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黄油这四个字,相信熟知烘焙的人都会对它敬而远之;然而,不懂烘焙的人,却一直云里雾里,一直吃着它产生出的产品,或许没多去介怀它对自己带来什么坏处和口味的不一样。所以植物黄油为什么现在那么不被待见呢?我们先去了解下植物黄油~
植物黄油是什么?
黄油最简单的划分是植物黄油和动物黄油,现在被广泛运用于烘焙食品,还有一些奶茶的奶盖、薯条、冰激凌、薯片等。植物黄油在化学理论上被称为氢化油,是以大豆等植物油和水、盐、奶粉等加工而成。动物黄油的话则是由牛奶中的脂肪分离出来的,口感上吃过的人都知道,口味是完全不一样的级别,而且价格比较贵。
不说不知道,据广州媒体报道,在同一间超市里,95种饼干里有36种含人造脂肪,51种蛋糕点心里有19种含人造脂肪,16种咖啡伴侣全部含人造脂肪,31种麦片里有22种含人造脂肪。而这些标明是“奶油”的成分,也有可能是被简写的植物黄油而已!
植物黄油有什么危害?
曾有一篇报道曾随机街上采访一些市民,除了烘焙人以外,大部分市民都认为:植物奶油没什么危害,可能是脂肪含量比较低吧?相信烘焙人听到这话,也会不禁笑一笑,曾经自己也确实是这么想的,毕竟是植物啊?看起来就更减脂的感觉。
如若你身边的人都是这样想的话,我建议你把这篇文章转发出去告诉大家:植物奶油是“假油”,身体根本无法被代谢出去,对健康危害甚大,如:促进血栓形成,促进动脉硬化;影响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所以那些零食(如夹心饼干,蛋黄派等)真的一定要少吃!另外,也会更胖!薯条薯片也要切记少碰为妙,你不会想到这看似普通的膨化食品,也是由植物黄油加工而成的!所以大家如果可以控制的话,尽量少用植物黄油,转用动物黄油,并且少吃为妙,为自己的健康负责任!
烘焙人如何熟悉运用动物黄油?
尽管烘焙人都知道使用动物黄油,但是真正用起来,大家却傻傻分不清楚,甚至不懂如果正确使用,先为大家科普下动物黄油的种类:
发酵黄油:即添加乳酸菌进行发酵的黄油,并且有稍许酸味。欧洲人通常使用此款黄油。
非发酵黄油:未经过发酵制成而成的,日本人的更爱!
无盐黄油:也叫无盐奶油!无盐奶油!无盐奶油!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之前很多人会问,维维老师是不是说错啦!其实并不是哦!大家一定要注意,这是无盐黄油的别称!
含盐黄油:也称为咸黄油,盐分规定在18%以下。
动物黄油使用得小技巧
① 黄油如何使用?
黄油储存通常需要放在冷冻层,如果拿出立刻使用,简直是在考验自己,或是太看得起你的机器了。所以必须记得先软化使用。
软化的 *** :
室温下软化,记得要切成小块哦!
微波炉加热,注意时间的控制,更好是几秒几秒的去软化,不然很容易变成液态。
隔水加热,把黄油放在盆中,准备一盘热水,把黄油放进去,慢慢待它软化即可。
② 黄油软化到什么状态?
用手指戳入黄油,一戳到底无障碍,那就是黄油已经够软了。
③ 面包中的后油法是什么?
