味道做了宰相以后,只求保持个人的地位和安全,处理事情总是这样办也行,那样办也可以,却从不表示明确的态度和意见,更谈不上什么创建和改革了。他还常常对别人说:“处理事情不能做明确的决断。因为如果发生了错误,就要负失责的责任,只要保持“模棱”两端就可以了。”当时的人听他这么一说,都叫他“苏模棱”或者是“模棱手”。“模棱”是指方向可左可右的意思。因此,后人在遇到有人说话或处理事情不作明确的决断,也不表示显明的态度,可以或不可以都行,这就叫做“模棱两可”。

13、这故事只是用来说明成语的出处,可千万别学这种人的处事态度,而成为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喔!

14、一、我来说一个模棱两可的东西,你叫什么?

15、二、大家听了这个方案,有的立即赞成,有的'模棱两可,有的直接反对,因此大家议论纷纷,说长道短。

16、三、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似乎自相矛盾。

17、四、请别怪我模棱两可,因为两边我都得罪不起啊!

18、五、他给了我们一个模棱两可的答复。

19、六、他们必须承认,毫不含糊地或不模棱两可地,该组织是唯一代表巴勒斯坦人民的。

20、七、你说话模棱两可,我无法了解你的真实意愿。

21、八、他说了半天,尽是模棱两可的话,让人搞不清楚他真正的想法是什么。

22、九、虽然这回答仍模棱两可,但是比刚才的回答进了一步。

23、十、他父亲的看法好象也模棱两可。

24、十一、别模棱两可了。有什么事出了问题?

25、十二、这在他那篇模棱两可的开场白中暗含着

26、十三、图像的模棱两可既考验你的想象力又考验你的观察能力,从不同角度来观察能够得出不同的图像。

27、十四、别再向我报告模棱两可的情报,教授。

28、十五、年之后,直到年之后,人的概念变得模棱两可。

29、模棱两可这个成语出自《日唐书·苏味道传》。

30、苏味道,唐时乐城(今河北省乐城县)人,他才几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后来,他当了宰相。他只求保住个人的安全与地位,处理问题总是这样办可以,那样办也可以,从不表示明确的态度与意见,更没有什么改革和创新。他还对人说:“处理问题不可以作明确的决断。因为如果发生了过错,就要受到责备和谴责。但‘模棱以持两端’就行了。”

31、当时的人听他这样说,都称他为“模棱手”或“苏模棱”。

32、后来人们就用‘模棱两可”来形容人处理事情或说话不表示明确态度或没有一定的主张。

33、“横棱两可”这个典放出自(旧唐书·苏味道传)。原文是苏味道周友人交谈,有关的一段话是:“处事不欲断绝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梭以持两端,可矣。”这段话是苏味道回答朋友的话中的几句。很明显,这是苏味道告诉朋友,处理事情应取的圆滑态度:

34、这个典故的具体情节是怎样的呢?

35、据书中记载,在唐朝高宗年间,有一位非常聪明的秀才,名叫苏味道。后来,这位秀才考中进士,也由家乡赵州(今河北省赵县)到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任地方宫。这位秀才担任官职后,办事认真,真是一身“才子”气。就这样,苏味道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36、公元684年以后,武则夭废黝了中宗,她自己把持朝政大权。在此期间,武则夭改组了原来的中央权力机构,把原来的“中书省”改为“凤阁”。官员的职务也大有变动。在这次政治变动中,有的上,有的下,有的被免官。没想到,苏味道竟被提升、任命为凤阁侍郎。在当时,凤阁侍郎是个较高的官职,仅次于凤阁令的高级职务,大致相当于当时的副宰相。

37、苏味道由一个七品芝麻官,一下于升至二品高级官员,真是官运亨通,世人无不羡慕他,确令人刮目相看。

38、武则天改组的新政权,颇不稳定,朝廷内新旧官员明争暗斗,分为两派。苏味道出任凤阁侍郎没多久,就受到控告,结果被捕入狱。这样,一日间就失去了往日的权位,还受到拷问、折磨,每日只等受用狱卒送的三餐。

39、且不说武则夭夺权手段如何,她听政、掌权后,确实干了一些事,想大治夭下,也常出巡。一次,她到监狱巡视,看见苏味道面目憔悴,正蹲在地上吃饭,觉得他十分可怜。于是,武则天大发慈悲,下令将他释放出狱,并派他到外地(现在江苏省江宁县一带)担任地方长官刺史。官职虽比凤阁侍郎低了许多,但简算出了大狱,有了人身自由,面且又恢复了官员的身份、地位。这一回,一连几年在外省。

