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经络巡行时间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12经络对应时间和对应脏腑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一、推经络的方向和顺序
推经络的方向和顺序。我们人体有着非常多的经络,推经络是需要根据一定的方向和顺序来推的,这样是推经络的正确 *** 。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推经络的方向和顺序的相关内容。
之一、日常保健拍打的一个原则,要顺着经络的走向来拍打。
我们知道,手的三条阴经是从内脏到手的,这是经络的运行方向。而手的三条阳经是从手走到头面部。而脚上的三条阳经是从头部走到脚,而脚上的三条阴经是从脚走到腹部。
所以啊,顺经为补,逆经为泻。还是以手少阳三焦经来举例子。手少阳三焦经,他是从手走到头部的。所以补益阳气,你就要从手往肩部的方向拍打,这叫顺着经络,才能补充阳气。这就像一条河流一样你要顺着河流运行的方向,顺着气血运行的方向,让气血顺着经络,越来越气势充足,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三焦经的拍打方向你搞明白了,那么其他经络的方向也是同样的道理。
手臂内侧有手三阴经,应从肩膀的方向往下、往手的方向拍;
手臂外侧是手三阳经,那就应该从下往上拍,就是从手指的方向往肩膀的方向;
双腿外侧是足三阳经,要从上往下拍,就是从大腿往脚的方向拍;
双腿内侧是足三阴经,要从下往上拍,就是从脚的方向往大腿的方向拍。
这就是养生保健经络拍打的顺序。咱说你要给小狗捋毛,你不得顺着毛捋嘛,这样她才能感觉到舒服呀,你不顺着毛捋,你非得呛着他,他不咬你才怪呢。
现在网上一些你抄我的,我抄你的文章,抄来抄去,他自己都不知道写了些什么。所以呀,你千万别被那些乱七八糟的所谓的大师误导了。
第二,顺着经络拍打是指保健养生的拍打。如果是治病,还有个讲究,虚证要补、实证要泻。
你比如说有些人他的头晕失眠,或者是内分泌失调,或者脾虚乏力,这些情况就要顺着经络来拍打。
而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些情况有时候需要逆着经络来拍打,当然也不是绝对。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些疾病往往是经络的某一个点,或者是一条经络多个地方堵塞了。这个时候我们拍打的方向就要有顺有逆,上下结合。就好比这个河流堵塞了,我要从上面给他疏通疏通,然后从下面给他疏通疏通,这样才能更好的把它疏通了,疾病就缓解了。各位看官,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所以大河在上一篇文章中也写了,拍打的顺序没有绝对的顺逆。换句话说也就是,你从上往下拍的和从下往上拍的,并不是绝对的。大河经常是对经络来回 *** 的。是要根据你的目的是保健或者是治病的不同来决定。所以说拍打的顺序你没搞对倒还影响不大,而拍打的时间是最重要的。
第三、我们再谈一谈经络拍打的时间
现在很多人都熟悉子午流注了,所以什么时辰哪条经络开始当令,这是非常明确的。
但是问题是并不是说哪个时辰,哪条经络正当令,就应该拍打哪条经络。这是错误的。
举个例子说,我们现在大家都熟悉的敲胆经。胆经的当令是子时,也就是夜间的11:00~1:00.。如果按照网上的说法,敲三焦经是9:00~11:00的话,那么敲胆经就应该在11:00~1:00的时间来拍打才比较好。但是事实上,你见过谁在晚上11:00~1:00的时间来敲胆经的?哪一个古代的养生大家在晚上这个时间来敲胆经呢?
