轼的拼音,钺的拼音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9 0

大家好,轼的拼音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钺的拼音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轼的拼音和钺的拼音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答案:苏轼的轼是什么意思
  2. 轼的组词
  3. 轼怎么读组词
  4. 轼怎么读拼音
  5. 轼的拼音和组词
  6. 轼的意思
  7. 苏洵苏轼苏辙怎么读

一、答案:苏轼的轼是什么意思

1、“轼”直接意思是宋代车架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乘车的人要用手握住,这是一定的乘车礼仪。因此“轼”引申的意思有“规范规矩的意思”,而苏轼的弟弟苏辙的“辙”则表示车子行驶过留下的印记。

2、兄弟二人的名字连起来就含有“有理有据”的意思,这里就有他们父亲苏洵的原因了。

3、苏洵苏老泉为人心直口快言语犀利,为此得罪了不少人,而苏洵在28岁才得子苏轼(之前还有一长子,两年后8岁夭折了),这时的苏洵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经历,也知道自己说话得罪人的毛病,所以希望以后的儿子做人做学问都能做到有理有据不要妄言。

二、轼的组词

组词,通常是指把单个汉字与其他合适的汉字搭配而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常作为初等学校语文练习内容之一,一个汉字可以和多个其他字甚至本身组成一个新词。但是要注意的是,组词时不能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等。下面是我收集的轼的组词,欢迎阅读参考。

轼的拼音,钺的拼音-第1张图片-

郑码:HEHB,U:8F7C,GBK:E9F8

轼组词(一):常用组词拼音和解析

《吕氏春秋·期贤》:“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闾而轼之,其仆曰:‘君胡为轼?’曰:‘此非段干木之闾欤?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敢不轼?’”后因以“轼闾”谓向有德者致敬。

亦作“据式”。靠着轼。轼,车前横木。

1.亦作“凭式”。倚在车前横木上。谓驾车;出征。2.借指做官。

亦作“伏式”。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上。

1.伏熊形的'车前横木。因以指代有熊轼的车。古时为显宦所乘。2.借指太守。

亦作“冯式”。谓凭倚车前横木。《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君冯轼而观之。”《史记·孟尝君列传》:“天下之游士冯轼结靷西入秦者,无不欲彊秦而弱齐。”《汉书·郦食其传》:“韩信闻食其冯轼下

同“轼闾”。晋左思《魏都赋》:“千乘为之轼庐,诸侯为之止戈,则干木之德,自解纷也。”

亦作“抚式”。乘车时,身子前俯,两手倚凭车前横木。

轼组词(二):轼字在开头能组的词语

轼组词(三):轼字能组的四字成语

三、轼怎么读组词

1、轼,拼音:shì;组词:轼辙、轼车、伏轼、回轼、熊轼、横轼、轼怒蛙、凭轼、转轼、凭轼结辙、冯轼、轼柜、泥轼、熊轼轓、轼鼃、凭轼旁观、轼怒鼃、轼蛙、茵轼、封墓轼闾、轼闾、抚轼。

2、即熊车。本为公﹑列侯之乘车。后亦为对地方官员乘车的美称。

3、靠在车前横木上旁观。比喻置身事外。

4、亦作'据式',见'据轼'。根据制度。

5、后因以'轼闾'谓向有德者致敬。

四、轼怎么读拼音

1、基本释义:古代车厢前面用做扶手的横木。

2、(形声。从车,式声。本义:设在车箱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同本义

3、轼,车前也。——《说文》。按,车阑上之木。周于舆外者,在前曰轼,在旁曰骑。

4、冯轼下齐七十余城。——《汉书·郦食其传》

5、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6、又如:登轼(爬上车厢前的横木);轼柜(固定在车厢前横木上的小柜);轼车(在车上凭轼致敬)

五、轼的拼音和组词

轼的拼音为shì,组词为:伏轼、凭轼结辙、轼闾、据轼、轼鼃等。

2.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上。《庄子.渔父》:“孔子伏轼而叹曰:甚矣,由之难化也“后多用以指乘车。

凭轼:靠着车前扶手;结辙:车轮的辙迹相迭,形容车马络绎。驾车奔走,不绝于道。

三、轼闾:后因以'轼闾'谓向有德者致敬。

亦作“据式”。靠着轼。轼,车前横木。

亦作“轼蛙”。据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记载,越王勾践将伐吴,出,见怒蛙,勾践俯凭车前横木为敬。从者问其故,勾践说:“吾意者,今鼃虫无知之物,见敌而有怒气,故为之轼。”军士听后,勇气大振,“莫不怀心乐死”。后因以“轼鼃”为激励士卒锐气之典。

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凭~。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表示敬意:魏文侯过其闾而~之。——《吕氏春秋·期贤》冯轼下齐七十余城。——《汉书·郦食其传》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形声字,从车,式声。《说文解字》注:车歬(qián,今“前”。)也,此当作车舆前也。不言舆者,舆人为车,车卽舆也。舆之在前者曰“轼”,在旁者曰“輢(yǐ)”,皆舆之体,非与舆二物也。戴先生曰:“轼与较皆车阑上之木,周於舆外,非横在舆中。

较有㒳(今‘两’。),在㒳旁。轼有三面,故《说文》槩言之曰‘车前’。‘轼’卑於‘较’者,以便车前射御执兵,亦因之伏以式敬。”玉裁谓舆四围,旁谓之“輢”,前谓之“轼”。轼卑於较二尺二寸。说详先生考工记图:从车,“式”声,赏职切。一部经传多作“式”者,古文叚借也。

六、轼的意思

轼的意思是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

拼音:shì,部首:车,笔画:10,繁体:轼,五笔:LAAG。郑码:HEHB,U:8F7C,GBK:E9F8。

1、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

组词:茵轼、伏轼、轼车、凭轼、熊轼、轼闾、据轼、轼蛙、轼庐、冯轼、横轼、转轼。

释义:亦作“伏式”。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上。

1、亦作“凭式”。倚在车前横木上。谓驾车;出征。

1、伏熊形的车前横木。因以指代有熊轼的车。古时为显宦所乘。

七、苏洵苏轼苏辙怎么读

1、苏洵 sūxún、苏轼 sū shì、苏辙 sū zhé。

2、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3、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4、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5、“三苏”并称始见于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该书卷四“才识条”说:“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苏洵的文章说古论今,纵横评说,长于分析,很有气势,代表作《六国论》。

6、苏轼是宋代伟大的文学家,又擅长绘画和书法。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现存2300多首诗,340余首词和散文。他的诗意境新、笔力壮、变化多。佳作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7、他是宋代词坛豪放派的创始人,词作视野开阔,想象丰富,笔力奔放,雄健豪迈。他的散文代表了北宋文学鼎盛时期的成就。苏辙是个善于驾驭多种文章的散文家,其文“汪洋澹泊。深醇温粹,似其为人。”他的诗又受苏轼影响,风格也相近,现存诗1189首。

8、清代名臣张鹏翮撰大门联赞三苏:“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最为大雅。

关于轼的拼音,钺的拼音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拼音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