40、几年以后,苏味道又被调回京都长安,开始为天官侍郎。苏味道觉得自己的才能很被上边看重,他安心工作,不久,又官复原职。

41、但是,朝廷内部两派争斗继续着,这使苏味道的好日子不久长。他再次遭到控告,朝廷又将他降级降职,又派到外地(现陕西省中部一带)去担任地方刺史。

42、朝廷政党的争斗,使得苏味道上上下下,频繁升降,当年年富力强时的那种“才子”气概荡然无存了,现在的苏味道与原来的苏味道判若两入,他变成了二个地地道道的处世圆滑的老世故。在工作上,当下级官员向他汇报、请示时,他一般不表态。非要他表态时,他就一边用手来回抚摸床棱,一边慢条斯理地说:“这个事嘛,也好办。按你说的办是可以的;要是这么办,也可以。到底怎么办好?我看啊,还是你们自己好好想想.然后拿个准主意,就行了,不要再来问我了。”

43、今天这祥回答,明天还这样回答,时间久了,他的下属都摸透了苏味道的作法。有时。同僚们凑到一块,就学着苏味道的腔调、姿势来取乐,有人还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摸棱手”,也有的叫他“苏摸棱”。其意思是不言而喻的。他的下属们都知道他对待事情的态度,就像他那双在床棱上摸来摸去的手一样,没有一个准地方(准主意)。两边来回晃荡。

44、后来,苏味道的一位老朋友,将下级官员的反映告诉了他,他并没有发怒,只是长长叹了口气,语气很沉重地说道;“唉,我不怪他们,他们说得没错啊。只是大伙儿不明白,这是我大半辈子处事的经验啊!你回答问题时,不能说得太明白;办事情,也不能太果断。不然,有了错误,人家要指责你,甚至控告。反之,处事只要像摸床棱那样,由这头滑到那头,再从那头滑到这头,两头都占着,就避免出差错了。”

45、朋友,不用再说,您已明白这个成语的含义了吧?其后演变为“模棱两可”了。

46、模棱两可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对事情的两面没有明确的态度或主张。模棱,说话处事含混;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

47、【成语出自】:《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48、《明史·余珊传》:“坚白异同,模棱两可,是盖大奸似忠,大诈似信。”

49、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五:“他觉得在文采的理论政策的渊博学问之下,就不敢坚持一个一定的主张,就不得不采取些模棱两可、含混的语句了。”

50、魏巍《东方》之一部第七章:“新任的支部书记……怕得罪人,在支部发生争论时,常常是模棱两可,摇摆不定。”亦作“模棱两端”。

5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粤东纪事》:“祁宫保模棱两端,怕事之极。”

52、【近义词】:不置可否、模棱两端、含含糊糊

53、【反义词】:旗帜鲜明、斩钉截铁

54、【辨析】模棱两可与“不置可否”有别:模棱两可指表态不明确;可作“言辞”的定语;可作补语;“不置可否”多指“避而不谈”;不表示态度;不能作“言辞”的定语。

55、苏味道二十岁中进士,武则天当了皇帝,他官居相位。当时,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各政治派别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很激烈,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既得的利益,处理事情时总不拿出自己的主见,事事圆滑,模棱两可。他还常对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摸(同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意思是说:处理事情不要作明确的决断。因为要是发生错误,就要负责任。所以只须含含糊糊就行了。因此,当时就有人给他送一个“苏模棱”的绰号,以此相讥。

56、其实,就是这个苏味道,在另一类事情中,他并不模棱。在官场中他是依阿取容;在同农民打交道时,他却为改葬自己的父亲“侵毁乡人墓田”。相形之下,他那模棱的实质,不就看出来了吗?

57、根据这个故事,后来人们就引出“模棱两可”这个成语,比喻遇事和处理问题时,含糊其辞,不表示明确的意见,或没有一定的主张。

58、【拼音】模棱两可móléngliǎngkě

59、【释义】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明明确态度,或没有一定主张,形容对事情双方不置可否

60、【反义词】旗帜鲜明、胸有成竹、毋庸置疑

61、【出处】《明史·余珊传》:“坚白异同,模棱两可,是盖大奸似忠,大诈似信。”

62、唐朝前期著名诗人苏味道,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仅做宰相前后长达数年之久。但他在位并没做出什么突出成绩来。他老于世故,处事圆滑,他常对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稜(léng)(同棱)以持两端可矣。”意思是:处理事情,不要决断得太清楚,太明白,要是这样处理错了,必会遭到追究和指责。只要模棱两可,哪边都抓不着(小辫子)就行了。当时,人们根据他这种为人处世的特点,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苏模稜”。

