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半月的东海禁渔期终于结束,浙江象山热热闹闹地开渔了,也拉开了秋季旅游的序幕。如今旅游的模式越来越丰富,玩法越来越多,对于来象山旅游的朋友除了看美丽的海岛风光,品尝美味的海鲜大餐,还能坐上游船体验一把渔民生活,感受海产收获的喜悦。我已多次在石浦参加游船捕鱼,由于那种对未知的收获的期盼,让我对这个体验项目相当的喜欢,也很受广大网友的追捧。这不此次出海再次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一网竟捕上来一条野生大黄鱼,这可真是中了大奖。
2021年9月拍摄于浙江省宁波象山县。
这几年随着象山旅游的飞速发展,海洋旅游业已经相当的完善与成熟,出海拖网捕鱼、租船海钓等模式受到广大游客的喜欢。我们此次出海拖网捕鱼游选择的是象山协顺旅游公司,上船地点位于石浦渔港的渔人码头。
石浦的拖网游船有两种,分标准船和豪华船,包船价格分别是4000元和4800元,由于是非周末价格上还有优惠,可打七折。所以我们所包的豪华船(照片上的这种)费用只要3300多,最多能上20个人,总体价格觉得还行。
我们预订的是早上8点的船,整个行程两个半到三个小时左右。其实当我们上船时,发现这船比我们想象的要大,有上下两层,都可供游客乘坐,设施设备齐全,还有厨房,还能在船上将捕上岸的海产直接烹饪,只需再加1000元的费用。
发船后,我们的船快速地驶向大海深处,石浦港近海的海水都是黄色的,船开出去一段时间后,海水也变成了蓝色,这是我们向往的海水颜色。大家都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拍照留念,只不过有个别小伙伴出现了轻微的晕船现象,这也都属于正常。
我们的船长凭借着自己多年海上作业的经验,在海上聚精会神地寻找着鱼群目标。不过对于我们这些外行人来说,就是一片茫茫的大海,除了海还是海。
整个船的整体造型是一只游船,不过为了捕鱼在船尾安装有拖网的设备。船开了一段时间后,忽然停了下来,开始响起了一阵 *** 。船工们就将拖网抛入海中,锁住拖绳,船开始加大马力,拖网捕鱼正式开始。要在这茫茫大海中捕到更多的海产,全凭船长的经验。
船在海中拖了近一个小时左右停了下来, *** 再次响起。船工们换上工作服,一点点将拖网拉了上来,这也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每个人都在船尾注视着渔网。没想到拉上来后让人看着有点失落,只见整个网中一只捕蟹笼和一大铁桶占据了整个网兜,其余零星有点鱼虾。
拖网中的海产被倒了出来,摊在了船甲板上,基本以皮皮虾、小螃蟹、小鱼为主,偶尔能发现一两只稍大的梭子蟹,不过爱拍照的妹子们还是相当的兴奋,拿起螃蟹就是一系列的摆拍。
正当大家以为今天这一网将无功而返时,船工从海产堆里翻出一条通体金黄色的鱼,它就是东海最为珍贵的大黄鱼,而且个头还不小。当我之一眼看到它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由于上个世纪的过度捕捞,野生大黄鱼已经很少能捕到,整个象山一年的产量也是相当的有限,所以它的价格也是一路飞涨。
看到这条如金条般的鱼,之一次出海的女孩们更兴奋了,不仅争着合影,还关心一个问题,这鱼到底值多少钱?据船工介绍,现在象山野生大黄鱼的码头收购价在2000元左右一斤,这条鱼差不多有一斤半左右,价格在3000元。当然,如果卖给直接客户价格会更好,更高可达4000左右一斤,不知是否属实?
