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鱼为什么不能用了,鲍鱼为什么不能与豆腐同吃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45 0
紧急提醒!福建部分海域发现有毒赤潮!这种海鲜近期少吃,严重可致命……

紧急提醒!

近日,莆田南日和平潭部分海域

发现有毒赤潮

来源:福建省海洋预报台官网

赤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

一种异常现象

每年4至6月是赤潮高发期

来源:福建省海洋预报台官网(时间为6月11日)

过去因赤潮导致的贝类中毒事件

时有发生

厦门的海鲜还能吃吗?

不少市民担心

厦门的贝类等水产品是否安全?

市海洋部门说

厦门来自莆田的贝类水产品比较少

市民不要过于恐慌

按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应急监管工作的有关要求,近期,厦门海洋部门对批发市场相关贝类产品进行了贝类毒素专项监测,并督促市场开办单位持续强化相关赤潮发生区域水产品准入查验、巡查和检测,严防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赤潮以及赤潮危害

大多数贝类营养丰富、鲜美可口

但有时贝类会含有贝类毒素

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贝类毒素主要由浮游藻类产生,贝类滤食有毒藻类后,毒素会蓄积在其体内。

当海水里的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出现赤潮时,生长在相应海域的贝类所含毒素可能会迅速增加,造成贝类毒化。

*** 图

贝类毒素有多种类型

其中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的是

麻痹性贝类毒素

麻痹性贝类毒素存在于扇贝、贻贝、蛤等双壳贝类中,通常在内脏中的含量较高,常规的烹调加工方式不能将其去除。

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潜伏期较短,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初期症状有口部及四肢麻痹、刺痛,肠胃不适如呕吐、肚泻,严重者会出现吞咽及发音困难,甚至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目前还没有针对

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的特效解毒剂

消费者

不采购、食用赤潮污染海域的鲍鱼、黄瓜鱼、鲈鱼、红鱼、黑鲷、真鲷及贝类等海产品。

加工新鲜贝类时,要去除中肠腺等内脏。更好不食用蒸煮贝类的汤汁,尽量避免一次食用大量贝类。食用贝类后如出现疑似中毒症状,要尽快就医。发生食物中毒的,应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海洋与渔业或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水产品生产、经营者

禁止采购、销售、加工来自有毒赤潮区域鲍鱼、黄瓜鱼、鲈鱼、红鱼、黑鲷、真鲷及贝类等海产品。

注意海洋渔业局等相关部门发布的海域赤潮信息,不要捕捞、销售有毒赤潮海域的贝类;加工贝类时,要去除中肠腺等内脏;餐饮业加工贝类时,更好弃掉蒸煮贝类的汤汁。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发生食用贝类中毒的,应当及时向当地人民 *** 、市场监督管理、海洋与渔业或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赶紧提醒那些爱吃海鲜的厦门人!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吴笛

山东一领导过寿,茅台海参鲍鱼无 *** 供应,随礼不能超50元,为何

廖总是山东一家科技公司的领导,前不久他举办60大寿,为了给自己庆生,特意在淄博的五星级酒店大排宴宴,邀请了亲友好几百人前来为他庆祝,廖总也是非常高兴,特意要求酒店把菜品做好,用餐的标准都是选得更高的,同时还告诉酒店,像一些鲍鱼海参等高档菜品要多备些,席间要无 *** 供应。

为了筹备这次寿宴,廖总让人从 *** 商采购了一百多箱子的茅台,就是要让大家喝个痛快,同时再给亲友发请帖通知的时候,特意叮嘱随礼不能超过50元,这让大家十分不解,有人说廖总有钱,不差大家那点分子,而且借机也让大家享受下美食大餐。

当天的寿宴酒店挤满了来宾,酒店大堂都热闹非凡,宴会厅更是座无虚席,当服务员把美食端上来的时候,也让亲友见识到了廖总的豪横,许多菜品都是一人一份,服务员还叮嘱吃完可以自取,都是无 *** 供应,廖总还在台上喊话,吃完别走,每人还有礼物赠送。

亲友们也是头一次参加这样的酒席,大家随后就开始享受着实惠大餐,下面就来看看有哪些特色美食。

1、清蒸鲍鱼

寿宴上的鲍鱼都是廖总提前从海鲜食材预定的,个个都是8头大的,而且还要求必须是野生捕捞的,养殖的鲍鱼口感不好。酒店也是用了最鲜美的做法,清蒸的鲍鱼,别看个头很大,吃起来几乎是一口一个,当天光是鲍鱼就消耗二千多个。

2、清炖海参

名为清炖,其实鲜美无比,海参选用的是野生刺参,炖煮海参的汤是鸡汤熬出来的,鸡汤无论炖煮多久都是颜色清淡,不像鱼汤那样乳白浓稠。廖总如今60岁,平时非常重视饮食的健康,所以都爱吃一些清淡且营养的饭菜,这道海参汤就是他的更爱。