在当令的时间来敲那条当令的经络,那纯属是想当然。
所以一般来说,在晚上都不宜 *** ,这个时候 *** 的目的是引火归元,不宜催动经血妄行。所以晚上我们经常 *** 的是涌泉、三阴交这些穴位。通过 *** ,让气血安静下来,让气血得到充分的休息,这样才能保证第2天有足够的能量,来供应全身机体脏腑的功能。真正的. *** 是在白天上午进行,这才顺应一身的阳气,一日的阳气运行的规律。
还有一个办法可以检验。就是你可以坚持一段时间,在晚上子时的时候敲胆经。你可以试试不出一个月的时间,你必然会感到身体的健康状况是越来越差了。有的人 *** 了很久,身体却越来越差,就是因为被一些花里胡哨的错误的谬论误导了。
经络的 *** 说简单也简单,如果要是说复杂的话也非常复杂。比如说我们要有针对性的 *** 一些重要的穴位。
比如说,心肺疾病可拍打两肘肘窝,肝脏有问题可以拍打两腋下,脾胃可拍打两侧大腿根部,肾虚肾脏问题可多拍打膝盖后面的腘窝。这就是道家所说的多拍打八虚的地方。
为什么要从膀胱经入手呢?先观察一下膀胱经巡行的路线和穴位的名称,膀胱经从头走足,贯穿人体,在人体背部有连着各个五脏六腑的俞穴,这些俞穴是五脏六腑映射到膀胱经上的排毒通道,也就是说疏通膀胱经可以顾及到五脏六腑,无论你身体什么问题什么毛病,特别是慢性病,只要疏通膀胱经,就会得到一定的缓解。
第二步就是肾经、肝经、脾经、心经。
第二步是重中之重。如果能疏通第二步,人马上就要得到了健康,为什么把这四条经络放在一起,中医讲肝肾同治,有肝病的基本都是因为肾不足以养肝木,肾水不足,又会导致不能压制心火,而且肾与心同属少阴经。另外肾乃先天之本,也就是说肾就是人体冉冉的小太阳,如果这先天之本的小太阳陨灭了,那么人生也就走到了尽头。所以这万病都可以从肾上找到根源,所以第二步一定是以肾为主。因为肾经、肝经、脾经都在腿内侧,一般情况都是这三条经络可以一起疏通。
这条经络放在这里是因为心脏病一般发病较晚,很多人可能到晚年才会有症状显示出来,所以可以暂且放在第三步进行调理。但如果有的人心脏病很明显,就要提前 *** 心包经了。
其他的经络日常可以作为辅助作用。如果时间富裕,可以再疏通其他经络,比如您想美容或者有胃病,那就多疏通胃经。这里拿胆经为例,有人 *** 了肝经以后可能会起痘痘。这是就要 *** 胆经以疏肝郁了。还有人 *** 胆经后头痛,那就是肝郁赶到了三焦经,再推拿一下三焦经就会好了。所以,发现浑身经络都有痛点的时候,不妨试试全身经络推拿是非常好的。
手臂上的经络的方向都是从上到下吗
循行经过手臂的经脉有6条,分别是循行于臂外侧面(皮比较厚、暗)的三条阳经,和臂内侧面(皮比较 *** )的三条阴经。
经络理论中,“上下”指人直立状态,双手自然下垂、双腿自然并拢时的上和下。这样的描述虽然容易理解,不过不够准确。可以加入手、头、足来细化描述。
三条阳经起于手指指端,走前臂、大臂外侧上行至肩部,经过脖子侧面到头面部;
三条阴经起于胸腹中,从腋下走向大臂、前臂内侧面,止于指端。
简言之:手三阳从手走头(下到上),手三阴从胸走手(上到下)。
同样,循行经过腿、足的经脉称为“足经”。
足三阳从头下行经过躯干,走大腿、小腿外侧面,下行到脚趾;足三阴从脚趾上行,经过小腿、大腿内侧面,上行至胸腹。
简言之:足三阳从头走足(上到下),手三阴从足走腹胸(下到上)。刚好和手经互换。
经脉循行方向主要依据临床 *** 、针灸的经验来看吧。其实通常保健而言,注意刮痧、 *** 的时候沿着上述方向单向操作就好。这样病人会舒服很多的。
临床上顺逆施术还有补泻功效,这个具体可以参考针灸、推拿、经络理论书籍。
二、12经络巡行时间出自哪本古籍
1、1·十二经络巡行时间出自《黄帝内经》之《灵枢·脉度篇》古籍。
2、经脉位置较深,一般都在里层,从经脉分出的支脉而横行的叫做络脉,络脉再分出更细小的分支叫做孙络。 [体会]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两部分组成。经,有路径的意思,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有一定的循行路线,多为纵行,位置较深;络,有 *** 的意思,络脉是经脉的分支,且愈分愈细,纵横交错, *** 全身,无处不到。其中,经脉又分为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两类。络脉又有别络、浮络、孙络的不同。