由于这次包船我们没有预订船上用餐,所以捕上来的海产全部可以打包带走。船上有提供泡沫箱和冰块,船工会帮我们打包好,当然你还需要支付20元一只的费用。这一网我们一共收获了8箱的海鲜。对于能收获一条野生大黄鱼,是大家没有预想到的,当然此时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不过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这条鱼该怎么处理呢?是大家一起煮了吃,还是卖了换钱,请看寒残一叶后续文章。
4.2斤!宁波渔民捕到一条野生大黄鱼,堪称海中“土豪金”“捕到一条4.2斤野生大黄鱼,卖了1.5万元!”前天,宁海县强蛟镇峡山村的一位渔老大发布在微信朋友圈中的一则消息,引起了众多人的啧啧赞叹。
由渔老大王明明提供的视频中看到,捕获的这条野生大黄鱼“卖相”特好,通体金黄,红唇细鳞,体型修长。
据介绍,王明明父子俩前天下午驾船至离村不远的宁海湾横山岛附近撒网,昨天早上去收网时发现网里除了鲻鱼和梭子蟹,还有一条金灿灿的大黄鱼。
“野生大黄鱼本就不多见,而4斤以上的更是少见。”王明明的父亲王启福打渔40年,他说在近海已经很多年没有捕到这么大的黄鱼了,因为野生大黄鱼数量稀少,所以每斤售价高达4000元至5000元,一条三四斤重的野生大黄鱼,卖到上万元很容易,而且“有市无货”。昨天他们刚在朋友圈发消息,就被一位宁波的老客户以1.5万元抢先购走 。
据了解,眼下正是野生大黄鱼最肥美的季节,因为其量少而昂贵,被称为海里的“土豪金” ,越大越贵。一般野生大黄鱼一年只能长七八两,长速较慢,长到4斤以上的大黄鱼,估计需5年以上。
王启福表示,能捕获这样罕见的野生大黄鱼,这与我国近年来持续实行的伏季休渔制度密不可分,让渔业资源得到了更好的休养生息。同时,宁波每年在象山港海域实施的数百万尾大黄鱼鱼苗增殖放流,也对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起到了重要的生态修复作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一吃就上瘾的#夏日开胃餐#?葱烧野生小黄鱼?By 菊子美食记
用料- 黄花鱼 600克
- 红葱头 5个
- 干辣椒 5个
- 姜 1小个
- 料酒 一汤匙
- 酱油 一汤匙
- 食用油 35毫升
- 大葱 半根
- 小葱 2棵
- 蒜瓣 2瓣
- 糖 少许
- 盐 适量
1、黄花鱼如图所示
2、食材准备如图所示
3、黄花鱼刮去鱼鳞,挖去内脏洗干净,用厨房纸吧水分吸干
4、把小葱切葱花备用,大葱切小段,红葱头切碎,干辣椒切段,姜,蒜切片切丝都可以
5、锅里放油烧热,把鱼下锅煎至焦黄
6、再翻面煎焦黄盛出
7、锅里留底油把切好的调味料煸出香味
8、放入煎好的黄花鱼,倒入适量纯净水,刚好跟鱼平齐即可
9、煮的过程中,调入盐,糖,料酒,酱油进行调味调色
10、煮到收汁即可出锅,盛盘时撒入几颗小葱花点缀即可
11、超级美味的葱香野生小黄鱼就可以开始吃了,很香
黄花鱼的营养功效健脾升胃
安神止痢
益气填精
补血止血
防止癌症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东山岛野生黄花鱼,美味与营养的完美结合!想象一下,在美丽的东山岛,清澈的海水养育着一种珍贵的海鲜——野生黄花鱼。它们在自然环境中自由生长,汲取大自然的精华,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今天,让我们一起探寻东山岛野生黄花鱼的魅力,品味它的营养价值与独特风味!