3、白灼大虾

廖总平时还爱吃大虾,尤其爱吃白水煮完的,味道鲜美,肉质滑嫩,同时这种吃法最营养健康。酒店烹饪的白灼大虾选用的就是海白虾,鲜活的海白虾肉不柴,不加任何调味料都可以直接吃,口味重的人也可以蘸着生抽或米醋吃,别具风味。

4、清蒸鲮鱼

这个季节正是山东沿海小海鲜上市的时候,其中最鲜美的鲮鱼也是之一波登上餐桌,一个冬季过去,鲮鱼几乎不会进食,因此身体没有任何杂物,味道也不会有土腥油泥味,清蒸或炖煮都好吃。不过要是到了夏季,鲮鱼就该没法吃了,当地人都是这个季节吃鲮鱼。

寿宴上还有很多的海鲜及特色菜品,而且每桌都是两瓶红酒和两瓶茅台,喝完还可以到吧台随便自取,因此光茅台就喝掉好几百瓶。酒席快要结束的时候,廖总让服务员开始给每位来宾放了一份礼物,礼物就是贵州名酒国康1935,在场的来宾每人两瓶。服务员一边发着酒,廖总一边给大家介绍着。

原来这款酒是酱酒起源圣地茅台镇酿造的,酒厂就在核心酱酒产区里,酒厂首席酿酒师是范应华先生,他之前一直茅台酒厂工作到退休年龄,之后才返聘到国康。因为酿了一辈子酒,因此范老师对酱酒有着一套自己的理论,他说要想酿出一款好喝的酱酒,必须要使用茅台所用的原料,这种原料就是当地常见的糯高了,特点就是香味醇厚,糯性极强。

而水源则是干净清可以直接饮用的酱酒母亲河,当地人称为赤水河,千百年间,她成为当地酿酒必不可少的水源。到了最为关键的酿酒工艺,范老师和酒厂都是相同的理念,必须要使用传统的大曲坤沙酿酒 *** ,茅台从建厂一直都是这种工艺。

最后的环节就到了该酒的窖藏过程,前前后后需要整整五年的时间来窖藏,性和杨才可以让该酒带有经典的窖香味道,随后经过范先生和调酒师的调合,该酒才有了现在喝的味道,口感上细腻绵柔,还非常顺滑,窖香和酱香相互交融,回味的幽雅的花果香更是迷人,特别是它独有的茅香,无不令人称赞。

亲友们每人领完两瓶国康1935后就开始纷纷离席,先核实有人就问毛总为何让大家随礼不能超过50元呀?廖总笑着说:现在淄博市在倡导移风易俗的活动,建议大家参加喜事和白事时,随礼金不要超过50元的标准,自己作为淄博本地人,要首当其冲起到带头作用,所以才有了之前请帖上的随礼要求。

廖总这一行为也让亲友们纷纷称赞,不知道看完文章的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呢?

如何看待福岛核污染水排放一天后,日本鲍鱼价格暴跌30%?

福岛核污染水排放一天后,日本的鲍鱼价格下降了30%,金枪鱼的价格则暴跌了24%,对此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有一位博主回答道:“这些问题你们有没有问过孩子?”在写福岛核污染水事件的时候,许多读者留言说孩子们都很担心,甚至开始哭泣,我起初并没有太在意,因为我是大人,所以还能理解他们的焦虑。孩子们无法去旅行、不能吃海鲜、不能看干净的海,这让我非常担心。我们担心辐射会渗透到雨水里,但孩子们不懂这些技术问题和科学知识,他们只知道大海是美好的,是他们的梦想和回忆。这些孩子非常朴素,他们问的问题非常本质:为什么要把脏东西排到海里去呢?我想了很久,才发现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孩子们可能没有去过海边,他们只是从电视或视频里了解大海,他们的梦想和回忆都与大海有关,所以他们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孩子们的反应让我意识到,这次事件不仅影响了日本,也影响了全世界的孩子。他们的梦想和未来都被毁了。福岛核污染水排放事件对孩子们的影响非常大,这让我非常心痛。我认为,我们需要以孩子们的角度去创作一些作品,让更多人关注这件事情,并采取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的环境和地球。日本 *** 的行为不仅背叛了民众,也对全日本的未来不负责任。他们本来可以采取更好的处理方式,但现在一切都已经晚了。我认为,我们应该以更加艺术、更加煽情的方式去影响这个世界,让更多人关注福岛核污染水事件,并采取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的环境和地球。我们应该为孩子们的未来负责,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和环境。

