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头发正常的发色是黑色的,那为什么年纪轻轻会长白头发呢?
是如古人所说的那样愁白了头?
头发成分主要是蛋白质,烧起来一股蛋白胶味,但是我们中医不这么认为。
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这里的血是指我们的精血,意思就是说啊,头发是精血的产物。
精血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说肾藏精,肝藏血,所以精血是否充足和肝肾功能有关。
当人体肝肾亏虚,精血不足,就会导致发不得养,出现白发。
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个方子——七宝美髯丹,出自《积善堂方》。
七宝美髯丹:制何首乌、枸杞子、菟丝子、当归、牛膝、补骨脂、茯苓。
能够补肾益精养血。
制何首乌 牛膝
何首乌自古就有黑发的说法,现在也被制成许多养发黑发的产品。
经过九蒸九制之后后颜色乌黑,我们说黑入肾,能够滋补肝肾而乌发。
有须发早白,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的人群都可以用制何首乌。
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络。既助其他补肝肾强筋骨,又能活血。
菟丝子 枸杞 补骨脂
菟丝子,枸杞,补骨脂,有补阴有补阳,可以说是阴阳双补。
枸杞滋阴补肾,补骨脂温补肾阳,菟丝子平补阴阳。
滋阴补阳,肝肾阴阳平衡,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阳互生互化,精血生化有源。
当归 茯苓
当归补血活血,茯苓健脾去湿,补后天之血。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七药合用先后天同补,肝肾同治,阴阳并补。
如果你经常感觉到自己有腰膝酸冷、手脚冰凉,腹泻、畏寒畏冷,口干舌燥,五心烦热,失眠盗汗的现象,那你可就要注意了,这些呢都是典型的阴阳两虚症状。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
这些问题在中医上讲是因为体内肝肾亏虚所致,为什么这么说呢?在中医上讲,肝藏血,肾藏精,气血同源,调和阴阳,想要阴阳平衡,首先要补肝肾,如果肝肾亏虚,精血互化功能就会失调,从而就会造成体内阴阳不得平衡,通常就会表现出舌质泛红、失眠、自汗盗汗、怕冷畏寒,夜尿繁多、面色偏白、腰膝酸软的这些症状。那应该怎么办呢?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可阴阳双补,肝肾同调的方子,龟鹿二仙胶。
组方:鹿角、龟板、人参、枸杞子四味中药配制。
我们先来看看这鹿角,是雄鹿的象征,同意它还是一味很神奇的中药,味咸,性温、入肝肾经,具有滋阴补阳、强健筋骨、行血消肿的功效,对于一些因阳气虚弱所致的腰膝冷痛、精血不足,头晕耳鸣的人群是个很适用?的药材。
再来看看龟板,龟板就是乌龟的腹甲,味咸,性寒,入肝肾两经,其中含有的高质量蛋白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具有益肾健骨、养血补心的功效。在临床上多用于阴虚内热、阴血亏虚、虚风内动、肾虚骨萎、失眠健忘的一些患者。
一说起人参,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就算是没吃过,也都听说过,它可是一味大补元气的良药,味甘,性温,入脾、肺、心、肾经,对于肝肾虚弱的人可以很轻松地把元气给补回来,同时对于一些脾肺虚弱,气虚血虚的人群也有着不错的功效。
枸杞子是一味性平的药,入肝肾经,具有补肝肾、益精气、长肌肉、益智安神的功效。其中内含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B、C还可以起到保护眼睛明目,延缓身体衰老的作用。
最后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总结,龟鹿二仙胶具有滋阴补阳、同补肝肾的功效,对于一些因肾元亏损、精血阴阳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四肢寒凉、身体赢瘦、虚火上炎的人群是一个不错的方子。
?
补肾我不用六味地黄丸,这个更好,不会上火,还阴阳双补!大家好,我是何医生,很多人一提到肾虚,就想着用六味地黄丸来补肾,但是我却不太经常用,一是因为它的药劲太小了,二是因为它不太适合现代人的体质,很多人吃了不光效果不明显,还容易上火。
这就要从六味地黄丸的功效、成分说起了,大多数人只知道六味地黄丸补肾,其实它是对于肾阴亏虚导致的肾虚有效果,也就是说只有是单纯的肾阴不足,所引起的腰膝酸软啊、头晕耳鸣啊、潮热盗汗啊等这些情况,才有不错的效果。
并且方中的熟地黄啊、山萸肉啊、又是一些比较滋补的中药,而现代人的体质啊,大多都是湿气比较重的,或者是脾虚的,那么吃六味地黄丸就可能会滋腻到脾胃。
而对于这类人,就需要先祛湿、并且调理一下脾胃了,可以先用一个参苓白术散来健脾祛湿,调理脾胃,一方面能调节体质,另一方面还能帮助后续药物的吸收。
然后再用一个八味肾气丸,这个中成药,既有六味地黄丸的三补三泄,也能起到滋补肾阴的作用,
生地
并且最重要的是八味肾气丸中,用的是生地黄,它相对于熟地来说,就不会滋腻到脾胃,不会影响脾胃的功能,加重湿气的产生;
另外八味肾气丸中还有山药可以起到固精补虚的作用,以及桂枝和附子来补火助阳,相对于六味地黄丸来说,是一个阴中求阳,调和阴阳的方剂。
能温补肾阳,对于肾阳不足引起的腰膝肿痛啊 、以及身上水肿、小便频数啊,大便便溏啊,都有不错的效果。
阴阳两虚,脾肾不足?一剂还少丹,阴阳双补,补脾益肾,交通心肾这两天啊,有网友私信远志,询问远志有无可用于保养的方子?