面团搅至出筋,抻膜会易破洞后,黄油再放入继续搅拌。
不知道大家对工业润滑油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工业润滑油的主要元素吗?今天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工业润滑油的主要元素以及工业润滑油的分类吧。
工业润滑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热氧化稳定性,抗乳化性,过滤性,水解安定性保护等性能。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工业润滑油的分类吧,如下:
1.液体润滑油:主要有合成油、动植物油等等,市场上常见的润滑油是由基础油添加剂组成。
2.半液体润滑油:又叫干油、黄油,它是在液体润滑油中加入稠化剂而成的半固体膏状物。通常市场上常见的润滑脂是由基础油添加剂、稠化剂成分组成。
3.固体润滑油:将固体粉末、复合材料和薄膜来代替润滑油、脂,主要用于强辐射、高压、高温、低温、真空等特殊工况,不容易维护和无法供油的场景。常见材料有尼龙、石墨、铅、聚四氟乙烯、二硫化钼等。
那么哪家的工业润滑油值得购买呢?TOP1润滑油就相当的优秀。二硫化钼润滑脂系列具有良好的抗磨性,特别对微震引起的部件磨损起到更好的抗磨保护作用,适用于工作温度在-20 ~120℃范围内的钢厂、矿山建筑,起重、注塑等机械的齿轮、轴承的润滑。
不论是卡车还是客车,轮毂作为整个车轴的重量担当,而轮毂轴承做为关键设备,其维护保养非常关键,一旦缺少润滑,轻则轴承抱死,重则车毁人亡,所以对大车司机来说,定期维护保养轮毂和定期更换发动机油一样关键,都是要一定要记得的事。
现在大部分的轮毂都不是长寿命轮毂,都是要用脂来进行润滑的,也就是说要打黄油。而这个工作只能由人工来完成,也许司机本人不做,但可以出钱找专人来做,如保轮行业的人。保养周期,好的润滑脂8-10万公里,差的一般也就5-8万公里,有的按时间,半年或者1年都必须要维护了,这关乎安全。
但是黄油也就是润滑脂也有很多种类,用错了也会造成车辆的早期损坏,今天就简单的给大家聊一下咱们卡车上常用的几种黄油类型和怎么选用。
● 常用的润滑脂有3种 他们分别是什么
1:钙基润滑脂
基润滑脂更大的特点是呈黄色,早期的卡车上都使用这种润滑脂,黄油这一沿用至今的叫法就来源于此。由于钙基润滑脂是由动、植物油和石灰制成的润滑油,以水为胶溶剂所得到的,它的更佳工作温度为-10℃~60℃之间,它的缺点是在100℃的时候就会水解也就是化掉了,这时它就失去了润滑作用,因此钙基润滑脂在汽车上已经被稳定性更好的锂基润滑脂所替代。
2:通用锂基润滑脂
用锂基润滑脂,是锂基润滑脂里的一种,它的特点是抗水性、机械安定性、防锈性较好,同时它的适用温度也较为宽泛,-20℃~120℃的温度区间它均能满足润滑需求,咱们卡车上的鞍座、万向节以及转向节平面轴承等地方,适用于通用锂基润滑脂,通常停车场里给底盘打黄油的,就是使用的这种润滑脂。不过因为它的耐温性还是达不到轮毂的要求,这就得让另一种锂基脂上场了。
3:极压锂基润滑脂
极压锂基润滑脂就是咱们通常俗称的高温黄油,它的特点是能在160℃的温度下保证润滑性,对于车辆轮毂轴承这个需要在高温、高转速和极压状态下运行的部件来说,通用锂基脂很难达到轮毂轴承的要求,因为通用锂基脂会在高温环境下导致油脂分离失去润滑作用,所以极压锂基脂就是不二之选。
● 润滑脂也有标号 我该怎么选用呢
润滑脂的标号划分是根据锥入度的数值来确定的,锥入度数值越大表明润滑脂越稀,反之则越稠。简单的来说就是1号稀、3号稠。现在咱们卡车上使用的基本上是2号和3号润滑脂。选用润滑脂也和咱们选购卡车一样,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运营线路来选择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面我们以壳牌佳度系列润滑脂来举例说明。通常来说,长期处于标载并且日常运行线路为平原的卡友,就可以选用壳牌佳度S2润滑脂,因为不管从便于加注和减小摩擦阻力来讲,以上条件下运行的卡友都比较适合用这个S2润滑脂。
咱们经常跑山区的卡友,需要频繁的使用制动,而制动鼓所产生的热量会传到轮毂,使轮毂轴承的温度大大升高,经常会超过120℃。从保证润滑的角度来讲,我们跑山区的卡友就比较适合使用佳度S3型号的润滑脂。相信通过上面的简要介绍,相信大家对咱们车上所使用的润滑脂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了该怎么样去选择适合咱们自己的润滑脂。
科技日报记者赵汉斌
