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期期间,
杭州水产市场各类水产品
价格比较稳定,
且供应充足。
最近热销水产品
黄鳝批发价在42元/斤-45元/斤,
与上周对比价格持平;
而余杭农贸市场里,
黄鳝近几日销售价保持在55元/斤。
养殖大黄鱼分普通养殖和深海养殖,
价格20元/斤-80元/斤不等,
较上周上涨1元/斤-3元/斤,
黄鱼黄鳝每天 *** ,
货源供应充足且新鲜。
而余杭农贸市场里,
小黄鱼25元/斤,
大黄鱼35元/斤。
接下来黄鱼价格还会有所上涨,
但不会大涨,
价格还是比较稳定的。
除了最近热销的大黄鱼价格有上涨,
不少杭州人夏天的心头好
小龙虾最近价格也涨了!
水产市场负责人表示,
小龙虾每种规格,
价格节前上涨3元-5元不等,
预计后面还是会保持这个价格。
至于其它虾类产品最新价格:
明虾22元/斤-23元/斤;
基围虾80元/斤-84元/斤;
沼虾40元/斤;河虾55元/斤。
各种贝类如花蛤、蛏子、生蚝、扇贝等;
淡水鱼类如草鱼、鲫鱼、鳊鱼、花鲢等;
以及冰鲜海鲜类等价格稳定。
各类高档海鲜价格浮动也较小:
帝王蟹235元/斤;
波士顿龙虾100元/斤-110元/斤;
珍宝蟹110元/斤;
三文鱼100元/斤;
鲍鱼40元/斤-50元/斤。
来源:天天看余杭
编辑 钟玮 审核 谢俊 谢珂
来源:钱江晚报
经销商、酒店采购人员,甚至是普通市民都忙着囤海鲜。
转眼已是四月,离禁渔期只剩20多天时间,对于不少吃惯了海鲜的浙江居民来说,又将是4个半月吃不上鲜活海鲜的“煎熬”。
家住台州的史先生这几天因为这事变得有些焦躁。“从去年开始,禁渔期相比之前提早了一个月。几乎整个夏天吃不上本地产的海鲜,一下子胃口都变差了。”史先生说,他很支持这个被称为“史上最严也是维持时间最长的伏休政策”,但回想去年长时间吃不上海鲜的日子,皱了皱眉说,“那段时间也不好过。所以,今年我早早开始准备起来,囤点海鲜,到时至少能解解馋。”
钱江晚报记者了解到小长假这几天,在浙江不少沿海地区,比如宁波、温州、舟山等地的海鲜市场几乎同时出现了一波抢购的热潮。经销商、酒店采购人员、甚至是普通市民都来拉货,“这场景就跟备年货那样热闹。”岱山县的渔老大於先生感概地说。
离禁渔期20多天 海鲜一天一个价
“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要竭泽而渔,要给鱼虾休养的时间,维护生态平衡的古训存在了千百年。从去年开始,根据农业部海洋伏季休渔制度调整的规定,休渔期延长,提前到5月1日。这也是自1995年实行海洋伏季休渔制度以来,经历的最长休渔期。
“以前一直是三个半月禁渔期,去年一下子延长了,还真有些不习惯。”宁波的陈先生说,他和身边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感受,“那时候大家就想好了,来年一定要想办法囤点海鲜。”
上个月底,陈先生特地去买了一个冰柜,“趁着这几天低价,在冰柜里囤点海鲜,为接下来漫长的几个月做准备。”
但陈先生发现,身边和他有相同想法的人越来越多,他甚至发现,这几天海鲜市场是一天一个价。
“比如,几天前,带鱼大概是每斤40元,这几天已经涨到每斤50元;品质稍微好点的鲳鱼,每斤超过了80元;梅鱼的价格从每斤35元涨到了每斤40元。”陈先生说,这几种鱼都是禁渔期内明确规定不准捕捞的,“甚至在市场上都不能售卖,所以也成了大家囤货时的必备品。”
陈先生说,他把自己囤海鲜的做法发到了朋友圈,没想到“一呼百应”,好几个杭州、上海的朋友纷纷要他带货,通过快递的方式在家里囤起了海鲜。“有个曾经的同事,要我一下子给他发了30斤带鱼,20斤梅鱼。”陈先生算了一笔账,这几天囤货放在自家冰箱里的海鲜,不仅口感比之后的冻鲜要好,价格也至少要便宜3成以上。
在陈先生看来,市场上海鲜价格上涨,跟目前出现的“囤货潮”有一定的关系,“春节过去一个多月时间,以往这个时节都是海鲜性价比更高的时候。但经历了去年提早一个月的禁渔期后,大家纷纷有了囤货的想法,海鲜在这个时节也有些供不应求了,价格自然水涨船高了。”陈先生说。