三、模凌两可和模棱两可哪个是对的

模棱两可是一个成语,读音是mó léng liǎng kě,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对问题正反两面态度模糊。

出处:魏巍《东方》之一部第七章:“新任的支部书记……怕得罪人,在支部发生争论时,常常是模棱两可,摇摆不定。”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态度不明确。

1、你说话模棱两可,我无法了解你的真实意愿。

2、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能模棱两可,让人不知如何是好。

3、这种大是大非的事情,任何人都没有模棱两可的余地。

模棱两可的近义词:不置可否、含含糊糊。

1、不置可否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ú zhì kě fǒu,意思是不表示赞同,也不表示反对。

出处:茅盾《子夜》:吴荪甫不置可否地淡淡一笑,转身就坐在一张椅子里。

2、含含糊糊,汉语成语。拼音:hán hán hū hū,解释:含混不清的样子。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老太太与凤姐姐方才说话含含糊糊,不知是什么意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模棱两可

四、模棱两可的近义词

1、【解释】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可作两种解释;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官僚主义的模棱两可和含糊其词的大杂烩

模棱两可的拼音(唱和的拼音怎么读)-第1张图片-

2、近义词之1:优柔寡断 [yōu róu guǎ duàn]

3、词语释义:优柔:犹豫不决;寡:少。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形容做事犹豫不决、不果断太温顺而优柔寡断的性格

4、近义词之2:无可不可 [wú kě bù kě]

5、词语释义:①无所不可,都能做到。②犹言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情绪激动至极。形容极度兴奋而不知该怎么好

6、近义词之3:文文莫莫 [wén wén mò mò]

7、词语释义:犹言模模糊糊。文﹐通“汶”。

8、近义词之4:拖泥带水 [tuō ní dài shuǐ]

9、词语释义:比喻说话做事不干脆利落。形容在泥泞道路上行走的状貌。比喻办事拖沓不爽快或语言不简明扼要

10、近义词之5:似是而非 [sì shìér fēi]

11、词语释义:似:像;是:对;非:不对。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表面看来似乎对,而实际上并非如此的世多似是而非,虚伪类真。——汉.王充《论衡.死伪》

12、近义词之6:闪烁其词 [shǎn shuò qí cí]

13、词语释义: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形容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不肯说出真相和要害

14、近义词之7:不阴不阳 [bù yīn bù yáng]

15、词语释义:比喻态度不明朗,模棱两可。

16、近义词之8:不置可否 [bù zhì kě fǒu]

17、词语释义:置:放,立;可:行;否:不行。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指不表明态度。既不说可以,也不说不可以,不表明态度

18、近义词之9:含含糊糊 [hán hán hu hū]

19、词语释义:含混不清的样子。含混不清的样子他含含糊糊的回答,使他们起了疑心

20、近义词之10:含糊其词 [hán hú qí cí]

21、词语释义:含糊:不明确,不清晰。词:话语。故意把话说得模棱两可,不清楚,不明确。

22、近义词之11:模棱两端 [mó léng liǎng duān]

23、词语释义: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同“模棱两可”。

24、近义词之12:不可置否 [bù kě zhì fǒu]

五、模凌两可和模棱两可哪个是对的啊

释义: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对问题正反两面态度模糊。

出处:《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翻译: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要分清是非,如果出现了错误,一定会遭到处分甚至贬官,只是模棱两可就可以了。

例句:他们模棱两可的表态对市场没有任何好处。

模棱两可近义词:拖泥带水、似是而非、无可不可、不阴不阳、模棱两端、含糊其词、文文莫莫、闪烁其词、优柔寡断、含含糊糊、不置可否

1、拖泥带水 [tuō ní dài shuǐ]

释义: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主人勤拳;带累阇梨;拖泥涉水。”

翻译:主任勤于练拳,使高僧受累,拖泥涉水的不干脆。

2、含糊其辞[ hán hu qí cí ]

释义:含糊,不明确,不清晰。词:话语。故意把话说得模棱两可,不清楚,不明确。

出处:唐·陆贽《论缘边守备事宜壮》:“即相执证,理全辨明,朝廷每为含糊,未尝穷究曲直。”

翻译:互相持有证据,理应分辨明白,朝廷每次含糊不说明白,不曾探究是非曲直。

六、模棱两可表示什么意思模棱两可的拼音是什么

1、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

2、他害怕事情一旦变化,他将有不测大祸,所以跪在地上回答了一句他害怕事情一旦变化,他将有不测大祸,所以跪在地上回答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

3、★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章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拼音 唱和 模棱两可 怎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