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排档菜单,香港大排档菜单特色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23 0
要火!旺角来的30 ㎡「街边排档」,杀到静安寺

“香港最勾魂的,还是那些藏在「旮旯头」的街边排档”

===

找到了!这家旺角来的「街边排档」!创始人旧时生活在旺角,冬菇亭就是每日饭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露天简陋的冬菇亭渐渐消失,他却无法割舍街边排档的人情味,便自己“造”了个冬菇亭。


*冬菇亭是香港公共屋邨的一种大排档类型,是一个四方形、尖顶的小型建筑物,因为外形像冬菇,被人们称为冬菇亭。


ll30m2却请来五星粤菜大厨ll

小小30m2,却请来香港五星粤菜大厨,以前还曾在香港街头卖过牛杂,现在把地道的香港街头美食搬来魔都,不用飞香港就能吃!

“我们家的牛杂要先用大厨秘制的酱料焖4个多小时”

北有卤煮,南有牛杂。要说老港人最烟火氤氲的市井佳肴,当属牛杂,缭绕的白烟袅袅升起,是排档的气息无疑,空气中弥漫的牛杂香真的太杀了!


ll 30+种香料秘制酱料焖煮4+h ll

镇店牛杂煲要先在30+种香料熬制而成的秘制酱料里焖煮4+h才上桌,每3h就要补次货!


ll 熬足8+h的牛骨汤底是灵魂 ll

好汤底是牛杂的灵魂,他家牛杂煲的汤底要加牛骨和秘制酱料熬足8+h,才能有一锅浓郁的棕黑色汤汁。


ll 超弹牙!一锅集齐4重料 ll

牛杂煲冒着香气上桌,牛肚脆卜卜,牛肠脆爽没异味,牛肺、牛蒡松软滑嫩有嚼头,带着牛油香,一锅集齐N重料!

“都是好评无数的「香港必吃」,信我不会错”

===

招牌是牛杂煲无疑,但还有这些街头小吃霸主们,也都不可或缺,个个都用料靓,超好食!


ll 车仔面玩出4000+种吃法 ll

在香港,车仔面本来是码头工人吃的,后来衍生为街头小吃一霸,没有固定搭配,8种粉面,近30种配菜,6种酱汁,可以搭配出4000+种吃法!

还原香港街边排档,配料全都摆在台面上,花胶、牛腩、鸡翼、咖喱鱼蛋…30+种小吃都能被满足,配上灵魂酱料,仿佛魂穿香港街头。


ll 花胶10+cm长做鸡汤面 ll

魔都“花胶鸡”的风一直很大,是货真价实的“面膜精华”,胶原蛋白爆棚,特别讨女孩喜欢,喝一口,是心动啊~

10+cm长的广东深海花胶mix散养柔嫩的走地鸡,文火慢熬,吊出一碗色泽金黄的鲜浓汤底,粘稠的胶质感满分。


ll 隐藏菜单!食神同款在此 ll

///

隐藏新品——食神同款,在这也能吃到!黯然销魂饭、撒尿牛丸、刀疤火鸡杂碎面,个个用料感人!

手工捶打的牛丸弹得可以打乒乓,紧致弹牙,一口咬下去汁水四溢,满口牛油香。

“只想一门心思把记忆中香港街头的地道小食还原好”

足足100+道街头港味,人均2位数就能吃满桌,这性价比没谁了,现在还有75折!那些年打飞的去吃的美食全都搬来了!


拿好这份《食用指南》

▼▼▼


▼ Round 1 ▼

ll食肉兽福音的【港式小炒】ll

食肉兽必须选!选用清远鸡,半只的量就够2个人吃得饱饱的;只用牛坑腩和薄荷打配合,呷一口超香,还有爽滑柔嫩的豉油鸡。


Round 2

ll港剧同款的【小吃主食】ll

弹牙爽口的咖喱鱼蛋,酥脆入味的比脸大鸡腿,还有喷香诱人的猪扒包,花胶鸡做浇头的捞饭,还有鸡爪排骨竹叶饭…样样都是港剧同款


Round 3

ll续命神器【汤品饮料】ll

提起港式自然少不了续命的靓汤啦,超适合养身控的湾仔素翅和养颜花胶鸡汤也都能被满足,还有夏天必来一杯的冻柠茶

每天到了饭点,门口就开始喧闹起来,俘获一波静安寺附近的白领们,涌动的人潮,汇成了杂乱而亲切的市井街头味道


地址在这

店名:逸定楼·冬菇亭

人均:70元(打折前)

地址:南京西路1601号(芮欧百货)B2-236号

港式大排档的“当年今日”

看一部老港片,如果镜头中没有出现大排档的店面招牌、摆在路边简陋的桌椅板凳、围坐桌边大快朵颐的食客,就感觉少左D味道,少左D香港街头特有的烟火气。

图?ttcarpediem

大家对大排档的印象大多来源于港片、TVB,又或者黎广东旅游食过的那碟镬气十足的豉椒炒蚬,实际上,香港大排档有着更丰富的内容和历史。

图??hkg_ironman

香港,上个世纪5、60年代,在人来人往的港澳码头附近,逐渐聚集起了一些小商贩。

从为往来客人食饱个肚开始,逐渐发展成美食聚集区,又招来了卖艺表演、日用服装、风水面相等服务,超级嘘撼,果时电视节目同 *** 都未有,大家系屋企都几无聊,唯有出街消遣、娱乐。

人们叫呢个场做“大笪地”,粤语即系一大块空地的意思,又带了开阔、简陋、价格低廉的意味。

随着摊贩同人流越来越多,“上环大笪地”的名声流传开来,来大笪地食嘢,听歌,逛街,成为了港人生活的一部分,呢度也成为了兴旺几十年的“平民夜总会”。

大排档最经典的设备:大灯泡、大牛角扇-为食客大厨降温、摺枱摺凳-原本是为了拼枱使用,到了7、80年代慢慢变成黑道火拼、食客打交用的武器、大帆布-为食客遮风挡雨美食,自然是大排档最广为闻名的所在。