一个可以随便吃鲍鱼的国家, *** 不许当地人打捞,却同意外来人

鲍鱼是我国传统的珍贵食材,被人们称为“海洋的耳朵”,历来有一句话“一口鲍鱼一口金”,由此可见,鲍鱼的价格是十分昂贵的。早在之前,平民百姓是吃不上鲍鱼的,随着生活的发展,现在很多人家餐桌上也都能看见鲍鱼了,虽然价格还是不菲,但大多数的人还是能吃得起的。

新西兰是一个非常适合旅游的国家,有许多著名的景点,比如奥克兰博物馆,瓦尔特高原牧场,而且这里的鲍鱼“泛滥成灾”,喜欢吃鲍鱼的小伙伴们到这旅游可谓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在我们这非常珍贵美味的食物,在新西兰却很少有人喜欢。

首先是新西兰的地理位置,这里的水质非常干净,没有遭受到太大的污染,有了舒适的生活环境,鲍鱼开始“肆意生长”。它们生长的越来越多,有的甚至附着在海边的沙滩上,运气好了还能看到黑金鲍鱼,个头都不小。

野生鲍鱼比人工饲养的鲍鱼要价格要昂贵,而且不需要太复杂的烹饪方式,保留的味道也比人工饲养的要好。自然海水饲养鲍鱼的条件非常苛刻,不仅要海藻丰富,无工业污染,海底还要有岩礁石块,新西兰可以说是天生的鲍鱼饲养场。

当地人只要下海一圈,就能捞到许多的鲍鱼,不过新西兰有相关规定,当地人不能伤害这些鲍鱼,但是外来游客确实可以品尝鲍鱼的。不得不说新西兰还是蛮会做旅游生意的,如果外来人员也不能打捞鲍鱼,相信会减少很多为此而来的游客。外来游客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打捞鲍鱼,且打捞的鲍鱼必须超过12.5厘米,否则将面临500美元的罚款。如此规则或许也是新西兰鲍鱼“成灾”的原因之一。

新西兰人抓到鲍鱼,一般就是用水煮熟,或者用黄油煎熟,相比较于中国的烹饪方式,可谓是“简单粗暴”,不过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饮食习惯,习以为常就好。小伙伴们想不想去新西兰打捞鲍鱼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图片来源于 ***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海参、鲍鱼、知了猴、蜂蛹还能不能吃?专家解读来了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日前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据介绍,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动物防疫法也已经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020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同时将积极推进生物安全法草案审议和修改完善工作。

杨朝霞,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法研究中心主任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一些人有疑问:海参、鲍鱼、知了猴、蜂蛹等算不算野生动物,还能不能继续吃了呢?记者日前专访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法研究中心主任杨朝霞为大家进行了相关解读。

海参鲍鱼还能吃吗?

“这个《决定》主要是针对禁食的,包括规定了与禁食相配套的禁猎、禁运、禁售等问题。至于驯养繁殖的问题,《决定》没有进行直接规定,也没要求全面取缔,只是规定了禁食的问题。”杨朝霞介绍说,《决定》将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稳定的部分人工繁育动物,脱离野生动物的范畴,列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作为家畜家禽管理,适用畜牧法的规定。“其中,经过相应的审批许可,如驯养繁殖许可证、经营利用许可证等,并检验检疫合格的(卫生安全)人工繁育动物,无疑是可以食用的。”

杨朝霞指出,水生生物并没有在此次禁食名单上。“因此,水产品是可以食用的。至于鸟类和蛇等陆生野生动物,到底可不可以食用,《决定》是将其列入了禁食范围的。不过,具体要看接下来国家和地方是否出禁食名录,以及禁食名录有没有将其纳入了。”不过,是否需要把所有的陆生野生动物,特别是将无脊椎陆生野生动物(如蝗虫)也全部禁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论证,要避免过于极端片面的倾向,在确保公共卫生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两种立法思路取哪种?

关于“可食动物”的白名单,杨朝霞表示,针对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的人工繁育的野生动物的,具体可分为两种立法思路。

之一种立法思路是在《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和《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等名录和名单的基础上,将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经国家卫生健康、中医中药等主管部门许可的人工繁育动物,纳入“可食动物”的白名单,并以检疫制度作为安全保障。

第二种立法思路是将部分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的人工繁育动物,纳入家畜家禽的范畴,不再属于野生动物,从而适用畜牧法的规定(符合卫生安全条件的可以食用)。不过,受“畜禽”范畴的限制,人工繁育的爬行动物(如蛇类、鳄鱼)、昆虫动物(如蝗虫、知了)和其他节肢动物(如蝎子、蜈蚣)等动物,是无法纳入进来的。