三、十四经络养生 十四经络的作用
1、中国人数千年前就发现,有些人生病时身体会出现红色发烫的“线条”,而 *** 这些“线条”可以治疗疾病。这些“线条”,其实就是经络线。我们通过 *** 体表的经络或穴位,就能调理体内的脏腑系统。这就是中医养生治病的玄妙之处。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十四经络养生之道吧。
2、生理功能: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任脉巡行于腹不正中,腹为阴,说明任脉对一身经脉气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另外,足三阴经在小腹与任脉相交,手三阴经借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因此任脉对阳经气血有调节作用,故有“总人诸阴”之说;调节月经,妊养胎儿: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租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3、主治病症:腹、胸、头面和相应的内脏器官症状,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症;调理冲任、可促进消化、强壮补盛。
4、生理功能: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督脉循身之背,背为阳,说明督脉对全身阳经脉具有统率、督促的作用。另外,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穴,督脉对阳经具有调节作用,故有“总督一身阳经”之说;放映脑、肾、及脊髓的功能:督脉属脑,络肾。肾生髓,脑为髓海,主生殖功能:督脉络肾,与肾气相通,肾主生殖,故督脉与生殖功能有关。
5、主治病症:神志迷惑、脊柱强痛、以及腰、背、头项病症;升补青阳之气,疏通头面血脉。利五官、强体质。为美容、保健常用经脉。
6、生理功能:肺司呼吸,肺主一身之气,朝百脉,助心行血,主通调水道,主声音,主皮毛(调节水液代谢、调节呼吸、调节体温屏障作用)开窍于鼻。
7、主治病症:胸闷,咳嗽,喘促,少气懒言,呼吸无力,肢倦乏力,痰饮,水肿,皮肤憔悴,枯槁,自汗,易于感冒,鼻塞流涕,嗅觉失灵,声音嘶哑,失音。
8、生理功能:大肠排泄糟粕,促进津液代谢,清理体内环境,大肠经循环脸部,若经络受阻,会引发面部出现粉刺,面瘫,面游风。
9、主治病症:腹痛,肠鸣,泄泻,便秘,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本经循环部位疼痛,热肿及寒冷麻木。
10、生理功能:主受纳水谷,腐熟水谷,主通降,喜润恶干燥,足阳明胃经是一条多气多血的经络,胃经通畅则面色红润,不畅则面黄。
11、主治病症:胃脘胀满或疼痛,大便秘结,恶心,呕吐,呃逆,躁狂,疟疾,温热病,自汗出,口涡,唇生疮疹,喉咙痛,膝关节肿痛,腹股沟痛。
12、生理功能:主消化食物,输布津液,为后天之本,气血升华之源,脾可以统血,使血液循经而行。脾主升清,维持内脏的位置恒定。脾主四肢,肌肉,脾气健运,四肢营养充足,则肌肉丰满,健壮结实,四肢灵活有力。脾其华在唇,脾气健运,口唇红润光泽。脾开窍于口,脾气健旺,食欲旺盛,口味正常。脾在情志中管思考,思虑,脾管唾液。
13、主治病症:食少腹胀,便溏,面黄,消瘦,痰饮,水肿,带虫,泄泻,血虚,出血,气血生化源,内脏下垂,肌肉松弛,肢倦乏力,口唇淡白,食欲减退,口味异常,唾液过多,心胸烦闷,大腿和小腿内侧肿,厥冷,足大趾不能运用,黄疸。
14、生理功能:心的外围组织,故有保护心脏,代心受邪的作用。