大家都话大排档的小炒有镬气,靠的就是一口洪炉火,灶台一开火,火势大且猛,个锅坐上去,火苗盖过锅边燎进锅里,同D新鲜虾蟹、嫩鸡肥牛发生化学反应,快上快落几分钟,哇,餸菜无敌惹味。

图?angelaaabobo

火水炉的用途,一般是一只用来炒小菜,一只用来油炸,一只用来炒海鲜,一到两位厨师就负责晒全场嘢食

冬菇亭里,各家大排档一字排开,各有各的招牌。

一路走过去,早被各个桌上红艳艳的炒蟹所吸引,寻到最是人声鼎沸的那个档口,点一盘避风塘炒蟹。

师傅麻利地开火起锅,下蟹颠勺,快炒使得蟹肉汁水丰沛,火候为蟹壳又添一抹烧烤的风味,来广东香港呢边玩,唔食翻一口避风塘,真系走宝啊!

图?angelaaabobo

老板中也颇有些大隐隐于市的奇人,有人花臂纹身蔓延至胸口,看着颇有些呼风唤雨的气势,但安居一隅守着档口,专注在一碗粉一碗面上。

图?petitfeilee

点了单,手起刀落不过瞬间,一碗热腾腾的牛肚汤面就端上了桌,呷一口,汤浓味鲜,再看闲下来的老板,坐在面档柜台里望着远方出神,好像在怀念往日时光,又像是抵达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这样的档口,因为人背后的故事,而显得更有些人情味在里面。

图?thisgirlabroad

小档规模大了,自然就引来了卖货的摊贩,酒足饭饱的人们刚好可以遛弯消食,说不定就看中了什么小玩意儿。

食饱饭,买翻杯冻柠茶,边饮边行街,呢度虽然冇商场咁精致整洁,但别有一番接地气的意趣。

在这里逛摊位,主要图的是够多,够便,不为追求质量,却是为了那种淘金的满足感。

小孩子的玩具,上了发条就会动的青蛙,薄薄软软但图像精致的连环画,大人看了也觉得颇有意趣,兴起了买来玩玩翻翻也无不可。

服装摊位也引人流连,低廉的价格十分吸引人,万一碰到了合适的,就有种中乐透般四两拨千斤的享受。

更多人是只看不买,感受一下万花筒般的氛围,听听老广口音的亲切吆喝,凑凑热闹看别人讨价还价,都是逛夜市的极大乐趣。

一个城市不论发展怎样经济如何,有了市井的俗,才有了乐趣和生机。当年大笪地靠近港澳码头,人气非常旺。

记得之前看一个选秀节目,有位选手说自己是注册有编号的街头艺人,评委周华健笑着说:“我是001号”。

相比大陆,港台那边街头艺人文化更浓厚,甚至管理规范持证上岗,这在几十年前的大笪地就早有雏形。

有了饮食和购物的供应,聚集的人群,卖艺者也来这里讨生活。

50年代唱歌赚钱的街头艺人妹妹仔

有人看面相风水,有人演杂技魔术,但更受欢迎的,一般都是唱歌演出。有时见一父一女,小女孩站在汽水箱上唱歌,父亲在一旁弹琴伴奏,唱得好能吸引来几十上百听众。唱完顺势兜售一些香口胶陈皮糖,可获得在当时普通家庭中颇为不菲的收入。

在娱乐选择还不那么丰富的当时,去大笪地听歌,是当时民众辛劳工作一天后的重要享受,既放松又减压,夜生活也算其乐融融。

吃喝玩乐一应俱全,在那个年代,上环大笪地便成为了人们的娱乐中心,价格又便宜亲民,大人小孩都能花点钱享受一个快乐的夜晚,不愧为平民夜总会。传奇歌后梅艳芳同家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在大笪地唱歌赚钱了。

大笪地的种种饮食文化娱乐活动,深入市民人心,也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市民的审美情调。

我们讲一些电影、明星有“港味”,说的就是他们带着这种香港街头文化的烙印。

图?ianhc_22

港片里黑帮的据点总在人来人往的排档里,重要的眼线或许就是某个不起眼的小摊贩;警察在街头追逐罪犯,穿过夜市的人潮,哗啦啦掀翻杂货小摊;不打不相识的好兄弟,友谊总是起源于深夜排档桌上的几瓶酒,两碗面。

图?pauline.is.hungry

大笪地成型以来,盛况一直热闹到了1970年代中期。

后来随着城市发展,信德中心的建立,港澳码头移入室内,大笪地向西迁移,范围便一点一点缩小了,再加上电视逐渐普及,影院开始成为人们的新宠,KTV、游戏机房等娱乐项目越来越多,大笪地也逐渐淡出了市民们的视线。

到了1992年, *** 决定收回上环大笪地,这个为一代港人创造了诸多美好回忆的“平民夜总会”,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化为了时代情怀。

看大笪地的故事,看到的不只是一个夜市的消失,更是全国各地夜市文化的衰落。

昔日热闹嘘撼的大笪地已成为巴士总站

小时候,还常常吃过晚饭便与父母一同逛夜市,爸爸发现家里缺了什么配件,我的运动鞋想换双合适的鞋垫,妈妈想买盆花买两条金鱼,夜市就是首选的去处。

到了那边,少不了要买杯 *** 奶茶,或是来一串轰炸鱿鱼,一支麦芽糖,在夜市特有的轻松愉悦氛围中,爸妈总是欣然允许。那些商场超市里不卖的小东西,在夜市里也总能找到。

图?jlo_eats

现在,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 购物一次搜索,就能解决之前遍寻几条街的问题,少了麻烦享受便捷的同时,或许,也少了些许寻觅和发现的惊喜。

我们被飞速流逝的时间和城市发展席卷着,偶尔回头望望,回忆一番,感慨几句,也算是这一代人共享且独享的记忆和情怀罢。

香港标志性大排档

东宝小馆坐落于北角渣华道的市政大厦熟食中心,是香港标志性的大排档之一。隐身与熟食市场的东宝,前身位于北角糖水道,几经周折终在渣华道定下。


(图片源自:Instagram@apoonhk)


东宝小馆名气极大,每到晚上必定爆满!