渔老大迎最后“出海潮” 不少货品早已被订走
上周末,渔老大於海东将船停靠到了沈家门渔港,他是一艘40马力的渔船,运气好的话,出海一次能拉三五吨鲜活的海鲜。突如其来的冷空气,让他改变了原本的行程。
“禁渔期前,我们计划再出海三四次。”於老大说,根据他的经验,收成更好的时节已经过去,“只能指望这几天的大风可能会导致有鱼群出现,接下来一两次的出海有个好收成。”
於老大告诉钱江晚报记者,小渔船的船主们因为出海费用相对低一些,并且近期海鲜价格上涨,所以都早早下了渔网,打算在休渔前的最后一段时间再赚上一笔。
浙江海洋学院赵盛龙教授告诉钱江晚报记者,好多鱼类都是在四五月份产卵,5月是幼鱼高发期,所以,提早了一个月的休渔期一来是保护幼鱼,二来其实也是因为到了四月中下旬后,东海鱼类的品质会有所下降。
於老大说,他原本打算四月中旬就收网了,但几个自己熟悉的饭店老板和鱼贩来预订4月底上岸后的所有海货。“现在海鲜的销路是不愁了,价格也算可观,希望这最后一网能打出一个好收成。”於老大说。
记者了解到,在宁波、舟山不少渔港,许多渔船接下来几次出海的货品都已经被提前订走,鱼贩、饭店的“囤货潮”表面上看来不露声色,其实早已悄悄开始。
目前我省有捕捞船1.9万艘(另有辅助船1900多艘),各类作业方式渔船的禁捕时间节点基本都从5月1日开始,到时,带鱼、小黄鱼、鲳鱼、头足类等将全面禁止捕捞。
全省冷库囤货超过1万吨 数量将是近年来更大
宁波路林市场大水产批发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是休渔期延长的第二年,市场上的海产品供应相比前一年会趋于稳定,但品种肯定少了,价格上涨也将是必然的。
“这几年能捕到的鱼少了,人工成本上升,海鲜几乎每年都在涨价,这已经是一个大趋势。”这位负责人说。
等到5月开始,市场上的海鲜主要靠冻鲜来保障。事实上,目前,包括宁波、舟山等地各大冷库都已经开始囤货,他们在价格相对低的时候大量吃进。“浙江人都认准新鲜货,所以平时是没人会买的,一等到休渔这些老板们才会大量出货。”
钱江晚报记者从内部知情人士处了解到,根据目前市场情况,至少有1万吨冷冻产品已经储存好了,有常见的带鱼、鲳鱼、小黄鱼、小梅鱼、马鲛鱼、橡皮鱼和冻蟹……虽然口感上有所差异,但或将是近几年更大的一次囤货量。
不过,等到休渔期,养殖海鲜也会开始大量供应,比如养殖黄鱼、养殖梭子蟹、养殖淡菜,滩涂上的海瓜子、花蛤。根据以往经验,这些海产品还算得上价廉物美,像淡菜基本上每年五六元一斤。
此外,从国外进口的水产品、远洋捕捞不受禁渔期影响,比如挪威的三文鱼,加拿大的金枪鱼,秘鲁、阿根廷的鱿鱼,也能够大量弥补这段时间的空缺。
外卖平台“抽佣”变化,商家会涨价吗?来源:工人日报
近来,外卖平台对商家的“抽佣”比例高、标准不透明问题饱受诟病。为此,一些外卖平台上线了更加精细化的计费方案,不再像以往那样按照订单金额比例“抽佣”。
在新计费方式下,商户对平台的佣金支出将有哪些变化?将会对商品价格产生怎样的影响?《工人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启用阶梯式计费模式
“虽然总价变化不明显,但是看到后台收费构成变成技术服务费和履约服务费两个部分了。”在厦门经营一家海鲜餐饮店的林帅告诉记者。
以往,外卖平台以订单价格为基数按比例收取服务费。平台对不同商家的“抽佣”比例不同,对于外卖平台中数量占比超8成的中小商户而言,“抽佣”比例往往达到20%甚至更高。
在新计费方式下,平台服务费由技术服务费和履约服务费两部分构成。技术服务费大约为订单价格的6%,并设有保底费用;履约服务费由距离收费、价格收费、时段收费3部分构成,且根据距离、价格、时段不同呈现出“阶梯式”收费模式,其中价格收费基数为商品小计减去商家活动支出。
