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是一种文学体裁,常见于古代诗歌中。它是一种赞美、颂扬的表达方式,用于表达对人、事、物的敬仰和赞美之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以“颂”为组词的古诗,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颂的用法和特点。
1.《大风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哉,歌以咏志。”这首诗是《诗经》中的一篇颂歌,表达了对自然界的赞美和敬畏之情。其中“幸甚哉,歌以咏志”这一句是颂词的典型表现,表达了对自然美好的赞叹,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能够欣赏到这样的美好的庆幸和自豪。
2.《离骚》“众女嫉妒,独步兰芷;谁与为比,高洁八表。”这首诗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颂歌式的抒情诗。诗中所描绘的女子形象,是对、美丽、聪明、自信的赞美。其中“高洁八表”一词,是颂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用来表达对某一事物的高度评价和赞美。
3.《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首颂歌式的抒情诗。诗中所描绘的明月和故乡,是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怀念。其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颂词中常见的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怀念的表达方式。
4.《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孙去,萋萋满别情。”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首颂歌式的抒情诗。诗中所描绘的古原草、野火、春风等,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描绘。其中“又送孙去,萋萋满别情是颂词中常见的对离别情感的表达方式。
总之,颂是一种表达敬仰和赞美之情的文学体裁,它在古代诗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对自然景观、美好事物、高尚品质还是对离别情感的表达,颂都是诗人们表达敬仰和赞美之情的常用手法和 *** 。
德,是指品德、道德的意思。颂德常常被用来形容君、贤臣、忠臣等人物的品德和道德。例如唐代杜甫的《春望》中就有“事静而庶政淑,才人异而品物优颂扬唐玄宗的德政和贤臣才人的品德。
功,是指功绩、功勋的意思。颂功常常被用来形容君、将领等人物的功绩和功勋。例如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就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孙去,萋萋满别情。颂扬唐玄宗的治理功绩和将领的战功。
名,是指名声、声誉的意思。颂名常常被用来形容君、文人等人物的名声和声誉。例如唐代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就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颂扬唐朝文人的才华和名声。
祖,是指祖先、先辈的意思。颂祖常常被用来形容祖先、先辈等人物的功德和贡献。例如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就有“故人具鸡黍,邀我田家。绿槐新蚕室,紫草凉人瓮。幽意难忘返,洞庭归路长。青山如老虎,秋月如梭翁。颂扬祖先的贡献和对祖先的怀念之情。
生,是指生命、生存的意思。颂生常常被用来形容自然、生命等的美好和壮丽。例如唐代杜甫的《登高》中就有“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颂扬自然的壮美和生命的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