食客们皆用战斗碗大口饮啤酒,再配搭出色小菜,时不时用筷子开啤酒逗乐大家,经理露比在入夜时还会大播音乐展舞技,气氛相当火热。


(图片源自:Instagram@huang_photography)


这样具有特色的大排档,吸引了不少中内外名人专程到访。


班尼迪甘巴贝治(卷福)

(图片源自 *** )


东宝到底火到什么程度?它的座上宾都大有来头!


好比如饰演「奇异博士」的国际影星班尼迪甘巴贝治(卷福)以及饰演「古一法师」的蒂尔达·斯文顿都曾到访过小店!


蒂尔达·斯文顿

(图片源自 *** )


已离世的美国厨师兼主持人安东尼.波登来都曾特意来访品尝。


名厨安东尼.波登

(图片源自 *** )


不单如此,香港政界亦有不少人捧场,如香港著名法官胡国兴,香港前财政司司长曾俊华等。


还有美食界的食神蔡澜!


(图片源自 *** )


香港演艺圈亦有不少人到场,在结业当天,著名导演陈果特意前来到场惜别。


电影导演陈果(白色鸭舌帽) 露比(穿衬衫)

(图片源自:香港01)


陈果导演拍摄的《去年烟花特别多》便在东宝取景,小馆经理露比亦有份演出。此外,露比还凭借陈果导演的《细路祥》,提名为第1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更佳男配!


露比(黑衫)于《细路祥》中饰演David

(图片源自 *** )

深圳只剩1家了,这个香港大排档

开了多年的香港大排档

主打【港式牛腩牛杂煲】

最近新出了砂锅狗仔粉

还有阿华田漏奶华

如今只剩一家,在东门

香港来的大排档

这家港式大牌档开业3年了,本来开了2家,后来老板顾不过来,就把南山店关了,只剩下一家。折叠桌、铁闸门、鸡公碗、都和港剧里的大排档一模一样。

港式牛腩煲+大排档小吃

这里有超过100道大排档菜,都是老板娘在香港吃到觉得喜欢的菜。

大排档小吃

- ① -

砂锅狗仔粉

平民街头小吃

狗仔粉其实和狗没关系,只是形状尖头尖尾,像唐狗尾巴,所以就叫做“狗仔粉”,是香港60年代的街头小吃。

当时人们生活条件不太好,就用这道价格便宜的小吃来填肚。后来为了吃起来更“冶味”,还会淋上虾米、菜脯、猪油渣等配菜。

- ② -

脆皮烧鸡

炭火明炉烧鸡

烧鸡现点现烧,每只上好油的原鸡,经过十多分钟的高温烤制后,皮脆肉嫩。

服务员小哥会帮你把整只鸡撕开,能闻到扑鼻的肉香,鸡汁不断往下滴让人不断流口水。

- ③ -

黄金炸鱼皮&咸蛋黄响铃

下酒咸蛋黄孖宝

黄金炸鱼皮

咸蛋黄响铃

【黄金炸鱼皮】&【咸蛋黄响铃】,将咸蛋黄压成泥,然后再和炸好的鱼皮和响铃翻炒酥脆可口还带着一点咸蛋香,这对“孖宝”下酒一流。

- ④ -

九记漏奶华

阿华田西多士

手工切边的吐司经过油炸后,外层酥,内层软绵温热。切开的瞬间,炼奶与阿华田粉会一起流下来。

- ⑤ -

奶茶炒冰

可以吃到的奶茶

将港式奶茶和珍珠放在制冰机翻炒,让平时大家熟悉的奶茶变得“有锅气”。最近适逢阿华田甜品季,还能吃到阿华田炒冰和阿华田双皮奶。

- ⑥ -

一品煲仔饭

集齐煲仔饭四大天王

叉烧、咸蛋黄、排骨、腊肠,集齐煲仔饭四大天王,再淋上一圈特调酱油,让人食指大动。

- ⑦ -

100多道香港小吃

港式牛腩牛杂煲

开业3年,店铺的招牌牛腩煲一直是卖得更好的,听说一年能卖3W份。

- 每天现卖现卤 -

师傅每天一大早就要准备食材,先将新鲜的牛杂洗净去污,然后下锅和包有20多种药材的药包一起焖煮。

- 十小时熬制汤底 -

汤底更是提前一晚就要开始熬制,每一锅都要至少80斤的牛骨,牛骨熬制的汤底需要十小时以上才会变白。

香港大排档菜单,香港大排档菜单特色-第1张图片-

两款辣味新品

· 辣番茄牛腩牛杂煲 ·

【辣番茄牛腩牛杂煲】,在传统的番茄牛腩煲上加入了辣味,不仅中和了番茄汤底的甜味,还提升了牛腩牛杂的鲜味。

· 泡椒牛腩牛杂煲 ·

如果觉得辣番茄口味不够 *** ,可以试下店铺的【泡椒牛腩牛杂锅】,泡椒的酸爽让人回味。

两款经典味道

· 港式清汤牛腩牛杂煲 ·

我最喜欢的还是经典港式口味,能吃到牛腩牛杂煲里每一种食材最原始的味道。

· 港式咖喱牛腩牛杂煲 ·

还有非常下饭的港式咖喱味,每次点都忍不住要吃三碗饭。

深圳唯一一家在东门

现在唯一一家店开在东门的地下商城,都说“食烟、饮酒、讲粗口”是大排档的三大发明,但我觉得这其实是每个人更舒适的状态。

周末约上三五知己来这里边吃边聊,吐槽生活的事情,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碰巧遇上熟人,也可以一起搭台喝上两杯,吃的是食物,更是吃的那份人情味。