如果说想要青春永驻,容颜不老,那肯定没有,远志只是药师,并非药神。
但如果从中医理论出发,似乎这事还有讨论的余地,
中医认为啊,肾乃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所以,中医眼中的保养,无非是补脾益肾。
你去看一些老年人,走路健步如飞,筋骨倍儿棒,那主要是因为肾气充足,肾主骨;吃的下,睡得香,那主要是因为脾气充足,脾主运化。
而往往大部分人随着年龄的渐长,一些小毛小病的逐渐显现出来,诸如腰膝酸软、胃口差、心悸失眠等一系列的不适,究其原因,大致都是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出了问题。
有些人一年四季手凉脚凉的,吃一点寒食就容易腹泻,老觉得腹胀,腰膝酸冷,小便频数,余沥不尽,到了晚上还尿频,照着镜子伸出舌头一照,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符合上述症状的人群,大概率就是阳虚了。
还有些人呢,吃啥都不长肉,常常伴有口干舌燥,鼻干,咽干,睡醒了还会有眼睛干等症状,此外,这类人常常手心脚心胸口发热,中医称之为五心潮热,睡眠质量也很差,这时候照着镜子再看看自己的舌头,舌红少苔或无苔。符合上述症状的人群,大概率就是阴虚了。
那如果一不小心两个症状都符合,或者符合绝大多数,那可能就是阴阳两虚了。
今天和大家介绍一个可以补脾益肾,阴阳双补的方子——还少丹,出自《仁斋直指方论》。
从名字上看,似乎是可以让人重返年轻的意思。
然,重返20岁,只是电影里的情节,还少丹并无此功效,但它可以补脾益肾,阴阳双补。
《医方集解》有云:“还少丹,阴阳平补。脾肾二本有伤,未老而先衰;二本既固,则老可返少矣。”
还少丹:巴戟天、肉苁蓉、小茴香、熟地黄、山药、杜仲、牛膝、枸杞、楮实、远志、石菖蒲、茯苓、五味子、山茱肉、大枣
这无疑是一个大方子,各位不妨泡一杯茶,听远志细细拆解:
温肾助阳:巴戟天、肉苁蓉、小茴香
巴戟天、肉苁蓉都是甘温的药材,甘润而不燥,主入肾经,
中医认为,甘能补益,温能助阳,所以巴戟天、肉苁蓉具有补肾助阳的功效,
它俩主入肾经血分,常常用于治疗肾阳虚弱,命门火衰,男子五劳七伤诸证。
那它俩有啥不同呢?
巴戟天还入肝经,中医讲,肝主筋,肾主骨,因此说,巴戟天补肝肾,还可以强筋骨。
巴戟天
肉苁蓉入大肠经,其质甘咸质润,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多用于发汗、津液耗损而致的大便秘结。
由于其泻下的功效没有非常的峻猛,所以较为适合老人或者大病久病便秘人群使用。
肉苁蓉
小茴香是一味辛温的药材,入肝、肾、脾、胃经,
前文刚提过,巴戟天、肉苁蓉主入肾经血分,而小茴香呢?主入肾经气分,具有温肾暖肝之功效。
三药联用,可同补命门相火之不足,
中医认为,火为土之母,火旺则土强,脾五行属土,因而脾得建运。
小茴香
养阴生津:熟地黄、山药
中医有个说法,水足则有以济火,而不亢不害矣。说的是水火共济之理。
熟地,是由生地炮制加工而来,入肝、肾经,
熟地味甘滋润,善滋补阴血,为治疗肝肾阴虚之要药,历代医家谓其“大补五脏真阴”,“大补真水”。
不论是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遗精、盗汗、耳鸣、耳聋及消渴;还是虚火上炎、骨蒸潮热,颧红盗汗都可以用熟地来改善。
此外,《珍珠囊》称熟地可“大补血虚不足,为治疗血虚证之要药”。多用于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
总的来说,滋阴补血首选熟地。
熟地
山药味甘性平,入脾、肺、肾经,
多用于补益脾、肺、肾三脏之气阴不足,
然,山药气轻性缓,非堪专任,用在这里,可辅助熟地补益一身之阴液。
山药
补肝益肾:杜仲、牛膝、枸杞、楮实
杜仲、牛膝都入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
先说说杜仲,杜仲非常有意思,不论是树皮还是叶子,掰开杜仲,都会连着白丝,仿佛是在意喻打断了骨头,筋还连着。
《本经》:"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药性论》:"治肾冷臀腰痛,腰病人虚而身强直,风也。腰不利加而用之。"
《日华子本草》:"治肾劳,腰脊挛。入药炙用。"
《玉楸药解》:"益肝肾,养筋骨,去关节湿淫。治腰膝酸痛,腿足拘挛。"
《本草再新》:"充筋力,强阳道。"
杜仲
再说说牛膝,牛膝有个非常特殊的作用——引药下行,可以把药性往下带,所以,但凡是下半身的筋骨酸痛不利索,都可以用牛膝来改善。
《日华子本草》:"治腰膝软怯冷弱。"
《本草衍义补遗》:"能引诸药下行。"
《滇南本草》:"止筋骨疼,强筋舒筋,止腰膝酸麻。"
牛膝
枸杞子、楮实子这两味药也非常的相似,它们都入肝、肾经,
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的功效,多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
此外,它们也都有明目的功效。
枸杞子
楮实子
交通心肾:远志、石菖蒲、茯苓
远志,苦辛性温,性善宣泄通达,入心、肾、肺经。
远志既能开心气而宁心安神,又能通肾气而强志不忘,为交通心肾、安定神志、益智强识之佳品。
《本经》:"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
《药性论》:"治心神健春,坚壮阳道。主梦邪。"
此外,远志具有辛温之性,具有发散的作用,因此,它可以推动肾水上行,让心肾相交,水火并济,形成一个完美的闭合回路。
远志
石菖蒲和远志一样,也是味辛温偏苦的药材,
辛能发散,苦能燥湿,温可通脉,加之石菖蒲本身就有一股特别的香气,善于走窜,
因此,我们说,石菖蒲具有开窍醒神,化湿,豁痰,辟秽之功效,把体内郁闭不通的孔窍都打开。
石菖蒲入心经,可开心窍,具有醒神益智、聪耳明目的功效,多用于治疗健忘症。
《本经》:"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
《别录》:"聪耳目,益心智。"
石菖蒲还入胃经,又具有芳香之气,香可以醒脾开胃,化解湿浊中阻,
而中焦一被打通,石菖蒲可自上而下带着心火向下温熙肾水,这不正好与远志向上推动肾水想呼应吗?