“这也是我们研究探讨将野外来源的野生动物和人工繁育的野生动物实现进一步差别化管理的一种备选思路。”杨朝霞指出,第二种立法思路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三:一是将人工繁育的监管部门改了,由林口改到了农口;二是“可食动物”的范围会大大减少;三是有利于破解以前林草部门既要发展人工繁育产业又要搞好野生动物保护的结构性矛盾,减少“以养殖为名,行野生之实”的“漂白”违法行为的发生概率。

“《决定》用的是第二种立法思路。”杨朝霞说,“仅仅留了一个小小的口子,将人工繁育技术成熟且卫生安全的人工繁育动物脱离了野生动物的范畴,列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作为家畜家禽管理,适用畜牧法的规定(可以食用)。如此一来,当然也不算禁食的‘一刀切’。”

目前,《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与《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只有一部分重合,如梅花鹿、马鹿、雉鸡、貉、银狐、水貂、非洲鸵鸟、澳洲鸵鸟(鸸鹋)等。

“不过,《畜禽遗传资源目录》是可以发展的。”杨朝霞说。

事实上,《决定》规定:“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当依据本决定和有关法律,制定、调整相关名录和配套规定。”

如何调整《畜禽遗传资源目录》?

杨朝霞认为,关于人工繁育动物中“可食动物”白名单的范围,下一步的关键是,如何尽快调整《畜禽遗传资源目录》。“要调整好《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就需要林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紧密协作,尽快将人工繁育技术成熟且卫生安全的人工繁育动物纳入该名录。”不过,一旦将某种人工繁育的野生动物按家畜家禽管理,农业部门就需配套相应的检疫技术规程、专业人才、设施设备和经费,以保证这种人工饲养动物在繁育、饲养、运输、出售、消费等过程中不会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为此,建议国家尽快出台一个修订《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时间表,防止有关部门推诿塞责,迟迟不更新名录,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此外,除了可直接食用外,野生动物(尤其是人工繁育的野生动物)还有很多其他用途,譬如可进行种群发展(恢复和发展野外种群)、中医药材、科学研究、展示展演(科普教育等)等其他方面的合理利用。杨朝霞介绍说,对此,《决定》专门规定,因科研、药用、展示等特殊情况,需要对野生动物进行非食用性利用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严格审批和检疫检验。“简言之,即使是用于科研、药用、展示等特殊情况的野生动物,也只能进行非食用性利用,不可直接食用。”(原创 文雯)

责任编辑 郭明新

已收缴2754.735公斤!这8种海鲜捕不得,吃不得

今天上午,

市海洋与渔业局执法大队

联合市场监管部门

对定海、普陀、新城三地的

农贸菜场开展联合执法。


执法人员告诉记者,海钓渔获物是指具备延绳钓作业资质的渔船所钓渔获,并非个人海钓或休闲船海钓渔获。



检查中,执法人员对有海钓带鱼的摊位进行了详细溯源,发现个别摊位尽管销售产品有明显海钓特征却缺少相关证明,对此执法人员发放了相关法规宣传册,要求摊主及时整改,做好进货查验,补全证明信息规范经营。


据了解,

近期全市各地相关部门

联合执法覆盖水产码头、

农贸市场等场所,

持续加强查处力度,

今年伏休以来,

截至到7月4日

共收缴违禁渔获物2754.735公斤。


吃货们注意啦

还有这些替代品

香螺


金枪鱼


鲍鱼为什么不能用了,鲍鱼为什么不能与豆腐同吃-第1张图片-

蛏子


三文鱼


蛤蜊

......

红烧、爆炒、白灼、凉拌、清蒸...

是不是想想

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赶紧安排上吧~





<

鲍鱼不能吃?IUCN更新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为何人类是“罪魁祸首”

关于“食文化”,中国几千年文明可谓是将它体现得淋漓尽致,流传至今积淀而成的八大菜系就是更好证明。或许也正是如此,每当全球别的地方有听说物种泛滥的时候,比如澳大利亚的红螃蟹、日本的小龙虾、欧洲的生蚝等等,国人吃货的之一反应都是:按捺不住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想要去抓来做特制美食。

这不,就在前几个月,当英国科学家发现螃蟹能感知疼痛,甚至还专门写了篇论文呼吁不要活煮的时候,国人就有人质疑:等螃蟹自然死亡之后吃了可能会因为体内组氧酸分解产生组胺而中毒。而直接吃生的,更有可能会感染一种名为肺吸虫病的慢性寄生虫病。显然这和我国的美食文化也是冲突的,因此当时还引发了一场热议。

不过就在这两日,对于我国乃至全球的不少吃货又有一个噩耗传来:鲍鱼或不能再吃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不妨具体来看看。