作者丨市民吴先生

摄影丨zhu先生

■ 香港九记牛腩大王 ■

- 地址 -

东门步行街鸿展中心城负一楼

(东门太阳百货斜对面)

- *** -

0

- 人均 -

点评网:91元

- 营业时间 -

11:30-24:00

- 交通 -

百度或高德地图搜索 香港九记牛腩大王

可获取地铁、公交、步行、自驾信息

来聊聊吧

你觉得在哪里吃饭最放松?

欢迎来评论区分享聊聊

大排档风味 快手煲仔菜~火腩茄子煲

火腩,又称“烧肉”,皮脆肉香,搭配茄子,砂锅烹制,成为火腩茄子煲,多见于广东和香港的传统大排档和酒楼餐桌上。火腩茄子煲,色香浓郁,香而不腻, *** 简单,在家也能烹制,自吃宴客不失体面。

By 只爱飞飞自己 【豆果美食官方认证达人】

用料
  • 茄子 600g
  • 火腩(烧肉) 300g
  • 生姜 40g
  • 葱 35g
  • 大蒜 20g
  • 红葱头 20g
  • 面豉酱 15g
  • 白糖 8g
  • 食盐 3g
  • 生抽 10ml
  • 料酒 15ml
  • 开水 45ml
  • 食用油 适量

做法步骤

1、烧肉切大块;茄子去蒂,洗净后用布擦干后切滚刀块

2、生姜、大蒜、红葱头切片,葱切段

3、起锅注入适量食用油烧热,快速放入茄子炸至半熟,捞起沥去油份

4、砂锅里注入适量食用油烧热,放入生姜、大蒜和红葱头爆香

5、加入面豉酱爆香片刻

6、放入烧肉翻炒均匀

7、调入料酒

8、爆炒至烧肉均匀上色

9、放入茄子、食盐、白糖、生抽和葱翻炒均匀

10、注入45ml开水

11、加盖煮约2分钟,关火即可

12、家常煲仔菜~火腩茄子煲

小贴士

1.茄子下锅炸之前要擦干,炸茄子的油温要高,炸的时间要短,这样就能保持茄子颜色鲜艳。 2.材料份量:3人。

----------

豆果美食,家庭厨房领域更大的美食社区及交易平台;

100万道美食菜谱,任您挑选,可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豆果美食】App查看。

10块钱打卡热门港式茶餐厅,不用怀疑,还真有此事


| 餐厅人气|

★★★☆

坐标:郑州市太康路与二七路交叉口。这家店就开在光彩市场旁边,门头不大,进门右手边就是厨房。我们是晚上六点多到的,这时候店里还没什么人。

七点之后,店里就陆陆续续上人了。来这里吃饭的基本都是年轻人,冲着新开的店来打卡的。大家都知道茶餐厅里基本都是小吃,用餐时间快,所以翻台率还是挺高的。

| 餐厅环境服务|

★★★★

店里挺有港风的感觉,圆桌折叠椅小吊灯,比较还原香港大排档的感觉,彷佛一秒穿越到tvb电视剧里。店里面积不大,布局也相当紧凑。桌子与桌子之间的间距不大,转个身就有可能和邻桌的人撞上。

我们在这里也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地方,瞅瞅墙上这木隔断,沿着台阶上去就能到达这个小小的包间。这里面积小又挺高,只能容纳两个人坐下。在里面吃饭,可以俯瞰整个店,有没有坐在香港街头双层巴士的感觉?

| 菜品价位|

★★★☆

来之前就有粉丝跟我们说,10块钱能吃饱吃好,说实话我们是不太相信的。要知道在广东和香港,茶餐厅里菜品的价位算是比较便宜的了。但是随随便便一份饭至少也得十几块钱,只用10块钱就想吃饱吃好,这估计有点难。

我们拍摄时店里在团购网站上有活动,原价3.8元的菠萝包只要3元,原价15元的叻沙米线只要6.9元。这两个拼成一个组合只要9.9元,这价位还是相当打动人的,不知道味道怎么样?

| 菜品口味 |

★★★☆

进门右手边就是厨房,磨砂玻璃上印着店里的招牌菜品。我们一直有一个疑惑,这港式茶餐厅和广式茶餐厅到底有啥不一样。老板告诉我们,广式茶餐厅以蒸笼为主,港式茶餐厅就以街边小吃和份饭为主。

漏奶华,18元的价格算是中规中矩,但这个名字瞬间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听说还是一种甜品。甜食控怎么能错过,赶紧点上一份尝尝。

端上来一看其实就是一块厚吐司,表面撒上了阿华田粉。刀叉一放上,我们瞬间发现了里面的奥秘,厚厚的阿华田粉下面竟然是牛奶。用力切开,牛奶也随之流出,怪不得叫漏奶华。

吐司是裹上蛋液再用黄油煎过的,闻起来香香甜甜的。切开的吐司块在牛奶里面一蘸,外面那层还有点脆脆的,里面已经被牛奶浸透软软的。吃上一口才发现中间流出来的可能不是牛奶,应该是炼乳之类的。

樱花漏奶华,估计很招小女生喜欢,粉粉的颜色满满的少女心。由于放置了一段时间,里面的牛奶被吐司吸干了,吃起来没有了脆脆的口感。这两份漏奶华挺新奇口感也挺特别,但是整体比较甜,尝尝即可。一个人吃完的话会比较腻,建议和朋友一起分享。

菠萝包,在团购网站上的价格是3元,单从价格上来说相当便宜,毕竟在西点店里同样的菠萝包至少五元起。表面酥层分布均匀,入口酥的掉渣,内里柔软也不干,口感对得起这个价钱。

叻沙米线,这不是马来西亚美食,怎么跑到港式茶餐厅里呢?老板解释说,香港澳门都是港口城市,吸收了不少外来美食。我们点这个纯粹是冲着6.9元的活动价,不知道味道怎么样?

