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盛世时间,唐朝开元年间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5 0

很多朋友对于开元盛世时间和唐朝开元年间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开元盛世是在什么时候
  2. 开元盛世哪一年,开元盛世是指历史上哪一时期
  3. 开元盛世时间是指什么时候

一、开元盛世是在什么时候

“开元盛世”的开创者是唐玄宗,那么“开元盛世”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呢?下面是我分享的开元盛世是在什么时候,一起来看看吧。

唐玄宗出生于685年的9月8日,与712年即位,756年退位成为太上皇,太子即位为皇。虽然“开元盛世”是对唐玄宗在位时期唐朝所呈现的盛世的称呼,但是这个盛世并不是在唐玄宗一即位便开创了的,也不是在唐玄宗在位的45的时间中一直存在的。那么“开元盛世”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开元盛世的时间是913年至741年这29个年头。在唐玄宗刚刚即位的时候,唐朝的政局还处于混乱的状态,在这样政局动荡的状态之下,如何发展经济,稳定社会呢?因此,是不可能出现“开元盛世”的景象的。

而在进课堂宣统即位之后,在他的一系列措施之下,使得政局稳定。他的虚怀纳谏,重用贤臣,使得朝堂之上君臣之间关系融洽,政治一片清明。政局的稳定是社会生产和经济恢复的基础。他采取和解的民族政策,与周边的民族关系得到改善,从而使得国家进一步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他大力发展农业,减轻人民的负担,使得社会经济得到稳健的发展,从而使得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但是在盛世开创了之后,唐玄宗便开始沉溺在享乐之中,加上之后杨玉环的专宠。杨玉环的亲戚都得到了封赏,尤其是杨玉环的兄长杨国忠更是发展到了专权的地步。就这样唐朝开始混乱,而原先的“开元盛世”的景象也消失了。

在唐玄宗即位之后不久,唐朝便开创了“开元盛世”。“开元盛世”的开创离不开唐玄宗在登基之后所采取的措施,那么“开元盛世”的措施有哪一些呢?

“开元盛世”的措施主要有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外交等方面。首先来看一下政治方面唐玄宗所采取的措施吧。

政治上,唐玄宗先是改革机构,将吏治进行了整改。他将一些没用的官员裁掉,限制进士科及第的人数,来保证官员的素质,从而提高 *** 的效率。然后便是重用贤臣了。唐玄宗精通治国方略,在他看来治国的根本就是用人,因此,他重用贤臣,并虚怀纳谏,善于倾听群臣的意见,使得政治清明,政局也非常的稳定。此外,唐玄宗还下令修订了律法,先后编成《开元先令》和《开元后令》,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军事上,唐玄宗将原先受到均田制影响的府兵 *** 出改革,建立雇佣兵,从而提高了士兵的战斗力。唐玄宗还设立了专门负责供应马匹的内外闲厩使,并大力发展屯田。同时,唐玄宗阻挡了一直威胁唐朝西部的吐蕃,将河西走廊作了巩固的措施,从而保证了了中国和中亚﹑西亚的交通顺畅,一定程度上为唐朝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的保障。

经济上,唐玄宗时期的农耕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手工业技艺高超,在加上他所实行的屯田制度,使得唐朝的粮食充足。民族上,唐玄宗采取和解的政策;文化上,唐玄宗提倡文教,重道抑佛。

在唐玄宗的治理之下,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因此,历史其称作“开元盛世”。那么“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是因为唐玄宗时期的政局安定。在唐玄宗登基之前,在武则天的统治之下唐朝的政局是动荡不安的,但是在唐玄宗登基之后,唐朝的政局得以稳定下来。再加上登基之后的唐玄宗在吏治方面进行了整治,他精简机构,限制官员的人数,将整个官吏的素质往上提,从而不但减少了 *** 方面的财政支出,还将处理事务的效率有所提高。再加上他重用贤臣,虚怀纳谏,使得政治清明,从而政局稳定,奠定了经济发展的基础。