核桃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但易氧化、存储时间短限制了应用。记者9日从云南农业大学了解到,该校盛军教授、田洋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副研究员罗嘉等人,在不添加增稠剂的情况下,成功制备出食用油凝胶,使核桃油变成固体“植物黄油”。国际期刊《食品凝胶》在线发表了相关成果。
研究示意图。云南农业大学提供
我国核桃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之一,云南省核桃种植面积居全国之首。2022年,云南核桃产量达191万吨。核桃含油量约65%,核桃油中优质多不饱和脂肪酸丰富,亚油酸约占60%,α-亚麻酸约占10%。当今,健康生活提倡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同时降低动物源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消除反式脂肪酸。“因此,将核桃油凝胶化替代传统塑性脂肪,是增加核桃油利用、促进居民健康的一种有效途径。”盛军介绍。
研究团队以具有特殊结构和生物降解性、机械性能优越、表面活性强的食用纳米纤维素作为唯一凝胶因子,以核桃油为载体,通过乳液模板法,成功构造出性能良好的核桃油凝胶,使核桃油变身“植物黄油”。
在乳液阶段,食用纳米纤维素吸附并紧密包裹在核桃油油滴表面,形成不均匀的致密网格结构,降低液滴的聚集;经过冷冻干燥后,其结构产生形变,获得油脂结合能力强、凝胶强度大、稳定性好的核桃油凝胶。由于纳米纤维素可定向“裁剪”,因此可构造不同性质的多不饱和油凝胶,这为核桃油的多元化利用,以及可调控食用纳米纤维素油凝胶的应用提供了新路径。
“这一技术 *** 的创新和突破,延长了核桃油保质期,增加了核桃油的食用范围和应用场景,使核桃深加工增加了新品类,延长了核桃产业链,突破了产业的痛点。”论文共同之一作者、云南农业大学李秀芬博士说,相关成果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食用油的油凝胶化,用核桃油按需开发功能性油脂产品。
(来源:科技日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
新技术把核桃油变“植物黄油”科技日报昆明5月9日电 核桃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但易氧化、存储时间短限制了应用。记者9日从云南农业大学了解到,该校盛军教授、田洋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副研究员罗嘉等人,在不添加增稠剂的情况下,成功制备出食用油凝胶,使核桃油变成固体“植物黄油”。国际期刊《食品凝胶》在线发表了相关成果。
我国核桃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之一,云南省核桃种植面积居全国之首。2022年,云南核桃产量达191万吨。核桃含油量约65%,核桃油中优质多不饱和脂肪酸丰富,亚油酸约占60%,α-亚麻酸约占10%。当今,健康生活提倡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同时降低动物源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消除反式脂肪酸。“因此,将核桃油凝胶化替代传统塑性脂肪,是增加核桃油利用、促进居民健康的一种有效途径。”盛军介绍。
研究团队以具有特殊结构和生物降解性、机械性能优越、表面活性强的食用纳米纤维素作为唯一凝胶因子,以核桃油为载体,通过乳液模板法,成功构造出性能良好的核桃油凝胶,使核桃油变身“植物黄油”。
在乳液阶段,食用纳米纤维素吸附并紧密包裹在核桃油油滴表面,形成不均匀的致密网格结构,降低液滴的聚集;经过冷冻干燥后,其结构产生形变,获得油脂结合能力强、凝胶强度大、稳定性好的核桃油凝胶。由于纳米纤维素可定向“裁剪”,因此可构造不同性质的多不饱和油凝胶,这为核桃油的多元化利用,以及可调控食用纳米纤维素油凝胶的应用提供了新路径。
“这一技术 *** 的创新和突破,延长了核桃油保质期,增加了核桃油的食用范围和应用场景,使核桃深加工增加了新品类,延长了核桃产业链,突破了产业的痛点。”论文共同之一作者、云南农业大学李秀芬博士说,相关成果,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食用油的油凝胶化,用核桃油按需开发功能性油脂产品。(记者赵汉斌)
黄油,白脱,炼乳、奶油,掼奶油……分别都是什么,有什么不同?老周
摘要:喜欢西点的朋友经常会注意到,有黄油,白脱,炼乳、奶油,掼奶油,鲜奶油这些名字,那么这些看起来很接近的名字,分别是什么东西,又有哪些不同与相同之处?
喜欢西点的朋友经常会注意到,有黄油,白脱,炼乳、奶油,掼奶油,鲜奶油这些名字,那么这些看起来很接近的名字,分别是什么东西,又有哪些不同与相同之处?