因此,在治疗心肾不交诸证时,常常会看到远志搭配石菖蒲,一上一下,有条不紊。
石菖蒲
茯苓味偏甘淡,入心、肺、脾、肾经,
茯苓有利水的作用,远志和石菖蒲把心肾这条通路打通后,
茯苓从心经起,自上而下,经过肺经、脾经,最后通向肾经,把这条通路正式的走一遍,预示着心肾正式交通。
茯苓
收敛固涩:五味子、山萸肉
五味子是一味比较有意思的药材,五味俱全,然,其酸性最甚,
五味子
山萸肉呢,就是我们说的山茱萸,也是一味偏涩的药材,
山茱萸
中医认为,酸能收能涩,因此,五味子、山茱萸可以在这里起到了收敛固涩的功效,
既可收敛巴戟天、肉苁蓉、小茴香所补益的元阳之气而固精;
又可以固涩熟地黄、山药所滋补的肝肾之阴液而不外泄。
可以说,这两味药材如同金钟罩一般,在补益之时,又防止体内的阴阳之性流失。
调和诸药:大枣
用了这么多味药材,最后,再用一味大枣来调和一下诸药,保护一下我们的脾胃。
大枣
还少丹这么好用,然,这么大一个方子自己去调配显然很吃力,所以现在已将其制成了中成药。
最后,作一简单的总结,还少丹具有温补脾肾,养心安神的功效。常用于虚损劳伤,脾肾虚寒,心血不足,腰膝酸软,失眠健忘;眩晕倦怠,小便混浊,遗精阳痿,未老先衰,疲乏无力。
补气血和补肾的中成药有哪些?中成药具有贮存方便、使用简便的特点,缺点就是不能根据患者的症状,而将药方进行加减治疗。在临床应用上,我们要特别注意同是补气血、补肾的药物那种更适用自己。同时,也要注意药名、用法用量,适用范围、应用禁忌。在现实生活中,拿来主义是最不科学的,因为每种中成药,都是一个固定的药方,是针对着某种病症的。认为补的中成药都是无害的,这种不把生命认真对待更不可取。我们都知道人参是补元气的,对人身体好,但补多了同样要人命!还有人说,医生或者是药师,告诉我那种药补气血更好。明确的说,没有那种药比那个好,只有对症用药,才是对自己对他人,最负责更好的用药 *** 。大家可以通过以下的内容,对补气血补肾的中成药,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一、气证
在中医临床上,将气病分为气虚、气陷、气逆、气滞四种。这四种气病在临床上,分别表现为:
1、气虚证: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疲倦乏力,自汗,活动时加剧。舌淡,脉虚无力。全身功能低下。
《四君子丸》《玉屏风散(颗粒、糖浆)》
《参苏丸》《黄芪精》《益气养血口服液》
《参芪片(丸)》《六君子丸》《生脉饮》
《香砂六君丸》《宁坤养血丸》《参苓白术散》《人参固本丸》《消渴丸》《参芪降糖胶囊》《稳心颗粒》。
2、气陷证:头目昏花,少气倦怠,腹部有坠胀感,脱肛或子宫脱垂等。舌淡苔白,脉弱。诊断点,内脏下垂。《补中益气丸》。
3、气逆证:肺气上逆可见咳嗽喘息,胃气上逆,呃逆,嗳气,恶心呕吐,肝气升发太过,头痛、头晕、昏厥、呕血等症。诊断点,气机逆而向上。
《降气定喘丸》《清肺化痰丸》《止咳丸》《三子止咳胶囊》《苏子降气丸》《桂龙咳喘宁片、胶囊、颗粒》《止咳川贝枇杷滴丸》《橘贝半夏颗粒》《杏苏止咳颗粒(糖浆)》
4、气滞证:胀闷疼痛,妇女 *** 胀痛。诊断点,胀闷疼痛。
《柴胡舒肝丸》《气滞胃痛颗粒》《胃苏颗粒》《木香顺气丸》《越鞠丸》《良附丸》
二、血症
在中医临床上,将血病分为血虚、血瘀、血热、血寒四种。这四种血病在临床上,分别表现为:
1、血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经行量少,愆期甚或经闭。舌淡,脉细无力。诊断点,面色,口唇,瓜甲失血色及全身虚弱。
《四物合剂》《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养血安神丸》《枣仁安神液》《朱砂安神丸》《逍遥颗粒》《加味逍遥丸》
2、血瘀证:局部肿胀疼痛,如针刺,拒按,痛处固定,常在夜里加重。普遍伴有面色晦暗,口唇紫,舌瘀斑。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等症状。诊断点,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拒按、肿扶、唇舌瓜甲紫暗、脉涩等。
《复方丹参片》《丹七片》《血塞通颗粒》《消栓通络胶囊》《血府逐瘀口服液》《元胡止痛片》《消拴胶囊》
3、血热证:心烦或躁扰发狂,口干不喜饮,身热,夜间为甚。脉细数,舌红绛或记各种出血证。妇女月经前期、量多等。诊断点,全身热象和出血。
《皮肤病血毒丸》、《五福化毒丸》、《连翘败毒丸》、《大败毒胶囊》、《清胃黄连丸》、《牛黄清胃丸》《牛黄解毒片》《复方鱼腥草片》《导赤丸》《三 *** 》等。
4、血寒证:疼痛喜暖,得暖痛减,形寒肢冷。舌淡而暗,脉沉迟涩。妇女常少腹冷痛,畏寒肢冷,月经愆期,色暗有血块等。诊断点,手足,腹部等局部冷痛,肤色紫暗。
《金佛止痛丸》、《少腹逐瘀丸》《温经丸》《通塞脉片》《参茸酒》、《妇宝金丸》、《龟龄集》《麝香化积膏》、《参桂理中丸》《坎离砂》
三、气血两虚
在中医理论上讲:气为阳,血为阴。气与血有阴阳相随,相互依存的关系。临床上,因气血变化相互影响,有时要气血同治。常见的病证有:气滞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等。
1、气滞血瘀证:胸胁胀满走窜疼痛,性情急躁,并兼见痞块刺痛,拒按。舌紫暗或有瘀斑等。妇女可见月经闭止,或痛经、经色紫暗有块, *** 胀痛等。诊断点,病程较长和肝经循行部位的疼痛痞块。
《速效救心丸》、《冠心苏合丸》、《心可舒胶囊》、《九气拈痛丸》、《消拴胶囊》、《血府逐瘀丸》、《活血通脉胶囊》、《调经活血丸》、《复方益母草膏》、《通心络胶囊》《气血和胶囊》等。
2、气血两虚: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等。诊断点,气虚、血虚症状同见。
《当归补血口服液》:补养气血。主治,气血两虚。可缓解气短乏力、四肢倦怠、面色萎黄或苍白、头晕目眩、失眠、健忘等症状。
《八珍丸》:气血双补。具有补气益血功效。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月经过多。