东山岛位于我国福建省东南部,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孕育出了许多美味的海鲜。其中,野生黄花鱼因其肉质细嫩、鲜美可口而备受推崇。这里的黄花鱼生长在无污染的天然海域,依靠丰富的海洋生物为食,使得它们具有独特的口感和天然的鲜香。
野生黄花鱼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此外,黄花鱼还具有药用价值,对滋补身体、调理脾胃有很好的功效。经常食用黄花鱼,不仅能提高免疫力,还能延缓衰老,保持健康活力。
品味东山岛野生黄花鱼,烹饪 *** 多样,可清蒸、红烧、煎炸等多种口味。其中,清蒸黄花鱼是更受欢迎的做法之一。将黄花鱼处理干净,用姜片、葱段等调料腌制片刻,然后放入蒸锅中大火蒸煮,最后洒上香菜、葱花,淋上热油即可。此外,红烧黄花鱼和煎炸黄花鱼也是极具特色的烹饪方式,可根据个人口味进行选择。
在品味黄花鱼的美味时,搭配适当的口感也是非常关键的。清蒸黄花鱼搭配蒜蓉酱或蒸鱼豉油能更好地凸显出鱼肉的鲜美;红烧黄花鱼则可搭配豆瓣酱和老抽,让口感更加丰富;煎炸黄花鱼可搭配柠檬汁或番茄酱,形成酸甜可口的味道。
东山岛野生黄花鱼,是大自然馈赠的美味佳肴。它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相得益彰,为我们的健康带来诸多益处。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能滋补身体、调理脾胃。心动不如行动,赶紧来品尝这道大自然的美味馈赠吧!让我们一起享受美食与健康的双重盛宴!
大家好,我是【娅娅美食说】的娅娅,关注【娅娅美食说】,有更多的家常美食供大家参考。
红烧野生小黄鱼
小黄鱼......4条
小葱......适量
生姜......适量
小辣椒......适量
青红彩椒......适量
生抽......2勺
盐......1/2勺
胡椒粉......少许
白糖......少许
米酒......少许
香油......少许
生姜切丝,小葱切段,
青红椒切菱形,
小红椒切圈,
小黄鱼处理干净,备用。
热锅,倒少许油,
中火爆香一半葱段和姜丝。
一条条铺入小黄鱼,
倒入没过一半小黄鱼的水,
加生抽、盐、胡椒粉、
白糖和米酒调味,
给小黄鱼翻个身。
鱼肉太嫩,
翻身的动作要温柔再温柔。
出锅前淋香油,
加入青红椒、小红椒和剩下的葱姜。
汁收差不多后,
盛出,装盘。
干炸野生小黄鱼
焦香酥脆的小黄鱼,佐粥下酒都好吃。如果不孜然粉,撒椒盐、辣椒粉也美味。
原料:小黄鱼、食用油、玉米淀粉、盐、白胡椒粉、料酒、孜然粉。
做法步骤:
第1步、小黄鱼洗净。
第2步、加盐、料酒、胡椒粉拌匀。
第3步、盖保鲜膜,腌制最少一小时。
第4步、腌好的小黄鱼裹玉米淀粉。
第5步、锅烧热,放油,小黄鱼抖去多余的淀粉,逐条下锅。
第6步、小黄鱼一面煎至焦黄后再翻面。
第7步、煎至两面焦黄,撒孜然粉即可享用。
小贴士:
小黄鱼刚刚下锅时不要着急翻动,等煎至焦黄定型后再翻面。
转自:家庭美食
一条7斤多的野生大黄鱼,卖了4.2万元!宁海老渔民乐开花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唐旭锋 通讯员 吴立高
“哇,好大的家伙,今天可捡到宝了!”今天(2月28日)上午10时15分,宁海县强蛟镇渔民王明明父子驾船到象山港宁海湾白石山岛附近,合力收起前一晚布下的渔网时,只见一条前所未见的“巨无霸”大黄鱼跃入眼帘,父子俩兴奋极了。
这条在阳光下金光闪闪的大黄鱼,体长近1米,胸围约70厘米,上秤一称竟重达7.1斤。整条鱼通体金黄,红唇细鳞,不仅“卖相”特别好,躺在船舱上嘴巴还一张一合,并发出高亢的“嘎嘎”叫声,由此判断出是一条雄性黄花鱼。
“打鱼40年,还是之一次捕到这么大的野生大黄鱼。”王明明父亲王启福说,一直以来,4斤多的大黄鱼他也只捕到过两次,当地渔民在该海域捕到的更大黄花鱼也就5斤左右。重达7斤,即便是在东海大洋捕获也是很罕见,在象山港海域更是闻所未闻。
中午时分,捕获“巨无霸”大黄鱼的渔船一回到峡山码头,周边渔民和游客们立即围了上来。当地拥有数十年捕鱼经验的多位老渔民一眼确认,该大黄鱼是如假包换的纯野生,全都啧啧称奇。一位尤姓老渔民介绍,一般野生大黄鱼每年只能长七八两,3年仅能长到两斤多,之后长得更慢,长到7斤以上的大黄鱼,估计生长至少10年以上。
野生大黄鱼因为量少昂贵,被称为海上“土豪金”,每斤售价高达2000元以上,且越大越贵。一条三四斤重的野生大黄鱼,卖到上万元很容易,而且“有市无鱼”。王明明将消息发布在网上,马上就以4.2万元的高价成交。