一口下去就是一股子东南亚的味道,椰浆、咖喱、鱼露和辣椒混合在一起,味道调的还不错,推荐大家试试。

总的来说,这家店环境比较港风,菜品颜值也挺高的。叻沙米线很有南洋风味,菠萝包也是外酥里软,但这俩组成的10元套餐份量不大,女孩子勉强能吃饱,男孩子铁定吃不饱。感兴趣的话可以试试,整体可以打到三星半仅限当天出品质量,测评标准满分为五颗星)。

- 州荣记茶餐厅的二三事 -

店名:州荣记茶餐厅地址:郑州市太康路与二七路交叉口向东200米路南(点击导航)消费:人均30元营业时间:11:00-23:30

夜猫子的更爱,顺德8间热门深夜大排档,你爱去哪间?

没上班几天,

就觉得身心疲倦了?

这大概是春节过后带来的假期综合征,

总是想着放假时候的开心快乐!

总是怀念着放假时候的每个精彩晚上!

总是回味着放假时候的美味宵夜!

别想了,今晚就去~~


# 本期推介 #

THIS WEEK IN OUR SERIES

///

 // 8间热门大排档 //


宵夜,是体验地道美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座城市,都有着专属自己的深夜食堂,顺德也不例外。

下面小编整理的这些必吃宵夜小店,

记得收藏好了!



目录 | content
?...祥华饭店?...友蚝气 ?...莘村粥店?...祥和菜馆?...晖豪饭店?...十记宵夜?...永华食店?...北闸面店


01.

祥华饭店「8090后爱去的情怀宵夜档」

祥华可以说不是一间普通的大排档,这样的老店,一直平平淡淡坚持了27年,令无数本地人变成常客,吃出了家中的味道,这大概是它有一种说不出口的魅力吧!

这里和其他的大排档不一样,门口没有摆放餐桌,而是将厨房和用餐区分开两间铺;门前还摆放着很多新鲜的食材,非常的带感。

这里只虽然没有露天的用餐位置,地方也不算太大,却很有家里的感觉,就算是吃个宵夜,也感到特别的温馨,跟回到家里吃个粥一样自在。

▍NO.1 一鱼两味

来祥华吃宵夜,当然少不了这里的鲫鱼粥!而且会吃的人都会让老板做成一鱼两味,鱼肉煲粥,鱼骨豉汁蒸或者清蒸。

烧滚粥底后,顺势倒入装满鱼片的盘子里,用余温将鱼肉浸熟,既能保持鱼片的原状,又能浸出最滑嫩的口感!

很多人爱吃鲫鱼,又不喜欢它太多鱼骨,但在这里是不存在的!鱼肉起成薄薄的鱼片,吃起来不会有骨头,口感还特别的鲜嫩。

这里的豉汁不算太浓,咸香惹味恰到好处,还很好地保留了鱼肉的鲜甜。


▍NO.2 炒沙蚬

看着那满到快要装不下的沙蚬,让小编十分感慨!寂寞饥饿的深夜,有什么幸福得过吃上一份镬气十足的炒沙蚬!如果有,那就再来一份...


▍NO.3 蒸胶笋

蒸胶笋这种连饭店也不能经常吃到的特色美食,也就只有像这里那么有年代感的老店才能找到。


祥华饭店(高坎路)

■地址:大良广昌路与高坎路交叉口西北50米

■营业时间:17:00-02:00


02.

友壕气「开在平民旧区的海鲜烧烤档」

曾经,它承载了无数人记忆的宵夜档,如今消失在顺德的街头,登堂入室变成小店。

小编带你走进大良东苑市场附近的三淮大街,寻味平凡而令人幸福的市井烟火气。

价格非常亲民,以前20几一打细蚝,这么多年后物价都上涨了,也才升了几块钱,对熟客街坊来说,这是对自己更好的犒赏。

这里虽然没有了露天走鬼档的环境,但那种接地气的情怀味道还是浓得直上心头。


▍NO.1 炭烧生蚝

不用15分钟,一打热气腾腾,“鲜”气逼人的碳烧生蚝就已经送到你面前,甚至还能看到油汁依然在沸腾着。

蚝壳干净、蚝肉饱满,还有充盈的蚝汁,一整个入口,非常的爽脆鲜甜!


▍NO.2 炭烧青口

这里的炭烧青口,一打12个才卖30元。味道传统接地气,价格又便宜,估计就只有这里才能觅食到!

入口就是最鲜嫩的口感,咬下去还爆汁,在蒜蓉的 *** 下,鲜味翻了好几倍,好吃到小编一个人都能吃两打!


▍NO.3 炭烧扇贝

扇贝都是现开现烧的,吃的时候,你便会发现扇贝肉都是牢牢粘在壳上,根本不用担心“组装扇贝”这些问题。

扇贝肉真的是又大又厚,还有粉丝蒜蓉统统一口塞进嘴里,那味道真的要一打一打这样吃才够过瘾!


友壕气

■地址:大良三淮大街与约前直街交叉口西北50米

■营业时间:17:00-凌晨02:00


03.