不同城市收费规则一致,但收费比例和金额略有区分。以厦门为例,技术服务费比例为5.8%,保底收费1.14元;配送距离为3公里内收起步价2.6元,3公里以上每0.1公里加收0.15元;订单价格在20元以下不收价格收费,20元~30元部分每上涨1元加收0.11元,30元~60元部分每上涨1元加收0.13元,60元以上部分每上涨1元加收0.16元;00:00~03:00每单加收1元,03:00~06:00每单加收1.5元,21:00~24:00每单加收0.5元。
一些商家感觉“抽佣”变化不大
林帅给记者看了最近的几笔订单:订单价格为103.4元、129.4元、39.4元、34元,商家实收82.27元、102.1元、31.62元、27.31元,“抽佣”比例为20.4%、21.1%、19.7%、19.7%。林帅认为,自己大部分订单的“抽佣”与以前相比变化并不明显,还是在20%左右。
他还给记者展示了一个较为特殊的订单:一位顾客在凌晨1点多点了价格为18.4元的花蛤蒸蛋,配送距离为3.5公里。订单显示,技术服务费收取保底1.14元,距离收费3.35元,价格收费0元,时段收费1元,平台共计收取服务费5.49元。“这一单的‘抽佣’就接近30%。”林帅无奈地说。
门店日均订单量300单左右,北京某连锁早餐店的店长王振对不同订单间的“抽佣”差异感受颇深。一单价格为73.49元的订单,配送距离2.7公里,平台服务费13.53元,“抽佣”比例为18.4%;而另外一单价格为11.39元的订单,配送距离2.5公里,平台服务费4.7元,“抽佣”比例竟然高达41.3%。
对于外卖平台“抽佣”规则的变化,林帅直言:“想做良心店家,食材成本必须占到商品价格的40%左右,加上房租、水电、人力费用,堂食能赚到的钱都少之又少,外卖各种活动优惠再加上‘抽佣’,基本没钱可赚,低价订单甚至要赔钱。”
可能倒逼商家提价或节约成本
“配送距离远的外卖多收一点佣金我能理解,但为什么低价订单本来赚得就少,还要抽走更高比例的佣金呢?”王振算了这样一笔账:按照北京的“抽佣”规则,3公里以内不附加时段收费的20元、50元、80元的订单,“抽佣”比例分别为23.5%、18.3%、18.3%。
从下午3点开店到凌晨3点,主营晚餐和夜宵生意的林帅常为深夜时段收费发愁:“我们这种小店没那么多资金投入到平台活动上,就指着别家店都打烊了我们的排名能靠前点,这笔钱不得不花。”
有分析指出,外卖平台的精细化计费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重构外卖市场的激励方向。商家为追求利益更大化,会倾向于选择距离近、价格较高的订单。一方面,有位置优势的商家更容易节约成本,商家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调整配送范围;另一方面,低价商品“抽佣”高、盈利少,可能倒逼商家提升商品价格或节约商品成本。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认为,外卖平台作为电商平台,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订平台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
时斓娜
外卖平台“抽佣”变化,商家会涨价吗?近来,外卖平台对商家的“抽佣”比例高、标准不透明问题饱受诟病。为此,一些外卖平台上线了更加精细化的计费方案,不再像以往那样按照订单金额比例“抽佣”。
在新计费方式下,商户对平台的佣金支出将有哪些变化?将会对商品价格产生怎样的影响?《工人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启用阶梯式计费模式
“虽然总价变化不明显,但是看到后台收费构成变成技术服务费和履约服务费两个部分了。”在厦门经营一家海鲜餐饮店的林帅告诉记者。
以往,外卖平台以订单价格为基数按比例收取服务费。平台对不同商家的“抽佣”比例不同,对于外卖平台中数量占比超8成的中小商户而言,“抽佣”比例往往达到20%甚至更高。