IUCN最新全球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鲍鱼位列其中

众所周知,IUCN全名为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多年来为了保护地球自然资源保护竭尽全力。今年7月的时候,IUCN才刚刚更新了全球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中主要针对全球现存的26种鲟鱼发布了灭绝威胁的警告。而热议最广的,则是我国长的特有物种白鲟已经灭绝、长江鲟野外灭绝。

作为权威机构,IUCN的每次更新都会引起一番轰动,此次也不例外。据悉,当地时间9日的时候,IUCN刚刚又公布了最新的全球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此次的最新评估中专家们发现,对1.79万种海洋物种的长期观察中已经有了很大进展,他们发现其中居然有高达1550多种正面临着灭绝风险。而按照更新后的名录来看,全球的濒危红色名录已经包括了15万物种,其中高达4.2万物种生存正在受到威胁。

从最新的评估情况来看,确实全球物种濒危情况已经十分严重。其中不仅仅是上述的数量又有了很大增长,就连濒危级别很多也是再次提升。就比如儒艮,位于东非附近海域已经不足250头,南太平洋的个体也不足900头,这两个主要分布地也因此已经从“易危”提升为了“极危”和“濒危”级别。

与此同时,评估来看加勒比海的柱状珊瑚情况同样十分严峻。其数量相比1990年已经锐减超80%,此次也从“易危”直接升级为了“极危”。而不可思议,也让不少海鲜爱好者难以接受的是,就连鲍鱼也首次被列入了有灭绝风险。

IUCN:全球“半数”鲍鱼面临灭绝!难道鲍鱼以后都不能吃了?

据悉,从此次IUCN的最新评估来看,几乎高达全球半数的鲍鱼都正面临着灭绝。不过这里的“半数”并非说总数,而是从种类来说。据悉全球共有54种鲍鱼,而其中已经有20种面临灭绝风险,因此从这一层面来说已经近乎“半数”。听到这个消息不少国人吃货纷纷疑惑,难道以后都不能吃鲍鱼了?

这里魔方需要澄清一下,其实并非部分网友简单理解的不能吃鲍鱼了。首先,从种类来说,鲍鱼全球有五十多种,而专家们此次列为濒危的也只是其中的20种。虽然说并没有公布具体的种类明细,但不是还有30多种没有濒危吗。

其次,就网友们热议的鲍鱼,其实更多时候属于人工养殖的品种,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野生鲍鱼。那么从这个层面来说,自然而然也就更不存在不能吃鲍鱼了。只是说就此次公布了的20种濒危鲍鱼有濒危风险,只要平时避开就行了。因此,可以说网友们的担心也就没有了。

专家起底海洋物种为何会濒危!“罪魁祸首”或是人类

据统计,地球表面积的71%都是海洋,总面积高达3.6亿平方公里。按照常理来说,这应该是一片海洋生物的乐园,不过从目前来看物种濒危的严峻局势也已经殃及到了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专家们对濒危物种进行统计、评估的同时,也仔细分析研究了海洋物种之所以濒危的原因。据专家们的分析,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

1. 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此次评估的1.79万种海洋物种中受威胁的海洋物种中,导致其濒危现状首当其冲的就是气候变化冲击,比例高达41%。

2. 就儒艮这一大型海洋生物来说,受到的威胁除了环境的变化,还有来自人类比如:渔船航行、油气勘探开采破坏其食物海草等活动的误伤。

3. 偷猎、非法捕捞行为严重,直接破坏海洋物种的栖息地。

4. 外有海洋污染导致环境破坏,内有海洋物种自身疾病,海洋热浪也日益频繁和严重,多重因素叠加影响。

船舶螺旋桨打伤后死亡的江豚

仔细一看就能知道,无论是直接原因的过度捕捞、偷猎还是误伤,或者是间接的气候变化、海洋环境污染,这些其实和人类都有关。此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总干事布鲁诺·奥伯勒也表示,是人类活动制造了破坏全球海洋生物生存的“完美风暴”。

总的来说,此次IUCN公布最新的全球濒危物种名录其实也是给人类敲响警钟。要知道海洋生物和人类其实“命运共同体”,无论哪一个沦陷,另一者肯定都会有毁灭性的危害。你们觉得呢?

