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触地时间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触地时间245ms怎么样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跑步触地时间是什么意思
1、跑步触地时间是指在跑步过程中脚部与地面接触的时间。这个时间对跑步运动员的训练和表现非常重要。一般来说,触地时间会受到速度、步幅、地形、跑鞋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训练中需要注意触地时间的变化。
2、触地时间的长度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跑步效率。一般来说,触地时间越短,意味着跑者越能够快速地将脚从地面上抬起来,减少无效运动和能量损耗,提升运动速度和效率。因此,训练时可通过增加步频、加强腿部肌肉的练习等方式来缩短触地时间。
3、触地时间还可以作为评估跑步“技术”的一个指标。对于初学者,需要注意将双脚尽量贴近地面,减少步幅,并保持正常的姿势和节奏。而对于专业运动员,触地时间的掌控需要进一步细化和精准,以达到更优的跑步状态和成绩。总的来说,触地时间虽然只是跑步过程中的一个细节,但对于跑步运动的训练和表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你了解触地时间吗
随着技术的进步,使用运动APP或者佩戴运动手表、运动手环跑步以后,能获取的跑步的数据有很多,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分析跑步的状况。跑步距离和配速可以体现你的跑步能力,包括你的有氧能力和肌肉耐力,跑步轨迹可以记录下你行进的路线,平均心率反映出跑步的强度大小。另外,触地平衡、竖直摆动、触地时间、垂直步幅比为高阶跑步动态,通常需要跑步动态传感器和跑步手表配合使用后才能获得。
配速其实跟步频和步幅有关系。步频指每一分钟内双腿交换支撑的次数,步幅是指每一步的长度,经常跑步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两个参数决定了你跑步的速度。当然我们也知道步频不是越高越好,因为步频过高心率也会随之增高,心脏负荷也会增加,会更容易感觉疲劳。至于步幅,可以通过技术练习来增加步幅,但是步幅的增加不如步频的增加来得容易和性价比高,因为步幅增加意味着跑步时腾空时间的增加,如果你的核心稳定性不够,或者腾空时动作变形,那么就会大大增加受伤的几率。
如何能从根本上提高配速?既然配速取决于步频和步幅,那我把这两项都提高,或者折中一下,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除了这两项数据以外,还有一个关键数据:触地时间。
触地时间怎么计算呢?以跑步为例,就是你的脚落下时,从接触地面开始计算,到你的脚底离开地面的这个时间段,就是你的触地时间。举个例子,可以想象一下你用乒乓球拍子把乒乓球拍在地面上反弹回来这个过程,我们把这个过程详细描述一下,乒乓球实际经历的过程是:表面接触地面——发生变形——达到更大变形——恢复到原状——乒乓球表面离开地面。
我们了解了触地时间的定义,再来了解下步频是如何计算出来的,换句话说是如何通过手机或者其他设备侦测出来的。步频是通过手表或手机的内置传感器通过运动的重心摆动来侦测,计算周期是从脚接触地面开始计算到下一次脚接触地面。所以只要两个人的步频一样,那么他们每一步所需要的时间都是一样的。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能得出结论:触地时间越短越好。现实中,以马拉松项目为例,普通跑者的触地时间是220~250毫秒之间,而世界顶尖选手在这个项目上是160毫秒左右。那么决定触地时间的主要条件是什么呢?答案是爆发力与跟腱,而跟腱的弹性主要决定了触地时间,这个和先天的身体条件有比较大的关系,当然触地时间的缩短也是可以通过做弹跳练习和爆发力练习去强化的
三、跑步时候的触地时间该怎么训练
1、我们判断跑步姿势是否正确,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我们跑步时候脚和地面触地时间的长短,触地时间是指我们脚从着地到离地的时长。
2、通常跑步时候脚与地面的触地时间短,就代表肌肉弹性能量的转换效率高。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他跑步时候的触地时间是一百七到两百毫秒,一名经验丰富的跑者他跑步的触地时间小于二百四十毫秒,而寻常大众跑步者他跑步的触地时间是二百五到三百毫秒。我们跑步的时候错误的触地方式会导致运动时候的效能不高,严重甚至还会引发身体相关部位损伤。