在新计费方式下,平台服务费由技术服务费和履约服务费两部分构成。技术服务费大约为订单价格的6%,并设有保底费用;履约服务费由距离收费、价格收费、时段收费3部分构成,且根据距离、价格、时段不同呈现出“阶梯式”收费模式,其中价格收费基数为商品小计减去商家活动支出。
不同城市收费规则一致,但收费比例和金额略有区分。以厦门为例,技术服务费比例为5.8%,保底收费1.14元;配送距离为3公里内收起步价2.6元,3公里以上每0.1公里加收0.15元;订单价格在20元以下不收价格收费,20元~30元部分每上涨1元加收0.11元,30元~60元部分每上涨1元加收0.13元,60元以上部分每上涨1元加收0.16元;00:00~03:00每单加收1元,03:00~06:00每单加收1.5元,21:00~24:00每单加收0.5元。
一些商家感觉“抽佣”变化不大
林帅给记者看了最近的几笔订单:订单价格为103.4元、129.4元、39.4元、34元,商家实收82.27元、102.1元、31.62元、27.31元,“抽佣”比例为20.4%、21.1%、19.7%、19.7%。林帅认为,自己大部分订单的“抽佣”与以前相比变化并不明显,还是在20%左右。
他还给记者展示了一个较为特殊的订单:一位顾客在凌晨1点多点了价格为18.4元的花蛤蒸蛋,配送距离为3.5公里。订单显示,技术服务费收取保底1.14元,距离收费3.35元,价格收费0元,时段收费1元,平台共计收取服务费5.49元。“这一单的‘抽佣’就接近30%。”林帅无奈地说。
门店日均订单量300单左右,北京某连锁早餐店的店长王振对不同订单间的“抽佣”差异感受颇深。一单价格为73.49元的订单,配送距离2.7公里,平台服务费13.53元,“抽佣”比例为18.4%;而另外一单价格为11.39元的订单,配送距离2.5公里,平台服务费4.7元,“抽佣”比例竟然高达41.3%。
对于外卖平台“抽佣”规则的变化,林帅直言:“想做良心店家,食材成本必须占到商品价格的40%左右,加上房租、水电、人力费用,堂食能赚到的钱都少之又少,外卖各种活动优惠再加上‘抽佣’,基本没钱可赚,低价订单甚至要赔钱。”
可能倒逼商家提价或节约成本
“配送距离远的外卖多收一点佣金我能理解,但为什么低价订单本来赚得就少,还要抽走更高比例的佣金呢?”王振算了这样一笔账:按照北京的“抽佣”规则,3公里以内不附加时段收费的20元、50元、80元的订单,“抽佣”比例分别为23.5%、18.3%、18.3%。
从下午3点开店到凌晨3点,主营晚餐和夜宵生意的林帅常为深夜时段收费发愁:“我们这种小店没那么多资金投入到平台活动上,就指着别家店都打烊了我们的排名能靠前点,这笔钱不得不花。”
有分析指出,外卖平台的精细化计费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重构外卖市场的激励方向。商家为追求利益更大化,会倾向于选择距离近、价格较高的订单。一方面,有位置优势的商家更容易节约成本,商家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调整配送范围;另一方面,低价商品“抽佣”高、盈利少,可能倒逼商家提升商品价格或节约商品成本。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认为,外卖平台作为电商平台,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订平台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记者 时斓娜)
来源:工人日报
编辑/田野
休渔了涨价了!咱广西仍有海鲜吃吃吃皮皮虾、鱿鱼、生蚝、龙虾、青蟹、蛤蜊……
清蒸、红烧、蒜蓉、白灼……
海鲜的诱惑对于吃货来说简直不能更大
对于一名资深吃货来说,
没什么事情是一顿海鲜解决不了的,
如果有
那就是两顿!
今天日报哥要告诉各位吃货一个坏消息:
海鲜从这个月开始可能会:
涨价!