其次,在社会的安定方面,他采取和解的民族政策,与吐蕃建立了友好的关系,与西域方面友好往来,民族关系和谐。而民族关系的和谐又有助于社会的安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然后是在经济方面,唐玄宗在位期间,打击豪门士族,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大兴屯田来发展农业。农耕技术得到发展,生产工具得到改进,手工业技术高超,朝廷的财政变得丰裕起来,全国范围内的粮仓充实起来,物价低廉,唐朝的商业发展繁荣。国内交通变得更加地完善,对外贸易不断增加。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唐玄宗时期的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而历史这副景象称为“开元盛世”。

1.出现“开元盛世”的原因

6.初一下册历史《开元盛世》期末检测试题

二、开元盛世哪一年,开元盛世是指历史上哪一时期

1、开元盛世是指历史上哪一时期?

开元盛世是指历史上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的那一时期。

2、开元盛世是指历史上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的那一时期。

3、唐玄宗李隆基年号开元,天宝,是睿宗李旦之子,中宗李显之侄,武则天李治的孙子

4、“开元盛世”是在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所出现的盛世,发生在7136年至741年期间,所以“开元盛世”发生在唐朝。

5、开元盛世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唐玄宗登基以后治国之道以道家清净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任用贤能姚崇,宋景等,改革官职,整顿吏治,励精图治。

6、开元之治又称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玄宗治国之道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前后共29年。

7、姚崇初以挽郎入仕,迁兵部郎中。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侵扰河北,连陷数州,军务繁杂,檄书如雪。姚崇剖析若流,皆有条理,得到武则天赏识,擢兵部侍郎、同平章事,迁兵部尚书、名列宰相。

8、神龙元年(705年),协助张柬之发动神龙革命,清除张易之兄弟及其党羽势力,迫使武则天还位于唐中宗,受封为梁县侯。同情武则天遭遇,出任亳州刺史。入为中书令,革除弊政,颇有作为。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贬为申州刺史。

9、唐玄宗亲政后,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迁中书令,封梁国公。提出《十事要说》,力主实行新政,推行社会改革。兴利除弊,整顿吏治,淘汰冗职,选官得才;抑制权贵,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

10、宋璟(663年—737年),字广平,邢州南和(今河北邢台市南和县阎里乡宋台)人。唐朝名相,北魏吏部尚书宋弁七世孙。

11、博学多才,擅长文学。考中进士,授上党县尉,迁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官至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开元十七年(729年),拜尚书右丞相、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公。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五,追赠太尉,谥号文贞。

12、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

13、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14、唐玄宗即位之初,准备任用姚崇为宰相。姚崇针对时弊,提出十条意见,问玄宗是否同意,同意即可上任,否则只有违抗君命了。

15、唐玄宗继位后,对辅助他发动政变的功臣多有贬斥,这和姚崇也有很大的关系。

16、开元四年(716年),山东发生大面积蝗灾。姚崇主张杀灭蝗虫并焚烧虫尸。地方官员和百姓不敢捕杀蝗虫,反而祭天祈福消灾,连唐玄宗都担心灭蝗会违背天命。

17、姚崇列举魏时发生蝗灾不敢灭而导致草木皆尽、饥荒遍野甚至发生人吃人现象的事例劝诫唐玄宗,指出修德免灾并非对灾祸听之任之,而是要主动救灾,如果为了保护蝗虫而牺牲人命并招致国家危殆,才是真正违抗天命。

18、黄门监卢怀慎认为天灾非人力所能制服,姚崇大声驳斥道:“扑杀蝗虫解救百姓是善举,如果上天降灾祸,全由我姚崇一人承担,决不推诿给别人。”姚崇为民***的坚强决心终于打动了唐玄宗,玄宗遂下令灭蝗。最终百姓免于灾难,天下太平。

