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商朝的时间的一些知识点,和商朝共存在多少年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商朝是在什么时间
1、由汤创立的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从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历时554年,传31王。商朝建立以后,内部纷争不断,政局不稳,为此多次迁都。直到公元前1300年左右,第20位国王盘庚即位后,迁都到殷(在今河南安阳)以后,商朝才稳定下来。从此,殷成为商朝统治中心,历史上把商朝也称为殷朝。
2、商朝的奴隶制发达,使用奴隶已很普遍。农业有了很大发展,已经能生产多种粮食作物,并用粮食酿酒,种桑养蚕缫丝已很发达。商代的青铜器铸造水平很高,成了那个时代的标志。制陶业则在广大民众中发展。商代在文化上的一项重大成就是甲骨文的使用。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已发现的甲骨文中,记录了不少有关商朝的史料,表明中国文字已发展到成熟阶段。
3、商代的奴隶主要来源于被征服的部落和种族,以及战争中的俘虏。他们从事繁重的劳动,没有人身自由,甚至被随便杀死为奴隶主殉葬和当祭祀品。而奴隶的反抗也是不断发生的。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在开拓疆域和发展生产上是有功的,但他又是个昏庸的暴君,用酷刑残害百姓和忠良,过着骄奢的生活,致使大批官员和平民、奴隶逃亡。兴起于渭河流域的周国,在姬昌(文王)领导下渐渐强盛起来。公元前1046年,姬昌之子姬发(武王)率军伐纣,占领殷都,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二、商代,西周哪个朝代时间久远
1、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之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时间。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定都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东周,所以称这一时期的周朝为西周。西周共传12王,历时275年。
2、当然是商比西周时间久远,但整个周朝是比商朝时间长的.二周一共是历时将近800年.
三、商朝建立时间
1、商朝建立的时间为公元前1600年。
2、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称殷商,是中国之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之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3、商的先世商族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与禹同时。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在亳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4、商朝五六百年间曾多次迁都,大部分都城都在河南境内,在河南的安阳市发现了殷墟,其他地方也发现商朝文化遗存。关于商朝的信息多来自于其后面的周朝,汉朝司马迁的《史记》,以及商朝金文和安阳甲骨文的记载,其中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
5、殷墟是中国历史上之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在以前被普遍看作蛮夷之地的非中原地区,如成都、广汉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宁乡的炭河里遗址等出土的文物也证明,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存在发达的文明。
四、商朝存在了多长时间
1、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也是之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从商汤灭夏起,到商纣王帝辛毁国截止,商朝共经历了554年,从公元前1600到前1046年,商朝分了两个时期,早商和晚商,以九世之乱结束盘庚为分界线,早商有18王,晚商有13王。
2、(1)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由此可见,商王朝是以商部族为中心的附属国的联盟。商王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3、(2)中央政权与各附属国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商王对参加联盟的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 *** 。有的附属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4、(3)充满神权色彩: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商王每日必定要占卜,遇事也必定占卜,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甲骨文就是商王占卜时所用的。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五、商朝和战国那个年代早
1、中国有史记载的最早的王朝--商年代:商朝(年代约前17世纪-约前11世纪),又称殷、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之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朝代。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bó)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
2、战国时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战国时期包括二周灭亡前和二周之后秦灭六国完成之前。二周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次年起史家以秦王纪年。周朝在秦朝建立之前就灭亡了。
3、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说公元前404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三家分晋后,韩、赵、魏跻身强国之列,战国七雄格局正式形成,这七国分别是:燕、赵、魏、韩、楚、秦、齐。除实力较强的七雄外,周王朝境内还存在着宋国、卫国等国,但其实力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它们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为七雄所灭。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六、商朝多少年
1、商的年代无定说,中华民国初年史学家董作宾依历法推算,商朝立国的时间应为约前1555年至前1046年。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商朝取代夏朝的时间为约前1600年,前1046年1月20日被周武王所灭。
2、商朝又称殷、殷商约前1600年—前1046年),是中国之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朝代,为山东的东夷人建立。这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信史。商朝前期屡屡迁都,直至盘庚定都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市),以后再没有迁都,所以商朝又叫殷朝。
3、商代出现的甲骨文和金文(因多刻于青铜器上,亦称“铭文”)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有系统性的文字符号。中国传统历史学关于商朝的详细文献记载资料多来自于其一千年后的记录,主要有东周的《竹书纪年》和《尚书》,西汉司马迁的《史记》。
4、中国方面的观点大多认为:商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朝代,是由原夏朝东方的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于鸣条之战灭亡夏朝后建立的。
5、其后经历17代30王的统治,末代君王帝辛于牧野之战被从西方崛起的周人统治者周武王率领联军击败而亡。
6、商朝可以分为先商、早商、晚商三个阶段。成汤灭夏之前为先商,灭夏至盘庚迁殷之间为早商,迁殷之后为晚商。晚商时期又称“殷”。
7、较早的商部落首领称作“先公”,稍后的君王称作“先王”,但由于文献及甲骨文记录并不完全统一,因此史学界对“公”和“王”之间转变的分界线有分歧,有些根据传统“商灭夏”叙事认为成汤之前的商部落首领应称作“先公”,其后的君王称作“先王”。
8、而根据甲骨文记载,按周祭始于上甲作为分界线,其前的首领应称作“先公”,上甲以降多称作“先王”。甲骨文中最早的称为“王”的领袖是王亥。
9、《尚书》、《史记》等传世文献称呼商朝为“殷”,但如《古本竹书纪年》等早期文献均称这个朝代为“商”,另有《今本竹书纪年》等文献称它为“殷商”,这三种称呼并见于先秦的文献中。
10、在目前出土的甲骨文资料中,“殷”单字的出现次数不是很多,而“大邑商”或“天邑商”则是商人对殷墟都邑的自称,在战争中称呼己方军队为“商方”。尚不明晰商人是否拥有对整体国家或族群的泛称。
11、从《史记·殷本纪》“契封于商”的记载可知“商”是商族先公的初期居地,国号取于地名。其后迁至亳,国号亦可称作“亳”,迁至殷,自然也称作“殷”。多次的迁徒中始终以居驻商地和殷地的时间最久,势力更大,在周边方国部落中留下的印象最深,所以此二称变成这个国家的名称。“殷商”这个合称最早见于西周的《诗经》。
12、《荡》有“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大明》有“殷商之旅,其会如林”。《大明》又有“燮伐大商”、“肆伐大商”,《文王》有“商之孙子”,《玄鸟》有“殷受命咸宜”,《殷武》有“挞彼殷武”,可见在周朝“商”、“殷”、“殷商”三称通用,之间并无差别。
13、晋·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载“帝盘庚徙都殷,始改商曰殷”。尽管《帝王世纪》一书的总体可信度并不高,但史家便据此将盘庚迁殷前的时期称作“商”、盘庚迁殷后的时期称作“殷”。
商朝的时间和商朝共存在多少年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