一元一个的高档鲍鱼,咋这么便宜?还能不能买回家吃

鲍鱼是高档海鲜,与海参齐名,一说到鲍鱼,人们就想起海参、燕窝。因为价格贵,一般情况下,野生鲍鱼的价格,都是让人普通人望尘莫及。不过鲍鱼营养丰富,让许多人都期望吃到它,因为它有对人体非常有利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富含谷氨酸,味道非常鲜美,也被人们称之为餐桌上的“软黄金”。图为,一元一个的鲍鱼。

不过现在在青岛早市上,鲍鱼现在与普通海鲜一样,天天有得卖,而且价格还非常的便宜,几乎等同于白菜的价格。一斤40元钱,约有40个,一个才一元钱一个。一般三四个人的市民家庭,买半斤回家,一人吃上四五个,也是很过瘾的。

如果还觉得不过瘾,还有大一点的鲍鱼,不过这个贵一些,一个要5元钱,还有6元钱、8元钱一个的。因为个体相对大一些,成人吃一个,孩子吃半个就可以。图为,市民正在挑选一元一个的鲍鱼。

有人问,鲍鱼这么名贵的海鲜,为啥沦落到与普通海鲜一样的价格啊?因为这是养殖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是养殖的!这是养殖的!这是养殖的!通过养殖,鲍鱼才能大批量上市,就把高昂的价格拉了下来。图为,5元一个的鲍鱼。

其实现在野生鲍鱼还是不便宜的,小编在几个青岛早市看到,四五年的野生鲍鱼,便宜的一斤要百元,一斤有五六个,一个就要二十几元左右;贵一点的,300元左右,一斤有两三个,一个得要百元左右。所以,这样的价格,如果不是遇到大喜事,或者是想尝尝人生之一鲜,普通市民是舍不得买这么贵的鲍鱼吃 的。图为,一位市民正在挑选5元一个的鲍鱼。

至于一元钱一个的鲍鱼能不能吃的问题,那是肯定能吃的,只是养殖的鲍鱼在口感上,或者人们接受心理上肯定上是有一些差别。营养上是否有养别,这就要专家来解读和测试了。因为鲍鱼是养殖的,能大批量生产出来,所以才能把价格拉低下来,市民能吃到这么便宜的鲍鱼,也是一件比较幸运的事,不然也不会那么容易走进寻常百姓家。

如果您是这方面比较了解,或者是这方面的专家,请在评论区向网友们讲解一下,让大家对一元钱一个的鲍鱼有更多的了解。

海参、鲍鱼、知了猴、蜂蛹到底还能不能吃?还有法律空间没?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日前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据介绍,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动物防疫法也已经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020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同时将积极推进生物安全法草案审议和修改完善工作。


杨朝霞,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法研究中心主任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一些人有疑问:海参、鲍鱼、知了猴、蜂蛹等算不算野生动物,还能不能继续吃了呢?记者日前专访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法研究中心主任杨朝霞为大家进行了相关解读。



海参鲍鱼还能吃吗?

“这个《决定》主要是针对禁食的,包括规定了与禁食相配套的禁猎、禁运、禁售等问题。至于驯养繁殖的问题,《决定》没有进行直接规定,也没要求全面取缔,只是规定了禁食的问题。”杨朝霞介绍说,《决定》将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稳定的部分人工繁育动物,脱离野生动物的范畴,列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作为家畜家禽管理,适用畜牧法的规定。“其中,经过相应的审批许可,如驯养繁殖许可证、经营利用许可证等,并检验检疫合格的(卫生安全)人工繁育动物,无疑是可以食用的。”

杨朝霞指出,水生生物并没有在此次禁食名单上。“因此,水产品是可以食用的。至于鸟类和蛇等陆生野生动物,到底可不可以食用,《决定》是将其列入了禁食范围的。不过,具体要看接下来国家和地方是否出禁食名录,以及禁食名录有没有将其纳入了。”不过,是否需要把所有的陆生野生动物,特别是将无脊椎陆生野生动物(如蝗虫)也全部禁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论证,要避免过于极端片面的倾向,在确保公共卫生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海参


两种立法思路取哪种?

关于“可食动物”的白名单,杨朝霞表示,针对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的人工繁育的野生动物的,具体可分为两种立法思路。

之一种立法思路是在《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和《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等名录和名单的基础上,将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经国家卫生健康、中医中药等主管部门许可的人工繁育动物,纳入“可食动物”的白名单,并以检疫制度作为安全保障。

第二种立法思路是将部分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的人工繁育动物,纳入家畜家禽的范畴,不再属于野生动物,从而适用畜牧法的规定(符合卫生安全条件的可以食用)。不过,受“畜禽”范畴的限制,人工繁育的爬行动物(如蛇类、鳄鱼)、昆虫动物(如蝗虫、知了)和其他节肢动物(如蝎子、蜈蚣)等动物,是无法纳入进来的。


蜂蛹

“这也是我们研究探讨将野外来源的野生动物和人工繁育的野生动物实现进一步差别化管理的一种备选思路。”杨朝霞指出,第二种立法思路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三:一是将人工繁育的监管部门改了,由林口改到了农口;二是“可食动物”的范围会大大减少;三是有利于破解以前林草部门既要发展人工繁育产业又要搞好野生动物保护的结构性矛盾,减少“以养殖为名,行野生之实”的“漂白”违法行为的发生概率。