《人参归脾丸》:补气益血。可缓解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月经过多等症状。
《人参养荣丸》:温补气血。可以缓解形体消瘦、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腰膝酸软、食少纳呆等症状。
用于治疗脾肾亏虚、气血生化无力、脏腑失养引起的虚劳。缓解形体消瘦、神疲乏力、食少纳呆、少气懒言、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等症状。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也可以使用人参养荣丸。
《十全大补丸》:温补气血。可缓解心悸、头晕、汗出、月经不调、面色苍白等症状。
《芪血颗粒》补气养血,健脾和胃。使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脾气虚弱症。症见头晕,体倦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等。
3、气不摄血证:气短,倦怠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脉软弱细微等气虚症状。诊断点,多以出血和气虚症状同见。
脾有统血在脉中运行和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所以气不摄血,也常可见脾虚症状。
《健脾生血颗粒》《八珍丸》《十全大补丸》
《人参归脾丸》《人参养荣丸》等
《定坤丹》滋补气血,调经舒郁。用于气血两虚、气滞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行经腹痛。
4、气随血脱证:大出血时,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甚至晕厥。细微细或弱等。诊断,以大量出血时,随即出现气脱为辨证要点。
《定坤丹》《至宝丹》《人参养荣丸》《八珍丸》等
四、肾病
在中医临床上,将肾病分为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肾不纳气五种。这五种肾病在临床上,分别表现为:
1、肾阳虚证:形寒肢冷,精神不振,腰膝酸软或阳痿不举。舌淡苔白,脉沉迟或两尺无力。诊断点,全身功能低下并伴寒象。
《桂附地黄丸》:温补肾阳。可缓解腰膝酸冷、面浮身肿、小便不利或反多、咳喘、神倦乏力等症状。
《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止遗。可缓解精神不振、怕冷、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尿频而清、大便溏薄等症状。
《济生肾气丸》:温肾化气、利水消肿。可缓解面部及身体浮肿、腰部酸胀不适、畏寒怕冷、疲倦乏力、气息短促、呼多吸少、小便不利或夜尿频多等症状。
《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化气行水。可缓解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肢体及颜面部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
《海马三肾丸》补肾壮阳。可用于缓解阳痿不举、举而不坚、遗精滑泄、腰痛腿酸、畏寒怕冷、头晕耳鸣、精神萎靡等症状。
2、肾阴虚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牙齿松动,失眠遗精,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盗汗,腰膝酸痛。舌红,脉细数。诊断,以肾病的主要症状及阴虚内热症状同见为辩证要点。
《左归丸》:滋肾补阴。可缓解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遗精滑泄、耳鸣等症状。
《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用于缓解肾阴亏损引起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症状。
《大补阴丸》:具有滋阴降火之功效。主治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耳鸣。
《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可缓解午后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等症状。
《河车大造丸》:滋阴清热,补肾益肺。用于肺肾两亏,虚劳咳嗽,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腰膝酸软。
《麦味地黄丸》:滋肾养肺。可缓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头晕耳鸣、干咳、咽干口渴等症状。
《杞菊地黄丸》:补益肝肾。可缓解头晕、头昏、疲倦乏力、腰膝酸软、气短、眩晕耳鸣、畏光、视物不清、眼睛昏花等症状。
3、肾精不足证: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性功能减退。小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智力和动作迟钝,囟门迟闭,骨骼痿软。成人早衰,发脱齿摇,耳鸣耳聋,健忘恍惚,动诈迟缓,足痿无力,精神呆钝等。诊断,以小儿生长发育迟缓、成人早衰、生殖功能减退的表现为辩证要点。
《五子衍宗丸》:补肾益精。肾虚精亏所致的阳痿不育、遗精早泄、腰痛、尿后余沥。