涨价的原因是这样的:
↓↓↓
北海全面进入休渔禁渔期
5月1日中午12时起——8月16日12时止,为期3个半月(历时105天)2018年南海伏季休渔期正式开始。而5月1日,北海全面进入休渔禁渔期。
据悉,海洋伏季休渔制度调整后,休渔海域为渤海、黄海、东海及北纬12度以北的南海(含北部湾)海域;休渔作业类型为除钓具外的所有作业类型,以及为捕捞渔船配套服务的捕捞辅助船。
所以,在最近这段时间,将有数千艘渔船回港休渔,根据往年的情况,休渔期前的一些海鲜价格略有上涨。对违反伏季休渔规定的渔船,将没收渔获物、渔具,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在休渔期结束后还要集中违规渔船船主、船长办班学习15天。并要求为捕捞渔船配套服务的捕捞辅助船亦要同步休渔,并禁止渔船异地休渔。
由于休渔期的到来
物以稀为贵
海鲜的价格也在蹭蹭上涨
据媒体报道,休渔期之前,30至40斤重的马鲛鱼、少有的两斤重花仓、一斤多重的龙利、鱿鱼、墨鱼、南美虾等,在各大市场展示他们最后的风彩。鱼类品种繁多,价格与往日持平,鱿鱼、八爪鱼、墨鱼普遍比平时上涨百分之二十,虾类根据品种的不同,上涨百分之二十到五十。
南宁海鲜市场
▼
少数野生海鲜涨价断货
多数海鲜价格波动不大
5月1日12时起,为期三个半月的海洋秋季休渔期开始,那么,南宁的海鲜市场供应量和价格有没有受到影响呢?2日上午,记者前往南宁市乐村路的南宁海鲜批发交易市场了解情况。
在市场里专营野生海鲜的摊主杨先生,主要销售八爪鱼、花虾、蓝尾虾、麻虾等,记者来到他的摊点发现,水池里仍有蓝尾虾和八爪鱼在卖。不过杨先生说,这是昨天留下来的货,今天就已经订不 *** 了,卖完了这些,明天应该就不会再有货了。由于缺货,这些野生的八爪鱼和蓝尾虾价格都上涨了不少,蓝尾虾从原来的160元一公斤,现在卖到240元一公斤。八爪鱼也从原来的60元一公斤卖到110元一公斤。
在另一摊点,记者看到,野生的红虾仍存有少量存货,销售价格每公斤60多元,每公斤比平时涨了20多元。不过摊主也表示,今天卖完后,红虾就会断货了。
红虾过两天估计就难买到了
蓝尾虾
南宁海鲜批发交易市场的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额,除了这几个野生海鲜品种,其余的海鲜供应量基本不变,价格目前仍维持在平时的水平。因为目前在海鲜市场里销售的海鲜,多半以人工养殖品种较多,市民如果要吃海鲜,不用担心供应量的问题。
市场里海鲜品种还是很丰富
而说到休渔期,多数摊主都表示,一般情况下,价格波动不会马上反映到南宁市场上。因为,眼下东兴、防城港那边还有一些海鲜存货会发货过来,受到休渔期的价格影响到底有多大,一般要等到休渔期实施一周以后才见分晓,但价格上涨幅度也不会太大,“有时候台风天气来,海鲜价格上涨的幅度比休渔期还大。”摊主们说,海鲜价格受天气因素影响很大,每天价格都不尽相同,因此,没有人可以预测一周后海鲜价格走势如何,也难以跟往年的价格参考。
休渔期间,
很多野生的海鲜是吃不到了!
不过,
日报哥不会担心完全吃不到海鲜,
因为咱们可以吃人工养殖的海鲜啊!
据北海市海洋与渔业局消息,今年一季度,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共计50.4万亩,形成了名特优品种稳步发展格局。
据悉,一季度,该市水产养殖面积共计50.4万亩,形成了以对虾、罗非鱼、金鲳鱼等适宜加工出口的优势品种规模养殖为主,弹涂鱼、金鲳鱼、大蚝、文蛤、青蟹、象鼻螺、龟鳖、珍珠等名特优品种稳步发展的格局。
所以,
即使是是休渔禁渔期,
咱们也还是可以吃到美味的海鲜哦!
虽然木有野生的美味,
但是能吃上也是一种幸福,
你说对不?
来源|广西日报记者 管林华、当代生活报记者 冯耀华、北海新闻网、北海电台935
编辑|何明华
责编|唐莉莉
值班主任|晏彦
广西日报新媒体出品
精彩推荐
休渔后日照海鲜涨价了吗?哪些还能买?小编打听好了自5月1日起
日照全面进入休渔期!
“封海”后市场上海鲜品种少了吗?
价格上涨了吗?