莘村粥店「藏于巷子里的低调小店」

它匿藏在熟悉的大良步行街巷子里,也是只有本地人才知道怎样走的巷子小店。

这里店面真的很小,室内最多只能容纳5张桌子;没有空调,也不需要空调,因为来这里的人都知道,他们想要的就是这种朴实无华的感觉。

天气好的时候,老板娘还会在巷子的边边上摆放折叠台和胶椅子;环境虽然极其简陋,但很多人都更愿意坐在外面,大概是因为更加有感觉。

▍NO.1 及第粥

这里的及第粥十多年来都是固定这三种肉料:粉肠、猪肝、肉片!看似简单,但它从古至今,一直都是人们的喜爱,从不会落后。

厌倦了大鱼大肉的饮食习惯,有时候,一碗清淡和味的及第粥反而更合胃口;浓与淡、鲜和香,全都汇聚在这一碗暖胃的及第粥里面。


▍NO.2 肠粉

肠粉无论是做法和口味都很传统,夹起一块非常雪白厚实,口感也相当实在;

掺杂了辣椒酱和芝麻的味道后,简直是把童年的味道完美地重现出来。


▍NO.3 凉拌鱼皮

凉拌鱼皮绝对是一款必点的传统小吃!份量很足,配料也非常丰富,花生、姜丝、葱丝、芝麻等等......


▍NO.4 沙姜牛肉

沙姜牛肉是菜单上的附加菜,份量不是一般的足,非常有镬气,一上来就是满满的沙姜香味,入口鲜嫩咸香又惹味,一定要吃!

莘村粥店

■地址:大良莘村大街27号铺

■营业时间:18:00-凌晨02:00


04.

祥和饭店「极具情怀味道的顺德老店」

祥和菜馆是不少大良人经常光顾的宵夜首选地,几十年来环境保持不变,有种置身在7080年代的香港大排档,热闹又够接地气。

无论是晚饭还是宵夜,这里都会呈现出人气火爆的场面;环境虽然不怎样,但吃的种类也算丰富,非常有顺德传统的大排档风味。

哪怕现在吃宵夜的选择多了,依然有不少年轻人和老饕带上家人来这吃饭宵夜,回味那种抹不去的经典味道。


▍NO.1 煲粥炒粉

煲粥炒粉是顺德人宵夜的标配,这里的粥都是用大米煲煮而成,装盘还坚持用复古的瓦煲,很有年代感。


▍NO.2 凉拌鱼皮

这里的鱼皮份量很足,选用新鲜的大鱼鱼皮,爽脆可口,重重的椒盐口味,吃着非常惹味过瘾。


▍NO.3 铁板鱼肚

上桌自带音效,还未吃就被这香气熏得口水直流,鱼肚酱汁香浓且爽脆弹牙,好吃得一个人也能清盘。


▍NO.4 炒花甲

炒花甲镬气很足,肉质新鲜饱满,还经过去沙处理,吃起来干净又卫生,微辣鲜美,一定要点!


祥和菜馆(沿江北路店)

■地址:大良鉴海北路64号(鉴海小学附近)

■营业时间:11:00-14:00 17:00-02:00


05.

晖豪饭店「三十年的老字号」

晖豪私房菜曾经是大良学生哥们的宵夜圣地,一到周末放假,总会约上同学们一起来这聚会喝酒。

三十多年后的今天,这里依然开着;长大了的学生哥,现在时不时还会到这来吃宵夜,顺便寻找一下少年时候的美好回忆。


▍NO.1 卜卜蚬

这里的卜卜蚬是到店必点的宵夜招牌,三五知己点上一煲足够吃了,肉质鲜嫩无沙,味道香浓惹味。


▍NO.2 招牌花生鱼皮

鱼皮几十年来都非常受欢迎,做法传统,搭配姜葱丝和花生米凉拌,Q弹爽滑又没有腥味,口感劲丰富,送啤酒简直一流。


▍NO.3 招牌辣螺煲

不少除了鱼皮,田螺煲也是不少吃货专程过来吃的特色美食;粒粒干净无沙,尤其是汤汁,甜甜微辣,开胃又还吃。

晖豪私房菜

■地址:大良镇伏波直街4号(九眼桥底直入100米左右)

■营业时间:17:30-03:00


06

永华食店「服务两代人的宵夜老字号」

永华食店始创1983年,是由欧永和先生一手创立;现在,已经子承父业,继续坚守着这间传统街坊老店。

在外来人眼中,它可能是一家并不入流的小店;但在本地人心中,却是一间其他店铺无法取代的家庭饭堂。

不少当代的年轻人,从以前父母带着自己过来吃晚饭宵夜,到现在长大了,依然将这份习惯延续下去,纷纷带上自己的子女过来。

随着物价上涨的年代,他们的价格也有所调整,但份量依然是十分良心。


▍NO.1 招牌烧骨蚬肉粥

这里的烧骨蚬肉粥,是老街坊和熟客们到店必点的主打菜。烧骨份量也非常足,咸香鲜美,光是想想就已经很惹味了。

而沙煲熬出来的粥更加是细腻软绵,满足你挑剔的“胃”。


▍NO.2 肠粉

这里的肠粉浆是纯米浆磨出来的,粉皮会比调配米浆更洁白晶莹,而且更加米香十足!