《龟鹿二仙膏》:特点,阴阳双补,气血兼顾。温肾益精、补气养血。可缓解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阳痿等症状。
《七宝美髯丸》:补肝肾、益精血。可用于治疗肝肾两虚、须发早白、牙齿摇动、盗汗、筋骨痿弱、腰腿酸软、带下清稀等。
《龟鹿滋肾丸》温肾固精。可缓解目眩耳鸣、腰膝酸软、四肢无力、遗精阳痿、失眠、夜尿频多等症状。
《三肾丸》补肾益精、温壮元阳。可缓解阳事不举、滑精、腰膝酸软、面色恍白、头晕、目眩、畏寒肢冷、精神萎靡、耳鸣等症状。
《五味子丸》滋阴补气、填精益髓。可以缓解头晕耳鸣、腰膝疼痛、四肢无力、记忆衰退等症状。
4、肾气不固证:常见滑精早泄,尿后余沥,小便频数而清,甚则不禁,腰脊酸软,面色淡白,听力减退。舌淡苔白,脉细弱。诊断,以肾及膀胱不能固摄表现的症状为辨证要点。
《金锁固精丸》:固肾涩精。主治肾虚不固所致的遗精滑泄,神疲乏力,四肢痠软,腰痠耳鸣。
《安肾丸》补肾散寒。可缓解梦遗滑精、腹部疼痛、腰腿酸痛、精神倦怠、健忘失眠、头晕耳鸣、二便困难等症状。
《缩泉丸》补肾缩尿。可缓解小便频数、夜间遗尿等症状。用于治疗肾气不固、膀胱失约引起的遗尿,缓解小儿夜间睡中遗尿、小便清长、小便频数、腰痛绵绵、神疲困倦、发育迟缓、少气乏力等症状。膀胱括约肌松弛等患者,也可服用缩泉丸。
5、肾不纳气证:常见气虚喘促,呼多吸少,动刚喘甚,汗出,四肢不温,恶风寒。面虚浮,脉虚浮,舌质淡。诊断,以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加重为主,伴见肺肾气虚表现为辨证要点。
《七味都气丸》:补肾纳气,涩精止遗。主治,肾不纳气所致的喘促,胸闷,久咳,气短,咽干,遗精,盗汗,小便频数。
《鹿茸肾气丸》肾虚不能纳气,眩晕脉虚者。《五味子丸》《固肾定喘丸》温肾纳气、健脾化痰。用于治疗脾肾虚型及肺肾气虚型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老人虚喘。可缓解咳嗽、气短、咳清烯痰沫、恶寒、四肢发冷、喘憋、气短、动则喘息尤甚心悸、汗出、喉中可闻及哮鸣音等症状。
6、肝肾两虚
《健肾生发丸》补肾益肝、健肾生发。可缓解腰膝酸痛、喜按喜揉、少尿或无尿、脱发、头晕、畏寒肢冷等症状。
《归芍地黄丸》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滋阴养血,柔肝补肾。肝肾两虚,阴虚血少.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酸痛,足跟疼痛。
《耳聋左慈丸》滋肾平肝。可缓解耳鸣、耳聋、头晕、目眩等症状。用于治疗肝肾阴虚、阴虚阳亢、肝火上扰清窍等造成的耳鸣、耳聋。缓解耳内蝉鸣,伴头晕、头痛、面红、眼睛红、口苦咽干、烦躁不安,或手足心热、夜间睡觉时出汗、腰膝酸软等症状。神经性耳鸣、耳聋患者,也可以服用耳聋左慈丸辅助治疗。
《明目地黄丸》滋肾,养肝,明目。用于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
五、治病原则:
1、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及标本兼治。
2、正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3、反治: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六、进补原则:
中老年人进补:春暖平补,夏暑清补,秋燥润补,冬寒大补。
同时要注意,虽说大部分中成药都用温水送服,但有的吃药会用相应的药引送服。如补肾的药,一般用淡盐水送服。
阴阳两虚,肝肾亏虚?七味中药,阴阳双补,肝肾同治,交通心肾一场雨后的傍晚,我坐在窗前品茶。窗外的天空由阳光和乌云交织,似乎也在讲述着中医的阴阳哲学。有时,我想起了那句《黄帝内经》的名言:“阴阳者,天地之始终。”
我们身边,无论大的宇宙、小的人体,都离不开阴阳的理论。对于女人是阴,男人是阳这一观点,我深有感慨。小时候爷爷常说,身体中的五脏六腑,其实也是阴阳的体现,而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那么地微妙。
但你有没有想过,心脏为什么被归为阳中之极阳,而肾则是阴中之至阴呢?我常常觉得这其中的奥秘,就如同日出日落,有着它的自然规律。
阳气,我总觉得它如同炉火,给我们带来温暖。而当我们的身体中阳气不足时,就如同冬天的寒风,刺骨冷。尤其是那种夜尿频繁的体验,仿佛身体内的火焰被熄灭了似的。
相较于阳气,阴气则是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我们的身体。想想那些嘴巴干燥、手心发热的日子,不禁让我想到了家乡的河流,干涸而又期待雨水的滋润。
“八闽中医说”这个名字,源于我的福建老家。小时候,爷爷总是手里拿着斑龙丸,告诉我这不仅是一个阴阳双补的方子,更能交通心肾,平衡体内的元气。
斑龙丸的组成
斑龙丸由以下七味珍贵药材组成:
- 鹿角胶、鹿角霜
- 补骨脂
- 熟地黄
- 菟丝子
- 柏子仁
- 茯苓
鹿角胶与鹿角霜:这两者都源自鹿角,但经过不同的加工 *** 。虽然鹿茸更为名贵,但这两者都能温肾助阳,强筋骨,对腰脊冷痛也有一定疗效。从《别录》中可以看出它的补气效果和对折伤的恶血有一定的疗效。
补骨脂:它是一种味道略带辛辣的草药,主要功效是补火助阳,对腰脊的冷痛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另外,从《药性论》和《开宝本草》中,我们也能看到它对肾阳不足、脾肾阳虚等病症的疗效。
熟地黄:这是一种甘甜的草药,主要用于补充肝肾阴血。它在《纲目》和《本草从新》中都被描述为对肝肾阴虚有很好的调节效果。
菟丝子:这是一种甘温的草药,对肾虚和肝肾不足都有一定的疗效。它还被用来治疗腰痛、尿频、带下等症状。《药性论》和《日华子本草》都提到了它的这些功效。
柏子仁与茯苓:这两味药都对心和肾有很好的交通作用。柏子仁还可以帮助调节失眠和心悸,而茯苓则可以治疗各种水肿。
想到这,我突然有点想念爷爷,他总是说,生命的平衡就在于阴阳的和谐。那么,你,是否找到了你的阴阳平衡呢?