近日,直播日照记者
走访了石臼所海鲜农贸市场
直播日照记者在市场上看到,各个海鲜摊位上除了不受伏季休渔影响的贝类海鲜之外,像鲅鱼、刀鱼、鲳鱼、虾婆等封海前捕捞的海货应有尽有、供应量充足,前来购买海鲜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商贩们忙得不可开交。
“大部分海鲜价格与五一假期之前相比没有太大的浮动。七八斤重的鲅鱼的价格每斤在24元左右。”一位摊主告诉记者,他们现在摊位上的海鲜都是赶在封海前捕捞的,虽然现在封海了,但货源十分充足。
“来日照游玩了两天,这里的海鲜非常新鲜,鲅鱼肉质细腻、味道鲜美。今天准备多买点带回去给亲朋好友尝尝鲜。”来自菏泽的杨女士说。
另外休渔期间
蛤蜊、海螺、蛏子等贝类海产品
不受封海的影响
市场供应充足、肥美价廉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
了解市场上的海鲜价格
小编特意对海鲜价格做了一个统计
海鲜因产地、品质差异,价格不同
仅供参考
休渔期这些海货不能捕
根据伏季休渔管理规定,2021年北纬35度以北的渤海和黄海海域,除单一作业类型为钓具外的其他所有作业类型渔船,以及为捕捞渔船配套服务的捕捞辅助船,休渔时间为5月1日12时至9月1日12时。小型张网渔船休渔时间为5月1日12时至8月20日12时。
封海之后不允许捕捞的鱼虾主要有毛虾、中国对虾、鲅鱼、鲳鱼、鼓眼、大头腥、鲈鱼、刀鱼、舌头鱼、黑头、黄鱼、小黄花、面包鱼、海鲋等。
封海后这些海货可以捞
封海期间,并不是所有的渔船都禁止捕捞,根据往年休渔规定,钓具渔船与部分养殖船是可以出海的,在养殖区内采集扇贝、蛤蜊和海蛎子,但严禁在公共海域内采捕天然贝类资源。
近海钓的鱼主要是海鲋、黑头、沙板和鲈鱼。由于捕捞螃蟹的网具是专门定制的,不会伤害到鱼虾,因此捕捞螃蟹也是允许的。
封海后这些海货能吃到
往年,封海之后,由于养殖的鱼类和贝类比较多,所以各家的餐桌不太会受封海的影响。由于现在冷冻技术相对成熟,近海养殖的鱼、远洋渔船回运的海鲜、冷藏厂的鱼解冻后均可进入市场。像鲅鱼、刀鱼、舌头鱼、小黄花鱼、黑头鱼、海鲋、墨鱼等品种均可速冻,投放市场后,几乎和新鲜的鱼类没有大的区别。
泥滩中养殖的蛤蜊以及养殖的海螺、香螺、海蛎子、扇贝等贝类海鲜不受封海的影响。
休渔期并不是没有海鲜供应!
通过养殖、远洋作业、冷冻库存等方式
一样正常供应市场
只是休渔期的海鲜品种相对较少
外卖平台“抽佣”变化,商家会涨价吗?近来,外卖平台对商家的“抽佣”比例高、标准不透明问题饱受诟病。为此,一些外卖平台上线了更加精细化的计费方案,不再像以往那样按照订单金额比例“抽佣”。
在新计费方式下,商户对平台的佣金支出将有哪些变化?将会对商品价格产生怎样的影响?《工人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启用阶梯式计费模式
“虽然总价变化不明显,但是看到后台收费构成变成技术服务费和履约服务费两个部分了。”在厦门经营一家海鲜餐饮店的林帅告诉记者。
以往,外卖平台以订单价格为基数按比例收取服务费。平台对不同商家的“抽佣”比例不同,对于外卖平台中数量占比超8成的中小商户而言,“抽佣”比例往往达到20%甚至更高。
在新计费方式下,平台服务费由技术服务费和履约服务费两部分构成。技术服务费大约为订单价格的6%,并设有保底费用;履约服务费由距离收费、价格收费、时段收费3部分构成,且根据距离、价格、时段不同呈现出“阶梯式”收费模式,其中价格收费基数为商品小计减去商家活动支出。
不同城市收费规则一致,但收费比例和金额略有区分。以厦门为例,技术服务费比例为5.8%,保底收费1.14元;配送距离为3公里内收起步价2.6元,3公里以上每0.1公里加收0.15元;订单价格在20元以下不收价格收费,20元~30元部分每上涨1元加收0.11元,30元~60元部分每上涨1元加收0.13元,60元以上部分每上涨1元加收0.16元;00:00~03:00每单加收1元,03:00~06:00每单加收1.5元,21:00~24:00每单加收0.5元。
一些商家感觉“抽佣”变化不大
林帅给记者看了最近的几笔订单:订单价格为103.4元、129.4元、39.4元、34元,商家实收82.27元、102.1元、31.62元、27.31元,“抽佣”比例为20.4%、21.1%、19.7%、19.7%。林帅认为,自己大部分订单的“抽佣”与以前相比变化并不明显,还是在20%左右。