“能捕获这么大的大黄鱼,要感谢 *** 每年伏季休渔、增殖放流的制度与政策。”王明明父子俩说,只有合理向海洋索取,让海洋资源有了更好的休养生息环境,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共处,渔民才能年年丰收。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 *** 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鱼龄或超10年,重7斤能卖3万多的野生大黄鱼被捕获,为何这么贵?一条7斤重的鱼竟然能卖到35000元?的确,这不是传说,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一位渔民就真的捕获到了这样一条鱼。
7斤重的大黄鱼被捕获
“7斤重的野生大黄鱼来了,金光闪闪”,9月28日晚上,象山石浦的一位渔民像往常一样正常出海捕鱼,在位于韩国西南部济州岛附近的公海海域意外捕获了一条重达7斤(也就是3.5公斤)的野生大黄鱼,这条关于“鱼界”的重磅消息被爆出后,就马上引发很多网友朋友的热议,因为野生大黄鱼虽然能够捕到,但是普遍都很小,一般都是1斤左右,而即便是我们平时买到的大黄鱼一般都是人工养殖的,个体也不会太大,所以7斤重的野生大黄鱼实在是太罕见了。
而长年做海鲜生意的“李生生”表示,7斤重的野生大黄鱼确实极为罕见,一年也很难捕到一两条这么大的。并且这种“大个头”的大黄鱼也很难给出市场价格,不过按照预测每公斤很可能超过10000元,也就是说这条7斤重的鱼估价将超过3.5万元。
大黄鱼是什么鱼?
大黄鱼又名“黄花鱼”、“黄瓜鱼”、“黄金龙”,因红唇细鳞且其体背侧及上侧面为黄褐色、下侧面和腹面都具有金黄色腺体而得名“黄花鱼”,它与同属于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的“小黄鱼”更大的区别是,小黄鱼的尾柄较粗且尾柄长是尾柄高的2倍多,而大黄鱼的侧线与背鳍间具鳞8-9行且尾柄长是尾柄高的3倍多。
黄花鱼主要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包括中国、韩国、日本、越南在内的沿海,也就是说我国的黄海、东海以及南海海域都有这种鱼生活,而这里也是大致上覆盖了我国“四大渔场”,即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渔场、北部湾渔场。
不过,既然是沿海水域栖息,这也意味着海水一般不会太深且饵料比较充足,而这里一般也包含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通常大陆架的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不仅水深较浅,而且有江河入海,加之涨潮退潮以及洋流活动海水上翻等,近海饵料较为充足。
实际上,黄花鱼通常都是栖息在水深约60米以内的中下层沿岸及近海砂泥底质水域,具有厌强光、喜混浊水流的习性,且对水体温要求比较高。通常情况下这种鱼会在黎明、黄昏光线较暗或大潮水体较为浑浊时上浮,而到了白天或小潮的时候则会下浮到更深一点的水域活动,所以渔民朋友也是通过抓住黄花鱼这种习性,也就是根据“垂直移动现象”进行撒网捕鱼。
除此之外,这种鱼有时也会进入河口区,也就是说我国的长江、瓯江、飞云江、鳌江、闽江、榕江、珠江、西江等河口水域也会出现黄花鱼活动的身影,尤其是到了繁殖季节它们会集群由外海游向近岸而形成“渔汛”,所以也算是一种“洄游”鱼类。
不过虽然“渔汛”出现的时候有利于捕捞更多的鱼,但通常情况下黄花鱼等鱼类集中“洄游”产卵的季节基本上也是在“禁捕期”内,因此为了保护水产资源、实现可持续捕捞,各位务必要遵纪守法,切不可因为一己私利而在禁捕期内出海捕鱼。
黄花鱼有很多产卵地,其中由于我国海岸线漫长且多海湾,因此我国山东半岛南部一直到南海北部一带水深在20米以内的近海水域,就成了黄花鱼的主要产卵地,其中江苏的吕四洋、淅江的岱衢洋是其更大两处的产卵地。
通常情况下,不同的海域黄花鱼的产卵期也不尽相同,其中在南黄海、东海主要集中在春季,而纬度较低的南海则以秋季为主,在一个繁殖期内可排卵2-3次。并且雌鱼怀卵量与个体大小成正比,个体大的更大怀卵量可达100万粒、一般的也能达到20-50万粒。
黄花鱼属于捕食性的鱼类,仔鱼、稚鱼、幼鱼、成鱼不同的生长阶段捕食存在差异,其中成鱼主要捕食对象是甲壳类,而头足类和水螅类则次之。
黄花鱼为什么这么贵?