特别的是牛肉也是剁成了肉馅,有别于外面的肠粉店的做法,吃起来口感非常鲜嫩,又不会韧。

永华食店

■地址:顺德区容桂?安路31号

■营业时间:18:00-次日03:00

■ ■ ■


互 | 动 | 话 | 题


#你还知道顺德有哪些传统怀旧宵夜店呢?#

欢迎评论告诉我们哦

香港大排档的兴衰,见证了香港市井美食的发展与消沉




大排档,最初的写法应该是“大牌档”。

二战后的香港,开始有人在街头摆摊售卖熟食,客人经常是买完就站在旁边或者蹲在旁边吃完。

其中一些比较有实力的商家会摆一些可折叠的桌椅,然后周围用帆布或者铁皮等等围起来,经营熟食和炒菜等美食。到了50年代后,当时香港 *** 为了规范,发出了“固定摊位小贩牌照”,申领到牌照的摊贩需要把牌照挂在显眼的地方,这种牌照其实就是一张大纸,所以渐渐称为“大牌档”。

大排档起源于中国香港,现在在中国各大小城市都可以见到大排档的身影,但唯独在发源地的香港,大排档却逐渐消失不见,不禁让人感慨。


大排档逐渐“茶餐厅”化



香港的大排档,在1950-1970年这段时间非常兴旺,如果你在那个年代的晚上出来逛,隔三差五就会看到一个大排档,那里人头攒动座无虚席,猛火炉灶上热情翻滚着家常菜,老板伙计的火爆脾气,食客的大声交谈,碗碟的碰撞声,真的市井气息十足。

1972年之后,当时的香港 *** 宣布“十年建屋”计划,由 *** 修建廉价房屋,大排档逐渐收归室内,而不再是流动的摊贩。



80年代开始,香港市区重建,香港 *** 开始收回部分大排档的牌照,部分大排档因此结业,而少数大排档则选择迁入室内店铺,比如非常知名的镛记,兰芳园,九记牛腩等等。


九记牛腩


从此之后,最初出现于街头的大排档逐渐消失,大部分都开始“茶餐厅”化,真正的大排档日渐减少。


香港市井美食的消沉



香港大排档的兴衰史,其实也是香港市井美食的发展与消沉史。

在大排档里,你可能吃不到精致摆盘的食物,也吃不到高大上的食材,但却可以吃到烟火气十足的家常美食。
高档餐厅里吃饭固然很享受,但是作为普通人来说,很少有机会去到高档餐厅享受,更不要说经常去了。



大排档更加接近普通市民的生活常态,不论是干体力活的劳动工作者,还是坐办公室的白领一族,亦或是周边的街坊,都可以花上百十来块钱,来大排档大快朵颐,这不就是普通人生活的一部分吗?所以大排档的兴起,并非偶然。



80年代香港大排档


那个时代的香港,有非常多以描写小市民普通生活为主题的影视剧,大排档也成了这些剧中经常出现的场景。“勤力”“拼搏”“做人最紧要开心”也成了那一代香港人的特有气质和特征。



残酷的是,城市的高速发展之后,大排档已经不适合香港这个城市了,虽然我们大家都恋恋不舍,但是这个城市需要更重要和更专业的功能,包括大排档在内的许多东西都需要做出让步。

现在香港 *** 也有在想办法保留大排档,2009年,香港 *** 宣布大排档的保育方案,建议将大排档牌照由当时仅可转名给配偶,改为直系亲属均可接收,并可考虑向其他有兴趣的经营者签发新的牌照。以免大排档在数十年后消失。但截至2013年底,香港从原来的800多家到现在仅余26家持牌大排档,到了2020年,大排档数量更少。


大排档消失的原因有很多



大排档消失的一个更大的原因,那就是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一个城市的资源是有限的,那就意味着一些次要的东西要做出让步,为更重要的功能做服务。

从露天搬入店铺之后,大排档需要支付高昂的租金,香港一个普通街边店铺的租金可以高达每月十万甚至二十万港币的租金,这也是香港大排档逐渐消失的另一个原因。

新生代顾客对于服务和食品安全、环境质量以及口味都很在意,而这些,大排档并不具有多大优势,特别是在食品安全方面。

虽然现在香港 *** 也有在做大排档保护工作,一些美食家比如蔡澜也有在帮忙宣传,但是大排档逐渐减少的趋势依然明显,也许它最终会消失不见,这实在是很可惜。

十款香港必吃美食

有「美食天堂」之誉的香港是实至名归的,皆因要你找一个本地人告诉你香港有什么美食,想必说也说不完。 这篇文章会分享10 款地道的香港美食。


点心

提到广东最有名的菜款,一定非点心莫属。 点心泛指在蒸笼蒸熟的一系列小口精致菜式。 无论你较喜欢甜食或是咸点,款式丰富的点心都一定能满足你的味蕾。


虾饺

想吃咸的,试试有名的虾饺和烧卖;想吃甜的,不妨来一笼热腾腾的馬拉糕!


马拉糕

烧味

本地人最喜欢的,是又好吃又便宜的「烧味」,即是所有港式烤肉,如叉烧、烧鹅、烧腩仔等等。 在烤肉时会涂上一层浓郁的烧烤汁,让制成品香气十足。 作为一个「食肉兽」,烧味是绝不容错过。


烧鹅


烧肉

珍珠奶茶

虽然珍珠奶茶源于台湾,但它在曾香港卷起了一个热潮,其地位有如咖啡一样重要。 珍珠奶茶混合奶、各种中西式茶底、糖同特色的配料如木薯粉制的「珍珠」。 走到街上,你或会为看到手持珍珠奶茶人数之多而感到惊讶。


珍珠奶茶

煲仔饭

煲仔饭,顾名思义是用「煲仔」煮的饭,其独特之处在于烹煮过程中,在炭炉上加热时底部会产生一层脆脆的饭焦,甘香脆口,乃煲仔饭之精华。 配料方面是颇为自由多元化的,例如冬菇滑鸡、窝蛋牛肉和鼓椒排骨等。

鸡蛋仔

说到窝夫,你可能会想起西式的比利时窝夫,但香港的窝夫「鸡蛋仔」却是街知巷闻的地道街头小食。 与西式的基本材料相似,鸡蛋仔有面粉、牛奶、油、糖及鸡蛋,但面糊会放在一个独特的模上加热,让成品看起来像一伙伙相连的小型鸡蛋之模样,故有此名。 港式鸡蛋仔口味层出不同,有巧克力、咸蛋黄、抺茶红豆和咖啡等等,新鲜制成的鸡蛋仔是外脆内软,充满蛋香。