“《决定》用的是第二种立法思路。”杨朝霞说,“仅仅留了一个小小的口子,将人工繁育技术成熟且卫生安全的人工繁育动物脱离了野生动物的范畴,列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作为家畜家禽管理,适用畜牧法的规定(可以食用)。如此一来,当然也不算禁食的‘一刀切’。”

目前,《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与《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只有一部分重合,如梅花鹿、马鹿、雉鸡、貉、银狐、水貂、非洲鸵鸟、澳洲鸵鸟(鸸鹋)等。


油炸知了猴

“不过,《畜禽遗传资源目录》是可以发展的。”杨朝霞说。

事实上,《决定》规定:“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当依据本决定和有关法律,制定、调整相关名录和配套规定。”

如何调整《畜禽遗传资源目录》?

杨朝霞认为,关于人工繁育动物中“可食动物”白名单的范围,下一步的关键是,如何尽快调整《畜禽遗传资源目录》。“要调整好《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就需要林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紧密协作,尽快将人工繁育技术成熟且卫生安全的人工繁育动物纳入该名录。”不过,一旦将某种人工繁育的野生动物按家畜家禽管理,农业部门就需配套相应的检疫技术规程、专业人才、设施设备和经费,以保证这种人工饲养动物在繁育、饲养、运输、出售、消费等过程中不会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为此,建议国家尽快出台一个修订《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时间表,防止有关部门推诿塞责,迟迟不更新名录,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此外,除了可直接食用外,野生动物(尤其是人工繁育的野生动物)还有很多其他用途,譬如可进行种群发展(恢复和发展野外种群)、中医药材、科学研究、展示展演(科普教育等)等其他方面的合理利用。杨朝霞介绍说,对此,《决定》专门规定,因科研、药用、展示等特殊情况,需要对野生动物进行非食用性利用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严格审批和检疫检验。“简言之,即使是用于科研、药用、展示等特殊情况的野生动物,也只能进行非食用性利用,不可直接食用。”


作者:文雯

来源:中国环境新闻

比白菜还便宜!这里鲍鱼滞销,有养殖户损失百万,养殖工用泡面就鲍鱼

晚饭后,杰哥像往常一样在海边散步,东山岛平静的海面跟疫情前没有区别,但杰哥家上千万个鲍鱼苗已经滞销,在刚过去的半年里,他损失了近百万,“卖不掉的鲍鱼苗只能晒干了喂鸡”。

东山岛隶属福建省漳州市,从上个世纪末就开始盛产鲍鱼,国内上到山东、下到广东的鲍鱼苗大多源于此,东山岛也因此被称为鲍鱼之乡,而杰哥是在东山岛干了二十多年的“老鲍民”之一。

“东山岛出去的都能做技术员,养鲍鱼的人也都被称为鲍哥。”杰哥略为自豪地告诉记者。他向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讲述了疫情下的东山岛现状,如今,亏损已没有办法挽回,杰哥的经历只是东山岛上万鲍哥们的缩影。

鲍鱼比白菜便宜:卖不出去只能喂鸡

“春节前后正是开售最小鲍苗的旺季,年前已经和一位福建罗源的客户谈好了抓苗的单,本来约好春节后抓苗,但因为疫情就没有来了,那笔生意没做成我直接就亏了三十几万。初一还能出门,初二就不让出去了,我本来要天天上工洗鲍鱼池,

据杰哥介绍,东山岛养鲍鱼分阶段从小苗到半成品、成品对外售卖,从育苗到成品的最短周期是两年,农历十月开始育苗,春节前后一个鲍苗长到0.8公分的规格开始之一批售卖,元宵节前后会长到1.2公分,清明节前后1.5公分,端午后是两公分,农历11月后3公分,3公分以上就是半成品,4.5公分以上就是成品。疫情暴发正值春节前后,也是鲍哥们“灾难”的开始。“春节前后是鲍鱼生长最旺盛的时节,也是更好售卖的旺季,往年一个能卖到8毛,现在1毛也很难卖出去,(时间)越往后囤积的越多,空间越有限,我们不得不淘汰掉底层苗,

没有市场,生产过剩,杰哥家被淘汰的小苗有几百万个,这一笔损失又是几十万元。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除了没有卖出的苗,饲料、人工、电费、包装等费用加起来一个月成本会超过十万元。杰哥解释说,对东山岛的鲍鱼养殖户而言,苗越早卖出去利润越高。

“如果没有疫情,大的卖掉小的就会长起来,就我们养殖的规模来说,卖掉一半或者大部分,留一小部分自己养就够了,如果没卖的话就会越长越多,现在小苗不值钱,半成品、成品都不值钱。”杰哥说。今年在半成品和成品端,同样面临着滞销的问题,鲍鱼不断成长,但市场相比之前却在萎缩,“鲍鱼毕竟很贵,今年经济形势不好,大家也不怎么吃了,并且春节前后的旺季餐厅都关门了,销量就更不好了,只能降价,越降越低,以前大的鲍鱼能卖到100元一个,正常的情况下五六十元,