最后,如果你也觉得生活中有些不平衡,不妨来“八闽中医说”这里,与我一起探寻阴阳的奥秘。
读到这里,你还有什么疑惑或者体会呢?欢迎留言和我交流,也许下次的文章,就是关于你的故事。
精血亏虚?一剂双补丸,两味中药,阴阳双补,大补精血、延年益寿大家好,我是胡医生。
精血是个消耗品,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为基本的东西,如果精血出现亏虚不足,就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出现脱发失眠,腰膝酸软,牙齿松动,脸色焦枯气色不好,精神不振,整个人软趴趴的。
男子以精为天,重在补肾,女子以血为天,重养肝。经常有朋友在后台留言问,肾怎么补,血怎么补。精血同源,精是生成血液的重要组成物质,血液又可以反过来滋养肾去生成精,所以,一般来讲,一个虚,另一个也就会跟着虚。
精虚就会引起肝肾问题,肾主骨,其华在发,肝主筋,开窍于眼,其华在爪,精虚就会导致脱发,发质不好,指甲干枯焦燥,腰酸腿软,抽筋,眼睛酸涩,精神不振等等问题。
血虚就会引起心肝问题,心主血,肝藏血,如果血虚,心脏没有血液滋养,就会心慌,失眠,脸色不好,甚至还会影响到五脏功能。所以,补的时候,也要两个一起补,用精去生血,用血去养精,两者相辅相成,互滋互用,就能一起补起来了。
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个方子,两味中药,阴阳双补,大补精血,延年益寿,而且不论是男女都可以服用。
这个方子就是双补丸,叫双补并不是因为他有两味药,而是因为虽然它只有两味药,但是它阴阳双补,精血双补,功能效果强大。
之一味药就是菟丝子,它的性味很平,阴阳双补,不会上火也补的东西也不会停滞,入肝肾脾经,补肝肾精又能健脾,保证生化气血之源源源不断生化血液。
第二味药是熟地黄,可以补血滋阴,养精安神,和菟丝子搭配,不仅可以阴阳双补,还可以大补精血,是一个非常好的精简良方。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万病不离阴阳,这几种中成药,早补阳晚补阴,阴阳同调,滋补肝肾阴阳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基础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
简单来说在地球上,阴阳的显著表现是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中华医药的自信逐渐增强,中药治疗与调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体中,而中医药所特有的毒性小,易吸收,不会产生抗药性等特点对老年人及其其他群体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而人体机能构造与阴阳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万病都离不开阴阳,阴阳平衡,人体才会健康。
人体有阴阳,阴阳调和在人体主要体现在饮食、睡眠和抗病能力、精神面貌上,脾胃对身体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脾主要运化为阳,而胃主要受纳为阴,如果脾胃阴阳调和得好,那么表示消化功能良好,体现在一个食欲佳、内分泌系统正常、消化好、发育良好、精神气足。
阴阳调和对睡眠的影响体现在夜间,阳气不过于充足才能入阴,阴血满盛才能纳阳。阴阳调和才能睡眠安宁,反之则会出现失眠、难眠或者睡觉易惊醒等状况。
阴阳调和则相应功能才会好,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行,身体才能好,身体好则不易被邪气入侵同时疾病也能痊愈快。
自然界也有阴阳,如果我们顺应自然来调和阴阳,那么效果才会是更佳。人们也常说“早补阳,晚补阴,活到100没问题”那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接下来具体介绍阴阳与医药的辨证论治。
1.为什么要早补阳,晚补阴呢?
1.早补阳
古人将一天的时间按照春夏秋冬来划分,早晨为春,日中为夏,日落为秋,半夜为冬。
早上太阳升起,相当于节气中的“惊蛰”,自然界的阳气开始生长,我们体内的阳气也开始涌动生长,此时人体的精气神最旺,起床少阳得以生长,是调动阳气的更佳时机。
而当代年轻人普遍精神压力较大,睡眠时间减少,熬夜成为家常便饭,殊不知,“晚上不睡耗伤阳气”,熬夜与早起看似有些矛盾,实则不然。
晚上不睡相当于经过漫长冬季,家中储备粮已然耗尽,而早起就相当于春耕种粮,养精蓄锐。所以即使晚上熬夜了,早上仍然要早些起床,这就是所谓的“早上不起封杀阳气”。
同时早晨人体睡醒后便开始进行各种活动,像是开口说话,走路运动,跑步吃饭都需要阳气的推动,所以说早上要补阳,只有阳气充足了,白天才会有精神。
2.晚补阴
补阴又称为滋阴,养阴。古人观察到自然界各种对立又相连的大自然现象,像天地,男女,日月,上下等。
到了夜晚,太阳就落山了,万物归静,阴气比较旺盛,我们体内的阳气也开始依附于阴液了,对人体来说所谓的阴液就是血液,体液等。
中医认为,晚上属阴,有些人,喜欢夜跑,这可能不太建议,因为阴属静,是抑制的,不动的,晚上的时候 不宜剧烈运动。而晚补阴是因为人体晚上要睡觉休息,人体各项机能都处于一种抑制状态,而熬夜不仅伤阳,对阴的伤害也非常大。
2.阴阳亏虚的症状有哪些呢?