19、李隆基讨平太平公主的叛乱,即位为唐玄宗,宋璟升调为广州都督。宋璟仍专注改善民生,并没有因为外调而灰心,他教晓百姓以砖瓦盖屋取代简陋的茅屋及草屋,以减少火灾出现的可能。开元716年,他被调返京师,任刑部尚书,后来姚崇因事退隐,他获姚崇推荐,再度为相。

开元盛世时间,唐朝开元年间-第1张图片-

20、这时,宋璟再度提出“虽资高考深,非才者不取”的准则。他为防奸佞小人私下在皇帝耳边进谗言,提出百官奏事,必定要有谏官、史官在旁的规定。而玄宗亦十分器重宋璟,并以师礼待之;进则迎,出则送,因此宋璟提出的具建设性的提议,通常均被采纳。

21、亦因如此,当时朝廷一改以往用人惟亲的恶习,并减少了奸佞小人诬谄好人的情况,使开元初期的政局十分清明。宋璟前后为相四年,他不畏权贵,力革前弊,奉公守法,不徇私情。

22、相传,他叔父宋元超当了“选人”(侯选官)后,要求吏部予以优先照顾,宋璟得知后,不但不予优先录用,并手示吏部“不能私害公。”又据史书记载,唐代规定,每年地方各道派人定期向皇帝、宰相汇报工作。

23、使者进京,往往多带珍贵宝货,四处送礼,拜结权贵,许多官吏收礼受贿,使者也多有因此得以晋升。宋璟对此则异常不满,并面奏玄宗同意,勒令所有礼品一概退回,以绝侥求之路,削杀收礼受贿之风。

24、后因为压制犯法官员的申诉,并严禁黑钱的流通,得罪了不少权贵,因此被降为开府仪同三司,再度罢相。

25、初唐以来,文学变革的主要力量来自一群社会地位不高的文人。但不可否认,他们的成功同某些具有远见的权势人物的支持有一定关系。如高宗的股肱重臣薛元超,曾举荐杨炯为崇文馆学士。

26、杨以“薛令公朝右文宗,托末契而推一变”(《王勃集序》)之语,称颂薛氏对他们的文学事业所起的作用,四杰因此能在一时间造成很大势头。四杰、陈子昂之后,到了中宗神龙、景龙年间,应制之风大盛,诗坛有故态复萌的趋势。

27、在开元前期,身兼执宰大臣和作家双重身份的张说、张九龄对扭转这一趋势起了重要作用。他们的诗,虽因地位关系不免常常作出努力报效君主的表述,但内中同时也包涵了积极求取自我人生价值的热情,因而能脱出徒为虚饰的宫廷文学陈习,具有感人的生气。

28、他们作出的表率和对众多优秀诗人的奖拔,使得唐诗的变革和发展得到有力的延续和推进。

三、开元盛世时间是指什么时候

1、唐玄宗治国头三十年(公元713年~公元741年)。

2、玄宗即位后,任用贤能,先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后又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暹、韩休、张九龄为相。

3、唐玄宗治国期间,采纳张九龄的建议,制定官吏的迁调制度。选取京官中有能之士,将其外调为都督刺史,以训练他们的处事才能及培养行政经验。同时间,又选取都督刺史中有作为者,将其升为京官。

4、玄宗为了撰拔人才,亲自在殿试考核吏部新录取的县令。而且对儒生十分优厚,下令群臣访求历朝遗书,共觅得图书近五万卷,使唐朝的文化事业迈向顶峰。

5、贞观之治时,唐朝百废待兴,虽有所治绩,但距“辉煌”还颇远。但当时唐朝正值方兴未艾之际,因此虽历经政变以及东突厥和高句丽等外患,仍然应付自如。

6、到了开元之治时,唐朝经过了百年的发展与积累,已臻于极盛,进入了黄金时代。但至天宝年间,唐朝已处于盛极而衰的边缘。唐玄宗罢免贤相张九龄,任用奸臣李林甫,因此已开始出现腐朽的现象,到安史之乱后即无力回天,结果逐渐走向内乱和灭亡之路。

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元盛世

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贞观之治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开元 唐朝 盛世 年间 时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