今天咱们就一个个来科普:
首先是黄油,英文是“Butter”,是用牛奶加工出来的一种固态油脂,将牛奶中的稀奶油和脱脂乳分离后,使稀奶油成熟并经搅拌而成。简单说就是把新鲜牛奶搅拌之后,把上层的浓稠状物体滤去部分水分之后的产物。优质黄油色泽浅黄,质地均匀、细腻,切面没有水分渗出,有着浓郁的奶香味。
黄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上古时代,最早是由生活在草原和高寒地区的游牧民族发明的,作为一种非常珍贵的食物。古印度的历史记载中也出现了黄油,但当时人们是把黄油当做药品、化妆品和祭祀用的祭品。古罗马时代,黄油已经出现在餐桌上,但在古罗马的上层,对黄油嗤之以鼻,认为是一种上不得台面的低俗食物,只有高卢人,日尔曼人这样的蛮族才去食用。
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才将黄油看作是“高档”食品。当时的法国,黄油还被用来美容。从18世纪开始,餐桌上出现了专用盛放黄油的黄油盘,尤其是白银黄油盘,更是上层显摆财富的一种标志。
1879年的离心分离技术的发明,使得黄油的大规模量产成为可能,黄油也不再是一种象征奢侈的高档食物,19世纪开始,黄油开始成为寻常百姓家的食物。
此后随着铁路的出现,再加上运输过程中冷藏技术逐渐普及,黄油更是走遍欧洲各地,逐渐成为西方人最重要的烹饪油,取代传统的动物油,植物油来烹调菜肴。
今天,黄油已经成为高级烹调和日常烹调不可缺少的配料,也是很多西点的重要原料。
接着说说白脱,其实白脱就是黄油的英语“Butter”的音译。在上海话里,这样直接来自英语音译的情况很多,咖啡、沙发这些耳熟能详的就不用赘述了,还有水门汀就是水泥的英语cement、斯达特是启辉器的英语starter、卜洛头就是插头的英语plug、斯迪克就是手杖的英语strck,还有斯别灵锁,斯别灵是弹簧的英语spring,所以斯别灵锁就是弹簧锁……
所以白脱就是黄油,完全就是一回事。
再说炼乳,英文是“condensed milk”,直译就是浓缩牛奶,是用新鲜牛奶或羊奶经过消毒、浓缩制成,更大的特点是可以长时间贮存。通常是将新鲜牛奶经真空浓缩或其他 *** 除去大部分的水分,浓缩到只有原体积25%到40%左右的乳制品,再加入蔗糖装罐制成的。由于炼乳加工过程中要加入大量蔗糖,所以甜度很高,食用时通常会加5到8倍的水来稀释。不过,随着甜度降低,蛋白质和脂肪的浓度也同步下降,有时候甚至只有新鲜牛奶的一半。如果要让炼乳的蛋白质和脂肪的浓度接近新鲜牛奶,那么甜度会很高。
炼乳据说是美国人葛尔·波顿在远洋航行时,因为新鲜牛奶无法长时间保鲜,婴儿吃不到牛奶而夭折,下决心要研究牛奶的保鲜。最后他发明了减压蒸馏的法,大大提高了牛奶保鲜时间,并在1853年创办了世界上之一个炼乳加工厂。1884年,迈恩伯格在巴斯德高温灭菌法的基础上发明了新的牛奶浓缩 *** ,并在炼乳装罐后再进行高温灭菌处理,生产出了可长期保存的无糖炼乳。
现在根据原料和添加的辅料不同,炼乳可以分为加糖炼乳、淡炼乳、脱脂炼乳、半脱脂炼乳、花色炼乳、强化炼乳和调制炼乳等。尽管现在牛奶保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新鲜牛奶也能保存很长时间。但是,对鲜奶的浓度、风味以及营养等方面的特殊要求,采用适当的浓缩技术生产出来的炼乳,依然还是有一定的市场。
奶油是最为耳熟能详的名词,英文是“cream”,是从牛奶或羊奶中提取的黄色或白色脂肪性半固体物质,是由未均质化之前的生牛奶顶层脂肪含量更高的那一层奶皮加工后得到的乳制品。生牛奶静置一段时间之后,密度较低的脂肪便会上浮到顶层,形成奶皮。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通常是采用分离器离心机来完成。在许多国家,奶油都是根据脂肪含量不同分为不同的等级。
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古印度人就已经掌握了原始的奶油 *** *** 。把新鲜牛奶静置一段时间,就会产生一层飘浮的奶皮,奶皮的主要成分就是脂肪。印度人把奶皮捞出装入皮口袋,经过反复拍打、搓揉,就得到了奶油。但这种加工 *** 很费时间,而且产量也很小。
公元前2000多年,古埃及人也学会了 *** 奶油。后来,埃及人的奶油 *** *** 被希腊人和罗马人带到了欧洲。但当时奶油并不是用来食用,而主要是作为化妆品涂抹在脸上——简直无法想象,这么油腻的奶油抹在脸上,会是什么感觉?