3、为了提高我们运动时候的效能和正确的跑步时候的触地方式,可以训练以下动作来纠正错误。
4、之一个动作就是徒手跳绳,开始的时候我们两眼目视前方,身体不要弯曲站直,在绳子打地的时候跳起来,我们在跳绳过程中膝关节要微微弯曲,我们在跳起来时候的高度一般要控制在三厘米到五厘米之间,在落地时候,再跳的过程中要使我们的前脚掌着地来达到屈膝缓冲的作用。
5、第二个动作就是蹲跳,我们在开始做的时候身体要微微向前倾,把我们的手臂放在臀部的两侧,跳的时候我们要做到收腹挺胸,我们的屈髋、膝、踝关节要做到向上跳起,在做的时候要用手臂来带动身体,落地的时候手臂回归一个正常位置。
6、第三个动作就是小步跑,做这个动作的时候,脚掌回勾,用髋关节来带动大腿,抬起来后积极下压,抬腿的时候不宜过,高落地位置在重心投影点的前方三十厘米处。
7、第四个动作就是直腿跑,做这个动作的时候脚掌回勾,大小腿打直,落地后积极回踩进行下一步,整个过程富有弹性和节奏。
8、以上四个动作可以有效的训练到跑步时候的触地时间。
四、跑步的「触地时间」是什么意思,为何高手的触地时间
跑步过程中,有一只脚会处于腾空状态,另一只脚则与地面接触,两只 *** 替触地-腾空动作,就完成了一步步向前跑的动作。而其中一只脚从刚刚接触地面的瞬间,到完全离开地面,这个过程所花费的时间就是触地时间。
一般我们用毫秒作为衡量触地时间的单位,1秒=1000毫秒。
正常人每一分钟要眨眼10~20次,每一次眨眼的时间约为200毫秒~400毫秒:
而职业马拉松选手的触地时间,往往不到200毫秒——也就是说,在不到一眨眼的时间里,职业马拉松选手在跑步时就完成了一次鞋底与地面的接触(另外,200毫秒也是人类大脑识别面部表情情绪所需的时间,非常短促)!
很多人在电视里看马拉松直播时感受很直观,之一集团的顶尖选手双腿运行的速度,就像马达一样,很难看清具体每步的落地——他们实在太快了。
放到顶尖职业选手身上,他们跑马拉松看似全程一步步“跑”下来的,实际上算下来双脚真正与地面接触的总时间非常的少,相当于一路是贴地飞行“飞”过去一样!
博尔特100/200米打破世界纪录时,触地时间是惊人的78毫秒。但因为短跑涉及到的技术动作和长跑不太一样,所以用在百米上,触地时间并非一定和成绩成正比。不过如果短跑选手的触地时间在100毫秒左右,也几乎是没什么竞争力的;
400米比赛,迈克尔·约翰逊的触地时间为80毫秒,也是相当惊人的;
更长距离的跑步比赛,“万米王”贝克勒在5000/10000米比赛的触地时间是130毫秒;
半程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泽森内·塔德塞用58分23秒跑完21.0975公里,触地时间为135毫秒——塔德塞的身高只有1米61,所以他的制胜法宝就是惊人的步频,触地时间因而也非常的短;
顶尖选手不管长跑还是短跑,触地时间都是非常短的。距离越长的跑步,触地时间也基本越与比赛成绩成正比;
普通跑步爱好者触地时间可能在300毫秒,业余跑者多数达到220-240毫秒就已经算比较不错的水平,而精英选手的触地时间则能控制在200毫秒内,甚至达到150(或者更短)毫秒!
肉眼很难看清顶尖选手触地到离地的那一瞬间;
不管何种距离长度的跑步,精英运动员都不会以推蹬地面的方式来创造更长的腾空时间。
五、橄榄球的点球得分和触地得分是怎么样的
1、达阵(touchdown,简写TD),得6分。当球员持球跑进对方端区,或在对方端区内接到传球(前提是接球时脚必须有接触地面的过程,并且落地之前没有掉球或被擒抱推出端区),便是达阵。英文“touchdown”的本意是“触地”,源于英式橄榄球(必须在得分区内持球时球体触地才算得分有效),但是美式橄榄球并没有“必须要触地”的规则,只要持球时球体穿过端区上方就可以了。而NFL规则中,只要球体的任何一部分,无论多少,进入了端区内就可以形成达阵。此外,球体接触端区四角的任何一个标柱也算是达阵,前提是接触前持球者没有被擒抱倒地。
2、射门(field goal,简写FG),得3分。 *** 是把球踢过球门横杆之上及两条门柱之间,如果球击中了门柱弹回则会被判射门失败。射门时球必须先着地,通常是由置球手(Holder)负责把球直立着按在地上,然后由踢球手(Placekicker)起脚将球射出,称为定位手(placed kick)。另一种很不常见的 *** 是由踢球手用正常直踢的手法将球扔下,但是出脚稍微延迟,在球刚刚触地弹起的一霎那间将球踢出,称为落地球(dropkick)。通常当进攻方比较接近得分线但又难以在第四攻结束前推进足够的码数,或者时间紧迫来不及用其他方式得分时,就会选择射门。高中比赛如果射门失败就要丧失控球权给防守方,但大学赛如果不是第四档进攻的话就仍可以继续保持控球权。
触地时间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触地时间245ms怎么样、触地时间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