黄花鱼之所以比较贵,主要是因为数量比较少,尤其是个体大的黄花鱼能够捕获到的数量非常有限,一年里面也捕不到几条,堪称“稀有”,因此价格不菲。
今年3月初同样是宁波象山石浦渔民,捕获7.17斤的野生大黄鱼以7.2万元的价格成交,而今年2月底象山渔民在我国东海捕获一条9斤2两重的野生大黄鱼,还没到港就被人以14.5万元的价格买下,再就是2017年宁波渔民捕获一条9.8斤重的大黄鱼卖出了14.8万元,相当于“一条鱼”能够买一辆级别不算低的轿车。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实际上从1990年代开始,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枯竭,野生大黄鱼就已经达到“一鱼难求”的地步,因此价格也是步步走高。
讲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心中难免有些疑问,黄花鱼的产卵量高达20-100万粒,为什么还会出现一鱼难求呢?其实这主要是与黄花鱼的生长速度和市场需求有关。
上文中讲到,黄花鱼属于一种捕食性的鱼类,也就是说它自身就是一种十足的“吃货”,甲壳类、头足类、水螅类等生物都在它的食谱上,但它却是生长较为缓慢的一种鱼类,其生长速度与年限几乎也是略呈反比。
具体来讲就是从鱼卵开始孵化算起要7-8个月才能长到成重量大约为400克的鱼阶段,而往后的之一年能长7-8两(350-400克),2-3年能长到2斤以上(1000克),再后生长就比较慢,通常7斤以上至少存活超过10年,算下来平均一年还长不到7两。
然而由于黄花鱼的营养价值非常之高,且具有药食同源,例如黄花鱼耳石的主要成分是钙盐,具有清热通淋之功效;鳔中含高粘性胶体蛋白和粘多糖物质,在补气活血、润肺健脾方面有用;胆汁中含有甘胆酸、胆酸、牛黄胆酸以及钠盐等成分,具有平肝降脂、清热解毒的作用;而鱼肉中蛋白质占比高达17.6%,此外还含有钙、磷、铁、维生素B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
正是因为黄花鱼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相当于抗衰老、食养补气、老年滋补等方面的佳品,因此受到很多人的青睐。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黄花鱼还曾与小黄鱼、带鱼、墨鱼等被列为四大海洋渔业之一,曾是我国海洋重要的一种经济鱼种。然而由于过度捕捞,产量由1974年的20万吨,锐减到2000年东海年产量仅9035吨,一些黄花鱼比较活跃的海域也很难形成“渔汛”,加上海洋环境尤其是近海海洋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以至于海洋渔业资源遭到破坏以后很难得到恢复,所以市面上的野生大黄鱼比较少,个头大的就更少。
由于黄花鱼种群资源减少,因此2016年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属于极危物种。
总结