15、主治病症:本经穴主治“脉”方面所发生的病症:心胸烦闷,心痛,掌心发热。
16、生理功能:通行元气:元气是通过三焦而输布运行到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以激发、推动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运行水谷,在水液代谢过程中,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道。
17、主治病症:本经主治“气”方面所发生的病症:自汗出、眼睛外齿痛,面颊肿、耳后、肩部、上臂、肘弯、前臂外侧均可发生病痛、小指侧的次指(无名指)不好使用。
18、生理功能:储藏和排泄胆汁:胆汁来源于肝脏,它由肝脏形成和分泌出来,然后进入胆腑储藏,浓缩,并通过胆的疏泄作用而入小肠;胆主决断,是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过程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能力。
19、主治病症:因胆汁排泄障碍所导致的厌食,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及黄疸,口苦和胆怯易惊,善恐失眠。
20、生理功能:舒畅情志,使脾胃升降自如,胆汁分泌正常,维持气血津液运行,调理冲任和精室,经带,胎产和 *** 生成排泄正常,主藏血,止出血,调节血量,主筋,筋强力壮,运动自如,其华在爪,开窍于目。
21、主治病症:急躁易怒,抑郁寡欢,脾胃升降自如,胆汁分泌排泄失常,气滞血瘀,水肿,经带胎产诸疾,眼睛不好,爪甲不容,肢麻,面色青暗,面部黄褐斑。
22、生理功能:心主血脉,行血,心气推动血液在脉内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生血,水谷精微经心火化赤为血,心主神志,心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23、主治病症:本经主治“心”方面所发生的病症:眼睛昏黄,胸肋疼痛,上臂,前臂内侧后边痛或厥冷,手掌心热。可调节面色无华,唇舌青紫,面色灰暗,心胸疼痛。
24、生理功能:受盛化物:一是指小肠盛受了由胃腑下移而来的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在小肠内必须停留一定的时间,由小肠对其进一步消化吸收,将水谷化为可以被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泌别清浊。
25、主治病症;因小肠功能失调所导致的腹胀、腹泻、便溏,本经主治“液”方面所发生的病症:耳聋,眼睛发黄,面颊肿,颈部,肩胛,上臂,前臂的外侧后边痛。
26、生理功能:肾藏精,主管生殖系统,促进生长发育,肾精可转化血,加强抵抗力,还是调节人体水液代谢平衡的中心环节,肾为气之根,摄纳肺气下归于肾使呼吸深长,肾为人阴阳之根本,肾精有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修复的作用,使牙齿更坚固;肾其华在发,肾精充足,则发黑而光泽,肾开窍于耳及二阴,肾精充足,听觉灵敏,大小便正常。
27、主治病症:不育不孕,小儿生长发育迟缓,成人未老先衰,血液生长障碍,尿频、尿急、水肿呼吸短促困难,怕冷、燥热盗汗,骨质疏松,骨痿无力,齿摇发脱,耳鸣耳聋,大小便异常,口干舌燥,喜欢躺着,脚心发热而痛。
28、生理功能:储存尿液,排泄小便。足太阳膀胱经上分布着五脏六腑相对应的背腧穴,这些穴位可很好的调节所相对应的脏腑的生理及病理问题。
29、主治病症:小便不通、遗尿、疟疾、目痛;本经主治“筋”方面所发生的病症;痔,狂躁,癫痫,头颅后项痛,眼睛昏黄,流泪,鼻塞,多涕或出血,腰背部,骶尾部,膝弯,腓肠肌,脚部发生疼痛,小脚趾不好运用。
30、总结:以上是十四经络养生的 ***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