中世纪欧洲出现了手摇搅拌器,大大提高了提取奶油的效率。1879年,瑞典的德·拉巴尔发明了奶油分离机,这是借助滚筒产生的离心力,利用奶油与脱脂奶的不同比重,分离出奶油。19世纪,加工工艺进一步成熟,奶油的生产也更为普及。
奶油颜色为浅黄色,有着浓郁的奶香味,口味微甜,口感细腻丝滑,入口即化。现在是 *** 西点的重要原料。
奶油根据原料不同,分为动物奶油和植脂奶油两大类,动物奶油是由牛奶中的脂肪分离获得的,植物奶油是以大豆等植物油和水、盐、奶粉等加工而成的。从口感上说,动物奶油口味更细腻柔滑一些。植脂奶油热量要比动物性奶油少一半以上,而且饱和脂肪酸也更少,还不含胆固醇。从健康角度,植物奶油更健康。
按照制造 *** 不同,则可以分为三大类:用杀菌稀奶油制成的鲜制奶油;用杀菌稀奶油经过添加发酵剂发酵制成的酸制奶油;用熔融了的稀奶油或奶油制成的重制奶油。
相比黄油,奶油是半固体,是从新鲜牛奶中脂肪含量更高的奶皮制成的。黄油则是固态油脂,是将新鲜牛奶搅拌后上层的浓稠状物体过滤掉部分水分支撑的。
奶油主要成分是脂肪和蛋白质,质地非常细腻,但是热量很高。黄油的主要成分是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等。
奶油主要用于 *** 西式点心,起到提升口感,增加香味的作用。黄油则更多作为西餐的烹饪用油。
不过,现在西点中很多都不是采用奶油,而是从成本考虑,采用人造奶油。所谓人造奶油,英文是Margarine,这是从希腊语“珍珠”(Margarine)一词转化来的,因为人造奶油在 *** 过程中流动的油脂放出珍珠般的光泽而得名。所以也根据英文音译,人造奶油也叫麦淇淋。人造奶油是用植物油加部分动物油、水、调味料经调配加工而成可塑性很高的油脂品,主要成分是植物奶精,实际上是氢化植物油、淀粉水解物、一些蛋白质成分和其他食品添加剂的混合物。氢化植物油含有"反式脂肪酸",大量食用对健康有害。
还有一种鲜奶油,也叫淡奶油,或者简称鲜奶、淡奶,在英文里和奶油都是cream,广东、香港根据英文音译叫忌廉。和奶油一样是从牛奶中提取的脂肪,打发成浆状。但是现在市面上,出于成本考虑,几乎都是人造鲜奶,也叫植脂鲜奶。不是从牛奶中提取,而是将植物油氢化之后再加入能产生奶香味的香精制成。植脂鲜奶常态下是液体,冷冻成形后切成所需要的大小。使用时再化成液体,隔着冰水用打蛋器搅打,打到体积膨大,能拉出成形而且不会软塌,就可以作为鲜奶的替代品进行裱花,或者用在咖啡、冰淇淋、水果、点心上。
最后还有一种,掼奶油。“掼”在上海话里就是“扔”的意思,当然掼奶油不是要扔掉奶油的意思,而是指在搅拌的时候就类似于“扔”的动作。所以,掼奶油又叫搅打稀奶油,是将含脂率35%左右的新鲜奶油,再加入蔗糖以增加甜度和粘度;再加入稳定剂,以提高起泡性和气泡产生后的持久性;最后通过机械方式混入空气,使稀奶油进一步膨胀,最后形成类似冰淇淋半融化状态。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用来作为制造冰淇淋、面包、蛋糕、色拉、汽水等食品的原料,掼奶油具有质地柔滑,口感醇厚的特点。
老大昌和凯司令这两家老字号的西点商家,掼奶油都是招牌产品。有人把红宝石的拳头产品奶油小方也叫作掼奶油,那就打错也错了。奶油小方是在英式奶油蛋糕基础上进行了改良而成,其实就是海绵蛋糕夹奶油,最上面一层是用天然奶油进行裱花,而不是冰淇淋半融化状态的掼奶油,所以奶油小方是名副其实的。
黄油,炼乳,奶油,掼奶油,其实都是从牛奶中利用不同的加工工业 *** 出来的,只是成分、形态、口感不尽相同,可以说是同门兄弟。
(本文图片来自 *** )
老周,本名周明,曾用网名光亭,长期从事军事战史研究,曾多次在凤凰卫视、上海电视台担任军事栏目嘉宾。出版过二十多本军事书籍,可在 *** “知兵堂书店”、某宝网店“知兵堂书店”上咨询购买。现在喜马拉雅上有个人专栏“老周军事”, *** 军事类音频节目。在各大视频平台都开设“老周新观察”视频号,解读军事热点,敬请支持。
润滑脂的颜色,有什么奥秘?润滑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黄油。
市面上我们常常能看到各种各样颜色的润滑脂,浅黄色的、深黄的、红色的、蓝色的。
这么多颜色,颜色有什么含义吗?哪种颜色的更好?