1.阳虚
如果阳气亏虚,一般会出现像是怕冷畏寒,喜热饮,手脚心发凉,痰多,小便清长,大便稀薄,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脉象迟沉无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女子还会出现月经量少和清稀,男子精少清冷不育。
其典型症状为:心阳虚证,可能先天体质差、长期饮食不正,喜食凉寒食物。其主要症状为心慌易出汗,面色苍白胸闷疼痛,常常感觉无力,能躺着就不坐着;
脾阳虚证:多是由于饮食多生冷或辛辣食品,表现为怕冷水肿,腹中疼痛,伴有口水多,小便无色且量多,舌苔淡白,舌胖等症状;
肾阳虚证:可能由于过度劳累或纵欲过度造成,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者灰黑色,全身怕冷,尤其是双下肢,精神萎靡不振, *** 减退,在男性可表现为阳痿早泄,在女性可表现为宫寒不孕。
肺阳虚:可能影响身体各项机能的一种阳虚征,长期以来,人体四肢不温,面色苍白。
阳虚严重者可能演变为亡阳,且伴随有并发症 *** 产生,需要尽快就医。
2.阴虚
阴虚属于中医病机,指的是阴液亏损,滋润宁静和制约阳热的功能减退所导致的阳气相对偏亢的虚热症。一般由于劳累过度或者热病造成。
典型症状有心阴虚证:心烦心悸,夜晚失眠多梦,保持一定饮水量仍口燥咽干,身形消瘦,或有时感到手脚心发热,面色潮红,头昏眼花,黑色素沉淀或者黄褐斑。对女性来说还有更年期困扰,如肺结核、长期低烧等。
3.中成药对阴阳两虚的调理
1.补阳:桂附理中丸
主要成分为:炒白术、党参、附片、炙甘草、炮姜、肉桂。附子为主药,历来被称为“百药之长”。
其主要功效为:驱寒补阳,调理脾胃,健脾益气,还有降胃气,止呕吐的效果。此药是理中汤加附子肉桂而成,对于由受寒受凉引起的腹泻有效果,但对于脾胃较弱的人来说,不能长时间服用此药。
可用于肾阳衰弱、脾胃虚寒所致的胃痛,肾阳衰弱、脾胃虚寒、胃失和降所致的呕吐;
也可以用于面色苍白、常常感觉疲倦乏力、四肢不温,慢性肠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肠炎见上述症状者也可使用;对于肾阳衰弱、脾胃虚寒所致的腹痛,也可考虑此药。
需要的是:妊娠期妇女禁用,感冒发热者肝胃郁热所导致的胃痛者和哺乳期妇女,儿童和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此药。
2. 补阴:大补阴丸
主要成分为:熟地黄、知母、黄柏、龟甲、猪脊髓。
大补阴丸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主要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且带有咳血的症状,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症状都有明显的辅助效果。
但需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口服此药要观察是否有副作用出现,同时要注意,孕妇慎用,宜饭前用开水送服。用药期间饮食要清淡,不可吃辛辣生冷的食物。
3.阴阳双补:龟鹿二仙膏
阴阳双补,养肝肾,补气血。龟鹿二仙膏虽然只有龟板,党参,鹿角,枸杞子四味药组成,但是组方却很精妙,方中鹿角善于温补咱们的肾阳,益精补血;
龟板胶比较善于填精补髓,滋阴养血,两味药搭配,阴阳双补,补气生髓,又配伍人参补后天脾胃之气,因为气血要靠脾胃的化生;
枸杞子呢,补肝肾,养精血,增强龟板,鹿角的功效,脾胃生化气血,肝肾生化精血,那么人体气血不亏,精血无损,精神才能充沛,人体也就健康了。这四味药合用,组方精妙,阴阳并补,气血兼顾,可益寿延年,百病可消。
4.除了中药调理,我们还需要做哪些呢?
1.饮食
注意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或节食,忌食辛辣 *** 和生冷的食物,同时多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鸡蛋及牛奶还有新鲜的蔬菜、水果等。超重和肥胖者要注意糖类和脂肪的摄入,尽可能将体重保持在健康范围内。
2.生活规律
保持规律良好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控制情绪,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戒掉坏的生活习惯比如烟酒。可适当进行运动,每周3小时的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等,有助于控制体重及血糖。
总结
1. 万病都离不开阴阳,阴阳平衡,人体才会健康。阴阳与自然界联系紧密,所以昼与夜有对应的补阴补阳措施,如果我们顺应自然来调和阴阳,效果就会更好。
2. 早上太阳升起,自然界的阳气与我们体内的阳气均开始生长,如果阳气亏虚,一般会出现像是怕冷,手脚心发凉,痰多,腹泻等等,如果你感觉自己阳虚了,就应该好好顺应天时,去养护身体里的阳气,早上的时候打打太极拳,八段锦,站桩都是可以的。
3. 夜晚太阳落山,阴气比较旺盛,如果人体阴液不足呢,一般就会出现像口苦,咽喉干,颧骨发红,两目干涩,腰膝酸软,睡眠多梦等等现象。所以晚上要多注意保养体内的阴液,同时因为阴属静,晚上的时候不宜剧烈运动。
3.但如果你不但出现了阳虚的情况,还感觉自己有一些阴虚的症状,那你可能已经阴阳两虚了,那么我们除了要顺应天时以外,还要借以中成药辅助恢复。
参考文献:
湖北中医杂志1988.03.金克畅.补阴阳一席谈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
8种用于治疗肾精不足证高血压的中成药,有六味地黄丸,辨证用药今日更新原发性高血压经中医辨证属肾精不足证可用的中成药
肾精不足证高血压
辨证要点:头晕头疼,劳累时症状加重,腰膝酸软无力,耳鸣耳聋,健忘,两脚发软无力,两眼干涩,或遗精,舌淡,脉弱
治疗 *** :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可选用的中成药
- 健脑补肾丸
- 功能主治:健脑补肾,益气健脾,安神定志,可用于肾精不足导致的眩晕耳鸣、头疼等症
- 用药注意:感冒或体内有实热证不宜服用;服药时不宜同服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服药期间不宜饮茶和吃萝卜;建议饭前服药。
- 益龄精
- 功能主治:补肝肾、平肝阳,益精髓,用于肝肾亏虚导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失眠多梦、体倦乏力等症状。
- 用药注意:糖尿病患者慎用
- 还精煎口服液
- 功能主治:补肾填精,阴阳双补,益元强壮,用于肾虚导致的眩晕、心悸、腰膝酸软等症
- 滋肾宁神丸
-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宁心安神,用于肝肾阴虚导致的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遗精等症
- 六味地黄丸
-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虚导致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盗汗、遗精等症