他还给记者展示了一个较为特殊的订单:一位顾客在凌晨1点多点了价格为18.4元的花蛤蒸蛋,配送距离为3.5公里。订单显示,技术服务费收取保底1.14元,距离收费3.35元,价格收费0元,时段收费1元,平台共计收取服务费5.49元。“这一单的‘抽佣’就接近30%。”林帅无奈地说。
门店日均订单量300单左右,北京某连锁早餐店的店长王振对不同订单间的“抽佣”差异感受颇深。一单价格为73.49元的订单,配送距离2.7公里,平台服务费13.53元,“抽佣”比例为18.4%;而另外一单价格为11.39元的订单,配送距离2.5公里,平台服务费4.7元,“抽佣”比例竟然高达41.3%。
对于外卖平台“抽佣”规则的变化,林帅直言:“想做良心店家,食材成本必须占到商品价格的40%左右,加上房租、水电、人力费用,堂食能赚到的钱都少之又少,外卖各种活动优惠再加上‘抽佣’,基本没钱可赚,低价订单甚至要赔钱。”
可能倒逼商家提价或节约成本
“配送距离远的外卖多收一点佣金我能理解,但为什么低价订单本来赚得就少,还要抽走更高比例的佣金呢?”王振算了这样一笔账:按照北京的“抽佣”规则,3公里以内不附加时段收费的20元、50元、80元的订单,“抽佣”比例分别为23.5%、18.3%、18.3%。
从下午3点开店到凌晨3点,主营晚餐和夜宵生意的林帅常为深夜时段收费发愁:“我们这种小店没那么多资金投入到平台活动上,就指着别家店都打烊了我们的排名能靠前点,这笔钱不得不花。”
有分析指出,外卖平台的精细化计费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重构外卖市场的激励方向。商家为追求利益更大化,会倾向于选择距离近、价格较高的订单。一方面,有位置优势的商家更容易节约成本,商家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调整配送范围;另一方面,低价商品“抽佣”高、盈利少,可能倒逼商家提升商品价格或节约商品成本。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认为,外卖平台作为电商平台,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订平台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
濑尿虾批发价涨到每斤上百?@深圳人,最近这些海鲜品种请不要再吃了~最近
爱海鲜的小伙伴们可能会发现
市场上的海鲜种类越来越少了
而且越来越贵了!
连皮皮虾也背叛了我们
再也不和我们一起走了
每斤上百元,实在骑不起……
在沿海的深圳,
海鲜这么贵,画风不太对,
这到底是发生了神马!
原来是因为……
自5月1日12时至8月16日12时,深圳海域将进入长达108天的伏季休渔期。 日前,记者从罗芳水产市场了解到,受休渔期的影响,捕捞虾、鱼、蟹价格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涨,其中濑尿虾价格涨幅较大,从七十元每斤涨到上百元。
原来海鲜涨价种类变少
是因为深圳进入了休渔期
那快来和特报君一起看看,
休渔期和平常
有什么不一样吧~
深圳进入休渔期
海鲜价格普遍有所上涨
记者在罗芳水产市场走访时发现,部分海鲜档在休渔期间供货较少,海鲜价格普遍有所上涨。 豪记海产商行的工作人员林先生告诉记者,受休渔期影响 ,近日捕捞虾、捕捞蟹等海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货、断货现象, 但养殖类水产品不受休渔期的影响,依旧具有比较稳定的货源。 这是海鲜市场每年都会出现的现象,各位市民不用太过担心。
而一家名为创客的海鲜超市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几日各类水产品价格变动较快,每两三天的价格都会不一样,大部分的水产品都在上涨,价格牌上的数字往往来不及更新。短短十几天时间,濑尿虾的批发价格从70元/斤涨到了100多元/斤,涨幅超过30%;花蟹的批发价格从90元/斤涨到了100多元/斤,涨幅超过10%。而大头虾正逢新旧养殖周期交替,比去年同期价格更高,批发价格从30多元/斤直接涨到了70元/斤,涨幅超过50%。
批发市场价格已然上涨,那么零售市场的海鲜价格如何?记者走进了同在罗湖区的新秀街市,发现占据市场的养殖类水产品暂时不受休渔期的影响,依旧具有比较稳定的货源,可保证市民的日常需求,但其价格同样有所上涨。一水产品档主刘女士告诉记者,这几天的花甲、花螺单价就贵了6元,红衫鱼、九节虾的单价也都涨了10元左右,除此之外,各类贝壳类产品价格也涨幅较大。
休渔期必备指南
能吃和不能吃种类都在这儿!