我们需要来了解一下润滑脂的构成:
润滑脂是由基础油、稠化剂、添加剂等组成的。
1、基础油的颜色
不同原油产地,不同的提炼技术等都会造成基础油颜色的差别。基础油的颜色本身并不是一项质量指标,但通常,经过加氢处理深度提炼的基础油,杂质会更少,他们的颜色会相对浅一些。
2、添加剂的颜色
不同的润滑油要添加不同的添加剂以达到更佳的润滑保护效果。例如发动机油当中就有:粘度指数改进剂,抗氧化剂,清洁分散剂,抗泡剂,防锈剂,抗磨剂,抗乳化剂等等。所有这些添加剂都有各自不同的颜色,体现在润滑油的颜色就会有不同的变化,或更深,或更浅,不可一概而论。
3、特殊染料的颜色
有时要在某些润滑油、润滑脂当中加入某种特定染色剂以改变它们的本来颜色。这么做的目的有时是为了起到警示作用以区别其他润滑油,有时是为了区别不同的产品线,染色剂不会起任何润滑保护的作用。
综上而言,单纯从润滑油、润滑脂颜色变化的更深或更浅,是不能够判断出它们内在品质变化的。
总结
润滑脂的性能和颜色并没有直接关系,颜色浅的不一定是性能好的,颜色深的也不一定是性能差的。
有一些客户问我:“唉,小津,高温脂和黄油区别是什么啊,总听见这两个词,却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所以津冠润滑脂的小津就给大家介绍下高温脂和黄油区别是什么。
一、什么是黄油,什么是高温脂
黄油是钙基润滑脂的一个别称。在润滑脂行业早起,都是人工合成的润滑脂,使用的都是钙皂作为稠化剂,动物油作为基础油,合成而成,产品呈黄色,所以当时人们用黄油称呼当时的钙基润滑脂。
高温脂是润滑脂中的一种,是一种可以在高温环境下仍可以保持润滑作用的润滑脂,同时具备优良的抗压能力,适合于高温重载设备。高温脂使用的稠化剂和油的不同,能够达到的高温程度也都不一样,同样的颜色也都各不相同。有的高温脂可以达到600℃高温。
二、黄油和高温脂的区别
钙基润滑脂具有较好的抗水性,能在比较潮湿的环境下具有良好的润滑效果,工作温度不超过60℃,不耐高温。同时具有良好的剪短安定性和触变安定性。
高温脂是润滑脂中的一种,专门用于高温环境下设备的润滑,具有耐高温抗压等优点,工作温度在-50℃-280℃。
总结下,黄油抗水性比较好,稳定性好,但不耐高温,应用相对广泛些;高温脂是一种针对高温环境下使用的特殊润滑脂,具备耐高温,抗压等特点,应用范围只在高温环境。
三、高温脂的种类
1、全氟高温特种润滑脂
全氟高温特种润滑脂,用含有聚四氟乙烯颗粒作为稠化剂,合成的全寿命高温润滑脂。
拥有-40℃-300℃的工作环境,极佳的高温稳定性和抗氧化性;拥有良好的高承载能力,低挥发磨损;抗燃烧、抗腐蚀、抗辐射;耐水、耐油、耐真空、耐绝大多数有机溶剂及强酸;与绝大多数橡胶、塑料良好相容。
适用于薄膜伸拉幅机轴承、热定型机传输送带轴承、高温烤漆炉链条轴承、PTA离心机差速器轴承;适合于高温高负载的机械设备的润滑。
2、600℃特高温润滑脂
600℃特高温润滑脂,使用无机稠化剂,和特种高级合成油,并添加多种添加剂精致而成的高温脂。
拥有高达600℃高温下的热稳定性和高温下良好的润滑性能;同时抗氧化,极压耐磨,在高温和恶劣工作环境中也能发挥优异的润滑作用。
适用于水泥、陶瓷、玻璃、冶金等行业高温低速高负荷,重负荷高温平面摩擦部位润滑。
3、280℃高温合成润滑脂
280℃高温合成润滑脂使用聚脲稠化剂,进口合成油,同时添加多种高效添加剂调配而成。
拥有-20℃-250℃,短期使用高达280℃的工作环境。具有良好的高温润滑性能;良好的极压抗磨性能;优良的介质稳定和抗磨性能;具有良好的抗水减噪功能。
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印染、纺织、石油、电力、轻工等行业高温设备各部位的轴承润滑。
4、窑车轴承专用高温润滑脂
窑车轴承专用高温润滑脂,专门为窑车的轴承研发生产,以特种有机稠化剂,特种硅油,抗氧、极压等添加剂精致而成。
本产品适合窑车轴承的使用环境,具有在高温、重负荷的条件下仍具有优异的润滑效果。工作温度可达-40℃-300℃,同时具有抗氧化性、抗水性。
广泛应用于各种焙烧窑窑车轴承的润滑,例如电瓷制造、耐火材料制造的隧道窑车轴承等高温轴承的润滑。
以上就是津冠润滑脂的小津给大家说明关于高温脂和黄油的区别,黄油是润滑脂的别称,高温脂是润滑脂中的一种,希望对于大家有所帮助。
定义