- 天麻首乌片
-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养血息风,用于肝肾阴虚导致的头晕目眩、头痛耳鸣、腰膝酸软等症
- 用药注意:湿热内蕴,痰火壅盛者禁用
- 归芍地黄丸
-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补阴血,清虚热,用于肝肾两亏,阴虚血少导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咽干、腰膝酸痛等症
- 用药注意:湿热内蕴、痰火壅盛者慎用
- 首乌丸
-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乌须发,用于肝肾两虚导致的头晕眼花、耳鸣、腰膝酸软等症
- 用药注意:实证、热证慎用
小玲药师提醒:高血压用中成药,建议辨证用药,同服降压西药,需注意监测血压变化
(本头条号与 *** 骑士签约,抄袭必究)
#健康守护者#
肾强一倍,长命百岁,5个中成药,补肾益精、阴阳双补、肝肾同治开门见山,今天想和你聊聊肾虚的问题。
首先要讲的是,中医所说的肾虚,并不等同于西医所说的肾功能障碍。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封藏。肾虚,简单说来就是肾脏内封藏的肾精不足。
而一说到肾精,可能不少人会有些懵,中医一会儿讲肾精,一会儿讲肾气,一会儿又讲肾阴肾阳的。那这四者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须知,肾气可化生肾精,而肾精又可分为肾阴肾阳。是故,肾虚,亦有阴阳之分。
肾阴虚
所谓肾阴虚,即肾阴亏虚。中医认为,健康的人体本是阴阳平衡,身体内的阴阳相互制约而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
若是一旦肾阴不足,阴不制阳,过盛的肾阳就容易虚浮于上。所以,肾阴虚的人多见手心、脚心、胸口发热,晚上睡觉的时候也常常容易有盗汗的症状。
你再去照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苔,因为虚火上炎的缘故,舌苔大都被烧干了,而见舌红少苔或无苔。
大家可别不把肾阴虚当回事,好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基础疾病的起源都是肾阴虚,诸如糖尿病、甲亢、更年期综合征等等。
这个时候,可选用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
六味地黄丸的大名,想必大家早有耳闻,好多人一旦有了肾虚的症状,就会自行购买六味地黄丸服用。须知,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肾阴的良药,是故,唯有肾阴虚的人群服用才得以见效。
之所以说六味地黄丸滋阴,是因为其方中的熟地主入肾经,功善大补肾水。
熟地
山药、山茱萸同为滋阴之常用药,其中山药养阴之余兼顾益气;山茱萸味涩而功兼收敛之效,共可助熟地滋补肾阴。
山药
山茱萸
茯苓、泽泻为利水泄湿之要药。须知,湿气是体内津液代谢有失的产物,茯苓、泽泻则是以小便的形式,给湿气以出路。
茯苓
泽泻
牡丹皮长于清泄相火,可将身体内的郁热一点一滴的排出体外。
牡丹皮
肾阳虚
讲完了肾阴虚,再来说说肾阳虚。
肾阳虚,即肾脏内的阳气不足。所以,肾阳虚的人常常容易怕冷。即便是在炎炎夏日里,手脚也常常是冰冰凉的,非得穿上厚厚的棉拖鞋,脚底心才暖和。
你再去看肾阳虚人群的舌象,舌淡而胖,舌苔偏白。中医讲,阳气主温熙、推动的作用。因此,肾阳虚人群的脉象也大都沉迟而孱弱。
这个时候,可选用右归丸。
右归丸:附子、肉桂、菟丝子、鹿角胶、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当归、杜仲。
方中用到的附子、肉桂、菟丝子、鹿角胶均为辛热之药材,可温补肾阳。
附子
肉桂
菟丝子
前人有云,孤阴不长,孤阳不生。因此,这里也用到了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四味养阴的药材,意在阴中求阳,即温阳的方子里加用一些滋阴的药材,以助阳气得以空间生发。
枸杞子
最后,酌加当归补血和血、杜仲强壮腰膝,以改善肾阳虚人群腰膝酸冷的症状。
当归
杜仲
肾精亏虚
肾精亏虚,其实就是我们常讲的肾脏的阴阳两虚。
不论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若是延绵日久,忽略了治疗,久而久之,阴损及阳,或是阳损及阴,都容易导致肾脏的阴阳两虚。
这个时候,可选用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附子、桂枝、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车前子、牛膝。
细心的朋友不难发现,金匮肾气丸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用了附子、桂枝、车前子、牛膝而成的。
其中,附子、肉桂均为辛热的药材,其性善走,可温通一身经脉,与熟地、山药、山茱萸这些滋阴补液的药材同用,共奏阴阳双补之效。
附子
桂枝
车前子既可助茯苓、泽泻利水泻湿,又能协同牡丹皮共清相火。
车前子
牛膝,可以说是这里的画龙点睛之笔了。
牛膝功善引诸药下行,而回补元阴元阳,而壮先天之本。
牛膝
肝肾阴虚
然,肾脏的病变不仅限于肾脏。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肝主藏血。精血本出自同源,是故,肝肾亦为同源。
所以,肾阴亏虚日久,就容易累及肝血,中医称之为肝肾阴虚。
这个时候,可选用归芍地黄丸。
归芍地黄丸:当归、白芍、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
归芍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用了养益肝血的当归和白芍,以肝血、肾精同补,而填补人体之精髓。
当归
白芍
脾肾阳虚
此外,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亏虚日久,同样会累及后天。
你去看有些人长期手凉脚凉的,吃上一些寒食就要去腹泻,其实正是因为身体内阳气的极度缺乏,脾肾阳虚所致。
这个时候可选用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附子、干姜、党参、白术、甘草。
其中,附子和干姜均为辛热的药材,附子性善走窜,而干姜长于固守,两者同用可共温脾肾。
干姜
党参、白术、甘草同为甘温之药材,既可助附子、干姜温阳,又可健运脾胃而补后天之本而充先天。
党参
白术
甘草
写了这么多,我猜,还是会有人来问,到底哪个药才是更好的养肾良药。
远志想说的是,没有更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但凡对症,皆属良药。
此外,想要健康的身体,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作息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您说,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