从5月1日开始,我国东海、黄渤海、南海,正式进入了伏季休渔期,未来四个多月的时间里,一大批禁售渔获将暂时告别我们的餐桌~ 深圳海域也是从5月1日12时至8月16日12时,将进入长达108天的伏季休渔期。
春季是海洋大多数鱼类的产卵繁殖期,休渔期能够保护一部分春季产卵的亲本和幼鱼,让鱼儿们“喘口气”。
近年来,渔业专家发现,鱼儿的产卵繁殖期有提前趋势,所以休渔期也相应提前并延长,主要休渔的品类有:皮皮虾、梭子蟹、银鲳鱼、带鱼、大黄鱼、九肚鱼、海鲈鱼、鲅鱼、小黄鱼、鳎目鱼等,这些海鲜休渔期可能会逐渐退出市场,看见也请不要再吃了哦,毕竟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嘛~
除了休渔期,国家还全年禁售带鱼、小黄鱼、大黄鱼、银鲳、鲐鱼、梭子蟹等6种海洋渔业的重点保护品种未达到最小可捕过渡性规格的幼鱼,具体的规格如下:
“今日不捕鱼子孙,明日子孙有鱼吃”,
保护幼鱼,是对海洋的承诺!
那么休渔期间,
就什么海鲜都没得吃了吗?
当然不是!!!
这份
【休渔期吃货必备解馋品鉴】 ,
大家可以找到对应的替换菜单哦~
在休渔期间,鱼类的供应主要以冻品为主,这个时节,更加建议大家尝尝应季的美味贝类。
养殖的贝类正是肥美上市的时节,供应基本不受休渔期影响。蛤蜊、牡蛎、扇贝、鲍鱼、贻贝、蛏子……一水儿的鲜货,好吃新鲜还不贵,个个都能唤起唇齿间钟爱的鲜味儿来。
如果小海鲜吃得不够痛快,生猛的进口海鲜要不要了解下?无论是生命力十足的加拿大龙虾,蟹肉挖着吃的面包蟹,还是虾界“白富美”厄瓜多尔白虾……
最后,大家当然不会忘记wuli忠实的夏季小伙伴,“小龙虾”……麻辣、原味、十三香,总有一款是你的爱~
小贴士
为什么会有休渔期?
大家都知道,渔民是靠捕鱼吃饭的,为什么在这段时间内,国家要实行休渔制度,不让大家捕鱼呢? 以东海海域水产保护区为例,每年的休渔期,正是东海带鱼的产卵和索饵高峰期,其核心区同时也是东海带鱼的洄游通道。
如果在这个时候放任渔船捕鱼,不仅会将产卵的带鱼一网打尽,而且也会把那些刚刚成为幼鱼的小带鱼赶尽杀绝,其后果就是年复一年的减产,最终把海里的资源资源消耗殆尽。
所以深圳的不少市民
前来购买海鲜时
对涨价原因是休渔期大多表示理解
市民黄先生说到:
“这是很有必要实行的举措,
如果没有休渔期,
将会造成过度捕捞。”
给市民赞一个!
最后
为了我们的大海
大家这段时间辛苦一下吧~
来源:深圳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天热了,青岛的“哈(喝)啤酒,吃嘎啦(蛤蜊)”模式正式开启喽。
塑料袋打散啤,红岛原汁小蛤蜊,绝配!从去年开始青岛散啤涨价了,由原来的两块五一斤涨到了三元一斤,但是这丝毫不能阻挡青岛人哈啤酒的热情,每到饭点大街上随处可见拎着塑料袋打啤酒的人。
红岛蛤蜊的价格这几年没有多大变化,通常都是十五元两斤上下,皮薄味道鲜的蛤蜊,洗净下锅什么都不放(连水都不要加),原汁原味就好。
这个季节,有一种海鲜价格比蛤蜊贵,它就是海星。前几年青岛吃海星的人确实不多,海星价格也不贵。
可是后来人们发现海星竟然是海中一宝,首先海星没有养殖的,纯天然纯野生,不用担心抗生素、避孕药、海水晶什么的。
其次,人们发现海星真的很好吃,买回家的海星上锅直接蒸几分钟,剥开外壳里面金黄的籽就露出来了,那味道像鱼籽又似蟹黄,吃过的人没有不爱上这这种味道的。
这导致海星价格逐年攀升,去年十块钱还能买5个,今年只能买4个了,还有商贩按斤批发,一斤18元,价格比蛤蜊还贵呢。
前几天写了一篇海星炒鸡蛋的做法,有网友留言表示不信,说青岛人根本没有吃海星的,这种东西烂在大街上都没人要。我看了只想笑,说这话的人肯定很少逛海鲜市场,或者根本不是青岛人吧。
看看我的朋友圈,他们桌子上的海星难道都是道具和摆设吗?当然像其它海鲜一样,海星虽然营养丰富,但是胆固醇含量也很高,美食虽好,不要贪多哟。