杰哥发来的视频截图,养殖工人们就着泡面吃鲍鱼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蝴蝶效应带来的问题还没有结束,“我们养鲍鱼的还有一个缺点,鲍鱼的生存周期在海上是有期限的,就像人的寿命一样,一到夏天,因为气温和水温的缘故,鲍鱼会大量的死亡。”

3月,全国范围内开始复工复产,加上大幅度降价,成品鲍鱼的销量有所恢复,“但现在还是积货太多,吃也吃不完,密度太大了它就会死,所以要赶紧卖,没卖掉的话现在就大批量死亡了。”

杰哥说起他的一个客户,农历十月从东山岛进鱼苗,一层养殖笼养50个,养到半成品可以卖了,但因为疫情的缘故,随着气温变化,第二年农历2月一层笼子剩40多个,端午后就只剩10个,不到两成。“他们在海上养,温度不可调控,好多都在清明前运往北边山东去了,陆运成本低,存活率低,海运成本高,存活率高,今年价不好,好多都是直接陆运过去的,死就死了。我这边在陆上养,抽地下水,用电控制水温,少量的也能养,

转型去养虾:这是最后赚钱的希望

根据杰哥的描述,这个夏天,一定是近年来鲍鱼死亡率更高的一年。

“大的卖掉,小的就可以再买回去养,不然就没地方养,所以只能淘汰更多小的。并且春节那时候如果大量抓的话,后面小的质量也会更好,现在下面的半成品和小苗全部被挤压了。如果没有疫情,小苗在这个时候已经卖光了,越小卖成本越低,赚得越多,但现在很多人直接不养小苗了。”杰哥对记者说道。

以前盼丰收,现在怕是不盼了。鲍鱼养殖户陷入了

相比于高端食材鲍鱼,虾、扇贝等平价海鲜在人们的餐桌上更常见,而对于养殖户们的直接驱动原因是成本更低、利润更高。据杰哥介绍,白对虾的成长周期短,在70天左右,饲料成本也比鲍鱼低,产量高,一批虾成熟之后,20天后又能再捕捞一次,越养越赚钱。

丰富的白灼鲍鱼餐,往年养殖户也不舍得吃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但养虾同样也面临一个问题,“养虾是个技术活,不能离开人,虾特别怕缺氧,一旦设备停电几分钟,虾就全部完蛋了。并且夏天虾容易生病,又极具传染性,一只虾病了,可能全部虾都会感染,虽然虾病对人体无害,但虾不长了,只能卖掉,像不久前我三叔养的虾就发病了,40多条一斤的规格,没办法一斤虾才卖了13.5元,只能算勉强保本,度不过危险期就只能这样。”

清明前后,处理完鲍鱼小苗,杰哥的养殖场有一半规模也养起了虾,不过没想到在举完他三叔家的失败案例后,第二天杰哥告诉记者,自己养的虾也发病了,“14元一斤刚刚处理完,留了两百多斤送朋友,不养了,再养下去会全军覆没”。

他将最后的赚钱希望寄托在剩下的另一个品种虾上,“现在还剩十几万条金刚虾,这是最后的希望了。”杰哥说,“它的生命力比白对虾强,但周期长利润比较薄,要养7个月,量也不能养多,金刚虾比较凶,密度大会自相残杀,成熟了十多条一斤,也能赚。”

在杰哥看来,火热的直播带货在鲍哥们的身上也无法发挥作用,“直播卖货只能是针对成品鲍鱼,而小苗和半成品都是一个客户大批量的购买几十万几百万个,他会需要什么样的货,养殖户都知道。”

并且,就算是对成品鲍鱼做直播,这个从业二十多年的鲍哥直言对直播一窍不通,显然,在鲍鱼的养殖技术上他们更胜一筹。

“您之后打算怎么办?还养鲍鱼吗?”面对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的提问,杰哥没有因为今年的亏损感到犹豫,“除了那十几万条金刚虾,其他的场地就准备培育新的鲍鱼苗了,现在就是晒场子,太阳可以杀杀细菌,晒晒藻类,以后育苗就好,差不多到国庆前后开始育苗。”

“那您觉得现在这种情况会不会影响以后的鲍鱼市场?”

“明年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现在冷冻批发都还没卖出去,放在厂家那里还有很多,预料到明年也不会好,但是也没有办法,只能还是该干啥干啥。然后自己还有客户要供应几百万(个)苗,肯定还是育苗。”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董思韵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标签: 鲍鱼 不能 为什么 豆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