按照《成品油办法》(商务部令2006年第23号)第四条,成品油是指汽油、煤油、柴油及其他符合国家产品质量标准、具有相同用途的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等替代燃料。
成品油:是经过原油的生产加工而成,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6类。其中,石油燃料产量更大,约占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各国都制定了产品标准,以适应生产和使用的需要。
分类
汽油
消耗量更大的品种。汽油的沸点范围为30~205℃,密度为0.70~0.78克/立方厘米,商品汽油按该油在汽缸中燃烧时抗爆震燃烧性能的优劣区分,标记为辛烷值70、80、90或更高。标号逾大,性能逾好,主要用作汽车、摩托车、快艇、直升飞机、农林用飞机的燃料。
喷气燃料
主要供喷气式飞机使用。沸点范围为60~280℃或1 50~315℃(俗称航空汽油和航空煤油)。为适应高空低温高速飞行需要,这类油要求发热量大,在-50℃不出现固体结晶。
煤油
沸点范围为180~310℃主要供照明、生活炊事用。要求火焰平稳、光亮而不冒黑烟,产量不大。
柴油
沸点范围有180~370℃和350~410℃两类。对石油及其加工产品,习惯上对沸点或沸点范围低的称为轻,相反称为重。故上述前者称为轻柴油,后者称为重柴油。商品柴油按凝固点分级,如10、0、-10、-20等,表示适用的环境温度,柴油广泛用于使用柴油内燃机的车辆(包含火车)、船舰以及柴油锅炉。由于高速柴油机(汽车用)比汽油机省油,柴油需求量增长速度大于汽油,一些小型汽车也改用柴油。
石油溶剂
指石油醚、190#、200#溶剂油。其中石油醚分30~60度、60~90度、90~120度三种,溶剂油以油品的干点为牌号,分别用于香精、油脂、油漆行业、试剂、橡胶加工、涂料工业做溶剂,或清洗仪器、仪表、机械零件。炼油装置生产的是采取各种精制工艺制成的基础油,再加多种添加剂,因此具有专用功能,附加产值高。
润滑脂
是润滑剂加稠化剂制成的固体或半流体,用于不宜使用润滑油的轴承、齿轮部位。常见的钙基和锂基两种,钙基脂俗称黄油,用量更大,用途最广,适用于大多数情况下的设备润滑,锂基脂适用于使用温度相对较高的环境。
石蜡油
包括石蜡(占总消耗量的10%)、地蜡、石油脂等,按用途可分为工业级、化妆级和食品级三档。石蜡主要做包装材料、化妆品原料及蜡制品,也可做为化工原料产脂肪酸(肥皂原料)。
石油沥青
主要供道路、建筑用。
石油焦
用于冶金(钢、铝)、化工(电石)行业做电极。
说起黄油,大家都不陌生。即使没见过黄油,也吃过那些各式各样的黄油面包,黄油饼干。然而,有不少人还不知道黄油其实是一种乳制品。
黄油(butter),有时也被称为奶油或牛油。根据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与butter对应的是黄油或者奶油,而与cream对应的是稀奶油。
黄油的历史:可吃,也可用
说起来,黄油也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食品。最早关于黄油的记载可以追溯到4500年前的一块石灰岩上,上面以图画的形式表现了当时黄油的生产过程。除了作为食品,由于当时黄油的珍稀以及给人的纯净感,在许多文化中,它都曾被用于一些宗教仪式。
黄油在历史上的用途堪比万金油,被世界各地的人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曾经把黄油当作“早晚霜”涂在皮肤上,当作“发蜡”摸在头发上,以达到“油头粉面”的美容效果。而古埃及人则把黄油当作治疗眼部感染的药物,并涂抹在皮肤上来治疗皮肤感染和烧伤。北欧人认为食用黄油可以预防肾脏和膀胱结石。英国也有个古老的习俗,就是送给新婚夫妇一坛黄油,以祝福他们多子多福。
最初在欧洲,黄油被古罗马人和古希腊人视为野蛮人才吃的东西。直到十五世纪以后,黄油才慢慢地来了一次华丽的转身,变成了财富与奢华的象征。而这一转身并没持续多久,随着工业革命之后工业化生产的发展,黄油的生产效率得以提高,生产成本则大幅降低,原本作为奢侈品的黄油逐渐出现在了普通老百姓的餐桌上。
此外,现今还有很多艺术家以黄油为原料来创作艺术作品。
黄油雕塑作品:农家生活,作者:Jim Victor
黄油雕塑作品:玛丽莲梦露,作者:Shawn Bowman
稀奶油和黄油是什么关系?