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鱼文化”,有句老话甚至叫做“无鱼不成席”,可见“鱼”的重要性,无论是在传统节日,还是在婚寿等宴席上都少不了“鱼”这道菜,所以“鱼”不仅是一种美食,还有诸如“年年有余”、“吉祥如意”等美好的愿望,因此我国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白鲢)、鳙鱼(大头鱼)一到逢年过节就比较畅销。
而对于黄花鱼这种药食同源的野生鱼种,由于人们对它的青睐很高,市场需求量很大,而当前的捕获量却无法满足,因此价格也比较高。并且即便是价格高达每公斤上万元,却仍然属于“紧俏货”,以至于有的时候渔民还未上岸就早已被“高价预定”,所以要买还得趁早且还要“消息灵通”,不然有钱也难买到。
参考资料:
https://news.hangzhou.com.cn/zjnews/content/2021-03/02/content_7918945.html
有钱未必吃得到!渔民捕获7斤野生大黄鱼,鱼龄或达10年以上吃!吃!吃!不少人看到鱼可以说之一反应就是“吃”。的确,鱼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美食”,但是由于市场需求比较大。所以,很多鱼类在人类不断捕捞的情况之下,逐渐变少了。
很多稀缺性的、可食用的鱼类也变得非常少。就这样,价格也变得越来越离谱。同时,在我国每年的禁捕期,也会让很多稀有的鱼类价格膨胀。
所以,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在改变,要吃到一些野生鱼类,那更加地困难,禁止捕鱼的时候,我们是无法捕捞的,只有在开放期的时候才能够捕捞。
这不,一则关于“象山一渔民捕获7斤野生大黄鱼”的消息引发大家热议。的确这真的是极其罕见,太少了,下面我们来看看。
有钱未必吃得到!渔民捕获7斤野生大黄鱼
大黄鱼是一种石首鱼科、黄鱼属鱼类,这种鱼类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地区,包括我国黄海,东海区域,该鱼的外表体侧上半部为黄褐色,下半部各鳞下都具金黄色腺体,这也是大家叫它“大黄鱼”的原因,在我们生活之中,我们也将它称之为黄金龙、黄瓜鱼、黄花鱼。该鱼类主要生活在暖湿性近海区域,并且一般在水下60米的区域活动,由于它对水温要求比较高。
所以,只要水温较低的时候,就会进入更深,水温较合适的区域进行生存,所以也算是属于“迁徙性”的鱼类。大黄鱼系捕食性的鱼类,主要捕食甲壳类、头足类、水螅类、多毛类、毛颚类、腹足类等物种群,这种生物不太大,成鱼的体长也在200毫米左右,所以非常地小了。而这次象山石浦渔民在济州岛附近海域捕获的一条3.5公斤左右的野生大黄鱼,真的是极其罕见。
按照常年做海鲜生意的人表示,这么大的野生大黄鱼极其罕见,因为在野外遇到大黄鱼都不容易,一年都难遇到一两条,所以市场价都难以预估,初步预计了一个收购价,很可能都要10000元/公斤以上,而这次的7斤野生黄鱼,也就是3.5万元以上。为什么这么贵呢?
主要是因为一般野生大黄鱼之一年能长七八两,两三年后可至1公斤以上,其后生长速度较慢。3.5公斤以上的大黄鱼,估计成长时间需十年以上,也就是说可能有10年以上的鱼龄了。
的确野生大黄鱼具有高价市场,按照报告来看,舟山国际水产城缤纷海洋嘉年华舟山大黄鱼拍卖大会上,曾经一条重达4.1斤的野生大黄鱼以29800元成交。所以这一条7斤重大野生大黄鱼可能不止3.5万元以上,3.5万元至少是一个低价预估了。所以,有钱未必吃得到,太稀少了。
一次怀卵量100万粒,为何吃到快灭绝了?