港式鸡蛋仔

菠萝包

如你是个「面包控」,中式饼店会是你的天堂。 但如要选出一个本地人更爱的面包,一定莫过于菠萝包。 菠萝包没有菠萝成分,其名之由来乃因其外貌在烤过后像菠萝的外皮一样。 吃一口,你会尝到脆香的外皮和软糯的包身,一试难忘。


菠萝包

车仔面

另一款本地平价美食是车仔面,食客可按自己喜好从一系列的配料中挑选自己想吃的,拼凑成一碗属于自己的面。 受欢迎的配料包括咖喱鱿鱼、白萝卜和牛腩等。


车仔面

大排档

大排档是香港本地著名的户外厨房,本地人喜欢其两个特色:「镬气」和人情味。 「镬气」是一种独特的香味,技巧在于对炉火温度的拿捏,配合铁镬和镬铲的舞动、加上经验,方能带出。 而人情味当然是厨子与食客之间的窝心交流,简单的嘘寒问暖已经带出了连锁店不能提供的情怀了。


大排档炒饭

云吞面

云吞包裹着猪肉和虾子,由新鲜鸡蛋做成的面条幼细弹牙,两者泡在热腾腾的清汤里一并吃,是居外地港人最想念的一道简单暖心料理。


云吞

蛋挞

蛋挞在港人心目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无论是早餐或是下午茶小吃,都不会有人拒绝这个诱人的小家伙。 蛋挞外皮为脆香的牛油饼皮,中心是特调的鸡蛋浆,新鲜出炉的时间吃是更好不过了。


蛋挞

撑住!香港绿皮大排档!

绿皮排,又名茶档,自四五十年代起在香港开创。以绿棚铁皮搭建而成,内蕴传统滋味,它代表着香港的旧式风情。


就在几天前,位于深水涉的老字号绿皮排「长发面家」宣布结业,让大家大感不舍。


随着岁月更迭,如今街头上的绿皮排,已愈发稀少...



炳记茶档


大坑的炳记茶档,名声远播,创于上世纪50年代,矗立于两座唐楼间狭窄的小巷,是比较有名的绿皮排档。


(图片源自:Instagram@suri___k)


茶档早期只售卖奶茶多士,专做街坊生意,后来因其菜品好吃加上特色,登上不少杂志及美食网站。


不仅如此,这里也成为了年轻潮人的聚集点,连陈奕迅都是它家的常客。


陈奕迅经常光顾炳记茶档


招牌猪扒面和奶茶备受食客推崇。


其中猪扒面为每台必点,猪扒被裹上炒入味的酱汁,再配上以猪骨汤熬制而成的汤底, 相当惹味。


(图片源自:Instagram@kobiiiiii)

爱文生


说到大排档,不少人都推荐爱文生。爱文生是香港大排档中的老字号,常年都需要排长龙。


(图片源自:Instagram@mikemikecat)


在爱文生,没有昂贵的食材、精致的料理,有的只是火光四溅的市井气息、飘香的香港家常小炒,和一群普通香港老百姓大快朵颐的模样。


(图片源自:Instagram@mikemikecat)

水记


位于中环吉士笠街斜路上的「水记」在区内屹立60多年,自创立以来坚持只采用由本地屠宰场出产的新鲜活牛肉及新鲜牛杂。


(图片源自:Instagram@zhouzhou925;

@pannkie;@sallyhosokawa)


因肉质上盛而且所有食材都由主理师傅每日手工斩件、烹熬制成,深受欢迎,除了中环区内街坊支持,更有不少人专程一早到小店朝圣。


(图片源自:Instagram@chunglo128)


必试爽腩河及牛沙瓜河,前者采用「?腩」,薄软富胶质,爽软不硬。而后者采用市面比较少见的「牛沙瓜」(即牛只的第4个胃)制成,口感爽脆而不失嚼劲。


因牛沙瓜体积少,比较罕有,有兴趣的朋友不防一试!


(图片源自:Instagram@pacoy365)

顺兴茶档


位于天后的这家地道茶餐厅已经经营了超过半个世纪,其中滑菠萝包和滑蛋叉烧饭是店内的招牌菜。


(图片源自:Instagram@ganregina)


特别推荐菠萝包,脆脆的菠萝包烤得热辣,内夹厚实的滑蛋,蛋香四溢,牛油微微融化,一口下去,半溶的口感和丰富的层次感充满味蕾。


(图片源自:Instagram@feivouritefood)


滑蛋叉烧饭同样是不可错过的选择,丰盛的份量足以让你充饥,滑蛋的细腻和叉烧的肥瘦适中,配以甜鼓油和香葱,不一会儿就会食光整盘!


(图片源自:Instagram@littlefoodiejojo)

兰芳园


兰芳园为 *** 奶茶的创始者,虽然它真的被推了很多遍,都被博主们推烂了,但拿着他们家的奶茶,在茶档面前拍照真的好出片!


(图片源自:Instagram@h.ling1075)


点上一杯奶茶,随手一拍,就很值得一来。注意:绿皮档的店铺在中环,不是尖沙咀那家。


(图片源自:Instagram@chikafuchigami)

胜香园


说到绿皮档,不得不提到胜香园,毕竟也是硕果仅存的排档之一。大批客人愿意顶着香港夏季高温排队,且坐在半露天座位区用,可见受欢迎程度。


(图片源自:Instagram@_____cynthia7_____)


店内招牌必点的料理是番茄鲜牛通粉、牛油柠檬蜜糖脆脆,口味独树一帜,如果没试过的话,到这里记得品尝一番。


(图片源自:Instagram@lixuewen9;

@goodfoodinmacau)

标签: 大排档 香港 菜单 特色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