那么黄油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呢?
牛奶是一种乳浊液,其中含有3.6%左右的脂肪。这些脂肪以小脂肪球的形式分散在牛奶中,它们的直径很小,通常在0.1-20微米之间。为什么这些小脂肪球不会聚集到一起从而让牛奶分层呢?这就得说一说乳脂的构成:乳脂中有98%以上的都是以甘油三酯为主的中性脂肪,剩下的不到2%的则是以磷脂为主的极性脂肪。这些小脂肪球最里面是疏水的甘油三酯,在甘油三酯外面则包裹了一层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膜。这层膜疏水的一侧靠着同样疏水的甘油三酯,而亲水的这一侧则露在外面,从而使得这些小脂肪球可以相对稳定地存在于牛奶中,而不会相互聚集起来。
然而,虽然脂肪球与脂肪球之间不会融合聚集,但是它们的密度毕竟还是更小一些。因而牛奶放置的时间长了,脂肪就会慢慢浮到上层。利用这个密度的差异,我们就可以通过离心的原理把牛奶分成稀奶油和脱脂奶。
稀奶油变黄油的过程。
稀奶油含有大约40%的脂肪和大约60%的水分,这些脂肪也是以脂肪球的形式分散在水中。脂肪球被外表面的膜分隔着,因而彼此不能聚合。而脂肪球周围则被连续的水包围。于是我们说这是水包油。
这时候,如果我们对稀奶油施加一个机械外力,破坏掉包围着脂肪球的膜,则可以让本来彼此孤立的脂肪球团结在一起。如果我们同时再保持一个较低的温度,让脂肪凝固(牛乳脂的凝固点在30摄氏度左右),则多余的水分就会与脂肪分离。慢慢地,凝固的脂肪小颗粒则互相粘在一起,形成一大坨。这时候,剩下的少量的水分则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了脂肪中,水包油的局面逆转成了油包水,稀奶油就变成黄油了。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通常会先对稀奶油进行巴氏消毒,一方面消灭其中的微生物,保证均一的产品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其中的脂肪酶和氧化还原酶失活,从而限制它们对乳脂的分解和氧化作用。然后,还要在稀奶油中接种特定的乳酸菌,以发酵产生黄油特有的风味物质。之后再对稀奶油进行激烈的搅打,从而完成从水包油到油包水的反相过程。最后,则是通过缓慢柔和的搅拌,让不成型的黄油块变成均一的黄油。在最后这一步,还可以加入盐份来生产咸黄油或者半咸黄油。
通常,生产1千克的黄油,需要20升的全脂牛奶(只利用其中的脂肪成分)。
黄油味美,也不要贪吃哦
黄油是美味的,法国甚至有句老话叫“没有黄油,不成大餐”。黄油可以直接涂抹在面包上食用,也可以用来烹饪其它食物,还可以用来做糕点饼干。黄油中80%以上的是脂肪,另外含有不到16%的水分,剩下的则是残留的蛋白质、糖类、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等。黄油含有较高的热量,100克黄油含有3136千焦(750千卡)的热量,比巧克力含有的热量还高出许多(100克黑巧克力含有大约2200千焦的热量)。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黄油除了能为人体提供较多的热量,还富含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尤其是维生素A,吃10克黄油就可以提供8%人体每日所需的维生素A。
然而,黄油也含有较高的胆固醇,每100克黄油含有240-280毫克胆固醇,所以被认定为是会引起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的食品之一。因此,已经有高血脂的人,黄油还是少吃为妙,不过对于脂代谢正常的人,适度食用黄油并不会对身体带来什么损害。由于黄油中的维生素在高温下容易被破坏掉,更好是直接把黄油涂抹在面包上生吃。虽然黄油也是乳制品,但是其中只含有微量的乳糖,因而即使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吃黄油也不会引起不适。
那么,每天吃一点点黄油,那买一块岂不是吃不完就要坏掉了?这倒不用担心,黄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微生物不能在上面生存繁殖,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脂肪的氧化和水解,如果储存温度过高或者包装不严,脂肪酸氧化或者水解则可能产生一些挥发性的酮类和醛类,让黄油产生难闻的气味。因此,每次食用时注意吃多少揭开多少包装,并且之后记得包好再放回冰箱。另外,如果买的量太多,可以将黄油冷冻,等需要吃的时候,记得提前五六个小时放回冷藏室解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