说白了,竟然野生的大黄鱼价值这么高,那必然也是因为它受到了美食者的爱戴。的确,大黄鱼经济价值高,肉质鲜嫩,富含蛋白质,是鲜食佳品,不仅鲜销,制罐及加工成“瓜养鲞”“黄鱼鲞”,而且还可综合利用。同时大黄鱼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一些中、西药的原料。
所以,对大黄鱼的捕捞十分地强,虽然大黄鱼的繁殖能力非常地强,一次怀卵量100万粒的产量,但是人类的捕捞远远大于了繁殖的速度,什么机轮拖网、围网等方式进行捕捞,全部都上线了。在1974年的时候,产量曾达20多万吨。但是到了2000年,东海产量仅为9035吨,直接变成了稀缺性的鱼类,IUCN直接将其定义为了“极危”物种。
所以,野外物种群都快被吃到灭绝了。很多人说,竟然价值这么高?为何不进行人工养殖,的确,我国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养殖,但是野生的大黄鱼与养殖出来的大黄鱼差别巨大。就算是养殖之后也实行大黄鱼的野外投放。结果发现,完全与天然的野生大黄鱼完全不一样,人工繁殖的大黄鱼还因为长期近亲繁殖,身体普遍出现严重的畸形。
所以,完全是不一样的鱼类了,这就是为何野外的大黄鱼这么稀缺,这么稀少,价值这么高的原因。人工养殖的大黄鱼完全与野外的存在差距,并且在大黄鱼发生改变之后,也没有大家想的价值那么高了。正常情况来说,大家之一反应肯定也是“野生的”一般价值更高,这就是偏向。
总结
野生大黄鱼已经属于“极危”,所以非常地稀缺,虽然一次怀卵量100万粒,但是繁殖出来的大黄鱼依然不够人类吃,这也说明了该鱼类需要保护一下。不过,我国针对这种鱼类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大家看到了,捕获到了,也算是“天降横财”了,也恭喜下这位渔民了,这就是大概的情况。也不知道这一条极其罕见的7斤野生大黄鱼到底会“上谁的餐桌”。
好兆头!一条野生大黄鱼,卖了2.66万元来源:浙江新闻
“没想到春节之一网,
就捕到这么大的野生大黄鱼,
今年绝对是个好兆头。”
大年初四(1月25日)晚上
宁波市宁海县强蛟镇峡山村渔民王明明
在朋友圈晒出喜讯:
当天捕获的一条4.8斤野生大黄鱼
以26600元的价格售出
当天下午5时许
王明明和父亲驾船来到象山港尾的
宁海湾中央山岛附近
小心翼翼合力收起渔网
盼望着新春伊始能有个好运气
渔网一拉上来
只见一条金光闪闪的大黄鱼
在网里活蹦乱跳,差点跃出网外
格外醒目
目测体长比成人的肩膀还宽
他拿来卷尺测量了一下
大黄鱼体长67厘米,再称了下重量
“好家伙,竟然有4.8斤!”
“除了这条大黄鱼,
网里还有一条一斤左右的黄鱼,
以及黑鲷、鲈鱼、鲻鱼和虾蛄等渔获,
收获颇丰。”王明明说
王明明父亲有40年打渔经验
他介绍
野生大黄鱼与养殖大黄鱼相比
体态更修长挺拔
因为野生大黄鱼在海洋环境下
大范围、长距离的巡游
鱼尾的活动量更大
而养殖大黄鱼体型会比较富态
鱼肚子显得圆鼓鼓的
“新春之一网能有好收获,
应该跟刚刚过去的寒潮有很大关系。”
王明明父亲介绍
每当台风或寒潮过后
平时沉在海底的鱼虾就会浮上来呼吸氧气
这个时候相对容易捕到大鱼
老渔民一般都会挑选这样的时机出海打渔
在峡山码头
许多渔民和村民闻讯赶来一睹大黄鱼风采
当地老渔民表示,这么大的野生大黄鱼
在近海真的是非常罕见
至少需要五年以上的生长期
据了解,野生大黄鱼因其量少而昂贵
被称为海里的“土豪金”,越大越贵
一般野生大黄鱼一年只能长七八两
长速较慢
王明明说,近3年来
他们平均每年都会捕获两条4斤以上的
野生大黄鱼
一斤以上的大黄鱼更是经常能捕到
这么密集地捕到野生大黄鱼
应该得益于好政策
大黄鱼资源得到了一定的修复
强蛟镇农业农村办负责人邬翱宇说
几年前4斤以上野生大黄鱼
即便是在东海大洋也很罕见
如今在宁海湾海域也时有捕获
这从侧面反映出近岸的水质环境越来越好
持续实施的伏季休渔、增殖放流
对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
起到了重要修复作用
生态效益越来越明显
来源:浙江新闻综合浙江日报通讯员 吴立高 共享联盟·宁海 蒋攀 记者 陈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唐旭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